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泊船瓜洲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泊船瓜洲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泊船瓜洲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語文泊船瓜洲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的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掌握本課的生字詞,並能夠達到背誦,默寫的水平。

2、過程與方法目標:運用查資料的方法自學,培養運用資料解決問題,處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瞭解豐富多彩的祖國文化,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學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通過查資料自學,體會詩人的表達思想感情。

2、品味欣賞“綠”“還”等字在詩中的作用。

課前準備

為了能更好的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準備了以下教學輔助用具。蒐集有關資料,多媒體課件,插圖。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剖析課題

1、在中國璀璨的`歷史長河中,傑出的詩人多如繁星,不勝枚舉。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顆。誰來介紹一下王安石?(學生在班級中相互彙報交流自己收集的有關王安石的資料)(總結)王安石,字介甫,晚年號半山,北宋臨川人。他視南京為自己的第二故鄉。他年輕時,中進士。寫這首詩時,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讓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他的詩善於將自己的感情融入詩句,情真意切。

2、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請同學們回憶已學過的與“月”相關的古詩,如《古朗月行》,《靜夜思》……

3、今天我們就來欣賞王安石膾炙人口、耳熟能詳的一首詩——《泊船瓜洲》

4、剖題

(1)這首詩是作者從江西出發,乘船經長江前往京城為官,途經——?(瓜洲)簡介瓜洲:瓜洲,在長江的北岸,離南京不遠。(標註)

(2)詩題中的“泊”我們在哪首詩中見過?在本詩題中何意?

(3)理解題目的意思。

(4)由課題引出問題。

5、與學生一起商定學習步驟和方法。老師歸納學生的發言,板書“讀、説、背、做、寫”的學習方法。

二、讀詩

1、讀詩歌,感知內容

a、大家輕聲地讀一讀詩,讀準字音,並想想這首詩的意思。

b、指名讀,正音:間、重、還

c、説説詩歌大致的意思。

2、指導閲讀——抓字眼,明詩意,讀中感悟。

a、“間”什麼意思?表示“隔開”的意思還可以組什麼詞?隔開了什麼?看圖(點擊幻燈片)

瓜洲在長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兒呢?兩地相距遠嗎?何以見得?(一水)讀一讀,讀出距離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鐘山又在哪裏呢?

“數重山”表示山多還是山少?(“數人”、“數日”何意?“數”何意?)

還從哪裏知道山很少?(摳住“只”。補充介紹,點擊“京口”。)讀一讀,讀出路程近。

c、齊讀前兩句,指名説詩意。

過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條長江,離詩人的家鄉鐘山也不過隔着幾座山而已,可以説,詩人身在瓜洲,已設計好回家的路線。可詩人雖然離家鄉這樣近,他是否準備回到家鄉呢?從哪裏知道?(明月何時照我還)

d、“還”什麼意思?説説這一句的意思。詩人在什麼時候想到回家?(春風又綠江南岸)讀讀看,讀出詩人心中此時什麼感受?(思家不能回的無奈)再讀。

e、誰能把這首詩完整的意思説一説?

f、誰能把整個作品讀一讀?

g、讀完以後,你們知道這首詩表達詩人什麼感情?

3、讓學生自由讀古詩、同桌互讀或者小組內互相讀課文。

4、師生共同讀學生可以自由地站起來讀,給別人聽,然後由教師範讀,幫助學生領悟。

三、背誦

1、試背(讓學生採用適合自己的方法進行試背)

2、全班進行彙報背誦的結果。

四、説説

1、交流收穫,粗通詩意四人一組交流,結合資料討論,寫下收穫和疑惑。討論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提問點擊課件,共同解決疑難問題。

2、體會詩的情感,深入推敲

(1)下面,老師要請同學們再讀這首詩,結合插圖,看看是否可以讀出問題來。如果可以,那你們就更善於讀書了。“春風又綠江南岸上”中“綠”的用法。“明月何時照我還”中的明月圖上沒有。

(2)教師讚揚學生的質疑精神,並引入對“綠”的推敲。細細地品讀這句話,你能從這個“綠”字中感受到什麼?個人思考。

(3)小組簡單交流。“綠”更能展現春風吹過,江南一下子變“綠”的神奇景象。或者是“綠”更能表現“春風”的來無影,去無蹤。或者“綠”能讓我感到春天的勃勃生機或者説“綠”還能看出作者心裏充滿希望,對前途充滿信心。

(4)他的問題老師也相信你們有逛街的見解。學生簡單交流後,全班發言。(略)

(5)學生朗讀,説説自己側重表現的感情:有的側重表現其思鄉,有的側重表達對前途的信心。有的側重表達他對江南美景的愛戀。教師要充分鼓勵學生個性化的朗讀。

(6)那我們課外又瞭解哪些表現思鄉之情的古詩詞呢?推敲詩中詩人所用的一些詞語之妙處,並通過形象的位置圖展示出當時作者所在地,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五、做做

學生在體會詩的意境後,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表達對這首詩的喜愛,同學們大多數會採用朗讀、書畫、戲劇表演等形式來表達當時的意境。

六、迴歸整體,總結全文

先由學生自己對這節課進行總結,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的概括。

[總結]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時——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還”;抒發了作者思念家鄉的情感。(光標引領説)

知識拓展延伸(課堂作業)

這節課,同學們積極主動地感悟真情、推敲詩句,學得生動精彩,給老師留下了極好的印象。下面,老師佈置一下課堂作業。

選做題1:根據《泊船瓜洲》,重新為課文配一幅插圖。

選做題2:以“春風又綠江南岸”為題,按一定順序具體介紹春天來臨江南的景色。

選做題3:詩人賈島寫《題李凝幽居》時,為一個字犯了愁,你能幫幫他嗎?鳥宿池邊樹,僧(推、橋)月下門你覺得哪個字更能表現月夜的寂靜,為什麼?

板書設計

學習方法:讀、説、背、做、寫

泊船瓜洲

王安石(宋)

京口瓜洲一水間,(靠家近,很難還)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離家久,早想還)

明月何時照我還。(思家切,不能還)

語文泊船瓜洲教學設計 篇二

教材簡析:

《泊船瓜洲》是五年級上冊第二組(專題:月是故鄉明)的開篇詩,為詩人王安石應召自江寧赴京任翰林學士,途經京口而作,從字面上看,詩的大意是:從京口到瓜洲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幾座山,春風又吹綠了長江兩岸,明月什麼時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鄉,整首詩寫出詩人在瓜洲隨船停留時遙望家鄉而不知何時能回到家鄉的惆悵,心中湧動着濃濃鄉愁,尤其是末句,還帶着仕途多險、前途未測的感慨,古詩通篇立意含蓄悠遠,藴涵着濃濃的鄉情和仕意,

教學目標:

1.通過以自學為主的方式,能正確朗讀“泊、間、重、還”等多音字,

2.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在朗讀中體會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3.通過反覆誦讀,豐富語言積累。並能背誦並默寫《泊船瓜洲》,

4.聯繫詩人背景和自己的積累,推想“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意思,體會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

5.感受到詩人是怎樣表達思鄉情的,嘗試着學習借景抒情的方法,

6.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資源進行資料收集,瞭解王安石的生平和收集有關思鄉的古詩,逐步擴展知識面和閲讀面,

教學重難點:

1.透過字面意思,感受藴涵的思想感情,

2.體會借景抒情的表達方法

教法學法:

1.變序教學法在課堂伊始,就提出古詩所表達的中心思想,在後續的學習中,再去學習它是怎樣表達的,表達效果如何等等,這種教學方法的採用,有利於學生注意力的持續集中,

2.讀詩感悟法“讀”是學習古詩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本課時安排了朗讀,配樂讀等,朗讀是最經常、最重要的閲讀訓練,也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培養語感的基本途徑,配樂讀,是入情入境地讀課文,把自己的感情納入到課文的人物和情節中去,

3.自主學習法課前和課堂中都設計了自學環節,因為五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讓學生自主學習,不僅可以促進教學,還能增強自學能力,

課前準備:

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資源進行資料收集,瞭解王安石的生平和收集有關思鄉的古詩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時間:4分鐘)

問題:

①放學後,你們都回哪兒?有沒有人回不了家的?為什麼?

②離家遠而回不了家,你是什麼感受?

你們年少也許沒有離家千里的經歷,但你們肯定有過和父母親分別多日的時候吧?那種感覺是~~

(學生:思念對方)

將來同學們長大了,有一天那麼不能回故鄉了,這種感情相信每個人都會有,這是什麼樣的感情?

(學生:思念故鄉)[板書:思鄉]

家鄉,在遊子的心裏,永遠是最温馨、最難以割捨、最令人夢繞魂牽的地方

這一單元,我們將學到不同的人的思鄉之情,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王安石是怎麼來表書這種思鄉之情的,

(二)初讀古詩,初步感知(時間:13分鐘)

1.檢查課前預習情況,並揭示課題(時間:5分鐘)

①王安石是誰?讓學生回答,若回答讓人滿意,就進入下一步,若回答不甚理想,就作簡單介紹

他寫過哪些詩?今天,要學的就是~~(泊船瓜洲)

②學習課題:誰來讀讀題目?怎麼樣?其他同學評

(預設:學生讀正確了)教師可強調:泊既可以讀作Po(第一聲)

[板書課題]學生自己跟着老師書空,寫完,齊讀。

誰來説説這“泊船瓜洲”是什麼意思?解釋瓜洲在什麼地方?

(預設:學生説出“瓜洲”現在長江北岸,揚州南面)

你是怎麼知道的?(預設:學生:看註釋)

對,看註釋對於我們學習古詩詞很有幫助,

2.掃除閲讀障礙,初讀古詩(時間:7分鐘)

泊(bo第二聲)是個多音字,看來那麼預習工作做得不錯,除了泊是多音字外,這首詩中還有沒有其他的多音字?請學生回答,(預設,除了“間”字有爭議,其他都回答正確)

“間”在這首詩中是第一聲還是第四聲,要看什麼?(或者:“間”字的讀音,我們怎麼來判斷?)

學生小組討論,説説理由,(時間:2分鐘)

詩歌中的字已不是難題了,那現在你能讀讀這首詩嗎?

提示:仔仔細細地讀上兩遍,讀第一遍的時候注意詞當中的生字和多音字,爭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圓,讀第二遍的時候,爭取把它念通順,注意詞句內部的停頓,檢查自由讀的情況,指名讀,小組讀,最後齊讀,若學生讀不好的地方,教師作範讀,可以是一個詞,也可以是一句或幾句,視學生學習情況而定,讀完了,你感受到思念故鄉的感情了嗎?(預設:有部分學生説有,有部分説沒有,)兩方爭辯,説從哪兒你讀出了思鄉情,沒讀出思鄉情的同學,請問你讀出了什麼?學生可自由發表意見,教師儘量不加干預,

(三)重讀古詩,加深理解(時間:13分鐘)

1.自由讀詩,聯想詩歌中表現的地理位置

辯論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古詩,現在我們要不要換種方式來學習?你們想怎樣?{設計意圖:從上一環節的學習,“間”的讀法和有沒有表達思鄉情這兩個問題的呈現,學生對這首詩的學習慾望更加強了,而且這種感情是發自內心,有再讀古詩的慾望,相信學生會説,讓我們自己讀讀古詩,}再讀古詩,自主讀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或者:按自己的節奏和速度讀詩)邊讀邊想象這首詩描繪出一幅怎樣的畫面,(時間:3分鐘)腦海裏有畫面了嗎?推薦一位擅長畫畫的同學上台畫,畫畢,你們同意他的觀點嗎?他認為古詩描繪出的是這樣一幅畫,請同學給這幅畫作簡單介紹,你們現在知道“間”是讀第幾聲了?其實這就是古詩的哪兩句?它表現出詩歌中的地理位置,

2.學習重點詩句,體會思鄉情

①而後兩句還能用畫面來表現嗎?有點難度,那我們又該怎麼來學習“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跟老師一樣,你們也來讀讀,學生齊讀,

②你能用自己的話解釋這兩句詩嗎?指名回答,這樣能説明什麼嗎?(回答是否定的)

③看來我們不能孤立地去理解,把它放在整首詩中,聯繫詩人的寫詩背景,再推想“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意思,體會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

④“春風又綠江南岸”是詩人下了工夫的,反覆讀,你們體會到這句詩的妙處了嗎?

學習課本24頁中的資料袋

最後一句“明月何時照我還”寫的是什麼?(明月)我們還學過哪些古詩是寫明月的?(牀前明月光)

“明月”在古詩中常常表現的就是思鄉情,這是詩人借景抒情的手法

⑤現在你體會到什麼了嗎?詩人的思鄉情不言而喻,

(四)美讀全詩,當堂背誦(時間:5分鐘)

1.學了那麼多,現在你們想再來讀讀整首詩嗎?指名讀,齊讀,

你們的水平都可以當配音員了,現在我們就來當一次配音員,[播放視頻]

2.你能不看書本也不看屏幕,把這首詩背出來了嗎?老師先背一次,背的時候,可以聯想古詩描繪的畫面,若能體會到詩中的感情,那是最好,

3.課堂小結:你今天收穫了什麼?請學生説説

《泊船瓜洲》寫詩人在瓜洲隨船停留時遙望家鄉不知何時能回到家鄉的惆悵,在王安石的眼中啊,鄉愁是那一片吹綠了家鄉的徐徐春風,而到了張繼的筆下,鄉愁又成什麼呢?我們下次課繼續學習,

泊船瓜洲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學習古詩《泊船瓜洲》,正確讀寫詞語

2、理解詩意,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配樂播放月亮圖)同學們,這是什麼?(一輪明月高掛夜空)

2、談話:碧空如洗,圓月如盤。在這皎潔的月光下,客居他鄉的遊子,常常會以明月來吟詩作詞,寄託思念之情。此時此刻,看到這圓盤一般的明月,我們也忍不住想吟誦古人思鄉的詩句。

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師:俗話説,胸有詩書氣自華,讀詩能陶冶人的情操。今天,我們將一起再來學習宋代詩人王安石寫的一首思鄉的古詩——泊船瓜洲。

板書:泊船瓜洲·王安石

二、知詩人,解詩題。

(1)齊讀題目,問:誰來説説題目的意思?(把船停靠在瓜洲的岸邊)

(2)你瞭解這首詩的作者嗎?指名介紹。

(王安石,字介甫,北宋撫州臨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臨川先生文集》。王安石青少年時代是在父親身邊度過,因此他視南京為地第二故鄉。他年輕時,中進士。寫這首詩時,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讓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公務非常繁忙,經常東奔西走實行變革。這首詩是他有一回坐着船沿着長江向西行駛的旅途中寫的。

(板書:知詩人,解詩題)

三、抓字眼,明詩意

(一)、熟讀古詩。

(1)小聲朗讀,想想該怎樣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歌。

(2)自己大聲試讀幾遍,再同桌互讀評價。

(3)指名朗讀,師生就重音、停頓、升降調進行評議和正音。全班配樂齊讀。

(二)理解詩意。

同學們打算以什麼方法來理解這古詩呢?

(學生有的'説結合註釋與插圖,有的説用字典,有的説抓住重點詞理解,把句子補充完整。教師及時肯定,理解古詩在理解重點詞的基礎上融會貫通。)

(1)下面請同學們按照自己的方法,試理解詩句的大概意思。

(2)小組合作學習,分組交流對詩句的理解。

(3)指名説説詩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再説説詩句的意思。

小結:剛才,我們抓住了詩句中難理解的字眼,弄懂了詩的大意,也就

是(板書:抓字眼,明詩意)

四、體驗情感

1、品詞析句。

(1)“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理解了詩意只是讀懂古詩的第一步,剛才同學們已經感覺到王安石的思鄉之情。那你是從詩中哪些詞、句可以感受到詩人這種思鄉的情緒呢?

預設:

A、“一水間”,説明相隔很近;“只隔”説明僅僅隔了幾座山。詩人聯想到家園所在的鐘山也只隔幾層山了,也不遠了。詩句中暗示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幻燈演示地形圖)

板書:一水間 只隔 離家不遠——歸心似箭

B、“又”是什麼意思?“綠”又是什麼意思?點出了春天又一次到來了,描繪了長江南岸的景色之美。“何時”、“還”你又怎樣理解?説明詩人多麼想回到家鄉,思鄉之切。

板書:又 何時 離家很久——思鄉之切

2、體會用詞的巧妙

詩文中第三句“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曾經過了多次修改。(南宋洪邁《客齋續筆》卷八對該詩草稿的修改過程有記載。)最初用“到”,後改作“過”。又改作“入”,再改作“滿”,這樣一改再改,最後才選定這個“綠”字。

預設:

A、其他文字只表達春風的到來,卻沒表現春天到來後千里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春風一吹,把江南的景色變得春意盎然。

B、“綠”最能表現春天江南的美麗景色,表現他愛家。

C、“綠”字寫出了江南岸的一片綠色,寫出了顏色的美,表達詩人對家鄉的熱愛,襯托出詩人思念家鄉的感情。

D、(配樂播放江南美景圖片)出示江南春色的相關詩句,學生吟誦詩句,江南的景色美嗎?於是王安石改字的故事傳開了,他對字詞的推敲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3、小結:這是一首寫景抒情小詩,抒發了詩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園的深切感情。

板書:思念家鄉之情

五、入詩境,悟詩情。

讀詩要把自己當成詩人。假如你在傍晚來到了異鄉江邊,望到了對岸,而你的家鄉就在離對岸不遠的地方,此時此刻,此情此境,你想到了什麼?我們聽着音樂,看着圖,對着詩來想象,

2、明月之夜,詩人鑽出船艙,立在船頭,向南眺望。只見對岸就是京口,由這詩人想……現在已是春天,詩人的腦海中不禁浮現出一幅幅美麗的圖畫:青山……綠水……田野……江岸……最後,詩人望着明月,又想到了什麼呢?(如果你是詩人,你能説説看到些什麼,想到些什麼嗎?先在小組説説看,一人説,其他人補充。(學生相互議論,教師巡視指導)

3、我請個同學做詩人,把自己看到想到的説出來

4、融情誦讀:看課文插圖,想像一下,把自己當成詩人,融入詩人的感情,有感情地誦讀。

六、歸納學法,拓展學習

1、總結全詩,歸納學法

我們瞭解了詩人王安石與南京的關係,理解了詩題的意思;

板書:知詩人,解詩題

通過抓住關鍵的字,理解了詩歌的內容;

板書:抓字眼,明詩意

最後通過體會作者的情境,領悟了詩人的感情;

板書:入詩境,悟詩情

這就是欣賞詩歌的方法。

板書:欣賞詩歌

2、誦讀升情

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皓月當空,思緒萬千,古代詩人借明月或喜或愁抒發感情,寫下了多少膾炙人口的詩句。俗話説: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我們一起來充滿感情地吟誦下面的詩句。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幾時杯重把?昨夜月同行。——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

七、佈置作業

這節課,同學們積極主動地感悟真情、推敲詩句,學得生動精彩,給老師留下了極好的印象。下面我佈置一下課堂作業。

根據《泊船瓜洲》,重新為課文配一幅插圖。

語文泊船瓜洲教學設計 篇四

學習目標:

1、通過自學,大體理解詩意;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並能默寫。

3、使學生受到熱愛家鄉的教育。

4、感受詩句的優美,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語感。

學習重、難點:

重點應放在品位詩句,背誦、積累語言上。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詩人的思鄉懷親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調查本班學生能背幾首古詩,最喜歡那首古詩,有幾位同學能背《泊船瓜洲》。)

一、設景激情:

1、師導:同學們,課前老師做了一項小調查,發現我們班的同學真了不起,劉同學,現在已經能背?首古詩,能背幾首以上的同學有?個。古人曾説:“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相信大家只要堅持下去,也會成為一個個小詩人的。

2、(過渡)今天老師要同大家共同來學習一首新詩------《泊船瓜洲》。(板書課題)齊讀詩題。

3、解題:誰能來説説“泊船瓜洲”是什麼意思?(注意:泊是什麼意思)。

4、介紹作者:師問:這首詩的作者是誰?課前老師已經佈置大家收集有關資料,現在誰來簡單介紹一下王安石?

(師過渡)看來同學們都準備得很充分,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泊船瓜洲》一詩,據説是詩人被罷官後回到故鄉鐘山,應召再次赴京任翰林學士,途徑瓜洲泊船時而作。

5、同桌互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讀給同桌聽,注意讀準多音字、詩句讀通順。

6、指名讀:誰願意來讀一讀這首詩?

(你預習得真充分。詩中的多音字,你都讀對了。第一句詩中“一水間”的“間”很容易讀錯,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幻燈片6:多音字注音)

7、真好,誰再來讀一讀《泊船瓜洲》。其他同學聽,特別注意聽詞句的中間,她是怎麼停頓的,讀得是不是有節奏聽清楚嗎?好,開始。(教師適當講評)

8、!同學們,讀詩,我們不但要把它讀正確、讀得有節奏、而且還要儘可能讀出它的味道來。當然要讀得好,必須要先理解古詩的意思、藴含的感情。

二、合作彙報:

下面請同學們根據課文的註釋及你們查找的有關的資料,小組內互相交流,説説詩句的意思。(生交流,師巡視、觀察學生的學習方法。)

三、深究悟情

(一)學習一、二句

1、師總結過渡:剛才同學們討論得都很熱烈,-----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仔細研讀這首詩。

2、先請一個同學讀一、二句詩;

誰能用自己的話説説這兩句話的意思;

想想:京口、瓜洲、鐘山在什麼地方?教師板書:(師標畫瓜洲和鐘山的位置),生指出位置。

3、提問:王安石的故鄉是?

4、看板書理解:瓜洲在長江的北岸,京口在長江的南岸,他們兩地相距遠嗎?何以見得?(一水)

a.“一水間”一水指?間什麼意思?誰能用“間”組詞。(練習:用間組詞。)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鐘山又與京口隔着什麼?

“數重山”什麼意思?表示路途近還是遠?從哪裏知道?(摳住“只”補充介紹。)

一道長江水,數重大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路途遙遠。為什麼詩人覺得只是“一水”“只隔”呢?(板書:只隔。)

5、感情朗讀指導:讀一讀,讀出路程近的味道。(“只隔”重讀。)

(二)學習三、四句:

(過渡:詩的第一二句寫詩人路經瓜洲,發現天色已晚,泊船在此。在這樣靜寂的夜晚,他輾轉難眠,獨自一人走出船艙,仰望夜空中的一輪圓月,那時作者有何感慨呢?)

1、請讀第三、四句:

提問:這兩句詩那句寫景?那個字寫出景物特點?“綠”什麼意思?

師導:是啊!春風又綠江南岸,江南多美呀!閉上眼睛想象江南春色是一幅什麼樣的美景?你彷彿看到了什麼?用上“我彷彿看到……”

(生説話訓練,教師激情點評)。

2、體味“綠”字。説話訓練。

師總結導:是啊,春天的江南,草木綠了,田野綠了,綠滿了山崗,綠遍了江河兩岸,到處是綠的----?而詩人只用了一個字就表現出來了,那就是——?(“綠”),可見詩人用字之精妙。其實,詩人剛寫這首詩時,不是用綠字,曾用過十幾個字,經過反覆推敲,最終定為“綠”。看課文插圖,你能猜猜他用過那些字嗎?(激情研論)

(幻燈片17)比一比,討論用那個字好?(幻燈片18)指名談看法。王安石改字的故事,對你有什麼啟發?

教師小結:是啊!一個“綠”字,使王安石煉字成了千古佳話。同時告訴我們寫文章要字斟句酌,反覆推敲的道理。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千古名句,讀。

3、詩導:其實,這句詩精彩是“綠”字,重點卻是“又”字,大家想想,這句詩中的“又”字是什麼意思,告訴我們什麼?(告訴我們在草長鶯飛的春天,五十多歲的王安石又要再次離開家鄉,春天去了有再來的時候,而詩人赴京城再次為官,什麼時候能回來呢?)。

請大家讀·:明月何時照我還。

這句詩什麼意思,那個詞表現出作者的心情?什麼意思?表現出作者什麼思想感情?(板書:何時。)

4、(師設景讀):詩人王安石被列寧譽為是“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他主張變法,卻屢遭保守派的反對,被免除宰相職務後回到家鄉,第二年皇帝又啟用他,在赴京路上,思鄉情節更濃。想想我們應該怎麼讀這句詩?

此時詩人如此想家,但不得不又要遠離家鄉了,再讀:

詩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幾年都不能回家了,這是一種思鄉的期盼,再讀:

詩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幾十年都不能回家了,這是一種心靈的遺憾,再讀:

詩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到年老死去都不能回家了,這是一種精神的痛苦,再讀:

5、説説兩句詩的意思。

6、説説整首詩的意思。

四、通讀全詩

1、配樂朗讀:(過渡)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詩人剛剛離開家鄉、就想着回來的那種思家非常急切的心情,下面請大家一起隨着音樂有感情朗讀這首詩。(視頻配樂)

此時你就是詩人,站立船頭,仰望明月,思家心切,只能借詩來抒發自己的思鄉之情,請同學們帶着這種感情再來讀一下這首詩。(生讀)

2、背誦全詩。

師:通過課堂的多次朗讀,同學們都會背誦了嗎?(會)誰願意背給大家聽呢?

3、齊背古詩:配樂感情背誦。

五、音樂欣賞:

過渡:古詩是中華文明最寶貴的財富之一。它講究平仄押韻,言語精練,意境深遠。學習古詩,在理解詩歌意思的基礎上,還可以將古詩與音樂結合起來,用唱的辦法來學習。大家想試一試嗎?(課件)

六、拓展延伸

(過渡)同學們,其實從古至今,像王安石這樣身在異鄉,思家心切的詩人還有很多,也寫下了無數感人肺腑的思鄉詩。課前,老師收集了十首有關思鄉的古詩,送給同學們。回去大家可以按照今天我們學習《泊船瓜洲》的方法,讀讀、議議、背背、唱唱,以後有機會我們再一起來賞讀。今天的課就上到這裏,謝謝大家!

泊船瓜洲教學設計 篇五

【設計理念】

將所感受的言語對象(古詩)轉化為語感的基本實踐途徑是讀。在閲讀過程中讓學生把象外之象的言語的敏感通過想象轉變成形象的圖畫,以調動學生的穩性思維。指導學生沿着詩文簡練言語的階梯去感悟作者的精神境界,體會詩的意境。

【設計特色】

以讀為主,想象感悟詩境。

【教學流程】

一、談話引入,明確目標

1、一提起家鄉,我們都感到特別親切。請同學們背一背思鄉的古詩。

2、出示課題,點明目標。

二、初讀全詩,瞭解詩意

1、要求學生畫出生字,讀懂字音(特別是詩中六個多音字)。

2、提出朗讀要求:

字字讀得響亮,做到不漏、不添、不錯,讀順了再讀幾遍。

3、指名朗讀,師生點評。

4、全班齊讀。

5、指導學生結合文中註釋,初步瞭解詩意。

三、細讀全詩,理解詩句

1、理解前兩句詩意思:

⑴提問,抓住關鍵字眼。

⑵要求用文中三處地名畫簡筆畫。

⑶根據簡筆畫鞏固詩句意思。

2、理解後兩句詩的意思:

⑴提問,抓住關鍵字眼。

⑵簡介作者。

⑶點明重點詩句:

春風又綠江南岸。

四、精讀全詩,想象詩境

1、生反覆讀:

春風又綠江南岸。

2、想象感悟詩境畫面。

3、出示:

()又()江南岸,並要求仿寫交流。

4、抓住“綠”字,啟發學生深入想象家鄉美景,用三、五句話描寫場景。

5、簡介詩人背景。

五、美讀全詩,體味節奏韻律

1、出示掛圖。

2、有感情朗讀全詩,讀出節奏、韻味。

六、熟讀全詩,當堂背誦

1、訓練學生朗讀,指導背誦。

2、當堂背誦並默寫全詩。

七、總結,拓展

1、據説“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作者在作詩過程中曾改過多次,試想象,作者可用過哪些字?為什麼最後用了“綠”字?

2、課外找些王安石的詩詞閲讀。

語文泊船瓜洲教學設計 篇六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泊船、數重、遊子、寸草心、三春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並默寫課文。

3.理解詩句的意思,初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1.掛圖、投影片或自制的多媒體課件。

2.朗讀課文的錄音磁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學前談話

1、板書課題:泊船瓜洲

王安石

同學們,一提起家鄉,我們都會感到特別親切,詩人王安石也是如此,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齊讀課題。

2、哪個同學願意起來介紹一下王安石。

3、你背過哪些王安石寫的詩,並説説你的體會。

4、下面我們來看這首《泊船瓜洲》。

二、理解題目。(出示全詩)

(1)泊船是什麼意思?(停船靠岸。)瓜洲是在什麼地方,(出示掛圖,指名找出瓜洲所在地。)

(2)泊船瓜洲這個題目是什麼意思?

三、檢查預習。

1、指名朗讀。(可多請幾位學生個別讀。要求讀準每個字的字音。)

注意以下多音字的讀音:

數重:讀chóng,不讀zhòng(重量)。

還:讀huán,不讀hái(還好)。

四、理解詩句意思。

1、小組合作學習

(1)先自己對照註釋默讀,思考,再小組互相説説每句詩的意思。

(2)小組合作畫一幅簡圖,圖上要標有京口、瓜洲、鐘山。

2、討論、交流。

小組選派代表上台,出示標有京口、瓜洲、鐘山地名的簡圖,並説全詩意思。京口瓜洲一水間,兩岸只隔數重山的意思。

3、評議

你覺得哪一小組完成的質量最高。

4、教師演示

同學們,我在備課的時候也在電腦裏畫了一幅簡圖,我給大家展示一下。

五、體會古詩思想感情

(出示掛圖)

在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裏,詩人駕船來到了江邊,望着對岸,想到了家鄉就在離對岸不遠的地方,現在你就是畫中哪位詩人,此時此景,你在想些什麼呢?

六、指導朗讀。

(1)、同學們説得多好啊,就讓我們帶着感情來讀好它讀之前先欣賞兩遍配樂朗誦。第一遍,要求大家注意聽;第二遍,我們邊聽邊跟着錄音輕聲朗讀。)

(2)學生自由朗讀。

(3)下面我請幾個同學起來朗讀,我為你加上音樂(多請幾個人讀,注意讀出詩的節奏。讀出感情,讀後評價。)

(4)試着背誦《泊船瓜洲》。

七、啟發學生推敲詞句。

據説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作者在作詩過程中曾修改過多次,最後定稿時才用了綠字。我們一起來想一下,作者可能用過什麼字?為什麼最後用綠字?

八、拓展練習。

課前我曾佈置我們同學蒐集些表達思鄉之情的詩句,誰願意起來背給大家聽的。

九、佈置作業

1.背誦《泊船瓜洲》,再看看詩中的每個字怎麼寫,準備默寫這首詩。

2.預習《遊子吟》。

語文泊船瓜洲教學設計 篇七

教材簡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組第一篇課文《古詩詞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膾炙人口、情意綿綿的思鄉詩,表達了作者對家鄉深深的思戀和熱愛。

全詩的大意是:從京口到瓜洲不過是在一條橫着的江的距離之內,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幾座山。春風又吹綠了長江兩岸,明月什麼時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鄉。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停船在瓜州之後,望着僅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離京口並不很遠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濃濃的思鄉之情。

導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並默寫古詩。

2、藉助註釋、抓住重點詞句、利用插圖、發揮想象理解詩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達的方法。

3、感受古詩的韻味,激發閲讀古詩的興趣。培養動手蒐集資料的習慣。

導學重難點:

1、理解詩意,積累古詩。

2、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

準備:課件

導學過程:

一、預學

1、經典誦讀:背誦關於思鄉的古詩詞:天淨沙秋思

2、導語:“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古往今來遠離故土的遊子總會思念魂牽夢繞的家鄉。他們往往把這種濃濃的思鄉之情融入一首首短小精悍的古詩中,需要我們細細去品味。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看看他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情感的?

3、出示課題,齊讀課題,泊的意思,“瓜洲”現在長江北岸,

4、瞭解作者,生交流,師小結。

二、互學

1、初讀古詩,初步感知詩的內容

1)自由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注意讀好停頓。邊讀邊想每一句詩的意思。

2)檢查讀古詩情況:指2名學生讀,教師範讀,自由試讀,2個小組讀,齊讀。

3)你讀懂了哪一句的意思,和大家交流。

2、小組合作:

1)、用畫一畫的方式學習前兩行詩句,感受京口、瓜州、鐘山的位置。

2)、用想象畫面的方式學習後兩行詩句,感受作者的內心情感。

點播學習第一句:

小組展示畫圖:

詩人把船停在瓜洲看到什麼?

學生在圖上標出位置。結合圖和註釋瞭解地理位置。

作者這兩句詩提到了三個地方之間的距離,其實説的是什麼意思呢?(京口和鐘山離得很近)這與作者有什麼關係呢?

簡介:王安石的父親曾在江蘇南京為官,王安石是在那裏長大的,對鐘山即現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説那裏是他的第二故鄉。

真離得近嗎?

從哪些詞中看出王安石認為近?(一水間,只隔數重山)

看到的實際距離很遠,但在王安石的心中認為特別近,這是為什麼?

練習讀感受詩人對家鄉的無限思念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在他心裏一水之隔,確是近在咫尺,讀第一句

在他心裏數重山也不遠,讀第一句

在他心裏家鄉就在眼前,讀第一句

詩人太思念家鄉了,多想回去呀!再讀

點播學習第二句:

讀,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畫面?生交流

師:春天到了,和煦的春風吹醒了柳樹,吹來了燕子,吹美了大江南岸,閉上眼睛想象春風帶給江南的美景,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江南的美麗景色?

(“陽春三月”、“鳥語花香”、“奼紫嫣紅”、“生機盎然”、“綠滿江南”、“桃紅柳綠”、“春風和煦”……)指數名學生説。

師:聽了同學們的描述,我彷彿看見了一派綠意盎然的春光圖。把你的感受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吧。學生朗讀第三行。

詩人只用了一個字就把江南春天的美景表現出來了,耐人尋味,那就是---“綠”,請同學們認真閲讀課後資料袋裏的內容,相信你會更進一步的感受出詩人對詞的推敲及用詞的準確傳神。

交流:聽完“綠”字的故事後,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指名答。)

再一次感受江南春天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讀“春風又綠江南岸”

詩人離家多長時間了?哪個詞看出?“又”

詩人離家很久了,春風又綠江南岸,江南綠了家鄉也綠了,江南這麼美,家鄉也一樣美麗,勾起了作者無限的思念。

因此在這樣靜寂的夜晚,他輾轉難眠,獨自一人走出船艙,仰望夜空中的一輪圓月,他發出感慨——明月何時照我還?

一水之隔,近在咫尺,偏不能還,不由感慨——春風---明月何時照我還?

春滿大地,離家已久,思緒萬千,不由感慨——春風---明月何時照我還?

此時你就是詩人,站立船頭,仰望明月,思家心切,只能借詩來抒發自己的思鄉之情,請同學們帶着這種感情再來讀一下這首詩。

小組小結:通過交流我們知道了作者的家鄉在鐘山,山高水遠,但在作者心中卻很近,他太想回故鄉,還知道了江南的春意盎然,勾起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

教師小結:作者泊船瓜洲,感受到了近在咫尺的家鄉,看到了春意盎然的江南,勾起了他對家鄉無限的思念,再讀,感受。

三、評學

1、把這首詩改編成小故事。

2、從古至今,像王安石這樣身在異鄉,思家心切的詩人還有很多,也寫下了無數感人肺腑的思鄉詩。課前,老師收集了一些有關思鄉的古詩,送給同學們。

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張九齡《西江夜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馬戴《灞上秋居》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3、隨堂作業

語文泊船瓜洲教學設計 篇八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教師抓住要害詞“只”、“又”、“綠”,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體會詩人感慨萬千的思鄉情感。

3、拓展閲讀《鄉愁》,培養學生學習詩歌的愛好,進一步感受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懷鄉思親的情感。

教學重點:

吟誦古詩、想象意境,體會詩人的思鄉情感,感受古詩的藝術魅力。

教學難點:

入情入境,理解詩人表達的思鄉之情。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王安石簡介;描寫春景的古詩、詞語。

教學過程:

一、知詩人,解詩題

導入:同學們還記得李白的《靜夜思》嗎?(齊聲背誦)對於遠離家鄉的遊子來説,靜靜的夜晚、圓圓的月亮,經常會勾起人們對家鄉的思念。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齊讀課題。這一節課,我們繼續運用這三個步驟學習古詩(出示幻燈,齊讀)。

1、誰願意介紹一下王安石?

2、指名介紹。

教師適當補充,強調王安石與南京的關係。(幻燈片)

3、理解題目。

(1)“泊船”是什麼意思?(停船靠岸。)“瓜洲”是在什麼地方?

(2)簡介瓜洲:瓜洲,在長江的北岸,離南京不遠。

二、抓字眼,明詩意

過渡:王安石路過瓜洲寫下這首詩,他想説什麼呢?(幻燈)

1、初讀詩歌,感知內容

①請大家自由地把《泊船瓜洲》這首詩仔細讀兩遍,爭取把多音字讀準,把詩讀通順,留意節奏。

②指名讀:請你讀一讀。其他同學留意聽,這首詩當中有三個多音字,聽他有沒有唸錯。

③聽完學生朗讀,教師做簡單的評價,生小組讀,老師範讀,生再齊讀。

④讀古代的詩歌,我們不僅要把它讀得正確、有節奏,還要讀出感情來。指名讀,齊讀。

⑤詩讀到這兒,你的腦海裏留下什麼印象、有什麼感覺?指名回答。

⑥是的,同學們,讓我們帶着這種感覺再來讀一讀《泊船瓜洲》這首詩。

2、指導閲讀——抓字眼,明詩意。

過渡:王安石為什麼會如此地思念家鄉?

①請大家默讀這首詩,看看插圖和註解,然後同桌説一説這首詩大概在講什麼意思。(學生默讀————説)

②好了。老師想提 ua 兩個問題,看看你們對這首詩大概的意思把握了多少。第一個問題,作者的“身”在哪裏?你是怎麼知道的?

a、“間”是什麼意思?隔開了什麼?瓜洲在長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兒呢?。兩地相距遠嗎?何以見得?(一水)

讀一讀,讀出距離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鐘山又在哪裏呢?(板畫南京、紫金山)

“數重山”表示山多還是少?(“數”何意?)還從哪裏知道山很少?(摳住“只”。)

讀一讀,讀出路程近。

過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條長江,離詩人的家鄉鐘山也不過隔着幾座山而已,可以説,詩人離家鄉非常的近。老師想問第二個問題,此時作者身處瓜洲,他的“心”又在哪兒?你是從哪裏知道的?(明月何時照我還)“還”是什麼意思?

c、詩人在什麼時候想到回家?(春風又綠江南岸的時候)“綠”是什麼意思?“又”説明什麼?説説這兩句的意思。

讀讀看,讀出詩人心中此時什麼感受?(思念家鄉但又不能回的無奈)

再讀。

三、指導欣賞——入詩境,悟詩情

過渡:究竟是什麼觸發了作者思鄉的情感呢?讓我們走入詩人的內心世界。

1、聽配樂朗誦,引導學生閉眼想象:

詩人此時可能站在哪裏?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邊會聽到哪些聲音?心中會想些什麼?

2、體會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詩情:

(1)春風又綠江南岸,江南的春天是什麼樣的呢?誰能把學過的描寫江南春景的詩句、詞語跟大家分享?(指名背一背、説一説)

(2)春風又綠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紅柳綠,奼紫嫣紅,一派生氣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據説詩人在作詩的過程中曾改過多次,最後定稿的時候才用了“綠”字。大家想一想,作者可能用過哪些字?為什麼只鍾情於一個“綠”字呢?(指名談看法,讀出相應的感受)。

(3)欣賞了江南美景,你就會明白作者為什麼會用“綠”字了。

(4)一個“綠”字不僅使我們看到了滿眼的綠色,成行的碧樹,盪漾的春水,還讓我看到了爛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橋流水人家。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千古名句,齊讀後兩句。

3、啟發質疑:學到這兒,大家有問題要問嗎?(引導學生抓住“家鄉景色美、離家近、離家久、想回家而不能回家”這一矛盾點進行質疑:詩人為什麼不回家呢?)

猜一猜詩人不回家的原因。

4、指導品讀

(1)你們現在悟出了詩人的情感了嗎(思念家鄉而又不能回的無奈)?誰來讀一讀?

(2)指名讀。要想讀好詩,我們還要留意節奏,還要讀出要害字。齊讀。

四、拓展閲讀

1、拓展閲讀余光中《鄉愁》

過渡:王安石與南京有着密切的關係,今天老師還要介紹一位漂泊異鄉的、跟南京同樣關係密切的現代詩人——余光中。

(1)教師簡介余光中:

台灣有名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余光中,1928年生於南京,在南京讀了中學和大學。他的很多優秀作品表現出濃濃的思鄉之情,因為《鄉愁》一詩引起轟動,又被稱為“鄉愁詩人”。(幻燈出示作品)

(2)播放課件,欣賞詩歌《鄉愁》,説一説:你有什麼印象、什麼感覺?

(3)學生自由讀,齊讀,感悟詩歌表達的情感。

2、總結:思鄉之情像一首漂亮而動人的詩,令人百讀不厭。思鄉之情又像是一個甜美的夢,讓人回味無窮。老師相信,隨着年齡的增長,同學們能更理解王安石和余光中的鄉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mjeml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