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口技》教學教案【精品多篇】

《口技》教學教案【精品多篇】

《口技》教學教案【精品多篇】

語文《口技》教案 篇一

1、能正確譯講並背誦第4-5段。

2、學習文章的描寫方法。

學習過程:

一、板書課題: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口技》。(板題:口技)

(過渡語)我們將如何學習這課文呢?請看:

二.投影顯示學習目標:

1、能正確譯講並背誦第4-5段。

2、學習文章的描寫方法。

(過渡語)同學們,有沒有信心達成學習目標呢?好,下面開展自學競賽。

三、第一次“先學後教”(一讀課文,譯講課文)。

(一)先學。

1、師:下面請同學們按照自學指導準備譯講課文第4-5段。請看:

2、投影出示:請同學們小聲讀課文,並對照課下注釋練習翻譯,10分鐘後比誰能正確譯講課文(如有不會的地方,可小組內討論也可舉手問老師)。譯講方法:先讀一句原文,再解釋重點詞,最後連起來翻譯整個句子。

3、學生自學,準備譯講;師巡視,瞭解學情。(教師切不可幹走出教室等無益的事,更不可接打手機。)

(二)後教。

1、(過渡語)下面,請大家對照譯講方法譯講課文4-5段。

2、指名譯講:後進生先譯講,發現錯誤,請其他同學幫助更正;如還不對,老師更正,並分類板書學生譯講錯的`詞語。

3、質疑問難。

(1)過渡語:同學們,還有不懂的地方嗎?

(2)鼓勵不懂的同學舉手提出疑問,大家給予幫助。

四、第二次“先學後教”(二讀課文,學習描寫方法)。

(一)先學。

1、師:同學們,到現在為止都能把全文正確地翻譯了。那我們現在又來繼續自學,請看自學指導(投影顯示),同學們,看全文並思考為了寫口技藝人的“善”,作者是如何生動地描寫的?6分鐘後比一比看誰回答得最好。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瞭解學情。(教師切不可幹走出教室等無益的事,更不可接打手機。)

(二)後教。

1、指名學生回答。

2、其他學生補充、更正。

3、教師則邊聽學生的回答邊適時、引導並板書。

五、當堂訓練:

1、師:同學們都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正確譯講了,下面比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背誦課文第4-5段。

2、學生自背,發現不熟的地方,反覆讀,準備抽背。

3、學生齊背第4-5段。

4、互背。

5、指名背。

《口技》教案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積累常用的文言實詞虛詞。提高閲讀古文的能力,背誦全文。

2、學會正面與側面烘托的寫法

3、能理解本文條理清晰的結構,首尾照應的特點

二、過程與方法

1、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藉助課下注釋理解文意。

2、學生合作交流質疑問難,教師點撥,提高翻譯能力。

3、通過演讀,體會具體生動的側面描寫。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領悟口技藝術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藝,感悟中國傳統藝術的博大精深,提高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1、學習文章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方法。

2、理解清晰明瞭的結構層次。

【教學難點】

品味具體生動的描寫,把視覺文字轉化為聽覺並加以想象場景。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課前佈置預習作業,錄製洛桑學藝的錄音帶或其他的口技錄音。

2、學生準備:查閲口技的相關資料,交流預習中的問題。

【教學方法】

質疑法,演讀法,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互動設計】

第一課

一、聽洛桑“表演”激趣,導入新課

請學生概括什麼叫口技?你能表演一段嗎?這節課看聽清代作家林嗣環寫的《口技》,你一定會有身臨其境,如聞其聲的感覺。

二、整體感知,理解內容

1、讀順文字:

⑴ 教師朗誦《口技》,對“少頃”“許許”等多音異讀的字,有意讀錯。引起學生的注意。

⑵ 學生齊讀──個讀──分段讀。生生評價,教師糾正讀音。

2、讀通文意:

⑴ 結合課下注釋,在小組內口頭交流翻譯。

⑵ 質疑問難。生生,師生交流難詞難句。

⑶ 以“讀《口技》我彷彿聽到或看到──”的句式説話。

⑷ 齊讀全文

3、自讀探究:

⑴ 口技人表演的故事有哪幾個場面?請你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內容。

⑵ 你通過哪些詞語判斷了解情節發展的?

⑶ 師生對話,教師點撥。

⑷ 教師出示表格,學生對照找出三個場景的相關內容,在書中圈點勾劃。並分析聲音的特點:

場景 聲音種類 聲音特點 作者議論 聽眾反應

夢中驚醒 遠近外內小大 分合

漸入夢鄉 大小 密疏

火起百象 少多 簡雜

⑸ 教師小結:

聲音由小──大──小──大,由簡單到複雜。一張嘴能模擬這樣的千態百象,真讓人難以置信。技藝真正的高超。

三、教師引導課堂總結收穫

四、課下作業佈置

試背全文,翻譯全文

第二課時

一、上節課作業交流檢查

二、品味語言,深入理解

1、教師引讀:口技表演可謂精彩,用文中的一個字概括是──“善”,你認為在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來?

2、師生交流明確:表演的精彩在聲音的反覆變化、多而雜上、人物的眾多、道具的簡單、觀眾的反應。

3、演讀三個場景中的描寫觀眾反應的句子,用心體會動作神態描寫的內涵和意味,以及所表達的作用。

(明確:“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歎,以為妙絕”此句中觀眾的笑貌心理動作躍然紙上。他們心領神會,深深折服,暗暗叫好,完全沉浸其中。“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這一句細緻地表現賓客由緊張到放鬆的漸變過程,這時觀眾已忘了自我,心隨故事而動。融進表演而身臨其境。“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此句賓客的驚慌失措,惟恐禍及其身的神態栩栩如生。説明口技表演達到以假亂真的最高境界。這三處側面描寫,層層深入,細膩生動地刻畫了聽眾的心理變化過程,充分表現口技表演的巨大吸引力,從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藝的高超。)

三、合作探究

1、課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

2、首尾都寫了表演的道具,是不是簡單的重複?為什麼?

3、生生交流,教師點撥:第一句是全文的統領句,交代口技表演的技藝高。全文的內容圍繞“善”字寫的。兩次寫道具,首尾呼應,首段以交代道具為主,為下文鋪墊,結尾強調道具簡單,説明口技表演的技藝高超,讓人油然而生敬意。

4、師引導小結,讓學生説從文中學到的寫法:清晰明瞭的結構。側面烘托的藝術效果。

四、拓展遷移,提升審美情趣

1、你還知道哪種中國傳統的民間藝術,説給同學聽。

2、師:羅曼·羅蘭曾經説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我們不僅要善於發現美,還要積極地創造美,提高我們的審美情趣。

3、用正側描寫相結合的寫法,寫一個場景或者其它民間藝術。

《口技》教案設計 篇三

20《口技》教案

教學目標 :

一 使學生了解我國口技藝人高度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能力。

二學生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三學習準確地運用表示時間的詞語。

四背誦課文

教學設想:

一 教學重點是教學目的一、二。

二先幫助學生掃除語言障礙,然後抓住口技人的藝術構思,啟發學生的想象,來複述課文,以瞭解本文層次清楚的記敍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指導預習、解題、介紹作者、掃除語言障礙、啟發學生髮揮想象複述課文。講讀第一部分。

教學步驟 :

一 導入  新課

我國古代有很多名人,今天我們學習的《口技》就是反映我國古代口技人高超的藝術才能。

板書課題後,解題、簡介作者:

口技,屬雜技的一種,是我國很早就在民間流行的一種由演員運用口腔發聲來摹擬各種聲響的技藝。由於表演者多隱身在布幔或屏風的後邊,俗稱“隔壁戲”。這篇課文記敍的就是一場在圍幕中表演的絕妙口技。

作者林嗣環,明末清初福建晉江人。清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進士。著作有《鐵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漁篇》等。《口技》是他的《〈秋聲詩〉自序》的一部分。

二指導預習

1.查字典,給下面的字注音,並寫出它們在課文中的意思。

吠(狗叫) 叱(大聲責罵)

傾(斜)頃(短時間)

2.認真閲讀課文註釋,口譯課文。

3.思考“思考一、二題”。

三研習新課。

1.教師範讀課文。

(提示學生注意生字的讀音、停頓、節奏、表情)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理解字和詞的含義。

3.齊讀課文。

4.理解課文中的疑難詞語。

可讓學生先找出文中的疑難詞語,然後分組討論。

應重點理解的詞語是:“廳事”、“欠伸”、“囈語”、“屏障”、“側目”、“作作索索”、“力拉崩倒”、“齁”、“戰戰”、“施”、“畢”、“絕”、“意”、“曳”、“指”、“名”。

5.掌握活用的詞

活用的詞是指有些詞本只屬某一詞類,但有時在一定的語言結構中,可靈活用為另一類的詞,隨着詞性功能的臨時轉化,它們的意義也就相應地發生某種變化。活用詞概念不必從理論上給學生講,只要學生理解這些詞在文中的含義即可。

“婦撫兒乳”中的“乳”是動詞,作“餵奶”講。

“善口技者”中的“善”是動詞(原為名詞),作“擅長”講。

“不能名其一處”中的“名”是動詞(原為名詞),作“説出”講。

“會賓客大宴”中的“宴”是動詞(原為名詞),作“舉行宴會”講。

6.先讓學生找出表時間性的詞語,並引導學生們掌握它們的不同用法(結合完成“練習三”)

“一時”,同時。“忽”,“忽然”突然發生。“既而”兩事相繼發生。“是時”在特定的某個時間內發生。“少頃”、“俄而”、“未幾”,在很短時間內發生。

7.出示本文古今異義詞,由學生比較古今不同含義。

“會”(適逢) “廳事”(大廳、廳堂) “施”(放置)“聞”(聽見) “奮”(捲起) “但”(只) “雖”(即使)“走”(跑)

8.學生找出本文表示事物的數量的詞,比較古今的不同用法,並填上適當的量詞。

一(個)人 一(張)桌 一(把)椅

一(把)扇一(塊)撫尺 兩(個)兒

百千(個)人 百千(條)犬 百(只)手

百(條)舌百(張)口

9.講讀課文第一部分(第一段)。

(1)先請學生朗讀並翻譯,然後師生共同補充訂正。

“京中有善口技者”京城裏有一個擅長口技的人。善:善於,擅長。者:代詞,代藝人。

“會賓客大宴”正趕上(有一家)大擺酒席,宴請賓客。會:副詞,恰值,正好。

“於廳事之東北角……口技人坐障中”在客廳的東北角,設置八尺寬的圍幕,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圍幕裏。於:介詞,在。廳事:廳堂、大廳。

“一桌……一撫尺而已”。裏面僅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塊醒木。“而已”表示“僅有”的語氣助詞。

“眾賓客團坐……無敢譁者”。眾多賓客團團圍坐在圍幕周圍,過了一會兒,只聽見圍幕裏醒木一拍,全場都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敢大聲説話。但:副詞,只,僅。寂然:寂、寂靜。然,形容詞詞尾。表示“……的樣子”。譁:喧鬧,聲大而雜亂。

(2)提問:這一段寫什麼內容?

此段寫表演前的準備和會場情況。

“善”字貫通全篇,是概括全文題旨的關鍵性字眼。“於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交代了口技者表演的場地“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交代了口技者表演所用的道具,作者連用了四個“一”字,極力渲染道具簡單,以襯托後面藝人技藝的高超。“滿座寂然”、“無敢譁者”,寫出表演者表演前聽眾的反映。

10.學生熟讀,背誦第一部分。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繼續研習課文二、三部分。

教學步驟 :

一 講讀第二部分(2—4段)

1.指名學生朗讀第2段

2.學生翻譯第2段,然後師生訂正。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遠遠地聽見深巷衚衕裏狗在叫,接着有一婦人被驚醒,打呵欠,伸懶腰。她丈夫説着夢話。遙:遠。巷:衚衕、里弄。吠:狗叫。驚覺:驚嚇而醒過來。

“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過了一會兒,小兒子醒了,大聲啼哭。丈夫也醒了。婦人拍着小兒子,給他餵奶,孩子含着奶頭還在哭,婦人一邊拍着,一邊哼着哄他睡覺。另一個大兒子也醒了,嘮嘮叨叨地説個不停。既而:時間副詞,表示一事過去不久又有一事,即不久,過了一會的意思。啼:放聲哭。亦:副詞,也。前一個“乳”是動詞,作“餵奶”講。後一個“乳”是名詞,奶頭。絮絮:連續不斷地談話。

“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這時候,婦人用手拍小兒子的聲音,哼着哄他睡覺的聲音,小兒子含着奶頭的啼哭聲,大兒子剛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叱罵大兒子的聲音,一齊發出,各種維妙維肖的聲響全都有了。當:值,在。是:此,這。叱:大聲呵斥。

“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歎,以為絕妙”。全場的賓客沒有一個不伸着頸子,偏着頭看,微笑着,默默地讚歎,認為好極了。以為,認為是。妙絕:“絕”,極,副詞,引伸為少有的,沒有人能趕得上。

3.提問:在這一段中,作者描寫“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聲響場景?

學生口述後,教師歸納:“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家人從睡夢中驚醒的場景。先寫院外遠處深夜犬吠聲,這是引起本段後文所寫一系列聲音的緣由。“便有婦人驚覺欠伸”,“便”是時間副詞,寫出由於“犬吠”引起的“驚覺欠伸”,以“犬吠”到“其夫囈語”表示出聲音由遠轉近,由院外深巷轉室內,由大轉小。“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寫一會兒後,緊接着發出了兒子醒來的聲音,大哭聲音和丈夫被兒子的哭聲驚醒的聲音。接着因為兒啼而發出的“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以及“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的聲音。至此,表演出了一家大小相繼醒來,各自發出不同的聲音,表現出聲音由小轉大,由簡到繁。“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五種聲音一時齊發,出現了口技表演的第一個高潮。而且各種聲音有因果關係。因“犬吠”而引起婦人“驚覺欠伸”。不久“兒醒,大啼”,而兒大啼引起“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兒嗚之”,又引起“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

4.指名學生朗讀第3段。

5.學生翻譯第3段,然後師生訂正。

“未幾,夫齁有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倒,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沒有多久,丈夫的打呼聲響起來了,婦人哄拍小孩的聲音也逐漸停止了。隱約聽到有老鼠(出來活動),悉悉索索作響。有盆碗一類東西被打翻,婦人在睡夢中咳嗽。客人們的心情稍微放鬆一些,慢慢地坐端正了。未幾,時間副詞,沒有多久。傾側:傾斜歪倒。

6.提問:這一段,作者描寫“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聲響場景?

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善口技者”表演一家人又漸漸進入夢鄉的場景。“未幾”這一時間副詞,承接上段描寫表演的聲音高潮,表現出這高潮持續了短暫時間,“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表演的響聲由繁轉簡,由大轉小,由高潮轉入低潮,室內由鬧轉靜。“微聞有鼠作作索索”,進一步表現出室內的靜。全家都已入睡,老鼠才敢出穴活動;室內非常安靜,才能聽到老鼠動作的聲音。(這是以動襯靜)。

7.指名學生朗讀第4段。

8.學生翻譯第4段,然後師生訂正。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忽然有人大喊“起火啦”,丈夫起來大聲地呼喊,婦人也起來大聲地呼喊,兩個孩子一齊哭了起來。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一會,有成百上千的孩子在啼哭,成百上千的狗在狂叫。中間還夾雜着劈里啪啦的房屋倒塌聲,燃燒中的爆炸聲,還有呼呼的風聲,成百上千種聲音一齊響起來;又夾雜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聲音,拉倒房屋時,人們一齊用力發出的許許的聲音,往外搶奪東西的聲音,潑水的聲音:一切應該有的聲音,沒有聽不到的。即使一個人長有一百隻手,每一隻手長有一百個指頭,也不能指出其中某一方面的情況;即使一個人長着一百張嘴,一張嘴長有一百條舌頭,也説不清其中的一個地方。百千:是虛詞,極言其多。作:起,這裏是響起來的意思。凡所應有,無所不有:“無”、“不”兩個否定詞連用,表肯定。

“於是眾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這時候,客人們沒有一個不驚惶變色,離開座位,個個捋起袖子,露出手臂,兩條腿直髮抖,幾乎都想搶先逃走。“奮”:本義盡全力舉起的意思。這裏可譯成“捋、挽”。“走”:逃跑。

9.講析第4段。

在這一自然段,作者描繪了“善口技者”摹擬一場突然性的特大火災的驚險場景。

這一場景可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表演用火警而引起的人們的惶急紛雜聲音(“忽一人大呼……百千犬吠”)。

“忽”這一副詞表現出大呼“火起”的聲音來得突然,出人意料,陡地掀起駭浪險峯,構成了表演的又一巨大波瀾。

“夫起大呼……兩兒齊哭”,表現出聲音由外到內,由少轉多,由街坊大呼“火起”到室內一家人強烈反響。“俄而”表時間短暫,繼室內一家大小呼喊啼哭,遠近街鄰被驚起,大人駭呼,小兒哭叫,狗也驚吠。三個“百千”表現出聲音繁多雜亂。

第三:火勢猛烈的聲音(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百千齊作)。

房屋倒塌,火聲爆響,風助火勢,表音表現出火勢的蔓廷、猛烈。

第三層:緊張救火的聲響。(又百千求救聲……潑水聲)。

“中間”、“又夾”等詞語的運用,表現出上述許多聲音同時發出,突出了失火、救火的緊急情景,達到了口技表演的又一高潮。接着用“凡所應有……不能名其一處也”,這一誇張讚歎語句,以失火、救火作結,襯托出“善口技者”技藝的高超。

10.指名學生朗讀第5段。

11.學生翻譯第5段,然後師生共同訂正。

“忽然撫尺一下,羣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忽然,(幕中)醒木啪的一響,各種聲響完全沒有了。撤掉圍幕一看,(裏邊)只有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畢:完全。絕:斷,停止。之:代指圍幕裏邊。

12.提問:為什麼作者在本文結束再次交代表演者及所用道具?(結合完成課後“練習二”)。

這樣既與第一段呼應,寫出表演者憑藉進行表演的道具極為簡單,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領是全靠一張嘴,襯托了“善口技者”技藝高超。

提問:課文中有哪幾處描寫了聽眾的精神和動作?這些描寫有什麼作用(結合完成課後“練習二”)。

有以下幾處描寫了聽眾的神情和動作:(1)寫口技者表演一家大小從睡夢中驚醒的場景後,寫聽眾反應的有:“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歎”,表現出聽眾專注傾聽的神態,深被口技表演所吸引。(2)寫口技者表演了一家大小又進入夢鄉的場景後,寫聽眾反應的有:“意少舒,稍稍正坐”,襯托出了口技表演完全控制了聽眾的情緒。(3)寫口技表演失火、救火緊張場景後,寫聽眾反應的有:“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表現出聽眾已完全被帶進表演的意外火警的緊張場面中去,忘卻了自己在聽口技表演,好像身在火場,驚駭恐懼。這是隨着口技者卓越表演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口技表演者卓越表演所引起的反應,作者緊密結合口技表演,寫出聽眾的反應隨着表演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聽眾,襯托出口技者再現生活的高超能力。另外寫聽眾的反應也使文章內容變得豐富多采。

四練習

1.完成課後練習一、二。

2.熟讀課文、自選場景背誦(課後背誦全文)。

資料來源:語文出版社主編:黃嶽洲《新編中學語文教案》國中第三冊

《口技》教案設計 篇四

一、朗讀全文

注意下列字詞的讀音。少頃(shǎo ) 犬吠(fèi )囈語(yì ) 夫叱大兒聲(chì)夫齁聲起(hōu) 意少舒 (shǎo)中間(jiàn) 曳(yè)屋許許(hǔ)聲 幾欲先走(jī) 驚覺欠伸(jiào)

二、聯繫課文

解釋下面的字詞,想一想與現在的意義有什麼不同?

1、於是( 在這個(時候) )賓客無不變色離席

(今意是:承接連詞)

2、兩股戰戰( 大腿 )

(今意是:量詞事物的一部分; 屁股)

師:“兩股戰戰”什麼意思:兩條大腿哆嗦直抖。 這個詞好像在哪學過?在蒲松齡《東郭先生和狼》裏面有一句話“屠自後斷其股”,其意思是“屠夫從後面砍斷了它(指狼)的腿。”

3、幾欲先走 ( 跑 )

(今意是:步行、行走)

師:“走”古代作“跑”講,我們能不能聯想到一個詞?(走馬觀花)釋 義 走馬:騎着馬跑。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常用來形容不深入細緻地觀察事物,只是粗略(cū luè)地觀察,比喻被表面現象所迷惑(mí huò)。強調過程,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後者指印象不深刻,強調結果。

師:這幾個詞屬於一種什麼文學現象?

(古今異義)

師:那麼同學們在課文中再找找還有哪些屬於古今異義?找到的舉手

古意 今意

1 (會)賓客大宴 適逢,正趕上 聚合,合在一起

句子翻譯(正趕上有一家大擺酒席,宴請賓客)2 (但)聞屏障中 只 轉折連詞,但是

句子翻譯(只聽到圍幕裏面醒木一拍)

3 當(是)時 這 判斷動詞

句子翻譯(在這個時候,婦人用手拍孩子的聲音)4 微(聞)有鼠 聽 用鼻子嗅

句子翻譯(隱隱約約地聽到有老鼠悉悉索索的聲音)5 賓客意(少)舒 稍微 數量小

句子翻譯(客人們(聽到這裏),心情稍微放鬆了些)6 (稍稍)正坐 漸漸地 稍微7 中(間)力拉崩倒 夾雜 房間、中間、間隔

句子翻譯(其中夾雜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聲音)8 (雖)人有百手 即使 假設連詞 雖然 條件連詞

師:課後要注意歸納整理

三、解釋下列字詞的意思

1、坐 滿坐寂然 通“座”,座位 名詞 口技人坐屏障 坐 動詞2、妙 眾妙必備 妙處 名詞 以為妙絕 好,奇妙 形容詞3、絕 以為妙絕 極 副詞 羣響必絕 滅,消失 動詞師:那麼這種現象叫什麼?(一詞多義)

師:這個在課文當中就比較多了。同學們再找幾個,找到舉手。

4、呼 忽一人大呼“火起” 呼叫 動詞 呼呼風聲 擬聲詞 5、指 手有百指 手指 名詞 不能指其一端 指出 動詞 6、乳 婦撫兒乳 餵奶 動詞 兒含乳啼 奶頭 名詞 7、起 夫齁聲起 響起 動詞 夫起大呼 起來 動詞 8、一 又一大兒醒 一個 數詞 一時齊發 相同 形容詞 師:課文當中像這樣的詞應該還有很多,同學們課後要歸納整理。 師:其實我們文言文當中除了“古今異義”、“一詞多義”,還有一種現象叫什麼?(詞類活用),同學們能不能在本文中找幾個?

四、詞類活用

1、京中有(善)口技者 擅長 形容詞活用作動詞

(京城裏有個擅長口技的人。)2、不能(名)其一處也 説出 名詞活用作動詞

(也不能説出其中的一個地方來。)3、婦撫兒(乳 ) 餵奶 名詞活用作動詞

(婦人拍着孩子餵奶)4、會賓客大(宴) 舉行宴會 名詞活用作動詞

(一天正趕上有一家大擺酒席,宴請賓客)5、婦(手)拍兒聲 用手 名詞作狀語

(婦人用手拍孩子的聲音)6、無不伸頸,側(目 ) 用眼睛看 名詞活用作動詞

(全場的客人沒有一個不伸長脖子,斜眯着眼睛,微笑着,暗暗地讚歎,認為表演得好極了。)

師:在前面我們學過的文言文中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出名 名作動 2、蹄之,用蹄子踢 名作動)

師:下面老師給一分鐘時間給同學們,看看還有沒有有疑問的字詞或句子的理解。提出來,我們共同解決。

師:以前就有一個同學問過我,老師:那個“驚覺欠伸”的“覺”字,好像讀驚覺jué啊。大家認為應該讀什麼?有沒有同學讀jué的?

師:那大家能不能告訴老師為什麼不讀jué,而讀jiào呢?(是因為這裏是“睡醒”的意思)

師:剛才我們對課文的字詞,進行疏通,老師教你們的方法就是,學會歸納整理,課後把“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再找找。然後歸納整理在筆記本上或者課本上。

師:好的,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課文結構

五、課文結構

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後)

第一部分(1)寫表演前的準備和會場情況。

第二部分(2-4)寫表演過程(寫表演者表演的幾個場景)

第三部分(5)表演結束,再次交代表演者及所用道具

六、語言揣摩

1、課文中寫犬吠用“遙聞”,寫鼠聲用“微聞”,有什麼好處?“遙聞”表遠遠地聽到之意,營造出小巷幽深、夜黑寧靜的氛圍,一開始便把人們帶入了特定的生活環境中。“微聞”是指聲音輕而慢,從側面突出房間的寂靜。這兩個詞用得恰如其分,符合人們在生活中的聽覺感受。2.課文寫小兒“含乳啼”,大兒“絮絮不止”,好在哪裏? 準確傳神,讓人一下子就在腦海裏浮現出這幅畫面。

3、課文第4段中寫起火。救火場面,連用五個“百千”,表達效果怎樣?“百千”指多、雜,突出了火情急、火勢猛的特點,也宣染出人們的緊張和慌亂。

《口技》教案設計 篇五

教學目的

一、使學生了解我國口技藝人高度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能力。

二、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三、學習準確地運用表示時間的詞語。

四、背誦課文。

教學設想

一、教學重點是教學目的一、二。

二、先幫助學生掃除語言障礙,然後抓住口技人的藝術構思,啟發學生的想象,來複述課文,以瞭解本文層次清楚的記敍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指導預習、解題、介紹作者、掃除語言障礙、啟發學生髮揮想象複述課文。講讀第一部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國古代有很多名人,今天我們學習的《口技》就是反映古代口技人高超的藝術才能。

板書課題後,解題、簡介作者:

口技,屬雜技的一種,是我國很早就在民間流行的一種由演員運用口腔發聲來摹擬各種聲響的技藝。由於表演者多隱身在布幔或屏風的後邊,俗稱“隔壁戲”。這篇課文記述的就是一場在圍幕中表演的絕妙口技。

作者林嗣環,明末清初福建晉江人。清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進士。着作有《鐵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漁篇》等。《口技》是他的《<秋聲詩>自序》的一部分。

二、指導預習

1、查字典,給下面的字注音,並寫出它們在課文中的意思。

吠fèi(狗叫) 叱chì(大聲責罵)

傾qīng(斜) 頃qǐng(短時間)

2、認真閲讀課文註釋,口譯課文。

3、思考“思考一、二題”。

三、研習新課

1、教師範讀課文。

(提示學生注意生字的讀音、停頓、節奏、表情)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理解字和詞的含義。

3、齊讀課文。

4、理解課文中的疑難詞語。

可讓學生先找出文中的疑難詞語,然後分組討論。

應重點理解的詞語是:“廳事”、“欠伸”、“囈語”、“屏障”、“側目”、“作作索索”、“力拉崩倒”、“”、“戰戰”、“施”、“畢”、“絕”、“意”、“曳”、“指”、“名”。

5、掌握活用的詞

活用的詞是指有些詞本只屆某一詞類,但有時在一定的語言結構中,可靈活用為另一類的詞,隨着詞性功能的臨時轉化,它們的意義也就相應地發生某種變化。活用詞概念不必從理論上給學生講,只要學生理解這些詞在文中的含義即可)。

“婦撫兒乳”中的“乳”是動詞,作“餵奶”講。

“善口技者”中的“善”是動詞(原為名詞),作“擅長”講。

“不能名其一處”中的“名”是動詞(原為名詞),作“説出”講。

“會賓客大宴”中的“宴”是動詞(原為名詞),作“舉行宴會”講。

6、先讓學生找出表時間性的詞語,並引導學生們掌握它們的不同用法(結合完成“練習三”)

“一時”,同時。“忽”,“忽然”突然發生。“既而”兩事相繼發生。“是時”在特定的某個時間內發生。“少頃”、“俄而”、“未幾”,在很短時間內發生。

7、出示本文古今異義詞,由學生比較古今不同含義。

“會”(適逢) “廳事”(大廳、廳堂) “施”(放置)“聞”(聽見) “奮”(捲起) “但”(只) “雖”(即使)“走”(跑)

8、學生找出本文表示事物的數量的詞,比較古今的不同用法,並填上適當的量詞。

一(個)人 一(張)桌 一(把)椅

一(把)扇 一(塊)撫尺 兩(個)兒

百千(個)人 百千(條)犬 百(只)手

百(條)舌 百(張)口

9、講讀課文第一部分(第一段)。

(1)先請學生朗讀並翻譯,然後師生共同補充訂正。

“京中有善口技者”京城裏有一個擅長口技的人。善:善於,擅長。者:代詞,代藝人。

“會賓客大宴”正趕上(有一家)大擺酒席,宴請賓客。會:副詞,恰值,正好。

“於廳事之東北角……口技人坐障中”在客廳的東北角,設置八尺寬的圍幕,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圍幕裏。於:介詞,在。廳事:廳堂、大廳。

“一桌……一撫尺而已”。裏面僅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塊醒木。“而己”表示“僅有”的語氣助詞。

“眾賓團坐……無敢譁者”。眾多賓客團團圍坐在圍幕周圍,過了一會兒,只聽見圍幕裏醒木一拍,全場都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敢大聲説話。但:副詞,只,僅。寂然:寂、寂靜。然,形容詞詞尾。表示“……的樣子”。譁:喧鬧,聲大而雜亂。

(2)提問:這一段寫什麼內容?

此段寫表演前的準備和會場情況。

“善”字貫通全篇,是概括全文題目的關鍵性字眼。“於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交代了口技者表演的場地“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交代了口技者表演所用的道具,作者連用了四個“一”字,極力渲染道具簡單,以襯托後面藝人技藝的高超。“滿座寂然”、“無敢譁者”,寫出表演者表演前聽眾的反映。

10、學生熟讀,背誦第一部分。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繼續研習課文二、三部分。

教學過程

一、講讀第二部分(第2—4段)

1、指名學生朗讀第2段

2、學生翻譯第2段,然後師生訂正。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吃語。”遠遠地聽見深巷衚衕裏狗在叫,接着有一婦人被驚醒,打呵欠,伸懶腰。她丈夫説着夢話。遙:遠。巷:衚衕、里弄。吠:狗叫。驚覺:驚嚇而醒過來。

“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過了一會兒,小兒子醒了,大聲啼哭。丈夫也醒了。婦人拍着小兒子,給她餵奶,孩子含着奶頭還在哭,婦人一邊拍着,一邊哼着哄他睡覺。另一個大兒子也醒了,嘮嘮叨叨地説個不停。既而:時間副詞:表示一事過去不久又有一事,即不久,過了一會的意思。啼:放聲哭。亦:副詞,也。前一個“乳”是動詞,作“餵奶”講。後一個“乳”是名詞,奶頭。絮絮:連續不斷地談話。

“當是時,婦手拍兒聲, 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這時候,婦人用手拍小兒子的聲音,哼着哄他睡覺的聲音,小兒子含着奶頭的啼哭聲,大兒子剛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叱罵大兒子的聲音,一齊發出,各種維妙維肖的聲響全都有了。當:值,在。是:此,這。叱:大聲呵斥。

“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歎,以為絕妙”。全場的賓客沒有一個不伸着頸子,偏着頭看,微笑着,默默地讚歎,認為好極了。以為,認為是。妙絕:“絕”,極,副詞,引伸為少有的,沒有人能趕得上。

3、提問:在這一段中,作者描寫“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聲響場景?

學生口述後,教師歸納:“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家人從睡夢中驚醒的場景。先寫院外遠處深夜犬吠聲,這是引起本段後文所寫一系列聲音的緣由。“便有婦人驚覺欠伸”’“便”是時間副詞,寫出由於“犬吠”引起的“驚覺欠伸”, 以“犬吠”到“其夫吃語”表示出聲音由遠轉近,由院外深巷轉室內由大轉小。“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寫一會兒後,緊接着發出了兒子醒來的聲音,大哭聲音和丈夫被兒子的哭聲驚醒的聲音。接着因為兒啼而發出的“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以及“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的聲音。至此,表演出了一家大小相繼醒來,各自發出不同的聲音,表現出聲音由小轉大,由簡到繁。“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五種聲音一時齊發,出現了口技表演的第一個高潮。而且各種聲音有因果關係。因“犬吠”而引起婦人“驚覺欠伸”。不久“兒醒,大啼”,而兒大啼引起“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兒嗚之”,又引起“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

4、指名學生朗讀第3段。

5、學生翻譯第3段,然後師生訂正。

“未幾,夫有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倒,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沒有多久,丈夫的打呼聲響起來了,婦人哄拍小孩的聲音也逐漸停止了。隱約聽到有老鼠(出來活動),悉悉索索作響。有盆碗一類東西被打翻,婦人在睡夢中咳嗽。客人們的心情稍微放鬆一些,慢慢地坐端正了。未幾,時間副詞,沒有多久。傾側:傾斜歪倒。

6、提問:這一段,作者描寫“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聲響場景?

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善口技者”表演一家人又漸漸進入夢鄉的場景。“未幾”這一時間副詞,承接上段描寫表演的聲音高潮,表現出這高潮持續了短暫時間,“夫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表演的響聲由繁轉簡,由大轉小,由高潮轉入低潮,室內由鬧轉靜。“微聞有鼠作作索索”,進一步表觀出室內的靜。全家都已入睡,老鼠才敢出穴活動;室內非常安靜,才能聽到老鼠動作的聲音。(這是以動襯靜)。

7、指名學生朗讀第4段。

8、學生翻譯第4段,然後師生訂正。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忽然有人大喊“起火啦”,丈夫起來大聲地呼喊,婦人也起來大聲地呼喊,兩個孩子一齊哭了起來。

“俄而百幹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一會,有成百上千的孩子在啼哭,成百上千的狗在狂叫。中間還夾雜着劈里啪啦的房屋倒塌聲,燃燒中的爆炸聲,還有呼呼的風聲,成百上千種聲音一齊響起來;又夾雜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聲音,拉倒房屋時,人們一齊用力發出的許許的聲音,往外搶奪東西的聲音,潑水的聲音:一切應該有的聲音,沒有聽不到的。即使一個人長有一百隻手,每一隻手長有一百個指頭,也不能指出其中某一方面的情況;即使一個人長着一百張嘴,一張嘴長有一百條舌頭,也説不清其中的一個地方。百千:是虛數,極言其多。作:起,這裏是響起來的意思。凡所應有,無所不有:“無”、“不”兩個否定詞連用,表肯定。

“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這時候,客人們沒有一個不驚惶變色,離開座位,個個持起袖子,露出手臂,兩條腿直髮抖,幾乎都想搶先逃走。“奮”:本義盡全力舉起的意思。這裏可譯成“捋、挽”。“走”:逃跑。

9、講析第4段。

在這一自然段,作者描繪了“善口技者”摹擬一場突然性的特大火災的驚險場景。

這一場景可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表演用火警而引起的人們的惶急紛雜聲音(“忽一人大呼……百千犬吠”)。

“忽”這一副詞表現出大呼“火起”的聲音來得突然,出人意料,陡地掀起駭浪險峯,構成了表演的又一巨大波瀾。

“夫起大呼……兩兒齊哭”,表現出聲音由外到內,由少轉多,由街坊大呼“火起”到室內一家人強烈反響。“俄而”表時間短暫,繼室內一家大小呼喊啼哭,遠近街鄰被驚起,大人駭呼,小兒哭叫,狗也驚吠。三個“百千”表現出聲音繁多雜亂。

第三:火勢猛烈的聲音(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百千齊作)。

房屋倒塌,火聲爆響,風助火勢,表音表現出火勢的蔓延、猛烈。

第三層:緊張救火的聲響。(又古千求救聲……潑水聲)。

“中間”、“又夾”等用語的運用,表現出上述許多聲音同時發出,突出了失火、救火的緊情景,達到了口技表演的一高潮。接着用“凡所應有……不能名其一處也”,這一誇張讚歎語句,以失火、救火作結,襯托出“善口技者”技藝的高超。

10、指名學生朗讀第5段。

11、學生翻譯第5段,然後師生共同訂正。

“忽然撫尺一下,羣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忽然,(幕中)醒木啪的一響,各種聲響完全沒有了。撤掉圍幕一看,(裏邊)只有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畢:完全。絕:斷,停止。之:代指圍幕裏邊。

12、提問:為什麼作者在本文結束再次交代表演者及所用道具?(結台完成深後“練習二”)。

這樣既與第一段呼應,寫出表演者憑藉進行表演的道具

極為簡單,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領是全靠一張嘴,襯托了“善口技者”技藝的高超。

提問:課文中有哪幾處描寫了聽眾的精神和動作?這些描寫有什麼作用?(結合完成課後“練習二”)。

有以下幾處描寫了聽眾的神情和動作:

(1)寫口技者表演一家大小從睡夢中驚醒的場景後,寫聽眾反應的有:“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歎”,表現出聽眾專注傾聽的神態,深被口技表演所吸引。

(2)寫口技者表演了一家大小又進入夢鄉的場景後,寫聽眾反應的有:“意少舒,稍稍正坐”,襯托出了口技表演完全控制了聽眾的情緒。

(3)寫口技表演失火、救火緊張場景後,寫聽眾反應的有:“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表現出聽眾已完全被帶進表演的意外火警的緊張場面中去,忘卻了自己在聽眾口技表演,好像身在火場,驚駭恐懼。

這是口技者卓越表演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口技表演者卓越表演所引起的反應,作者緊密結合口技表演,寫出聽眾的反應隨着表演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聽眾,襯托出口技者再現生活的高超能力。另外寫聽眾的反應也使文章內容變得豐富多彩。

二、練習

1、完成課後練習一、二。

2、熟讀課文、自選場景背誦(課後背誦全文)。

三、板書設計

口 技

正 面 描 寫

反 面 描 寫

口技人表演

《口技》教案設計 篇六

《口技》一文中第二部分是描寫精彩的口技表演,其內容是兩個聲響場景組成的一次深夜火警。第一個聲響場景表演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再由醒入睡的過程;第二個聲響場景是表演一次從發現“失火”到“救火”的情況。好像“失火”是從“忽一人大呼‘火起’時開始的,其實不然。在講解課文時應該補充説明如下:

第一個聲響場景(一家四口由睡到醒)是因“深巷中犬吠”引起(“驚覺欠伸,而犬吠又是由失火引起的。此時就應講清:因犬的聽覺和嗅覺特別靈敏,所以火災初起時能驚而“吠”。此時微火蔓延,犬吠聲聲驚醒了一些人(口技只能表現一家,實為多家。)火勢還在不斷蔓延,但狗叫了一陣以後,習慣了火發出的“聲”“光”,停止了“吠”聲,因而這一家又由醒入睡,從而結束了第一個聲響場景(靜—動—靜)。

火勢繼續發展,光與聲逐漸增強,總得要驚醒附近的某一個人(況且有許多人已被前次“犬吠”聲驚醒,正處於半寐之中),一發現火光,必然“大呼‘火起’”,“俄而百千人大呼”。這就自然引出了第二個聲響場景。

以上內容在講解口技表演時,用簡單明瞭的口頭語言向學生交代清楚,既不耽誤課堂時間,又可使學生懂得兩個聲響場景的內在聯繫。前為“火驚犬吠”“犬吠人醒”,但人末發現火情而又入睡;後為“一人大呼”“百千人大呼”,引起“百千犬吠”。

這樣,使學生對本文層次領會得更加深刻,從而進一步理解我國古代口技藝人的高超技藝及其智慧和才能。

語文《口技》教案 篇七

1、教學目標

⑴瞭解與《口技》有關的知識,瞭解作者林嗣環等文學常識;理解課文內容,領略傳統民間藝術的魅力;理解、積累“會、少、間、名、奮、畢、幾”等文言詞語,體會文中描摹音響的詞語(如:作作索索、力拉、呼呼、許許等),辨析表示時間的詞語(如:少頃、既而、是時、未幾、忽、俄而等);順暢朗讀全文。

⑵學習本文層次清楚、首尾照應、言簡意賅的記敍方法;體會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表現手法;揣摩語言,賞析文中對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藝的生動描述。

⑶感受我國古代民間藝術的精湛奇妙,激發熱愛優秀文化的感情,培養弘揚民族文化的精神。

2、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對“口技”表演條理井然、細膩生動的記敍與描寫。

難點:多方面表現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藝的。寫法。

3、教學方法

根據本文敍述流暢描寫生動的特點,擬用以下幾種方法實施教學:

誦讀體悟法;譯述品評法;討論置疑法;拓展探究法。

4、教學時間

兩課時。

5、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投影儀、錄音機及示範朗讀帶。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瞭解相關知識,反覆誦讀課文,掌握文言字詞,理清敍述思路,努力譯述課文。

教學步驟:

1、導語激趣

(錄音機播放口技表演的磁帶)同學們,你們聽到了什麼?用你的語言簡單描述一下。(學生描述老師點評)是啊,陽光明媚的春光中鳥兒歡快的百囀千啼,汩汩流淌的山間小溪,青青草地上羊兒咩咩的叫聲,還有牧童悠揚的笛聲,多麼美好動人的春光圖阿!其實這是口技演員運用口腔發聲技巧,藉助簡單道具,模仿出自然界的各種聲音,惟妙惟肖,妙不可言。今天,我們學習清代林嗣環寫的《口技》,透過生動的文字描繪,去感受精彩的口技表演,相信你會有身臨其境之感,你會領略到這種傳統技藝的無比美妙。

2、走進文本

⑴預習檢查,反饋自學情況。

①多媒體顯示,給加點字注音。

少頃(shǎo)囈語(yì)曳(yè)屋許(hǔ)許聲幾(jī)欲叱(chì)犬吠(fèi)中間(jiàn)

《口技》教案 篇八

一)教學目的

1. 瞭解摹狀貌的説明方法。

2. 學習並積累文言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

(二)教學設想

1. 本文雖是文言文,但不難懂,可以鼓勵學生參照課本註釋,用現代漢語講述課文內容。其中有學生不懂的詞語,可以指導學生查工具書或由教師講解。

2. 反覆朗讀,熟悉課文,背誦第(2)段。

3. 課時分配;第一課時朗讀課文,大體瞭解課文內容。第二課時分析課文。

4. 課前準備

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朗讀流利。

一 課 時

一。 導入

(一)簡介作者、作品。

本文作者林嗣環,字鐵崖,清朝福建晉江人,順治年間進士。

本文節選自《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虞初新志》是清代人張潮編選的筆記小説。

(二)閲讀“閲讀提示”,明確本文描繪的是一場口技表演,口技表演者的表演可分兩個階段:摹擬深夜中一户四口夢中醒來繼又入睡的情景,摹擬發生火災,救火的情景。明確學習本文要注意作者如何確切而真實的抓住口技表演者發出的聲響和聽眾的反映進行描寫,來突出口技人的高超技藝的。

二。 朗讀課文

(一)指名學生朗讀課文,除課本註釋中的注音外,還應注意以下字的讀音。

屏障(píng) 犬吠(fèi) 驚覺(jué)

叱(chì) 伸頸(jǐng)傾側(qīng)

幾欲先走(jī)

(二)注意以下句子中的自然停頓,朗讀時正確的表達句子的意思。(“|”表示句中停頓)

1. 會|賓客在宴

2. 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

3. 遙聞|深巷中犬吠

4. 滿座賓客|無不|伸頸、側目?

5. 忽|一人大呼“火起”

6.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7. 雖|人有百乎?

8. 又夾|百千求救聲?

(三)學生自讀或全班齊讀

三。 疏通文字,瞭解課文內容

(一)指名學生參照註解講解第一段內容,注意以下字的解釋。

善長口技(擅長)會賓客大宴(適逢)

施八尺屏障(設置、安放) 少頃(一會兒)

但聞(只)滿坐寂然(同“座”,這裏指在坐的人)

(二)指名學生參照註解講解第(2)、(3)段內容,注意以下字的解釋。

既而(不久) 婦撫兒乳(餵奶)

夫叱大兒聲(大聲呵斥) 未幾(不多久)

賓客意少舒(稍微)(伸展、鬆馳) 稍稍正坐(漸漸)

(三)指名學生對照註解講解第(4)、(5)段內容,注意以下字的解釋。

俄而(一會兒) 中間(夾雜)

雖人有百手(即使) 不能指其一端(一種)

不能名其一處(説出)兩股戰戰(大腿)

幾欲先走(跑) 羣響畢絕(全、都)(盡,停止)

四。 課堂練習

(一)完成練習一

(二)朗讀、第誦第(2)段。

五。 佈置作業將下列句子的意思用現代漢語表述出來。

1. 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譁者。

2. 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

3. 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 妙畢備。

4.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

5. 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

6. 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7. 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二 課 時

一。 導入

檢查背誦第(2)段。注意不要讀錯音,不要添字、丟字、不要有前後顛倒的情況,要準確的背誦原文。

二。 理解課文內容

(一)第(1)段中統領或連貫全文的關鍵字眼是哪一個?第(1)段列數口技人的道具,對錶現全文的中心有什麼作用?

討論明確:“善”字統領全文,全文的展開都緊緊扣住“善”字。列數口技人的道具,四個“一”字,暗示道具簡單,襯托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術。

(二)第(2)段口技人摹仿四口之家深夜被犬聲驚醒的過程,是按怎樣的順序聲音變化的?這段中描寫賓客的神態有什麼作用?

討論明確:口技人是按照聲音由遠及近,由外到內,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順序表演一家人深夜被犬驚醒的過程的。這段末描寫聽眾的神態。是對口技表演的側面烘托。“伸頸”“側目”,是寫賓客聽得入了神,唯恐有所遺漏;“微笑”,表示賓客對錶演心領神會,感到滿意;“默歎”,寫賓客為表演者的技藝所服,但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態。這些側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結合,把口技表演和它的效果有機的聯繫起來,從而突出口技者表演之“善”。

(三)第(3)段所寫的內容在表演中起什麼作用?

討論明確:這一段寫的是一家人由醒到又睡的經過和賓客的情緒變化。這一段既是四口人吵醒之後的餘波,又是深夜失火、救火的前奏。

(四)第(4)段從哪些方面直接描述了口技人表演的聲音?這段中寫賓客的表現有什麼作用?

討論明確:這一段開頭用一個“忽”字,連用三個“大呼”,表現了火着得突然,而且很大。緊接着連用三個“百千”,極寫聲音之複雜。又用“中間?百千齊作”寫火勢兇狠,用“又夾?潑水聲”寫大火中人們的行動。“凡所應用,無所不有”,總寫失火的聲音之逼真。接着作者用誇張的手法盛讚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藝。段末寫賓客的表現,突出了口技者表演逼真的程度。

(五)第(5)段呼應開頭,再次列數道具,有什麼作用?

討論明確:突出舞台、道具的簡單,反襯口技表演聲響的繁雜、熱鬧,表明表演者依靠的是高超的口技,而不是藉助於外物。再次突出表演者口技之“善”。

三。 小結

本文作才通過摹寫口技藝人表演的複雜而多變的聲響和賓客的反映,形象而生動的描繪出表演者高超

的技藝。

本文摹寫口技人的表演。以聲響為線索,先是聲音由遠及近、由外到內,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變化,然後是聲音由鬧到靜、微聞餘響的變化,最後又由靜到鬧、聲音由簡單到紛繁的變化,條理十分清晰。 本文還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把表演和它的效果有機的聯繫起來,突出了表演口技的“善”。

四。 課堂練習

(一)討論完成練習一、二、三。

(二)討論練習五。

五。 佈置作業

參考練習四的要求,摹寫一個場面的聲響,(不一定是聽過的口技,寫日常生活中聽到的聲響即可)寫在作業本上,然後在班上讀一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vknke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