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古詩》語文教案(精品多篇)

《古詩》語文教案(精品多篇)

《古詩》語文教案(精品多篇)

《古詩二首》語文教案 篇一

[教學設想及依據]

1、依據新課標要求,加強學生閲讀能力的培養,教師儘量少講析。

2、讓學生進行大量的語文實踐。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能以講析代替實踐。

3、教學採用四步法:聽讀、譯讀、説讀、背讀。

[素質教育目標]

知識教學目標:1、初步瞭解一些詩歌的常識。

2、瞭解詩歌朗讀的一些技巧,反覆誦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

3、通過品讀詩歌的語言理解其內容,體會其情味,領悟其意境。

4、啟發學生創新寫作,在領會詩歌意境的基礎上培養學生髮散思維的能力。

能力訓練目標:1、培養學生一定的閲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2、通過詩歌意境的再加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加強修養,陶冶情操。

情感訓練目標:通過朗讀、賞析、創新、寫作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情,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1、體會詩歌所描繪的竟境。

2、領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難點:聯繫詩歌意境,進行創新寫作。

[教學用具]錄音機

[課時安排]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瞭解詩歌

中國是詩的國度,尤其是中國古典詩歌博大精深,有很多創世佳作,它們

內涵深刻,意存高遠,包含許多哲理,學習一點古詩文,有利於陶冶情操,加強修養,豐富想象。大家從兒時起就開始接觸中國古詩,你永遠也不會忘記那些兒時的啟蒙詩,你們還記得李白的《靜夜詩》嗎,我建議全班一起背誦,來體會一下詩的情味美,感受詩的音樂美。(全班齊背《靜夜詩》)你們都喜歡詩嗎?為什麼?(歸納詩的特點)今天我們再來和大家一起學習二首古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黃鶴樓》。這節課我們要完成四個任務:

1、聽讀——劃分節奏

2、譯讀——理解內容

3、説讀——體味情感

4、背讀——積累詞語

二、第一個教學板塊,聽讀——劃分節奏學會朗讀

1、聽讀詩文,劃分節奏

放錄音,要求學生邊聽邊用筆在課本上劃分節奏,可以小聲跟讀,注意兩詩的節奏劃分規律。

2、學生回答,總結規律

教師引導,詩歌從內容上可劃分為為敍事詩和抒情詩、寫景詩等。從體裁上可分為律詩和絕句,而律詩有八句,絕句四句。劃分節奏的規律分別為“二二一或二一二”、“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

3、學生齊讀,體會詩歌節奏,掌握讀詩的方法。

[以上教學板塊讓學生掌握了詩歌朗讀方法,現學現用]

三、第二個教學板塊譯讀——理解內容領會意境

1、指導學生大聲讀課本下面的註釋,讀一句詩翻譯一句,允許學生進行討論。

2、討論後可以互相譯讀。

3、分別請幾位學生示範譯讀這兩首詩,教師更正,歸納總結。

教師小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王勃,初唐四傑之一。這是一首送別詩,寫的是離別之情,但由於詩人開闊的胸懷,完全沒有給人一種因離別而悲傷的情調。《黃鶴樓》則是攬勝懷古思鄉的名篇。它把神話與現實、古與今、情與景熔為一爐,創造了一個蒼茫開曠的詩歌境界。相傳李白在黃鶴樓想題詩,見了崔顥的作品後便感慨地説:“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此板塊以學生譯讀為主,達到完成詩意理解的目的]

四、第三個教學板塊,説讀——體味情感創新運用

1、再讀詩文,讓學生在讀中領會詩人的情感。

強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達詩人對友情的堅貞信念和對世事曠達的情懷。而《黃鶴樓》則表達了詩人懷古思鄉的情感。

2、在品味詩人情感的基礎上,讓學生按以下要求寫作:

假如時光倒流,假如你就是王勃或者崔顥,請你把他們的詩文改成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3、分別請學生交流自己的短文。

[此板塊以學生寫作為主,培養了學生創新能力,並豐富了學生的想象]

五、第四個教學板塊,背讀——積累詞語再悟美文

教師要求學生採用正確的朗讀方法,分男女生再讀全詩文,然後合上書,當堂背誦,亦可請個人示範背讀。

六、回味小結

通過這兩首詩的朗讀、感悟與創新運用,讓每位同學都已掌握了正確的讀詩、賞詩的方法,並激發我們更加珍視朋友間的感情、熱愛家鄉,提高了同學們的審美能力。

附板書設計:

古詩二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黃鶴樓

聽讀——劃分節奏221或2122221或2212

譯讀——理解內容送別思鄉

説讀——體味情感豁達惆悵

背讀——積累語言

古詩二首教案 篇二

備課單位

三門峽第四國小

備課教師

馬紅 教學目標:通過反覆誦讀詩歌,理解詩歌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從而增強學生的朗讀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反覆誦讀詩歌,理解詩歌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增強學生的朗讀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難點: 理解詩歌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朗讀法

第一課

一、導入

黃河是聞名世界的萬里巨川,是中國第二大河,黃河奔騰不息,無私地滋潤着兩岸的土地,養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黃子孫。古代歌詠黃河的詩歌很多,我們要欣賞到的是王之渙的《涼州詞》和劉禹錫的《浪淘沙》,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涼州詞》。

二、共同學習

(一)、自主學習

1、交流資料

(1)介紹作者:王之渙,盛唐著名詩人。其詩用詞十分樸實,然造境極為深遠,令人裹身詩中,回味無窮。詩中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和“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都是流傳千古的佳句,也正是這兩首詩給詩人贏得了百世流芳的顯著地位。

(2)補充介紹:

1.涼州詞:為當時流行的一種曲子(《涼州詞》)配的唱詞。

2.仞: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相當於七八尺。

3.羌笛:羌族的一種樂器。

4.楊柳:指一種叫《折楊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贈別的風俗。

2、朗誦詩歌,初步感知詩意。

可用齊讀、分組讀、自由讀等方式,讓學生對詩歌內容初步掌握。

3、感知詩歌內容

這首詩是一幅西北邊疆壯美風光的畫卷,又是一首對出征將士滿懷同情的怨歌。描寫戍邊士兵的還鄉情,但沒有絲毫的頹廢消沉,表現詩人的廣闊胸懷。

(二)合作探究

引導學生理解詩句意思,從而深入詩的意境,體會思想感情。

1、請學生説出自己最喜歡的詩句,並説明理由。

2、這首詩前兩句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4、這首詩中詩人是怎樣展開想象的?

三、小結

四、推薦閲讀

1、王翰的《涼州詞》

2、王之渙的詩歌

五、作業:

1、背誦默寫

2、蒐集描寫黃河的詩句、傳説、諺語、歌曲。

第二課時

一、複習提問

背誦或默寫《涼州詞》

評價並導入,這節課我們共同學習劉禹錫的《浪淘沙》。

二、共同學習

(一)、自主學習

1、交流資料

(1)介紹作者: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河南洛陽市)人,中唐詩人。出仕後,其主張革新,被貶。後複用,至禮部尚書。《全唐詩》編其詩十二卷。其詩高亢激昂、意氣縱橫,語言剛健,筆鋒犀利。晚年與白居易酬唱頗多。所作《楊柳枝詞》、《竹枝詞》、《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轉,語調清新,有濃郁的生活氣息。他的哲理散文也頗有新意。“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至今廣為傳唱。

(2)補充介紹:

1、浪淘沙:唐代一種曲子的名稱。

2、直上銀河:傳説漢武帝派張騫(qiān)尋找黃河的源頭,經過一個多月,張騫乘筏一直到了天河,見到織女。

3、牽牛、織女:即牽牛星、織女星。古代神話把這兩顆星宿説成牛郎、織女,他們結成夫妻,因觸怒天帝,被分隔在銀河兩岸,每年只許他們在農曆七月初七相會一次。

2、朗誦詩歌,初步感知詩意。

可用齊讀、分組讀、自由讀等方式,讓學生對詩歌內容初步掌握。

3、感知詩歌內容

這首詩運用浪漫主義手法,描繪了黃河的雄偉瑰麗。

(二)合作探究

引導學生理解詩句意思,從而深入詩的意境,體會思想感情。

1、請學生説出自己最喜歡的詩句,並説明理由。

2、本詩前兩句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4、這首詩中詩人是怎樣展開想象的?

三、小結

四、推薦閲讀

1、劉禹錫的《陋室銘》

2、劉禹錫的詩歌《西州樂天楊州初逢》《竹枝詞》《烏衣巷》

五、拓展訓練

1、交流蒐集到的有關黃河的詩句、傳説、諺語、歌曲。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讚美黃河。

六、作業:背誦並默寫古詩二首

板書設計:

涼州詞

王之渙

遠眺黃河、孤城

環境

豁達、開闊的胸懷

近聽羌笛聲

心理

浪淘沙

劉禹錫

黃河壯闊雄偉的景象

博大的生命力

偉大的精神

達到美好境界 易考題:

1、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詩中的“春風”除了指自然現象之外,還指的是

2、下列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2分)

A. 詩歌前兩句以遠川高山襯托“孤城”,描繪出邊地的雄闊蒼涼之景。

B. “楊柳”是雙關語,既指音樂的曲調,又指現實中的楊柳樹 C. 詩歌用“何須”二字,由邊地圖景描繪轉入情感抒發。 D. 全詩極寫戍邊者不得還鄉的怨情,情緒消極悲切。

3、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修辭是(

)。

語文教案《古詩兩首》 篇三

一、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2個多音字;體 baihuawen.c n會詩句中詞語的意思。

3、通過朗讀古詩體會糧食的來之不易和作者對農民的同情。

二、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能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

3、指導學生觀素描圖,展開想象,體會詩歌的思想內容。

三、課時劃分:

兩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説説。

小朋友,我們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從哪兒來的?

(二)學習古詩《鋤禾》。

1、出示古詩圖文:看圖讀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解題:唐代詩人李紳寫的。

鋤:鋤頭,這裏表示動作。禾:禾苗。“鋤未’是什麼意思呢?

3、講讀詩句第1句。

(l)自讀。看圖:圖上畫了什麼?

(2)看圖理解;“日當午”:太陽當頭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裏去了。

(3)這幅圖以及第一句詩説明了什麼?應該怎樣朗讀呢?

(4)小結:古詩1、2兩行寫了農民頂着烈日在內田間辛勤勞動的情景,這是詩人所看到的。

4、講讀第2句。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邊讀邊想;這句詩告訴我們什麼?

(2)指名説一説。

(3)指導朗讀。

(4)小結:這兩行告訴我們糧食來得不容易,這是詩人所想到的。

(三)鞏固詩意,練習背誦。

1、用自己的話説説詩意。

2、輕聲地和老師一起説。

3、指名説。

4、背誦表演古詩、

5、這首《鋤禾》告訴我們什麼呢?你讀了之後有什麼感想?

(四)指導寫字。

1、“禾”獨體字,與“木”比較,書寫時筆畫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1)“午”獨體字,與”幹”、“牛”相比較、

(2)“粒”左窄右寬。

(3)“辛”、“苦”:這兩個字都有一長橫,要寫得穩而長。

2、師範寫‘禾、粒、辛、苦”

3、生描紅、臨寫。

(五)教學後記:學生懂得了糧食來之不易,學會要愛惜糧食。

第二課時:

(一)課前説説。

我們吃的糧食來之不易,平時要怎麼樣做?

(二)指導看圖。

問:這幅圖上畫了誰在幹什麼?

(三)講讀詩句。

1、“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1)粟:小米。泛指谷拉。

(2)子:這裏讀第三聲,也指穀粒。

2、體會“春——秋”、“種——收”、“一粒粟——萬顆子”的對比,感受農民一年到頭的辛勞和取得豐收的不易、(指導朗讀)

3、聯繫詞句,學會擴展成語,積累成語。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精耕細作、千倉萬箱。

4、可是面對一片豐收,農民為什麼會出像詩句中的悲慘象呢?

5、學習“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1)海:普天下,全中國。無閒田:沒有丟棄不種的田地。

(2)猶餓死:還是餓死了。

6、指導朗讀。

體會“無閒田”與‘猶餓死”的強烈對比,讓學生感受遍地豐收景象與農民怕死荒野這兩幅圖,在心中激起“為什麼”的疑問。

7、此時此刻,你們想説什麼?想問什麼?

8、小結:農民在黑暗的社會裏受到剝削階級的殘酷剝削,過着悲慘的生活。

(四)鞏固詩意,指導背誦。

(五)指導寫字。

1、收:左窄右寬。

(1)夫:注意撇捺的舒展與平穩。

(2)閒:“門字框”要寫得舒展些。

2、師範寫,生描紅,仿寫。

(六)教學後記:

學生對舊社會的農民的悲慘生活,懂得糧食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愛惜糧食,不吃剩一粒米飯。

《古詩二首》語文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帶領學生複習已經學過的一些基礎知識。(主要是文學體式、唐代詩人及其風格)

2、掌握杜甫的生平及體會情感取向。

3、學習並掌握詩歌鑑賞的基本要點,主要是學會從一首詩的動詞及形容詞中把握作者情感,體會作者創作意圖。

4、理解“寓情於景”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朗讀、背誦課文,想象詩歌描繪的景象。

教學難點:想象詩歌描繪的景象。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音樂誦古詩烘托氣氛(小組同學共同分享)

二、新授

(一)師過度語:引出古詩

1、介紹(絕句)

2、介紹詩人杜甫(課件)

(二)初讀古詩

1、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

2、把古詩讀給同桌同學聽。

3、認讀詩中的生字(課件)

4、指導斷句

(1)第一句師指導標畫斷句

(2)生獨立在書上標出斷句

(3)根據你所標註的斷句再把詩讀兩遍

(三)理解詩意

1、讀第一句話,你看到了什麼景象?

兩個黃鸝鳴翠柳

根據註釋教學生怎樣理解詩意

生:邊讀邊思考

把你看到的景象與大家共同分享。(理解詩意)

2、同樣方法學習其他幾句。

生:邊讀邊思考

小組互相説説你所看到的景色。

每小組由一名代表描繪你所看到的美景(説出古詩大概意思)

師過度:(詩文、景、配樂)

剛才我們已經理解了這首詩的意思,那麼,在你的腦中,是一幅怎樣的畫呢?請同學們自由想象,可以用自己的話描繪出來,也可以閉上眼睛想象,擅長畫畫的同學也可以畫畫,還有什麼別的方法都可以試一試。

3、展示學生作品、小結

詩人不是畫家,但勝過畫家,僅僅用了二十八個字,就描繪出了一幅有動有靜,有聲有色,美麗多彩的春景圖。

三、練習朗讀古詩

學生用朗讀的方式來表現這首詩。自由練習朗讀小組選出一名朗讀較好朗讀與大家共同分享。

師:是啊!船從萬里之遙的東吳而來,**之後,這條江的交通暢通無阻了,詩人可以乘舟返回故鄉與親人團聚,這又怎能不叫詩人喜上心頭呢?再讀這首詩,把詩人的這種心情讀出來。(指名讀)

四、背誦、識字、默寫。

1、指導背誦

師:這麼美的詩,不背下來多可惜啊!(學生自由讀,再同桌互背)

(指名背、齊背)

五、識字

師:懂得背誦還不夠,還要把它默寫下來。在默寫之前,我們

先來識記詩中的三個生字,同學們先自己説説你是怎麼記住這三個生字的?

1、再次認讀生字並組詞

2、書寫生字

3、默寫古詩

六、總結

教師小結:這首詩為我們展示了一幅美麗的圖畫。下面我們從遠處來看這幅景,(出示圖這幅圖畫展示了一派和平安靜的環境。為什麼杜甫喜歡這個環境呢?那時,國家剛剛平息了安史之亂,人民要求過和平安寧生活的願望實現了。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詠柳》中的生字新詞,會背誦和默寫全詩。

2、使學生學生理解《詠柳》這首詩的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描繪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想象詩歌描繪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想象詩歌描繪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今天我們這節課再學一首古詩《詠柳》。

二、新授:

1、按照正確的讀音,把詩歌讀正確、流利。

2、小組互相讀一讀,評議。

3、指名讀,糾正讀音。

4、自學生字。

(1)邊讀邊把課後的6個生字畫出來,讀準音,利用字典或註釋理解詞義。

(2)小組互相檢查。

(3)聽寫。

三、理解詩意。

1、詩人是怎麼讚美柳樹的呢?自由讀一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畫一畫。

2、小組合作,結合註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3、彙報。

(1)指名讀第一二句,你看到了什麼?(柳樹)從遠處看柳樹像什麼?倒垂下來的柳枝又像什麼?(學生自由發揮)

(2)詩人從遠處看到柳樹,發出了感歎,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怎麼來讀這兩句以表達對柳樹的讚美。

(3)指名讀。老師指導: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一”字讀第二聲,可讀重些。“綠”字也可讀重點。

(4)全班看讀這兩句。

(5)自學第三、四句。

四、指導朗讀,加深理解,指導背誦。

五、複習鞏固,背誦並默寫。

六、作業:1、默寫古詩《詠柳》。

2、課下自己試着説一説古詩的大意,並試着畫一畫

《古詩二首》語文教案 篇五

看到這麼美的池塘、蓮花,誰不想欣賞一番呢?一千多年前,詩人白居易也來到池塘邊,還看見荷花池上發生的有趣的一幕。於是詩人就忍不住吟誦了一首詩。你們想知道在這個小娃身上發生的有趣的故事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古詩。(揭示課題)

二、初讀古詩,指導朗讀。

1.自讀詩歌,勾畫難認難記的生字生詞,藉助拼音多讀幾遍,可以讀給同桌聽,也可以讀給老師聽。

2.指名朗讀古詩。

3.師生對讀,同桌對讀,男女對讀。

4.師生接力讀,全班接力讀。

三、深入朗讀,體會詩意。

(一)整體感知。

1.PPT出示兩幅圖片,讓學生思考小池美嗎?美在哪裏?

2.引導學生邊看插圖邊讀,説説詩中描寫了什麼景物,在詩中畫出來。(荷花池、泉眼、樹蔭、荷葉、蜻蜓。)

(二)理解詩意。

1.前兩行--泉眼無聲惜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

(1)學生自由輕聲誦讀古詩,邊讀邊想象畫面。

(2)解釋重點詞語及詩意。

(3)教師引導學生分析:這兩句詩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主要描寫了什麼?

(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一個“惜”字,化無情為有情,彷彿泉眼是因為愛惜泉水,才讓它無聲地緩緩流淌;一個“愛”字,賦予了綠樹以生命。這兩句詩描寫了泉眼、細流、樹蔭等景物。)

2.後兩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1)學生指出自學不能解決的字詞,教師進行簡要回答。

(2)揭示詩意。

(3)PPT出示圖片,讓學生明白“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具體情狀。

(4)教師引導學生分析:

A.這兩句詩主要描寫了什麼?(描寫了蜻蜓和荷葉相依相偎的情景。)

B.這首詩寫了什麼內容,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小池》寫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情景,詩人通過對小池美麗的景物的描寫,表達了對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

3.總結: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樹,嬌嫩的荷葉,可愛的蜻蜓構成了小池優美的風景。難怪詩人要把這樣的小池寫下來,這裏真是太美啦!全班有感情地朗讀全詩並試着背誦。

四、寫字指導。

1.學生仔細觀察課後田字格中的“無”“樹”“愛”“尖”“角”的字形,思考怎樣才能把這些字寫得正確、好看,並把自己的建議分享給大家。

2.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進行指導。

3.教師範寫,學生書空。

4.學生練寫,欣賞評議。

【課文小結】

本課有兩首古詩,這兩首詩描繪的都是詩人在夏天的所見,前者敍事,後者寫景。《池上》描繪了小娃偷採蓮的情景,充滿了童心童趣,表達了作者對鄉村孩子的喜愛之情;《小池》向我們展現了一幅美好的“夏日荷塘圖”,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開始,我啟發學生領讀,把課文讀通讀順,學習古詩的第一步就是把古詩多讀幾遍,讀準字音,讀通每一句。學生讀通順課文後,教師接着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本首古詩中要求認識的生字,採用帶拼音讀、打亂順序讀、領讀等多種形式來教學生讀準字音。

學習古詩時,教師除了讓學生讀通讀準之外,還要引導學生體會詩歌的意境,先解釋重點詞語,然後逐字逐句翻譯,再用PPT出示相關資料和圖片,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最後進行總結,將詩歌的所要表達的意思清楚地傳達給學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zj4wz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