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教案多篇

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教案多篇

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教案多篇

教學過程 篇一

課前互動:同學們,我們已經見過面了,同學們怎樣稱呼我(黃老師),同學們真有禮貌!今天能與咱 的同學度過愉快的40分鐘,老師真是高興,同學們高興嗎?有沒有信心?好!我們可以上課了嗎?上課!(同學們好)

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篇二

一、教學內容:

青島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材第67-69頁。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理解分數的意義,掌握分數單位的含義。

2、通過分數意義的學習,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學生體會到分數就在我們身邊,運用分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

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認識單位“1”和概括分數的意義

四、設計理念:

本課的教學設計注重學生的認知規律,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做數學中體驗分數的價值,激發學習的興趣,培養良好的數感。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為了比較完整的建立起分數的概念,利用學生已有對分數的初步認識已有的知識為基礎,提供平台讓學生舉例説明分數的含義,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主動獲取知識,找到把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與把一個物體平均分之間的內在聯繫,抽象概括出分數的意義,並強調了單位“1”的概念,揭示了分數表示部分與整體的關係。

五、教具準備:

課件、圓形紙片、正方形紙片、卡紙。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1、師:有4只猴子,它們摘了8個桃子,需要平均分着吃,你覺得怎麼分?每隻猴子分到多少個?

2、師:後來,它們又得到一個大西瓜,也需要平均分着吃,應該怎麼分?每隻猴子分到多少個?

3、引出1/4這個分數。

(二)、探究新知

1、認識單位“1”。

(1)動手操作。

師:如果用圖表示1/4,可能你們每人會有不同的表示方法,現在請你動手利用手中的小紙片通過折一折、畫一畫來表示1/4。學生先分小組合作,後彙報展示成果。

(2)師投影出示圖片。(P61頁下方的香蕉圖和麪包圖)

師:投影片上的這些圖,你能在每一幅圖上表示出它的1/4嗎?學生先小組內交流,再集體反饋。

A:把4根香蕉看作一個整體,一根香蕉是這個整體的1/4。

B:把8個麪包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每份兩個麪包是這個整體的1/4。

(3)概括總結。

師:剛才同學們在表示1/4的過程中,有什麼發現嗎?

學生甲:都是把物體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一份。

學生乙:我發現有的是把1個圖形平均分,有的是把一把香蕉、8個麪包平均分。

師:一個圖形比較好理解,我們把它稱為一個物體,那麼4根香蕉8個麪包是由許多單個物體組成的,我們稱作一些物體。一個物體,一些物體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一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

(4)舉例。

師:對於這個整體,你還能想出其他的例子嗎?

學生:這個整體還可以是一個蘋果、一盒粉筆、一個班級的學生人數、全校學生數、全中國人口、全世界人口等。

2、概括分數意義。

(1)概括意義。

師:通過上面的學習,同學們對於單位“1”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可以表示一個物體、也可以表示一些物體。整體“1 ”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剛才同學們舉了很多分數的例子,那麼到底什麼是分數,你能嘗試用文字描述一下嗎?

先引導學生交流:把“誰”平均分?它表示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數呢?

學生試説,教師相機板書。

板書:把單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分數。

強調必須是平均分。

揭示課題:分數的意義。

(2)教學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學生一邊回答,教師一邊板書:

3……分子

—……分數線

5……分母

學生: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數,分子表示有這樣的多少份。

3、學習分數單位。

(1)投影出示。

一堆糖,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堆糖的( )/( )。

平均分成3份,2份是這堆糖的( )/( )。

平均分成4份,3份是這堆糖的( )/( )。

平均分成6份,5份這堆糖的( )/( )。

(2)小組合作,動手操作。

學生用小塑料方塊表示糖塊,動手分一分,然後把結果填在課本上。

(3)集體訂正。

請學生説出1/2,2/3,3/4,5/6分別表示什麼意思:

(4)引導學生明確分數單位的意義。

師:1/2表示什麼意思:(表示把單位“1 ”平均分成2份,表示這樣的一份。)誰是單位“1 ”。(這堆糖是單位“1 ”。)表示什麼意思?(表示把單位“1 ”平均分成3份,表示這樣的2份。)誰是單位“1 ” ? (還是這堆糖是單位“l ”。)

師引導學生髮現:1/2,2/3,3/4,5/6這些分數的分母分別是2 , 3 , 4 , 6 … …表示什麼意思?(表示把單位“1 ”平均分成的份數。)分子又表示什麼意思?(表示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

講述:回想一下:自然數有哪些計數單位?346裏包含哪些計數單位?分數也有計數單位,是什麼你想知道嗎?

師講解邊板書:把單位“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的數就是分數的分數單位。如,2/3的分數單位是1/3。

老師指明説出黑板上其它分數的分數單位。

小組內交流説一説自已寫出的另外三個分數的分數單位。

(5)發現分數單位的特點。

師:你們發現這些分數的分數單位有什麼特點?(它們都是幾分之一。)為什麼?(因為分數單位是把單位“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的數就是分數單位。)

説一説黑板上這些分數分別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三)、鞏固練習

1、自主練習第1、2、3題

2、自主練習第5、8題

(三)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哪些內容?你有什麼收穫?

(四)作業設計

和同學們説説在生活中見過的分數,並説出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

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篇三

一、教學內容:人教版教材五年級下冊第45、46頁(新授課)

二、教材分析:

三、學情分析:

四、教學目標

1、瞭解分數的產生,理解分數的意義。

2、理解單位“1”的含義,認識分數單位,能説明一個分數中有幾個分數單位。

3、在理解分數含義的過程中,滲透比較、數形結合等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單位“1”,認識分數單位。

六、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彩色磁扣。

學具:圓片、正方形和長方形紙片,一板麪包圖片(分格的),4根香蕉圖片,一段繩子

七、教法學法

教法:創設情境法、操作發現法

學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八、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2分鐘)

(二)探究新知(14分鐘)

(三)探究求周長的策略(15分鐘)

(5)量一量、算一算

A三角形、長方形等直邊的測量方法。(3分鐘)

師:那麼要想知道封閉圖形一週的長度是多少,該怎麼辦?

師:課前老師給每個小組準備一個學具袋,裏面有一個封閉圖形,下面四人小組想辦法測量出它的周長,活動前請先閲讀活動要求。

小組合作:

①小組內快速交流用什麼方法測量。

②選擇需要的工具進行測量。

③組內分工合作。(測量時取整釐米數)

反饋交流測量方法。

①三角形

6+8+10=24cm

師:那個小組願意彙報?

預設:我們測量的是三角形,測量工具是直尺,測量的方法是量,測量的結果約為24釐米。

師:你們用直尺量出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然後呢?(把三條邊的長度加起來)那測量結果24釐米表示什麼?

預設: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總和。

預設:三角形一週的長度。

師:三角形一週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三角形的周長是它三條邊的長度和。(課件出示)

②長方形

5+5+3+3=16cm

師:昨天咱們剛剛學習過四邊形,哪組來彙報一下四邊形?

預設:我們選擇的圖形是長方形,測量工具是直尺,測量的方法是量,測量的結果約為16釐米。

師:16釐米這個長度表示什麼呢?

預設:表示長方形一週的長度,也就是長方形的周長。

師:他們也選用了用直尺測量,量了幾條邊(四條邊),然後再把它們加起來。

師:有不同的意見嗎?(長方形對邊相等只需量兩條邊,一條長、一條寬)

師:真棒!你們能根據長方形的特徵簡化測量過程。

師:那如果想知道正方形的周長怎麼做呢?

預設:量一條邊,就知道四條邊的長度了。

師:當然,不論量幾條邊,計算四邊形的周長都是要把四條邊的長度加起來?我們發現四邊形的周長是它四條邊的長度總和。

思考:如果是五邊形,它的周長是幾條邊的長度總和?六邊形呢?八邊形呢?

交流後小結:看來多邊形的周長就是它所有邊的長度總和。

愛心、樹葉等不規則圖形的測量方法。(8分鐘)

③樹葉

師:老師給有些小組準備了一片樹葉。那個小組選擇測量的是樹葉的。周長?1釐米大約是這麼長,請同學們估估看這片樹葉的周長大約是多少釐米?它的周長到底是多少呢?我們來聽一聽這個小組的彙報?

預設:先用繩子沿着邊線圍一圈,在繩上做一個標記,然後把繩子拉直再用直尺測量,測量的結果約是9釐米8毫米。

師:有不同的方法嗎?

預設:直接用軟尺繞一圈可以直接測量出樹葉一週的長度。

師:太智慧了!為什麼不用尺子直接量呢?

預設:因為邊是彎彎曲曲的。

介紹滾動法:首先在樹葉上作一個記號,然後在尺子上滾一圈,看滾到哪裏,讀出刻度也可以知道樹葉的周長。滾動法也是把彎曲的邊轉化成直直的線段進行測量,也利用了化曲為直的方法。

④愛心

學生彙報:測量工具是繩子,測量的方法是圍、量,測量過的結果約是12釐米

師:你們小組測量的是愛心。愛心的邊也是彎曲的,説説你們用的什麼方法測量的,為什麼不用滾的方法?滾動法不能測量到凹陷的部分。

師:同學們,經過探究合作和展示,要想得出封閉圖形的周長有哪些方法?

預設:直邊的圖形用尺子測量,曲邊的圖形用繩測法或者滾動法,化曲為直的方法

師小結:沒錯,直邊先量邊長後計算,曲邊化曲為直

(6)揭示周長概念的本質

師:回顧之前的學習,經過了這麼多學習的感受,現在你認為什麼是周長?

預設:封閉圖形一週的長度就是這個封閉圖形的周長(完善板書)

師小結:看來同學們對於周長已經理解了。周長,周長,周指一週,即封閉圖形的一週,長就是長度,封閉圖形一週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

【設計意圖】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維的起點,在經歷摸一摸、量一量、比劃、估一估的過程中,讓孩子充分的操作,積累豐富的體驗感受,不但可以使他們在操作過程中提高動手能力,而且容易把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把通過實際操作得出的結論延伸、並進行合理的想象,這在培養學生對長度的感覺和估的能力的同時,進一步感受“周長”和長度的關聯,能夠將面和線區分清楚,體會周長概念的本質。

(四)實踐應用,拓展延伸(8分鐘)

1、增加干擾,強化周長

(1)教材書84頁的第3題

下面每組圖形的周長一樣嗎?你是怎麼想的?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下面兩個圖形的周長一樣長嗎?

師:誰來説一説你是怎麼比較的?

師:通過移一移,我們把這個不規則的圖形轉化成規則的圖形。然後比較發現他們的周長是(相等的)

師:再來比較一下這兩個圖形的周長一樣長嗎?

(2)教科書88頁第8題

師:(課件出示長方形)這是什麼圖形?老師把它分成甲乙兩部分,觀察比較一下,哪個圖形的周長長?你是怎麼想?

預設:一樣長,兩個圖形的周長都是一條長加一條寬,再加一條斜線。

師:老師把這條邊變彎曲,現在兩個圖形誰的周長長?

預設1:甲的周長更長

預設2:一樣長

師:你是怎麼想的?

預設:兩個圖形的周長都是一條長加一條寬,再加上公共的那條彎彎曲曲的邊,所以這兩部分的周長一樣長。

師:為什麼一開始認為甲的周長長?

師:哦!原來如此。周長是圖形一週的長度,並非指圖形的內部。

小結:比較兩個圖形周長的時候,圖形每條邊的長度一樣,它的周長就是一樣的。

(3)生活中的周長(機動內容)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設計進一步內化周長概念,學生在觀察、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周長的本質。通過對比、辨析排除內部線段和麪積的干擾。同時體會圖形轉化的方法。

(五)歸納總結,內化新知(1分鐘)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同學們,今天我們初步認識了周長,知道了周長的概念,並且能夠通過測量和計算得到圖形的周長。希望課後同學們繼續深入的研究周長。

【設計意圖】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收穫,是對本課知識的梳理和加深,從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九、板書設計

認識周長

封閉圖形一週的長度是它的周長

直邊:量、算

曲邊:圍、滾(化曲為直)

十、設計理念

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總是認為一週就是周長,故此我先讓學生充分理解什麼是“一週”,在此基礎上,溝通一週和封閉圖形之間的聯繫,然後通過學生的探究活動測量封閉圖形一週的長度,並沒有急於揭示周長的概念,而是讓學生先在大量的活動體驗中感知周長是可測量的一維圖形,又在估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周長是圖形邊線的長度,只是存在於二維圖形的面上,與面的大小無關,最後再由學生自己揭示周長概念。同時在這一系列的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1、創設生活情境引入,學生通過觀察對比三種不同的路線,突出“沿着邊線,繞回起點”兩個重要特徵,然後再指一指、説一説生活中物體表面的一週,建立學生對“一週”的表象認識,為後面理解周長概念的本質做鋪墊。

2、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讓孩子在探究測量周長方法的過程中,或測量或計算,充分體驗、感受周長的本質就是長度,是可測量的一維圖形。通過學生用線圍曲邊的一週,把邊線取下來拉直、測量,幫助學生溝通一維圖形和二維圖形的聯繫,即周長是從面裏脱離出來的線段,深刻體會周長概念的本質,學生的空間觀念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得到發展。

3、當學生利用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完成了量一量的活動之後,再讓他們觀察三個圖形的大小以及周長,去摸一摸,經過想象、比劃以及之前的經驗有條理的思考和推理、比較出三個圖形的周長與什麼有關,再次經歷從二維圖形中抽象出一維圖形“線段”這個過程,最後通過教師化曲為直的驗證,從而探索周長的性質,理解周長的本質就是線段的長度,積累了這樣的實踐經驗和思維經驗,獲得賢明、生動形象的認識,進而形成表象,發展空間觀念,為今後學習中區分清楚二維圖形的“面積”和一維圖形的“長度”打下堅實的基礎。

4、在整節課每一次活動體驗後,我都讓學生描述、概括自己體驗的感受和想法,通篇培養學生空間描述的能力。

十一、教後反思

1、以活動為基礎來理解周長的含義

新課開始,讓學生觀察動畫,初步感知邊線,使學生體會圖形一週的長度必須從起點開始繞邊線一圈再回到起點,這樣就把握住了周長概念的基本點。再通過學生動手描一描平面圖形的一週,指一指具體物體某一個面一週的長度從而對周長的概念有了準確的理解,進而讓學生討論是不是所有的平面圖形都有周長使學生體會到平面圖形的周長的“封閉”觀念,學生通過動手做悉心理解,加強感受,把生活中對邊線的零星感受進行再現和體驗。事實也證明學生通過這一過程,很多學生能充分理解周長所藴含的真實意義。

2、以周長測量策略探究來內化周長的意義、

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運用準備的學具——尺子、線想辦法量算出封閉圖形和樹葉的周長,然後彙報演示。出現兩種情況一是圖形的邊是直線時可以用量、算的方法求出它的周長。而是圖形的邊是曲線時可以用繞,量的方法求出它的周長。深刻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特殊問題有特殊的解決辦法,讓他們充分體驗自主解決問題的快樂,享受成功的喜悦,有利於他們形成良好的數學認知結構。另外,彙報演示時的師生交流,生生互動雖然還沒有做到很好,但還算達到了預期效果,讓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得到了同步發展,有利於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3、辨析中深化

周長只能用於二維圖形上,它和麪積總是同時出現在一個物體上的,所以它們是兩個易混淆的概念。認識周長不能只孤立地認識周長,應該將其與面積進行區別。課尾設計的兩道練習都是幫助學生深化理解周長的概念。在對比中發現不同,明析周長概念的內涵。

總之,概念課讓學生真實地經歷概念發生、發展的過程,才能讓學生學得明白。我們將學生的經驗水平改造為老師的學科水平。只有老師想的明白,學生才會學得明白。

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分數的產生和其它數學知識一樣是由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實際中產生的。

2.使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單位“1”的含義及分子、分母的含義。

3.培養學生形象思維,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4.使學生受到初步的辨證唯物主義觀念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與難點:

讓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是本節課的重點,講清單位“1”的含義是本節課的難點。

教具準備:

電腦軟件一套。

學具準備:

每人一張正方形紙片、每組一個信封裏面裝有一張圓形、長方形紙片,4個蘋果圖片,6個玩具熊貓圖片。

教學過程:

課前組織教學

今天我們和許多小動物一起去參加小猴的生日聚會高興嗎?你們看小猴準備了許多好吃的、好玩的東西(電腦顯示畫面)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都有什麼?它還想測測同學們的智力利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幫它分一分、算一算能做到嗎?(上課)

一、分數的產生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在進行測量和計算的時候,有時不能得到整數得結果,例如,用一個計量單位“米”測量黑板的長度(屏幕顯示)量了3米後,剩下的一段不夠1米了,還能用整數表示嗎?又如,老師只有一個蘋果要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得多少個/還能用整數表示嗎?這就需要用新的數,誰知道用什麼數來表示?

板書:分數

對於分數同學們並不陌生,在三年級的時候我們已經初步認識過誰能説幾個分數(指名説老師板書),誰還記得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是什麼?

到底什麼樣的數叫分數呢?分子、分母各表示什麼意思呢?這節課我們就來進一步學習分數的意義,板書:的意義

二、分數的意義

1.把小猴準備的一部分禮物裝在信封裏,倒出來看一看都有什麼?下面小猴要利用這些東西測測同學們的智力,看哪一個小組表現的好?聽要求小組同學研究想辦法表示出每種東西的 。小組研究彙報。

2.根據剛才分的過程,把這些物體歸兩類,為什麼這樣分?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一個物體、一個整體(解釋整體的含義)。

説明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或許多物體組成的整體都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叫做單位“1”

上面我們分的這些物體就可以用一句話表示出來誰能説出來?(把單位“1”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 )

3.請同學們看屏幕,仔細觀察回答問題

(1)把一塊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 )。

(2)把一張正方形的紙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其餘的3份是它的( )。

(3)把一條線段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 )其餘的是它的( )。

(4)同時顯示以上3幅圖,讓同學們認真觀察它們的分法和表示每一部分的分數有什麼異同?小組討論彙報。

4.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蘋果和熊貓圖片,平均分看有幾種分法,其中的一份用什麼數表示,小組討論彙報,電腦顯示平均分的蘋果和熊貓圖畫,讓學生按照第一幅圖的説法説一説其餘的幾幅圖的意思。

5.電腦同時顯示一塊餅、一張正方形紙、一條線段、四個蘋果、六隻熊貓圖,提問:剛才我們分了這些物體都是把誰看作單位“1”?誰來説一説什麼叫做單位“1”?電腦顯示單位“1”的含義。

6.根據剛才所學的知識小組討論到底什麼樣的數叫做分數呢?引導學生總結分數的意義,電腦顯示分數的意義。

7.根據分數的意義指名説出剛才寫的這些分數表示的意義。

8.教學分子、分母的含義:電腦顯示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指名回答分子、分母各表示什麼?寫幾個分數讓學生説出分子、分母所表示的含義。

9.做一做 電腦顯示。

三、課堂練習:

1.讓同學們闖三關,電腦顯示三關題。

2.三關闖過了,別忘了還要幫小猴分東西呢,蘋果、熊貓已分過,還有西瓜和蛋糕,看小狗分西瓜(電腦顯示)學生回答。提問:如果小狗把西瓜平均分成8塊,小猴吃了3塊,吃了西瓜的幾分之幾?小兔吃了2塊,吃了幾分之幾?還剩下西瓜的幾分之幾?

分蛋糕,蛋糕上有四朵小花、12 支蠟燭,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能用 來表示,但是這個 所表示的數量一樣多嗎?為什麼?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分數的意義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單位“1”不僅是一個物體,也可以是一些物體。

2、學生能掌握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分數。

3、學生知道單位“1”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某一個量是整體的幾分之幾。

4、理解並掌握分數單位。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單位“1”,知道一些物體也可以看成是一個整體。

教學流程預設:

一、複習引入

1、出示3/4,“認識它嗎?”

2、介紹分數的出現:當人們在測量、分物或計算中不能剛好得到整數結果時,常常用分數來表示。

3、分數相關知識回顧:大家都瞭解分數的哪些知識?

(1)、怎樣讀分數

(2)、分數各部分名稱(分子、分母、分數線)

(3)、怎樣寫分數:請同學們在草稿紙上寫一個你喜歡的分數,寫完後同桌間互相讀一讀,並説説其各部分的名稱。

師:今天,我們繼續來深入的瞭解分數。

二、新授

(一)、探索分數的意義

師:首先,讓我們來創造幾個分數吧!請你用課前準備好的材料來表示一個分數,獨立完成後組內成員互相説一説(每個人都必須説):

(1)、你創造了哪個分數?

(2)、這個分數表示什麼含義?

(學生交流,教師參與)

1、班內討論交流

師:誰願意來介紹你所創造的分數?

生:若干,介紹。

(教師提問:一個物體:

①你創造了哪個分數?表示什麼含義?

②分子、分母分別表示什麼含義?

③空白部分可以用什麼分數來表示?

一些物體:

①同“一個物體”的3個問題

②取其中的5份可以用什麼分數表示?5/6是幾枚釦子?

③3枚釦子可以用哪些分數來表示,分別説説它們的意義。)

<用彩筆表示你是怎麼分這些物品的,滲透“整體”概念>

2、例子分類,總結

師:大家説的都很不錯。剛才我們創造了很多分數,下面我們來給這些物品分分類。

生:一個物體;一些物體。(教師引導:老師是這麼分的,誰能看出我分類的依據?)

師:剛才大家在展示的時候,很多同學在用到一些物體的時候,用彩筆把所有物體都圈起來了,那為什麼只有一個物體的時候我們一般都不圈呢?

生:把它們看作是一個整體。

師:我們發現,無論是一個物體或一些物體,都可以看成是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就可以用分數來表示。

(教師慢慢出示,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

這就是分數的意義,也是這節課重點要學習的內容。

(揭題,全班齊讀)

師:一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表示,通常叫做單位“1”。因此,分數的意義也可以表示成“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就可以用分數來表示。”

師:我們思考一下,剛才同學們舉的這些例子,分別都把什麼看作單位“1”?

生:。.。.。.

師:在我們身邊的一些物品中,可以把什麼看作是單位“1”?

生:。.。.。.

師:所以説,單位“1”可以是一個物體,也可以是一些物體。

3、練習

課本P62做一做(本題把什麼看作是單位“1”?)

(二)、分數單位

1、閲讀“課本P62做一做”下面一段話,並回答其提出的問題。

2、什麼叫分數單位。

3、“課本P62做一做”中所出現分數的分數單位,其包含了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4、同桌間互相説説上課一開始所寫分數的分數單位,以及其包含了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三、練習鞏固

課本P631、2、3

(1、説説這個分數的意義?

(2、把什麼看作單位“1”?

(3、分數單位是什麼,其包含了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4、3/8表示幾個月餅?4個月餅可以用什麼分數來表示?

四、課堂小結

師:今天我們又學習了關於分數的哪些知識?

生:。.。.。.

板書:分數的意義

把一個整體(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用分數表示。

一個長方形433/4

一個圓211/2

5支鉛筆522/5

12枚回形針622/6(1/3)

6枚釦子655/6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數叫分數單位。

《分數的意義》的教學設計 篇六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教科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60-62頁。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認識分數,發展數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2、理解有關單位“1”的數學內涵,進而揭示分數的意義,認識分數單位的含義。

教學重點:

分數意義的歸納與單位“1”的抽象。

教學難點:

把多個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看作單位“1”。

課前談話:

同學們猜一猜,在課堂上,老師最喜歡什麼樣的學生?(用心聽講的學生;踴躍發言,並且敢於表達和堅持自己的觀點;)老師會不會批評回答錯誤的學生?(孩子是什麼?錯誤中成長的天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老師想考考同學們,看看同學們能不能從現實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敢接受老師的挑戰嗎?同學們一定要認真聽啊。星期天,亮亮媽媽去逛商場了,商場裏的沙發坐墊正在打折,亮亮媽媽想買一套。但是,她遇到麻煩了,她不知道家裏沙發的長和寬呀。亮亮媽媽就給家裏打了個電話:亮亮,量一量家裏沙發的長和寬,好嗎?遺憾的是亮亮找不到的尺子。亮亮呀可聰明瞭,他想了一個絕妙的辦法。他説,媽媽,家裏還有一條絲巾,和你戴的絲巾一模一樣,我用絲巾量好嗎?用絲巾量,這個辦法很好啊。亮亮開始量沙發了:沙發的長正好是兩個絲巾的長,沙發的寬麼,哦,沙發的寬比絲巾的長度短許多,亮亮把絲巾對摺後再量,沙發的寬比對摺後的絲巾短一些,亮亮把絲巾折了三次後再量,這時沙發的寬正好是三折後絲巾的長。

同學們,老師的問題來了,

1、“把絲巾折了三次”實際上就是把一條絲巾怎麼分成了3份?(把絲巾平均分成三份或三等分)

2、把絲巾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三等分(生:)。沙發的寬就是絲巾長的。

師:是一個什麼樣的數?

生:分數

師:關於分數,同學們在三年級的時候已經學過。你們還知道哪些有關分數的知識?

生説。

大家知道的挺多的,有關分數的知識,還有很多很多,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分數。板書課題:分數的意義)

二、導學導探,建構分數

1、整體感知

①請同學們思考,你們能結合下面的圖形説説1/4的含義嗎?

師:讓學生説説4個圖形的意義。(提示:能結合下面這一句話來説一説1/4表示的意思嗎?)

注意:把圓形和長方形的面積、香蕉的個數、一條線段、8個麪包都可以看做一個整體。

教師總結並板書1/4的意義:上面的這些物體我們都可以把它看做一個整體,即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一份的數,就是1/4。

板書: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一份的數。

②師:請看第5副圖,老師有點納悶,2個麪包和1/4是什麼關係?

生回答後小結:2個麪包佔8個麪包這個整體的1/4;8個麪包的1/4是2個麪包;把8個麪包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個麪包,每份也可以用1/4來表示,

③師:還有點納悶,(手指着)這5個圖形的形狀、大小、數量都不一樣,為什麼都能用1/4來表示呢?

師總結:上面的這些物體都可以看做一個整體,都平均分成了4份,都取出了其中的一份,所以都可以用1/4來表示。

④一個整體還可以用什麼來表示呢?下面老師告訴同學們一個知識點,誰來念一遍:一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

強調:一個圓形的面積、長方形的面積、香蕉的個數、一條線段、8個麪包都可以用單位“1”來表示。這裏的1不僅可以表示一個物體,還可以表示多個物體,它的含義非常特殊,所以1的上面需加上雙引號。

誰來舉一個單位“1”的例子。

改寫板書:1/4的意義該怎麼修改呢:把一個整體改為單位“1”,即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一份的數就是1/4。

2、抽象概括

①1/4的意義明白了,誰來説説5/7的意義(把4和1擦掉)

②師:出示5/(),讓學生説把單位“1”平均分成……(這裏有幾種不同的聲音出現),表示這樣5份的數。

師:平均分成的份數不確定,可以用“若干份”來概括。板書若干份,師生完整説一遍含義。

③師:出示()/(),誰又能説説它表示的意義。

生: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若干份的數。

師:同學們好聰明呀,懂得類推,但是用若干份代替這不確定的數,好像與前面有重複的感覺,換個詞?

生:幾份

老師把它換成:一份或幾份並板書: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老師今天講的內容在書上60-62頁,但是還有三個問題老師沒有講到,希望同學們認真看書,自己研究明白。(問1/2的分數單位)

出示自學提綱

板書:5/6分數單位1/6

三、拓展延伸

今天。我們學習了分數的意義,你們學得怎麼樣,老師要檢驗一下:

1、圖中的塗色部分表示幾分之幾?(糖塊)(挑幾個説分數的意義和分數單位)

2、3、書上的題

4、判斷

5、寫出合適的分數:

(1)(2)略(3)這道題是我們以後學習的內容,同學們回答得這麼好,很了不起。

四、自我小結,昇華認識

師:今天我們進一步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分數的意義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的數,叫做分數。馬上下課了,老師想説一句含有一個分數的話:今天我們班有3/4的學生髮言積極,有4/5的學生語言流暢,有5/6的學生思維敏捷,如果老師有機會再來上課的話,老師希望100%的學生都是好樣的。中午回家給爸爸媽媽説一句話,讓這一句話裏含有一個分數。

《分數的意義》的教學設計 篇七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五年制國小數學第八冊分數的意義。

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十冊分數的意義。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分數的產生和其它數學知識一樣是由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實際中產生的。

2.使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單位“1”的含義及分子、分母的含義。

3.培養學生形象思維,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4.使學生受到初步的辨證唯物主義觀念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與難點:

讓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是本節課的重點,講清單位“1”的含義是本節課的難點。

教具準備:

電腦軟件一套。

學具準備:

每人一張正方形紙片、每組一個信封裏面裝有一張圓形、長方形紙片,4個蘋果圖片,6個玩具熊貓圖片。

教學過程:

課前組織教學

今天我們和許多小動物一起去參加小猴的生日聚會高興嗎?你們看小猴準備了許多好吃的、好玩的東西(電腦顯示畫面)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都有什麼?它還想測測同學們的智力利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幫它分一分、算一算能做到嗎?(上課)

一、分數的產生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在進行測量和計算的時候,有時不能得到整數得結果,例如,用一個計量單位“米”測量黑板的長度(屏幕顯示)量了3米後,剩下的一段不夠1米了,還能用整數表示嗎?又如,老師只有一個蘋果要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得多少個/還能用整數表示嗎?這就需要用新的數,誰知道用什麼數來表示?

板書:分數

對於分數同學們並不陌生,在三年級的時候我們已經初步認識過誰能説幾個分數(指名説老師板書),誰還記得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是什麼?

到底什麼樣的數叫分數呢?分子、分母各表示什麼意思呢?這節課我們就來進一步學習分數的意義,板書:的意義

二、分數的意義

1、把小猴準備的一部分禮物裝在信封裏,倒出來看一看都有什麼?下面小猴要利用這些東西測測同學們的智力,看哪一個小組表現的好?聽要求小組同學研究想辦法表示出每種東西的 。小組研究彙報。

2、根據剛才分的過程,把這些物體歸兩類,為什麼這樣分?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一個物體、一個整體(解釋整體的含義)。

説明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或許多物體組成的整體都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叫做單位“1”

上面我們分的這些物體就可以用一句話表示出來誰能説出來?(把單位“1”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 )

3、請同學們看屏幕,仔細觀察回答問題

(1)把一塊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 )。

(2)把一張正方形的紙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其餘的3份是它的( )。

(3)把一條線段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 )其餘的是它的( )。

(4)同時顯示以上3幅圖,讓同學們認真觀察它們的分法和表示每一部分的分數有什麼異同?小組討論彙報。

4、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蘋果和熊貓圖片,平均分看有幾種分法,其中的一份用什麼數表示,小組討論彙報,電腦顯示平均分的蘋果和熊貓圖畫,讓學生按照第一幅圖的説法説一説其餘的幾幅圖的意思。

5、電腦同時顯示一塊餅、一張正方形紙、一條線段、四個蘋果、六隻熊貓圖,提問:剛才我們分了這些物體都是把誰看作單位“1”?誰來説一説什麼叫做單位“1”?電腦顯示單位“1”的含義。

6、根據剛才所學的知識小組討論到底什麼樣的數叫做分數呢?引導學生總結分數的意義,電腦顯示分數的意義。

7、根據分數的意義指名説出剛才寫的這些分數表示的意義。

8、教學分子、分母的含義:電腦顯示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指名回答分子、分母各表示什麼?寫幾個分數讓學生説出分子、分母所表示的含義。

9、做一做 電腦顯示。

三、課堂練習:

1.讓同學們闖三關,電腦顯示三關題。

2.三關闖過了,別忘了還要幫小猴分東西呢,蘋果、熊貓已分過,還有西瓜和蛋糕,看小狗分西瓜(電腦顯示)學生回答。提問:如果小狗把西瓜平均分成8塊,小猴吃了3塊,吃了西瓜的幾分之幾?小兔吃了2塊,吃了幾分之幾?還剩下西瓜的幾分之幾?

分蛋糕,蛋糕上有四朵小花、12 支蠟燭,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能用 來表示,但是這個 所表示的數量一樣多嗎?為什麼?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五、板書設計:

分數的意義

一個物體

一個計量單位 單位“1” 2/3 4/15 5/11

一個整體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篇八

教學內容:

人教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分數的意義》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瞭解分數的產生,會用分數表示生活中的事物。

2、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比較、探究等學習活動,歸納、整理並理解分數的意義,理解單位“1”,明確分數單位。

3、通過一系列的數學活動學生獲得成功、愉悦的情感體驗,並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分數,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分數單位,弄懂單位“1”。

教學難點:

理解單位“1”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回顧舊知,引入新課(2分鐘)

出示:1/3 2/5 7/10

師:老師黑板出示了三個分數,記得在三年時我們初步認識了分數。現在讓我們一起把這三個分數讀出來。(生齊讀)

師:同學們,除了會讀,還記得哪些分數的知識?

(生彙報)

師:同學們對分數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但是關於分數的知識還有很多,這節課我們就來進一步學習有關分數的知識。(教師板書課題:分數的意義)

二、交流預習,明確任務(3分鐘)

師:老師知道我們班同學都愛學數學,因為數學裏埋藏着好多奧祕,數學是一個藏金的寶藏。不知道你們在昨天的預習中挖出了什麼寶貝?先讓我們來交流一下預習情況。或説出你收穫了哪些知識,或提出需要進一步探究的問題。

(學生彙報,教師適當提煉板書)

師:大家真的用心預習了,找出了本課的知識點。下面就讓我們來深入地學習。

三、新授:自主學習、探究新知(20分鐘)

1.聯繫實際,瞭解分數的產生、發展

師:我們已經知道分數是由於人們生產、生活的實際需要產生的,如測量、分東西、計算等。你能舉例子説一説在我們的周圍什麼時候需要分數嗎?

(學生觀察,交流)

師:同學們看到了,生活中處處有分數。然而,我們今天使用的分數它卻走過一段及其漫長的旅程。讓我們具體瞭解一下,課件出示。

(一)初步概括分數的意義

請同學們拿出已經準備的長方形紙、正方形紙、圓形紙、線段圖。動手摺一折,塗一塗,表示它的1/4。

引導學生初步概括分數的意義(分數是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

(二)、更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1、理解單位“1”

我以組詞遊戲的形式引出單位“1”。

課件出示一個蘋果(1個蘋果)

再出示兩個蘋果(1雙、1對)

4個蘋果呢?(1組、1盤、1斤)

24個蘋果呢?(1箱)

小結:通過剛才的小遊戲我們發現,自然數“1”不僅可以表示1個物體,還可以表示多個物體。我們把這些多個物體也看作了一個整體。這個整體我們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

2、感悟分數的意義

課件演示把這一箱蘋果打開,再把這24個蘋果看作是一個整體,把它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可以用1/4表示。

通過我們觀察折一折、塗一塗的活動和分蘋果活動,請同學們認真觀察以上的表示過程,説一説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1)相同點:都表示1/4。

(2)不同點:有的用長方形紙表示、有的用正方形紙表示、有的用圓形紙表示、有的用線段表示、有的用24個蘋果表示。

指着黑板與學生溝通:請同學們靜下心來想一想:分數是什麼呢?從而概括出(分數是把一個物體、一些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

3、學習分數單位

課件出示教科書46頁做一做的練習題

通過練習讓同學們,認識當我們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數叫分數單位。

四、鞏固反饋,拓展提高

練習十一的第1、2、3、4題。

五、課堂小結

本節課你學習了哪些知識,你有哪些收穫?

《分數的意義》的教學設計 篇九

教學內容:

《分數的意義》第一課時。

學情分析:

學生在三年級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已經藉助操作、直觀,初步認識了分數,已經知道了分數的各部分的名稱,會讀、會寫簡單的分數,還會比較分數大小及進行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教學設想:

本節課中單位“1”和分數單位這兩個概念教學非常重要,應從直觀到抽象,利用操作、討論、交流等形式展開小組學習,適當展開概念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在過程中獲得者得感悟,使學生真正題解這些概念的意義。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原有知識基礎上,使學生知道分數的產生,理解分數的意義,知道分數各個部分和分數單位的含義。

2、利用操作、討論及交流等形式展開小組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養質疑和驗證科學知識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明確分數和分數單位的意義,理解單位“1”的含義。

教學難點:

單位“1”的理解。

教具和學具:

長方形白紙、一米長的繩子、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温故引新。

師: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哪一位同學來説説幾個分數?你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嗎?

師:那你們知道分數是怎樣產生的嗎?

二、教學分數的產生。

1、在古代,人們就已經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師用一根打了結的繩子演示古人測量的情況)。課件呈現情境圖,介紹分數的起源和發展歷史

2、計算中也遇到這樣的問題。

3、課件展示分物不能得到整數的情況。

4、總結:在測量、分物的時候,可能得不到整數的結果,需要用一種新的數表示——分數表示。因此分數是人類為了適用實際需要而產生的。

三、教學分數的意義。

1、師:下面老師要先考考大家,你能舉例説明1/2的含義嗎?(多媒體出示題目,學生口答)

出示一個餅平均分成兩份。

師:每一塊可以用什麼分數表示?它表示什麼意思?

師強調:一定要平均分(板書:平均分)。

展示把一個長方形和1米長的繩子平均分。

學生説一説每份與總數的關係。

2、重點對一些物體平均分,每一份與總數的關係,試着用分數來表示。認識單位“1”。

師:利用這三種材料,同學們創造出了好多分數。剛才在表示這些分數時,我們都是把哪些東西來平均分的?

生:一張長方形紙、一米長的繩子、6個小立方體。

師:像這樣把一張長方形紙平均分,我們可以稱之為把一個物體平均分。

把一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我們可以稱之為把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

把8支筆平均分給4個同學,我們又可以稱之為把一些物體平均分。

師小結:一個物體、一些物體等都可以看做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

師:像這樣的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一個整體,我們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

教師強調:

①單位“1”不僅可以指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也可以是很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如:一個梨、一枝鉛筆、一堆煤、一倉庫糧食等等,把什麼平均分,就應把什麼看做單位“1”。

②單位“1”和自然數“1”的區別:自然數1是一個數,只表示一個具體事物。如:一個人、一本書、一間房子……它是自然數的計數單位。而單位“1”不僅可以表示某一個具體事物,還可以表示一堆、一羣……它表示被平均分的整體。

概括分數的意義: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用學具創造出一個分數,同桌間説説你這個分數的意義。

理解分子分母的意義。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大家知道了分數的意義,請同學們想一下,這個“若干份” 、“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分別是分數中的什麼?

小組交流。後教師小結。

師:接下來老師想出幾道題來考考大家,看看哪位同學學的又快又好。

①把文具盒裏的所有鉛筆平均分給4位同學,每個同學得到這盒鉛筆的幾分之幾?

生:1/4

師:為什麼可以用1/4來表示?

師:如果把這盒鉛筆平均分給5個同學,每個同學得到這盒鉛筆的幾分之幾呢?

如果把這盒鉛筆平均分給10個同學,每個同學得到這盒鉛筆的幾分之幾呢?

如果把這盒鉛筆平均分給100個同學,每個同學得到這盒鉛筆的幾分之幾呢?

師:現在這個文具盒裏有8支鉛筆,把它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個同學得到的鉛筆能用1/2表示嗎?是幾支鉛筆?

師:如果我再增加2支鉛筆,把10支鉛筆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個同學得到的鉛筆還能用1/2表示嗎?是幾支鉛筆?

師:為什麼同樣是1/2,鉛筆的支數不一樣?

生:分小組討論

師:是啊,因為一個整體表示的具體數量不同,所以同樣是1/2,鉛筆支數也就不一樣了。

四、教學分數單位。

師:整數有計數單位個、十、百、千、萬……分數是否也有計數單位呢?它的計數單位又是怎樣規定的?

多媒體出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數叫做分數單位。

師:也就是説分數單位是由一個分數的分母決定的,分母是幾,它的分數單位就是幾分之一。

師:舉例説明,並説出幾個分數讓學生回答,後讓學生自己也説一説。

五、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你有哪些收穫?

練習:數學書上做一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9d991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