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人教大綱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泊船瓜洲》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人教大綱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泊船瓜洲》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人教大綱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泊船瓜洲》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泊船瓜洲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古詩。

2、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感情。

3、感受詩句的優美,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複習背誦宋朝詩人范仲淹的《江上漁者》。

2、在中國璀璨的歷史長河中,古代詩人多如繁星,而北宋王安石就是耀眼的一顆星,誰知道他的相關事蹟?(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發起過歷史上有名的“王安石變法”。主要作品有《元日》《泊船瓜洲》《梅花》等。)

今天我們共同走進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板書課題)

二、初讀詩歌,掃清字詞障礙。

1、學生初讀,讀準字音。

教師提示學生注意下列詞語的讀音:

一水間(jiàn)數(shù)重(chóng)山照我還(huán)

2、教師範讀。

3、讓學生結成小組,利用三到五分鐘理解詩句意思。

4、教師指導學生理解重點字詞。

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瓜洲:在長江北岸,揚州南面。

京口:今江蘇鎮江。

間:隔開。

鐘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綠:這裏用作動詞,“吹綠”的意思。

還:回到家鄉。

三、再讀詩歌,整體感知。

1、出示古詩,看圖讀詩,想想:詩人的家鄉在哪兒呢?畫出古詩中表示地點的名詞,大膽猜一猜。

(1)“京口”“瓜洲”“鐘山”,結合註釋思考這三個地點的地理位置是怎麼樣的。師生合作簡筆畫板書。

(2)王安石出生於臨川,小時候跟在南京做地方官的父親長大,在鐘山,他度過了天真爛漫的童年時代和風華正茂的青年時代,所以此地又被詩人看作是魂牽夢縈的第二故鄉。

2、引導學生了解這首詩的主要內容。

(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詩,抒發了詩人對家鄉的深切思念之情。)

四、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1、學習前兩句。

誰能用自己的話説説這兩句話的意思?(京口和瓜洲之間只隔着一條長江,鐘山就隱沒在幾座山巒的後面。)

(1)王安石的故鄉是?(鐘山)

(2)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鐘山又與京口隔着什麼?(數重山)

(3)“數重山”是什麼意思?(幾座山)表示路途近還是遠?(近)

2、學習後兩句。

誰能用自己的話説説後兩句詩的意思?(春風又吹綠了長江南岸,明月什麼時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鄉?)

過渡:詩的第一、二句寫詩人路經瓜洲,發現天色已晚,泊船在此。在這樣寂靜的夜晚,他輾轉難眠,獨自一人走出船艙,仰望夜空中的一輪圓月,那時作者有何感慨呢?

(1)“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兩句詩哪句是寫景?哪個字又突出地描寫了景物特點?“綠”是什麼意思?(春風又綠江南岸;綠;吹綠)

(2)體味“綠”字。説話訓練。

師總結引導:是啊,春天的江南,草木綠了,田野綠了,綠滿了山崗,綠遍了江河兩岸,到處是綠的。而詩人只用了一個字就表現出來了,那就是“綠”,可見詩人用字之精妙。其實,詩人剛寫這首詩時,不是用“綠”字,曾用過“到、過、入、滿……”十幾個字,經過反覆推敲,最終定為“綠”。

(3)“明月何時照我還”把什麼感情抒寫發揮到了極致?(對家鄉的深切思念之情)

五、誦讀和背誦詩歌。

六、拓展延伸。

師:看到明月,詩人更加思念家鄉、思念親人、思念朋友。明月作為古代詩人表達思鄉之情常用的意象,不管是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還是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還是常唸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抑或是“明月有情應識我,年年相識在他鄉”,都表達了詩人們亙古不變的共同情懷,那就是思鄉。課下,請同學們積累幾首有關明月的古詩詞。

泊船瓜洲

寫景

抒情

我想讓學生從“綠”這個字中感受江南滿眼新綠,一派生機的景色。我也感覺學生對於作者多次換字的典故熟悉萬分,沒必要再進行換字練習。然而我的想法錯了,學生的體會不深刻,只有進行換字練習,他們才能體會作者用字的巧妙之處。

泊船瓜洲教學設計 篇二

文本解讀

這是王安石的一首名作,詩中的作者身處瓜洲,遙望故鄉,雖然是隔山隔水,但作者卻認為是近在咫尺,“一水間”“只隔”等詞把作者的心早已帶回了“故鄉”鐘山,此為全詩的起勢,營造氛圍。此時作者的情感也似那平靜的江水,緩緩而來。待到“春風又綠江南岸”作者的情感也似這盎然生機、綠意萌動的江南,積蓄着豐富的情感力量。萋萋的青草和作者的思鄉之情一樣滋生、蔓延,茫茫而不可摸狀,幽幽而又纏綿。到一個“又”字,作者的情感慢慢激湧;春風再來,而我卻……,再到“綠”字,那濃濃的傷別情就如勃勃的春草一樣奔湧而出,一發不可收拾,只有遙望問明月:何時能伴着我回家。藉着淡淡的月光,作者的心也回到了故鄉,月光如水,情感如水,靜靜地傾瀉在家鄉的大地上。

教材解讀

1、理解“綠”“春風”“明月”等特殊含義,體會作者思鄉之情。2、學習作者對故鄉的一種人文情感。

學習目標

a類

1、有感情、有節奏地朗讀。

2、理解詩句的意思。

3、瞭解鐘山、瓜洲、京口這些地名。

b類

1、説出“數重山”“綠”“春風”“明月”等詞的特殊含義,理解作者思鄉之情。

2、接受作者思鄉情感的薰陶。

c類

1、學習其它有關明月思鄉的詩句,在古典詩句中感“家”的情感。

預習作業

1、熟讀這首詩,達到能誦的程度,注意間、數、重、還等字的讀音,按節奏朗讀。

2、對照註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3、作者曾在南京為官多年,南京在作者眼中就是故鄉。故鄉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始終讓作者牽掛,作者來到長江邊看着那江水、那青山,一切都是那樣的親切、那樣的熟悉。查閲資料,瞭解鐘山、瓜洲、京口這些地名,理解“一水間”“數重山”的意思,想想真得是“一水間”“數重山”嗎?作者為什麼會這樣的感覺。

4、讀“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理解“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綠”的特殊含義。

5、對照“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理解“明月何時照我還”中“明月”的特殊含義。完成以下句子:

a作者的情感就像這明光一樣………

b作者的希望自己的情感能透過月光……

c作者想到故鄉的明月是不是也………

d作者想到故鄉的親人也許也在明月下…

6、讀蘇軾的《水調歌頭。中秋》、杜甫的《月夜憶舍弟》等詩,想想“明月”在表達作者情感中的作用。

教學板塊

第一板塊 【目標a5分鐘】

1、指名讀這首詩

a提醒間、數、重、還等字的讀音

b劃分節奏

c標出韻腳。

2、試背古詩

3、對照註釋,理解詩句意思

第二板塊——【目標b10分鐘】

1、京口、瓜洲、鐘山之間真的是“數重山”“一水間”嗎?

a 説説這三者之間的實際距離。

b説説當時的交通條件。

2、作者為什麼會覺得是“數重山”“一水間”。

第三板塊——【目標b10分鐘】

理解“綠”的特殊含義。

1、讀“春風又綠江南岸”,想想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2、出示“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等句子,理解“綠”的特殊含義。

3、談“綠”字的用法。

a出示教材上“資料袋”上的材料。

b説説對描寫景色的作用

c説説對錶達情感的作用

第四板塊——【目標b10分鐘】

理解“明月”的特殊含義

1、作者此時的強烈思鄉情感奔湧而出,面對一輪明月,他禁不住大聲呼喚:

2、出示“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理解“明月”的特殊含義。

a作者的情感就像這明光一樣………

b作者的希望自己的情感能透過月光……

c作者想到故鄉的明月是不是也………

d作者想到故鄉的親人也許也在明月下…

泊船瓜洲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泊船瓜洲》,並會背誦。

2、通過學生自己查閲資料,完成對古詩意思及理解,體會作者思念家園的深切感情。

3、應用網絡資源進行教學,培養學生自我發現、思考、蒐集、處理、探究的學習方法。拓展學生想象思維能力、創新能力。

學習形式策略

1、組成合作小組進行學習:

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提高學習效率。

2、自己獨立學習:

讓有個性思維的同學自由發展。

3、師生之間談話式學習:

讓學生能暢所欲言。

教學過程

一、示題引問

1、示題。

2、學生讀詩,提出自己想了解的問題。

二、瞭解詩意

1、教師給同學介紹一位新的朋友、老師──網絡,用它來學習古詩:

學生藉助網頁瞭解詩人、詩句的意思。

2、學生交流探討學習收穫:

⑴ 教師引導交流重點詞的意思。

⑵ 解釋全詩的意思。

三、體會古詩思想感情

1、學生通過網頁瞭解全詩的意思。

2、體會古詩思想感情,讀詩、背詩:

引導學生從詩中的詞、句中去體會思想感情。

四、藉助網頁探索拓展

1、學生通過網頁瞭解有關本詩和其他有關詩的知識。

2、學生交流學習的成果,學生將自己獲得的資料分析得出結論進行交流

五、課後作業

將今天的學習成果,用 Word或 Powerpoint做成彙報作業。

課堂實錄片段及解析

片段一:

(經過第一階段網頁學習後)

師:剛才老師在巡視時,有同學找老師要密碼了,但是要獲得密碼,必須將你對詩句的理解對大家説一説,哪位同學準備好,就趕緊舉手吧!

(舉手的學生只有兩三個,老師點了其中一位同學。)

生:京口和瓜洲之間只隔着一條長江,鐘山只隔着幾層山

師:對不起,我打斷一下,你怎麼知道京口和瓜洲之間隔着的是長江呀?

生:因為前面(網頁)的解釋裏説:瓜洲在長江(讀重音)北岸,揚州市南,和京口相對。所以我知道京口和瓜洲之間隔着的是長江。

師:哦,原來你是藉助註解明白的,閲讀真仔細!哪位同學用其他的方法知道的?

(有兩三個學生舉手,點其一回答)

生:我是看地圖知道的。(學生操作網頁展示地圖,指出長江)

師:你看到了長江,那你知道京口、瓜洲和鐘山在哪裏嗎?

(生找不出來)

師:哪位同學幫幫他?

(舉手的同學多了起來,點其一回答)

生:(操作網頁將對應的地點名稱拖到地圖上相應的位置。)

師:你怎麼知道這些地方在哪裏呀?

生:前面(網頁)説了:

京口:在長江南岸,現在江蘇省鎮江市(重讀)。

瓜洲:在長江北岸,揚州市南,和京口相對。

鐘山:現在南京紫金山(重讀)。

師:真不錯,能借助註解,把地圖看明白!那位同學你明白了嗎?

(剛才沒有回答正確的學生點點頭)

析:學生從文本閲讀中獲取字面信息,通過地圖獲得直觀的信息,兩種信息內化為學生的理解,在這裏傳統的學習與多媒體的優勢找到一個和諧的融合點。

片段二:

(一學生回答完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意思後)

師:理解得真好,能告訴大家你怎麼明白這句詩的嗎?

生:我是看註解知道的。

師:註解上怎麼説的?

生:(操作網頁展示。綠:本是形容詞,這裏用作動詞,有吹綠了的意思。何時:什麼時候。)

師:你能想象一下吹綠了的景象嗎?

生:春天來了,草綠了,樹綠了。

師:嗯,你的春天似乎缺乏生氣,哪位同學再來想象一下?

生:春天來了,岸邊的小草綠了,岸邊的樹的嫩綠的枝條隨風擺動,綠樹、綠草倒映在水裏,水也染綠了,江水、樹、草綠成了一望無際的綠色。

師:真美的綠呀!

析:雖然沒有多媒體的形象再現,但是,學生對文字的感受更深刻了。這裏學生不會因多媒體而產生思想的惰性,放飛了想象的翅膀,活躍了思維,這又怎是一個綠字了得。

《泊船瓜洲》教案設計 篇四

古詩作為國小中的重要內容,古詩教學應從學生的現實出發,關注學生的心理體驗,通過生活來認識古詩,而不是用古詩來認識生活。我們的課堂應不僅僅關注古詩本身,還應讓學生真正感悟古詩。下面就結合《泊船瓜洲》的部分教學談談我的教學思考。語文教學

教學片斷一:

導入,交流資料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課前老師請你們收集了詩人王安石的資料,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他的生平,以及這首詩的寫作背景?

生:老師,王安石是宋代人,21歲中進士,當過十多年的地方官,先後兩次擔任宰相,推廣變法,是一位有名的政治家。

生:通過查資料,我知道了王安石字介甫,晚年號半山,北宋臨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由於他具有遠大的政治抱負,倔強的性格,其詩常以梅花,蒼松,勁竹相經善於將自己的情感融入詩句

生:我知道了這首詩是他第一次被免職後又被任命為宰相時在上任途中所作的一首詩。

師:同學們蒐集的資料非常有價值,因為了解古詩作者及寫作背景對我們理解古詩非常有幫助。

(設計意圖:學習古詩首先要了解詩的寫作背景和詩人在寫詩時的心境,讓學生跨越時空走進詩人的生活,從而為更好的理解古詩打下基礎。)

教學片斷二:

品讀古詩,感悟詩情

師:老師想考驗同學們的自學能力,除了瞭解詩人背景外,你還知道哪些學習古詩的好辦法呢?

生:老師,我們可以結合註釋、插圖理解詩意。

生:老師,我們可以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

生:我們還可以抓重點詞句理解詩的內容。

師:對,這些都是學習古詩的好辦法,下面請同學們用喜歡的方法理解詩意體會感情,小組合作學習古詩,一會咱們來彙報好嗎?

生:合作自學

(設計意圖:在學習古詩時,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自讀自悟,讓每個學生都能從自我的角度來解讀古詩,這是學習古詩的一種好辦法。)

師:同學們學好了嗎?“三人行,必有我師”咱們一起交流學習收穫好嗎?

生:老師,我讀懂了前兩句,意思是京口和瓜洲只一水相隔,鐘山與京口也只隔着幾座山。從“一水間,只,數重山”這幾個詞中我感到作者很思念家鄉。

師:為什麼呢?

生:你看插圖上京口與瓜洲,鐘山與京口離的都很遠,我覺得是因為作者思念家鄉所以在心裏覺得很近。

師:是呀,鐘山是作者第一次被貶職時的居住地,假如你是作者,來到江邊,望着對岸,而你的家鄉就在對岸,你的心情怎樣?

生:思念家鄉,很留戀

師:誰能讀出作者的心情?

生:指讀,評讀,齊讀

師:你還誰懂了什麼呢?誰願繼續彙報?

生:老師,結合註釋我讀懂了後兩句,意思是:“春風又把江南的岸邊吹綠了,明月啊,你什麼時候才能照着我回到我的故鄉呢?我從“綠,何時,還”感受到了作者的思鄉之情。”

師:你很會學習,並且體會到了作者的心情。但“江南岸”是江南的岸邊嗎?誰有不同意見?

生:我覺得不是,應該是長江的南岸。

師:你為什麼這麼肯定呢?

生:題目的意思是把船停在瓜洲,註釋裏説瓜洲在長江北岸,而且從插圖上我看到作者在水邊遙望對岸,所以我認為江南岸是長江的南岸。

師:那麼把自己當成詩人,讓我們留戀的讀讀後兩句好嗎?

生:自由讀,指讀,評讀,齊讀

師:同學們把“綠”字換成別的字好不好?為什麼?

生:不好!因為一個“綠”字彷彿讓我到了萬紫千紅的春天的美景。

生:一個“綠”字可以完全概括江南春天的美景。

生:讓我想到了綠樹、綠草、綠油油的田野……

師:是呀,一個“綠”字寫出了萬紫千紅的春天,多美呀!假如你是作者,看到此情此景心情怎樣?

生:一定很高興,很舒暢。

師:是呀,作者就要上任當宰相了,思鄉之餘心情一定很-----

生:高興、得意……

師:對,這一句也正是詩人奉旨進京時喜悦心情的寫照。讓我們一齊“春風得意”的讀讀這一句。

生:齊讀

師:本來上任是一件高興的事,王安石又可以做宰相了,為什麼還想着什麼時候能回來呢?

生:我知道了,一定是他想到了第一次被免職的經歷,對前途有點擔憂。不知道這次能怎麼樣。

師:你理解的真透,詩人正是想到了政治鬥爭的複雜,推行變法的困難,聯想到第一次被免職的情景。於是,又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生:明月何時照我還

師:此時,詩人的心情是多麼複雜的,你就是詩人,咱們再來讀讀這首詩好嗎?

生:自由品讀,感悟詩情。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結合背景,容入詩中理解詩人複雜的心情,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學生把自己當成詩人在反覆誦讀中深切體會詩人要表達的意境,與詩人同喜同憂,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古詩。)

案例反思:詩歌是詩人的情與景、心與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它是一種感性形象。在教學中我放開手腳,讓學生用喜歡的方式自學古詩,對詩中的情與景進行自我範圍內的初步理解。彙報時,從品詞、品句入手,結合詩人創作詩詞的背景,重點抓住“情”反覆引導。讓孩子們在品讀中既能夠感受到詩人那份濃濃的思鄉之情,又能夠體會到詩人上任途中那種春風得意又顧慮重重的心情。在反覆的誦讀中,學生把自己當成詩人,隨着詩人的脈搏一起去感受跳動。讓學生真正感悟古詩,將古詩多元解讀,豐厚學生的文化素養。

人教大綱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泊船瓜洲》教案設計 篇五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國小語文第十一冊教案—泊船瓜洲。

2、使學生了解詩歌的大意,感受詩人思念家鄉的真摯感情。

3、使學生能品味詩歌語言文字的精妙。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同學們在以前的學習中積累了不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新的古詩《泊船瓜洲》。

二、初步參與

1、同學們課外已經做了預習,你對作者瞭解了多少?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號半山,北宋臨川人。他視南京為自己的第二故鄉。他年輕時,中進士。寫這首詩時,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讓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他的詩善於將自己的感情融入詩句,情真意切。

2、介紹地真具體。老師相信大家一定把這首詩讀得正確、流利了。給你們準備一下,馬上請幾位同學來讀一讀。

3、指名讀,教師充分肯定。並激勵其他同學大膽展示自己。

4、古詩琅琅上口,不少同學預習這首詩時就會背誦了。這樣,再給你們準備一下,看誰能背誦,比誰背得熟練。

5、指名數名學生背誦。教師誇獎:你們走在了學習的前面,真了不起。

三、充分參與

書讀得很準確。不過,如果要帶上感情,還須理解詩。今天,同學們打算以什麼方法來理解這古詩呢?

(學生有的説結合註釋與插圖,有的説用字典,有的説抓住重點詞理解,把句子補充完整。教師及時肯定,理解古詩在理解重點詞 的基礎上融會貫通。)

下面請同學們按照自己的方法,試理解詩句的大概意思。

全班交流。指名説,其他人補充。

四、深入推敲

1、下面,老師要請同學們再讀這首詩,結合插圖,看看是否可以讀出問題來。如果可以,那你們就更善於讀書了。“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綠的用法。“明月何時照我還”中的明月圖上沒有。

2、教師讚揚學生的質疑精神,並引入對綠的推敲。細細地品讀這句話,你能從這個綠字中感受到什麼?個人思考。

3、小組簡單交流。

綠更能展現春風吹過,江南一下子變綠的神奇景象。或者是綠更能表現春風的來無影,去無蹤。或者綠能讓我感到春天的勃勃生機。或者説綠還能看出作者心裏充滿希望,對前途充滿信心。

4、他的問題老師也相信你們有獨特的見解。學生簡單交流後,全班發言。(略)

5、學生朗讀,説説自己側重表現的感情:有的側重表現其思鄉,有的側重表達其對前途的信心。有的側重表達他對江南美景的愛戀。教師要充分鼓勵學生個性化的朗讀。

7、那我們課外又瞭解哪些表現思鄉之情的古詩詞呢?

五、知識拓展延伸。

這節課,同學們積極主動地感悟真情、推敲詩句,學得生動精彩,給老師留下了極好的印象。下面我佈置一下課堂作業。

選做題1:根據《泊船瓜洲》,重新為課文配一幅插圖。

選做題2:以“春風又綠江南岸”為題,按一定順序具體介紹春天來臨江南的景色。

選做題3:著名詩人賈島寫《題李凝幽居》時,為一個字犯了愁,你能幫幫他嗎?鳥宿池邊樹,僧(推、敲)月下門。你覺得哪個字更能表現月夜的寂靜,為什麼?

《泊船瓜洲》教案設計 篇六

一、説教材分析

1、內容分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組第一篇課文《古詩詞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膾炙人口、情意綿綿的思鄉詩,表達了作者對家鄉深深的思戀和熱愛。

《泊船瓜洲》一詩,據説是詩人王安石應召自江寧赴京任翰林學士,途經京口而作。末句感慨仕途多險,前途未測,表示的是再次赴京榮遇之際,對仕途沒有足夠信心之時,所有的鄉情仕意。當然,對於國小生而言,這一點可以不必深究。如果從詩的字面上看,可以説,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思鄉詩。全詩的大意是:從京口到瓜洲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幾座山。春風又吹綠了長江兩岸,明月什麼時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鄉。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停船在瓜州之後,望着僅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離京口並不很遠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濃濃的思鄉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遠。

2、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學過很多古詩,他們能借助註釋、工具書、想象畫面等多種方法來讀懂古詩的大意,對學習古詩抱有一定的熱情。他們已積累了很多古詩,有描寫春天的詩句“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兩個黃鸝鳴脆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等等;有寫借明月而思鄉的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等等;通過“國小生必背古詩詞”,積累了王安石的《梅花》、《元日》、《書湖陰先生壁》等等,這為以詩讀詩、以詩學詩、以詩悟詩、創設詩韻課堂奠定了基礎。

3、教學目標

a、通過看註釋,查閲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b、結合畫面、音樂、想象江南春的美景,揣摩作者用“綠”的精妙,反襯作者的思鄉之情。

c、通過意境的創設、書寫作者的心聲、拓展資料的展示,來體會作者深深地思鄉情懷,順勢指導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4、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通過想象江南春美景、書寫作者的心聲、背景的資料拓展來體會作者深深地思鄉情懷;釋破“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的用意是本課的難點。

5、教學準備

a、教師:製作好課件;反覆朗讀並背誦詩詞,深層次地體會情感,透徹地理解詩意。

b、學生:字典;蒐集描寫春天的詩句、明月的詩句;蒐集王安石的詩句;蒐集作者的資料等等。

二、説教學策略

基於對教材這樣的理解,針對四年級學生的學情,下面,我把教法學法融合在一起談談本課時採取的教學策略。

1、情境教學法

蘇藿姆林斯基説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教學本首詩,我準備通過板畫再現情境,音樂渲染情境,導語創設情境,語言描繪情境等多種手段,創設各種學生樂於接收,能享受其間的情境,能使學生在多向互動的情境中閲讀、感悟、表達與創新。

2、讀悟教學法

國小語文教學必須在朗讀中訓練語言文字,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發展思維,在讀中陶冶情操。

3、想象法:挖掘教材的空白處,讓學生開啟想象的閘門,抒發內心的情懷,發表獨立的見解,揣摩人物的內心,產生情感的共鳴。

三、説教學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五大教學板塊:

(一)、師生對詩,創設詩韻課堂

因為四年級的學生已積累了很多古詩,所以我準備用以“愁”為主題的詩句進行師生對詩的形式引入,讓學生快速地進土詩的課堂。

之後就導入課題,再讀題、解題:重點是指導讀準“泊”,理解“泊”。

(二)、初讀詩文 感知詩意

這個環節我準備分三步:第一步通過自由讀、指名讀形式指導學生把詩讀正確,重點指導讀準“間”讀jiàn(因為是“間隔”的意思);“萬重山”的“重”讀 сhóng;“還”讀huán;第二步通過範讀、模仿讀,指導學生讀出詩的節奏,讀得字正腔圓;第三步指導學生讀懂詩意。

最後一步具體操作如下:先指導學生用以前學過的方法,即看註釋,查閲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來讀懂古詩的大意再交流自己分別讀懂了哪個字或哪句詩的意思。在交流的過程中,針對四年級孩子對詩中出現的地名詞的比較模糊,我準備讓學生上黑板板畫的形式來幫助學生建立空間的概念,同時也藉助板畫指導學生理解第一、二行詩句的意思,從而解決初讀理解上的難點。再借助板畫瞭解詩人此時人在何處(瓜洲)。

我覺得這一板塊的教學能達成目標一。

(三)、品讀詩文 想象江南春的美景(綠)

第三板塊教學為了突破難點,我準備採用讀詩、換詞、想象、音樂畫面等手段釋破“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的精妙,具體操作如下:

1、讀“綠”

我先通過引讀法,從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多種感官調動學生讀詩的興趣,反覆吟誦“春風又綠江南岸”。

2、悟“綠”

第一環節先讓學生理解“綠”的原意,再理解它在詩中的意思,接着通過換詞,再引用王安石的典故,體會“綠”的精妙。第二環節主要是讀和想象。先讓學生自由練讀,浮現畫面,再把腦海中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接着點擊春天“鳥語花香”的音樂,追問學生:你腦海中浮現的畫面能不能用我們積累的詩句來説一説,從而整合了其他描寫春天的詩句。有利於創設詩韻的課堂,還激起學生對學習古詩的興趣。

這一板塊的設計,使教學難點迎刃而解。

(四)、回憶往事 書寫親情 感悟鄉愁

1、學生寫話、交流

這一環節中,我結合上面的想象,創設情境,讓學生想象寫話,回憶家鄉的美好時光,為漂泊他鄉而思念故鄉之情做好鋪墊。

2、緊扣“還”字,反覆誦讀

這一環節準備藉助音樂、引讀、詩人的北京資料,一步步敲擊詩人想還卻不能還的無奈的心情。這一板塊的設計是為了達成目標三,突出教學重點。

(五)背誦全詩

(六)、拓展延伸:

1、拓展其餘有關鄉愁的詩句。

2、你還知道哪些關於鄉愁的詩句

通過上述六把板塊的設計,緊扣目標,層層推進,不斷設置語言實踐點,體會詩人濃濃的思鄉之情。並將本課詩句輻射到其餘詩句,昇華了學生的理解和記憶,不僅積累和運用了詩句,還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釋放和表達情感的空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z4go3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