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資本論學術的博士論文2000字

資本論學術的博士論文2000字

資本論學術的博士論文2000字

資本論2000字學術論文篇一:淺析《資本論》

【摘要】《資本論》源起於對於當時的“庸俗”政治經濟學的批判,在後人的分析中,常常將馬克思筆下的思想歸納為從生產關係中闡釋人類歷史的必然走向。本文將結合馬克思的《資本論》對“規訓與形塑”的理論進行探析。

【關鍵詞】資本論;形塑;規訓

一、規訓和形塑,讓理論映照現實

根據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給予的論述,對於利潤和剩餘價值的貪婪,導致資本迫切要求勞動力創造出遠遠高於他們本身獲取的價值。於此同時,“時間的原子就成為了利潤的原素”,基於利潤的渴求,就必須要求工廠建立嚴密的制度體系,例如監視、獎懲、脅迫或壓抑等,用來規訓工人,從而“保障對每一個時間原子的控制”,達到時間對於勞工的絕對主宰,這就是我理解中的“時間霸權”。

同樣的,在這整個規訓的過程中,工人也自願或強迫地完成了其對於自我的重新的“形塑”過程,完成了身份的轉換和認同。從“自由人”、“健全人”、“自由勞動力”中脱出,意識到自己(或者説自己的勞動力)作為商品的特殊性,從而順利變成“勞力”、“商品”,並匍匐於資本與資本家的控制之下,“靠出賣勞動換取生活必需”,卻仍舊遭受十分苛責的剝削。

延伸而言,潘毅教授的《中國女工:新興打工階級的呼喚》,就可以更加實際的理解和運用。中國女工們在打工中,在工廠中,無時無刻不是接受着規訓(從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進行),又每時每刻在進行着形塑(從身份認同和社會接納兩個方面進行)。

如書中所描述,資本為了追逐最大利益,多重方面對於女工進行着規訓:①重複命令的機械進行以及工人手冊的強迫閲讀,建構起權威性;②歧視性語言的熟練運用以及固定頻率的訓導會議,迫使女工產生自卑心理,獲取話語權;③刻意地建構地方及血緣,通過族羣身份認同機制壓抑整體抗爭集羣效應;④通過“藥物”創造神祕性以控制“月經政治”,控制女工身體機能。

這種規訓,簡單粗暴,效果卻顯而易見。全方位的規訓,導致女工漸漸“失去了對於自己的自決權”,使得管理者慢慢、默默、緊緊地徹底控制住了“女工”這一羣體,使其漸漸服從於資本構築的制度,形成“集體失語”的局面(不僅僅只是指話語權,是指更廣義上的權力與權益),從而有利於工廠的管理與資本主義的剝削,最終達到“異化勞動”以及“資本奴役勞動”的目的。

與此同時進行的,就是女工們自我形塑的完成。機器、流水線、泰羅制,這些現代化的生產手段和管理方法在細緻研究和精心設計之後,將整個生產流程細緻化、簡單化、重複化。女工們所能做的就是嚴格遵守工藝流程,機械重複製作章程,成為沒有思想的工具而已。

當我們將現實和理論一一比對之後,讓我們來普遍衡量規訓和形塑的效果。實際上,這些措施也確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女工們普遍感到自己是一件“商品”,靠出賣自己的勞動力換取生存。通過“資本規訓”、“自我形塑”以及隱性卻無處不在的“時間霸權”,資本及其所有者完成了目的,瘋狂壓榨女工,壓榨並奪取她們創造的剩餘價值。

二、當平庸對話恆常

1.現代社會本質上,是資本極權社會

集權和極權,一字之差,內涵卻大為不同。集權,強調的是形式上的專制;極權,則是全面的獨裁。所謂資本極權社會,就是資本的獨裁,是被社會上的每一個個體、每一位成員無疑義的認同並遵從的。這無疑就是當今世界的真實寫照。

但是同時,我們不能否認,相比起封建社會乃至奴隸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帶來了更多的進步,比如政治上更加民主,例如政治權力普遍的廣泛的父死子繼的終止和廢除,這在不久以前,還被認為是合理合法、天經地義。

這樣就引申出有意思的論述,如羅素在《西方哲學史》中的趣談和預測一般,未來的更高階的社會形式中,會不會也因循慣例,廢除現在看來合理合法的經濟權力的繼承製?

2.剩餘價值理論沒有也不會過時

權力來源於契約,是社會規則的孕生和集合,同時也直接來源於物質生活活動。馬克思認為,物是社會關係的對象化。所以,我將剩餘價值創造本身理解為在現代社會中人對人的征服和壓迫,應該也不會偏離馬克思的本意。

嚴格來看,剩餘價值理論其實本不在經濟學的範式和框架之內。我理解中的剩餘價值理論,更偏向於社會權力構架。同時,由於競爭(廣義上的)的逼迫,伴隨着資本的擴張,剩餘價值被不斷生產出來,意味着更多人被更大強度的壓迫和剝削,作為一條資本主義社會發展定律,剩餘價值理論依然有強大的生命力。

3.資本主義與新教,共產主義與“無教”

回顧歷史,奴隸社會的奴隸,其基本命運就是作為主人的工具,甚至不能稱之為“人”;封建社會的佃農,則終生為地主奉獻自己辛苦的勞動果實;資本主義社會的僱傭工人,則隸屬於資本。――本質上,從屬、宰割和依附的地位沒有絲毫改變。

從信仰上來看,奴隸社會由於生產力低下,自然崇拜十分明顯。封建社會由於分裂的獨立土地和侷限的封建經濟,形成了多神宗教、多元崇拜。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的唯一統治,導致一元化____(即普遍意義上談論的“新教”)崇拜的興盛。而未來更高級的共產主義中,由於去除了壓迫,唯物主義、辯證觀點的思想最終會帶來“無宗教、同信仰”的產生。

參考文獻:

[1](德)卡爾?馬克思(Karl Marx)原著;曾令先,卞彬,金永編譯.資本論(縮譯彩圖典藏本)[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6

[2]高新軍著.揭開歷史發展之謎《資本論》歷史唯物主義思想研究[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

[3]王峯明編著.資本論(第1卷)導讀(上)[M],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2.01

[4].孫承叔著.資本與歷史唯物主義《資本論》及其手稿當代解讀[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06

資本論2000字學術論文篇二:《資本論》中的人力資本思想

[提要] 人力資本學説是當前我國經濟理論界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本文試圖從五個方面論述馬克思的人力資本思想萌芽,以研究在《資本論》中隱含的人力資本思想。

關鍵詞:價值性;增殖性;差異性;獨佔性和可轉讓性

資本是指可以帶來剩餘價值,即可以獲得超過其價值的價值。少數的經濟學者認為人力資本這個概念是不科學的,要使用人力資本這一概念,它就必須具有資本概念的一般特性與實質內涵,即價值性、增殖性、差異性、獨佔性和可轉讓性。這些經濟學者認為人力資本是與物化資本相對的形式,不具備以上四種特徵。對於人力資本的研究最早始於亞當?斯密,後來李斯特提出了精神資本的概念,他主張把教師列入生產者之列;人力資本學説的贊同者還有西尼爾,他提出了智力資本的概念;使人力資本學説得到發展的是20世紀五十年代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和貝克爾,他們重新提出人力資本概念,並且將人力資本投資與個人掙得收入量化來深化對人力資本的理解。當然,人力資本理論的研究並非西方經濟學家的專利,馬克思的《資本論》中多處閃爍着人力資本思想的光輝。雖然在馬克思經濟學中,沒有明確地使用過人力資本概念,但卻有勞動力商品、可變資本的概念,這些概念和相關理論與當代人力資本理論存在相通之處,主要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闡述馬克思關於人力資本的思想:

一、人力資本的價值性

在資本論中,馬克思不止一次提到勞動力商品,作為商品的勞動力自然具有價值。馬克思認為,“同任何其他商品一樣,勞動力的價值也是由生產從而再生產這種特殊物品所必需的勞動時間決定的”。“勞動力的價值,就是維持勞動力所有者所需要的生活資料的價值”,“因此,生活資料的總和應當足以使勞動者個體能夠在正常生活水平狀況下維持自己”。此外,“生產勞動力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總和,要包括工人的補充者即工人子女的生活資料,只有這樣,這種特殊商品所有者的種族才能在商品市場上永遠延續下去”。馬克思還認為,“為改變一般人的本性,使他獲得一定勞動部門的技能和技巧,成為發達的和專門的勞動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訓練,而這又得花費或多或少的商品等價物。勞動力的教育費用隨着勞動力性質的複雜程度而不同。這種教育費對於普通勞動力是微乎其微的,包括在生產勞動力所消耗的價值總和中。”馬克思還認為,“勞動力的價值規定包含着一個歷史的和道德的因素”。從以上論述中可推敲出以下三點:

1、馬克思明確指出人力資本的價值構成。勞動力價值是由生產這種使用價值所必需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表現為勞動者維持自己及其家屬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它包括三個部分:維持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養活勞動者家屬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勞動者的教育訓練費用。

2、闡述了教育和訓練是增加人力資本的途徑,並認為教育費用應該包含在勞動力價值之中,由資本家來支付。勞動力的教育與培訓在馬克思看來是從屬於資本家的,是被動的,這個過程的發起是為適應剩餘價值的生產,由資本家組織完成的。

3、馬克思還認為勞動力的價值規定包含着一個歷史的和道德的因素。在不同國家,不同時期,生產力水平、自然條件、文化傳統、風俗習慣等方面的差異,決定着生產勞動力所必需的生活資料,在範圍、數量和質量上都不相同。而且隨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教育、文化水平的提高,勞動者及其家屬所需要的生活資料的數量和質量也日益提高,因而勞動力價值有上升的趨勢。這裏他揭示了人力資本的國別(地區)差異、價值增值的因素,也表露出人力資本積累的重要性,這些都是與人力資本理論相通的。

二、人力資本的增殖性

馬克思認為,所謂資本,其實質就是能夠帶來剩餘價值的價值。馬克思同時區分了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這一區分使我們能夠理解資本主義生產的實質,不變資本只是生產剩餘價值的關鍵,可變資本才能帶來剩餘價值,只有工人的勞動才是剩餘價值的源泉。這裏所講的“可變資本”,實質上就是人力資本。

馬克思指出:“我們敍述了勞動過程的不同因素在產品價值的形成中所起的不同作用,事實上也就説明了資本的不同組成部分在資本本身的價值增殖過程中所執行的不同職能。產品的總價值超過產品的形成要素的價值總額而形成的餘額,就是價值已經增殖的資本超過原預付資本價值而形成的餘額。一方面是生產資料,另一方面是勞動力,它們不過是原有資本價值在拋棄貨幣形式而轉化為勞動過程的因素時所採取的不同的存在形式”。“轉變為生產資料即原料、輔助材料、勞動資料的那部分資本,在生產過程中並不改變自己的價值量”。“相反,變為勞動力的那部分資本,在生產過程中改變自己的價值,它再生產自身的等價物和一個超過這個等價物而形成的餘額,即剩餘價值。這個剩餘價值本身是可以變化的,是可大可小的。這部分資本從不變量不斷變為可變量”。

在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的關係上沒有一個人能比馬克思認識得更深刻、論述得更清楚。馬克思關於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區分不僅揭示了剩餘價值的來源和資本主義剝削的祕密,而且也為正確認識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在整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進行了闡述,揭示了在生產和價值增殖過程中人力資本的主體地位和價值創造作用。這個思想和結論實際上被後來有關人力資本的各種經驗和理論研究印證,直到今日仍具有理論指導意義。

三、人力資本的差異性

在當代的人力資本理論中,人力資本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其差異性。單個的人對於人力資本的投入的不同會導致其所獲得的技能不同,也就是人力資本的積累不同。即人力資本具有完全的差異性。在馬克思的經濟學中,紡紗與織布的勞動是不同的,簡單勞動與複雜勞動是不同的。馬克思就是通過將勞動區別為簡單勞動與複雜勞動來區分人力資本的差異性。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比較複雜的勞動只是自乘或不如説多倍的簡單勞動,因此,少量的複雜勞動等於多量的簡單勞動”。馬克思將勞動分為複雜勞動和簡單勞動,不僅如此,馬克思還強調了當社會財富的創造越來越由體力勞動為主轉變為腦力勞動為主的時候科學勞動和管理勞動的作用。他指出:“直接勞動在量的方面降到了微不足道的比例,……同一般科學勞動相比,同一自然科學在工藝上的應用相比,……卻變成了另一種從屬的要素”。馬克思認為由於人力資本的差別,不同的人力資本在使用中形成的價值量也就不同。質量較高的人力資本在使用中不僅可以創造出更多的使用價值,而且可以創造出更多的價值。同時,馬克思認為隨着科技水平的進步,價值的創造越來越依賴於高水平的人力資本,這也印證了一些國家經濟所取得的大幅度的進步。

四、人力資本的獨佔性和可轉讓性

所謂人力資本的獨佔性就是指人力資本所有者應能通過同人力資本之間的所有權或產權關係實現對增值部分的索取。人力資本的可轉讓性就是指人可以自由地將自己的人力資本兑現,來獲得報酬。將兩者綜合起來就是人力資本的產權。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勞動力所有者要把勞動力當作商品出賣,他就必須能夠支配它,從而必須是自己的勞動能力,自己人身的自由的勞動者”。“他必須始終讓買者只是在一定期限內暫時支配他的勞動力,使用他的勞動力,就是説:他在讓渡自己的勞動力時不放棄自己對它的所有權”。馬克思還認為:“勞動力所有者和貨幣所有者在市場上相遇,彼此作為身份平等的商品所有者發生關係,所不同的只是一個是買者,一個是賣者,因此雙方是法律上平等的人”。

馬克思對人力資本產權的性質進行了嚴密的分析。在資本主義社會,勞動者與生產資料分離,資本主義社會採取契約形式,給予工人完全的人力資本私有機制。雖然人力資本不僅具有屬於個人私有的特徵,但具有極強的依附性。這種依附性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人力資本依附於人而存在,並以具有勞動能力為條件,在幼兒時期,無人力資本存在,隨人的年齡增長,人力資本逐漸步入形成期、收益期和消費期;第二,人力資本的價值實現,只有在勞動過程中才能體現並得到價值增殖,也就是説,人力資本只有通過改變物質資本的形態或運用物質資本,才能將自己的價值轉移到新的產品或使用價值中,並創造出新的價值。

五、馬克思關於人力資本思想的總結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有着豐富的人力資本思想,其思想主要分佈在勞動價值理論和剩餘價值理論中,在當今仍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馬克思分析了人力資本的定義、價值構成、在生產中的主體地位和價值創造作用、差異性和產權特徵等,從剩餘價值率和利潤率的角度為人力資本投資效率的研究拓展了理論視野。馬克思還強調了資本的生產關係屬性和經濟剩餘的歸屬性,雖然沒有進一步針對具有資本一般共有的增殖性的人力資本的效率作更多的深入研究,但為人力資本投資效率的研究奠定了基礎。馬克思的人力資本思想為當前我國正確認識人力資本的投資特性,更有效地進行人力資本投資和正確認識人力資本的產權特徵,建立更好的人力資本報酬機制以及正確認識人力資本的依附性,避免人力資本的浪費提供了巨大的指導意義。

馬克思對人力資本的研究主要體現在其對勞動力商品的研究中,馬克思關注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和交換,區分了勞動和勞動力,確定了勞動力商品的價值,通過分析得出了剩餘價值的源泉。這些都充分表明了他的理論與當代的人力資本理論是相通的,説明了馬克思對人力資本學説的肯定。

主要參考文獻:

[1]王建民.勞動力商品與人力資本[J].北京:北京大學學報,2001.6.

[2]周其仁.產權與制度變遷[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3]Jacob Mincer.張鳳林譯.人力資本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

資本論2000字學術論文篇三:《資本論》與現時代

摘要:對於《資本論》的閲讀有其很強的必要性,通過閲讀《資本論》學習馬克思的學習方法,在閲讀前人的著作時要有自己的思考,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在深刻閲讀《資本論》的基礎上,對《資本論》與現時代的關係進行把握。在時代的變化中探索馬克思主義的發展,面對新時期的新問題,既不能偏離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又不能墨守成規地教條式發展,這也是現時代馬克思主義者要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資本論》;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現時代

《資本論》這部鉅著傾注了馬克思一生的心血,這也是他一生智慧的結晶,在本文首先解決的問題是為什麼要讀資本論,其次就是資本論與現時代的關係。下面粗淺地談一下筆者對上面這兩個問題的認識。

一、為什麼要讀《資本論》

在接觸馬克思主義哲學之前筆者就聽過《資本論》的大名,當時對這部鉅著並沒有什麼概念,只是道聽途説覺得這是一部很“高深的”鉅著,而現在自己在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習,那麼也就很有必要去閲讀《資本論》了。而閲讀《資本論》的必要性不在於要完成一項任務,而是要通過這部書去了解馬克思,瞭解他的思考方式,學習方式,瞭解馬克思的思想。即使這樣在閲讀《資本論》之前筆者依然心理惴惴不安,覺得也許會很難。而現在筆者總結了一下當時會覺得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一是翻開難。由於資本論給大家留下了一種很難的印象,所以大家很少去把它翻開,這樣就沒有開始了。大家可能認為那麼厚的書很枯燥,其實,書那麼厚的原因在於馬克思列舉的大量的事實。所以,事實使它有較強的可讀性。二是脱離背景。大家現在看資本論也許沒什麼感觸,但是,在當時,很多工人是含淚把資本論讀完的。他們會有很多共鳴,知道了自己苦難的原因。如果我們能設身處地想一想,也是能夠理解的。三是理論難。在資本論出版序和再版序中,馬克思都勉勵我們去讀,所以大家不要被難倒,只要翻開了,堅持下去,就會產生興趣,並且有很多收穫。而且,雖然沒看過的人,對資本論的把握還是很準確的。幾乎沒有人不知道資本和價值是這部書的主旨。通過目錄來看,出現最多的詞語是資本、最核心的概念是剩餘價值,他們之間有什麼聯繫,其實資本論的脈絡是很清晰的。

通過閲讀《資本論》我們可以發現馬克思的學習方式始終是以批判的態度去閲讀前人的著作,他閲讀了魁奈、斯密、李嘉圖等人的著作。他閲讀這些人的著作的方法是極為明確的:正確的論述引以為據,錯誤的論述則加以批判。絕不迷信權威,《資本論》也是在這樣的批判中完成的。

首先,《資本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榜樣,它教給我們一種研究思路,資本論的主題思想就是解釋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趨勢。解釋資本主義的走向問題,這是它的主題。資本論在上述思想的論述過程中,並不是開門見山的,而是採取多層次的特殊和一般相結合的體系。一般和特殊相結合,特殊和一般相比較,採取這樣一個思路。就像我們分析一個人,某人的特點是什麼,我們馬上就説張三這個人怎麼樣,這是淺薄的。那麼科學的研究是把某人採取多層次的一般和特殊比較。

其次,我們需要梳理清楚資本論的內容。《資本論》是馬克思用畢生精力寫成的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經濟學鉅著。其中第一卷研究資本的生產過程,第二卷研究資本的流通過程,第三卷分析資本主義生產的總過程。馬克思在這部著作中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科學地揭示了資本主義制度產生、發展和滅亡的歷史必然性,揭示了人類社會必然由資本主義發展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歷史規律性;在闡述資本主義經濟規律時,也揭示了社會化大生產和商品生產的一般規律,還預見了未來社會的某些社會經濟的一般特徵。

第三,《資本論》方法的最大特色,就是把邏輯、辯證法和認識論有機地結合起來,融為一體。馬克思使用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邏輯與歷史一致的方法,對資本主義社會矛盾運動的辯證分析,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辯證法。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中,系統全面地闡述了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產生、發展和克服的過程,從而透徹詳盡地闡明瞭唯物辯證法關於對立面的統一和鬥爭的學説,闡明瞭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在《資本論》中是對唯物辯證法的豐富和發展,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資本論》的方法不亞於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的發現。

二、《資本論》與現時代的關係

《資本論》關於資本主義經濟的理論博大精深,其中的重要觀點可以概括為以下方面。

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關鍵,工資不是勞動的價格,而是勞動力的價值的轉化形式,勞動與資本的關係是資本主義經濟的軸心,剩餘價值生產是資本主義生產的絕對規律。相對過剩人口是資本主義特有的人口規律;財富在一極的積累,貧困在另一極的積累,是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律。週期性的生產相對過剩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必然產物,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內在矛盾的強制性解決。資本具有衝破一切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征服全球的衝動,資產階級生產的一切矛盾在普遍的世界市場危機中集中暴露出來。信用制度加速了資本主義矛盾的爆發,股份資本是與私人資本相對立的社會資本,是作為私人財產的資本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本身範圍內的揚棄。資本的原始積累是通過暴力掠奪的手段為資本主義發展創造歷史條件的過程,“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着血和骯髒的東西。”[1]

《資本論》關於資本主義經濟的理論在當代還是否有效?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資本主義的發展進入了黃金時期,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發生的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使資本主義產生了資本主義社會是人類歷史終點的幻覺,《資本論》被提出過時了。然而,歷史前進的車輪並沒有停止。進入21世紀之後,資本主義在全球迅猛擴張、飛速發展的同時,它的內在矛盾和深刻弊端也隨之迅速暴露出來,日趨嚴重的失業問題、日益加劇的兩極分化、頻繁爆發的金融危機、國際壟斷資本對全世界資源的掠奪,以及2008年以來始於美國的嚴重的全球金融風暴,再次顯示出了《資本論》強大的生命力和科學價值。資本主義的命運正如馬克思在評論自由貿易時所説的那樣,“在實行自由貿易以後,政治經濟學的全部規律及其最驚人的矛盾將在更大的範圍內,在更廣的區域裏,在全世界的土地上發生作用;因為所有這些矛盾一旦擰在一起,互相沖突起來,就會引起一場鬥爭,而這場鬥爭的結局將是無產階級解放。”[2]也就是説,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發展越充分,其內在的矛盾也就越尖鋭,其自身的危機也就越深重。資本主義生產的真正限制是資本自身,資本主義生產總是竭力克服它所固有的限制,但是它用來克服這些限制的手段只是使這些限制以更大的規模重新出現在它的面前[3],從而使矛盾和危機在更大的範圍和更廣的區域裏爆發,這就是歷史的邏輯和辯證法。

《資本論》研究的方法有兩個層次。一個是研究的基本方法論。研究社會科學要講究一個基本的方法論,這個基本的方法論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那麼具體到《資本論》的研究,他運用唯物辯證法強調了兩條。一條就是,認為經濟的發展是一個自然的歷史過程。馬克思強調,不能有人為的因素。馬克思陳述時,他説當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過渡的時候,某些人看到了資本主義也有不少的弊病。想跳過去卻跳不過去,那麼封建社會的發展必然進入資本主義社會,這是自然的歷史過程,他很強調。像過去搞計劃經濟想跳過商品經濟,回過頭還要搞市場經濟,因為商品經濟是不可越過的階段。這是他運用唯物辯證法研究經濟時強調自然性。另外一點是對經濟問題的研究強調要研究矛盾,矛盾的運動,研究內在的矛盾。他強調這樣兩點,他的基本方法就是經濟的發展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是一個充滿矛盾的過程。

方法論的第二個層次,就是研究經濟問題。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經濟的研究有一種特殊的方法——抽象法。抽象法很複雜,把它歸結為兩句話。第一句話叫做從具體到抽象。就是分析資本主義理論必須從資本主義經濟呈現出來的最具體最普遍的經濟現象出發。大家看到資本主義最普遍的現象是商品世界五花八門,那麼就從這個現象開始。從具體到抽象,就是通過對具體經濟現象進行分析以後得出若干抽象的概念,得出一系列抽象的概念。比方説商品,商品是由衣食住行、衣服鞋襪等,經過分析以後得出“商品”的概念,用商品來界定衣食住行,各有各的叫法。商品進一步剖析,商品有兩個要素:使用價值和價值。這是又進一步得出概念。商品交換的發展又進一步進行理論剖析,又發現貨幣這一概念。商品要藉助貨幣進行交換,那麼貨幣又是一個體系,也有系統的概念,金屬貨幣和紙幣。貨幣進一步發展,可以成為賺錢的手段,變成資本,貨幣轉化為資本。這就是説對複雜過程的研究要從具體出發,得出若干個抽象的概念。這是抽象法的第一點。第二條反過來,從抽象到具體。就是把第一階段得到的若干抽象概念,按照一定的邏輯次序組合為一個概念體系,從而達到對經濟規律的科學認識。

《資本論》是工人階級的聖經、百科全書,也是我們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指導書。有人説它是理論保護,現在説它有些理論內容還有待於進一步發展。《資本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經濟危機後,越來越多的人,包括資本主義國家的,越發覺得它的存在有道理,並開始研究它。“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在馬克思資本論的手稿當中有大量的內容。所以資本論這部書是不能丟的,不能淡化。我們説對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觀點既要與時俱進,又要學習當代的馬克思主義,但每一代馬克思主義都有它自己理論上的優勢。

參考文獻:

[1]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871.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296.

[3]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78.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vkpdk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