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國中數學試講教案(新版多篇)

國中數學試講教案(新版多篇)

國中數學試講教案(新版多篇)

數學國中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2.學會求出某二元一次方程的幾個解和檢驗某對數值是否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3.學會把二元一次方程中的一個未知數用另一個未知數的一次式來表示;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滲透類比的思想方法,並滲透德育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二元一次方程的意義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難點:把一個二元一次方程變形成用關於一個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另一個未知數的形式,其實質是解一個含有字母系數的方程。

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

新聞鏈接:桐鄉70歲以上老人可領取生活補助,得到方程:80a+150b=902880.2.

2.新課教學:

引導學生觀察方程80a+150b=902880與一元一次方程有異同?

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兩個未知數,並且所含未知數的項的次數都是1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3.合作學習:

給定方程x+2y=8,男同學給出y(x取絕對值小於10的整數)的值,女同學馬上給出對應的x的值;接下來男女同學互換。(比一比哪位同學反應快)請算的最快最準確的同學講他的計算方法。提問:給出x的值,計算y的值時,y的係數為多少時,計算y最為簡便?

4.課堂練習:

1)已知:5xm-2yn=4是二元一次方程,則m+n=;

2)二元一次方程2x-y=3中,方程可變形為y=當x=2時,y=_

5.課堂總結:

(1)二元一次方程的意義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注意書寫格式);

(2)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定性和相關性;

(3)會把二元一次方程化為用一個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另一個未知數的形式。

作業佈置

本章的課後的方程式鞏固提高練習。

國中數學試講教案:《認識負數》 篇二

以下是六年級數學《認識負數》説課稿,僅供參考!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

《認識負數》是人教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時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自然數、並初步認識了分數和小數的基礎上,結合熟悉的生活情景,來初步認識負數。學習這部分內容,可以拓展學生的數概念,培養數感,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提高學生運用數學認識世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特點,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本節課我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瞭解負數產生的背景,初步認識負數,知道正數和負數的讀寫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負數都小於0;

2、過程與方法目標)藉助熟悉的生活情境,在親歷與合作中,體會負數的意義,學會用正、負數表示生活中相反意義的量。

3、(情感目標)感受正、負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並結合史料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三)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在現實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體會負數的意義,學會用正、負數表示生活中相反意義的量。

(四)説教學理念:

現代教學論認為:學生只有在親身經歷或體驗一種學習過程時,其聰明才智才能得以發揮出來。任何學習都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有這樣一句話:聽見了,忘記了;看見了,記住了;體驗了,理解了。可見讓學生感受數學、經歷數學、體驗數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佳方式。因此,這節課我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來完成本節課的學習。

(五)説教學具準備:温度計、課件

二、説教法學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本課教學中,儘可能為學生創設生活情景,為他們提供各種機會,讓學生展開觀察、猜想、比較、交流、歸納等數學活動,採用了小組合作形式組織教學

三、新課教學:

(一)導入

1、教師説出下面幾句話,請學生一次説出與它相反意思的話。向上看

向前走200米電梯上升15層我在銀行存入了500元。

2、認識温度計,讓學生讀一讀温度計上的數。

(二)探求新知

1、教學例1

(1)根據例1的情況提問:零上16攝氏度用16攝氏度表示,那麼零下16攝氏

度可以怎樣表示呢?學生討論交流並彙報。

(2)思考:16攝氏度和-16攝氏度的意義是否相同?16攝氏度是零上16攝氏度,從而使學生體會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以0攝氏度為基準的,是一對相反意義的量。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明確零上16攝氏度和零下16攝氏度的寫法以及讀法。

2、教學例2學生自學,理解存入和支出的含義及表示法。

3、初步歸納正數和負數。

首先要求把剛才所寫下的數進行分類,通過學生間的交流使學生明白像+4、19、+8844這樣的數都是正數,像-4、-11、-7、-155這樣的數都是負數。

4、體會正數、負數與0的大小關係。

這是本節課的難點所在,因此我充分利用具體的温度計和海平面的示意圖,使學生體會“温度計是以0攝氏度為分界點,以上的温度用正數表示,以下的温度用負數表示。同樣,以海平面為基準,海平面以上的高度用正數表示,海平面以下的用負數表示。”

啟發學生思考:0是正數嗎?0是負數嗎?正數、負數和0比一比,他們的大小關係怎樣?

從而得到結論:0即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所有正數都大於0,所有負數都小於0。

(三)迴歸生活,拓展應用-—應用負數。既然負數是生活中發現的,那麼我們就應該“取之於生活,用之於生活”。在練習環節,我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自己身邊的問題,我設計了三種練習:

1、基礎性練習。做一做1和2,區分正數、負數,並能正確表示正數負數。

2、綜合練習,完成書後練習一4---6.,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正數和負數和0之間的

關係。並能區分它們之間的大小。

3、拓展性練習。完成練習一3、7題。讓學生體會負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激發

學習數學的興趣。

國中數學試講教案:《認識負數》 篇三

《認識負數》教學反思:這是開學的第一課,一來就學習負數,很擔心孩子們會接受不了。因此我認真地看了教師用書,學習了錢教導是怎麼上這課的。之前聽過錢教導兩個版本的《認識負數》,受益菲淺。

個人覺得教材上出現的温度計與實際生活中學生能接觸到的温度計不符,温度計都是隻有攝氏度,而沒有其他的東西在上面,而且作為教材上首次出現這類知識,個人覺得教材內容上對學生學習新知干擾太大,這些知識太專業了,不利於老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

剛剛學生把課堂作業送來了,大概看了一下,學生對正、負數的書寫都沒有問題,對數進行分類都能完成的很好。有三個學生把“+、-”號寫成正、負這樣的語文表達方式而沒有用數學符號。課堂上首次出現“+、-”號的時候,只是讓學生互相讀了一下,沒有讓學生説説它表示的意義,以為書寫的時候都能注意到,不過還是有幾個學生出現問題了。

不過回顧整節課,學生表現還是比較積極,除了剛上課的那幾分鐘裏,學生有點不太適應以外,隨着我不斷的鼓勵、調動,在其它時間裏,大部分學生都在積極參與,課堂倒也不顯得沉悶。

困惑:1、教材是直接從“幾個城市的不同氣温中”讓學生知道負數的應用,並認識負數的。這樣做,學生對為什麼要產生負數的源由不太清楚,至少認識不深刻。我從“要表示出比0還要低的温度”引入是不是更好?

2、教材在編寫負數的例子時單一地用負整數,這樣做容易使學生產生一個錯覺,認為負數就是一些與非0自然數相反的數,即負整數。雖然有練習中出現了一個"-88.3",但這顯然不夠。

數學國中教案 篇四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瞭解;方程算術解法與代數解法的區別。

2.掌握:代數解法解簡易方程。

(二)能力訓練點

1.通過代數解法解簡易方程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問題頭腦不僵化,培養其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2.通過代數法解簡易方程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算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1.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2.滲透化“未知”為“已知”的化歸思想。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用新的方法解簡易方程,使學生初步領略數學中的方法美。

二、學法引導

1.教學方法:引導發現法。注意教學中民主意識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的體現。

2.學生學法:識記→練習反饋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代數解法解簡易方程。

2.難點:解方程時準確把握兩邊都加上(或減去)、乘以(或除以)同一適當的數。

3.疑點:代數解法解簡易方程的依據。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或電腦、自制膠片。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創設情境,學生解決問題。教師介紹新的方法,學生反覆練習。

七、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境,複習導入 (出示投影1)

引例:班上有37名同學,分成人數相等的兩隊進行拔河比賽,恰好餘3人當裁判員,每個隊有多少人?

師:該問題如何解決呢?請同學們考慮好後寫在練習本上。學生活動:解答問題,一個學生板演。

師生共同訂正,對照板演學生的做法,師問:有無不同解法?

學生活動:回答問題,一個學生板演,其他學生比較兩種解法。問;這兩種解法有什麼不同呢?

學生活動:積極思索,回答問題。(一是列算式的解法,二是列方程的解法).師:很好。為了敍述問題方便,我們分別把這兩種解法叫做算術解法和代數解法。國小學過的應用題可用算術方法也可用代數方法解。有時算術方法簡便,有時代數方法簡便,但是隨着學習的逐步展開,遇到的問題越來越複雜,使用代數解法的優越性將會體現的越來越充分,因此,在國中代數課上,將把方程的知識作為一個重要的內容來學習。當然,在開始學習方程時,還是要從簡單的方程入手,即簡易方程。引出課題。

[板書]簡易方程

(二)探索新知,講授新課

師:談到方程,同學們並不陌生,你能説明什麼叫方程嗎?

學生活動:踴躍舉手,回答問題。 [板書]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

接問:你還知道關於方程的其他概念嗎?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並回答。 [板書]方程的解;解方程

追問:能再具體些嗎?即什麼叫方程的解?什麼叫解方程?並舉例説明。學生活動:互相討論後回答。(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解方程,

師:好!這是國小學的解方程的方法。在國中代數課上,我們要從另一角度來解,還以上邊這個方程為例。

[板書]

學生活動:相互討論達成共識(合理。因把x=5代入方程3x+9=24,左邊=右邊,所以x=5是方程的解)

【教法→←説明】先複習國小有關方程的幾個概念和解法,再提代數解法,形成對比,使學生認識到同一問題可從不同角度去考慮,即培養了發散思維。正是因為認識問題的不同側面,導致學生感到疑惑,這時讓學生自己去檢驗新方法的合理性,不但可消除疑慮,而且還有助於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

師:以前的方法只能解很簡單的方程,而後者則可以解較複雜的方程,因此更為重要。為了更好的理解和熟悉這種解法,我們共同做例1。

(三)嘗試反饋,鞏固練習

例1解方程(x/2)-5=11

問:你認為第一步方程兩邊應加上(或減去)什麼數最合適?為什麼?

學生活動:思考並回答。(師板書)

問:你認為第二步方程兩邊應乘以(或除以)什麼數最合適?為什麼?

學生活動:思考並回答(師板書)

解:方程兩邊都加上5,得 (x/2)-5+5=11+5 x/2=16 (x/2)x2=16x2 x=32

問:這個結果正確嗎?請同學們自己檢驗。學生活動:練習本上檢驗並回答問題。(正確)

師:這種新方法解方程時,第一步目的是什麼?第二步目的是什麼?從而確定出該加上(或減去)怎樣的數,該乘以(或除以)怎樣的數更合適。

學生活動:回答這兩個問題。【教法説明】雖然解方程的過程由教師板書,但整個思路是由學生形成的,使新方法在學生頭腦中越來越清晰,直到真正認識並掌握它,這樣也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由“學會”型向“會學”型轉化,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很有幫助。

師:上題在我們共同努力下得以解決,下面看你們自己的表現怎樣?

例2解方程=10。

學生活動:在練習本上做,一個學生板演。師生共同訂正。

師:這裏雖不要求同學們檢驗,但今後希望同學們養成自我檢查的良好習慣。

【教法説明】通過例2的教學訓練學生的判斷能力及運算能力,樹立矛盾轉化思想。

(四)變式訓練,培養能力 (出示投影2)

1.(口答)解下列方程

學生活動:1、2題口答,3、4題在練習本上書寫,可互相討論,3、4題師巡迴指導。

【教法説明】1題讓學生困難同學回答,增強自信心;2題澄清模糊認識,可充分討論,讓學生各抒已見;3題較1題稍複雜,一是讓學生體會新解法的優越性,二是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4題其實也是解方程,目的是開闊學生思路,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大膽求異的創新精神。

(五)歸納小結 (由學生歸納)

1.按照新方法解方程,一般採用下面兩點:

(1)方程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適當的數;

(2)方程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適當的數。

2.為了保證運算準確,養成檢驗的習慣。

八、隨堂練習

1.選擇題

九、佈置作業

(一)必做題:課本第31頁A組1.(2)(4)、2.(1)(3)(5)

(二)選做題:思考課本B組1、2。

十、板書設計

附:簡易方程 隨堂練習答案 探究活動

甲、乙二人從相距30m的兩地同向而行,甲每秒走7m,乙每秒走,如果甲先出發1秒鐘後,乙才出發,求甲出發後幾秒鐘追上乙?

解法(-)設甲出發後x秒追上乙,則甲走的路程為7xm,乙比甲晚1秒鐘出發,乙少走1秒鐘,此時,乙走的路程為(x-1)m,甲追上乙表示甲比乙多走30m。根據題意列出方程是:7x=(x-1)+30

解得x=47(秒)

答:甲出發後47秒追上乙。

解法(二)設甲出發後x秒追上乙,甲先走1秒鐘,甲先走了7x1=7m,這樣甲追上己只需多走30-7x1=23(m).這時甲、乙二人都走了(x-1)秒,甲走的路程為7(x-1)m,乙走的路程為(x-1)m,乙比甲走的路程少30-7x1=23(m),根據題意列出方程是: 7(x-1)=(x-1)+7(x-1) 解得x=47(秒)

答:甲出發後47秒追上乙。

解法(三)設已出發後x秒,甲追上乙,因為甲先走1秒,所以甲走了(x+1),乙走了x秒,甲走的路程比已走的路程多30m,依據此等量關係列出方程為:7(x+1)-=30

解得x=46秒

甲走的時間為x+1=47(秒) 答:甲出發後47秒追上乙。

國中數學試講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瞭解公式的意義,使學生能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初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概括的能力;

3.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學生初步瞭解公式來源於實踐又反作用於實踐。

教學過程

一、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具體例子瞭解公式、應用公式。

難點:從實際問題中發現數量之間的關係並抽象為具體的公式,要注意從中反應出來的歸納的思想方法。

二、重點、難點分析

人們從一些實際問題中抽象出許多常用的、基本的數量關係,往往寫成公式,以便應用。如本課中梯形、圓的面積公式。應用這些公式時,首先要弄清楚公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意義,以及這些字母之間的數量關係,然後就可以利用公式由已知數求出所需的未知數。具體計算時,就是求代數式的值了。有的公式,可以藉助運算推導出來;有的公式,則可以通過實驗,從得到的反映數量關係的一些數據(如數據表)出發,用數學方法歸納出來。用這些抽象出的具有一般性的公式解決一些問題,會給我們認識和改造世界帶來很多方便。

三、知識結構

本節一開始首先概述了一些常見的公式,接着三道例題循序漸進的講解了公式的直接應用、公式的先推導後應用以及通過觀察歸納推導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整節內容滲透了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辨證思想。

四、教法建議

1.對於給定的可以直接應用的公式,首先在給出具體例子的前提下,教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清晰地認識公式中每一個字母、數字的意義,以及這些數量之間的對應關係,在具體例子的基礎上,使學生參與挖倔其中藴涵的思想,明確公式的應用具有普遍性,達到對公式的靈活應用。

2.在教學過程中,應使學生認識有時問題的解決並沒有現成的公式可套,這就需要學生自己嘗試探求數量之間的關係,在已有公式的基礎上,通過分析和具體運算推導新公式。

3.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學生應觀察哪些量是不變的,哪些量是變化的,明確數量之間的對應變化規律,依據規律列出公式,再根據公式進一步地解決問題。這種從特殊到一般、再從一般到特殊認識過程,有助於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國中數學試講教案:《認識負數》 篇六

教學內容:

蘇教版國標本五年級上冊《認識負數》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認識負數,感受負數的實際意義;會正確讀寫正、負數;初步感知正、負數可以表示兩種相反的關係;知道負數都小於零,正數都大於零。

2、體驗生活與數學的聯繫,會用正負數的知識解釋生活現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多媒體出示瀋陽大雪時的一幅照片)

師:這是瀋陽大雪時的一幅照片。猜猜看,這時的氣温可能是多少度?(指名口答)

(評:以温度引入負數,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猜温度”既能服務於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又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藉助經驗,自主探究

1、認識温度計

師: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藉助温度計來測量温度。(多媒體出示温度計圖)你瞭解温度計嗎?把你瞭解的情況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嗎?

小結:温度計上有兩種計量單位:一種是攝氏度,一種是華氏度。我國統一使用攝氏度。

師:[多媒體出示標有瀋陽温度讀數(零下20℃)的温度計]誰能讀出圖中瀋陽的温度?説一説你是怎樣看出來的?(指名口答)

師:(多媒體依次出示讀數為零下22℃、零下18℃的温度計圖)這時的温度又是多少呢?你能説説是怎樣看出來的嗎?

[評:認識温度計是本環節的教學要點,而正確地讀出温度計所示的零下温度又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通過零下20℃、零下22℃、零下18℃的對比練習,既突出教學要點,又能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

2、教學例1。

(1)教學正、負數讀寫法

談話:同學們,咱們中國幅員遼闊,南方和北方在氣温上有很大差異。當瀋陽還是千里冰封的世界時,南京和海口的氣温又是多少呢?咱們一起來看一下。(多媒體出示三幅温度計圖:瀋陽零下20℃;南京0℃;海口零上20℃)

師:從這幾幅圖中,你能看出南京和海口的氣温嗎?你能説説怎樣看出來的嗎?你還能得到哪些重要的數學信息?(小組討論、指名彙報交流。)

師:瀋陽和海口的氣温一樣嗎?為什麼?

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這兩個不同的温度嗎?(學生記錄後,展示、交流評價。)

師:數學語言需要交流,交流就要符號統一。(展示並板書-20℃、+20℃)這是科學家規定的記錄方法。

講解:“-”是負號,“+”是正號,要寫得小一點。-20℃讀作負二十攝氏度; +20℃讀作正二十攝氏度。+20℃也可以簡單記作20℃。

(2)練一練。

(多媒體出示標有吐魯番盆地某一天最低氣温和最高氣温的温度計圖:零下9℃、零上27℃)

師:你能用剛才的方法把它們記錄下來嗎?[指名反饋,教師揭示

(板書):-9℃、27℃]

[評:通過練一練,既可以使學生更為準確、熟練地掌握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又為引入例2起到過渡作用。]

3、教學例2。

(1)出示例2。

師:吐魯番盆地的早晚温差非常大。人們常這樣來形容:“早穿棉襖午穿紗、圍着火爐吃西瓜”。這與它的地理特徵有很大關係。(出示例2:珠穆朗瑪峯比海平面高8844米;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2)教師講解“海拔”的含義。

(3)你能用以上的方法表示出這兩個海拔高度嗎?(學生獨立完成後,指名口答。板書:8844米、-155米)

(4)練一練。

(多媒體出示:讀一讀下面的海拔高度,説一説分別是高於海平面還是低於海平面?

黑海海拔高度是-28米。

馬裏亞納海溝最深處的海拔是-11034米。

(評:兩道例題兩個層次,例1通過讓學生觀察、討論、交流等數學活動,初步感知負數,並掌握負數的表示方法;例2教師則完全放手,讓學生根據例1中温度的表示方法,類推出海拔的表示方法。教學方法一詳一略,一扶一放。)

三、抽象概括,溝通聯繫。

1、揭示概念。

師(指板書):這裏有許多數量,如果把它們的單位名稱去掉,就得到一個個的數。你能把這些數分分類嗎?

師:像-20、-9、-155這樣的數都是負數。你還能説出幾個負數嗎?能説得完嗎?

像+20、27、8844這樣的數都是正數。你還能説出幾個正數嗎?能説得完嗎?

揭示課題(板書)。

2、介紹負數產生的歷史

(多媒體出示教科書第九頁“你知道嗎?”)

3、認識0與正、負數的關係。

師:你認為0是正數還是負數呢?理由是什麼?(小組討論、指名彙報結果)

0與負數比、0與正數比,大小有什麼關係?(指名回答)

[評:揭示正負數時,讓學生經歷 “具體——抽象(由具體數量抽象出數)”的過程,符合兒童認知規律;讓學生列舉正、負數,可以初步感知正數的個數和負數的個數都是無限的。]

四、鞏固練習,應用拓展。

1、選擇合適的温度連一連。(多媒體出示教科書練習一第四題)

2、你知道這些温度嗎?讀一讀。(教科書練習一第五題)

3、你能在温度計上表示出這些温度嗎?(多媒體出示地圖,閃爍温度:石家莊﹣5℃、長春﹣10℃、杭州5℃、桂林10℃)

(讓學生在練習紙上完成後,比一比這幾個城市温度的高低。)

4、下面是小明的一則日記。

2007年7月18日 晴

今天天氣很熱,大約有10℃。好多愛美的女士為了避暑都打上了遮陽傘。

我跟着爸爸來到他上班的冷食加工廠,一進加工車間,感到涼颼颼的,估計温度大概有-15℃。爸爸打開冷櫃,馬上有一股寒氣襲來,我猜冰櫃裏的温度大約有8、9℃吧。

回來的路上,碰到了同學,我們就聊開了。洪軍説:前幾天,他們全家到泰山旅遊,爬上了海拔﹣1545米的山頂;曉玲説:他們全家去了連雲港,聽説連雲港海的最低處是海拔34米呢!

……

這則日記中有些數據不符合實際情況,你能找出來嗎?你知道怎麼改嗎?

[評:以日記的形式展示數學內容,既貼近生活、新穎有趣,又有利於聯繫實際、培養數感。]

五、全課總結。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負數。你有哪些收穫,給大家分享,好嗎?

六、拓展延伸。

讓學生課外注意觀察身邊的事物,蒐集一些可以用負數表示的數量。

總評:

課程標準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本節課體現瞭如下特點:

簡約。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來確定教學主線。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認識負數,感受負數的實際意義;在引導學生創造的基礎上,教學正、負數的表示方法;讓學生聯繫生活感知正數和負數意義相反、相互依存的關係;……使人感到簡潔、明快。

貼切。數學知識源於生活經驗。老師注意尋找貼近學生生活的數學素材,精心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數學活動。使得學生樂學、深思,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課始,老師讓學生猜測瀋陽大雪時的温度;接着自然地將温度計引出,並讓學生自主交流温度計的有關知識;……既可以消除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陌生感,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得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使人感到真切、自然。

充實。數學重在思考。認識負數時,藉助温度計和海拔,引導學生通過看一看、猜一猜、説一説、議一議等數學活動,從不同的角度感受負數、理解負數,並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讓學生經歷了“感知——探索——建構——應用”的認知過程,有利於增強認識,落實目標。使人感到實在、高效。

和諧。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評價。老師注意給學生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鼓勵學生盡情地表達自己的意見與想法。例如:“你瞭解温度計嗎?把你瞭解的情況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嗎?”、“你能説説是怎樣看出來的嗎?”、“ 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嗎?”、“你有哪些收穫,給大家分享,好嗎?”……有利於學生自主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形成平等、自由、和諧的學習氛圍。使人感到輕鬆、流暢 。

國中數學試講教案:《認識負數》 篇七

課題是《認識負數》,它是人教版教材國小數學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內容。《數學課程標準》將負數的認識安排在第二學段“數與代數”的知識體系中,具體目標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瞭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從《課標》中可以發現,本課的學習,意在讓學生感受負數與生活之間的聯繫,並沒有複雜的概念與計算,知識層次比較淺。因此我認為,如何充分地展現負數的魅力,激起學生探索的興趣,是教師在設計本課時值得關注的問題。

一、教材分析

在認真研讀教材後,我改變了教科書原有的編排。教材是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用“氣温”和“温度計”這兩個熟悉的情境,讓學生認識負數和理解負數。適時加入七年級學習數軸初步知識,改變原有的編排,整合學習內容,“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為此,我制定出以下的教學 目標。

二、説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瞭解正數與負數是實際需要的,掌握會判斷一個數是正數還是負數,會初步應用正負數來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2、過程與方法方面:通過正數、負數的學習,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與態度方面:

①、從實際問題引入正數、負數,然後通過實例鞏固,讓學生感知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

②、根據新課程標準新提出要注重培養學生基本的數學思想,我想通過正負數的教學,滲透對立、統一的辯證思想。

③、通過對負數有關知識的介紹,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三、説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理解運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教學難點: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並能對三者初步進行大小比較。

四、説教學環節以及設計意圖

為了能很好地達到以上教學目標,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分別是:1、巧設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負數;2、體驗內化、探求新知——認識負數;3、迴歸生活,拓展應用——應用負數;4、課堂總結、知識延伸——拓展負數。下面,我就來具體闡述教學環節以及我的設計意圖。

第一個環節:巧設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負數

我們都知道:課堂應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而給予她火種的是一個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於是,我改變原有課本呈現三個城市的温度教學,一開始,讓學生記錄三條意義完全相反的信息:“老師説幾件事,把你所聽到的數據信息記錄下來,獨立思考,選擇你喜歡的方法記錄,關鍵是讓別人一眼就能看明白。”這些數據信息是我精心準備的:比賽中進球丟球、學生的轉進轉出、生意的盈利虧損。創設這三個情境,其目的有兩個:一、這些情境都是學生比較熟悉的,比教材中的温度學習更有興趣。二、這些情境隱含了本節課的重點,用正負數來表示相反意義的量。我預設學生可能出現的答案,有的學生用文字,有的學生用箭頭,當然也有學生就用正數、負數來表示。雖然他們的答案形式各樣,但都有本質上的聯繫,我緊接又拋出一個評價性的問題:你們覺得誰的表示方法更簡單易懂一些呢?於是動態生成裏學習目標:認識負數,用正負數來表示意義相反的量。不驚讓人覺得“負數”真是一場“及時雨”啊!這樣的引入,學生自身產生“需要找到一種統一的形式”的內需,這時的學習,已經由被動化主動,同時,也讓學生體驗了由具體到抽象的符號化、數學化過程,認識也逐漸從模糊到清晰。這樣的過程更讓學生簡約地經歷了人類探索負數的歷程,實現了數學學習的再創造。

引出負數後,我直接描述性的介紹,像什麼樣的數叫正數、像什麼樣的數叫負數。俗話説得好:不要認為學生是一張白紙,是一無所知,教師該放手時就放手,該出手時就出手。當學生知道它們的概念後,就能很快的判斷一個數是正數還是負數。接着,我通過“快速搶答並判斷”的遊戲來刺激學生的思維,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不知不覺中讓學生熟練的掌握知識。還可以通過:“你能寫出幾個正數和負數”的練習,讓學生體會正數和負數無限、對應等數學思想。現在新課標也注重要加強學生的基本數學思想。我想在此,這些數學思想已經無形地滲透其中。 介紹有關負數的小知識,讓學生感受到我們的祖先是最早認識和使用負數的,這是多麼的了不起啊!

第二個環節:體驗內化、探求新知——認識負數

學習完了上一環節內容後,我讓學生聯繫生活,想一想生活中的負數。順利引入四個城市某日的天氣預報,要求學生讀出上述信息後,引導學生明白在生活中用温度計來測量温度,初步明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不同表示方法。在介紹完温度計的基本知識後,指名讓學生動手撥出5℃和北京-5℃,也就是零下4℃。學生在沒有0℃的温度計上,輕易的撥出了5℃,接着我又讓她再-5℃,生在“水銀”無法往下撥時,發現應該先確定0℃。加深他們對分界點0的認識。不要小看學生撥一撥這個環節,我們教材是直接呈現城市的温度,讓學生自己讀出來。而創造性地改變教材,其目的有兩層意思:一、由靜態化為動態,通過小小的“撥”,喚起了更深層次的思考:要在温度計上表示温度,首先要確定0℃的位置。使學生明確感悟到:温度中,0℃是區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點,比0℃高的温度用正數表示,比0℃低則用負數表示。其二、學生動手操作,興趣盎然,既將正數、負數、零有機地整合到了一個新的概念框架中,實現了對0的再認識,又突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突破了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的難點。

在學生理性認識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後,我再出示中國最冷的城市:黑龍江-40℃,用自己的表情和動作來表示越來越冷的感受。這不僅將負數大小的比較等知識很好地滲透進來,而且又能體現在生活中學數學的理念。

第三個環節:迴歸生活,拓展應用——應用負數。

既然負數是生活中發現的,那麼我們就應該“取之於生活,用之於生活”。在練習環節,我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自己身邊的問題,使練習變的既有趣又有用。我設計了三種練習:

1、基礎性練習:山峯的海拔高度和盆地讓學生再次感受“負數真的是無處不在”啊!多樣化的練習,既不枯燥,又檢查了學生對負數的理解。

2、形成性練習。比如上課時教師和學生可以演示方位中的負數。教師向北走幾步,學生應該向南走幾步等,這些不僅針對教學重點“用正負數表示意義相反的量”,而且又緊密聯繫生活,學生好學、樂學。

3、拓展性練習。我藉助“劉翔”這個不僅是國小生會關注,大人會關注,乃至全世界人都會關注的人物跨欄成績的研究,一下子把學生的積極性提到最高處。當時風速是每秒-0.4米,為bb麼説要説-0.4米呢?給予學生討論的空間,並用肢體語言表示出來。然後藉助兩位同學的表演,相對而跑,揭示出負數是表示相反意義的數。再讓學生想想如果風速是每秒+0.4米呢,又會出現什麼情況呢?這些有價值性的問題,我想,學生願意去思考,在思考中學數學,學在其中,樂在其中。

第四個環節:課堂總結、知識延伸——拓展負數。

引入數軸評價本課的收穫:學生有前面温度計的輔墊,學習數軸也覺得輕鬆很多。

這個環節主要讓學生總結本節課的知識,我相信,由於教師為學生搭建一個交流、開放、寬鬆的“舞台”,學生就能熟練輕鬆地總結知識。為了提高學生對負數的知識的興趣,提高:你還想了解哪些與負數有關的知識?這樣不僅能給課堂畫上圓滿的句號,還激發了學生繼續探究的熱情!

五、課後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在知識性目標方面能夠很好地落實,同時學生對所學過的數也能初步地形成知識系統,對負數的知識也能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情感性目標也應能落實得比較到位。

現代教學論認為:學生只有在親身經歷或體驗一種學習過程時,其聰明才智才能得以發揮出來。任何學習都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有這樣一句話:聽見了,忘記了;看見了,記住了;體驗了,理解了。可見讓學生感受數學、經歷數學、體驗數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佳方式。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老師在語言總結上,應該更為簡潔;正數在日常生活中,正號省略不寫,有個別學生還未掌握。

國中數學試講教案:《認識負數》 篇八

4月27日,我到新昌參加“沃洲之春”教學觀摩活動,上虞陽光學校的葉柱老師上了一堂精彩的課〈認識負數〉,現將課堂實錄整理如下:

一、温度中的“負數”

師:老師蒐集了我國三個城市某天的最低氣温資料,大家想看看嗎?(課件)

杭州的最低温度是多少?

生:3攝氏度 生:39攝氏度

師:到底是多少?問題出在觀察的方式上。(師介紹温度計兩邊的刻度攝氏度和華氏)

師:我們常用的是攝氏度。

師:我們來到了六朝古都南京最低氣温是多少?生:0攝氏度

師:北京最低氣温是多少?生:零下3攝氏度 。

師:你是怎麼看的? 生:我發現它是在0以下,再數下3格就是零下3攝氏度。

師:北京與杭州的最低氣温一樣嗎?為什麼?

生:杭州氣温是零上3攝氏度,北京是零下3攝氏度。

( 板書杭州 南京 北京的氣温 )

師:你知道數學上是怎樣區別零上3攝氏度與零下3攝氏度的嗎?

(教學認讀正3攝氏度 負3攝氏度 )

師:你能用這樣的數表示其他城市的氣温嗎?請你用自己的神態與姿勢告訴我已經準備好了

(課件展示某城市温度計 學生舉學具卡片表示)

哈爾濱 -14攝氏度 漠河 -30攝氏度

海口 30 攝氏度

這時老師發現有兩個同學的答案不同説:“可給我逮到了!”

師:+30攝氏度與30攝氏度哪個對?

生:這兩個都對的。

師:把學具卡片放好,它只是我們的工具。

師:現在我們來做氣象紀錄員,看誰有快又準確。

(略)

二、海拔中的“負數”

師:不同地區氣温有差別,同一地區一天中的氣温也有差別,想了解嗎?

(課件欣賞吐魯番盆地的奇特自然現象)

師:吐魯番氣温變化是什麼原因?是海拔。

(課件出示海拔高度示意圖)

師: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生:珠穆朗瑪峯海拔8844.43米, 吐魯番盆地海拔低於海平面155米。

師:你能用今天所學的數表示出珠穆朗瑪峯與吐魯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嗎?

(同桌商量着互相説。)

師:你還有什麼問題?

(師補充説明8844.43是最新的測量高度。)

(練習:用正負數表示各地的海拔高度。)

馬耳代夫平均海拔比 海平面高1米

師:平均海拔比海平面高1米是什麼意思?

師:海拔高於海平面10米有可能嗎?

(練習:根據海拔高度判斷各地高於海平面,還是低於海平面。)

歐洲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洲,平均海拔高度300米。

馬里亞那海溝 最深處海拔-11032米

師:你讀了這句有什麼感覺?

生:很高 。生:很深。

三、數學中的“負數”

師板書 +3攝氏度 -3攝氏度 -155米 8844.43 米 40攝氏度 -26攝氏度

師:我們把它們的單位去掉,觀察這些數你能給它們分分類嗎?

生:分兩類,有減號的與沒減號的。

生:分3類,有減號的,有加號的,40是另一類。

師:你認為把它分在哪裏合適?

師:像+3、40這樣的數是“正數”;像-3、-400這樣的數是“負數”。

( 出示一條數軸,在中間添上0)

師:如果這裏是0,你能想到什麼?

生:0的右邊是負數,左邊是正數。

生:0的左邊是負數,0的右邊是正數。

師:數學上規定0左側的為負數,右側的為正數。

( 生讀數軸上的數)

師:讀得完嗎?紅紅的0該向哪邊走呢?

師:0應該是分界線,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所有的正數大於0所有的負數小於0。

師:我們回顧一下,學到了什麼?

(揭示課題:認識負數 欣賞延伸《負數的歷史》)

四、生活中的“負數”

師:生活中,你還在哪裏見到過負數?

(工資單、電梯控制面板、)

(解決問題1、連一連 2、説一説 3、填一 填 4、想一想)

(課件出示有關劉翔比賽的資料:劉翔速度14.42秒 賽場風速為-0.4米)

師:你有疑問嗎?

(師生表演來解釋風速-0.4米)

數學國中教案 篇九

教學目的:使學生掌握正方形的定義、性質和判定,會用正方形的概念和性質進行有關的論證和計算,理解正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的內在聯繫和區別,進一步加深對“特殊與一般的認識”

教學重點:正方形的定義.

教學難點: 正方形與矩形、菱形間的關係.

教學方法:雙邊合作 如:在教學時可播放轉換動畫使學生獲得生動、形象的可視思維過程,從而掌握判定一個四邊形是正方形的方法.為了活躍學生的思維,可以得出下列問題讓學生思考:

(1)對角線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嗎?為什麼?

(2)對角線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嗎?為什麼?

(3)對角線垂直且相等的四邊形是正方形嗎?為什麼?如果不是,應該加上什麼條件?

(4)能説“四條邊都相等的四邊形是正方形”嗎?為什麼?

(5)説“四個角相等的四邊形是正方形”,對嗎?

教學過程:

讓學生將事先準備好的矩形紙片,按要求對摺一下,裁出正方形紙片.

問:所得的圖形是矩形嗎?它與一般的矩形有什麼不同?

所得的圖形是菱形嗎?它與一般的菱形有什麼不同?

所得的圖形在國小裏學習時稱它為什麼圖形?它有什麼特點?

由此得出正方形的定義:有一組鄰邊相等並且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叫做正方形.

(一)新課

由正方形的定義可以得知:正方形是有一組鄰邊相等的矩形,又是有一個角是直角的菱形,因此正方形具有矩形的性質,同時又具有菱形的性質.

請同學們推斷出正方形具有哪些性質?

性質1、(1)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2)正方形的四條邊相等。

性質2、(1)正方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

(2)正方形的兩條對角線互相垂直平分。

(3)正方形的每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例1求證:正方形的兩條對角線把正方形分成四個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數學國中教案 篇十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自己動手畫圖,讓學生體會軸對稱、平移和旋轉三者之間的聯繫,培養學生探究的精神。

2、讓學生深刻體會對稱思想的重要性,提高應用能力。

教學過程:

一、向學生展示生活中美麗的對稱圖形,並指出其是怎樣的對稱?(展示課件)

二、探究規律:

課前完成書本第6頁:做一做、和第14頁:做一做。(展示課件)

軸對稱、平移和旋轉是圖形變換的三種最基本的形式。表面上它們是三件不相干的事,可經過反覆軸對稱,我們發現:

規律1:當對稱軸兩兩互相平行的時候,經過偶數次的軸對稱變換相當於實現一次偉大的平移變換,平移的方向與對稱軸距離矢量和的方向一致,平移的距離恰好是對稱軸距離的代數和的2倍;

若對稱軸兩兩相交於同一點,經過偶數次的軸對稱變換相當於實現一次偉大的旋轉變換,旋轉中心就是對稱軸的交點,旋轉方向就是對稱軸交角矢量和的方向一致,旋轉的角度恰好是對稱軸交角的代數和的2倍。(難點)

規律2:一些圖形經過軸對稱、平移、旋轉變換後的,圖形的形狀、大小與原圖完全一樣。這裏的“完全一樣”是一個非常好用的性質,因為它意示着:對應線段、對應角、對應圖形的周長、面積相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zl5pm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