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藝術概論教學的探討論文多篇

藝術概論教學的探討論文多篇

藝術概論教學的探討論文多篇

還原情景式教學。 篇一

教師可以通過還原學生創作實踐情景的教學為主,講授為輔的教學方式來改變過去一味説教的教學方式。還原情景式教學方式比較直觀、形象、生動,就是一些比較抽象化的理論通過這一教學方式也容易被高職藝術專業的學生所接受。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前,需要花費許多時間和精力拍攝和製作學生創作和欣賞藝術品情景的影像資料。當然,在製作這些影像資料時,注意把生動化、形象化的影像資料與教學內容相結合。這些圖像材料自然就能感染學生,讓學生深刻地理解相關的教學內容。比如説講授藝術起源於模仿理論時,可以還原再現學生寫生的場景和過程,邊再現邊進行引導,學生自然就會理解藝術起源模仿的理論。這樣的教學效果比説教明顯好得多。

藝術導論論文 篇二

中國歷史長河中的藝術

指導老師: 學生: 學號: 班號:

談到藝術,許多人都認為這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的名詞,它的身上似乎籠罩着一層高高在上的神祕面紗,它就如同夜幕中的星辰,明明知道它的存在卻又高不可攀。在新華詞典中對於藝術的解釋有三條:①通過形象塑造來反映社會生活,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因表現手段和方式不同,通常分為:表演藝術(音樂、舞蹈),造型藝術(繪畫、雕塑),語言藝術(文學)和綜合藝術(戲劇、電影)。 ②富有創造性的方式、方法③指獨特優美而豐富多采。其實,藝術的表現形式有許多,諸如:文學、繪畫、雕塑、建築、音樂、舞蹈、戲劇、電影、曲藝等。引用中華奇石館館長李文科先生的描述就是:“我們將“藝術”定義為人類通過藉助特殊的物質材料與工具,運用一定的審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與物質材料、心靈與審美對象的相互作用下,進行的充滿激情與活力的創造性勞動。可以説它是一種精神文化的創造行為,是人的意識形態和生產形態的有機結合體。”

説到這裏,可能大家對藝術就更加迷惑了,但是其實在我看來藝術存在與生活的每個角落。中國很少有專門的藝術博物館,北京的故宮算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藝術在哪裏可以説是隨處可見。那人面魚紋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斕的青銅器,那琳琅滿目的漢代工藝品,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那筆走龍蛇的晉唐書法,那道不盡説不完的宋元山水畫,它們展示的不正是可以使你直接感觸到的這個文明古國的心靈歷史嗎?時代精神的火花在這裏凝練、積澱下來,傳留和感染着人們的思想、情感、觀念、意緒,經常使人一唱三歎,流連不已。

(一)

在我看來中國最早的的藝術體現應當是遠古各氏族的圖騰,比如最早的伏羲氏系統的有所謂的長龍氏、潛龍氏、居龍氏、降龍氏、上龍氏、水龍氏、青龍氏、赤龍氏、白龍氏等等。這些是最早的圖騰體系,其大都是人面蛇身的式樣,其中大概就是我們的原始祖先們最早的“人心營構之象”吧。而這蛇之象經過歷史的積澱後逐漸演變為龍,也成為正統圖騰之一。與龍蛇同時或稍後,鳳鳥則成為中國東方集團的另一圖騰符號。如: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詩經·商頌》)

大荒之中,有神九首,人面鳥身,名曰九鳳。(《山海經·大荒北經》) 龍飛鳳舞,就是這個從舊石器漁獵階段到新石器時代的農耕階段的一面圖騰旗幟。

(二) 青銅器,代表着中國古代歷史上最早的鑄造藝術。傳説中夏鑄九鼎,大概是打開青銅時代第一頁的標記。用青銅鑄造的大鼎被稱為“國之重器”,因為這種沉重神祕的器具其在殷商時期被廣泛應用在祭祀等活動中,所以上面銘刻的金文也成為考古學家研究歷史的重要史料。更重要的是銘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是小篆,中國書法的美也直接在其中體現,所以其中不止有青銅器鑄造的藝術,更有書法藝術。

然而當青銅藝術只能作為表現高度工藝技巧水平的藝術作品時,實際便已到它的終結之處。戰國青銅巧則巧矣,確實可以炫人心目,但與具有獰厲之美的殷周器物相比,人們更願欣賞那獰厲神祕的青銅饕餮的崇高美。畢竟它們才是青銅藝術的真正典範。

(三)

先秦時期,賦比興的原則漸漸的在社會中廣為傳播。原始文字由記事、祭神變為抒情、説理剛好是春秋戰國或更早的產物。它們以藝術的形式共同體現了那個時代的理性精神。《詩經·國風》中的“民間”戀歌和氏族貴族們的某些詠歎,奠定了中國詩的基礎及其以抒情為主的基本美學特徵。也正是從《詩經》的這許多具體作品中,後人歸結出所謂“賦、比、興”的美學原則,影響達兩千餘年之久。

而這一時期中國古典建築藝術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隨着社會進入新階段,一股所謂“美輪美奐”的建築熱潮盛極一時地蔓延開來。這股建築熱潮大概到秦始皇吞併六國後大修阿房宮而達到最高點——

乃營作朝官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巔以為闕。(《史記·秦始皇本紀》)

而恰是從這時起,中國的建築風格漸漸明朗化,結構方正,逶迤交錯,氣勢雄渾。它不以單個建築物的體貌形狀,而是以整體建築物羣的結構佈局、制約配合而取勝。非常簡單的基本單位卻組成了複雜的羣體結構,形成在嚴格對稱中仍有變化,在多樣變化中又保持統一風貌。

(四)

魏晉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重大變化時期。在這個時期人的主題愈發重要,“言不盡意”、“氣韻生動”、“以形寫神”是當時確立而影響久遠的中國藝術-美學原則。它們的出現離不開人的覺醒的這個主題,是這個“人的覺醒”的具體審美體現。

魯迅説:“曹丕的一個時代可説是文學的自覺時代,如近代所説,是為藝術而藝術的一代。”“為藝術而藝術”是相對於兩漢文藝“厚人倫,美教化”的功利藝術而言。如果説,人的主題是封建前期的文藝新內容,那麼,文的自覺則是它的新形式。書法上,正是魏晉時期,嚴正整肅。氣勢雄渾的漢隸變為真、行、草、楷,中下層不知名沒地位的行當。也正是這種地位使得魏晉時期的書法表現出來的主要是那種飄俊飛揚、逸倫超羣的魏晉風度。 在魏晉時期就不得不説説兩位傑出人物:阮籍和陶潛。陶潛和阮籍在魏晉時代分別創造了兩種迥然不同的藝術境界,一超然世外,平淡沖和;一憂憤無端,慷慨任性。他們以深刻的形態表現了魏晉風度,他們才真正是魏晉風度的最高優秀代表。

(五)

唐詩歷史揭開了中國古代最為燦爛奪目的篇章。盛唐藝術在這裏奏出了最強音。痛快淋漓,天才極致,似乎沒有任何約束,似乎毫無規範可循,一切都是衝口而出,隨意創造,卻都是這樣的美妙奇異、層出不窮和不可思議。這是不可預計的情感抒發,不可模仿的的節奏音調!然而,這個極峯,與文學上許多浪漫主義巔峯一樣,它只是一個相當短促的時期,很快就轉入另一個比較持續的現實典範階段。那就是以杜甫為“詩聖”的另一種盛唐,其實那一不是盛唐之音了。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卧龍躍馬終黃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沉鬱頓挫,深刻悲壯、磅礴氣勢卻嚴格規範在工整的音律對仗中。這種“盛唐之音”與李白的是兩種不同的表現形式,它們各自保有着不同的社會時代內容,從而各有風貌特徵,各有審美價值,各有審美價值,各有社會意義。在這裏,他們共同奏出了大唐盛世的最強音。

(六)

如果説,雕塑藝術在六朝和唐朝達到了它的高峯;那麼,繪畫藝術的高峯則在宋元。這裏講的繪畫,主要講的是山水畫。中國的山水畫成就超過了其他許多藝術部類,它與相隔數千年的青銅禮器交相輝映,同為世界藝術史上的瑰寶。

然而延續千年的中國山水畫又不是一成不變的。隨着時代的變遷,詩、畫中的美學趣味也在發生變化。從北宋前期經後期過渡到南宋,“無我之境”逐漸在向“有我之境”推移。如同雕塑、文學一樣。宋元山水的意境也均各有其優秀和拙劣、成功和失敗的作品,各人也可隨自己的興趣、傾向而有偏愛和偏好。

(七)

縱觀前文,如可説漢代文藝反映了事功、行動,魏晉風度、北朝雕塑表現了精神思辨,唐詩宋詞、宋元山水展示了襟懷、意緒,那麼,以小説戲曲為代表的明清文藝所描繪的卻是世俗人情。明代版畫的輝煌,戲曲小説的插畫所放射的光彩是史無前例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版畫家們那種大膽想象力,那種大膽揭露社會的矛盾以及對人世悲苦的關懷,都是極其有意義的。清朝的戲曲更是令人驚歎。

清代小説反映了更廣闊的生活面,上達封建統治階級人物,下及社會底層的勞動羣眾,紛紛在作品中登場。故事情節常常在日常生活的場景中展開,描寫的風格已由昔日的粗線條逐漸向細線條演變。如《紅樓夢》,可以説是中國封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它的筆端幾乎批判了整個封建社會上層建築和整個的封建統治階級,形象地、有預見地反映了封建社會必然沒落和崩潰的趨勢。《儒林外史》和《聊齋志異》,則獨特地選擇了知識分子這個社會階層的視角,通過對他們的生活遭遇和精神境界的描繪,入木三分地揭露了科舉制度的弊端和罪惡。有的作品以農民起義為題材,反映和歌頌了受壓迫、受剝削的人民羣眾的反抗、鬥爭。

對於中國古代藝術的藝術的小小巡禮是如此短暫。藝術的魅力在此不再贅述,中國歷史長河中藝術的地位如此重要,以至於如果少了它歷史將會何等蒼白。藝術作為人類追求美的象徵,它對人類發展史的意義何其重大!人類的發展史便是一部奇宏偉麗的藝術史!

藝術導論課論文 篇三

藝術導論論文

什麼是藝術?從廣義上説藝術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類審美活動的最高形式。從狹義上講,藝術是指任何可以表達美的行動或事物,任何以美學內涵表現出來的形式都可稱為藝術,譬如文學、書法、繪畫、音樂等。藝術不僅寄託了人類對美好事物的嚮往與追求,同時也影響着人類文明的進程。除此之外,藝術對大學生的啟迪更是深刻鮮明的,通過藝術的載體,大學生可以更加完善自我,塑造自我,從而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那麼,當代大學生應該如何理解藝術,從而塑造性格,以達到精神境界的高度呢?我想藝術的魅力可以給我們解答。

大學是一個人塑造性格與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而藝術對於行走在大學這段旅程的大學生的啟迪與影響是深刻的。

首先,藝術對於大學生在想象力與創造力的培養及身心的薰陶都有啟迪。大學生在用其獨特的視角和審美觀進行藝術創作及藝術欣賞時,不但可以提高藝術修養、拓展藝術視野,而且增強了藝術思維能力。在這個過程中,藝術以潛移默化的形式加深了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促使他們綜合全面地發展。其次,藝術的形式是多樣的,包括美術、音樂、文學、書法等等,因此藝術對於大學生的啟迪是有內在聯繫的,具有匯通性。美術通常指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建築藝術等在空間開展的、表態的、訴之於人們視覺的一種藝術。美術是一門多元化的學科,作為社會形態的一部分,美術與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息息相關,互相交融。美術對於豐富人的修養,開發人的智力,培養動手能力都是大有好處的。從事任何職業的人都應該有美術方面的修養,美術應該是其知識結構的一部分,在一個人的工作中發揮作用,在生活中發揮作用。生活處處都有美,也處處可以創造美。美術可以反映全面的社會生活。美術同其他的更高的特殊意識形態之間,有作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滲透和相互反映。這就是説,美術反映全面的社會生活,是社會生活中各種領域,各種事物的全面的反映[8]。包括物質,精神等,即是説美術不僅可以反映社會的經濟關係,生產關係和階級關係,也可以反映處在一個與社會生活中的人們的政治觀點,法律觀點,道德觀念,宗教觀念,哲學思想和文藝思想,而且還可以反映人

們的各種夢想,幻想,情感,情緒,願望,審美趣味和審美思想。可以説,一切都在美術的視野之內。所以我們要在生活中學習美術,在美術中感悟生活[9]。

音樂則是一種動態的表現藝術,也叫表情藝術。它的美是通過音樂所組成的形象,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音樂的表現手段,如節奏、旋律、和聲與複合聲等,都是由按一定的規律組織起來的、發出美的音響和所構成的音樂形象體現出來的。音樂藝術呈現給人類一場聽覺盛宴。在這場膾炙人口的盛宴上,讓沉寂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爆發出跳躍的火苗,讓靈魂找到怡然自得的樂土。愛因斯坦説,“如果沒有我早年的音樂教育,無論哪個方面我都將一事無成。”作為本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思想家,他堅信是音樂激發了他的創造力和靈感。音樂以聲音的形式淨化聽者的心靈,陶冶情操。音樂藝術啟迪大學生藝術修養的提高與自我的完善。

文學是集語言藝術、建築藝術、電影藝術等於一身的藝術寶庫。文學藝術以潤物細無聲的姿態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情感體驗,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思辨意識。世界有兩大學問研究,即“莎學”和“紅學”。讀莎翁的《哈姆雷特》,“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延宕王子”的形象促使大學生對自我性格地認識與塑造。對於個人悲劇及社會悲劇的認識,提高了大學生的思考深度。對於文學藝術的欣賞,有助於大學生對自我以及正視社會現實。文學藝術啟迪大學生關注社會,思考各種社會問題,為以後步入社會做好思想基礎。文學藝術又是包容的,它允許不同身份的人各抒己見自由暢談。文學藝術開拓了大學生的視野,培養了其海納百川的胸懷。通過對《玩偶之家》、《第二性》《安娜·卡列妮娜》等關於女性作品地欣賞,加強了大學生,尤其是女大學生對自身命運及價值的思考。愛情是文學藝術的一大主題,通過對《歌集》、《釵頭鳳》等文學作品的欣賞,啟迪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藝術文學藝術屬於社會意識範疇,對大學生的啟迪是對美好人性及品質的追求,對幸福生活的謳歌,是精神境界的提升。

書法是文字書寫的藝術。書法,是瓊花撒宣紙的美妙,是潑墨舞毫的飄逸,是人與自然的和諧。魯迅先生説:“我國的書法藝術是東方的明珠瑰寶,它不是詩卻有詩的韻味,它不是畫卻有畫的美感,它不是舞卻有舞的節奏,它不是歌卻有歌的旋律。”書法藝術有助於當代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書法藝術表現的不僅是文字書寫的力量,重要的是以線條的形式表現了道家、儒家、佛家的境界

與追求。書法屬於造型藝術範疇,具有藝術的一般的共同性質,也是人在現實中所產生的情感的藝術反映。真正的書法作品,不僅僅是一種外在形式,而且顯示着作者的思想意趣和精神氣質。所以美學家宗白華説,書法“表達着深一層的對生命形象的構思,成為反映生命的藝術”。

在一般人的心中,總覺得藝術是“陽春白雪”,其實,藝術離我們的生活並不遙遠。羅丹説,生活並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生活需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大自然中、生活中處處充滿美,就在於一個人有沒有去發現她。有了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生活也就處處充滿美,充滿藝術,大自然的形與色的藝術,勞動的藝術,奇妙想象的藝術和創造的藝術等等,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才能使自己生活在美的環境中,美無處不在,只要你善於發現。不信,從今天起你就可以留心一下你每天等車旁的廣告牌,路旁的垃圾桶,公交車身的廣告圖案,商店門口的大招牌,冰淇淋的包裝紙,它們可能就是你平時所沒有注意到的美與藝術。

美術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他們相互依存,相互促進。自然、生活給我們和美術家們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我們和美術家們又盡情地表現自然,表現生活,並使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小到字體的設計,大到城市的規劃,我們在生活中看到的一切事物,無不與美術創造有關係,美術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着異常重要的作用,試想如果我們的生活中沒有美術,那該多麼的蒼白無趣。簡直,沒法想象!

總之,藝術的魅力是有形或無形的,藝術欣賞增強了大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同時也塑造了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藝術起到了完善大學生人格培養的作用,也貫穿了審美教育、心理調試,情感教育。藝術所表現出的美及內涵淨化了大學生的心靈、陶冶其情操,使內心情感和道德情感得到和諧發展。藝術,啟迪大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培養積極的生活態度,提高藝術修養。

大學生是藝術的接受者,也是藝術的放送者。大學生把所接受的藝術知識在自己的知識結構中消化、重組和匯通,以形成體系化的藝術。大學生和藝術之間的關係是雙向闡發的。大學生在高雅藝術地薰陶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以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詮釋藝術的新內涵,使藝術的發展在經典中與時俱進。藝術的感染力與深刻內涵使大學生培養與其相適應的判斷力,從而更好地學習和理解藝術。單純地追求標新領異與光怪陸離,這並不是藝術的本質與要求。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審美水平才能獲得更加深刻的藝術享受與感悟。藝術對於大學生的啟迪是由外而內的,是思想是精神的最高境界。

所以,大學生應當課餘時間,充實自己的藝術知識,培養藝術審美能力,以開闊的胸懷和冷靜的頭腦,審視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藝術及其風格。此外,大學生還應當利用廣泛的資源,汲取藝術知識,提高藝術水平,以廣闊的視野迎接挑戰。藝術教育促進大學生道德修養和科學知識的互補,全面優化大學生的知識結構,培養大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知識多元化的背景下,對待藝術的態度應當是包容的、通達的。在認知和發揚傳統藝術的基礎上,樹立創新和開拓的意識,學習其他國家和民族的藝術,在不同藝術地融合和交流中,永葆藝術發展的生機。

教學方法的體驗式教學改革 篇四

目前,我國高職藝術專業《藝術概論》課程的教學基本上採取教師講授的方式。這樣的教學方式是普通高校文化課程教學的傳統方式。這一方式對於普通高校的藝術生而言,可能比較合適。但對於高職藝術生而言,則不太適合。高職的藝術生與普通高校的藝術生是有所區別的,他們的學習時間多被藝術實踐活動所佔用,長期的藝術實踐活動使得他們的思維習慣、學習方法、學習態度、知識結構與普通高校的藝術生有所不同。高職藝術生偏重學習藝術的實踐技能,他們的動手能力比較強。他們喜歡直觀性的、形象性的圖像,而不喜歡抽象化、深奧化的理論。所以,如果採取講授式的教學方式,高職藝術專業學生的課堂紀律比其它普通高校的藝術生要差得多,課堂紀律也難以維持,自然很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不過,高職藝術專業的教師可以發揮高職藝術生動手能力強的特點,選擇與他們能力和興趣相適應的教學方式。

藝術導論 篇五

公民凱恩觀後感

在藝術導論課上,老師為我們放映了電影《公民凱恩》,當時看了一遍後感覺不是很懂,所以回來後自己又看了一遍。正如一直以來它所受到的評價一樣,這部電影的確有其獨特的魅力和偉大之處,看完之後也確實挺有觸動的,下面寫一寫對於這部影片的觀後感。

《公民凱恩》是一部在美國電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影片描述了凱恩跌宕起伏一生,這是特定年代中一個普通人的一生,也是一個不普通的一生。凱恩的童年相當貧窮,卻充滿了真誠的愛,而一筆意外的財富卻帶他走向了不同的人生。他在大都市中長大,發跡致富,又涉足政界,成為風雲人物。他因與總統的侄女結婚而青雲直上,又因與歌女的桃色事件而導致政治生涯的一敗塗地。他晚年隱居於豪華的莊園中,但因第二任妻子的離開而過着煢煢孑立,形影相弔的孤寂生活,他一生輝煌,卻在孤獨寂寞中結束了傳奇而又曲折的一生。

影片以“玫瑰花蕾”這一懸念開頭,通過不同的人物回憶,從不同的角度詳細描述了凱恩性格的各個側面,從而塑造出了一個複雜的、矛盾的、多面的、完整的人物形象。在凱恩經紀人塞切爾的回憶手稿中展示的是凱恩致富的過程,並認為“他是一個沒有原則,對自己的行為不負責任的人”;凱恩的同事伯恩斯坦講述了他生氣勃勃的奮鬥精神,認為他是正直的;凱恩的好友李蘭特敍述了他的個人生活,認為他才智卓越,卻沒有信念,心中只有自己;凱恩的第二任妻子蘇珊回憶了他倆之間的情感生活,揭示了他對愛的追求以及極度的自私和強烈的佔有慾;凱恩的管家雷蒙講述了他最後幾年的孤獨和痛苦。影片用五個人的眼光來表現凱恩,他們每個人看到的都只是凱恩的一個側面,是真實的,又是片面的,但正是這些不同的,甚至是矛盾的側面,才使銀幕上的凱恩成為了一個內涵豐富,血肉豐滿,個性鮮明的立體形象。通過這五個與凱恩關係緊密的人的描述,讓我們看到了凱恩性格中的矛盾的各個側面,如,他反對自己作為股東的“大都會”公司對人民的剝削,被金融家塞切爾認為“其實是一個共產黨員”,但他獨行專斷,又被認為是一個法西斯;他特意為蘇珊建造了芝加哥歌劇院讓其演出,卻又在所有的報紙上用最犀利的言詞批評她的表演;他辭退了李蘭特,卻又送去了兩萬五千元的支票;他渴望愛,卻又親手摧毀了愛……

凱恩的這種矛盾性格造就於所處的那個時代,同時也體現了那個時代。美國是凱恩心中的信念,他被人稱為民主主義、和平主義、愛國主義、共產黨、法西斯,他則堅稱自己是一個美國人,凝聚在凱恩身上貪婪、專橫、冷酷、自私等特性實際上就是當時美國被扭曲的普遍人性特徵。以剝削犧牲人性為代價的資本累積造成了物質方面的富有和感情上的極度匱乏,這是凱恩身上存在的最大矛盾,他擁有無比的權勢和財富,精神卻無比孤寂,經濟和政治上的追求毀滅了他感情上的追求,他渴望愛,也付出愛,但資本扭曲了他的靈魂,把愛看成了一種佔有,因而他無法獲得真正的愛,而他最大的悲劇還在於他無法忘卻這種情感,因此他只能永遠地處在追求——毀滅的痛苦的漩渦之中,“玫瑰花蕾”也只能成為他人生的一生歎息了……

對於凱恩,很難來下一個確切的評價,就如同影片中的其他人物一樣,我們看到的凱恩只是我們眼中的一個凱恩的側面而已,也許較他們來説,我們多看到了凱恩的幾個性格面,但誰又敢斷言他認識的是一個完整的凱恩呢,就如同沒有人敢説他眼中的哈姆雷特是真正的哈姆雷特一樣。但是有這麼一句評價正符合了我心中的凱恩形象,“他是一個自私自利的英雄,在極度膨脹的慾望中走向了毀滅……”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在藝術導論課上,老師為我們放映了電影《海上鋼琴師》,當時看了一遍後感覺不是很懂,所以回來後自己又看了一遍。正如一直以來它所受到的評價一樣,這部電影的確有其獨特的魅力和偉大之處,看完之後也確實挺有觸動的,下面寫一寫對於這部影片的觀後感。

《詩》,從結構上看,是雙線齊頭並進的,一位做外婆的老年婦女為了實現幼時的願望而讀詩歌寫作班,但這條線索是一根副線,它宛如遊離於人的意識背後的那一絲衝動,時時地將有趣的和無趣的生活勾勒出色彩。

外婆和外甥生活在一起,外甥和其他五位中學同學強姦了一名女同學,而這名女生從橋上縱身一躍而結束了生命,五位家長和學校為了逃避罪責和名譽損失,聯手擺平死者的父母。

看似本片的重點在展示人類的冷漠上,以及對社會世態的無奈處理。但從電影的極其剋制這一點上,你又該相信,李滄東討論的遠不是這些。

那個在流水中浮起屍體的女中學生,只有一個鏡頭,她被強暴的細節也沒有,但她和外婆恰恰成為了映照,尤其電影的後半部分,這個被糟蹋掉的生命成了老婦人日夜牽繞的一個物體。

她跑到河邊、橋上,最動人的是,她的白色帽子飄落時,宛如生命墜落的重複。這是一個被糟蹋的生命對另一個被糟蹋的生命的救贖,老婦人的人生故事沒有交代,她只有一個女兒在城市裏。

李滄東隱喻的是什麼?這個患有健忘症的老人簡直不敢相信外甥做出了一件如此愚蠢的行為。一個念頭在銀幕上寫着,她的身世,她在這個世界上曾經有過的遭遇是什麼?

有意思的是,最後警察還是帶走了外甥,一個警察接過了羽毛球拍,和老婦人對打。這是非常極致的心理活動,真正的內心崩潰應當有息而無聲。她的非道德卻親情的努力付諸東流了,直到這個時候,你才明白她的第一首詩歌是這樣寫成的,不斷地和女中學生對話,乃至兩個人成為一個人。

人生有多少互為傷害?人生又有多少隱性的罪惡?這是一部東方的救贖電影。策蘭説,死亡是花,只開放一次。我想説,死亡是夢,每天開放一次。

慾望,每時每刻讓人折向另一個地方。詩歌,就是這期間的變奏,它可以是失足的靈音,也可以是無恥的高歌。當我們捲走遺憾的時候,也在為罪惡付出代價。沒有什麼詩意可以不變而輝煌的。

和《密》的主角相比,美子尋找救贖的道路,更孤獨,也更需要個人意志和主體性(subjectivity):她寫詩。她説:「我的確有感情啊』,但為什麼就是寫不出來呢?是多麼長久的壓抑,特別是男權社會對女性的壓抑,令她寫不到自己的「詩」又或者是以為自已「不用寫詩」?發覺自已開始失憶,邁向生命終結的美子對詩產生興趣。問到如何寫詩,男詩人老師告訴他,妳必需自已去尋找,每個人心裏都有詩。一草一木皆詩。而細心留意的話,美子的詩每句也會大自然有關:杏子、島兒、河流、血紅的花…美子是愛花之人,喜歡和花兒溝通、自「然」自語。她也把自已打扮成漂亮的花,愛穿美麗衣嫦,她的美更為所有人稱讚。

債:《詩》是關於現代社會對大自然的債、對女性、及被剝削者的債、對「詩」的無窮的債。債是欠缺關注,是不看不聽,是漠不關心,是自以為「什麼事都沒發生」,是自以為「是」,卻「否」掉「詩」。美子獻身給病癱了的色老頭,同情他,後來有求於他向他借錢,老頭就只懂説這是「勒索」,卻不知這是應還的「債」。雖然雄風已失的老頭肯承認她的「貢獻」,給了美子,但整個社會卻沒承認這份總體的虧欠。電影結尾世界一切如常,美子卻「不在」了,我們卻得以聽見她及受害女孩共同、共鳴的餘音,朗讀着她們以死、以自身逝去為代價所寫出來的、最後的「詩」,像河流一樣、連綿、恆常而漫長,潺潺地。

值得一提的是有別於基督教的原罪觀,《詩》中的罪觀是較相對的,是不忍寬恕,也是不忍懲罰,是大慈大悲,陰陽調和互補以取代(或應該説:彌補)階級鬥爭,是很「東方」的哲學觀及道德觀吧?不論對想強姦自已的病老頭,又或是罪孽滿身的孫子,美子都不忍苛斥,但總不能説,這種忍辱負重是種東方女性的「美德」吧?

明顯地,李滄東有意把詩---自然---女性/陰性(feminine) 三者串連起來。美子受聘照顧的老頭就説過:「妳總是像島兒,唧唧渣渣説過不停」。受害女孩跳進河中了結痛苦,不就是被「文明」背棄而投奔「自然」?女孩的母親獨自務農養家,美子對她説:「祝你豐收」。她卻説,即使大自然讓她豐收,生活卻可能更苦。農作物價格受supply./demand供求定律制宰呢。同樣地,她女兒就如此這般被男孩們在「市場」中「收割」:男孩父親們雖説同情死去的、被輪暴的女孩,卻説「兒子的未來最重要」。他們開房車、做生意、有頭有臉、懂英語,是現代社會成功人士,和學校、警察等男權主導的建制合力試圖用金錢「購買」受害者母親的沉默,以為這就是「no problem」 (某父親語),這不正是資本主義的剝削而「忘本」的冷血邏輯?

師資素質的體驗式教學改革 篇六

在教學活動中,再好的教學方法也需教師來完成,教師的素質直接決定着教學效果。目前,在高職藝術專業從事《藝術概論》課程的教師的來源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專門從事藝術理論的教師,一種是從事藝術實踐活動的教師。這兩種教師在教授《藝術概論》課程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問題,從事美術史專業的教師往往缺乏藝術實踐經驗而偏重於理論知識,從事藝術實踐活動的教師則往往缺乏理論功底而偏重藝術實踐經驗。針對高職藝術生的特點,高職教師不僅應具備較好的文藝理論素養,而且還須具有豐富的藝術實踐經驗,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藝術概論》課程教師的素質。

由於我國高校藝術專業的設置,藝術理論雖然屬於藝術學。但實際上,從事藝術理論教學和研究的單位有哲學系中的美學專業,有中文系中的文藝理論專業,當然也有藝術系中的藝術學專業。就目前中國的教學和研究的實踐情況而言,在藝術理論領域卓有成就者包括美學、文藝學、藝術學專業的學者。許多美學和文藝學的學者在高校從事藝術理論的研究和教學工作,許多高職院校的藝術理論專業的培養方案就是根據美學和文藝學的培養方案來設置的。在這些美學和文藝學的培養方案設置中,藝術理論課程中藝術實踐教學的環節很少,甚至是空白。美學、文藝學的教師雖然精通審美、藝術哲理,但對藝術實踐瞭解甚少,理論聯繫實踐的能力也有限。藝術是審美的集中體現,如果不瞭解藝術實踐的經驗和體會,必然也不能很好地理論聯繫實踐,從藝術實踐中提升藝術理論。實際上,藝術的理論與實踐是分不開的。我國從事美學和藝術學研究的人,許多分佈在藝術專業。反之亦然。這從我國目前許多美學、文藝學、藝術學團體的成員組成就可得知。許多藝術學團體成員的身份是多樣的,有哲學家,文學家,還有畫家、雕塑家、設計藝術家、音樂家等藝術家等。所以,從事藝術理論教學的教師除了要有深厚的美學、文藝學的理論功底外,還要有深厚的藝術實踐的素養和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很好地理解藝術理論課程中的問題。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藝術理論是來源於藝術實踐活動,許多藝術理論的知識與藝術實踐活動是密切相關的。從事《藝術概論》的教師只有具備長期的、豐富的實踐經驗,才能深刻地理解相關的藝術理論知識做準備,然後在此基礎上,加強哲學、美學、藝術學的知識和修養,並且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融為一體,在不斷的藝術實踐經驗中去提高自己的理論修養。可見,只有將藝術實踐和哲學理論相結合,才能更好地教授《藝術概論》的課程。因此,對於目前我國從事《藝術概論》課程的師資素質建設而言,關鍵在於要進行理論和實踐學科的交叉融合,對於出身美學、文藝學的教師,可進行藝術實踐的培訓教育;對於出身於藝術專業的教師,可進行美學、文藝學專業的培養深造,這樣才能培養出從事《藝術概論》課程教學的優秀教師。

藝術導論論文(武漢理工大學 篇七

論藝術家與社會生活的關係

自動化0701班 楊帆 學號:0120711360126 摘要:

一切藝術都是社會生活的反應,而社會生活又是藝術的源泉。藝術創作離不開生活,豐富的生活積累才讓創作成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因此社會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康定斯基説:“任何藝術作品都是其時代的產兒,同時也是孕育了我們情感的母親”。藝術家追求的是作品能夠對社會有用,不光是給自己看、自己玩,畫畫的最終目的還是要能感動別人。藝術創作離不開生活,豐富的生活積累才讓創作成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因此社會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同時藝術家對社會的評價和記錄也是對社會生活有着不小的影響,可以讓我們更加深切的感受社會生活的變化和本質,這些都要倚賴藝術家通過他們敏鋭的洞察力才能更好的讓我們理解生活感悟生活!引用車爾尼雪夫斯基的話説:“再現生活是藝術的一般性格特點,是它的本質”。社會生活也在藝術家的影響下潛移默化,朝着一個和諧光明的方向前進着!

關鍵詞: 藝術家 社會生活 相互聯繫 源泉

正文:

説到藝術,可能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我們走進藝術的園地,就會發現一個現象:無論是一幅畫、一支歌、一齣戲、一部電影或一個舞蹈,除了使我們得到藝術的享受之外,還能使我們體察到某個時代,某個地區的生活狀況。我國漢代的樂府民歌,當代的《義勇軍進行曲》等等一大批的名作,無一不是反映着我國的社會生活的實際。貝多芬《第五交響曲》、福金的獨舞《天鵝之死》等等一大批外國的名作,又有那一個是創作於在生活以外的呢?無論中國還是外國的藝術,有那一個能脱離我們的現實生活而存在?

一切藝術都是社會生活的反應,而社會生活又是藝術的源泉。車爾尼雪夫斯基説:“再現生活是藝術的一般性格特點,是它的本質”。列寧説過:“不言而喻,沒有被反映者,就不能有反映。”所以社會生活是藝術的唯一源泉,離開了社會生活,藝術就不存在了。我國唐代詩人杜甫的《三吏》、《三別》,無一不是反映當時安史之亂的苦難生活!古今中外許多卓有成就的藝術家無一不是從體驗生活中創作藝術的,而又是從創作藝術的過程中體驗生活,描繪生活的。藝術來源與生活這一規律,不僅體現在藝術的內容,同時也體現在藝術的形式。藝術形式的形成和藝術手段的運用,總是以社會的物質生產條件和與此有關的生活方式為基礎的,都是由社會生產力水平所決定的。因此,任何民族的最早的樂器都屬於打擊樂器。如我國古代的石磬,大洋洲的蘇鼓。所以,一切藝術的源泉都來源於社會生活,反映着社會生活,藝術是社會生活在人們頭腦中反映的產物,藝術脱離了社會生活就無從談起。

藝術反映什麼樣的社會生活?藝術以什麼方式反映社會生活?

(一)任何藝術作品都是藝術家對於社會生活的能動反映和藝術創造的產物,並且這也是一個很古老的命題,他正確的表明了藝術的客觀根源,符合唯物主義反映論的原則,也符合藝術創作的實際情況。 (1)社會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和基礎。古代的、外國的作品,只能作為今天創作的借鑑,所以是“流”而不是“源”。 (2)藝術家本人作為創作主體,總是屬於一定的民族和時代的。藝術家在進行藝術創作時,不僅需要從社會生活中汲取創作的素材和靈感,而且要對社會生活作出判斷和評價,從主觀方面折射和體現出社會生活對藝術家本人的影響。藝術世界中的人物和詩情畫意,都是藝術家人生閲歷和生活實踐經驗的結晶。

(二)藝術反映全面的社會生活:也就是説藝術不僅可以反映社會的經濟關係,生產關係和階級關係,也可以反映出在一定社會生活中的人們的政治觀點,法律觀點,道德觀點,宗教觀點,哲學思想和文藝思想,而且還可以反映人們的各種夢想,情感,情緒,願望,審美情趣和審美理想。

(三)藝術是全面的社會生活的反映,這既是以歷史唯物主義關於經濟基礎有上層建築做的理論根據,也是以中外藝術史上的全部事實為依據。 首先,我們認識到藝術是一種思想關係,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思想關係是反映物質關係的,意識形態是反映經濟基礎的; 其次,我們又進一步認識到,作為特殊的意識形態的藝術不同於做為“中間環節”的其他意識形態,即藝術可以反映經濟基礎,也可以反映政治,道德,法律等等; 另外,我們還看到,在反映全面社會這點上,藝術於宗教,哲學等都有更高的、更遠離經濟基礎的特殊意識形態之間有着共性。 4 :談談藝術的形象性、真實性、典型性及其關係。 藝術的真實性可分為兩點:再現的真實(藝術品的形象要符合他所反映的客觀事物的實際,符合他所反映的社會生活實際)和表現的真實(表現藝術家主觀世界真實,即真實的表現創作主體的精神世界,包括思想、個性、人生態度和理想追求)。 藝術典型就是高度真實和高度概括的藝術形象。他一方面以非常鮮活的現象和特殊性充分的、集中的表現出社會生活的本質和普遍性,同時又凝聚着創作主體突出的個性、真誠的情感和獨特的審美創造。 關係:其實藝術的典型問題是明確了藝術的形象性和形象的真實性後需要進一步研究的一個問題。他涉及的範圍很廣,他關係到形象的真實性,又關係到形象的概括性;既關係到藝術的認識本質,有關係到藝術的審美本質,是藝術理論的核心問題。

把政治上的變革歸咎於藝術家或文學家,就和把朝代之滅亡歸咎於某小女子,把家庭的破裂歸咎於第三者一樣,至少,是有失公允的。起決定作用的原本是哪些人呢?„„舉旗吶喊之“民眾”,行為無端之昏君,見異思遷之丈夫或妻子。這些人的錯誤才是決定性的。把結果歸咎於其他的人都是忽視主犯僅只緝拿其幫兇甚至連幫兇都不是隻能算作替罪羊的行為,在公正的意義上,這根本無法站住腳。藝術家的作用之於社會,永遠是如妻子服侍丈夫般,他們為後者服務,説的是後者想説或想聽的話,假如他們説社會不想聽的話,他們的聲音便湮沒在人海中了,才不管那些話原是多麼的無可爭議的正確或純粹。(純粹的意思是,沒有任何目的性,為了做而做,就象人生來就要呼吸一樣,根本用不着去想人為什麼要呼吸這個問題。關於純粹,我以後還有更多更具體更詳盡的闡述,這裏大意到此,然而意思也儘夠明白了,假如還是不懂得我説的純粹的意思的人,也無須往下看去。

藝術家的藝術創作與社會政治、經濟密切關聯。藝術要不斷地通過從社會和生活中吸取營養,通過自身的形式語言探索來實現美術上的革故鼎新。整個社會和諧發展,傳統產業升級也需藝術家的推動。藝術家應該為時代的發展做出貢獻,擔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

在如今的和平盛世,藝術為社會和諧服務,起着調和的作用。古今中外,每個藝術家的作品與活動無不打上時代和民族的烙印。今天的藝術家,一定要貼近我們這個時代,弘揚時代的主旋律,創造時代的藝術精品留給後世。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履行藝術家的社會責任和歷史責任。康定斯基説:“任何藝術作品都是其時代的產兒,同時也是孕育了我們情感的母親”。藝術家追求的是作品能夠對社會有用,不光是給自己看、自己玩,畫畫的最終目的還是要能感動別人。我們搞創作要有一種責任心。我們國家在美術方面有很深的底藴,千年的積澱給我們留下了取之不盡的藝術寶藏。歷史可通過形象延續下來。我們應該像美術史上的大家一樣給後世給自己的國家留下些能經得住時間考驗,對自己的國家有用,能感動民族,正確反映和描繪民族形象的作品。還原歷史,讓有血有肉的歷史人物再現是文學家和藝術家的責任。藝術還要起鼓舞作用。藝術家也可以表現社會現狀,激進宣揚或者描繪恬淡的意境,目的都是為了和諧,潛移默化地去推動藝術發展和社會進步。

藝術家不僅要關注個體化的創作,更要投身到社會公共事業中去。當今的物質社會裏我們應該保持怎樣的心態,使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達到同樣高的層次,如何在各方面達到真正的和諧發展,美育的重要性就顯現出來。藝術家有責任普及羣眾審美,提高審美水平,反過來,羣眾的審美提高也促使藝術創作的不斷創新。審美是需要培養的。而藝術家的責任並非去指引人們對於藝術的認知,更多的應該是去引導,啟發人的潛意識裏的思維以及對於藝術的感悟。像配合這次高峯論壇的“藏畫於民”這類活動就很有意義,普及美術教育,使大眾更親近書畫,也更有利於藝術家與羣眾的互動與交流。

任何藝術的抒情都來自於生活的實際感受,這也就是指直接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作品,系抒情詩,抒情音樂、抒情舞蹈等,這類作品不是直接抒發作者胸中之情嗎?怎麼也説是客觀社會生活的反映呢?原來藝術家的思想感情並不是無緣無故產生的,而是由客觀現實引起的。藝術家、詩人在作品中所抒發的感情,總是根植於客觀生活的土壤中,它本身就是社會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所以抒情作品也是來源於社會生活,例如:唐代詩人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詩中所抒發的那種孤獨寂寞的感情,雖説詩人個人的一種感情,但卻又是封建社會中許多不得志的士大夫共同的精神生活現象,這種感情是由封建社會不合理的政治生活所引起的。 綜上所述,但凡優秀的作品,大都貫穿着藝術家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及對假、惡、醜的憎恨與鞭策。藝術創作離不開生活,豐富的生活積累才讓創作成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因此社會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同時藝術家對社會的評價和記錄也是對社會生活有着不小的影響,可以讓我們更加深切的感受社會生活的變化和本質,這些都要倚賴藝術家通過他們敏鋭的洞察力才能更好的讓我們理解生活感悟生活!再次引用車爾尼雪夫斯基的話説:“再現生活是藝術的一般性格特點,是它的本質”。社會生活也在藝術家的影響下潛移默化,朝着一個和諧光明的方向前進着!

參考文獻; 1《文學概論》 童慶炳著 紅旗出版社 2《美學》第一卷 黑格爾 商務印書館 3《文化學導論》 河北教育出版社

4《藝術集》 攀鬆琦 許樹堅等編 科學普及出版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yqm8w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