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淺談學生語感的培養

淺談學生語感的培養

淺談學生語感的培養

淺談學生語感的培養

福清洪寬中學俞建華

試用修訂版的初高中語文新大綱都提出了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培養學生語感的任務。由此可知培養學生語感的重要性。

培養學生語感本來就是語文教學最核心、最重要的任務,葉聖陶先生曾説過:“文學語言的訓練,我以為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就是對語文敏鋭的感覺。”

語感是語言能力的核心。語感可以在家庭環境、人際交往、社會實踐中自然形成。即使是學齡前的兒童,憑語感大多數也能夠説出合乎語法規範的通順的句子。雖然説這句子結構非常簡單。諸如回答客人問詢父母去向時,學齡前兒童就能回答:“爸爸上班去”,“媽媽買菜去”等。顯然學齡前兒童是在家庭環境、人際交往中、在沒有教師理性指導的情況下,完全靠聽話、説話的語言實踐形成語感的。但這種口頭語感往往是低層次、低品味的,有時甚至是不完善的;而高層次、高品味的語感,尤其是書面語感的形成,則主要靠學校的語文教育,靠教師理性指導下的有意識的語感訓練才能形成。

呂淑湘先生也説過:“語文教學的首先任務就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那麼,該怎樣訓練和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呢?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質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質的基本內容是識字寫字能力、閲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而能力的獲得與形成主要靠語文課堂的訓練來實現。因此,要培養髮展學生語感,就應通過讀、寫、聽、説諸方面的科學訓練來達到這一目標。

第一、“讀”中品味語感。

“讀”,主要是朗讀,“書讀白遍,其義自見”,可見朗讀在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意旨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朗讀也是訓練和培養語感的主要手段。會讀,而且讀得好,是有語感的表現,以聲傳情,景隨聲出,也能使別人產生語感。如教學《杜少府之任蜀州》時,除應指導學生注意感情外,還應體會當時的意境。這是送友人臨別贈言詩。三四句“與君離別意同時宦遊人”,為勸勉之詞,朗讀時聲音要顯得凝重。語調平而穩,表達依依惜別之情。後四句又進一步勸慰,尤其是五、六句熱情奔放,肺腑之言,感人至深,為千古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朗讀時音色轉為爽朗,語調稍上揚,“存”、“若”二字稍長音,體現豁達的胸襟,又顯得深沉真摯,由此引導掌握方法,反覆誦讀,既理清了詩的內涵,又陶冶了情操。利於培養良好的語感。

如果教師只重視增加朗讀的成分,沒有重視朗讀的質量,即沒有進行切實的訓練,如朗讀前沒有提出明確的要求,節奏、停頓等一概不提,朗讀後沒有給予中肯的評價,而只是你方讀罷他登台,不評析,不比較,讀得好的不表揚,讀得差的也不予以糾正,這樣的話,學生也根本不知道怎樣讀好,怎樣讀差。如此又怎麼能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訓練語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呢?因此,把好朗讀的質量關對訓練和培養語感是至關重要的。

鄉下中學的學生,由於諸多原因,朗讀能力與城市學生比有不小的差距,諸如讀錯字,讀破詞、句的現象普遍存在,更別説分角色朗讀時,擔任角色的學生能讀出感情,因此加強朗讀訓練,把好朗讀的質量關,對訓練和培養語感是至關重要的。

另外,教師的範讀可以起到“傳染語感”的作用,它不只起正音、讀出節奏和句讀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教師用“抑揚頓挫”之聲,讀出“酸甜苦辣”之味,讀出“喜怒哀樂”之情,去幫助學生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確定課文的情感基調,為理解打下基礎,悟出“語感”。

第二、“寫”中積澱語感。

“寫”是將形象化、情感化的東西通過文字表達,即學生的“作文”。

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個人的語文水平的高低的重要尺度。因此,為了提高學生作文水平,教師常鼓勵學生多練筆,除了課堂作文外,還希望他們寫日記、週記。以期在學生不斷“寫”的過程中,提高譴詞造句的能力,使得語言的運用得到嚴格的訓練,從而培養出敏鋭的語感。“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要提高學生“寫”的水平,除了引導學生將視野投向生活,掌握一定的寫作方法外,學生還必須要有較強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這就要求教師一方面要指導學生在平時閲讀中注意積累詞彙,做好讀書筆記。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利用教材,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作文時,可要求學生寫、讀結合,寫完之後可以認真讀幾遍,刪去可有可無的字、詞、句、段,也可要求學生寫後讀給同學聽,聽聽同學意見,再認真修改,力求讀得“上口”,這就是在寫作文過程中訓練語感,若持之以恆,定能取得成效,使學生作文的語言“簡明”、“連貫”、“得體”。

第三、“聽”中感悟語感。

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要培發展學生的語感,則培養他們的聽知能力不容忽視。因為它是人們獲取信息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也是一個正常人一生中用得最多的能力之一。如果沒有較高的聽力素質,就會“聽而不聞”,甚至會“南轅北轍”。以下這個例子説明了這個問題。

前幾年,紹興市會考語文增設了聽記測試題。哪料到聽兩遍新聞錄音後,有近一半考生無法將“橫空出世架長虹”這七個字標題全寫正確。“橫空”寫成“航空”;“出世”寫成“出勢”、“出事”;“架”寫成“駕”;“虹”寫成“鴻”、“洪”等,錯誤五花八門。

答卷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反映出考生在語文學習中存在語感差的問題。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聽力素質。

注意力是聽力的第一要素和基礎,要培養聽力素質,必須首先加強訓練學生能夠比較持久、專注地“聽”而不分“心”,有時還要“聽”、“記”(作筆記)兩者同時進行,而不能顧此失彼。教師可先用記錄速度朗讀文章,讓學生耳聽手記,達到訓練語感的目的。

理解力是人腦對信息進行分析、綜合概括、具體化等複雜加工能力,是學生將知識系統化、內在化的關鍵,表現在聽力上主要是對説話的詞義、句義、情節、意境、主題等的領會。要訓練學生在“聽”時能夠把握要點,概括內容,領悟深意,可以讓學生聽從未聽過的寓言、童話等,聽後引導學生領會言外之意,探明藴含的主旨。

實踐證明,聽力訓練離不開課堂教學這一塊主陣地,就一堂語文課而言,聽的材料確實不少,有誦讀、講解、提問、回答、小組討論等,可以説,聽力的訓練體現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因此教師應作精心的安排,最大限度地將聽力訓練落實到實處。這樣就利於學生辨別語音的正誤,感受語言形象,感受語意色彩。

第四、“説”中培養語感。

努力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讓學生迅速地聽懂對方的話。並用自己的話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是語文教學一個十分緊迫而重要的課題。那麼,該如何培養學生“説”的能力呢?

首先要鼓勵學生敢於“説”,國中學生説話常表現為躍躍欲試,想説又怕説錯,針對這種情況,教師不要全責備,打擊他的積極性,而應該鼓勵他們踴躍“説”,説出自己的見解。從而達到培養語感的目的。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一種和睦融洽、積極活潑的課堂教學氣氛。

其次是要精心設題,讓學生有話可“説”。

學生對發生在學校裏的事,身邊事,往往深有感觸,也最讓學生有話可説,比如,有的班主任排座位時不管個子高矮,把上課紀律差的學生一律往後趕,並美其名曰:“免得讓成績好的學生受影響”;成績好的學生個子再高,也安排坐在前幾排。説是“保住重點”。以此為話題,最易激起學生説話的慾望和興趣,要求學生談看法時,發言十分踴躍,大多能從後進聲受歧視,造成心理壓力,不利於學生學習和健康成長等方面加以議論,不打發言稿,全是即興發言,有理有據,還不時贏得大家的掌聲。

再則要多創設機會,讓學生多“説”。

比如課前讓學生針對當日班級常規評比情況,作“一分鐘講話”,課外多安排講故事比賽、演講比賽等活動,讓學生説的機會多,説的能力自然就隨之提高,語感的培養就不是一句空談。

另外,可結合語境要求學生模擬“説”。

語感不只是準確敏鋭的理解,由外部語言流暢地把握思維,還必須能準確敏鋭地表達,將思維流暢地外化為外部語言。有鑑於此,要求學生結合語言情境模擬“説”不失為一種培養語感的有效的方法。如教授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裝》時,可要求學生模擬老大臣及誠實的官員看了布料後如何向皇帝説“布料”;教授都德的《最後一課》時,要求學生模擬韓麥爾先生最後對學生及鎮上人如何“説”,“説”後師生再共同品評,這些都有助於學生培養語感。

綜上所述,語感是在大量的讀寫聽説實踐上積聚而成的語言感覺,只有通過科學訓練才能形成高品味、高層次的語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5krnq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