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出師表教學教案【多篇】

出師表教學教案【多篇】

出師表教學教案【多篇】

《出師表》教案 篇一

一、教學目標

1、瞭解奏表的特點。

2、瞭解諸葛亮的“親賢臣,遠小人”等名言。

3、掌握本篇的詞語。

二、教學重難點

1、介紹文章的背景。

2、正音、誦讀課文。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解題

1、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諸葛亮的《出師表》。諸葛亮這位著名的歷史人物,大家比較熟悉。為了更好地理解本文,我先把諸葛亮的情況,主要是諸葛亮寫《出師表》時的情況,簡略地介紹一下。

諸葛亮輔佐劉備,歷盡艱難坎坷,經過多年奮戰,終於建立了蜀國,身負丞相重任。蜀國建立後兩年,即公元223年,劉備病逝,後主劉禪繼位,時年16歲。諸葛亮受遺詔輔佐劉禪,主持蜀國軍政大事。公元227年,諸葛亮統率蜀國軍隊北進,駐軍漢中(今陝西南鄭縣),準備征伐曹魏,奪取中原,復興漢室。他當時感到劉禪闇昧懦弱,頗有內顧之憂,所以臨出發前上書劉禪,懇切勸諫,要劉禪繼承劉備遺志,砥礪志行,振作精神,聽信忠言,任用賢良,黜斥佞人,嚴明賞罰,盡心國事,以圖完成復興漢室,統一天下的大業。這就是《出師表》。

2、解題“表”

“表”是臣下向君王上書言事的一種文體。表文的一大特點是陳述衷情。學習這篇文章,要注意領會諸葛亮在文中所表露的思想感情,瞭解文中諸葛亮的一些名言。

3、檢查預習

殂(cú)陛(bì)以塞(sè)忠諫陟(zhì)

臧否(zāngpǐ)攸(yōu)禕(yī)以遺(wèi)陛下

諮(zī)裨(bì)闕(quē)漏頹(tuí)桓(huán)

聞(wèn)達猥(wěi)危難(nàn)二十有(yòu)一年

夙(sù)駑(nú)攘(rǎng)彰(zhāng)咎(jiù)

諏(zōu)涕(tì)

(二)朗讀

1、可叫三四名同學朗讀課文。朗讀前提出要求:字音正確、句讀分明。

2、讀畢酌情講評。

(三)默讀。

讓學生各自默讀課文,參看課本註釋,弄懂詞句意思,有不解之處,當堂提出。

四、佈置作業佈置作業

1、誦讀課文,熟悉內容。

2、初步理解並概括各段內容。

《出師表》教案 篇二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繼續研讀課文第二部分

1.第6段,自敍生平,表達感恩圖報之情。

思考:文章由勸諫轉入自敍生平,初看似與出師無關,但進一步推敲,卻可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這樣寫,好處何在?你看出來了嗎?

明確:這樣寫,首先是表白自己對蜀漢的一片忠忱,21年如一日辛苦奔走,是感先帝的殊遇,先帝既已“崩殂”,亦當“報之於陛下”。這樣的表白人情人理,容易打動劉禪,取得信任,以防遠離之際,小人妄進讒言,離間君臣而壞大事。其次,追述先帝“不以臣卑鄙”,而“三顧”之舉,也是啟發劉禪能像其父一樣任人惟賢,知人善任。由諫君突然轉入述己,使文章另闢蹊徑,起伏有致。

2.第7段表明“受命”以來的耿耿忠心,提出要北定中原,興復漢室。

這一段是向劉禪表明報國的決心。諸葛亮對劉備想報知遇之恩。劉備既死,他又受劉備之託輔佐劉禪。諸葛亮一生奮鬥的目標是興復漢室,所以他在平定了南方(也就是後方)以後,要求領兵北征。這就是他報答劉備的具體行動。他又擔心出師以後劉禪無人輔佐,所以一方面推薦賢臣;一方面始終在激勵劉禪,要他依靠賢臣。

3.第8段表達伐魏興漢的堅定決心。

(1)為堅定劉禪支持北伐,完成父業的志向,諸葛亮率先立下軍令狀:“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表現了以身許國的意志和決心。

(2)一生謹慎的諸葛亮,在即將“遠離”之際,仍不放心,於是從對自己、對羣臣、對後

主三方面提出要求,由己及人,情詞懇切,真是語重心長。

(3)這一段起到總覽全篇的作用,把進諫與出師兩部分內容合攏在一起。至此全文主旨已清楚:修明內政,北定中原。

4.第9段:結束語。

短短三句乃全從肺腑流出,充滿了不勝依依之情。

以上6~9段諸葛亮着重敍自己以身許國的經過和準備出征的計劃、安排,從敍述中充分表露自己勤勞國事,鞠躬盡瘁的一片忠忱,以創業之艱感動後主,並激勵其發憤圖強。

二、再讀課文,思考討論下面的問題

1.討論:你對諸葛亮的看法怎樣?

明確:

(1)諸葛亮與劉備的關係。

諸葛亮追隨劉備二十多年,一方面是感恩圖報,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他出輔劉備時,劉備的地位尚未鞏固。他竭忠盡智,終於使蜀漢地位漸趨安定。公元223年劉備臨終時,把劉禪託付給他,並要劉禪“事之如父”。諸葛亮也一心希望劉禪成功,並無絲毫恃功自大的意思,他對劉備父子,真是一片至誠。

他的圖報就是以貫徹他的政治主張為最終目的的。二十多年來,他辛勤創建西蜀,還要進一步“北定中原,興復漢室”。所以在適當時機,準備出師,並提出自己的意見。

(2)《出師表》中的深厚感情。

正因為諸葛亮對劉備父子有如此深厚的感情,所以他把完成國事看成是自己的責任。他在給劉禪的表中,不但通過形勢的分析,在理論上提出自己的意見,並且作出具體安排,而且還通過自敍身世,在感情上表達自己“報先帝”“忠陛下”的意願。劉禪是君,但是無能,諸葛亮受劉備之託來輔佐劉禪,是老臣,是“長輩”,但地位又是臣。所以諸葛亮對劉禪上表,既是臣對君的陳説,又是“長輩”對受託照顧的人的殷切期望。為了能使劉禪感動,所以不但導之以理,而且動之以情。在語氣上既恭敬,又懇切,充滿諄諄囑咐的意思。《出師表》之所以有這麼強烈的感情色彩,也是由他們君臣關係與眾不同所決定的。

(3)區別歷史事實中的諸葛亮和傳説中的諸葛亮。

歷史上的諸葛亮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他有政治遠見,能對複雜的形勢進行分析並從中找出規律,定出方針。他在政治上的措施是賞罰嚴明,恩威並施。其他如開發生產、發明新武器等,都有它的歷史價值。他還很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如“戒子”“戒外甥”等,主張修身養德,志向高遠,這些精神,多可借鑑。

傳説中的諸葛亮,已被作為智慧的化身。但在他身上附加的帶有神話色彩的傳説,是不能當作史實來看的。

(4)小結。

封建社會推崇諸葛亮,或由於他助劉興漢是正統,或由於他受了知遇,一生盡忠,是忠臣的典型。人們今天肯定諸葛亮,主要是因為他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對於他的“忠”,我們應當賦予新的內容。例如《後出師表》中説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現在已被賦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新義。

三、重讀《出師表》與《隆中對》,試比較兩文的異同點

四、佈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以“我眼中的諸葛亮”為題寫一篇小作文。

《出師表》教案 篇三

城北初級中學九年級年級語文學科集體備課教案

主備人:高家湘日期2005年12月

課   題

出 師 表(第一教時)

教 學 目 標

1.領會諸葛亮提出的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小三項建議的進步性和借鑑意義。

2.認識並學習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

3.瞭解本文議論中融以敍事、抒情的寫法。

4.瞭解本文率直、質樸、懇切的語言風格。

重 點 難 點

1.把握重點生字詞的意思,順暢地翻譯全文。(重 點 難 點)

2. 領會諸葛亮提出的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小三項建議的進步性和借鑑意義,認識並學習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重 點)

課 前 準 備

(教具、預習作業 等)

1.蒐集一些有關諸葛亮的簡介及故事

2.運用工具書,順暢地朗讀全文。

3.結合課文註釋,試譯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課堂教學實施設計

復備內容

一。導入  新課

唐朝著名詩人杜甫在一首詩中這樣寫道: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哪位同學能説説,這是杜甫的哪首詩?對,是《蜀相》。寫的就是諸葛亮。諸葛亮是中國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顧茅廬”、“火燒赤璧”、“六出祁山”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國是家喻户曉的。諸葛亮的文才韜略令人傾倒。他撰寫的《出師表》是漢末以來的第一流傑作,文章質樸誠摯,志盡文暢。為後人所欽仰。陸游説“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文天祥説“或為出師,鬼神泣壯烈”。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他的《出師表》。

二。指導朗讀課文

1.教師範讀課文,讀得要抑揚頓挫,感情充沛,使學生產生激情,要求學生注意體會老師的讀法,並畫出生字詞。

2.指導學生朗讀(片斷),要求富有感情。

三。檢查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崩殂   恢弘    菲薄    陟罰臧否   裨補闕漏

攸 禕    傾頹   猥   駑鈍    攘除    咎

諮諏    陛下    長史   先帝遺德   以遺陛下

性行淑均   行陣和睦

2.簡介“表”

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書言事的一種文體。

四。理解分析第1、2自然段

1.結合註釋自譯課文1、2段

2.投影強調下列字詞:

疲弊  恢弘  之秋也   誠宜   開張聖聽

以光先帝遺德    妄自菲薄    引喻失義

陟罰臧否     作奸犯科      內外異法

3.齊讀第一節,回答:

①當時的不利條件是什麼?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客觀)

②當時的有利條件是什麼?

“侍衞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主觀)

③本段提出什麼建議?

“開張聖聽”

④提出這一建議的目的是什麼?

“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

⑤對陛下進行了怎樣的規勸?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小結:分析當前形勢,提出“廣開言路”的建議。

4.齊讀第二節,回答:

①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議是什麼?

具體內容是“嚴明賞罰”

②如何具體執行?

“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③提出怎樣的勸誡?

“陟罰臧否,不宜異同”;“不宜偏私”

④“內外異法”內外各指什麼?宮中、府中

小結:提出應內外一體,賞罰嚴明的建議。

5.總結:這兩節在寫法上有共同點,都是先提出正面建議,再從反面論述。

五。指導背誦:

六。老師總結:

引導學生學習諸葛亮的愛國精神。

七。作業 鞏固:

教後記

城北初級中學九年級年級語文學科集體備課教案

主備人:孫曉芹高家湘日期2005年12月

課      題

出 事 表(第二教時)

教 學 目 標

研讀課文3-5段,歸結第一部分內容;瞭解作者親賢臣遠小人的進步主張。

課堂教學實施設計

復備內容

一。複習上課:

1.解釋下列詞語:

(1)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2)蓋追先帝之殊遇

(3)不宜妄自菲薄

(4)引喻失義

2.翻譯下列句子:

(1)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

(2)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3)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二。分析3-5段

1.學生結合註釋,疏通文意

不明白的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教師提出幾個問題抽查:

是以:  痛恨:  所以:     計日而待:   良實:

親賢臣,遠小人  優劣得所歎息痛恨   所以興隆

2.3-4節內容分析:

①為什麼要舉薦這些人?“此皆良實,志慮忠純”

②提出親賢的具體作法是?

“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

③親賢的好處是?“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④概括第3段的內容?

述説文臣的安排——舉薦賢才,着眼於思想品質。

⑤為何舉薦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

⑥具體如何舉用?“營中之事,悉以諮之”

⑦好處?“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⑧概括第4段的內容?述説武將的安排——舉薦武將,贊其德才兼備。

小結:述説人事安排,舉薦文臣武將。

3.第5段

①本段的中心句?第1句

②“每與臣論此事”中“此”指?第1句

③“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的主要條件是?“親賢臣,遠小人”

小結:提出“親賢遠佞”的建議。

4. 師生共同分析,邊分析邊板書:

薦賢臣:宮中之事---先帝簡拔之臣---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營中之事---先帝稱能之臣---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提建議:親賢遠佞(正反教訓)

三。小結第一部分:

1.諸葛亮提出的三條建議治國大計,特別是第三條“親賢遠佞”是作者反覆強調的。這三條在今天看來也是正確的。

2.講解“寓情於議”的特點:諸葛亮談形勢,教方法,擺先帝任賢事實,引歷史經驗教訓,其目的都是希望後主能認識到必須親賢遠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的道理。這種把誠摯的感情、殷切的期望融合於擺事實、講道理中的論證手法,就是“寓情於議”。作者之所以採用這種委婉的表達方式,意在使後主能容易接受建議,達到興復漢室的目的。

3.指導分析“以”的連接用法

(1)教師複習“以”的介詞用法---“用、把、拿、憑”等。

(2)分析“以”連詞的用法

以: 表目的(用來)---以光先帝遺德,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表結果(以致)---以塞忠諫之路也

表原因(因為)-----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四。拓展練習:

你認為在諸葛亮向後主提的三項建議中,哪一點最重要?説明理由,寫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教後記

城北初級中學九年級年級語文學科集體備課教案

主備人孫曉芹高家湘日期2005年12月

課       題

《出師表》(第三教時)

教 學 目 標

研讀課文6-9節,總結全文

課堂教學實施設計

復備內容

一。複習上課:

1.1-5節詞句翻譯。

2.試背第5節。

二。研讀6-9節

1.學生對照註釋疏通後質疑。

2.重點強調字詞:

躬耕    苟全    卑鄙    三顧  感激  有一年

不效  深入不毛   駑鈍  姦凶   以彰其咎

諮諏  臨表涕零   不勝受恩感激

3.重點句子翻譯:

(1)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2)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3)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4.分析第6節:

①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詞語)?“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②當時作者的志趣是什麼?“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③“感激”的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

④文中的“卑鄙”是什麼意思?具體指什麼?低微而鄙俗;具體指“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⑤哪句話概括了與先帝患難與共的歷史?“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中,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小結:本段述身世,講經歷,以使陛下明白創業之艱難,同時表達自己願竭忠盡智來報先帝知遇之恩的決心。

5.分析第7節:

①作者夙夜憂歎的原因?

“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②“五月渡瀘,深入不毛”的原因?

“受命以來,夙夜憂歎,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③表明伐魏時機成熟的句子?“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④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份也。”

小結:本段敍述受命以來的心情及所採取的措施,以表作者忠心不二,盡心盡責輔佐陛下,以報先帝託付之情的決心。

課堂教學實施設計

復備內容

6.分析第8節:

①第一句照應上段哪一句?“獎率三軍,北定中原”

②第二句前半句照應上段哪一句?“斟酌損益,進盡忠言”

③第二句後半句照應第一段哪一句?“開張聖聽”

小結:本段是對上文的回顧,再次提出對陛下的期望和要求,這既是臣對君的忠心之述,也是長輩對晚輩誠摯愛忙亂的表露,感情真切自然。

7.齊讀第9節:表達依依惜別之情。

三。總結全文

1.作者寫此文的用意何在?又為何在文中多次提及先帝遺詔?

2.表達方式特點 :

文章第一部分(1-5)主要是議論,第二部分(6-7)主要是敍述,無論是議是敍都注入了作者報先帝、忠陛下,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感情。所以第一部分是曉之以理, 寓情於議;第二部分是動之以情,寓情於敍;第三部分(8-9)是表決心,直抒熱切殷切期望、感激與惜別之情。從以上簡析可知,本文主要特點是議論、敍述、抒情相結合。這種把真摯感情融於議論、敍事之中的表現手法是值得學習的。

3.語言率直、質樸、懇切、精練。

全文只624字,13次提先帝,7次提陛下,“報先帝、忠陛下” 之情全篇,處處為劉禪着想,殷切期望他繼承父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光復漢室”之大業。作者此情此意,形成了本文率直、質樸、懇切的語言風格。他心之所想,筆之所寫,情之所注,理之所喻,皆醒目而感人。全文不用典、無比喻,去華麗,重真情實錄,處處不失臣子身份,又切合長輩的口吻。

本文語言精練,多以四字句行文,還有一些工整的排比句式,如“侍衞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等。還有大量的合成詞出於諸葛亮的首創,不少詞經過他的提煉,後來成為有生命力的成語,沿用至今,如“妄自菲薄”、“引喻失義”“苟全性命”“斟酌損益”“感激涕零”“不知所云”等。

教後記

《出師表》教案 篇四

教學要點

一、研讀3—5段並歸納第一大部分內容。

二、研讀6、7段。

三、講清“寓情於議”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檢查鞏固情況:

⑴ 1、檢查背誦1、2段。

⑵ 2、這兩段諸葛亮向後主劉禪提出的兩條建議是什麼?

二、研讀3—5段。

1 指導朗讀3—5段,要求有層次感。

2 補充如下注釋:

是以:因此,“以是”的倒裝。

痛恨:痛心,遺憾,要注意與現代漢語的區別。

所以:表原因連詞,要注意與現代漢語的區別。

計日而待:時間不長,屈指可數。

良實:形容詞活用為名詞,善良誠實之人。

親賢臣,遠小人:親,親近;遠,遠離。都是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闕:通“缺”,缺點。

3 結合註釋,弄清語意,思考3、4、5各段意思。

4 分析並討論:

“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⑴這句話是諸葛亮希望後主劉禪幹什麼?

⑵這樣做有什麼重大意義?

⒌這三小節作者又向後主劉禪提出了什麼建議?(親賢遠佞)

三、小結第一部分。

四、研讀第二部分。

1 指導朗讀,要求讀出層次感。

2 補充如下注釋:

躬耕,親自耕種。躬,身體,此處是名詞作狀語。

聞達:聲名遠揚。

庶竭:希望竭盡。庶,讀shù,連詞,表希望。

驅馳:本義是策馬前進,此處引申為奔走效勞。

託付不效:交給的任務沒有完成。託付,動詞活用為名詞,指託付的事情。

爾來:從那時到現在。

3 翻譯6、7段(以敍事為主,可直譯)

4 思考,回答問題:兩段主要表達方式是什麼?敍述的對象以及敍述的內容是什麼?(要求學生扣課文中句子回答)

5 歸納大意:借分析句子含義,講“寓情於敍”。

6 背誦第二部分。

五、佈置作業。

⒈課後默寫3-7段內容。

⒉ 完成“辨析·比較”題三、四。

⒊預習第三部分。

《出師表》教案 篇五

一、人上黑板,其他在下面寫

二、分析課文3-5段

1、指導朗讀,要求有層次感

二優生分別讀第3第4段後齊讀第5段。

2、學生結合註釋,疏通文意(問題1)

不明白的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教師提出幾個問題抽查:

是以:痛恨:所以:計日而待:良實:親賢臣,遠小人

3、思考:第3、4兩段寫什麼?第5段作者又提出了什麼建議?(問題2、3)

師生共同分析,邊分析邊板書:

薦賢臣:宮中之事---先帝簡拔之臣---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營中之事---先帝稱能之臣---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提建議:親賢遠佞(正反教訓)

4、小結第一部分:

(1)諸葛亮提出的三條建議治國大計,特別是第三條“親賢遠佞”是作者反覆強調的。這三條在今天看來也是正確的。

(2)講解“寓情於議”的特點:諸葛亮談形勢,教方法,擺先帝任賢事實,引歷史經驗教訓,其目的都是希望後主能認識到必須親賢遠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的道理。這種把誠摯的感情、殷切的期望融合於擺事實、講道理中的論證手法,就是“寓情於議”。作者之所以採用這種委婉的表達方式,意在使後主能容易接受建議,達到規勸目的。

三、分析第二部分:

1、創設情境:

劉備“三顧茅廬”使諸葛亮萬分感激,平時又言聽計從,臨終時也曾把兒子託付給諸葛亮。諸葛亮也一直在努力報效劉備的知遇之恩,所以一生竭盡所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試圖為劉備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下面我們再學習6、7兩段,看諸葛亮是如何表述他的知遇之恩的。

2、教師補充幾下註釋,學生思考自譯課文:

躬耕:親自耕種。聞達:聲名遠揚庶竭:希望竭盡爾來:從那時到現在託付不效:交給的任務沒有完成

3、複述諸葛亮的經歷(根據課文內容)

要求一位表達能力強一點的學生回答,其他學生補充

4、獨立思考問題:兩主要表達方式是什麼?敍述的對象以及敍述的內容是什麼?(要求扣課文中句子回答)

昔日:生平志向

感激原因

廿年經歷報先帝忠陛下

當今:出師理由

5、講解“寓情於敍”

如下所述,這兩主要是追述21年來的經歷,陳述出師的理由,抒發報先帝忠陛下的心願。表達方式是寓情於敍。例如第6段在敍述生平志向、感激的原因之後,又用“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這句充滿感情的話,既高度概括了他追隨先帝、為之奔走的艱難歷程,又抒發了他感恩報效的一片忠心。

6、討論問題:“受命以來。.。.。深入不毛”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精神?今天應該怎樣認識?

引導學生從作者忠君的同時看到作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努力學習,完成自己的責任和使命。

7、小結第三部分層次:回顧歷程,抒發感激之情

表示伐魏決心,報先帝忠陛下

四、佈置作業

A:課後背誦課文3-7段;預習翻譯8、9段

B:默寫課文3-7段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分析理解8、9段。培養説話藝術(委婉)

2、歸納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

3、背誦,練習鞏固

教學過程:

一、檢查複習:

抽一中等生背誦課文第5自然段

二、理解分析第三部分

1、學生齊讀8、9段,要求讀出作者感情及誠意,創設情境,進入新課。

2、指導翻譯第8段:這一段翻譯較難,老師要多做些點撥

學生先獨立翻譯,教師給予指點,後集體討論解決

3、分析第8段層次:師生共析:

第1句是自請“出師”,表達“討賊興復”的決心,意志堅定

第2句是兩個分句,是分清責任,提出期望

第3句表達感激之情

板書:請命出師----表決心

叮囑陛下:用賢臣---興德之言

宜自謀---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遺詔

表達感激之情

4、討論:如果第1句話後面用分號,“以彰其咎”後面用句號,好不好?

明確:不好。一是不能分清內外責任,二是不能突出作者請命出師的決心,三是內外大臣“興德之言”順勢提出希望“陛下亦宜自謀”,不致使劉禪反感。

自由發言,有道理就行

三、朗讀指導,進行背誦:

同樣要求注意層次性,採用多種方式背誦相結合

四、佈置作業

A、默寫全文(可分段進行)

B、熟練背誦全文

出師表教案 篇六

教學目的

1、瞭解奏表的特點。

2、瞭解諸葛亮的“親賢臣,遠小人”等名言。

3、掌握本篇的詞語。

教學設想

諸葛亮的《出師表》是表文中的一篇代表作,“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陸游《書憤》)。此表用散體寫成(唐宋以後寫表多用駢體文),也是古代散文一名篇。

“表”即奏表,是臣下給君王的上書。臣下上書奏事,陳述己見,提出建議,有所諫諍。諸葛亮在出徵時,以深懷託孤之情、肩負丞相重任憂慮國事的心意給後主劉禪進此表,其情其辭自有其特點。“表以陳情”(劉勰《文心雕龍·章表》),陳述衷情,這是表文的一大特點,本篇情摯辭切,教學中要突出這點。

疏通文字,懂得詞句,是理解古文的基礎。教學中要把這個基礎打紮實。

本文詞語較多,學生生疏者不少,要逐句弄懂,逐段講解。

加強誦讀、背誦練習。

用三個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1、介紹文章的背景。

2、正音、誦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諸葛亮的《出師表》。諸葛亮這位著名的歷史人物,大家比較熟悉。為了更好地理解本文,我先把諸葛亮的情況,主要是諸葛亮寫《出師表》時的情況,簡略地介紹一下。

諸葛亮輔佐劉備,歷盡艱難坎坷,經過多年奮戰,終於建立了蜀國,身負丞相重任。蜀國建立後兩年,即公元223年,劉備病逝,後主劉禪繼位,時年16歲。諸葛亮受遺詔輔佐劉禪,主持蜀國軍政大事。公元227年,諸葛亮統率蜀國軍隊北進,駐軍漢中(今陝西南鄭縣),準備征伐曹魏,奪取中原,復興漢室。他當時感到劉禪闇昧懦弱,頗有內顧之憂,所以臨出發前上書劉禪,懇切勸諫,要劉禪繼承劉備遺志,砥礪志行,振作精神,聽信忠言,任用賢良,黜斥佞人,嚴明賞罰,盡心國事,以圖完成復興漢室,統一天下的大業。這就是《出師表》。

“表”是臣下向君王上書言事的一種文體。表文的一大特點是陳述衷情。學習這篇文章,要注意領會諸葛亮在文中所表露的思想感情,瞭解文中諸葛亮的一些名言。

二、教師範讀課文。

三、正音。

殂(cú) 陛(bì) 以塞(sè)忠諫 陟(zhì) 臧否(zāng pǐ) 攸(yōu)

禕(yī) 以遺(wèi)陛下 諮(zī) 裨(bì) 闕(quē)漏 頹(tuí) 桓(huán)

聞(wèn)達 猥(wěi) 危難(nàn) 二十有(yòu)一年 夙(sù) 駑(nú)

攘(rǎng) 彰(zhāng) 咎(jiù) 諏 (zōu) 涕(tì)

四、朗讀。

可叫三四名同學朗讀課文。朗讀前提出要求:字音正確、句讀分明。讀畢酌情講評。

五、默讀。

讓學生各自默讀課文,參看課本註釋,弄懂詞句意思,有不解之處,當堂提出。

佈置作業

1、誦讀課文,熟悉內容。

2、初步理解並概括各段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1、理解段意,明瞭諸葛亮提出了哪些諫言。

2、練習誦讀。

教學過程

講解文章第1—5段

第1段

一、全班齊讀。

讀畢,就字音、句讀酌情講評。

二、詞句。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衞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先帝”:當朝帝王已死的父親,這裏指劉備;“先“,稱已死的人為先,多用於尊長。“創業”:指創立統一天下的大業。“而”:卻。“中道”:中途,半路。“崩殂”:古代帝王死叫崩或殂。“三分”:指分成蜀、魏、吳三國。“益州”:漢代州名,現在四川省一帶,當時蜀的疆域基本上是漢的益州,因稱蜀為益州。“疲弊”:困苦窮乏。“誠”:確實,的確。“之”:的。“秋”:時機,時刻。“然”:但是。“侍衞”:侍從護衞。“於”:在。內”:指朝廷中。“忠志之士”:忠誠有志的將士。“身”:自身,自己。“者”:表語中停頓。“蓋”:連詞,承上文申説原因。“追”:追念。“殊遇”:特別的待遇,多指恩寵、信任。“報”:報答。“之”:代先帝的殊遇。“於”:及於,給。“陛下”:對帝王的尊稱;“陛”,宮殿的台階。“宜”:應當。“開張”:開擴。“聖聽”:皇帝的聽聞;“聖”,對皇帝的尊稱。“以”:而。“光”:光大。“遺德”:遺留下的美德。“恢弘”:發揚,擴張;“恢”,擴大;“弘”,又作“宏”。“氣”:這裏指昂揚的精神狀態。“妄自菲薄”:自暴自棄,過分地看輕自己。“引喻失義”:説話不符合道理;“引”,引證;“喻”,比喻;“義”,合理、適宜的事稱義。“以”:因而。“塞”:堵,阻隔。“忠諫”:忠誠的勸諫。

《出師表》教案 篇七

學習目標

1、領會諸葛亮提出的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小三項建議的進步性和借鑑意義。(重點)

2、認識並學習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

3、瞭解本文議論中融以敍事、抒情的寫法。(難點)

學習過程;

一、預習展示

1、什麼叫“表”?這種文體有什麼特點?

2、諸葛亮是什麼心情下寫《出師表》的?(簡介寫作背景)

3、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崩殂 恢弘 陟罰臧否 裨 以遺陛下 補闕 駑鈍

猥自枉屈 以彰其咎 諮諏

4、誦讀課文,劃分文章結構。

二、合作探究

1、藉助課下注釋、工具書疏通文意。翻譯下面重點的句子:

(1)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2)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3)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

(4)此悉貞良死節之臣,

(5)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動,遂許先帝以驅馳。

(6)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7)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8)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9)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靈。

(10)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3

2、諸葛亮向後主提出了哪些建議? 其中哪一條是主要的?

3、結合《出師表》全文,説説諸葛亮為什麼要在出師之前竭力規勸劉禪任用賢能?

4、本文主要表達了什麼情感

5、寫出出自本文的成語(至少三個),並解釋其現在的意思。

三、達標反饋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古今異義。

(1) 誠宜開張聖聽 古義: 今義:

(2) 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 古義: 今義:

(3) 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義: 今義:

(4) 由是感激 古義: 今義:

2、理解性填空

(1)《出師表》中説明蜀國當時所處的政治形勢的句子是:

(2)表現作者無意於功名利祿的句子是

(3)表現作者臨危受命的句子是

(4)諸葛亮出師北伐的目標是

(5)諸葛亮勸劉禪對宮中、府中官員的賞罰要堅持同一標準的句子是:

(6)諸葛亮希望後主不要隨便看輕自己的句子是:

(7)諸葛亮向後主提出嚴明賞罰建議的語句是:

(8)《諸葛亮集》中有這樣的話:賞不可不平,罰不可不均。這與《出師表》中的兩句“一致。

(9)《出師表》中敍述諸葛亮追隨先帝驅馳原因是:

(10)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

(11)指出出師戰略目標的句子是:

(12)陳述作者臨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13)通過對比寫出先後漢興隆及衰敗原因的句子是

(14)諸葛亮在劉備幾乎全軍覆沒的處境下,出任軍師,追隨劉備創業。他在《出師表》中寫到:

(15)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追言白帝城託孤之事,交代此次出師的歷史根源及思想基礎的語句是:

(16)寫盡作者一生的句子:

(17)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

(18)諸荀亮分析天下形勢,其中有利的主觀條件是:

(19)表達了作者對劉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

(20)作者在《出師表》中寫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關的文字默寫出來:

3.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運籌帷幄,指揮若定,請結合《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情節,用短語寫出他所指揮的兩個戰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q7kje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