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閲讀與寫作教學有機結合探微

閲讀與寫作教學有機結合探微

【摘要】閲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着密切的聯繫,在教學中,雖然二者所承擔的教學任務不同,各有側重,閲讀教學側重於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作文教學側重於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閲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有機融合,必將會激發學生寫作的動力,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學生從閲讀中可以學習到寫作文的方法,通過作文又可以促進閲讀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學中,必須把二者緊密結合起來:一、重視作文教學與閲讀教學相結合,二、注重閲讀教學中滲透積累語言的指導,三、讀中悟寫,讀中練寫,四、重視當堂的寫作訓練。

閲讀與寫作教學有機結合探微

【關鍵詞】閲讀寫作結合探微

閲讀與寫作是相互聯繫的。“勞於讀書,逸於作文”即闡明瞭閲讀和寫作的密切關係。葉聖陶説:“閲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於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繫。”寫東西就靠平時積累,接觸的文章多了,自然而然可用的語句也就多了,寫起來便得心應手;讀到一定程度時,更加熟悉各種表達方式,就可以作到錦上添花,把意思表達得更加圓滿,即“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當然,以讀促寫是需要時間的,因為閲讀是一個採集零瓊碎玉,日積月累的漫長過程。但磨刀不誤砍柴功,厚積而後薄發正是語文學習的特點。因此,《語文課程標準》不僅強調在課內外閲讀中進行語言和習作素材的積累,而且提倡對積累的運用。而我們教師的一大任務就是指導學生在課內外閲讀中進行積累並使運用積累經常化、日常化,使學生掌握有效地積累和運用的方法,養成良好的積累和運用的習慣,讓學生從有意識地到自如地驅遣積累表現自己的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讓學生的積累真正成為他們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成為他們精神家園的有機組成部分。

我們應該思考如何在閲讀教學中滲透作文教學,又如何在作文教學中穿插閲讀教學 ?我們應如何利用語文課文,尋找語文教學中閲讀和寫作有機結合點,很好地將閲讀和寫作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

一、思想上重視作文教學與閲讀教學相結合

作文教學與閲讀教學的有機融合,必將會激發學生寫作的動力,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誠然,作文教學還有很多好的方法,但我認為,立足課本,立足課堂,是當前最明智的選擇. 閲讀教學與作文教學有着密切的關係,閲讀教學是作文教學的基礎,作文教學是閲讀教學的目的。作文能力如何,是語文水平、語文教學質量如何最終的試金石、晴雨表。語文書上的閲讀課文,大多出自名家之手,可以稱得上篇篇是美文,我們大多教師也把它們當作教學的重中之重,精講細品,可是也有一些教師認為閲讀課上完了,自己的教學任務也就完成了,而對於每個單元后的作文,很多時候都採用教師講一下,學生練一下,老師批一下的模式,造成大多數學生雖然寫了,但是比國小作文沒多麼大進步。學生不想寫,不願寫;教師批改也大多應付學校檢查。長此下去,作文教學越來越不被重視。其實,每個單元后的作文與課文有着密切的關聯,如能把作文教學融入閲讀教學中去,從閲讀教學找突破口,打通閲讀教學與作文教學的通道,才能解決閲讀教學為什麼、幹什麼的問題和作文教學的活水源問題,就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們老師要在思想上重視作文教學與閲讀教學相結合,學會學與練相結合。

二、注重閲讀教學中滲透積累語言的指導

作文難寫,怕寫作文,是較多學生的所面臨的一個突出的困惑和現象。而“肚中無貨,無米可炊”是這一問題的關鍵。沒有東西可寫,自然沒有興趣可言;搜腸刮肚,自然寫不出精彩文章。

如何幫助學生突破作文中的這一瓶頸,有效的途徑之一就是引導學生多讀,多積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我們都熟知的道理;宋代大學士蘇軾的“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也即是説寫作吸納的材料要多要廣,積累的材料要充分而豐富;葉聖陶先生説的“閲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繫”這些都論述了閲讀和寫作的密切關係,強調了閲讀對於寫作的重要性。

閲讀和寫作是個互逆的過程。閲讀是理解吸收,寫作是理解表達。只有吸收得充分,表達才更加有力。因此,“閲讀是寫作的基礎”。所以,在閲讀教學中,要依照課標要求,在閲讀訓練中滲透積累語言的指導。課堂閲讀教學是指導學生學會積累語言的“主戰場”,我們應該在課堂上多方面指導學生獲得豐富的語言,掌握積累的方法,指導多讀多背,採用多種形式多讀名篇課文,精彩部分還要多品讀,直到能背下來,讓課文中的語言文字儘可能地印在學生的腦海裏。

要求學生在閲讀的過程中學會積累寫作素材。積累名句就是個好方法。“積學以儲寶”,積累名句就是一個採集零瓊碎玉使之日積月累,變成自己的聚寶盆的過程。積累名句可從兩方面入手。一是老師在閲讀教學中重視積累課內文章名句。將閲讀時讀到的格言、警句、諺語等自己認為有價值而實用的東西記在卡片上,並分類存放。課本中收入的文章都是名篇佳作,特別是古詩詞曲和文言文,其中的名句俯拾即是,思想精博,材料豐富,可以供作文時使用。二是從課外閲讀中積累名句,可採用摘錄法。摘錄法就是指我們在閲讀時,把具有參考價值、可以引用、借鑑的精彩句子等抄錄下來。做摘錄要按原文實錄,不得增添、刪減、更改原字句和標點符號。不管是課內還是課外的名句都要註明出處,如書名、頁碼、出版社、版面、出版時期及作家姓名,便於日後查實。通過課內外閲讀,積累大量名人名篇中的名句,學生在寫作時就能旁徵博引,厚積薄發。通過多讀書、多積累來開闊眼界,引導學生在閲讀中積累佳詞名句、精思妙理等寫作素材,幫助學生廣積寫作的“糧草”,這也是解決學生作文“有米可炊”,不為作文而愁的一條有效途徑。

三、讀中悟寫,讀中練寫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藉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閲讀和寫作的熟練技巧(葉聖陶)”。教材是啟迪學生閲讀和作文智慧的一把金鑰匙。尤其是更新後的語文教材更不乏文質兼美的篇章,其中儲藏着無窮的思想力量、情感力量和寫作智慧。在閲讀教學中可以相機進行作文指導和作文訓練,來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和技能。

(一)、在閲讀教學中相機進行寫作方法和寫作知識的指導。在閲讀教學中教師要在如何抓住人和事物的特徵進行描寫,怎樣有條理的記敍事情、描寫景物、説明事物,怎樣進行作文的選材剪裁,怎樣結構文章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很多課文本身就是這方面的經典範例,在學習理解這些經典文章的過程中就可以學習到這些相關的寫作知識。如朱自清的《春》和魯迅的“百草園”,在用詞、抓住特徵、寫作思路、修辭的運用上是非常經典的文章,我們要指導學生寫作時多學其中的妙處。

再如怎樣寫事,教師可以這樣指導學生:一是把“經過”部分分成幾個階段,然後按照先後順序一層一層地寫得清楚。寫的時候多問幾個“後來怎樣”,文章就具體了。二是注意材料的詳略,有所側重。對一些重要的過程、場面要細緻描繪,使讀者有如身臨其境。三是對事件中的人物,特別是主要人物,當時是“怎麼説的”、“怎麼做的”,又是“怎麼想的”,一定要寫具體。

(二)、在閲讀的過程中把握好契機和結合點進行作文訓練。如在課文學習中學習了精彩的語言及時進行語言的仿寫訓練,來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利用課文中的“留白”讓學生進行“補白”、“續寫”、進行想象和新的創編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對接近學生認知水平和接近生活實際的課文進行摹寫來訓練學生的佈局謀篇和構思能力,學生一般都能夠摹寫出較好的作文來;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讓學生對課文的內容、寫作手法、精彩語句作評點來提高學生的作文鑑賞能力。通過尋找和把握這些契機,適時進行寫作訓練,使讀寫有機結合。

(三)、通過閲讀來積累和歷練學生作文思想(立意)的厚度。語言的厚度就是思想的厚度,語言的美麗就是智慧的美麗。學生作文思想膚淺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要使作文的思想有厚度非一日之功。在閲讀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對文本的深入理解來從中吸取思想的甘露,形成科學的人文價值觀;通過對文本個性的多元解讀來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通過引導學生由事入理、由景入理的分析來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閲讀,能歷練和豐富學生的思想。

只有在閲讀教學中,引導學生“操千曲,觀千劍”,在讀中悟寫,巧持閲讀的彩練,學生作文時才能上演作文的精彩。

四、重視當堂的寫作訓練

(一)、以説促寫

俗話説:“拳不離手,曲不離口”,作文練習也應如此,以説促寫。呂叔湘先生大力倡導口頭作文的練習。他説:“多做口頭作文的練習很有好處。口頭作文,口頭評改,費時少而收效廣,不光是本人得益,全班都得益。能夠把一件事説得有頭有尾,次序分明,寫下來就可能是一篇很好的記敍文。我通常的做法是:把練習安排到正式上課前或快下課時,擠出5分鐘讓學生按順序每節課一人上台説話,進行相應的敍事、評價等説話訓練,或讓學生用本課學到的詞語串聯成一個片斷作文,教師當場點評。課下讓學生二次練筆,這樣做不僅能加深對詞語的理解,還能提升學生創作的興趣,同時通過自己文章與課文比較,會進一步感受到名家作品的意藴。

(二)、以品促寫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會發現不少文章具有相似之處,有的是選材,有的是立意,有的是情感,有的是場景等等。這時,我們如能把這些材料歸類一下,讓學生用心的去品味,然後去具體仿寫一段,往往會對學生的寫作水平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就有關於捕鳥的一段話:“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穀,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着,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一拉,便罩住了。”與其在《故鄉》中的一段:“這不能,須大雪下了才好,我們沙地上下了雪,我掃出一塊空地,用短棒支起一個大竹匾,撒下秕穀,看鳥雀來吃時,我遠遠地將縛在棒上繩子只一拉,那鳥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麼都有:稻雞、角雞、鵓鴣、藍背……”如果把這兩段話放在一起,讓學生去比較,去感受,然後仿寫一段,老師這時結合學生作品來進一步的品賞。品析之後,再讓學生仿創一段,通過這次教學,學生理解了選好動詞的妙用,在以後的寫作中,大多數學生都能去推敲字詞。通過這樣的大量的訓練品讀,我相信學生的寫作水平一定會有更大的提高。

借鑑經典課文,從課文中學習寫作方法,讓學生有法可循。閲讀既帶動了寫作,讓學生對寫作文不再存有畏難情緒,同時,學生的寫作又進一步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帶動了更深層次的閲讀,學生寫作的興趣就能逐漸培養起來,讓學與寫進入了良性循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y3o1p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