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國小三年級下冊《年、月、日》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三年級下冊《年、月、日》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三年級下冊《年、月、日》教案精品多篇

新的一年已經開始了,各位朋友在新的一年也要繼續努力啊。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國小三年級下冊《年、月、日》教案優秀範文,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國小三年級下冊《年、月、日》教案優秀範文一

一、教學內容:

國小數學教學的計量單位中,時間單位比較抽象,難以體驗一個單位具體有多少,而且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也不完全一致。所以,教材把時間單位的教學分成兩段安排。本單元是教學時間單位的第二段,在二年級教學的時、分、秒的基礎上,再來教學年、月、日的知識,以及24時記時法。全單元安排四道例題,具體安排如下:

例1:認識年、月、日

例2:認識平年和閏年

例3:認識24時記時法

例4:求簡單的經過時間

二、教學目標:

認識年、月、日,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知道1 年中的月份數、大月、小月的天數,以及判斷平年、閏年;認識24時計時法,會用24是計時法表示生活中的時間,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三、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掌握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斷方法。掌握判斷年份數是整百數的年份是否是閏年的方法。理解和發現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之間的聯繫與區別,並能正確進行互換。

四、教學時間:

6課時

五、教具準備:

課件和配套光盤

第1課時 年、月、日

教學目標:

1.經歷收集、觀察、統計等過程,認識年、月、日,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並能正確判斷大月、小月。

2.通過年、月、日的學習,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激發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掌握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

教學難點:

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斷方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提問:你知道你出生的具體時間嗎?

讓學生自由發言。

追問:×年×月×日,有的同學還知道×時×分,你知道這些信息裏都包含哪些信息嗎?(年、月、日、時、分)

2.解題:這些都是時間單位,我們已經認識了時、分、秒,這節課我們要認識年、月、日。

二、交流共享

1.教學例1。

(1)觀察、統計。

學生分組探究課前準備的2014年年曆,把年曆中每個月的天數填入下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天數

(2)小組交流。

學生在獨立觀察、思考、統計的基礎上在小組內交流各自的統計結果。

指名展示統計結果,教師相應板書。

討論:觀察黑板上2014年的統計表,你發現了什麼?

介紹:一年有12個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

引導:把上面表格中的大月塗上紅色,小月塗上綠色。觀察表格,你有什麼發現?

(3)認識大月、小月。

介紹:一年有12個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

引導:把上面表格中的大月塗上紅色,小月塗上綠色。觀察表格,你有什麼發現?

指名口答,教師適時歸納。

①大月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小月有4月、6月、9月、11月。

②一年中有7個大月,4個小月。

③2月有28天,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4)記憶大月、小月。

提問:你有辦法記住哪幾個月是大月,哪幾個月是小月嗎?

學生根據課前收集的相關知識進行交流,教師適時歸納。

①7月和8月是連續的兩個大月,7月以前的單數月是大月,8月以後的雙數月是大月。

②拳頭記憶法:(出示教材第45頁拳頭圖)教師邊演示邊口頭講解用拳頭記憶大月、小月的方法,要求學生邊看、邊聽、邊跟着學。

③兒歌記憶法:

a.7個大月心中裝,七前單數七後雙。

b.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

2.試一試。

提問:2014年全年有多少天?你是怎樣算的?

學生小組交流,説説自己的想法,並在練習本上寫出過程。

指名交流,彙報。

學生彙報預設:

方法一:將每個月的天數加起來:

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天)

方法二:將大月的總天數、小月的總天數和2月的天數加起來:

31×7+30×4+28=365(天)

(讓學生重點掌握方法二)

小結:2014年全年有365天。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46頁“想想做做”第1題。

讓學生先交流題中節日的具體日期,再獨立在年曆上圈出來,最後集體訂正答案。

2.完成教材第46頁“想想做做”第2題。

讓學生在今年的年曆上圈出六一國際兒童節、五一國際勞動節和三八婦女節,並説説分別是星期幾。

學生完成後,指名彙報,全班交流。

3.完成教材第46頁“想想做做”第3、4題。

學生先填空,再集體交流,最後訂正答案。

4.完成教材第46頁“想想做做”第5題。

讓學生觀察年曆,討論交流,教師適時引導:元旦是每年的第一天,也就是1月1日,今年的最後一天過完了,下一天就是下一年的元旦。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疑問?

第2課時 認識平年和閏年

教學目標:

1.知道平年、閏年的基本含義,初步瞭解“四年一閏”的道理。

2.掌握平年、閏年的判斷方法,並能解決一些有關的生活問題。

3.能積極參與尋找、發現平年與閏年的關係,對數學產生好奇心與求知慾。

教學重點:

發現並掌握平年和閏年的判斷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判斷年份數是整百數的年份是否是閏年的方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談話:小華每次過生日都要種一棵“生日樹”,她在12歲生日那天種下了第3棵“生日樹”。

你知道她的生日是哪一天嗎?

學生自由發言、交流,教師不做評價。

2.揭題:學習了本節課之後,你就會明白原因了。

二、交流共享

1.教學例2。

(1)課件分別出示2005~2016年的年曆,將每年的2月份用不同的色塊提煉並排列起來。

引導:這是2015~2016年2月的天數,依次觀察,每年的2月有多少天?填在下面的表格裏。

年份(年)

2005

……

2014

2015

2016

2月的天數(天)

(2)組織交流。

①反饋填寫結果。(學生説,教師板書)

年份(年)

2005

……

2014

2015

2016

2月的天數(天)

28

……

28

28

29

②引導觀察:觀察表格你發現了什麼?

(2008、2012、2016年的2月有29天,其他年份的2月有28天)

③揭示平年和閏年的含義:根據2月天數的不同,我們把年份分為兩種,2月只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有29天的年份是閏年。(板書)

(3)探究判斷平年和閏年的方法。

提問:仔細觀察表格,平年和閏年的出現是隨意的,還是有一定的規律?你發現它們有什麼規律?

指名回答並引導學生共同發現“四年一閏”的規律,再讓大家將表格中的閏年圈出來。

通常每4年裏有3個平年、1個閏年。公曆年份數除以4沒有餘數的一般是閏年。公曆年份數是整百數的,必須除以400沒有餘數才是閏年。例如,2000年是閏年,而2100年是平年。

(4)提問:現在大家知道小華的生日是在哪一天了嗎?

學生根據平年和閏年的知識回答:2月29日。

2.數學文化。

談話:同學們,你們想知道為什麼會有“四年一閏”的規律嗎?這裏麪包含很多的天文知識呢!我們共同閲讀課本第48頁“你知道嗎”的內容。

指名閲讀短文,並讓學生解釋“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又閏”的意思。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並板書:公曆年份數是整百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

要求學生舉例説明“百年不閏,四百年又閏”。

如2000年、1600年是閏年,2100年、1800年、1700年是平年。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48頁“想想做做”第1題。

讓學生先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平年和閏年的判斷方法,再指名回答,最後集體訂正。

2.完成教材第48頁“想想做做”第3題。

提問:你知道什麼是季度嗎?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明確:一年有4個季度,把12個月平均分成4份,每3個月是一個季度。

師出示表格並追問:你能算出今年每個季度的天數嗎?

學生計算,並説説計算的方法。

追問:今年是平年還是閏年?(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疑問?

第3課時 練習六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強化學生對年、月、日之間關係的理解。

2.讓學生體會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教學重點:

強化學生對年、月、日之間關係的理解。

教學難點:

體會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必然聯繫。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知識再現

1.課件出示表格,並讓學生填寫表格。

( )個月

大月

小月

2.填空:平年的2月有(

)天,全年有( )天;閏年的2月有( )天,全年有( )天。通常每( )年裏有( )個平年,( )個閏年。公曆年份數除以( )沒有餘數的一般是閏年;公曆年份數是整百數的,必須除以( )沒有餘數才是閏年。

二、基本練習

1.完成教材第49頁“練習六”第1題。

引導猜測:小明的生日是下個月的第1天,你知道是幾月幾日嗎?

要求:請用類似“我的生日在教師節前兩天”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生日讓其他同學猜。

2.完成教材第49頁“練習六”第2題。

(1)提問:你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嗎?在今年的年曆上把它們圈出來。

(2)追問:爸爸、媽媽的生日過了嗎?在爸爸、媽媽的生日這一天,你為他們做了什麼?還沒有過的同學,你打算怎樣給爸爸、媽媽過生日?

3.完成教材第49頁“練習六”第3題。

讓學生根據題意,挑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月份,找出×月1日是星期幾,製作一個月曆,並完成以下要求。

(1)在表中圈出節日、紀念日。

(2)算一算這個月一共上課多少天,休息多少天?

(3)你還想説些什麼?在小組裏説一説。

三、綜合練習

1.完成教材第50頁“動手做”。

學生拿出準備好的月曆卡,四人一組做框數遊戲。

(1)要求:每次用長方形橫着框出3個數,説説這3個數之間的關係,算出它們的和。

先指名回答,再將學生的算式隨機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尋找規律。

得出:三個數的和是中間數的3倍。

(2)要求:每次用長方形豎着框出3個數,説説這3個數之間的關係,算出它們的和。

先指名回答,再將學生的算式隨機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尋找規律。

得出:三個數的和是中間數的3倍。

(3)追問:還可以框出幾個數?怎樣框?試一試。

2.出示教材第50頁“你知道嗎”內容。

提問:同學們,我們平常所説的一年四季和一年的四個季度一樣嗎?

引導學生仔細閲讀,説説從文中你知道了什麼。

指名回答,明確:一年四季與一年的四個季度是有區別的。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疑問?

五、課堂作業

第4課時 24時計時法

教學目標:

1.認識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生活中的時間。

2.能進行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之間的相互轉換。

教學重點:

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教學難點:

理解和發現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之間的聯繫與區別,並能正確進行互換。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談話:羊村要召開羊羊運動會,這一天,懶羊羊通知喜羊羊:“明天5時到羊村體育場參加跑步比賽。

”第二天,喜羊羊天沒亮就出發了,早上5時趕到體育場卻發現一個小夥伴也沒有,一直等到傍晚5時才開始比賽,這是怎麼回事?(學生自由發表各自意見)

師:原來,一天有2個5時,懶羊羊在通知的時候沒有説明是早上的5時,懶羊羊在通知的時候沒有説明是早上的5時,還是傍晚的5時,導致喜羊羊在早上5時就到了達了。生活中經常因為這樣的描述出現錯誤,為了簡易、不出錯,廣播、電視等部門都用24時計時法。

2.揭題:本節課我們就來認識下24時計時法的相關知識。

二、交流共享

1.出示教材第51頁例3的節目預告表。

提問:這是中央電視台少兒頻道的節目預告表,你從中知道了什麼?(學生自由發言)

追問:怎麼會有14:00呢?

引導學生明確:這裏用的是24時計時法,14:00是下午2時。

2.課件演示鐘錶。

(1)出示倒計時的場面,提問:見過這個場面嗎?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一起倒計時,當我們倒數到1的那一瞬間,鐘面上的時針、分針、秒針都指到了幾?(12)這個時刻意味着什麼?

(2)課件演示(時間)

結合演示,教師介紹:新的一天開始了,此時是幾時?(夜裏12時),月亮高高掛,我們正在睡覺,時間繼續走,早上8時,我們在哪裏?(學校)時間繼續走,中午12時,我們回到家,在家裏吃飯。到這時,時間已經悄悄走過了鐘面的一圈,回到了12時,時間繼續走,開始第二圈的旅程,到了晚上8時,我們要上牀睡覺了。當時間走到晚上12時時,這一天就過去了,它又將開始新的一天。

提問:現在時針一共走了幾圈?(結合彩條,讓學生看清走了2個12,是2圈)一共走了多少個小時?(24小時)

小結。

3.介紹24時計時法。

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針走一圈的時刻時,鐘面上的時針指幾就是幾時,表示時針走第二圈的時刻時,鐘面上時針所指的數加上12就是24時計時法的時刻。

4.24時計時法和普通計時法的關係。

提問:24時計時法和普通計時法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引導學生明確:(1)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時,這個時刻從0時起過了幾小時,就直接説幾時;而普通計時法為了區別兩個不同的時段,要在時間前面加上凌晨、早上、下午、晚上等詞。(2)中午12時之前表示的時刻相同,1時之後,表示的時刻相差12小時。

追問:16:00是下午幾時?18:30呢?學生獨立思考後回答:16:00是下午4時,18:30是下午6時30分。

三、反饋完善

1.説一説:羊村運動會上喜羊羊早到是誰的錯?如果你是懶羊羊你會怎樣通知喜羊羊?

讓學生用兩種計時法分別描述:明天下午5時或明天17時。

2.完成教材第52頁“想想做做”第1題。

提問:鐘面上的時間用24時計時法表示,各是幾時?

讓學生小組討論,説説自己的想法,並指明彙報。

3.完成教材第52頁“想想做做”第2題。

出示圖標,提問:你認識這個圖標嗎?(禁止機動車通行),7:30~18:30表示什麼?從上午幾時幾分到下午幾時幾分禁止機動車通行?綠色圃中國小教om

(提醒學生將24時計時法轉換成普通計時法)

4.完成教材第52頁“想想做做”第4題。

提示:鐘面上表示的時間可能是上午,也可能是下午,可能是白天,也可能是晚上。

讓學生在小組內議一議、説一説。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疑問?

第5課時 計算經過的時間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生活情境,學會推算出從一個時刻到另一個時刻所經過的時間。

2.進一步感知和體驗時間,逐步建立時間觀念。

教學重點:

學會推算出從一個時刻到另一個時刻所經過的時間。

教學難點:

推算出從一個時刻到另一個時刻所經過的時間。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談話:上節課我們學習了24時計時法,你能説説什麼是24時計時法嗎?

學生回顧24時計時法。

出示教材第53頁的節目預告表,並提問:你能把這些時刻改成普通計時法嗎?

指名彙報後引入第 課時 這是我們上節課學習的24時計時法,24時計時法還能幫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實際問題,這節課我們就繼續來學習新的知識。

二、交流共享

1.計算整時到整時經過的時間。

(1)出示例4,提出問題。

提問:這張預告表上的節目你喜歡嗎?最喜歡哪一個節目?根據你的觀察,你覺得哪個節目播放的時間會長一些?你是怎麼想的?綠色圃中國小教育網om

引導:播放的時間是這個節目從開始到下個節目開始的時間,《動畫劇場》從什麼時候開始?(14:00)什麼時候結束?(16:00)一共播放了多長時間?

先讓學生獨立解答,再在小組裏交流算法。

師:鐘面上是從2:00到3:00經過幾小時?(1小時)從3:00到4:00經過幾小時?(1小時)一共就是經過幾個小時?(2小時)

指名上台撥一撥,並讓學生嘗試畫線段圖表示。

提示:畫線段圖時只要畫出經過的時間的開始和結束部分。

明確:從14:00到16:00經過的時間,還可以用減法計算,根據“結束時刻-開始時刻=經過的時間”可算出播放時間。

16-14=2(時)

2.計算非整時經過的時間。

談話:剛才我們計算了《動畫劇場》播放的時間,現在我們再來算一算《智慧樹》播放的時間。(出示教材第53頁“試一試”問題)仔細觀察,《智慧樹》從什麼時刻開始播出,什麼時刻結束?(8:10播出,8:40結束)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討論交流,然後組織學生集體討論,教師結合學生的思路,用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

出示線段圖:説説線段圖的起點和終點。

追問:8:10應該怎樣表示?中間的這段線應該平均分成幾份?

學生討論後得出結論:開始時8:10,應該把8時和9時這一段平均分成6份,表示60分鐘。

教師演示從8:10到8:40,用不同顏色的線段表示出來。

提問:現在你能計算從8:10到8:40這段時間有多長嗎?

學生計算,指名彙報,説説計算方法,教師板書:

40-10=30(分)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54頁“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情境圖,提問:根據這個情境圖,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提出問題:這個圖書室每天的借書時間有多長?應如何解答?

先讓學生獨立解答,再在小組內交流算法。

引導:先分別算出兩個時段的時間,再把兩段的時間相加,就是每天借書的時間。

用減法算:13-12=1(時) 17-15=2(時) 1+2=3(時)

2.完成教材第54頁“想想做做”第2題。

出示題目,指導學生看題,理解題意。讓學生具體説説題中有哪幾個商店,它們的營業時間分別是怎樣安排的。

提問:算一算每個商店每天各營業多少小時?哪個商店的營業時間長?

學生獨立思考,列式解答,教師巡視指導,瞭解學生的做題情況。鼓勵學生勇敢表達自己的解題思路,最後師生共講評。

3.完成教材第54頁“想想做做”第3題。

出示題目,學生讀題,指名説説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

提問:能直接用下午5時減上午9時嗎?怎麼辦?你能用線段圖表示出來嗎?

學生交流討論,進行畫圖,教師巡視指導。

小結:如果兩個時刻不在同一時段,可以將普通計時法時間轉換成24時計時法再計算。

4.完成教材第54頁“想想做做”第5題。

(1)引導:小明是幾時睡覺的?什麼時候起牀的?這個時間從第一天晚上的8時跨越到第二天的早上的6時。能不能用我們之前學習的方法計算?應該怎樣計算?

(2)指名交流,讓學生口述計算過程。

學生可能會用以下計算方法:

方法一:先想第一天24時前睡了多少小時,再和第二天睡覺的時間加起來,即24-20=4(時),4+6=10(時)。

方法二:先想晚上8時到第二天上午8時經過了12小時,再減去2小時,即12-2=10(時)。

學生可能還有其他的計算方法,只要合理,教師都要給予肯定。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疑問?

第6課時 練習七

教學目標:

1.鞏固24時計時法和普通計時法的轉換方法,能靈活運用24時計時法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掌握計算從一個時刻到另一個時刻所經過的時間的方法。

3.提高學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培養時間觀念。

教學重點:

進一步鞏固24時計時法和普通計時法的轉化方法。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計算從一個時刻到另一個時刻所經過的時間的方法與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知識再現

1.複習24時計時法和普通計時法的知識及兩種時間表示法的轉換方法。

讓學生完成教材第56頁“練習七”第1題。

2.導入: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完成24時計時法的相關練習。

二、基本練習

1.完成教材第56頁“練習七”第2題。

要求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全班反饋。教師適當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2.完成教材第56頁“練習七”第3題。

從9時開始,每一次向後推4小時,或用加法計算。

3.完成教材第56頁“練習七”第4題。

引導學生看圖,從問題中找到數學信息,進行分析理解。

4.完成教材第56頁“練習七”第5題。

先讓學生填空,再引導學生進行全班交流。

明確:1時=60分 1分=60秒

三、綜合練習

1.完成教材第57頁“練習七”第6題。

出示小華星期日一天的主要活動安排表。

(1)根據表中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2)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説説小華週末一天的安排是否合理,有沒有值得改進的地方。

(3)製作一張自己的週末時間安排表,與同學交流。

2.完成教材第57頁“練習七”第7題。

(1)先全班讀題,分析題意,找出題中解決問題的關鍵;再讓學生進行小組交流,明確思路。

(2)出示表格,讓學生填寫表格。

(3)提問:王叔叔11:40到車站,準備乘車去機場,能趕上什麼時間的班車?

3.完成教材第57頁“練習七”思考題。

(1)課件出示火車票,讓學生觀察火車票。

(2)全班讀題,分析題意,找出題中解決問題的關鍵。

(3)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探討推算時間的方法。教師巡視,及時給予必要的指導。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疑問?

五、課堂作業

國小三年級下冊《年、月、日》教案優秀範文二

教學內容:

新人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年﹑月﹑日》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在討論交流解決問題中,發現一年中有幾個大月,幾個小月,每個月有多少天。

2.結合學生生活經驗,引導學生利用年曆卡探索並交流,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

瞭解有關大月,小月,平年,閏年的知識,適當介紹中國農曆等方面的知識。

3.歸納梳理,形成比較清晰的時間單位知識體系,運用數形結合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判斷和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探究發現年、月、日之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

發現並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斷方法。

教具準備:

課件、自學任務卡、自帶年曆卡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好,你們知道今天是幾月幾日嗎?誰能説説你的生日是哪年哪月哪日嗎?(請學生説説自己的生日)很高興大家能記住對自己有特殊意義的日子。你能説説剛才自己説的生日用到了哪些時間單位?(板書課題:年、月、日)年、月、日是我們常用的時間單位,這節課我們將要學習的有關年、月、日的知識。

二、自學新知

昨天讓同學們在家蒐集不同的年曆卡,帶來了嗎?都有哪些年份的年曆?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你收集到的信息,由小組長記錄在表中,然後將不同的年曆卡放在一起觀察,你們有什麼發現?(合作完成自學任務卡)

自學任務卡:

(1) 一年有( )個月。

(2) 有31天的月份有( ),是大月。

有30天的月份有( ),是小月。

(3) 你是怎樣記憶大月和小月的?

(4) 二月有( )天?

為什麼二月善變,有時28天,有時29天?(可以上網查閲資料)

2、學生小組分享交流

剛才大家在小組內分享交流了年月日的一些知識,你還想知道其他小組同學的自學成果嗎?

(學生彙報,教師整理板書)

學生:我知道年月日的知識是這樣的: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有31天,是大月。4月、6月、9月、11月有30天,是小月。

學生: 我同意你的看法,我還想補充一下: 一年有(12 )個月。

師:每個月有多少天?是大月還是小月?有什麼規律嗎?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一記嗎?

(學生可能彙報兒歌記憶法,拳頭記憶法)

學生: 二月有時是28天,有時是29天.

學生:平年二月有28天,閏年二月有29天,舉例説哪些年是平年,哪些年是閏年,以此類推,每過四年就會出現一個閏年。

學生:我們查閲了資料,想補充一下:公曆年份能被4整除的是閏年,不能被4整除的是平年,公曆年份是整百數的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閏年,比如2000年得被400整除才是閏年.

3、檢測練習

(1)判斷下面年份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閏年?

(2)算一算一年有多少天?

4、學生質疑

學生提出疑問:我有個問題,誰能幫我解答…為什麼二月有時28天,有時是29天?一年有時是365天,有時是366天?為什麼會多出來一天?(請學生自己解疑,或教師幫助解疑)

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年月日的哪些知識?學會了嗎?還有什麼疑問或者問題嗎?下面我們就用年、月、日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三、聯繫實際,鞏固提高

1、基礎練習

練習十七第1題

(1)兒童畫展從星期幾開始?到星期幾結束?一共展出幾天?

(2)5月5日媽媽出差回來,回來那天是星期幾?共出差幾天?

2、實踐運用

練習十七第2題

(1)2015年2月14日早晨,牛奶還能喝嗎?

(2)學習機今天壞了,在保修期內嗎?

(3)滅火器從哪年開始必須進行檢驗?

3﹑拓展延伸

商場進行相機促銷活動,從某月28日開始,為期5天結束,結束是哪一天?

可能是:

還可能是:

想一想,説説你的理由

4﹑活動記憶,記一記節日。

先在今年的年曆上找一找,五月有哪些特別的日子?九月有哪些特別的日子?

請學生在自帶的年曆上動手找一找,圈一圈,兒童節是幾月幾日?國慶節是幾月幾日?你的生日是幾月幾日?春節是幾月幾日?

春節怎麼總在變化呢?出示不同年份的年曆,找出春節是幾月幾日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按農曆計的,請學生觀察農曆,像這樣的傳統節日還有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

5、佈置課外作業,回去蒐集整理一下,一年中有特殊意義的節日還有哪些?它們在幾月幾日?

四、課堂總結

師:這節課我們學了什麼?你還知道哪些時間單位?

生:世紀、星期、季度…

生:時、分、秒……

師:大家知道的真不少,像世紀、星期、季度、年、月、日

時、分、秒……都是時間單位,以後學習中我們將繼續探討有關時間的問題。

附:板書設計

《年月日》教學反思

《年月日》教學的重點是把數學知識還原到生活中,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運用良好學習方法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教學中,我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情境問題:同引導學生觀察,讀出今天的日期,從而引出課題。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還重視了學生的原有認知基礎,教學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原有的基礎。本課“年月日”的知識,對一個三年級的學生來説絕不是一張白紙,因此在導入新課時與學生交流了有關年月日的信息後再進行新課的教學,把知識藴含於學生具體活動的經驗背景之上,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慾望,並且使學生髮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通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然後讓學生帶着問題(一年有幾個月?每月有幾天?並把每月的天數填寫在書上)自學,接着進行反饋,歸納出:一年有12個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約有31天,是大月.四、六、九、十一月。二月是平月有28或29天。大月和小月的記憶還可以用拳頭法。在教學大小月之後,我安排了數學小遊戲:聽老師報月份,男女生分別起立,學生在遊戲中加深了對大月小月的記憶。

在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備課時預設的不夠充分,以致課上出現的突發情況應對不夠及時,解決繁宂。

2、激勵性的評價語言不多。

不能很好的給予評價。

3、左拳記憶法在講授時如果利用課件出示給學生會比直接用手演示的效果好。

4、本節課練習較少,學生動筆的不多。

應給孩子更多的思考問題的時間。

在今後的數學教學中仍需要更多的去引導組織學生自覺運用數學知識去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使學生深切體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感悟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這樣,既可以鞏固課堂內學到的知識,又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國小三年級下冊《年、月、日》教案優秀範文三

一、素材解讀

1、素材的選取。

年月日方面的知識既熟悉又陌生,説它熟悉,是因為我們幾乎天天在與時間打交道;説它陌生,是因為它非常抽象,尤其對兒童來講,它看不見、摸不着,反映的是時間與空間之間的變化現象,而不是反映兒童非常熟悉的物的特徵,如探究立體圖形的特徵,可以藉助於各種常見的立體紙盒,通過拆拼與組合進行活動。教材尊重這一客觀事實,以“走進天文館”為線索,通過買票與觀看科幻片兩個活動進行學習,實現了學習內容與生活事實的有機結合。

2、本單元的情景串。

本單元有2個信息窗。依次是:

二、單元知識分析

1、知識基礎。

一年級下冊:下雨了--學看鐘表(會認讀整十、半時,知道“快幾時了”“幾時剛過”)

二年級下冊:新千年第一縷陽光--時、分、秒的認識(會認讀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1分=60秒,會用兩種方式表示鐘面上是幾時幾分)

2、教材的地位。

有三點:

是鐘錶認識的繼續;

是年月日知識學習的開始階段與結束階段;

是今後解決問題的重要基礎。不僅是解決生活中問題的基礎,也是解決數學中問題的基礎。

3、知識構成。

共設有2個信息窗,每個信息窗的學習內容如下:

信息窗1:二十四時計時法;

信息窗2:年月日知識的學習。

三、單元教材解讀

(一)信息窗1的解讀

1、情景圖的解讀。

作為走進天文館的第一個活動,教材選擇從買票活動入手,通過天文館售票口呈現出的時間信息進行二十四時計時法的學習,符合生活中的的實際狀況。

2、情景圖中的信息。

情景中呈現了天文館一天放映節目的時間表信息及天文館每天開館時間的信息。

3、例題的設置與功能。

本信息窗設計了2個例題。

例題一:15:00是幾時?學習二十四時計時法;

例題二:天文館一天的開館時間有多長?學習時間的計算。

4、教學的策略及注意事項

(1)對兒童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要認真分析。除了上述所説的知識基礎以外,學生在運用時間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過程中積累了好多經驗,也從中獲得了一些知識,如在收聽廣播節目預告及觀看電視節目預告中知道了19點是通常所説的晚上7點等,這些是開展學習活動可以利用的學習資源,也是分析學生所不可或缺的。

(2)要幫助學生梳理數學語言,如:15:00是下午3時,晚上7:30是19:30。

(3)學習材料準備:鐘錶或鐘錶模型。

(4)教學目標:是什麼--什麼是24時計時法;為什麼--時針每天轉兩圈,每天轉24小時;怎麼做--明確什麼時候加12,什麼時候減12。

(5)要幫助學生理解難懂的詞語。如“開館”既:每天打開天文館門的時間是8:30,每天關閉天文館門的時間是16:30。

(6)語言的梳理:24時計時法:在用24時計時法來表述全天的所有時間,不用再説明是早上、上午、下午還是晚上(幾時);普通計時法:要説明是上午幾時、下午幾時、晚上幾時等。

(7)建立二十四時計時法的表象是教學的重要目標,同時也是實現教學向深層次發展、實現學生可持續發展價值的重要體現。表象建立目標的體現,不是通常所説的能夠進行二十四時計時法與普通計時法之間的轉換,這只是學習知識性目標的體現,而是在此基礎上能夠把二十四時計時法與普通計時法所表述的時刻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如看到或聽到16:30,馬上就能聯想到是下午4:30,馬上就能想到是下午放學的時間。另外,表象建立的過程可以有效地實現知識性目標的實現,二者是相輔相成的,脱離了表象的建立過程,要實現知識性目標,就只能靠大量的練習來實現,這一點教師要有清醒的認識與理解,否則就可能使教學陷入低效率的惡性循環之中。

5、例題教學的具體闡釋

例題一:15:00是幾時?學習二十四時計時法。

猜想--探究--梳理--應用。

猜想:猜想既引導學生知道情景中的8:30、9:00、10:30都是上午的時刻;15:00、15:45、16:30都是下午的時刻,並會用下午幾時幾分來表述出來,既把下午的時間也既學生生疏的二十四時計時法用學生熟悉的普通計時法來表述出來,也就是知道15:00、15:45、16:30在一天中的位置。

探究:利用鐘錶幫助學生完成從8:30--16:30的撥針操作活動。

注意:考慮到例題只進行一個時刻的探究就來進行二十四時計時法的總結與梳理是不行的,所以把情景中的所有時刻都讓學生來表述。另外要及時進行板書,用它作為總結梳理的原材料:

開始

今日放映

結束

24時計時法

8:30

9:00

10:30

15:00

15:45

16:30

普通計時法

上午

8:30

上午

9:00

上午

10:30

下午

3:00

下午

3:45

下午

4:30

梳理:一是給出兩種計時方法的名稱,既24時計時法、普通計時法。二是梳理24時計時法的計時方法,可以再指導學生進行撥針操作,引導學生髮現下午時刻的表述,不再是0、1、2......時這樣來計時,而是從12時開始往後計時的,既13、14......這樣來計時,也既每天的時間的計時,是採用從0時到24時的計時方法。像這樣的計時方法就是24時計時法。通俗地來講,普通計時法是採用從0時到12時、然後又從0時到12時的計時方法,24時計時法是採用從0時到24時的計時方法。二十四時計時法的模型可以用下面的鐘表來抽象:

以上教學要把握的目標是:初步使學生知道24時計時法,知道每天時刻的表述在鐘錶上是怎樣轉動的。既初步給學生一個24時計時法的表象。至於24時計時法與普通計時法的轉換是下一個環節要做的工作。

應用:進行專項訓練,既進行二十四時計時法與普通計時法的轉換。然後通過對比分析總結梳理:一是用24時計時法表示下午及晚上的時間,在普通計時法的基礎上加上12,反之就要減去12;二是在用24時計時法表示下午及晚上的時間時,不用再説是下午還是晚上,在用普通計時法表示時間時,要説明是下午幾時或晚上幾時。

例題二:天文館一天的開館時間有多長?學習時間的計算。

猜想--探究--拓展--昇華。

猜想:估計學生可能有兩種答案,8時與9時。9時是從8:30作為起點,把它看作1開始數的,這種數的方法與數天數的方法混在一起;8時是正確答案,説明學生已經具有了“時刻之間的間隔就是時間”的觀念。這個階段不能要求學生都能回答正確。

探究:活動一:撥一撥:引導學生在鐘錶上從8:30開始撥起,一直撥到16:30。引導學生髮現其中的規律:從8:30到9:30經過了1時,既發現了經過了1、2、3......11、12個大格,經過了60個小格,時間是60分鐘,也就是1時,這個階段是探究的關鍵;有了這個基礎,下面的探究就會順利進行,引導學生通過撥動鐘錶上的錶針發現:從9:30到10:30是1時,從10:30到11:30是1時......所以從8:30--16:30經過了8時。

活動二:畫一畫:畫一畫既“變曲為直”,引導學生把時針在鐘錶上的轉動轉變為直線,既課本上的表述方式。

拓展:把情景中幾個節目之間的放映時間進行探究,同樣也要經歷估算、撥一撥、畫一畫的探究過程。

昇華:既用數學算式的計算方式進行昇華,引導學生髮現:16:30-8:30=8時等。可以用豎式表示:

(二)信息窗2的解讀

1、情景圖的解讀。

聯繫上一個信息窗及本信息窗呈現出的情景我們不難發現,學生是在觀看《奇妙的星空》科教片。以我們人類生活的太陽系為模型,通過情景中呈現的公轉與自轉的時間信息來抽象年月日的時間規律。

2、情景圖中的信息。

公轉:繞太陽化轉一週的時間,水星約是88天,地球約是一年,天王星約是84年......

自轉:地球自轉一週的時間是23時56分4秒,大約是1日。

3、例題的設置與功能。

本信息窗設計了3個例題。

例題一:一年有多長?學平年、閏年。

例題二:關於月的知識,你知道些什麼?學習月的知識。

例題三:你知道哪些有關日的知識?學習1日=24時。

4、教學的策略及注意事項

(1)尊重學生已有的年月日知識。雖然年月日的知識是非常抽象的,但不可否認的是學生已經具備了相關的知識,這是學習的重要經驗基礎。如果學生不具有這樣的經驗,教學只能是灌輸式,所以教師要在正確估計的基礎上提前佈置學生了解這方面的知識,積累相關的經驗。

(2)教學的基本方法--歸納法。年月日作為計量地球公轉與自轉的時間單位,這方面的知識是有規律可循的,要通過年月日時間規律的歸納與探究,梳理知識。這就要求教師要提供探究材料,通過對材料的對比辨析進行歸納,這就是歸納法。

(3)教材分析:“合作探索”部分的三個例題,分別是學習一年有多長、學習月的知識、學習有關日的知識,從中不難發現,它是延着年、月、日的知識體系而編排的。其中,例題二是教學的重點內容,並在學生的學習中佔有重要地位,對它學習的優劣直接影響着對整個內容的學習質量。

在例題二的探究過程中,教材分別用了四塊內容,仔細分析我們不難發現,上面的兩部分屬於探究,而下面的兩部分其實是總結與梳理的內容。

(4)教學的層次性:從中我們也不難發現,教材中的三個例題雖然都屬於“合作探索”,但這裏的探索必須劃分層次,否則就會使教學陷入無序的狀態之中。

5、例題教學的具體闡釋

例題一:一年有多長?學平年、閏年。

在引導學生充分表述的基礎上進行概括,既概括:一年有12個月,一年有365天,一年有366天。在此基礎上進行抽象:一年有365天的年份是平年,一年有366天的年份是閏年。

例題二:關於月的知識,你知道些什麼?學習月的知識。

按照“猜想--探究(驗證)--反思--昇華”的程序進行教學。

猜想:引導學生把了解到的有關月的知識進行表述:關於年月日的知識,你還了解哪些?這其實就是教材例題二中左上角部分的教學。

探究(驗證):為學生準備不少於5年的相鄰年份年曆卡,如果考慮到年曆卡準備不方便,可以用掛曆或年曆來替代。教師要準備如下所示的表格,以備學生彙報交流時用。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年曆卡,看從中能發現什麼?

伴隨着學生交流活動的不斷深入,教師把學生髮現的各個年份中每個月的天數填寫完整。

年份

天數

月份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1

2

29

28

28

28

29

28

28

28

29

28

28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66

366

366

閏年

閏年

閏年

反思:利用上述的表格中的材料,引導學生髮現隱含在其中的規律,既:

(1)1、3、5、7、8、10、12月,每月31天;4、6、9、11月,每月30天;2月份有的年份是28天,有的年份是29天。

(2)每年天數的計算:任意選擇其中一個年份,計算每年的天數是多少。通過數據説明:閏年的2月是29天。並引導發現每4年中有一個閏年。

(3)閏年的判斷方法:一是根據二月的天數的判斷;二是根據每年的天數來判斷。

(4)引導發現公曆年份與數字4的關係,既公曆年份是4的倍數的,一般都是閏年。並補充:公曆年份是整百數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

昇華:利用兒歌幫助學生記憶每月的天數。

例題三:你知道哪些有關日的知識?

教學中要注意:一是要利用鐘錶幫助學生梳理“時針走兩圈,正好是1日”,這個過程其實也是幫助學生建立1日的表象的過程,是把1日的定性的描述與鐘錶的定量的刻畫聯繫起來;二是要利用錶針的撥動給學生清晰的“一日”的概念,既“從今天零時到明天零時正好是1日”;三是1日與1時之間的關係,既“1日是24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v93m8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