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淺談個性化學習下的國小數學教育

淺談個性化學習下的國小數學教育

淺談個性化學習下的國小數學教育

淺談個性化學習下的國小數學教育

李乃根

(六安市城北第二國小)

摘要:面對新課標的推進,數學教育成為了國小教育階段最關注的科目。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有效性,教師就需要意識到不同學生有着不同的學習能力,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用因材施教的舉措,確保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得到發展。該要求在課堂教學中的落實與體現實際上就是素質教育、個性化教育。教師應當立足於學生實際,參照學生的成長需求、成長需要,用個性化技術、策略與方法,確保每一名學生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舞台與領域,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關鍵詞:個性化學習;國小教育;數學教學;多樣化作業模式;個性化課堂教育

前言:面對社會的發展,教師需要意識到學生之間的不同,突出個性化教育,實現素質教育與現代化教育理念的落實。新課標指出,基於不同條件下成長的學生有着不同的成長素質,教師需要着眼於學生的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有個性、富有生機、主動性突出的教學環境。教師需要關注每一名學生的實踐與學習。教師需要為學生安排適用於學生現階段素質水平的教學條件、教學環境,以學生的內心需求為主導要素,尊重學生個體需求、個體差異,挖掘與喚醒學生潛能,提升與開發學生素質素養。不過從當前的實踐教學情況來看,部分教師實際上並沒有意識到學生個體差異,仍在用統一、標準教學模式。教學缺乏個性、創造性,這勢必會影響到學生的成長。

一、正確看待個性化教育

不同學生存在不同能力上的差異是公認的話題,這種差異是基於客觀事實所存在的。個性化教學就是尊重學生個性的教學,必須根據每個學生的個性、興趣、特長、需要進行施教,亦即學生需要什麼,教師便需授予什麼,學生完全是一種自主性的學習。個性化教學體現的是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突出了教育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個性化教學以學生的學為導向,使教學更加具有針對性。教師為了實現個性化教育,就需要了解不同學生的潛力、特性與能力。教師需要認知學生之間的區別,明白學生差異的關係。教師要用合適的方式導出學生的思維過程,隨後分析與參考學生的條件情況,設置與學生相匹配的教學對策。比如國內教育在尊師重道理念的作用下,教師不允許學生在自己講課的過程中插話,不允許學生的質疑,而西方國家的學生卻經常在課堂中打斷教師的言論與思考過程。對此我們必須予以正確對待。質疑的過程實際上是學生思考的過程[1]。教師需要允許學生質疑,學生在質疑過程中產生的靈感火花富有創造力。教師有必要為學生提供質疑與“插嘴”的條件與機會,由學生自行思考與回答問題。教師需要明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教師需要尊重與認可每一名學生的活躍表現。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的反問、發問與疑惑,而不是一味的否決學生[2]。質疑的過程能夠讓學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教師要着重培養學生個性化素養。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要第一時間為學生提供答案,而是要參照學生的課堂表現,學習狀況讓學生自行思考、自行探究。教師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用自己獨特、拿手的方式解決問題。學生在請教、討論、看書中發揮才智,尋求答案。在總結答案、探究答案的過程中,學生會形成各種各樣的想法與需求,這些想法對與錯並不重要,學生的奇思妙想對於學生的個性化素質成長有着推動引導的作用。教師要鼓勵學生在面對問題的時候用不同的方法解決。教師在學生有不同想法解答問題的時候要予以表揚與鼓勵,用這種形式調動學生自主學習、創新性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

二、創建和諧、民主、輕鬆教育氛圍

教師需要為學生創造主動交流、積極思考的環境、氣氛。環境對於教育有效性的影響十分的突出,這裏的環境包括心理環境與物理環境。其中物理環境指的就是課堂情境,比如教師可以用實踐活動、分組學習、學生自學等模式引導學生完成知識的吸收與學習。心裏環境指的是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氛圍,改善師生學習關係,予以學生心理愉悦感與安全感。師生在這樣的環境下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學生學的開心,教師教的舒心。為了體現個性化教育,達成個性化教育目標,教師就需要為學生營造這樣的環境。學生在和諧、愉悦的氛圍下能夠順利的掌握相應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素質[3]。

三、層次化、多樣化作業模式

教師需要做好課堂作業的分層活動,分層作業的目的是為了提供給學生不同的學習資源、學習條件,幫助學生在這樣的視角下取得學習信心。每一名學生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同,每一名學生都希望自己能夠學好知識,取得成就感。教師要利用分層作業的方式幫助學生打下學習興趣基礎。教師可以用各種各樣的形式設計作業,而不是像過去一樣用統一的方法設置作業。教師所設計的作業首先要體現出基礎知識鞏固的作用,其次則是要讓學生有所進步,最後則是要滿足學生的成就心理。教師對待不同學生應當設置不同的作業,當然為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分層、多樣性作業可以用學生自行選擇的方式處理。也就是説學生自行決定完成哪一種類型的作業。比如學習《長方體》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列舉出這樣幾種作業形式:1製作長方體紙盒,2觀察與記錄生活中的長方體,3利用已有知識解決長方體的表面積問題。這些不同的作業形式很好的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結合,學生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完成了對知識點的學習與吸收。學生可以在這些種類的作業模式下獲得與自己能力相匹配的成長。

四、打造個性化課堂教育理念

教學是教與學的結合體,教育並非是自動化生產的產品,教學需要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學生主動的學習。不同學生有着不同的成長環境,這種不同的成長環境造就了有着不同性格、態度與學習需求的學生。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關注每一名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教學形式、教學活動、教學手段。教師要主動挖掘學生的個性化素質與潛力。教師要在尊重學生個性特徵的基礎上,帶領學生健康、茁壯的發展。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關心與尊重不同學生的個性化追求與體驗,引導與鼓勵學生自由發表見解。該過程能夠對學生的個性化思想予以引導與促進,實現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

教師要在教學中幫助學生形成個性學習素質與理念。比如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寫出1至10這幾個數字,隨後詢問學生:同學們覺得這裏面哪一個數字最特別,有的學生此時就會説道10最特別,因為10是這些數字中唯一兩位數,也有學生説這裏面的2最特別,因為2是最小的雙數。此時教師需要予以每一名發表看法的學生認可與肯定。隨後教師需要繼續引導,使學生明白主動發表自己的見解是非常勇敢的事情,這是非常正確的活動。今後一定要繼續勇敢的表達自己對問題的看法與建議。教師要用這種微不足道,十分平常的手段幫助學生形成個性化素養,其對學生今後的學習自信心成長有很好的幫助效果。

結語:國小數學教育需要凸顯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與主體價值,教師需要做好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的調動。教師在瞭解不同學生能力、素質差異的基礎上,深入挖掘學生潛能。當然教師也不能固步自封。教師有必要不斷學習,豐富自我學識。教師需要在實踐中反思,在實踐中成長。只有在教師的個人能力與素養水平滿足於現代教育、個性化教育以後,數學教育的價值才能夠得到最大化體現。教師需要深入實際、深入學生羣體,為學生提供開放式的成長環境與學習環境,只有這樣學生的能力與素養水平才能夠得到真正的提高與成長。

參考文獻:

[1]李培壽,李庭仙.基於國小數學個性化作業設計的思考[J].內蒙古教育,2018(18):80-81.

[2]陳芳.構建生命化的國小數學課堂[J].當代教研論叢,2018(09):65-66.

[3]魏曦.個性化教育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學週刊,2018(27):97-98.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13dmo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