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國小數學教案【新版多篇】

國小數學教案【新版多篇】

國小數學教案【新版多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一

【教學內容】

人教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認識物體和圖形》第1課時

【教學實錄】

教師:上課!

學生:起立,老師您好!

教師:小朋友們好,請坐!

教師:今天這節課呀,李老師邀請了一位小客人,大家想認識一下嗎?

學生:想。

教師:那給點掌聲,咱們歡迎歡迎。(學生鼓掌,教師出示課件)

(課件動畫中出現一位機器人)

機器人:小朋友,你們好,我是機器人。今天特意來和小朋友們交朋友的。你們有信心奪第一嗎?

學生:有。

教師:看來同學們今天是信心十足啊。都想得第一。現在,機器人就想考驗大家了。首先,請大家把桌面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

(學生開始擺東西,一會後,教師播放音樂示意學生坐端正)

(音樂停)

教師:第一、第三和第六小組的同學動作最快。(教師表揚該三組的學生)

教師:同學們都分得很好,誰能説一説你是怎樣分的呀?

(學生舉手回答)

教師:來,你來説一説,你怎麼分的?

學生:他們都是一樣的。

教師:他們形狀都是一樣的,對嗎?誰再來説説?你來。

學生:我這個是正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

教師:正方體,她課前預習了,真棒啊,她都知道這個是正方體了。誰再來説一説?來,你來説一説。

學生:我是按圖形分類。

教師:哦,按照形狀相同的分,這些,圓圓的物體,對嗎?(教師拿着圓柱形的教具),好,請大家再把它輕輕地放進去。

教師:其實,這些形狀相同的物體,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想知道嗎?

學生:想。

教師:大家拿出數學書出來,翻到32頁,看一看,叫什麼名字。

學生: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學生一邊回答,教師一邊板書)

教師:大家表現得真好,來,給自己鼓鼓掌。

(學生鼓掌)

教師:大家都能説出它的名字來了。但是我還是想考考你們,我舉起一個物體,請你們告訴我,它屬於哪一類,好嗎?

學生:好。

教師:(舉起一個長方體)這是?

學生:長方體。

教師:真棒。(舉起圓柱)這個。

學生:圓柱

教師:(舉起球)這個?

學生:球。

教師:(教師舉起正方體)這個。

學生:正方體。

教師:恩,剛剛是我舉起來,現在,我説一個物體,你們舉起來,好嗎?

學生:好。

教師:請大家舉一個長方體。

(學生動起來,找出長方體,並舉起來)(教師巡堂指導)

教師:好,放下,再來,請大家舉一個圓柱。

(學生動起來,找出圓柱,並舉起來)(教師巡堂指導)

教師:好,請大家舉正方體

(學生動起來,找出圓柱,並舉起來)(教師巡堂指導)

教師:好,放下。1、2、3(教師做出坐端正的動作,示意要學生坐端正)

學生:坐端正。

教師:好了,剛才我們已經舉一舉了,待會在小組裏面,請小組長出題目,我們再來舉一舉,好不好啊?

學生:好。

教師:小組活動。

(小組活動熱鬧地開展起來,學習氣氛濃厚,教師巡堂)

(教師播放音樂,示意學生安靜並坐端正)

教師:我剛才看了一下,每個小組的同學都積極地參與了活動,非常棒。同學們,我們現在能説出它們的名字了,老師這裏有它們的大頭貼,誰能對號入座,把它們貼上去呢?(教師舉起手,示意學生舉手回答)

(學生舉手)

教師:好,來,這位女同學。

(學生上黑板貼)

教師:讓我們來看看這位同學貼得對不對。(學生貼了正方體的圖片)請回。再請一個,誰來?

(學生舉手)

教師:好,你來。(學生貼長方體的圖片)

教師:還有很多照片呢,誰再來?來,你來。

(學生貼圓柱的圖片)

教師:還有一張照片,請那位男同學來。

(學生貼球的圖片)

教師:它們都貼對了嗎?

學生:貼對了。

教師:貼對了。好,剛剛我們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教師用手指着立體圖形的圖片,由學生説出它們的名字)。你們想跟它們交朋友嗎?

學生:想。

教師:好,請你們選擇一個做你們的好朋友,然後摸一摸,看一看,看看它們是張什麼樣,摸上去是什麼感覺。好,開始。

(學生活動起來,教師巡堂指導)

國小數學教案 篇二

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能根據給定的數量關係列出方程,解答問題,並能根據解出的數據結合現實問題提出解題策略。

2過程與方法:通過審題,讀懂表格和題意,列方程,體會方程是描述現實世界有效的數學模型,結合小組討論,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提高數學思想方法,增強環保意識。

二 重點、難點

重點:讀懂題目中的表格和題意,根據題意列出方程,解出(1)(2)班各有多少人,這是問題的核心部分。

難點;正確的構思出盤活資源的方法,以及最後的腦筋急轉彎式的提問

三 教學流程

(一)複習

我們已經學習了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請大家回憶列方程組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是什麼?其中關鍵步驟是什麼?

(二)新授

1 今天我們所要研究的問題是課本第34頁習題7.3的第2題。

長風樂園的門票規定如下表所列:

某校七年級(1)(2)兩個班共104人去遊長風樂園,其中(1)班人數較少,不到50人,(2)班人數較多,有50多人,經估算,如果兩個班都以班為單位分別購票,則一共應付1240元,如果兩個班聯合起來,作為一個團體購票,則可以節省不少錢,問兩班各有多少名學生?

購票人數

1-50

51-100

100人以上

每人門票價

13元

11元

9元

2由學生根據已有的數學知識,找出已知量、未知量,分析等量關係,討論解題方法:

x+y=104

13x+11y=1240

設:七年級(1)班有x人,七年級(2)班有y人,由題意得

x=48

y=56

(三)展開

1在同學門解出問題的前提下再提出問題(小組討論)

假如一瓶飲料3元,空瓶回收價為13個1元,聰明的你能出一個點子盤活這1240元,讓兩個班的學生都有門票和飲料嗎?請你簡要説明一下你的好點子!

兩個班104人作為一個團體購票,需要 1049=936 元,

節省了 1240-936=304 元,

買飲料需要 1043 =312 元,相差8元

喝完之後將空瓶收回,則回收價為10413 =8元,剛剛好!

反思:這是純數學的思考方式,沒有實際意義,飲料是進去後邊玩邊喝的,不應當像在完成任務似的在門口就喝完回收,如果由老師(或班長)先墊上8元,同學們就能把飲料帶進公園了,但不能隨手亂丟,必須帶到門口兑換(環保教育)。

2腦筋急轉彎:

假如(1)班想要單獨買票,請你幫他想出一個比較經濟的購買方案:

簡單説明

七年級(1)班48人原想買48張票需要:4813= 624 元,

但若買51張票,每張只需11元, 只要:5111=561 元,節省了 624-561=63元,更經濟

至於多出的3張票想怎麼辦就怎麼辦,無所謂

四 小結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獲得了什麼數學知識?

(2)對你影響最深的問題是哪一個,你有什麼看法?

國小數學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一)通過直觀的實物圖和乘法的含義,在老師的引導下,編出6的乘法口訣.

(二)找出6的乘法口訣的規律,初步熟記6的乘法口訣,會用乘法口訣正確求積.

(三)初步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記乘法口訣.

難點:用6的乘法口訣正確求積.

教具和學具

教具:例11的實物圖,6根小棒.

學具:6根小棒.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準備

1.複習2~5的乘法口訣

我們已經學習了2~5的乘法口訣,全體同學一起背一遍,相鄰兩個同學互相背一遍.

2.卡片口算,並説出用哪句口訣

23=14=21=52=

44=55=35=43=

3.卡片口算,直接記得數

25=22=51=34=

15=53=24=54=

我們已經學習了2~5的乘法口訣,下面應該學習幾的乘法口訣,引入新課,板書課題:6的乘法口訣.

(二)學習新課

1.準備練習

每次加6,把得數填在空格里.

讓學生口算,6個6個地加,把每次加的結果,教師填在空格里,一直加到36.提問:12是幾個6相加得來的?(2個6相加是12)

3個6相加是多少?(18)

5個6呢?(30)6個6呢?(36)

2.出示例11教師出示蟬圖(圖上共畫6只蟬,第一次先露出1只,其它的蟬先用紙蓋起來).

提問:

(1)圖上畫的是什麼?(1只蟬)

(2)仔細數一數,一隻蟬有幾條腿?(1只蟬有6條腿)

(3)1個6怎樣用乘法算式表示?(學生回答後,教師在圖的下面板書:61=6)

(4)61=6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一個六是六)

(5)誰能結合乘法算式編一句乘法口訣?(一六得六)

教師在61=6的。算式旁邊,板書:一六得六.

教師移動遮蓋紙,又露出1只蟬,一共露出了2只蟬.

提問:

(1)2只蟬共有多少條腿?怎樣列式?(待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62=12)

(2)62=12

這個算式什麼意思,誰能編出一句乘法口訣?(待學生回答後,教師在62=12算式旁邊板書:二六十二)

6的乘法口訣前兩句咱們已經編出來了,後面幾句,同學們試着自己編好嗎?

教師陸續露出3只、4只、、6只蟬,每增加1只,讓學生試着把書上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訣填完全.訂正後,教師把乘法算式和相應的乘法口訣板書出來,並讓學生説一説是怎樣想的,每句乘法口訣表示什麼意思.

3.觀察口訣,發現規律

提問:

(1)6的乘法口訣有幾句?(有6句)

(2)怎樣看出是6的乘法口訣?(每句口訣第二個字是六)

(3)每句口訣第一個字表示什麼?(幾個6)

(4)6的乘法口訣的得數,後一句與前一句有什麼關係?(後一句比前一句多6)

(5)如果你忘掉了其中的一句口訣,如四六(),你能不能用最快的方法想起它的得數?(小組討論後再交流)

先想前一句三六十八,18+6=24,四六二十四,或者先想後一句,五六三十,30-6=24,四六二十四,4.熟記口訣

(1)熟讀口訣,自己試背口訣.

(2)指名背,兩人互相背.

(3)師生對口令.

(三)鞏固反饋

1.基本練習

課本第37頁做一做的第1題

教師用小棒在磁性黑板上擺了一個六邊形,學生動手也擺1個.

提問:

(1)你擺的六邊形用了幾根小棒?(6根)

(2)擺1個六邊形用6根小棒,如果不擺圖了,你能知道擺2個六邊形用幾根小棒嗎?擺3個,擺5個,擺6個呢?

學生口答:教師逐一板書:61=6

,62=12,63=18,65=30,66=36.你為什麼能很快説出它的得數?(用6的乘法口訣得出來的)

教師出示做一做的第2題.

教師任意指一道題,由學生很快説出得數.

2.發展性練習

(1)先算出每道題的得數,再説一説每組兩道題之間的關係.

從上面練習,你得到什麼啟發?(不知道66=?我可以用65+6得出)

(3)讀一句口訣,説出兩道乘法算式.

三六十八五六三十四六二十四

3.綜合性練習

直接寫出得數.

64=16=46=35=

26=36=63=43=

課堂教學設計説明

由於學生已學了2~5的乘法口訣,對乘法口訣的含義,怎樣編乘法口訣,有了初步瞭解.因此,6的乘法口訣就採用老師引導學生編前兩句,其餘四句由學生獨立在書上填寫的方法,並進行互相交流.

在引導學生髮現6的乘法口訣規律時,首先使學生對6的乘法口訣有一個整體把握,再發現6的乘法口訣的特點,即相鄰的口訣的積相差6.這樣為學習後面的乘法口訣由學生獨立發現規律打下基礎.

在組織練習時,除了在理解的基礎上,給學生一定的時間熟記口訣外,更重要的是採用不同的方式,擺一擺,喚起學生的表象、相關聯的題組等,指導學生用口訣計算乘法算式.

由於學生在前面已經遇到過一句口訣可以計算兩道乘法算式,因此有關幾乘以6的題目,沒有設例講解,而在鞏固練習中,通過對比的形式,由學生獨立解決,最後進行混合練習,使練習內容有坡度,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能力.

國小數學教案 篇四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二章《因數和倍數》第1節例1(教材第13頁)及練習二的第2題,第四題的前部分。

教材分析:

本節教學是在學生學習掌握了因數和倍數兩個概念的基礎上,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運用乘法算式及除法中的整除自主嘗試、探究“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同時,通過多種形式的訓練,使學生能熟練找全一個數的因數。另外,通過引導學生用集合的形式表示一個數的因數,一方面給學生滲透集合思想,更重要的是為後面教學求兩個數的公因數做準備。

教學目標:

1、應用嘗試教學法鼓勵學生自主嘗試探究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及規律特點,並能熟練找全一個數的因數;

2、逐步培養學生從個別到全體、從具體到一般的抽象歸納的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

探究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及規律特點。

教學難點:

用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熟練找全一個數的因數。

教具準備:

投影儀、小黑板、卡片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設想:

運用嘗試教學法,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學例1,自主嘗試、探究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方法,並能運用所獲得的方法、經驗找全一個數的因數。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師:同學們,前面學習了因數和倍數的概念,老師很想考考你們學得怎麼樣,可以嗎?

生:(預設)可以!

師:出示小黑板。

1、利用因數和倍數的相互依存關係説一説下面各組數的相互關係。

21和7 2×7=14 30÷6=5

2、判斷。

(1)12是倍數,2是因數。 ( )

(2)1是14的因數,14是1的倍數。 ( )

(3)因為6×0.5=3,所以,6和0.5是3的因數,3是6和0.5的倍數。( )

教師根據學生完成練習的情況對學生進行恰當的表揚激勵,同時進入新課教學:……

二、新課教學

過程一:嘗試訓練。

(一)出示問題

師:同學們,老師有一個新問題,想請大家幫助解決,行嗎?

生:行!(預設)

嘗試題:14的因數有哪幾個?

(二)學生解決問題,教師巡視並根據實際適時輔導學困生。

(三)信息反饋。

板書:

1×14

14 2×7

14÷2

14的因數有:1,2,7,14

過程二:自學課本(P13例1)。

(一)學生自學例1。

教師提出自學要求(投影):

1、18有哪些因數?

2、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樣找出18的因數的?他們找完了嗎?如果沒有,請幫助他們完成。

3、你還有別的找法嗎?請試一試,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寫出18所有的因數。

(二)信息反饋

1、反饋自學要求情況;

板書:

1×18

18 2×9

3×6

18的因數有1,2,3,6,9,18。

還可以這樣表示: 18的因數

2、知識對比,探索發現規律。

(1)師:同學們,根據求14和18的因數時獲得的體驗,再思考下面問題:

投影出示問題:

思考一:你用什麼方法找出?

(2)學生思考,教師適時引導。

(3)同桌交流思考結果。

(4)師生互動。總結方法、點出課題。

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用乘法計算或除法計算(整除)

過程三:嘗試練習

(一)用小黑板出示練習題

1、找出30的因數有哪些?36的因數有哪些?

2、結合14、18、30、36的因數個數,請你談談一個數的因數有什麼特點?〖提示:一個數的最小因數是( ),的因數是( )。〗

(二)信息反饋:師生互動總結特點。

板書:

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它的最小因數是1,的因數是它本身。

三、課堂作業

練習二第2題和第4題前半部分。

四、課堂延伸

猜一猜:(卡片)只有一個因數的數是誰?

五、課堂小結

師:今天你學會了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嗎?你知道一個數的因數特點嗎?

生:……

板書設計:

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1×14

14 2×7 方法:用乘法計算或除法計算(整除)

14÷2

14的因數有:1,2,7,14

1×18

18 2×9

3×6

18的因數有:1,2,3,6,9,18 特點: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

還可以表示為:

它的最小因數是1,的因數是它本身。

國小數學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引導學生從生活經驗中感受到交集的含義,能借助直觀圖,體驗利用維恩圖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能力目標:通過小組合作設計集合圖的活動,啟發學生對交集部分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創新能力、評價説理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生活情景的課堂再現,讓學生在探究、應用知識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學會利用交集的含義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用圖示的方式感受到交集部分所表示的意義。

教法

本節課劉老師主要採用遊戲法、直觀演示法、講解法、師生合作探究法,以學生為主體,老師引導學生一步步的深入探究,進而將問題解決,達到教學目標。

學法

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遊戲、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動手操作等方法來理解集合各部分表示的意義,根據集合圖直觀形象的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1劉老師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的積極性,為學生營造了輕鬆愉悦的學習氛圍,利用猜拳和搶凳子的遊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對集合圖的理解。

2在遊戲中引起矛盾衝突,提出問題,使學生的思維世界中出現碰撞,便產生了求知的火花,從而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領悟問題存在的根源——重複。

3藉助呼啦圈套小朋友的方法,演示出集合圈的知識,能夠幫助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集合圖各部分所表示的意義。

4藉助學生比較感興趣的的語數競賽活動的情況,讓學生充分探究集合的知識及解決問題的計算方法。

5小組合作,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來設計集合圖,進一步加深對集合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6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注重學生思維的拓展,讓學生考慮到集合與集合之間關係的多樣性使所學知識得到了延伸。

總之,數學課不僅是讓學生學數學,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欣賞數學、體驗數學的價值,從欣賞和體驗中去感悟數學道理、培養數學素養。本節課學生在學習活動的參與中,真正的做到了自主探索、不斷創新,體驗到了數學學習的快樂與成功。

國小數學教案 篇六

一、教材分析:

青島版國小四年級上冊數學第46—48頁的“相遇問題”,是在學習簡單行程問題基礎上繼續學習的內容,情節、數量關係比以前學的內容複雜。教學時,要啟發學生抓住題目中主要的數量關係,聯繫學過的知識,解決新問題。在教學中要緊緊地抓住對“速度”、“相遇時間”、“路程”這三個量之間的相依關係的理解。通過可逆性改編、變化題目中情節,進一步培養學生認真分析數量關係的能力;逆向思維的能力;及綜合分析應用題的能力。

在教學中還要幫助學生突破對一些概念的理解。如“速度和”、“相向”、“相遇”、“同時”等。可以通過學生生活實際,通過演示,幫助學生理解這些概念。學生對這些概念理解了,有利於進一步理解題目的情節,並掌握數量之間的關係。 在教學中還要充分發揮準備題的作用,運用舊知識遷移,學會新知識。過去學習過一個物體走完一段路的行程問題,相遇問題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的,它的特點是由兩個物體同走一段路,抓住新舊知識的聯繫與區別進行教學,有利於學生對“相遇問題”的理解和掌握。

二、設計理念:

本着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注重了學生的參與,注重了學生思維的開放,注重了學生個性的發展,使教學跟隨學生的學習過程,緊貼學生的學習需求,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獲。

三、教學目標:

1.學會分析“相遇問題”的數量關係。

2.掌握“相遇問題”應用題解題思路和解答方法,提高解題能力。 3.培養學生積極動腦,刻苦鑽研的學習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相遇問題的數量關係,建立解題思路,掌握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相遇問題中速度和、相遇時間和總路程之間的關係。

教學關鍵:

使學生弄清每經過一個單位時間,兩物體之間的距離變化。

四、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我準備採用如下教法:

複習鋪墊法 直觀演示法分組討論法啟發講解法練習鞏固法 這樣通過多種教法的交叉進行,相信一定會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在學法上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討論的方法掌握知識,學會知識的遷移、類推。

教具準備:計算機及輔助軟件

教學過程:

一、展示設疑

1.口答:一架飛機平均每小時飛行600千米,從甲地飛往乙地用了4小時,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師:誰會用一個數量關係式來回答?能把其它幾個關係式也説出來嗎?

看來大家對過去的行程問題學得很不錯,為自己鼓鼓掌,也對各位和我們一起學習討論的老師表示歡迎!

這一道題用幾個速度和走完全程?

小結:相遇應用題通常有兩種解法,第一種先求什麼?再求什麼?第二種是又先求什麼?再求什麼?

(板書:速度和×相遇時間=總路程)

四、拓思創新

1.兩個郵遞員同時從相距3000米的兩地相對而行,騎摩托車的速度是800米/分,騎自行車的速度是200米/分。經過幾分鐘兩個郵遞員相遇?

這道題與剛才研究過的有什麼不一樣嗎?

2.甲乙兩人同時從相距600米的兩地相對而行,5分後相遇。甲每分行70米,乙每分行多少米?

3.甲乙兩人同時從相距600米的兩地相對而行,5分後相遇。乙每分行50米,甲每分行多少米?

這兩道題是怎樣求一方速度的呢?

根據 路程÷時間=速度和

速度和一方速度=另一方速度

4.小紅和小剛同時從兩家出發,小紅每分鐘走38米,小剛每分鐘走45米,經過3分鐘兩人相距100米,小紅和小剛家相距多少米?

這道題中的兩人相遇了嗎?

5.甲乙兩人同時從M地相背而行,甲每分行70米,乙每分行50米,5分後他們相距多少米?”

這道題什麼發生了變化?你覺得還可以用今天學的方法做嗎?

(這是運動的雙方方向上發生了變化,可數量關係並沒有改變,因此,解題方法完全相同。像這樣運動雙方某一方面發生變化的譬如時間有先後的變化等等以後我們在研究。)

五、小結:談談這節課你又獲得了哪些知識?

師:這節課我們研究的都是兩個人走路呀、騎車呀這類問題,它還能不能研究其他問題呢?還可能研究哪些問題呢?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老師想在下一節課中得到你們的答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1pjl9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