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分數的意義教案(新版多篇)

分數的意義教案(新版多篇)

分數的意義教案(新版多篇)

分數的意義 篇一

課題一:(一)

教學要求  ①使學生了解分數的產生,理解,認識分數的分母、分子,認識分數單位的特點,能正確讀、寫分數。②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③感受“知識來源於實踐,又服務於實踐”的觀點。

教學重點  理解。

教學用具  教材第84~85頁有關的投影片、線段圖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提問:①把6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幾個?(3個)②把一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每人分得這個蘋果的 )。

2.指定一名學生用1米長的直尺量一量黑板的長度是多少米。(比3米長,比4米短)。

3.揭示課題

在實際生產和生活中,人們在測量和計算時,往往得不到整數的結果,在這種情況下就產生了分數。究竟什麼叫分數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

二、探索研究

1.學生回憶:我們已經學過,把一個物體或一個計算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例如:

(1)出示月餅圖。提問學生:把一塊餅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幾分之幾?( )

(2)出示正方形圖。提問:把這張正方形紙怎樣分?分成了幾份?1份是它的幾分之幾?這樣的3份呢?( 、)

(3)出示線段圖提問:把一條線段平均分成5份,這樣的1份是這條線段的幾分之幾?這樣的4份呢?

如果把1分米的長度平均分成10份,這樣的1份是它的幾分之幾?7份呢? 表示什麼?

2、進一步認識單位“1”。

以上都是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看作一個整體,我們也可以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如4個蘋果、一批玩具、一個班的學生等。例如:

(1)出示課本第86頁的蘋果圖。提問:把4個蘋果平均分成4份,一個蘋果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

(2)出示熊貓圖。提問:把6只熊貓玩具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3份,一份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 表示什麼?

(3)練習:説出下圖中塗色的部分各佔整體的幾分之幾。

● ●

●○○○○○                  ● ●

●○○○○○    ● ●

● ○

● ○

● ○

3.揭示。

(1)觀察以上教學過程 所形成的板書。

一個物體

計量單位                                        單位“1”

一些物體      ★★★★

告訴學生:像這樣表示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或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都可以用自然數來表示,通常我們把它叫做單位“1”。(板書:單位“1”)

(2)反饋。①在以上各圖中,分別是把什麼看作單位“1”?②  、、各表示什麼意義?③議一議:什麼叫做分數?

(3)概括並板書。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4.練習。練習十八第1、2、3題。

5.教學分數各部分名稱、分數單位。分數的讀、寫法。

(1)教師任意寫出幾個分數,讓學生説出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2)閲讀課本第85頁最後一段並思考:一個分數中的分母、分子各表示什麼?

(3)認識分數單位,初步瞭解分數單位的特點。

練習:① 的分數單位是(  ),它有(   )個 。

② 的分數單位是(  ),它有( )個 。

③(  )個 是(   )。

④ 是(  )個 。

(4)想一想:讀、寫分數的方法是怎樣的?

讀作           ,表示      個 。

讀作          ,表示有       個 。

三、課堂實踐

1.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這樣的(  )份的數。

2. 讀作(    ),分數單位是(   ),再添上(  )個這樣的單位是整數1。

四、課堂小結

1、什麼叫做分數?如何理解單位“1”?

2、什麼是分數單位?分數單位有什麼特點?

五、課堂作業

練習十八第5、6題。

課題二:(二)

教學要求  ①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及分數單位,並能正確地應用。學會用直線上的點表示分數。能聯繫,正確解答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②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③滲透數形結合思想。

教學重點  理解。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

1.用分數表示圖中陰影部分。

▲▲  ▲▲

△△  ▲▲

2.口答:什麼是分數?如何理解單位“1”?

3.填空。

是(  )個 。 的分數單位是(   )

7個 是(   )。 的分數單位是(   )

二、揭示課題

出示學習內容及學習目標。板書課題:。

三、探索研究

1.認識用直線上的點表示分數。

分數也是一個數,也可以用直線(數軸)上的點來表示。

(1)認識用直線上的點表示分數的方法。

①畫一條水平直線,在直線上畫出等長的距離表示0、1、2。

②根據分母來分線段,如果分母是4,就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如: 、:

0      1         2

(2)提問:如果要在直線上表示 ,該怎樣畫?啟發點撥。

①先畫什麼?再畫什麼?

②應把0~1這一段平均分成幾份?如果分母是8呢?分母是10呢?

③ 應用直線上的哪一個點來表示?

(3)如果要在這條直線上表示分母是10的分數,該怎麼辦?

這條直線上0~1之間的第七個點表示的分數是多少?

2.練習。

(1)教材第87頁下面“做一做”的第2題。

(2)用直線上的點表示 、、、。

3.教學例1。

(1)指名讀題,幫助學生理解題意。

(2)出示討論題,同桌討論。

①這題中把什麼看作單位“1”?

②1人佔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

③5人佔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

(3)彙報討論結果,板書答語。

(4)小結分析思路。口答這類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題目時,一般要根據先找單位“1”是幾,就是分母平均分成幾份,其中1份是分數單位,再看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就是幾分之幾。

4、練習。教材第88頁的“做一做”。

四、課堂實踐

1.教材第87頁的“做一做”。

2.用直線上的點表示 下面的分數: 、、、、。

3.食堂有一批麪粉,吃了45袋,還剩28袋,吃了的和剩下的各佔這批麪粉的幾分之幾?

五、課堂小結

1.用直線上的點表示分數的方法是怎樣的?

2.口答: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依據是什麼?解題時應該怎樣思考?

六、課堂作業

練習十八第4、7、8題。

課題三: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教學要求  ①使學生正確理解和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會用分數表示兩個數相除的商。②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③滲透辯證思想,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教學用具  投影片(教材第89頁的餅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填空。

(1) 表示(                 )。

(2) 的分數單位是(    ),它有(   )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2.計算。(1)5÷8    (2)4÷9

二、揭示課題

我們知道,在計算整數除法時經常遇到除不盡或得不到整數商,有了分數,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怎樣用分數表示除法的商,認識“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板書課題)

三、探索研究

1.教學例2

(1)讀題後,指導學生根據整數除法的意義列出算式。板書:

1÷3=

(2)討論:1 除以3結果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3)教師畫出線段示意圖,幫助學生理解。

1米

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白:把1米平均分成3份,其中一份應是1米的 ,就是 米。

(3)寫出答語。

2.教學例3。

(1)讀題後,引導學生列出算式:3÷4。

(2)指導學生動手操作:拿出三張同樣大小的圓形紙片,把它看作3塊餅,用剪刀把它們分成同樣大小的4份。

(3)請幾名學生口述分法及每份分得的結果,教師總結幾種不同的分法。

(4)歸納。從上面的操作可以知道,把3塊餅平均分成4份,無論怎樣分,每一份都是3塊餅的 ,即3個 塊,把3個 塊拼合起來就是1個餅的 ,即 塊。因此,

3÷4=(塊)。

由此可見, 不僅可以理解為把1塊餅(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3份的數,也可以看作把3塊餅組成的整體(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一份的數。

3、認識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1)引導學生觀察1÷3=、3÷4=這兩道算式,想一想:

①兩個自然數相除,在不能得到整數商的情況下,還可以用什麼數表示?

②用分數表示商時,除式裏的被除數、除數分別是分數裏的什麼?

③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是怎樣的?

(2)教師總結,學生髮言,歸納出以下三點:

①分數可以表示整數除法的商;

②在表示整數除法的商時,要用除數作分母、被除數作分子;

③除法裏的被除數相當於分數裏的分子,除數相當於分數裏的分母。(強調“相當於”一詞)

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可以表示成下面的形式:

板書:被除數÷除數=

(3)如果用a表示被除數,b表示除數,那麼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可發怎樣表示?

板書:a÷b=(b≠0)

(4)想一想:這裏的b能為0嗎?為什麼?

啟發學生説出在整數除法裏,除數不能是零,在分數中分母也不能是零,所以這裏b≠0。

(5)再想一想:分數與除法有區別嗎?區別在哪裏?

着重強調:分數是一種數,但也可以看作兩個數相除。除法是一種運算。

4、學生閲讀教材,質疑問難。

四、課堂實踐

教材第91頁中間的“做一做”。

五、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回顧全課,説説學到了什麼,自我總結,教師作補充。

六、課堂作業 。練習十九第1~3題。

課題四:分數與除法關係的應用

教學要求  ①進一步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係,並能運用這一關係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②培養學生遷移類推能力。③知道“事物間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觀點”。

教學重點  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口答:30分米=(   )米   180分=(   )時

練習後引導學生回顧把低級單位的名數改寫成高級單位名數的方法。

2.説一説: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3.用分數表示下面各算式的商。

(1)7÷9(2)4÷7(3)8÷15(4)5噸÷8噸

二、揭示課題

這節課學習“分數與除法關係的應用”。(板書課題)

三、探索研究

1.出示例4。

(1)出示例4並審題。

(2)提問:根據把低級單位的名數改寫成高級單位名數的方法,這兩題該怎樣計算?當兩數相除得不到整數商時,商應該如何表示?

讓全體學生嘗試練習。

(3)集體訂正。訂正時讓學生説説是怎樣想的?

(4)比較例4與複習題第1題有什麼不同的地方,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重點説明當兩數相除得不到整數商時,其結果可以用分數表示。

2.練習教材第91頁下面的“做一做”。

3.教學例5 。

(1)出示教材第92頁複習題,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

集體訂正時啟發學生分析:這道題把誰與誰比,求雞的只數是鴨的幾倍,把什麼看作標準,用什麼方法計算?算式怎樣列?

板書:30÷10=3

答:雞的只數是鴨的3倍。

(2)出示例5並讀題,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並組織學生討論解題方法。

討論後師生共同評價,主要有兩種方法:

①從分數意義入手。求養鵝的只數是鴨的幾分之幾,也就是求7只是10只的幾分之幾。把10只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10份,每份1只,7只就是這個整體的 。

②從倍數關係入手。求養鵝的只數是鴨的幾分之幾,是以鴨的只數作標準,可以用除法計算,列式為:7÷10=。

(3)比較複習題與例5異同點。

通過比較使學生看到: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和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都用除法計算,都拿作標準的數作除數,得出的商都表示兩個數的關係,都不能注單位名稱。所不同的是,前面的題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得到的商是大於1的數,後面的題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得到的商是小於1的數。

4、練習。教材第92頁“做一做”第1、2題。

四、課堂實踐

1.在括號裏填上適當的分數。

8釐米=(   )米   146千克=(   )噸    23時=(    )日

41平方分米=(  )平方米  67平方米=(   )公頃 37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2.五(1)班有女生25人,比男生多4人。

(1)男生佔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

(2)女生佔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

(3)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幾分之幾?

五、課堂小結

1、把低級單位名數改寫成高級單位名數當得不到整數商時,該如何表示?

2、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應用題的解答方法是什麼?

六、課堂作業

練習十九第4~7題。

七、思考題。

練習十九第8題及思考題。

課題五:分數大小的比較

教學要求  ①使學生掌握分母或分子相同的幾個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並能正確比較分數的大小。②應用觀察圖示邊比較邊歸納的方法,滲透化歸、分類等思想。③培養學生口述算理及歸納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比較分數大小的方法。

教學用具  投影片(教材例6、例7直觀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教材第93頁複習題,請一名學生口答。

2.看圖寫分數,並比較分數的大小。

0            1

二、揭示課題

以前我們通過對圖形的觀察,初步學會了最簡單的兩個分數大小的比較,這節課就來進一步探究“分數大小的比較”方法。(板書課題)

三、探索研究

1.同分母分數的大小比較。

(1)比較 和 的大小。

出示例6左圖,引導學生觀察後提問: 和 相比,哪個分數大,哪個分數小?(板書: > )

如果沒有直觀圖,該怎樣比較 與 的大小呢?

因為 和 的分母是相同的,它們的分數單位都是 , 是2個 , 是1個 ,2個 比1個 多,所以 > 。

(2)用類似的方法引導學生比較 和 的大小。

(3)觀察例6這兩組分數,找出它們有什麼共同特點?分母相同的兩個分數,該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請一名學生口答)

板書:分母相同的兩個分數,分子大的分數比較大。

2.練習:教材第93頁“做一做”。

3.同分子分數的大小比較。

(1)比較 和 的大小。

①出示直觀圖,使學生從圖上看到: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所以 大於 。

② 和 的分子相同,表示所取的份數一樣多,它們的大小是由分數單位決定的。分母小的分數表示分的份數少,每一份就大,也就是分數單位大;分母大的分數表示分的份數多,每一份就小,也就是分數單位小。所以 大於 。

(2)比較 和 的大小。

用類似的方法進行比較並得出結論: < 。

(3)想一想:上面每組中的兩個分數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分子相同的兩個分數怎樣比較大小?

板書:分子相同的兩個分數,分母小的分數比較大。

4、練習:教材第95頁的做一做。

四、課堂小結

比較兩個分數的大小,首先要看清是分母相同還是分子相同。如果分母相同,關鍵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數比較大;如果分子相同,關鍵看分母,分母小的分數比較大。

五、課堂實踐

1.練習二十第1題。

2.練習二十第3題。

六、課堂作業

練習二十第2、4題。

七、思考練習

在括號裏填上合適的數

<(   )   < <    > >

分數的意義 篇二

分數的意義

教學內容:蘇教版教材第十冊

教學目標:1、使學生正確理解分數的意義,理解單位“1”的意義;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3、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 過程:

一、引入

1、米尺是用來幹什麼的?老師用米尺量自己的身高,看清楚,老師的身 高 能用整米數表示嗎?

2、再舉個例子,一個蘋果平均分給三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得到的個數, 能不能用整米數表示嗎?

3、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進行測量和計算的時候往往得不到整數的結果,這 就需要引進一種新的數——分數。

今天,就在原來學習分數的基礎上學習分數的意義。(板書課題)

二、動手感知

(一)1、四年級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你能説出幾個分數嗎?

老師已經給你們準備了好多材料,這是一個餅,一個長方形,一段繩子, 你能不能從這裏面選出一樣,表示出1/2,會嗎?(學生動手操作)

2、彙報

(1)你是怎麼分的?怎麼得到1/2這個分數的?1/2是多大呢?

師強調: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餅(長方形、繩子)的1/2。

(2)繼續彙報

(3)除了這三種材料,你還能另選一種表示出1/2嗎?

3、好,剛才有的同學分的是繩子,它們有什麼共同點嗎?為什麼都得到1/2 呢?

師:都是平均分成兩份,這樣的一份就是原來的哪個東西的 ?

有沒有不同的地方?

生:有的分的是 ,有的分的是 ,有的分的是 ,平均 分的對象不同。

(二)1、老師還為你們準備了另外一些學習材料,這是什麼?你能表示出4只桃子的1/2嗎?

還大家準備了小正方體、水彩筆,請你從這些東西中任選一樣表示出它的 1/ 2,小組內一起完成。

2、彙報

(1)先請分蘋果的小組來彙報,你們是怎麼分的,怎麼得到1/2這個分數的?

師:4個蘋果,當然先要看成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一份幾個蘋果?一份就是這 個蘋果的 。

(2)分小正方體的小組彙報。

個小正方體是這 個小正方體的1/2。

(3)分水彩筆

12枝,把它看成一個整體,要得到1/2,也就是把它平均分成 份,每一份是 枝,一份就是這12枝的 。

(三)小結

通過剛才的平均分,我們都能得到1/2,為什麼?它們有什麼共同點嗎?(揭示:平均分)

師:都是把這些物體平均分成兩份,都表示這樣的 ,所以用1/2來表示。不同點是什麼?

(四)1、師:有的是把一個物體、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也可以把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得到1/2這個分數,假如老師要你得到3/4這個分數,你們會不會?請你們從材料中隨便選一樣物體也行,選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行,分一分,表示出3/4。

2、彙報

(1)我們先請分一樣物體的來發言,你是怎麼得到3/4這個分數的?

(2)再請把許多物體看成一個整體得到3/4的來説一説。

3、剛才我們通過平均分一個物體和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得到了3/4,為什麼它們都能得到3/4呢?有什麼共同點?

(五)1/(1)、剛才我們平均分了許多物體,你能給這些物體分分類嗎?分成哪幾類?

(2)一張餅、一個長方形、一根繩子等我們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像4個蘋果、8個小正方體、一盒水彩筆,由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我們也能用自然數“1”來表示,當然要加雙引號,我們通常把它們叫做單位“1”。(板書

(3)單位”1“可以表示一張餅、一個長方形、一根繩子等一個物體,也可以表示由一些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比如説: 。

2、你聯繫實際想想看,你能舉出一些單位“1”的例子來嗎?

(六)1、下面呢,老師不要你具體動手去分了,你腦子裏想一個分數,然後確定一個單位”“1

比如説:老師想一個分數9/10,確定一個單位“1”,把1米長的線段看作單位“1”,我把它平均分成10份,表示這樣的9份,就是9/10,你們會嗎?説給同桌聽聽看。

2、彙報

你想的是哪個分數?把什麼看成單位“1”?

3、總結

(1) 剛才我們通過平均分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或者説一些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就是把單位“1”平均分,得到了好多分數,那麼平均分的份數呢?可以是 份、 份等等,你能不能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一下,也就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 。

(2)你怎麼知道若干份這個詞的?若干份是什麼意思?

表示這樣的一份就是單位“1”的幾分之幾,表示這樣的幾份就是單位“1”的幾分之幾。

(3)什麼樣的數叫做分數呢?(同桌相互説)

老師請一個同學來説一下,你是怎樣來定義這個概念的?

(4)看書 81頁 學生讀分數的意義,教師板書

這段話裏,你認為哪幾個詞比較重要?

三、1、做練習

彙報

2、做一些操作性的小練習

信封裏有一些小紙片,有紅的,有白的,紅色的小紙片幾張?白色的呢?下面請同學們根據老師的指令正確的操作和表示,行嗎?

(1)拿出六張紙片,要求紅的是所有紙片餓1/6,你是怎麼拿的?

(2)拿出六張紙片,要求橫的是所有紙片的2/3

(3)任意拿出紙片,只要表示3/5這個分數。

還有沒有跟他們都不一樣的?

(4)拿出三張紙片,要求它是所有紙片的1/4。

(四)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分數的意義 篇三

[按]2002年8月,黃愛華老師應邀在西藏拉薩市講學,借班上了這節“分數的意義”示範課。黃老師大膽改革原教材的例題呈現方式,採用板快結構,通過對1/4、2/3、1/□、□/□四個分數的操作理解,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問題情境,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實踐活動。使學生在自己動手操作、獨立思考、觀察討論、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感受、理解分數的意義。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分析、比較、概括等邏輯思維能力,使他們在知、情、意、諸方面和諧發展。本節課採取分組活動教學,每六人為一組。但在活動操作中,也有單個活動或兩人活動的方式。教學準備包括:(1)學生課前查找資料(書籍、雜誌、上網),瞭解分數的產生;(2)學生課前收集生活中常用的分數;(3)活動材料。如:長方形紙、正方形紙、圓形紙、蘋果等各種磁性實物模型若干(同類的數分別為4、5、6、8、9、10、12不等),紅花圖,尺子、彩筆等。一、感知1/41、回憶舊知(課件出示1/4)師:這是什麼數?生:這是個分數,1/4。師:你已經知道了分數的哪些知識?(學生回答知道了分數的讀寫法、各部分的名稱、分數的產生以及1/4表示什麼)師:你們能不能利用桌上的材料表示1/4?2、學生獨立操作,儘量想出不同的方法,並用彩筆畫出陰影表示1/4,教師巡視 學生可能出現的表示形式。3、展示彙報師:誰願意上台來展示一下你的成果?生1:我把一張長方形紙對摺再對摺,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長方形的1/4;生2:我把一個圓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生3:我把一條線段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4;生4:我把4個蘋果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師:(指 生4 的圖,作疑惑的神情問)這樣能用1/4來表示嗎?(學生先思考,再小組討論,自由發表意見)生1:我認為不能。把4個蘋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1一蘋果,所以每份不是1/4;生2;我認為能。因為在這裏把4個蘋果看作一個整體;生3:我認為能。因為把4個蘋果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這個整體的1/4。師:剛才幾位同學的發言都強調了要把4個蘋果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這個整體的一部分,也就是幾分之幾?(1/4)是幾個蘋果?(1個)師:請接着往下看,誰來用一句話説説下面這副圖的意思?(課件動態演示把1個蘋果平均分成4份)生:把1個蘋果平均分成4粉,每份是這1個蘋果的1/4。(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先後呈現的兩副圖)師:你是怎樣理解這兩副圖的?生1:一種是把1個蘋果平均分,一種是把4個蘋果平均分;生2;兩種都是平均分,每一份都能用分數1/4表示。 (二)理解2/31、組織學生操作體會2/3的意義師:請看老師又給大家帶來了一個什麼分數?(出示2/3)2/3表示什麼呢?這個問題我想請同學們一起來解決。要求每兩人一組,選擇桌上的材料表示2/3,然後組內交流。2、學生自由組合,利用桌上的材料操作交流,教師巡視3、反饋師:哪兩位同學願意把你們的表示形式向全班同學展示一下?生1:把3條金魚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1份是這個整體的1/3,2份是這個整體的2/3;生2:把6支可樂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2份是這6支可樂的2/3。師:你真了不起!想出了與眾不同的方法。2/3在這裏表示幾支可樂?生2:4支。生3:把9朵花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2份是這個整體的2/3。師:有創意!請問,剩下的1份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生3:1/3。生4:把一張紙平均分成3份,陰影部分是它的2/3。(圖略)師:想一想,陰影部分還可以用什麼分數來表示?生4:4/6。也可以看作把它平均分成6份,其中的4份就是它的4/6。師;真聰明!2/3就等於4/6!還有誰想展示一下你是怎樣表示1/3的?(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及時針對有創新的展示彙報給予肯定與鼓勵) (三)深化1/□1、組織學生利用花朵圖探究它的1/□ 師:你們還想研究別的分數嗎?(課件出示1/□)這是個分數嗎?它好特別!特別在哪兒?(分母沒有分數)它讀作什麼?每個小組都有一些這樣的圖(課件演示12朵花),請你們塗上顏色來表示這些花的幾分之一。大家先思考,再小組分工合作,看看可以有多少中不同的方法來表示。2、學生分小組思考、操作交流,教師巡視,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3、反饋師:請每組推薦一名同學上台以接力賽的形式彙報,其他同學注意傾聽別人的意見,已經説過的方法就不再展示。(學生一邊展示,一邊敍述是怎樣表示幾分之一的)生1:我們把12朵花平均分成2份,塗紅色的部分是這個整體的1/2;生2:我們把12朵花平均分成3份,黃色部分是這12朵花的1/3;生3:我們把12朵花平均分成4份,不塗色的(塗了9朵花)是這個整體的1/4;生4:我們把12朵花平均分成6份,塗橙色部分是這個整體的1/6;生4:我們把12朵花平均分成12份,紫色部分是這個整體的1/12;教師把學生彙報的情況彙總在一起。(課件演示) 觀察這組圖形和分數,你發現了什麼?生1:我發現了都是把12朵花平均分成幾份;生2:我發現了分子都是“1”,也就是都只取其中的一份;生3:我發現了分母越大,每份所表示的花的朵數就越少;生4:我發現了分母都是12的約數。師:同學們真了不起,發現了這麼多的知識! (四)理解□/□1、組織學生探討□/□的意義師:(課件出示□/□)猜一猜,老師想讓你幹什麼?生:填分數,理解它表示什麼?師:很好!請大家先看要求。(課件演示如下,學生默讀操作要求)(1)小組內先確定一個分數;(2)分一分------選擇材料表示這個分數;(3)畫一畫------用簡單的圖形表示這個分數;(4)説一説------組內互相説説這個分數。2、學生採用小組活動的形式,分一分、畫一畫、説一説分數的意義,教師巡視指導3、彙報展示學生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出操作材料,並口述此分數表示什麼。生1:我們把一張紙平均分成32分,其中的5份是這張紙的5/32;生2:我們把8只螃蟹平均分成4份,拿走的3份是這個整體的3/4,剩下的兩隻是這個整體的1/4;生3:我們把10個橙平均分給5個同學,兩個同學共分得10個橙的2/5,其餘同學分得這些橙的3/5;生4;我們買了7包薯條,吃了1包,吃了它的1/7,還剩6/7。……4、學生討論、概括分數的意義師:像這樣,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一些物體都通稱為單位“1”或整體“1”。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分數,這也是分數的意義。而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數叫分數單位。(板書)剛才我們認識了哪些分數單位?2/3的分數單位是什麼?它裏面有幾個1/3?師:生活中人們常用分數來進行表述。誰能聯繫生活實際説一個分數?生1:媽媽買回一個西瓜,平均分成10份,吃了其中的3份,吃了這個西瓜的3/10。生2:銀行存款利率要用到分數。師;對,那是一種特殊的分數------百分數。如;中國人民銀行規定定期存款一年的年利率是1.98%。生3:全國耕地面積約佔海洋麪積的1/6。…… (五)小結與質疑師:你已經知道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有什麼問題想問嗎?生1:我知道了分數對於我們的生活很有用處。生2:我知道分數不是表示一個完整的數。師:為什麼這樣認為呢?生2:它表示一個整體與它的一部分的關係。師:説得真好!你真正理解了分數的意義。生3:我想知道分數還能表示一個整數嗎?師;問得好!誰能幫他解決這個問題?生4:能1比如把一張長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4份就是這個整體的4/4,也可以用1來表示。生5;我還想知道分數能不能像整數那樣進行四則運算/師;分數也能像整數那樣進行四則運算,這在我們今後的學習中即將學到。師;(課件演示,圖略)從圖中你可以瞭解到哪些信息?生1:紅色部分的面積是最大長方形的1/2;生2:藍色部分是最大長方形的1/4;生3:藍色部分又是紅色部分的1/2;生4:綠色部分和黃色部分面積相等;生5:綠色、黃色部分都是這個最大長方形的1/8,是紅色部分的1/4,是藍色部分的1/2;生6:最大長方形是紅色部分的2倍,是藍色部分的4倍,是綠色部分的8倍。

《分數的意義》説課稿 篇四

一、説教學內容:

《分數的意義》是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

二、説教材

《分數的意義》是在三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並且知道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理解不僅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進而總結概括出分數的意義。縱觀學生的知識基礎及對教材的剖析,從而確立了該課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知識目標:通過直觀教學和操作等活動引導學生經歷探究分數意義的過程,理解單位“1”的含義,初步掌握分數的概念

能力目標:使學生經理有具體到抽象的認識,理解分數意義的過程,感受分數形成,體會數的發展,培養學生觀察,比較,綜合和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體驗學習數學的成功和愉悦,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認識理解單位“1”。

教具準備:作業紙

三、教法、學法

1、教法

學生認識事物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生雖然在前面的學習中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但要使學生理解單位“1”的概念,進一步明確分數的意義,必須遵循他們的認知規律。因此,本課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採用啟發誘導、探究等教學法,並穿插自學、練習。通過動手操作、直觀演示,讓學生充分感知,再經過比較、歸納,突破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可以看作單位“1”這一難點,層層推進、步步深入,並在此基礎上理解分數的意義,培養了學生的多種能力。

2、學法

學生學習過程的始終,都離不開學法。在本課的教學中學法的指導寓於教學過程的始終。

1、教給學生探索知識的方法。通過然後觀察、討論,比較,領悟出單位“1”不僅僅可以是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達到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昇華。

2、引導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掌握對事物本質進行歸納總結的方法。學生討論、觀察、比較後概括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並通過操作,體會由於分的份數不同,取的份數不同,產生的分數也不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分數的意義。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喚醒已知

首先,通過激趣談話問學生,把一個餅分給4個學生,怎麼分大家才公平?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明確分數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

(二)探索新知,建構概念

1、觀察比較,抽象單位1

為了突破這難點便於理解和認識,我先引導學生聯繫每個分數觀察各是“把什麼平均分”,關注平均分的對象,感受平均分的對象包括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一個整體,其中特別注意對由一些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的理解:接着以及這些平均分的對象,説明這樣的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一個整體,通常看做單位1,依據各類具體事務抽象出單位1,使學生體驗與認識:忍受追問上面表示的分數中,是把什麼看做單位1,用具體對象支撐對抽象的單位1的理解。有具體到抽象,再把抽象的概念賦予具體對象,幫助深化理解。

2、抽象概括,歸納分數的意義。

首先,讓學生用單位1平均分來分別解釋、説明每個分數的含義,從抽象的層面分析、體驗每個分數的含義,接着讓學生綜合這些分數“都是怎麼得到的?”思考不同分數表示的含義的共同點,抽象分數本質的特徵,然後依據交流出的本質特徵,引導學生“説出怎樣的數是分數”,水到渠成的概括出分數的意義。本環節主要引導學生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由具體到抽象,逐步深化,理解分數的意義。

3、認識分數單位

4、動手操作,領悟分數的意義

讓學生在作業紙上表示出不同的分數,在操作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單位1相同卻表示出了不同的分數,從而得出份數不同,取的份數不同,分數也就不同,深化分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三)巧設練習,深化新知

練習的設計有淺入深,分為基礎性練習和實踐性練習,不僅鞏固課堂所學知識,還把學生所學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繫。

最後設計遊戲,不但加深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又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符合國小生的心理特徵,同時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分數的意義》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兩個整數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數來表示。

2、使學生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3、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學重難點

1、理解歸納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2、用除法的意義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工具

ppt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師:同學們,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幾位好朋友,相信你們一定認識他們,讓我們看看他們是誰?

課件出示唐僧、孫悟空、沙僧的圖片

師:那豬八戒呢?原來他去化緣了,他在路上邊走邊想:如果能化得8張餅就好了!那豬八戒問什麼想要8張餅呢?

引出平均分,讓學生列式:8÷4=2(張)

總量÷份數=每份數

二、探究新知

1、老豬化得一張餅,如何分給4人呢?

師:這兩道題都是我們學過的用除法來解決的問題,計算的都是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下面我們再來看一下這道題。

把1個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個人分得多少個?

師:這道題該怎樣列式呢?(學生列式,師板書:1÷4)

師:1÷4表示什麼意思?

生:1÷3表示把一張餅平均分給4個人,求一個人分得多少。

師:好,這道題也是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求一份是多少,也是平均分的問題,所以也要用除法來計算。那麼,你知道每人分得多少個嗎?

生:1/4個。(師板書)

師:大家都認為是這樣嗎?(是)誰來説説你是怎麼想的?

教師出示課件,學生邊説邊演示:我們把這個圓看作這張餅,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其中的一份,也就是這張餅的1/4。

師:請大家看,每份都是1/4,每個人得到的是多少個蛋糕呢?

生:1/4個。

師:在分物時,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我們就可以用分數來表示。所以每個人分得的餅就是1/4張。

教師説明:1÷4表示把一張餅平均分給3個人,求每人得到多少個,而我們通過演示知道了每人得到1/3張。所以1÷3的結果就是1/3。(板書“=”)(齊讀算式)

(課件出示例2)

指名讀題

師:誰能列出算式?

生:3÷4(師板書)

師:這道題是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也是用除法來計算的。究竟每人分得多少塊月餅呢?老師為每個小組都準備了學具(3個圓片),現在請大家利用手中的學具一起動手分一分,看看到底每人分得多少塊月餅。

小組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大家都有了結論了,哪個小組的同學願意來給大家説一説你們小組的結論是什麼?

(小組邊彙報,邊演示)

小組1彙報:我們小組是一個一個分的。我們先把一個圓平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其中的1份,也就是1/4塊。

師:你能用一個式子表示一下嗎?

小組1:1÷4=1/4塊。

師:好。請接着彙報吧。

小組1:接下來,我們按照同樣的方法分其他兩個圓。最後每個人分到的是3個1/4塊,也就是3/4塊。

師:大家認為他們的方法可以嗎?(可以)我們再來一起回憶一下他們的方法。(教師邊敍述方法,邊進行課件演示)

師:還有沒有和這組方法不同的?

小組2彙報:我們小組是把3個圓疊放在一起,把它們一起平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其中的1份,拼在一起就得到了3/4塊。

師:(課件演示方法二)這種方法是把3塊月餅放在一起,把它們看成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了其中的一份,也就是3塊月餅的1/4,拼在一起就是3/4塊。

師:通過大家操作我們知道了每人得到了3/4塊月餅(板書3/4塊)。有些同學是一塊一塊分的,有些同學是3塊一起分的,但這兩種不同的方法都得到了3/4塊,也就是説3÷4的結果就是3/4。

師:請大家看一看,今天這兩道除法算式的結果都是什麼數?(分數)請大家想一想,分數與除法有什麼關係呢?

學生小組討論

生:我們發現,被除數就是分子,除數就是分母。

師:你能試着表示出來嗎?

生:被除數÷除數=被除數/除數(師板書)

師:如果用a來表示被除數,b表示除數,你能用字母來表示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係嗎?

生1:a÷b=a/b(師板書)

生2:老師,我認為還要寫上b≠0。

師:為什麼b≠0?

生:因為b表示除數,除數不能為0。

生:分數的分母也不能等於0。

師:好。通過觀察思考,我們知道了分數與除法存在着這樣的關係(齊讀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師:我們知道,兩個整數相除,商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反過來看看,分數能不能表示兩個整數相除呢?

學生觀察算式,思考

生:可以。比如3/4=3÷4。

課件出示,齊讀:兩個整數相除,商可以用分數來表示,要用除數作分母,被除數作分子。反之,一個分數也可以看作兩個數相除,分數的分子相當於除法中的被除數,分母相當於除數,

分數線相當於除號。

師:我們通過學習瞭解了分數與除法的聯繫,那麼分數與除法有什麼區別呢?

請學生觀察黑板算式,和同學討論。

學生彙報,教師總結:除法和我們學過的加法、減法、乘法一樣,是一種運算;而分數是一種數,同時分數也可以表示兩個數相除。

三、鞏固練習

1、用分數表示下列算式的商

(1)3÷2=()

(2)2÷9=()

(3)7÷8=()

(4)5÷12=()

(5)31÷5=()

(6)m÷n=()n≠0

2、試一試

()÷7=4/71÷()=1/37/9=()÷95/8=()÷()

3、把1千克葡萄乾平均裝在2個袋子裏,每袋重多少千克?平均裝在3個袋子中呢?

4、填空

9釐米=()米59秒=()分

13分=()時5時=()日

5、把5米長的繩子平均截成8段,每段長(5/8)米,每段繩子的長度是全長的(1/8)。

四、全課總結

分數的意義 篇六

教學內容:人教新課標五年級數學下冊《分數的意義》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分數的意義。                                                               2.使學生知道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一些物體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用單位“1”表示。

3.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和掌握分數的意義。

2.理解單位“1”的含義。

教具準備:

相關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請學生舉出幾個具體的分數(老師板書),並説説各部分的名稱以及同學們所瞭解的有關分數的課外知識等。

二、教學實施。

1.認識單位“1”。

師:(出示課件),哪位同學能在上面的圖中標出1/4呢?

學生操作,並交流反饋。

學生1:我把4根香蕉看作一個整體,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根香蕉就是這4根香蕉的1/4。 學生2:我把8塊麪包看作一個整體,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2塊,就是這些麪包的1/4。學生3:我把一條線段看作一個整體,把它平均分成4段,每段就是這條線段的1/4。      師:通過剛才這幾位同學表示1/4,,同學們有什麼發現嗎?

生:我發現都是把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把它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一份。    師:(概括)對,一個圖形、一個物體、一些物體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一個整體就可以用自然    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作單位“1”。

2.舉例:

結合實際,引導學生説説生活中什麼都可以看作單位“1”。

生:比如一個學生、一個班級的學生、一個學校的學生……,都可以看作單位“1”。      生:再比如一個蘋果、一堆蘋果、一車蘋果……,也都可以看作單位“1”。       師:説的太好了。生活當中到處可以發現單位“1”的存在。

3.表示幾份。

師: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我們可以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可以表示這樣的幾份,(出示課件,)請同學們按要求在相應的圖中表示出3/5、2/3、4/8,並説説它們的含義。   學生交流。

4.概括分數的意義。

師: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對單位“1”有了一個新的認識,我們知道,單位“1”可以表示一個物體,也可以表示一些物體,它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而且,我們剛才列舉了許多分數,那麼,到底分數是一個什麼樣的數呢?你可以用語言來描述一下嗎?       學生交流,反饋,相互補充。

總結: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分數。(板書)

三、練習,拓展。

1.課件出示練習內容,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遊戲:抓糖。

師:同學們平時都喜歡吃糖,咱們現在玩一個抓糖遊戲,誰抓對了,糖就獎給誰。老師現在有8塊糖,請一位同學來拿出這些糖的1/2,(學生拿去),再請一位同學拿出剩下的糖的1/2,依次類推……,

師:為什麼同樣是拿糖的1/2,而他們拿到的糖卻不一樣多呢?

引導學生説出:因為單位“1”發生了變化,所以他們拿到的他們拿到的糖不一樣多,

3.總結。

板書設計:

分數的意義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分數。

教學反思:

本節課從實際生活出發,通過讓學生用分數來表示一個物體、一些物體,突破了一個整體的教學,體現了數學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教學理念,教學中採用了以學生為主、教師引導的教學形式,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每位學生都真正參與到課堂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同時,通過一系列的練習和遊戲,使教學內容得到深層次拓展,整個學習過程輕鬆、自然。

《分數的意義》教案 篇七

一教學內容:

分數的產生

教材第60頁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分數的產生過程。

2.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同樣是在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產生的。

三重點難點:

理解分數的產生。

四教具準備:

米尺,掛圖,幾張長方形、正方形的紙。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在三年級時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還記得我們都學了分數的哪些知識嗎?

學生通過回憶説出已學過的分數知識。

1.複習分數各部分名稱。

(1)舉一個分數的例子。

(2)以為例,説説分數的各部分名稱。

2……分子

—……分數線

3……分母

(3)還可以用什麼來表示分數?(用圖、線段或正方形來表示分數。)請你用線段圖表示。

把正方形紙平均分後,畫出陰影,用分數表示陰影部分。

(二)教學實施

1.測量。

師生合作測量黑板的長,觀察用米尺量了幾次後還剩下一段,不夠一米,還能否用整數表示?(不能)

2.計算。

老師把一個西紅柿平均分給兩個同學,每人分得的西紅柿的個數怎樣表示?(l÷2的結果不能用整數表示。)

3.講述。

在人們實際生產和生活中,人類在測量和計算的時候,往往不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就需要用一種新的數來表示,這樣就產生了新的數—分數。最初,人們只認識一些簡單的分數,如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我國是世界上發明和使用分數比較早的國家之一。

4.資料介紹。

請學生結合自己課前查找的資料説説分數是怎樣產生的。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相互交流本節課的學習收穫。

《分數的意義》教案 篇八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

2.學會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具準備:教師準備10個半塊月餅的教具。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舉例説明整數除法的意義是什麼?

2.根據乘法算式13438=5092,寫出相應的兩個除法算式。

3.舉例説明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和一個數乘以分數乘法的意義各是什麼?

以上覆習題可以指名回答。

二、新課

1.教學分數除法的意義。

教師出示5個半塊月餅的教具,提問:

(1)每人吃半塊月餅,5個人一共吃多少塊月餅?怎樣列式?得多少?

(2)兩塊半月餅,平均分給5人,每人分得多少塊月餅?

教師出示兩塊半月餅,將它們平均分成5個半塊月餅。要求學生按照教具的演示過程列式、計算。

(3)兩塊半月餅分給每人半塊,可以分給多少人?

教師讓學生到黑板前進行教具演示,再列式計算。

教師讓學生觀察、比較上面3道題中算式的已知數和得數,再回答下列問題:

(1)第一個算式已知什麼?求什麼?用什麼方法計算?(已知兩個因數:和5,求出它們的積為;用乘法計算。)

(2)第二個算式呢?(已知積是和一個因數是5,求出另一個因數是,用除法計算。)

(3)第三個算式跟上面哪一個算式是類似的?(跟第二個算式是類似的,也是已知積是和一個因數是,求出另一個因數是5,用除法計算)

教師:分數除法的意義是什麼?它跟整數除法的意義一樣不一樣?(分數除法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都是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

2.做教科書第30頁做一做中的題目。

教師讓學生自己讀題、做題,做完後要問學生是怎樣應用乘法算式和分數除法的意義來填寫除法算式的得數的?

3.教學分數除以整數。

教師出示例1:把米鐵絲平均分成2段,每段長多少米?教師:根據題意需要用什麼運算來求出得數?並列出算式。(應該用分數除法來做,算式是2。)

教師:這個算式的含義是什麼?米是幾個米?應該怎樣計算?試試看。(表示把米平均分成2段。米是6個米,實際上是把6個米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米?可以列出如下的算式(教師板書)。)

教師:説一説分數除以整數可以怎樣計算?(分數除以整數可以用分數的分子除以整數。)

教師:把米平均分成2段,求每段是多少,還可以怎樣計算?能不能把它轉化為已學過的算法來算?(把米平均分成2段,求每段是多少米?可以看作是求米的是多少米?可以用乘法計算。)

教師:把米鐵絲平均分成4段,每段長多少米?用兩種方法計算。(讓學生自己計算,指名兩個學生板演。)

做完後,讓學生討論,就這道題來説,哪種方法可行?哪種方法不可行?為什麼?

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篇九

一、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也就是經歷一個豐富、生動的思維過程,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在新課程要求下,數學教學不再是單一的、枯燥的、以被動聽講和練習為主的形式,而是應該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學生在觀察、操作與交流等數學活動中,逐步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

本節課我在學生對分數初步認識的基礎上,以學生髮展為立足點,以自我探究為主線,以求異創新為宗旨,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參與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使學生觀察、操作、口頭表達等能力得以培養,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以開發與增強。

二、教材分析:

《分數的意義》是在四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並且知道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理解不僅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許多物體看作的一個整體也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進而總結概括出分數的意義。

三、學情分析:

學生在四年級已經認識了分數,對分數的各部分名稱已經瞭解,並且知道分數是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進行平均分。在以往有關分數的教學中,感覺同學們對分數的意義的理解不是很清楚。學生也覺得分數這個東西很抽象,存在理解的誤區。學生對於分數的感知很少,好多就是靠背下來的,沒有親身體會過分數的真正含義。由於分數與“除法”、“比”都有着直接的聯繫,意義不理解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後續學習。

四、設計思路:

學生認識事物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生雖然在前面的學習中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但要使學生理解單位“1”的概念,進一步明確分數的意義,必須遵循他們的認知規律。智慧的生成需要一個理想的“融爐”,而這個融爐就是先進的教學理念和具有挑戰新問題情境的結合體。因此,本課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通過動手操作、直觀演示,讓學生充分感知,再經過比較、歸納,突破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可以看作單位“1”這一難點,層層推進、步步深入,並在此基礎上理解分數的意義,培養了學生的多種能力。

五、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在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認識分數,理解單位“1”及分數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經歷分數形成的過程,探索分數的意義,充分感知體驗分數概念中的各要素,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活動培養學生合作交流意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結合教學內容適時滲透數學文化,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教學重點:進一步認識單位“1”,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分數的意義。

六、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現在天氣越來越熱了,看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什麼?(出示西瓜圖)現在要把這個西瓜合理的分給每一個同學,應該怎樣做?(平均分)每位同學得到多少?()

對於這個分數你有哪些認識?(關於這個分數,我已經知道了)

【設計意圖:通過複習導入,引發學生對舊知的回顧,明確分數的各部分名稱。】

(二)、理解分數的意義。

1、認識單位“1”

(1)、舉例平均分

師:剛才我們是把一個西瓜進行了平均分,在生活中,我們還可以把什麼進行平均分?(學生舉例)

估計學生會舉出:把一個物體進行平均分

把一些物體進行平均分(如果學生沒有説到一些物體的平均分,教師直接引導:我這裏有一些筆,你能把它們平均分給兩個同學嗎?)

抓住學生中所説的把一些物體進行平均分的事例問:他把什麼進行了平均分?和前面幾個同學説的有什麼不一樣?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2)師小結揭示單位“1”:剛才大家所説的一個物體,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一些物體都可以看做一個整體,這些個整體,我們在數學中,我們稱它為“1”。

舉例單位“1”

(3)舉例單位“1”

師:誰能説説我們還可以把哪些想成一個單位1。

老師這裏還有一些句子,讀讀看,它們各把什麼看作單位“1”。

書上練習:上半月完成全月計劃的

男工人數佔全廠工人總數的

一條路,已修好全長的

小麗看了一本書的

(4)總結單位“1”

剛才我們列舉了這麼多的單位“1”,老師這裏用一首兒歌概括了,讀讀看:

一條道路一個梨……

一噸稻穀一克米……

一片樹林一羣雞……

都可看做單位“1”。

自己讀讀看。看懂了嗎。這裏的指的是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

(5)單位“1”與數字1的比較

師:剛才我們説了那麼多的單位1,那麼單位“1”和以前所學的數字1有什麼區別。

【設計意圖:通過大量的舉例,理解單位“1”,在原有的基礎上,對單位“1”有更深更廣的認識。】

2、揭示分數的意義

(1)集體演示分數

老師這裏有一些筆,想把它平均分給兩個同學,每個同學分到多少?

如果我想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該怎樣做呢?(指生來做)

其中的一份就是,兩份呢?

(2)學生獨立動手操作得到分數

利用手中的材料,你有多少種不同的平均分的方法?可以得到哪些分數?

把找到的分數和小組同學進行交流,説清你是怎樣找到分數的?

活動材料:6只小狗8只梅花鹿10只蝴蝶4塊橡皮

(3)彙報

學生彙報:

滲透分數單位明確分數單位

同一個單位“1”平均分的份數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的分數

同樣的分數,由於單位“1”的不同,每份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瞭解分數,理解分數的意義,明確同一個單位“1”平均分的份數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的分數,同樣的分數,由於單位“1”的不同,每份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

(4)具體環境中理解

老師這裏有一句話,一起來看一看:中橋國小五一班共有學生20人,其中男生13人,男生的人數佔全班總人數的幾分之幾?你是怎樣想的?

(5)揭示意義

師小結:我們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就叫分數。這就是分數的意義。一起讀一讀。(板書)(如果開始學生説不出,在這裏揭示:分母表示什麼?分子表示什麼?)

【設計意圖:學生由具體的事物抽象出語言形式,是思維的一個提升、概括。】

(三)、生活中的分數:

1、用線段上的點表示分數

2、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讀讀看。學生在自由讀題後指生回答。

果品生產是平谷農業經濟的支柱產業和農民致富的主要來源,平谷建成了大桃、板栗、紅杏、蘋果等8大果品基地,年總產量1.6億公斤,約佔北京市總產量的1/4,連續12年居北京市首位,是全國果品百強區之一。表示把北京市果品總量看做單位1,平均分成4份,平谷的果品總量佔其中的1份。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到分數不止在數學課堂中體現,在生活中也有着廣泛的應用,從而激發對家鄉的熱愛。】

(四)、數學小知識

分數在我國很早就出現了,並且用於社會生產和生活。我國春秋時代(公元前770年~前476年)的《左傳》中,規定了諸侯的都城大小:最大不可超過周文王國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可超過五分之一,小的不可超過九分之一。中國使用分數比其他國家要早出一千多年。所以説中國有着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

【設計意圖:數學小知識的介紹,不僅讓學生了解數學的文化發展,更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五)、看書:這節課我們所學的內容是75頁到77頁,完成練習十二的1、2、4、5、8題。

(六)、遊戲下課。

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篇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分數的產生過程,理解分數的意義,能對具體情景中分數的意義作出解釋,能有條理地運用分數知識對生活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思考。掌握分數單位的特點。

2、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是在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產生的,培養對數學的興趣,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對把多個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看作單位“1”的理解。

教具準備:

米尺,掛圖,幾張長方形、正方形的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測量。

師生合作測量黑板的長是多少米?觀察用米尺量了幾次後還剩下一段,不夠一米,還能否用整數表示?(不能)

2、計算。

老師把一個西紅柿平均分給兩個同學,每人分得的西紅柿的個數怎樣表示?(1/2)

3、講述。

在人們實際生產和生活中,人類在進行測量、分物和計算時,往往不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就需要用一種新的數——分數來表示,這樣就產生了新的數—分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分數的意義”。

二、教學實施

1、認識單位“1”。

(1)動手操作。

老師:如果用圖表示,可能你們每人會有不同的表示方法,現在請你動手摺一折或畫一畫來表示。

學生展示成果。

(2)老師投影出示圖片。

老師:投影片上的這些圖,你能在每一幅圖上表示出它的嗎?學生先小組內交流,再集體反饋。

學生甲:我把4根香蕉看作一個整體,一根香蕉是這個整體的。

學生乙:把8個蘋果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每份兩個蘋果是這個整體的。

學生丙:我把12個△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每份3個△是這個整體的。

學生丁:我把1米看作一個整體,把它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1米的。

(3)概括總結。

老師:剛才同學們在表示的過程中,有什麼發現嗎?

學生甲:都是把物體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一份。

學生乙:我發現有的是把1個圖形平均分,有的是把8個蘋果、12個△平均分,還有的是把1米平均分。

老師:一個圖形,一個實物比較好理解,我們把它稱為一個物體,那麼8個蘋果、12個△是由許多單個物體組成的,我們稱作一個整體。一個物體,一些物體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一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

(4)舉例。

老師:對於這個整體,你還能想出其他的例子嗎?

學生:這個整體還可以是一筐茄子、一車煤、一個年級的人數、全中國人口等。

2、概括分數。

老師:通過上面的學習,同學們對於單位“1”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可以表示一個物體、也可以表示一些物體。整體“1”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

剛才同學們舉了很多分數的例子,那到底什麼是分數,你能嘗試用文字描述一下嗎?

先引導學生交流:把“誰”平均分?它表示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數呢?

學生相互交流補充。

明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分數。(板書)

老師強調必須是平均分。

三、鞏固練習

1、説説下面分數表示什麼意義?每天睡眠時間佔全天時間的1/3

頭的長度占身高的1/8

2、説一説下圖中的陰影部分佔整個圖的幾分之幾。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師生共同回憶總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9o1jd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