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口技》教案多篇

《口技》教案多篇

《口技》教案多篇

《口技》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文言實詞含義。

2.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二)能力目標

1.文言閲讀理解能力。

2.有條不紊、清楚地敍事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認識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及其豐富的表現力,認識我國口技藝人的高度智慧和創造才能。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文言實詞及部分虛詞的讀音、含義,訓練文言閲讀理解能力

教師講解重點、難解字詞,學生自譯,教師給予訂正、補充。

2.背誦全文,力求當堂背誦。

邊譯邊讀邊析,在理解的基礎上,多讀、背誦。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1.多讀文章(小組讀、個人讀、全班讀等多種形式),明確重點實詞的讀音及含義。

2.在讀懂文章的基礎上,複述3個場景的描寫。

3.通過分析,能找出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能理解兩種描寫的作用。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你聽過口技嗎?什麼是口技?

口技是雜技的一種,是運用口部發音技巧來模仿各種聲音的技藝,是藝人長期在實際生活中仔細觀察、專心揣摩、勤學苦練而獲得的。今天,我們學習的《口技》一文,便是描寫這一技藝的文章。

當然,我們今天不是用耳朵去捕捉聲音來欣賞,而是通過理解語言文字的表達來欣賞。這,又是一種享受了。(如有可能,可讓有這方面特長的學生表演一下,以創造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二)明確目標

1.瞭解文學常識,掌握部分文言實詞。

2.直譯全文(課堂上完成第一、五段,課下自譯完成二、三、四段)

(三)整體感知

1.結合《閲讀提示》及註釋①,請學生簡介文學常識,教師補充。

《口技》節選自清代人張潮編寫的《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作者林嗣環,字鐵崖,福建晉江人,清代順治年間(公元1649年)進士,著有《鐵崖文集》、《湖舫存稿》

2.朗讀課文

①範讀,請同學讀準下列字音。

頃qǐng 傾qīng 囈yì 絮xù 叱chì 間jiàn許 許hǔ 曳yè 幾jī

②學生自己小聲朗讀一遍。

③請幾個同學起來朗讀,檢查字音的掌握情況。

(四)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第一自然段

(1)掌握下列字詞的意義

善:擅長廳事:大廳、客廳施:放置會:集會,恰逢但:只

聞:聽見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2)請一學生依註釋翻譯,教師訂正、補充。

(3)分析

這是文章第一自然段,是口技表演前的情況。介紹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藝、演出時間、舞台佈置、道具、聽眾的情況及開演時的氣氛。

特別注意“善”字,它是統領全文、連貫全文的關鍵字眼,全文的展開都緊緊扣住它。

(4)朗讀、背誦

教師提示,學生背誦,再留幾分鐘時間,學生自讀成誦,比比誰背得快。

(5)抽查背誦情況,鼓勵完成情況好的同學

比如:教師提示“表演者的情況”,學生齊背“京中有善口技者”;提示“演出時間”,背“會賓客大宴”;提示“舞台佈置”,背“於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提示“道具”,背“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提示“聽眾情況”背“眾賓團坐”;提示“開演時的氛圍”,背“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譁者”。

(以下當堂背誦同此,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背得快,記得牢。)

2.第五段

(1)朗讀第五段,注意幾個詞語。

絕:消失、沒有之:指屏風裏面

(2)學生直譯文段,教師訂正補充。

(3)分析

第五段和第一段相互呼應,既突出了舞台道具的簡單,也反襯了口技表演聲響的繁雜,熱鬧,表明表演者依靠的是高超的技藝,而不是藉助於外物,突出“善”。

(4)朗讀、背誦(同上)

(5)抽查背誦情況。

3.第二、三、四段

(1)朗讀。

(2)結合註釋,自己翻譯。

(3)準備這三段內容的複述。

(五)總結、擴展

這節課我們熟讀了課文,一部分同學還當堂背誦了第一、五段,完成得很好,熟讀、背誦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要求。

我們不僅要會準確地翻譯文言文,更要理解它所表述的內容,請認真做準備,下節課要求複述第二、三、四段描寫的三個場景,比比,誰複述得最好。

(六)佈置作業

朗讀、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上節課,我們熟讀、翻譯了課文,基本上了解了課文的內容。作者是怎樣描摹出精采場面的,很值得我們學習。這節課,我們繼續研讀這篇文章。

(一)明確目標

1.掌握部分實詞。

2.複述第二、三、四段描寫的三個場景。

3.分析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方法。

(二)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出示小黑板或利用投影,檢查學生自譯第二、三、四段的情況

(1)部分實詞的詞義理解(請學生起來回答)

欠—打呵欠伸—伸懶腰其—他的乳—名詞,乳xx,動詞,餵奶畢—全絕—極、最意—心情少—稍微舒—伸展、放鬆雖—即使中間—中間夾雜許許—擬聲詞名—説出股—大腿奮—捲起幾—幾乎、差點兒走—逃跑

(2)請了個同學起來翻譯這3個文段,一人一段,教師學生共同點評。

2.齊讀3個文段,準備複述

3.請幾個同學來複述,一人複述一個場景,比比誰複述得好。要求:

(1)複述的內容要與原文相符,要抓住要點;

(2)口齒清楚,語句連貫,要一氣呵成。

(請幾個同學和老師一起做裁判來點評)

4.分析這三個文段

這三個文段是全文的中心部分,形象而逼真地描述了口技藝人精心摹擬的複雜而多變

的聲響所構成的三個場景。

(1)第一個場景

夜闌人靜,一家人驚醒後的喧鬧情景。

作者是怎麼寫“聲”的?(即按什麼順序描摹的)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2)第二場景

一家人鬧而復靜的情景

“縱聲”“漸拍漸止”,聲音由大而小,“微聞”聲音更小,是由大及小,微聞餘響。

(3)第三場景

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

(3)這三個文段中,除了描寫口技藝人的表演外,還描寫了其他方面嗎?如果有,請一一找出來。

三個文段都描寫了聽眾的情緒變化,有“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歎,以為妙絕”,“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這些描寫是側面烘托,在於反襯與讚美藝人技藝高超。

(5)小結

以上三個場景,既從正面突出描寫了“善”,又從側面反襯與讚美了藝人之技的“善”。總之,三個場景的描述,都是先描摹表演的情節內容,再寫聽眾的情緒變化,其間插入筆者的簡要讚語,這種正面描摹與側面相結合的寫法,是本文一個顯著的特點。

整個口技表演是由簡單到複雜,由馳緩而漸趨緊張。三個場景,則猶如三個樂章。既各有不同的“樂”趣,又構成了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文章按表演順序依次描述,第一個場景描寫四口人五聲齊發,形成第一個波瀾;第二個場景主要起過渡作用,承上啟下,聲情潛伏;最後一個場景是整個表演的高峯,情節發展的高潮。

文章寫得波瀾疊起,變化萬端,動人心魄。

(三)總結、擴展

口技表演者技藝“善”,作者對口技表演的描摹也繪聲繪色,亦“善”。這種描寫方法,給人生動形象,如臨其境,如聞其聲之感。希望大家仔細體會。在日常寫作中,能抓住特點,運用這種傳神的描寫。

(四)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三、四

2.背誦全文。

六、板書設計

《口技》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理解文言詞語,學習摹狀的説明方法;熟讀背誦全文。

教學重點:

側面描寫的運用;數詞直接修飾名詞的特殊用法。

教學難點:

側面描寫的作用;古今詞義、用法的異同。

教學性質:

講讀課。

簡要的步驟如下:

(一) 介紹“口技”,導入新課。

(二)通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三)思考問題,分析課文,並注意文言知識點。

1.文中哪一句話是全文內容的概括?

2.第1段交代了什麼,作用何在?

3.文章怎樣從正面和側面表現口技藝人的高超技藝的?

4.文章描寫了幾個場面,各是什麼?由同學朗讀,體會意境。

5.結尾有何特點?

6.本文側面描寫的作用何在?

(四)完成課後練習第1—3題,串講知識點。

(五)歸納.寫作特點。

(六)練習背誦。

(七)佈置作業。

《口技》教案 篇3

一、作者簡介

二、朗讀全文,注意下列字詞的讀音。少頃(shǎo ) 犬吠(fèi )囈語(yì ) 夫叱大兒聲(chì)夫齁聲起(hōu) 意少舒 (shǎo)中間(jiàn) 曳(yè)屋許許(hǔ)聲 幾欲先走(jī) 驚覺欠伸(jiào)

三、聯繫課文,解釋下面的字詞,想一想與現在的意義有什麼不同?

1、於是( 在這個(時候) )賓客無不變色離席

(今意是:承接連詞)

2、兩股戰戰( 大腿 )

(今意是:量詞事物的一部分; 屁股)

師:“兩股戰戰”什麼意思:兩條大腿哆嗦直抖。 這個詞好像在哪學過?在蒲松齡《東郭先生和狼》裏面有一句話“屠自後斷其股”,其意思是“屠夫從後面砍斷了它(指狼)的腿。”

3、幾欲先走 ( 跑 )

(今意是:步行、行走)

師:“走”古代作“跑”講,我們能不能聯想到一個詞?(走馬觀花)釋 義 走馬:騎着馬跑。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常用來形容不深入細緻地觀察事物,只是粗略(cū luè)地觀察,比喻被表面現象所迷惑(mí huò)。強調過程,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後者指印象不深刻,強調結果。

師:這幾個詞屬於一種什麼文學現象?

(古今異義)

師:那麼同學們在課文中再找找還有哪些屬於古今異義?找到的舉手

古意 今意

1 (會)賓客大宴 適逢,正趕上 聚合,合在一起

句子翻譯(正趕上有一家大擺酒席,宴請賓客)2 (但)聞屏障中 只 轉折連詞,但是

句子翻譯(只聽到圍幕裏面醒木一拍)

3 當(是)時 這 判斷動詞

句子翻譯(在這個時候,婦人用手拍孩子的聲音)4 微(聞)有鼠 聽 用鼻子嗅

句子翻譯(隱隱約約地聽到有老鼠悉悉索索的聲音)5 賓客意(少)舒 稍微 數量小

句子翻譯(客人們(聽到這裏),心情稍微放鬆了些)6 (稍稍)正坐 漸漸地 稍微7 中(間)力拉崩倒 夾雜 房間、中間、間隔

句子翻譯(其中夾雜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聲音)8 (雖)人有百手 即使 假設連詞 雖然 條件連詞

師:課後要注意歸納整理

四、解釋下列字詞的意思

1、坐 滿坐寂然 通“座”,座位 名詞 口技人坐屏障 坐 動詞2、妙 眾妙必備 妙處 名詞 以為妙絕 好,奇妙 形容詞3、絕 以為妙絕 極 副詞 羣響必絕 滅,消失 動詞師:那麼這種現象叫什麼?(一詞多義)

師:這個在課文當中就比較多了。同學們再找幾個,找到舉手。

4、呼 忽一人大呼“火起” 呼叫 動詞 呼呼風聲 擬聲詞 5、指 手有百指 手指 名詞 不能指其一端 指出 動詞 6、乳 婦撫兒乳 餵奶 動詞 兒含乳啼 奶頭 名詞 7、起 夫齁聲起 響起 動詞 夫起大呼 起來 動詞 8、一 又一大兒醒 一個 數詞 一時齊發 相同 形容詞 師:課文當中像這樣的詞應該還有很多,同學們課後要歸納整理。 師:其實我們文言文當中除了“古今異義”、“一詞多義”,還有一種現象叫什麼?(詞類活用),同學們能不能在本文中找幾個?

五、詞類活用

1、京中有(善)口技者 擅長 形容詞活用作動詞

(京城裏有個擅長口技的人。)

2、不能(名)其一處也 説出 名詞活用作動詞

(也不能説出其中的一個地方來。)

3、婦撫兒(乳 ) 餵奶 名詞活用作動詞

(婦人拍着孩子餵奶)

4、會賓客大(宴) 舉行宴會 名詞活用作動詞

(一天正趕上有一家大擺酒席,宴請賓客)

5、婦(手)拍兒聲 用手 名詞作狀語

(婦人用手拍孩子的聲音)

6、無不伸頸,側(目 ) 用眼睛看 名詞活用作動詞

(全場的客人沒有一個不伸長脖子,斜眯着眼睛,微笑着,暗暗地讚歎,認為表演得好極了。)

師:在前面我們學過的文言文中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出名 名作動 2

、蹄之,用蹄子踢 名作動)

師:下面老師給一分鐘時間給同學們,看看還有沒有有疑問的字詞或句子的理解。提出來,我們共同解決。

師:以前就有一個同學問過我,老師:那個“驚覺欠伸”的“覺”字,好像讀驚覺jué啊。大家認為應該讀什麼?有沒有同學讀jué的?

師:那大家能不能告訴老師為什麼不讀jué,而讀jiào呢?(是因為這裏是“睡醒”的意思)

師:剛才我們對課文的字詞,進行疏通,老師教你們的方法就是,學會歸納整理,課後把“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再找找。然後歸納整理在筆記本上或者課本上。

師:好的,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課文結構

六、課文結構

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後)

第一部分(1)寫表演前的準備和會場情況。

第二部分(2-4)寫表演過程(寫表演者表演的幾個場景)

第三部分(5)表演結束,再次交代表演者及所用道具

語言揣摩

1.課文中寫犬吠用“遙聞”,寫鼠聲用“微聞”,有什麼好處?“遙聞”表遠遠地聽到之意,營造出小巷幽深、夜黑寧靜的氛圍,一開始便把人們帶入了特定的生活環境中。“微聞”是指聲音輕而慢,從側面突出房間的寂靜。這兩個詞用得恰如其分,符合人們在生活中的聽覺感受。2.課文寫小兒“含乳啼”,大兒“絮絮不止”,好在哪裏? 準確傳神,讓人一下子就在腦海裏浮現出這幅畫面。

3、課文第4段中寫起火。救火場面,連用五個“百千”,表達效果怎樣?“百千”指多、雜,突出了火情急、火勢猛的特點,也宣染出人們的緊張和慌亂。

《口技》教案 篇4

【教學基本任務】

品讀、積累,並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

【時間分配】

教師大約15分鐘,學生大約30分鐘,以學生活動為主。

一、讀

第一次朗讀──請同學們讀得沸沸揚揚。第二次朗讀──請同學們讀得字正腔圓。第三次朗讀──請同學們讀得層次分明。第四次朗讀──請同學讀得有景有情。

二、説

1、這篇課文可用一個“善”字拎起。“善”在哪裏,怎樣寫“善”?請同學每人用“善在它寫出了……”説一句話。

2、從“口技表演”的角度,形成課堂教學的簡略板書:

一字立骨──善──聲音有大小,有內外,有高底,有動靜,有遠近,有分合,有疏密,有點面,有張馳,有明暗

三、討論完成課堂智能練習

1、指出用法特別詞的意思:

善( ) 宴( ) 乳( ) 一( ) 嗚( )

2、你一定能找出課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

3、下面的詞古今詞義區別較大,試説説看:

但( ) 覺( ) 是( ) 畢( ) 目( )

意( ) 少( ) 雖( ) 名( ) 色( )

股( ) 走( )

4、解釋詞義之後,你認為下面五個詞屬於( )(詞性)。

妙:眾妙( )畢備 以為妙( )絕

絕:以為妙絕( ) 羣響畢絕( )

指:手有百指( ) 不能指( )其一端

坐:稍稍正坐( ) 滿坐( )賓客

起:大呼火起( ) 夫起( )大呼

5、現在,該輪到你獨立地進行發現了!你該積累一個怎樣的詞語板塊呢?

《口技》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掌握文言詞語,學習準確地運用表示時間的文言詞語,瞭解文中的詞類活用、省略句式與古今詞義差別現象,熟讀背誦全文;

2、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3、學習本文層次清楚,首尾照應,言簡意賅的記敍方法;

4、使學生了解我國口技藝人高度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掌握課文重點字詞句的意義及用法

積累文言知識;

2、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快速記憶能力;

3、瞭解口技這種傳統技藝。

難點:瞭解課文內容,學習本文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讀

讓學生説説自己所瞭解的一些民間藝術,比如變臉、剪紙,然後播放幾段口技錄音,讓學生説説聽到了哪些聲音.

二、研讀課文,理解文意

複習上節課所學的只是,抄在和黑板上,請同學們完成。

三、讓同學們找出本文特殊的時間詞語,理清課文的三個場景,交代本堂課的學習方法-朗讀法,從讀中進一步學習課文。

⑴找出口技人表演了哪三個場景?

第一個場景:夢中驚醒。(夜闌人靜,一家人驚醒後的喧鬧情景。)

第二個場景:漸入夢鄉。(一家人鬧而復靜的情景。)

第三個場景:火起羣亂。(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

①第一個場景的聲音從“深巷犬吠”開始.寫到屋中四人的不同聲音,由遠及近,由小到大;

②第二個場景“夫聲起”、“婦夢中咳嗽”説明一家人由醒而睡,聲音變小,尤其通過“鼠傾盆器之言”來襯托屋內的安靜,甚是絕妙。

③第三個場景情形急轉,由“一人大呼”到“夫大呼”、“婦大呼”、“兩兒齊哭”再到百千人“大呼”、“兒哭”、“犬吠”,再到各種風火聲、救火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説明聲音由少而多、雜,也越來越大.

2從三個場面總體來看,聲音變化的情形是:小--大--小--大,思路清楚有序,情節波瀾起伏,扣人心絃,體現出表演者高超的技藝。

⑶這三個文段中,除了描寫口技藝人的表演外,還描寫了其他方面嗎?如果有,請一一找出來。

三個文段都描寫了聽眾的情緒變化,有“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歎,以為妙絕”,“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這些描寫是側面烘托,在於反襯與讚美藝人技藝高超。

瞭解了課文的內容,老師泛讀,讓同學們評價。

3朗讀第5段、理解課文結尾一段的作用。

思考:這一段寫到“撫尺一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向已。”似乎與第1段相重複,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

(再次寫到道具的簡單,既與第1段相呼應.更是以側面反襯口技表演者技藝的高超讓人恍然醒悟,原來一場出神火化的表演完全出自人的口中,而不是藉助於其他繁多的器物。)

4提問口技表演如此高超。全篇文章都圍繞着哪個字展開?

總結課文第一部分,介紹表演者的高超技藝,演出時間舞台佈置、道具、聽眾情況及演出時的氣氛。

而文章第二、三自然段,運用正面描寫同側面烘托相結合。着力描寫表演者的表演者的高超技藝,這是正描寫課文第一部分,介紹表演者的高超技藝,演出時間舞台佈置、道具、聽眾情況及演出時的氣氛。

着力描繪聽眾的神態,這是側面烘托。兩者結合着寫,是為了把表演和它的效果有機地聯繫起來,以突出表演口技之“善”。

文章至此,作者完成了口技者表演前的交代,並在高潮前作好了鋪墊與渲染,下文忽然波瀾突變則順其自然。而文中作者不斷通過正側面的襯托烘托表現了口技者的高超技術,圍繞一個善字作文章,同時也表現自己高超的描寫

佈置作業:

個性朗讀。背誦課文

總結歸納字詞

《口技》教案 篇6

1、教學目標

⑴瞭解與《口技》有關的知識,瞭解作者林嗣環等文學常識;理解課文內容,領略傳統民間藝術的魅力;理解、積累“會、少、間、名、奮、畢、幾”等文言詞語,體會文中描摹音響的詞語(如:作作索索、力拉、呼呼、許許等),辨析表示時間的詞語(如:少頃、既而、是時、未幾、忽、俄而等);順暢朗讀全文。

⑵學習本文層次清楚、首尾照應、言簡意賅的記敍方法;體會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表現手法;揣摩語言,賞析文中對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藝的生動描述。

⑶感受我國古代民間藝術的精湛奇妙,激發熱愛優秀文化的感情,培養弘揚民族文化的精神。

2、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對“口技”表演條理井然、細膩生動的記敍與描寫。

難點:多方面表現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藝的寫法。

3、教學方法

根據本文敍述流暢描寫生動的特點,擬用以下幾種方法實施教學:

誦讀體悟法;譯述品評法;討論置疑法;拓展探究法。

4、教學時間

兩課時。

5、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投影儀、錄音機及示範朗讀帶。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瞭解相關知識,反覆誦讀課文,掌握文言字詞,理清敍述思路,努力譯述課文。

教學步驟:

1、導語激趣

(錄音機播放口技表演的磁帶)同學們,你們聽到了什麼?用你的語言簡單描述一下。(學生描述老師點評)是啊,陽光明媚的春光中鳥兒歡快的百囀千啼,汩汩流淌的山間小溪,青青草地上羊兒咩咩的叫聲,還有牧童悠揚的笛聲,多麼美好動人的春光圖阿!其實這是口技演員運用口腔發聲技巧,藉助簡單道具,模仿出自然界的各種聲音,惟妙惟肖,妙不可言。今天,我們學習清代林嗣環寫的《口技》,透過生動的文字描繪,去感受精彩的口技表演,相信你會有身臨其境之感,你會領略到這種傳統技藝的無比美妙。

2、走進文本

⑴預習檢查,反饋自學情況。

①多媒體顯示,給加點字注音。

少頃(shǎo)囈語(yì)曳(yè)屋許(hǔ)許聲幾(jī)欲叱(chì)犬吠(fèi)中間(jiàn)

《口技》教案 篇7

學習目標:

能正確譯講並背誦第2-3段。

學習過程:

一、板書課題: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口技》。(板題:口技)

(過渡語)我們將如何學習這篇課文呢?請看:

二.顯示學習目標:

能正確譯講並背誦第1段。

(過渡語)同學們,有沒有信心達成學習目標呢?好,下面開展自學競賽。

三、第一次“先學後教”(一讀課文,譯講課文)。

(一)先學。

1、師:下面請同學們按照自學指導準備譯講課文第2-3段。請看:

2、投影出示:請同學們小聲讀課文,並對照課下注釋練習翻譯,10分鐘後比誰能正確譯講課文(如有不會的地方,可小組內討論也可舉手問老師)。譯講方法:先讀一句原文,再解釋重點詞,最後連起來翻譯整個句子。

3、學生自學,準備譯講;師巡視,瞭解學情。(教師切不可幹走出教室等無益的事,更不可接打手機。)

(二)後教。

1、(過渡語)下面,請大家對照譯講方法譯講課文2-3段。

2、指名譯講:後進生先譯講,發現錯誤,請其他同學幫助更正;如還不對,老師更正,並分類板書學生譯講錯的詞語。

3、質疑問難。

(1)過渡語:同學們,還有不懂的地方嗎?

(2)鼓勵不懂的同學舉手提出疑問,大家給予幫助。

四、第二次“先學後教”(二讀課文,背誦2-3段)。

(一)先學。

1、師:同學們都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正確譯講了,下面比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背誦課文第2-3段。

2、學生自背,發現不熟的地方,反覆讀,準備抽背。

(二)後教。

1、學生齊背第2-3段。

2、互背。

3、指名背。

五、當堂訓練:

完成課後的習題。

《口技》教案 篇8

一)教學目的

1. 瞭解摹狀貌的説明方法。

2. 學習並積累文言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

(二)教學設想

1. 本文雖是文言文,但不難懂,可以鼓勵學生參照課本註釋,用現代漢語講述課文內容。其中有學生不懂的詞語,可以指導學生查工具書或由教師講解。

2. 反覆朗讀,熟悉課文,背誦第(2)段。

3. 課時分配;第一課時朗讀課文,大體瞭解課文內容。第二課時分析課文。

4. 課前準備

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朗讀流利。

一 課 時

一. 導入

(一)簡介作者、作品。

本文作者林嗣環,字鐵崖,清朝福建晉江人,順治年間進士。

本文節選自《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虞初新志》是清代人張潮編選的筆記小説。

(二)閲讀“閲讀提示”,明確本文描繪的是一場口技表演,口技表演者的表演可分兩個階段:摹擬深夜中一户四口夢中醒來繼又入睡的情景,摹擬發生火災,救火的情景。明確學習本文要注意作者如何確切而真實的抓住口技表演者發出的聲響和聽眾的反映進行描寫,來突出口技人的高超技藝的。

二. 朗讀課文

(一)指名學生朗讀課文,除課本註釋中的注音外,還應注意以下字的讀音。

屏障(píng) 犬吠(fèi) 驚覺(jué)

叱(chì) 伸頸(jǐng)傾側(qīng)

幾欲先走(jī)

(二)注意以下句子中的自然停頓,朗讀時正確的表達句子的意思。(“|”表示句中停頓)

1. 會|賓客在宴

2. 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

3. 遙聞|深巷中犬吠

4. 滿座賓客|無不|伸頸、側目?

5. 忽|一人大呼“火起”

6.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7. 雖|人有百乎?

8. 又夾|百千求救聲?

(三)學生自讀或全班齊讀

三. 疏通文字,瞭解課文內容

(一)指名學生參照註解講解第一段內容,注意以下字的解釋。

善長口技(擅長)會賓客大宴(適逢)

施八尺屏障(設置、安放) 少頃(一會兒)

但聞(只)滿坐寂然(同“座”,這裏指在坐的人)

(二)指名學生參照註解講解第(2)、(3)段內容,注意以下字的解釋。

既而(不久) 婦撫兒乳(餵奶)

夫叱大兒聲(大聲呵斥) 未幾(不多久)

賓客意少舒(稍微)(伸展、鬆馳) 稍稍正坐(漸漸)

(三)指名學生對照註解講解第(4)、(5)段內容,注意以下字的解釋。

俄而(一會兒) 中間(夾雜)

雖人有百手(即使) 不能指其一端(一種)

不能名其一處(説出)兩股戰戰(大腿)

幾欲先走(跑) 羣響畢絕(全、都)(盡,停止)

四. 課堂練習

(一)完成練習一

(二)朗讀、第誦第(2)段。

五. 佈置作業將下列句子的意思用現代漢語表述出來。

1. 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譁者。

2. 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

3. 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 妙畢備。

4.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

5. 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

6. 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7. 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二 課 時

一. 導入

檢查背誦第(2)段。注意不要讀錯音,不要添字、丟字、不要有前後顛倒的情況,要準確的背誦原文。

二. 理解課文內容

(一)第(1)段中統領或連貫全文的關鍵字眼是哪一個?第(1)段列數口技人的道具,對錶現全文的中心有什麼作用?

討論明確:“善”字統領全文,全文的展開都緊緊扣住“善”字。列數口技人的道具,四個“一”字,暗示道具簡單,襯托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術。

(二)第(2)段口技人摹仿四口之家深夜被犬聲驚醒的過程,是按怎樣的順序聲音變化的?這段中描寫賓客的神態有什麼作用?

討論明確:口技人是按照聲音由遠及近,由外到內,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順序表演一家人深夜被犬驚醒的過程的。這段末描寫聽眾的神態。是對口技表演的側面烘托。“伸頸”“側目”,是寫賓客聽得入了神,唯恐有所遺漏;“微笑”,表示賓客對錶演心領神會,感到滿意;“默歎”,寫賓客為表演者的技藝所服,但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態。這些側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結合,把口技表演和它的效果有機的聯繫起來,從而突出口技者表演之“善”。

(三)第(3)段所寫的內容在表演中起什麼作用?

討論明確:這一段寫的是一家人由醒到又睡的經過和賓客的情緒變化。這一段既是四口人吵醒之後的餘波,又是深夜失火、救火的前奏。

(四)第(4)段從哪些方面直接描述了口技人表演的聲音?這段中寫賓客的表現有什麼作用?

討論明確:這一段開頭用一個“忽”字,連用三個“大呼”,表現了火着得突然,而且很大。緊接着連用三個“百千”,極寫聲音之複雜。又用“中間?百千齊作”寫火勢兇狠,用“又夾?潑水聲”寫大火中人們的行動。“凡所應用,無所不有”,總寫失火的聲音之逼真。接着作者用誇張的手法盛讚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藝。段末寫賓客的表現,突出了口技者表演逼真的程度。

(五)第(5)段呼應開頭,再次列數道具,有什麼作用?

討論明確:突出舞台、道具的簡單,反襯口技表演聲響的繁雜、熱鬧,表明表演者依靠的是高超的口技,而不是藉助於外物。再次突出表演者口技之“善”。

三. 小結

本文作才通過摹寫口技藝人表演的複雜而多變的聲響和賓客的反映,形象而生動的描繪出表演者高超

的技藝。

本文摹寫口技人的表演。以聲響為線索,先是聲音由遠及近、由外到內,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變化,然後是聲音由鬧到靜、微聞餘響的變化,最後又由靜到鬧、聲音由簡單到紛繁的變化,條理十分清晰。 本文還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把表演和它的效果有機的聯繫起來,突出了表演口技的“善”。

四. 課堂練習

(一)討論完成練習一、二、三。

(二)討論練習五。

五. 佈置作業

參考練習四的要求,摹寫一個場面的聲響,(不一定是聽過的口技,寫日常生活中聽到的聲響即可)寫在作業本上,然後在班上讀一讀。

《口技》教案 篇9

【學習目標】

1、使學生了解我國口技藝人高度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能力。

2、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3、學習準確地運用表示時間的詞語。

4、熟讀成誦。

【教學重點】

使學生了解我國口技藝人高度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能力。

【教學難點】

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教學用具】

錄音機、磁帶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設想】

指導預習、解題、介紹作者、掃除語言障礙、啟發學生髮揮想象複述課文。以瞭解本文層次清楚的記敍方法。讓學生體會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

【教學內容和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口技,是我國民間流行的摹擬各種聲響的技藝。《口技》就是這樣一篇反映古代口技藝人高超技藝的文章。一起來欣賞一下吧。(解題、簡介作者林嗣環)

二、讀課文

學生自讀課文,標出疑難字、句。

三、明確字音

播放範讀錄音,學生明確字音。

四、再讀課文

結合註釋,疏通文字,並提出疑問後分組討論,共同解答疑問,並強調掌握重要字詞的讀音、釋義。

1、注意下列詞語的用法:

“廳事”、“欠伸”、“囈語”、“屏障”、“側目”、“作作索索”、“力拉崩倒”、“齁”、“戰戰”、“施”、“畢”、“絕”、“意”、“曳”、“指”、“名”。

2、活用的詞:

“婦撫兒乳” 乳,動詞,餵奶。

“善口技者” 善,動詞(原為名詞),擅長。

“不能名其一處” 名,動詞(原為名詞),説出。

“會賓客大宴” 宴,動詞(原為名詞),舉行宴會。

3、表時間性的詞語:

“忽”、“忽然”:表示突然發生。

“一時”:表示同時發生。

“既而”:表示相繼發生。

“是時”:表示在特定的時間內發生。

“少頃”、“俄而”、“未幾”: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生。

4、出示本文古今異義詞,由學生比較古今不同含義:

“會”(適逢)

“廳事”(大廳、廳堂)

“施”(放置)

“聞”(聽見)

“奮”(捲起)

“但”(只)

“雖”(即使)

“走”(跑)

五、齊讀課文

要求:

1、高聲朗讀,熟悉課文情節。

2、體會課文語言特點。

六、請一位同學上講台複述課文

説明:

1、以講故事的形式,緊扣課文內容。

2、由學生進行點評(從語氣、語調、聲音、對課文內容的把握等方面點評)。

七、再讀課文

試背課文,可採用小組競賽的方式。

第二課時

一、讀課文第一部分(第1段)

1、先請學生朗讀並翻譯,然後師生共同補充訂正。提1、問:這一段寫什麼內容?

此段寫表演前的準備和會場情況。

2、思考:課文第一句“京中有善口技者”在全文起何作用?

這一句交代口技表演者名氣大、技藝高。

“善”字貫通全篇,是概括全文題旨的關鍵性字眼。連用了四個“一”字,極力渲染道具簡單,以襯托後面藝人技藝的高超。“滿座寂然”、“無敢譁者”,寫出表演者表演前聽眾的反應。

二、分析第二部分(第2、3、4段)

理解課文描寫層次的有條不紊。

1、齊讀第2、3、4段。

2、思考:這三段描寫了幾個場面?

三個場面:

⑴ 一家四口人由夢而醒。

⑵ 一家人醒而夢。

⑶ 火起後眾人的慌亂驚

3、畫出這三段所描寫的聲音種類並口頭作答。

思考:三個場面聲音的變化有何特點?

聲音的變化總的來説是按“小──大(第一個場面)──小(第二個場面)──大(第三個場面)”的順序來寫的,其中又各有特點。

第一個場面聲音,由遠到近,由外到內;第二個場面突出鼠傾盆器的聲音來烘托屋內的靜;第三個場面更是寫得有生有色,達到高潮,聲音由少而多,應接不暇。

4、思考:課文第3段的描寫可否省略?這一段有何作用?

不能省。這段寫一家四口人漸漸由醒而睡,又用鼠聲襯托這種寧靜,情節上突兀變化,由起先的喧鬧陡然落為平靜,也為下一個情節積勢蓄力,暗示必將有更猛烈的情形出現。這樣處理,使課文情節顯得起伏跌宕,生動曲折。

三、分析課文開頭和結尾兩段

1、請兩位同學分別朗讀這兩段。

2、開頭和結尾都寫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是否重複?為什麼?

不重複,有呼應作用,主要的區別在於:開頭以交代道具為主,為下文作鋪墊,結尾再次強調道具的簡單,稱讚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藝,讓人對這場表演還回味無窮,對錶演者的敬意油然而生。

四、分析理解側面描寫的作用

1、課文直接描摹表演的內容和過程,這是從正面表現口技者的技藝精湛。另外還有側面的描寫,請—一指出,並談談側面描寫有什麼作用?

側面描寫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在幾個場面表演中觀眾的不同神情舉止的變化;

二是在首尾兩段中對道具和場地氣氛的描寫。

(側面描寫從不同角度襯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藝,增強了感染力。)

2、比較第2、3、4段中聽眾的反應,看看有何不同並加以品味。

第2段中聽眾的反應是:“伸頸”、“側目”説明聽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微笑”、“默歎”表明對錶演者的讚賞,觀眾初入情境,尚能自持;第 3段中寫“意少舒,稍稍正坐”,幾個字已説明觀眾已漸漸融入表演情境,開始隨表演內容而變化心態了;第4段寫聽眾“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恨不得趕緊逃脱這場火災,説明已完全進入到表演者創造的生活情境中,都失去了自持能力。這三處側面描寫,層層深入,生動而細膩地刻畫出聽眾的心理變化過程。

五、總結課文主旨

通過描寫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讚揚了口技藝術的扭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藝。

六、背誦課文

七、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一、三題。

2、背誦課文。

《口技》教案 篇10

本文記敍了一場精彩的口技扮演,表示了一位口技藝人的高超技藝,令人深切感受到口技這一保守民間藝術的魅力。

全文可分為三局部。

第一局部(第一段),交代口技扮演者和扮演的時間、地點、設施、道具,以和開演前的氣氛。這局部是下文記敍精彩扮演的鋪墊。

文章以“京中有善口技者”開篇,介紹口技扮演者,是本文的一句總説,即全文意在説明這位“善口技者”的技藝之“善”。“會賓客大宴”,點明口技扮演者獻技的時間和事由:這場口技扮演是在一次“賓客大宴”之時;因是“大宴”,故有此盛舉。“於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指明扮演的地點和簡單設施,説明這是一個臨時演出場所,地方不大。再根據這次扮演內容的特點,指出口技扮演者是在幕後扮演。又將簡單的道具一一列出,指明僅有“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以示別無他物,口技藝人的扮演主要憑的是他的“口”。最後以“撫尺一下,滿座寂然,無敢譁者”,點染扮演即將開始時全場肅穆緊張的氣氛。這局部除一個“善”字外,對口技扮演者不加任何讚詞,卻處處為其高超技藝張本,造成很強的懸念,使讀者料想必有一場精彩的扮演。

第二局部(第二段至第四段),寫扮演者的精彩扮演和聽眾的反應。這局部是全文的主體,描寫口技藝人所扮演的兩個局面:一是一個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復睡的情形;二是發生在這個家庭和近的一場大火災的情形。

第一層(第二段),寫扮演一家人深夜被犬吠驚醒的情形,以和賓客對口技扮演的由衷讚歎。

口技扮演由遠遠聽到從深巷中傳來的犬吠聲開始。然後以一個四口之家作為想像中的“舞台”,使聽眾的注意力由外景轉入內景。先寫“婦人驚覺欠伸”,聽到犬吠聲而醒來,這就拉開了一家人深夜被驚醒的帷幕。再寫“其夫囈語”,畫面逐漸清晰。又由於“欠伸”“囈語”驚動了幼兒,幼兒“大啼”。至此帷幕大開,相繼出現許多聲響:丈夫被吵醒,大兒也被吵醒,於是“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打破深夜的靜謐,使口技扮演達到第一個高潮。

第二層(第三段),寫扮演一家人由醒復睡的情形,以和賓客的情緒變化。

先寫丈夫的“聲”,並伴以婦人的拍兒聲,“漸拍漸止”,給人以時間緩慢推移而聲音漸弱的感覺。接着以老鼠跑動偷食、“盆器傾側”的聲音,婦人蒙中的咳嗽聲,表示夜靜更深,全家人又入睡了。這一層,表示一家人由醒復睡的情形,由前一個高潮落入低潮,併為下一個高潮蓄勢。

第三層(第四段),寫扮演一場突然而至的大火災的情形,以和賓客以假為真的神態、動作。

開始用類似畫外音的手法,以“一人大呼‘火起’”,突然加快節奏。接着寫這個四口之家突然遭到意外變故的情形:“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氣氛驟然變化。然後內景轉為外景,以“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表示人們的驚恐萬狀,再以“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表示火勢的猛烈和火場的紛亂,又以“凡所應有……不能名其一處也”極言聲音之雜亂、逼真。至此,口技扮演達到了第二個高潮,即最高潮。

第三局部(第五段),寫扮演結束時的情景。再次交代扮演者的道具僅“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與首段相呼應,説明在演出中未增加任何道具,剛才的精彩扮演的確是從“口”中發出的。

《口技》教案 篇11

一、文本解讀

本文選自《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虞初新志》是清朝人張潮(康熙時安徽歙縣人,曾任職翰林院)編選的一部筆記小説,共20卷,收集的大多是明末清初時人的文言短篇。虞初為人名,西漢人,漢武帝時曾任侍郎。他曾根據《周書》寫成通俗的周史,共有九百多篇,已散失。《漢書.藝文志》將虞初列為小説家後,後世常用他的名字作為筆記小説的代稱。《虞初新志》所收篇章大多是真人真事,題材廣泛。不少篇章採用小品文的筆調,寫平凡的`人物故事,引人入勝。

《口技》作者林嗣環,生卒年不詳,約清世祖順治末前後在世,福建晉江人,好鐵崖,順治6年(1649年)進士。曾因事謫戍邊疆,後遇赦,客死於武林(即杭州)。著有《秋聲詩》、《鐵崖文集》、《湖舫存稿》等。

《口技》是林嗣環為其《秋聲詩》寫的序言的一部分。作者的本意並不是寫口技,而是為其詩集寫的前言,他在寫完《口技》後説:“嘻,若而人者,可謂善畫聲矣!遂錄其話以為《秋聲》序。”顯然,作者是藉口技人“善畫聲”説明《秋聲》“善畫聲”,即善於繪聲繪色地描寫自然萬物和社會生活。姑且不論他的《秋聲》如何,但他的這篇《口技》不僅沒有寫口技這種藝術的名稱、特點、起源和發展,甚至連那口技人的狀貌、衣飾、年齡、性別以至姓名都沒寫;他既沒為口技人的表演鼓掌叫好,也沒用華麗的詞藻形容口技如何如何了不起,而是通過具體描繪,把口技人的表演生動地再現了出來。讀了這篇短文,彷彿身臨其境,聽了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受到深深的感染。所以張潮認為《秋聲詩自序》是“奇文”,其評語是:“絕世奇文,復得此奇文以傳之,讀竟(完),輒浮大白(就喝一大碗酒)。”

《口技》記敍了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現了一位口技藝人的高超技藝。文章先交代口技表演者和表演的時間、地點、設施、道具,以及開演前的氣氛。為下文敍述精彩的表演作鋪墊。主體部分(第二段至第四段)描敍表演者的精彩表演和聽眾的反應。主要描寫口技藝人所表演的兩個場面:一是一個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復睡的情形;二是發生在這個家庭附近的一場大火的情景。第二段寫口技人表演一家人深夜被犬吠驚醒的情形,以及賓客對口技表演的由衷讚歎;第三段寫口技人表演一家人由醒復睡的情形,以及賓客情緒的變化;第四段寫口技人表演一場大火突然而至的情形,以及賓客以假為真的神態和動作。最後寫表演結束時的情景。再次交代表演道具僅“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首尾呼應。

本文之所以有巨大的藝術感染力,就在於:

首先,層次井然,有條不紊。全文先寫表演前的準備及表演即將開始的情形,交待口技表演者和演出時間、地點、設施、道具以及聽眾的情況、開演時的氣氛,為下文寫口技人的精彩表演作渲染和鋪墊。主體部分寫口技人的精彩表演和聽眾的反應,以一個家庭為中心,着重描繪兩個場景:一家人由睡而醒、由醒復睡的情形以及發生在這家附近一場大火的情形。這兩個場面的描寫同樣層次清晰,逐層推進:由較小的波瀾逐漸推進,形成一個較小的高潮,一步步抓住聽眾的注意力;然後高高漸漸降落,讓聽眾的緊張情緒鬆馳下來;突然一聲“火起”,使聽眾猝不及防,忘記了是在聽口技,想從大火包圍中衝出去,從而將口技表演推向高潮。作者的描繪有起有伏、有張有弛、有擒有縱,變化多端,逐層推進,層次清晰。課文最後寫表演結束時的情景,再次交待表演者的道具,使文章首尾呼應,渾然一體。

其次,正面描寫惟妙惟肖,側面烘托恰到好處。先看正面描寫。首先,句子忽長忽短,聲音忽高忽低,節奏忽緩忽疾,構成了抑揚頓挫的旋律,準確地再現了口技表演的抑揚變化,生動地表現了口技表演之“善”;其次運用許多表現音響的詞語,如“鳴”、“作作索索”、“力拉”、“呼呼”、“許許”等來表現口技藝人摸擬的聲音之傳神。再看側面烘托。作者在描寫口技藝人表演的全過程中,巧妙地穿插了聽眾的各種反應,不僅突出了口技的高明,而且也豐富了文章的波瀾;此外,交待口技表演的場面、道具的簡單,表明口技不是靠其他器物發聲,而只是從一張嘴裏發出,也巧妙地烘托了口技表演之“善”。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使本文產生了奇特的藝術效果。教學中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既領悟這種手法的神妙,又力求掌握並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

第三,語言簡練但貼切傳神。全文雖只有三百多字,但卻把口技表演的變化多端、錯綜複雜描繪得淋漓盡致。如,用“欠伸”、“囈語”寫聲音之近;用“大啼”、“大呼”寫聲音之大,用“漸拍漸止”、“微聞”寫聲音之小;用“百千”寫聲之多,用“但聞”寫聲音之少;同時發出各種聲音,羅列各種聲響後用“齊發”、“畢備”、“齊作”等詞概括,還用“中間”、“又夾”等詞説明多種聲響同時發生。為了證明發生的先後,使用了一些表示時間的詞語,既準確又變化多端,如,“少頃”用於聽眾入座到開演之間,除表示時間還長之外,還有一會兒的意思。“既而”表示承接上一聲響之後的短暫時間。“當是時”表示正在那個時間。“一時”表示同一時間。排比句的運用也使本文的描寫精煉。教學中引導學生反覆品味,學習作者善於根據所反映的事物的特點和文章的需要而選擇最恰當的詞語、句式來準確地表達內容。

二、文本的教育價值

作為文言名篇,又是文化藝術單元的一篇重要的文章,本文的教育價值主要表現為: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透過語言文字,感受口技這一古老民間藝術的精妙,體會口技表演藝術家的精彩演技並學習藝術家對事業專注、精益求精的精神;在學習和探究過程中,培養對古代文化精品的學習激情;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養成良好的審美習慣。

2、知識與能力目標:自主蒐集口技的相關資料,對口技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樣式有所認識和了解;自主蒐集《虞初新志》和本文作者林嗣環的相關資料,對《虞初新志》和林嗣環有所瞭解;能借助工具書和課文註解讀懂課文,把握課文的基本內容;能夠熟讀成誦,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得流暢,讀出情感韻味,增強文言語感;能採用恰當的方法(如文脈法、線索法)速背課文;能對課文的內容和寫法有自己的理解和評價;能對課文的美點、亮點作出一些鑑賞;能用學到的方法進行適當的遷移。

3、過程與方法目標:強調自主學習,自主蒐集相關材料,藉助工具和註釋自主理解文章大意,主動和他人和媒體合作,主動質疑探究,體會自主學習的樂趣;加強朗讀與吟誦,突出“讀、誦、悟、品”四個字,讓學生“在朗讀中揣摸,在吟誦中玩味”;基本的學習方法:吟誦法、探究法、品析法。

三、文本資源利用建議

文本資源的利用可從如下四個着手:

1、作為語言材料,可以積累文言語彙,學習排比、誇張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加強朗讀吟誦,培養文言語感;認識並瞭解特殊的語言現象。

2、作為文化作品,可以認識並瞭解口技這一古老藝術獨特的藝術魅力,增強民族自豪感。

3、作為一般的記實作品,可以學習本文運用簡潔、傳神的語言描述事物,可以學習本文如何按時間的發展井然有序敍述事件,可以學習襯托的表現手法,學習運用恰當的修辭手法描述事物的特徵。

4、作為文學作品,可以感受口技表演的精妙,體會口技藝人的精彩表演並學習他對事業專注、精益求精的精神;進行文學鑑賞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養成良好的審美習慣。

【教學設計及內容】

〖教學思路描述〗

教學思路的確定,一要看文本特點,二要看學生實際,三要體現教師的個人風格。

《口技》一文描述形象生動,有人物,有情節,故事性強;語言簡潔凝練,淺顯易懂,典範性強;寫法張馳有度,靈活多變,借鑑性強;語句長短交錯,整散結合,節奏感強……基於文本的這些特點,教學中完全可以摒棄傳統的文言文教學模式(釋題——簡介作者、背景——逐字逐句講析課文——歸納主題思想和寫作特點——背誦課文——鞏固訓練),完全可以吸收古代吟誦教學法、評點教學法,並融入現代先進的教學方式,比如説對話法、合作法、探究法,甚至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等。教學應上力求體現出如下幾點:

1、學生能夠做的,學生可以做的儘量讓學生自己去做。如課文相關資料的查閲,課文文意的把握等。

2、搭建合作、探究的平台。讓學生在和同學、和老師、和媒體的合作中學習課文,在探究中把握課文的內容和寫法。

3、教學中立足於誦,突出“讀、誦、悟、品”四個字,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在吟誦中玩味”,領悟課文的內容、寫法,玩味課文的精美之處,培養文言語感,訓練正確的閲讀文言文的方法。

4、在吟誦之中融入對話、探究等現代教學方式,並藉助多媒體課件加大教學容量,加快教學節奏,提高教學效率。

七年級下學期的學生由於接觸文言文還不多,所以方法的指導與訓練必不可少。比如怎樣去品味、欣賞古詩文的妙點、美點,學生還可能停留在表面上,不會運用想象和聯想,這就需要點撥和訓練。

總之,本文的教學力圖突破傳統的僵化的古詩文教學方式,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對話者、合作者和促進者。

〖教學時間安排〗

安排一個課時,但安排課前學習活動,主要是查找有關資料,預習課文;還安排課後學習活動,主要是遷移訓練。

〖教學過程及內容〗

一、課前學習

要求學生查閲口技、《虞初新志》及林嗣環的有關資料,並整理在學習筆記本中;藉助課文註解及工具書讀通課文,弄懂大意;並和同學交流,共享成果。

二、課堂教學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幾段口技表演,讓學生感知口技,以此創設情境,自然導入新課。

2、解題釋題,確定目標:

學生交流蒐集到的有關口技、《虞初新志》及林嗣環的材料,以此解題釋疑;(有關資料見文本解讀)並投影顯示這節課的學習目標:

3、學習目標

⑴ 通過朗讀、合作,積累文言詞語,培養語感,領悟口技表演的精妙。

⑵ 通過對話,理解課文內容。

⑶ 通過探究、吟誦品味,學習課文的寫法,欣賞課文的美點。

⑷ 通過遷移,借鑑本文寫法描繪聲響。

3、朗讀課文,揣摸文意:

一是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並畫出疑難之處;

二是師生合作,質疑釋疑,掃除閲讀障礙,把握文意;

三是加強朗讀的指導與訓練;

四是配樂範讀,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課文朗讀的語氣、語調、語速、節奏等;

五是學生自由地大聲地朗讀課文,進一步揣摸課文的內容及層次。

4、師生對話、解讀文本:

創設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對話情境,以“這篇課文描寫了一個 場面,表現了 ”為話題,學生與學生對話、學生與教師對話、師生和文本對話,以幫助學生深入地理解文本內容。(內容見文本解讀)

5、吟誦玩味,合作探究:

一是通過吟誦涵泳,學生自主品味文本內容、寫法和語言;二是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合作,邊吟誦邊品析邊探究,着重品析探究如下兩個問題:1、寫作的層次;2、怎樣把口技表現得惟妙惟肖?三是學生在品析探究以上問題的基礎上,再試着提出一些有探究價值的問題,並試着和同學合作,或通過查閲資料解決;四是學生品析玩味美點、妙點。

6、疏理小結,鏈接延展:

一是學生自我疏理課文內容、層次和寫法,整理在筆記本上,並試着背誦全文;

二是學生相互檢查背誦;

三是學生相互交流學習體會;四是鏈接延展。

三、課後學習

1、比較本文和《絕唱》或《老殘遊記》第二回在寫法上的異同。

2、寫一篇描述聲響的課外練筆。

【教學實錄及評點】

〖片段實錄〗

教學過程第五步:吟誦玩味,合作探究:

師:看來大家已經走進了課文,很好地把握了課文的內容。現在我們來品味探究一下,看一看作者是怎樣描述這場口技表演的?

師點擊課件,屏幕顯示:吟誦玩味,合作探究:學習寫法、品味美點。

師:現在我們再來用吟誦的方法將課文讀一讀,讀得入情入境,搖頭晃腦,先自我品味課文的內容、寫法和語言。

學生吟誦課文,教師巡視。

師:下面我們分組邊吟誦邊品析邊探究,先着重探究如下兩個問題(點擊課件,屏幕顯示):1、文章的寫作層次;2、課文是怎樣描述這場口技表演的?

學生分組吟誦、品析、探究。

師:現在我們先看看大家探究的結果,請每組推舉代表發言

生:我們小組認為,先總寫口技人的表演,再分別用兩個場面具體寫口技人的表演,最後總結,是按總分總的順序寫的。

師:先總寫,“善”可以算總寫,最後……總結……

生:我們這組認為作者是按時間順序來寫的,先寫表演前的情形,然後具體寫這場表演,最後寫表演結束。

師:大家同意哪一種?

生:第二種。

師:我也同意第二種。文章的層次我們不能老用總分總這種形式去套。下面請繼續發言。

生:我們這組認為,文章在描寫口技表演時,由無聲寫到有聲,由聲音小寫聲音大,由遠寫到近,由外寫到內。

生:我們除了同意上組同學的外,覺得文章寫聲響還由少到多,由簡單到複雜。

生:他們所歸納的是描寫口技人的表演,我們這一組還發現,作者在描寫口技表演時,先寫口技人的表演,再寫聽眾的反應。

師:看來我們探究得很有成果,把文章的層次從宏觀到微觀都探究得很清楚。我們可以領悟出作者在描寫口技表演時層次清晰、條理井然有序。現在我們再看看對第二個問題的探究。

生:我們這組認為作者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來描寫口技人摹擬的各種聲響。

生:我們這組認為作者通過對口技人的表演和觀眾的反應來描寫口技的。

生:我們這組認為作者先直接描寫口技人的表演,然後通過聽眾的反應來表現表演技藝的高超。

師:通過觀眾的反應來表現,這是什麼描寫手法?

生:側面描寫。

師:課文描寫口技人表演的方法就很清楚了,是將──

生: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

師:以上兩個問題我們探究得非常好。下面看一看你能不能針對課文再提一些有價值的探究性問題,把它寫在你的讀書筆記本上。

生吟讀,思考。

生:“雖人有百手……不能各其一處也。”這是一句議論,它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生:這篇課文讀起來很有味道,為什麼?

生:課文第一段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生:課文開頭交待“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結尾又寫,是不是重複?

生:課文把口技人的表演寫得神乎其神,是不是誇大其詞?

……

師:大家讀得很認真,提出了很有價值的探究性問題,這些問題我們不想在課堂上探討,想留給大家下去後和同學一起探究或者通過查閲資料,自己去解決,把答案寫在讀書筆記本上,好嗎?

生:好。

師:前面有同學説,本文讀起來很有味道,老師有同感,不知大家是不是也有同感?

生:有。

師:好。下面我們再吟誦吟誦,品析玩味一下這篇文章的美點、妙點。可以品析玩味一個詞語、一個句子、一個段落,可以品析玩味一種聲響、一種氣氛,可以品析玩味一種修辭、一種寫法……老師先品析玩味一句:“遙聞深巷中犬吠”:以“犬吠”開場,既寫出一家人由睡到醒的緣由,又以動寫靜,烘托深夜的寂靜氣氛,以致一些微妙的聲響都能聽得十分清楚,連“欠伸”“囈語”都能聽得見;一個“遙”表現聲音之遠;特地點明“深巷”顯示人家之多,為後文表演失火、救火伏筆。好,請大家自由品析玩味。

生:“鳴”字用得好,使人彷彿聽見婦人哄小孩入睡的聲音。

生:“婦拍兒亦拍漸止”中的“漸”字生動地表現婦人入睡的過程:是邊拍着小孩邊入睡的。

生:“力拉”、“呼呼”、“許許”這些摹擬聲音的詞語用得很妙,正如他(指第一位發言的同學)所説的那樣,生動形象的再現了各種聲響。

生:“伸頸”、“側目”、“微笑”、“默歎”用詞精練準確,把聽眾的神態生動地描繪了出來。

生:“賓客無不……幾欲先走”有力地烘托了口技表演已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

生:“婦手拍兒聲……夫叱大兒聲”運用排比手法,渲染了聲音之多,表現了口技表演的高超。

生:“百千人大呼……犬吠”、“中間……潑水聲”也是運用排比手法,再加上“百千”一詞的反覆運用和“中間”、“又夾”兩個詞,極力渲染聲音之多、之雜。

生:我覺得即使象“少頃”、“既而”、“末幾”等表示時間的詞語既很準確,又很精妙:時間非常短暫,但發出的聲響卻非常多,非常複雜,這也有力地表現了口技人善於表演。

生:“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強調“一”,寫出道具之少,這就有力地烘托了口技人技藝的高超。

……

師:大家品味得非常好。其實,只要我們反覆吟誦涵泳,就能感覺到古代文化精品的神奇、美妙。

〖片段簡評〗

本片段的教學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1、創新了文言文閲讀教學的基本模式。長期以來文言文閲讀教學都是以講析為主,從解題釋題、詞句含義、內容層次到寫作特點,大多是教師講解分析。本片段的教學中,教者完全屏棄了這種陳舊、死氣沉沉的教學模式,而吸收了吟誦法、品析法的優勢和長處,並融入現代先進的教學方式,如對話法、探究法、合作學習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給文言文閲讀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體現了先進的教學理念。

2、教材作為教學資源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主要體現在:作為語言材料,讓學生充分吟詠、品味,培養文言語感;作為閲讀材料,讓學生深入作品之中,體驗、對話、探究,理解作品的基本內容和寫作特色,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識;作為文學作品,讓學生自主品味妙點、美點、亮點,培養學生的文學鑑賞能力。

3、重視文學鑑賞的教學。引導學生從層次入手,鑑賞其結構井然有序;從畫面入手,鑑賞其動靜交錯;從語言入手,鑑賞其生動傳神。總之,有效培養了學生的文學鑑賞能力。

4、淡化主導,凸顯主體。在本教學片段中,教師更多的是給學習任務,組織課堂教學活動,並輔之以必要學習評價和必要引導與點撥。更多是學生自我吟詠品析、合作探究與交流,所以課堂上不斷閃現思維的火花和精彩的發言。學生的學習活動充分,充分彰顯了其主人翁的地位。

《口技》教案 篇12

教學重點:

①細膩生動的描寫,清晰明瞭的思路。

②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的有機結合。

在教學中可依據具體~抽象的原則方法,讓學生從生動形象的口技表演中感受領會中國古代民間藝術的精深奇妙。

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課文導入 ,調動情緒。

在中華民族燦爛多姿的表演藝術寶庫裏,有一顆格外引人注目的摧探明珠一口技。它用人的聲音模仿大自然及人類生活的萬事萬物,惟妙惟肖,妙不可言。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口技》一課,就記敍了古代一位不知其名的口技表演藝術家的一場精彩的表演。同學們讀後一定會有如治其境、如聞其聲的感覺。

説明:如有口技表演的音像資料,可千萬別錯過,以此調動學習情趣的機會。

二、教師有感情的範讀課文。

説明:教師範讀一定要準備充分,把握住課文主體部分的語氣、語調,力爭能把學生帶人描寫的情境當中。

要求:

①學生邊聽邊劃出疑難字詞。

②瞭解課文內容的基本輪廓。

三、學生自讀課文。

要求:

1.形式不定,可默讀、輕讀、放聲讀。

2根據註解掌握有關字詞讀音和釋義,疏通文句內容,有疑即問。

四、教師指導學生落實以下內容。

1.掌握下列加點字詞的讀音。

犬吠: 囈語: 叱兒:Chi意少舒:

中間: 曳屋: 幾欲: 齁聲:

2.理釋下列加點字詞的含義。

①會賓客大宴:會:適逢,正趕上。宴:宴請,用作動詞。

②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只。

③當是時:這個時候。

①以為妙絕:以為:認為。絕:極點。

⑤賓客意少舒:稍微,讀shao3。

③中間力拉崩倒之聲:夾雜。

⑤不能名其一處也:説出,用作動詞。

③幾欲先走:跑。

五、學生齊讀一遍課文,理清課文結構。

説明:教師可以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後來啟發學生理清層次。

全文可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介紹口技表演的時間、地點以及表演的道具、演出前的氣氛。

第二部分:第2、3、4段,描繪口技表演的精彩場面。

第三部分:第5段,寫表演結束,再次強調所用道具的簡單。

六、分析第一部分。

1.齊讀第1段。

2.學生口述表演的地點、道具、氣氛。

3.思考:

①第一段中寫表演的場地在八尺屏障中,道具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

這些數字的運用有何作用?

説明表演地狹小、道具簡單,襯托表演者技藝的高超。

②滿坐寂然,無敢譁者一句説明了什麼?

參加宴會者無不是京城的名門望族,大富人家,可表演者一聲撫尺,使滿坐寂然,無敢譁者,暗示表演者名聲之大,技藝之高無人不曉,無人不服。

七、佈置作業 。

1.讀熟課文。

2.完成練習四。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請三位同學分別朗讀第2、3、4段。説明:應要求學生朗讀得生動,有感情。

二、教師分發下列表格,要求學生完成。

説明:鼓勵學生討論、商量。

┌────┬─────────┬────┬──────┬─────────┐

│場景 │聲音種類 │聲音特點│作者評論 │聽眾反應 │

├────┼─────────┼────┼──────┼─────────┤

│夢中驚醒│犬吠、欠伸、吃請、│由遠及近│眾妙畢備 │伸頸,側目,微笑,│

│ │大啼、婦嗚、絮絮、│由外到內│ │默歎,以為妙絕 │

│ │大叱 │由小到大│ │ │

│ │( 一時齊發) │ │ │ │

├────┼─────────┼────┼──────┼─────────┤

│漸入夢鄉│齁聲、婦拍兒漸止、│逐步變小│ │意少舒稍稍正坐 │

│ │鼠作作索索、傾盆器│ │ │ │

│ │(聲) │ │ │ │

│ │咳嗽 │ │ │ │

│ │(以響襯靜) │ │ │ │

├────┼─────────┼────┼──────┼─────────┤

│火起羣亂│大呼、齊哭、│突然變大│不能指其一端│變色離席 │

│ │百千大呼、齊哭、犬│由少而多│不能名其一處│奮袖出臂 │

│ │吠、力拉崩倒、火爆│由少而雜│ │兩股戰戰 │

│ │聲、風聲、求救聲、│ │ │幾欲先走 │

│ │搶奪聲、潑水聲(無│ │ │ │

│ │所不有) │ │ │ │

└────┴─────────┴────┴──────┴─────────┘

三、討論分析,理解描寫上的有條不紊、層次分明。

1.口技表演描摹了幾幅圖畫?請進行簡略概括?

説明:讓學生自己進行概括,意思對即可。

三幅圖畫場景:夢中驚醒、漸入夢鄉、火起羣亂。

2.請一位同學口述課文三個場景分別描寫了哪些聲音種類。思考:各場景的聲音變化有何特點?有什麼好處?

第一個場景的聲音從深巷犬吠開始.寫到屋中四人的不同聲音,由遠及近,由小到大;第二個場景夫聲起、婦夢中咳嗽説明一家人由醒而睡.聲音變小.尤其通過鼠傾盆器之言來襯托屋內的安靜,甚是絕妙。第三個場景情形急轉,由一人大呼到夫大呼、婦大呼、兩兒哭·再到百千人大呼、兒哭、犬吠,再到各種風火聲、救火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説明聲音由少而多、雜,也越來越大.從三個場面總體來看,聲音變化的情形是:小--大--小--大,思路清楚有序,情節波瀾起伏,扣人心絃,體現出表演者高超的技藝。

四、齊讀第5段、理解課文結尾一段的作用。

思考:這一段寫到。撫尺一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向已,,似乎與第1段相重複,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

再次寫到道具的簡單,既與第1段相呼應.更是以側面反襯口技表演者技藝的高超讓人恍然醒悟,原來一場出神火化的表演完全出自人的口中,而不是藉助於其他繁多的禮物

五、分析理解:課文除了直接從正面寫表演的過程,還有側面的襯托,哪些地方是側面描寫?有何作用?

側面襯托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開頭和結尾部分對錶演道具的交代,二是在表演過程中觀眾的神情舉止的反應。這樣從正面表現,從側面襯托,生動地表現了口技表演者出神入化般的表演所帶來的巨大藝術扭力。

六、課堂練習:完成課後練習一。

七、佈置作業 。

以觀看電影、體育比賽或文藝節目、報告會等為題材寫一個片斷,刻畫觀眾的神情舉止,要求抓住特徵,描摹細緻。

《口技》教案 篇13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課文導入 。

自然界有許多動物能模仿人類的語音,比如鸚鵡能學人説話,海豚能像人一樣發出悦耳的音符。聲音是個奇妙的東西,能把你帶入變幻離奇的境界。口技表演就是這樣一種藝術。讓我們一起來看《口技》這篇課文。

二、教師範讀課文。

三、學生默讀課文,結合註釋,疏通文字,並提出疑難字句。

四、教師解答疑問,並強調掌握重要字詞的讀音、釋義。

五、齊讀課文。

要求:

①高聲朗讀,熟悉課文情節。

②體會課文語言特點。

六、請一位同學上講台複述課文。

説明:

①最好用講故事的形式,儘量扣難課文內容。

②教師應進行點評。

七、自由朗讀第2、3、4段,爭取能背誦下來。

八、佈置作業 :完成課後練習第四題。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分析第2、3、4段,理解課文描寫層次的有條不紊。

1 .齊讀第2、3、4段。

2.思考:這三段描寫了幾個場面?

三個場面:

①一家四口人由夢而醒。

②一家人醒而夢。

③火起後眾人的慌亂驚恐

3.讓學生在書上畫出這三段所描寫的聲音種類並口頭作答。思考:三個場面聲音的變化有何特點?

聲音的變化總的來説是按“小~大(第一個場面)~小(第二個場面)~大(第三個場面)”的順序來寫的,其中又各有特點,如:第一個場面聲音,由遠到近,由外到內;第二個場面突出鼠傾盆器的聲音來烘托屋內的靜;第三個場面更是寫得有生有色,達到高潮,聲音由少而多,應接不暇。另外,聲音有的是單獨相繼而出,有的是同時發出。

4.思考:課文第3段的描寫可否省略?這一段有何作用。

不能省去。這段寫一家四口人漸漸由醒而睡,又用鼠聲襯托這種寧靜,既充滿了生活的氣息,又有情節上突兀變化,由起先的喧鬧陡然落為平靜,也為下一個情節積勢蓄力,暗示必將有更猛烈的情形出現。這樣處理,使課文情節顯得起伏跌宕,生動曲折。

二、分析課文開頭和結尾兩段。

1.請兩位同學分別朗讀這兩段。

2.思考:課文第一句“京中有善口技者”在全文起何作用?

這一句交代口技表演者名氣大、技藝高。“善”字統領全篇,全文的內容情節都是圍繞“善”來展開的。

2.開頭和結尾都寫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是不是簡單的重複?為什麼?

不是簡單重複,既有呼應作用,更主要的區別在於:開頭以交代道具為主,為下文作鋪墊,結尾再次強調道具的簡單,稱讚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藝,讓人對這場表演還回味無窮,對錶演者的敬意油然而生。

三、分析理解側面描寫的作用。

1.課文直接描摹表演的內容和過程,這是從正面表現口技者的技藝精湛。另外還有側面的描寫,請—一指出,並談談側面描寫有什麼作用?

側面描寫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幾個場面表演中觀眾的不同神情舉止的變化,二是在首尾兩段中對道具和場地氣氛的描寫。側面描寫從不同角度襯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藝,使文章表現手法富於變化,增強了感染力,顯得真實可信。

2.比較第2、3、4段中聽眾的反應,看看有何不同並加以品味。;

第2段中聽眾的反應是:“伸頸”、“側目”説明聽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微笑”、“默歎”表明對錶演者的讚賞,觀眾初入情境,尚能自持;第3段中寫“意少舒,稍稍正坐”,幾個字已説明觀眾已漸漸融入表演情境,開始隨表演內容而變化心態了;第4段寫聽眾“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恨不得趕緊逃脱這場火災,説明已完全進入到表演者創造的生活情境中,都失去了自持能力。這三處側面描寫,層層深入,生動而細膩地刻畫出聽眾的心理變化過程。

四、揣摩語言,領會主旨。

1.課文中寫犬吠用“遙聞”,寫鼠聲用“微聞”,有什麼好處?

“造聞”表遠遠地聽到之意,營造出小巷幽深、夜黑寧靜的氛圍,一開始便把人們帶入了特定的生活環境中。“微聞”是指聲音輕而慢,從側面突出房間的寂靜。這兩個詞用得恰如其分,符合人們在生活中的聽覺感受。

2.課文寫小兒“含乳啼”,大兒“絮絮不止”,好在哪裏?

準確傳神,讓人一下子就在腦海裏浮現出這幅畫面。

3文中用了許多表示時間的詞語,這些詞語有何作用?

表示突然發生的有“忽”、“忽然”;表示幾件事同時發生的有“一時”;表示相繼發生的有“既而”;表現在特定的某個時間內發生的有“是時”,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生的有“俄而”、“少頃”、“未見”。這些詞語運用靈活多變,準確地反映了表演者在不同情況下製造出的聲響種類和聽覺效果,表現出其技藝之高深。

4.課文第4段中寫起火。救火場面,連用五個“百千”,表達效果怎樣?

“百千”指多、雜,突出了火情急、火勢猛的特點,也宣染出人們的緊張和慌亂。

五、總結課文主旨

通過描寫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讚揚了口技藝術的扭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

藝。

六、背誦課文。

七、佈置作業 。

完成課後練習一、三題。

《口技》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

1、理解文言實詞的意義及用法,積累文學知識。

2、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手法。

二、能力訓練

1、提高文言閲讀理解能力。

2、條理清晰地複述三個場景。

三、德育學習

認識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以及豐富的表現力

【教學重點】

1、生動形象,如臨其境 ,如聞其聲的描摹

2、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方法

【教學方法】

1、堅持以“讀”為本,加強閲讀指導,

2、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學習,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

3、寓教於樂,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讀準下列字的音:

嗣(sì) 頃(qǐng) 傾(qīng) 囈(yì) 絮(xù)

叱(chì) 齁(hòu) 間(jiàn) 許許(hǔ) 曳(yè)

幾(jī)

2、閲讀課文,根據註解翻譯全文。

二、導入

1、讓學生聽一段口技錄音。

討論:這段聲音像什麼?中間表現了什麼情節?能否用自己的語言敍述一下剛才所聽到的聲音,有沒有人能學一下。

學生髮言,明白這是一段“口技”。

如有能力,可讓學生表演一下,創造一下氣氛

2、什麼是口技:口技是雜技的一種,是運用口部發音技巧來模仿各種聲音的技藝,是藝人在長期的生活中觀察、揣摩、勤學、苦練而獲得的,今天,讓我們看看古人是如何通過語言文字來表達欣賞的。

3、作家作品介紹:

本文選自《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虞初新志》是清朝張潮編選的筆記小説。林嗣環,字鐵崖,福建晉江人,清代順治年間( 1649年)進士,著有《鐵崖文集》,《湖舫存稿》。

三、正課

1、聽讀課文,注意節奏,語音、語氣,領會作者感情。

2、學生翻譯課文,教師糾錯,注意下列詞語的翻譯:

善:擅長

廳事:大廳、客廳

施:設置、安放

少頃:一會兒

但:只

聞:聽見

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欠:打呵欠

伸:伸懶腰

既而:不久

乳:餵奶

畢:全

絕:極點、最

意:心情

舒:伸展、放鬆

中間:中間夾雜

曳:拉

雖:即使

名:説出

奮:捲起

股:大腿

幾:幾乎、差點兒

走:逃跑

3、再次朗讀課文。

4、小結:本堂課我們瞭解了口技這種民間藝術,並且初步瞭解課文的內容。

5、佈置作業:

⑴ 思考:課文真正寫口技表演的是哪幾段?寫了幾個場景?第一、五段在文章中起什麼作用?

⑵ 辨析下列表示時間的詞語,將它們分別填在括號裏:

少頃、既而、是時、一時、未幾、忽、俄而、忽然

表示突然發生:( )

表示同時發生:( )

表示相繼發生:( )

表示在特定的時間內發生:( )

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生:( )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已經疏通了全文,今天我們來研究一下口技過程中的幾個場景。

二、正課

1、提問:課文最能概括口技水平高超是哪個字?

討論並歸納:“善”

2、課文真正寫口技表演是哪幾個段?寫了幾個場景?

討論並歸納:是第二、三、四段,寫了3個場景

3、請三位同學分別複述這三個場景。

4、分析三個場景。

提示:學生可以注意表現時間的詞語

⑴ 第一個場景:夜深人靜,一家人驚醒的場景。

學生討論:作者是如何寫這段“聲音”的?

討論並歸納:

遙聞 遠→近

便有 外→內

夢中驚醒 既而 小→大

當是時 分→合

一時齊發

⑵ 第二個場景,一家人再次入睡的情景。

學生討論:作者是如何寫這段“聲音”的?

再次入睡:未幾 大→小

微聞 密→疏 以動襯靜

⑶ 第三個場景: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

學生討論:作者是如何寫這段“聲音”的?

討論並歸納:

忽 小→大

俄而 響聲齊作

火起羣亂 中間 百千齊作

又夾 無所不有

5、這三個場景描寫中,除了描寫口技藝人的表演,還有其它方面的描寫嗎?如果有,請找出來!

討論並歸納:有,寫了聽眾的反應

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歎,以為妙絕,意少舒,稍稍正坐,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6、這些屬於什麼描寫?有什麼作用?

討論並歸納:側面描寫,作用是烘托口技藝人技藝高超

7、以上三個場景,既從正面突出描寫了“善”,又從側面反襯與讚美了藝人口技的“善”。都是先描摹表演的情節內容,再寫聽眾的情緒變化,這種正面描摹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是本文的一個顯著特點。

8、提問:在這三個場景中,作者除了描寫口技者高超技藝和聽眾的反應外,作者有沒有直接進行評論?

討論並歸納:有,中在第二段中説“眾妙畢備” ;

第四段中有“不能指其一端,不能名其一處”。

9、提問第一、五段在文章中起什麼作用?

討論並歸納:兩段相互呼應,既突出了舞台道具簡單,也反襯了口技表演的熱鬧,表明表演者依靠的是高超的技藝,而不是藉助於外物,突出“善”。

10、總結:

口技表演者技藝“善”,作者對口技表演的描摹也繪聲繪色,亦善,這種描寫方法,給人生動形象,如臨其境,如聞其聲之感。

11、知識拓展:課外閲讀《老殘遊記》選段《絕唱》,小説中有些精彩的音響描寫,揣摩兩文中有關語句。

12、佈置作業:

再次聽口技錄音,現場寫作,試寫一段描摹音響的文字。

五、板書設計

口技

林嗣環

標籤: 口技 教案 多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dv8v5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