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信息技術教學論文國中信息技術論文【通用多篇】

信息技術教學論文國中信息技術論文【通用多篇】

信息技術教學論文國中信息技術論文【通用多篇】

信息技術教學論文國中信息技術論文 篇一

信息技術教學論文:國中信息技術教學之我見 21世紀是信息的時代,隨着信息技術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國中學生熟練掌握和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顯得尤為重要。而國中信息技術課屬於基礎文化教育,是以傳授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培養學生自學創新能力為目的,是以提高學生素質為目標,與素質教育、終身教育的時代主題相一致的。作為國中信息技術課的教師應如何教好信息課呢?通過這幾年的教學實踐,我在國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信息技術課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

1.樹立素質教育、創新教育是終身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明確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明確素質教育的實施,應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明確創新教育也是終身教育。

2.樹立全新的教學觀。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使傳統的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產生了重大變革。

3.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要與全新的教育、教學觀念相整合。

二、信息技術教學要採取分層教學

在實際的國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由於學生受遺傳和

後天環境及教育均衡程度的影響,在知識的接受過程中學生的差異性較大。如果在教學中採用“一刀切、齊步走”的教學模式,就會造成優等生“吃不飽”,中等生“提不高”,後進生“吃不了”的局面,這樣勢必加大兩極分化,難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此我在教學中通過研究,根據學生知識水平、學習態度和潛能的差異把學生劃分為a、b、c三個層次,a層為優等生,他們電腦基本功紮實;b層為中等生,電腦基礎一般;c層為後進生,電腦基礎差或沒有。上課時結合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提出不同的學習目標和要求,採取不同的方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既有統一要求,又有因材施教,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得。

三、信息技術教學要注意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信息技術課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教師應當在原有知識基礎上,充分利用現有工具軟件,進行拓寬知識面教學,信息技術課本中的知識畢竟有限,而實際應用卻是無限發展的,軟件的開發應用日新月異,能否利用工具軟件進行加工處理所需信息,是培養學生素質的重要體現,如圖形圖象的製作、聲音文件的處理、簡單動畫製作、網頁製作、防毒殺毒等,拓寬這些知識面對學生的發展能起促進作用,因此,教學中要有意穿插工具軟件教學,教學中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讓學生對各種

對象處理有一個瞭解也就足夠了,這些工具軟件的學習不僅不會給教學效果帶來不利,而且能鞏固所學知識,促進各種基本操作及應用能力的發展。

四、信息技術教學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沒有積極主動的學習,就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我們要創設各種機會,鼓勵學生去主動參與,把他們智慧的火花盡量激發出來。在課堂中,由於時間有限,傾向於訓練基本功,掌握基本操作,而課外則可以讓學生們自由發揮,教師要有意識的加以引導,把課堂上所學的內容延伸到課外,把課外這個第二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得課外成為課內所學知識有益的鞏固、補充,從而促進課堂教與學,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五、信息技術教學要採用多元化評價

評價的主要目的不是把學生分等或分類。而是用來改進教與學。積極的評價有利於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的成績與不足,有利於激勵學生髮揚優點、克服缺點,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培養學生自信自強、積極進取的精神。為此我上課總是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對於不會的學生,我從不訓斥,而是鼓勵和耐心輔導他,即使有一點小小的進步,我也會真心地表揚。事實證明,信息技術教學採用多元化評價能使更多的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他們

的課堂主人翁意識,提高課堂四十五分鐘的教學效率。

六、信息技術教學課採用學生輔導學生,減輕教師輔導壓力

信息技術課大部分時間是在機房上課,而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幾乎大部分同學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特別是在剛開始上機操作的時候,教師忙不過來,也就挫傷了未能輔導到的同學的積極性。因此,我大膽地採用學生輔導學生的辦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即注意觀察哪些學生能順利地完成任務,然後運用廣播功能展示他們的成績,予以表揚,並宣佈由他們作為老師的助手,一人或兩人負責輔導一組同學。這樣做減輕了教師的輔導壓力,使教師能有重點地輔導某些方面的問題或某些同學,解決了輔導不過來的問題,使得人人都能得到及時的指導,保護了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不好意思問老師的學生,可以問同學,既解決了問題,又增進了同學問的友誼,且學生間的輔導自有特點,也易於交流,有時比教師指導的效果還要好教學目標的達成率得到了提高。

總之,國家教育部門已經將信息技術課納入中國小必修課程,這是我國面向21世紀國際競爭、提高全民素質、培養具有信息素質和創新素質的新型人才的一項重要舉措。而信息技術課又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很多教學方法和教學經驗

還有待於我們去摸索。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力避傳統教育的缺陷,使信息技術課成為親切易學的實用課程。作為一名國中信息技術教師,擔負着培養一代新人的重任,不僅要使學生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更要勇於探索,大膽創新,為信息技術的普及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淺談國中信息技術教育》.時兆慧.

[2]《國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淺談》.十堰市鄖縣青山鎮九年一貫制學校.鄭興安.

[3]《淺談國中信息技術教學模式》.温州四中,胡宏算. [4]《淺談國中信息技術教學》.顧琴芳.

[5]《在信息技術教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喬志強.

國中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篇二

國中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上傳: 李延林

更新時間:2013-1-16 11:59:25 國中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課程,該課程日漸重要。信息技術課的主旨在於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通過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如何教學這門課,結合自己的實際教學經驗,談談我自己在幾個方面的教學思考:

一、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動力,也是激發創造力的必要條件。一個人只有對某個問題產生了興趣,才會啟動思維,才會主動去尋找解決它的辦法,才會主動獲取相關的知識。因此,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無疑是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每當接手一些新班級,總會發現其中有一部分學生從未使用過或極少使用計算機,根本不具備基本的計算機知識和操作能力,完完全全是個“電腦盲”。在操作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絕大多數非常簡單,甚至令人發笑,作為教師,不能因此而嘲笑、訓斥學生,一定要注意聆聽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並針對不同問題做出不同的解答,在輔導過程中,教師應注意與學生站在平等的高度,用適當的鼓勵和表揚樹立他們成功的信心、決心。

二、運用“夥伴教學”法

“夥伴教學”是指由一個學生教另一個學生的個別化教學方法,多用於課外活動,是一種輔助教學方法。目的是通過同學之間的教與學來激發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促進學生互教互學,以便促進全體學生成績的提高,同時培養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的意識,形成合作互助的精神。

其實,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所表現出來的個別差異主要是因為最初的學習條件、理解力、動手操作能力等各方面存在的差異而造成的,只要給予他們適當、適時的幫助,再有一定的時間和條件,每個學生都能夠達到信息技術課所規定的基本要求。但是由於信息技術課的特殊性和學生基礎知識、興趣等方面的差異,要想在目前班容量大、教學設施尚未完善、採取班級教學形式的條件下達到課程所要求的程度卻有相當大的困難,因為同一個教師不可能同時兼顧所有需要幫助的學生,而且一般學校都不給予信息技術教師安排課下輔導。而“夥伴教學”形式的出現,可以大大緩解教師指導學生的壓力,彌補教師不能照顧所有需要幫助的學生的缺陷。教師可以在課前把教學要求和內容要點公佈給學生,這樣可以使他們做到有的放矢,以便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進度。上課時教師對重點和難點問題精解細講,並作示範演示,然後將大部分時間迴歸學生,讓他們自主學習和上機實踐。在教師講授完後,可以選擇學習成績好、有耐心、有熱情的學生作為“夥伴教師”,輔助教師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同學,在他們遇到問題時給予及時、必要的幫助,共同來完成學習任務。而且,這種“師生關係”可以在課上存在,也可以延續到課下,這樣大大拓展了教學的時間和空間。

三、任務驅動式教學

任務驅動式教學就是介紹有關知識和方法前,提出一些與學生日常學習、生活較密切的任務,在引導學生應用計算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貫穿滲透學習內容。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安排適合課堂教學的相關遊戲或其它內容。這樣讓學生有目的地學習和實踐,有利於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興趣盎然地掌握所學知識,可以提高學習效率,鍛鍊學生的學習和探索能力。

四、自主學習

創建有利於自主性學習的環境及資源,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學習信息技術課程。在組織安排教學過程中,不是把大量的時間用於組織講解教案上,而是放在為學生提供學習所需要的各種資源上,把精力放在簡化利用資源所經歷的實際步驟上。在教學中,教師通過找出已經學過的知識與正要學習的知識之間的聯繫與區別,有利於教學中突破難點,也能使學生輕易地掌握教學重點。教師通過讓學生圍繞問題自學、討論、交流、實踐,充分挖掘學生自主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總之,教師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要從更新教學觀念入手,營造創新環境,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保證學生有創新的時間和空間,着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要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踐中去。

如何把握好信息技術的教學

在我校一週只安排一節信息技術課,是作為所謂的副科來上的,但學生們是非常的喜歡。信息技術課一到,學體們是歡呼雀躍。教室裏是充滿了一派“喜慶”氣氛。但作為教師,這時就不能任由他們胡鬧了,要認真的上好這節課,讓學生要學到一點有用的東西,而不是任由他們上上網就算了。所以作為教師,我認為應做到如下幾點:

一、作為教師應提高自身的素質,讓學生感到信息技術不只是上上網

現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新課程的實施,素質教育的發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進,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我們自己應該不斷充電,不斷用新的知識來武裝自己,從而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輕鬆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才能不斷向學生介紹信息技術發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發學生躍躍欲試的心理,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教師心服口服,從而輕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

二、巧妙設計教學任務,採用任務驅動式的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教師應該認真鑽研教材,認真備課,圍繞相應的知識點多蒐集一些相關的資料,從而巧妙地設計教學任務,將每一個任務都設計的明確、合理、科學,將所要傳授的各個知識點藴含於各個任務中,將每一個學習模塊的內容分解為一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讓學生完成了相應的任務後,從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識。讓學生帶着真實的任務學習,從而讓學生擁有學習真正主動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引導學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任務”,從而保證教學目標順利完成,讓他們嚐到學習的樂趣,滿足他們的成就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三、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

課程改革中,教師不能再採用“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轉變那種妨礙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的教育模式。讓學生從被動地接受式學習轉變為主動地獲取知識。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引路人,鼓勵學生創新思維,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去鑽研,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充分發揮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教師設計一些問題,要把握好教學進程的坡度,在教學實踐中認真分析學生的基礎和需要,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分層教學,讓學生試着自己去解決,在自身實踐中體會和提高。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關注全體學生,而不是個別學生,教師也要做到少講,讓學生自學,做到精講多練,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充分體現教師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導者、促進者的多重身份。

四、把枯燥的理論上得輕鬆風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儘可能地選擇一些貼近生活的實例,學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知識類型多種多樣,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時,往往喜歡上機操作課,而不喜歡上理論課。其實,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儘量將枯燥的東西講解的生動形象一點,教師在講解時,可用風趣的語言,貼近的比喻,引用身邊的事件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和認可。比如我在上“信息無處不在”這塊內容時,通過舉例:校園的鈴聲告訴我們上課、下課的信息,走過食堂時傳來的飯菜香傳遞給了我們可以吃飯的信息,通過這幾個身邊的小事情,學生踴躍發言,讓學生輕鬆地掌握了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的載體,也讓學生可以舉一反三。用好的比喻,貼近生活的例子,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教師可以把理論課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讓學生感受到計算機世界的五彩繽紛。

作為信息技術教師,必須根據環境,注重知識應用的綜合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教學水平,不斷摸索總結,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進而實現信息技術教育的總體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適應時代的要求!

2014年1月9日星期四

淺談信息技術課堂改革

目前,我國中國小的信息技術教學,以教師為中心,主宰教學全程的狀況,至今仍然得不到

根本的改變,教師的主導作用僅僅限於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而學生的主體作用又得不到充分

發揮,甚至被嚴重削弱,這就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被嚴重抑

制。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才是真正的主體,是學習的主宰,教師起到的只是引導和幫助學生

學習的作用。如何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讓他們自主地去學習呢?下面就具體談談我的做法。

一、創設情景,激發需要

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或從實際問題出發或從學生學習中的問題(錯誤、障礙等)

出發,或從學科中的歷史典故出發,通過多媒體創設形成一種情景,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喚醒長期記憶中有關的知識、經驗或表象,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

學生的情感,進而使學生產生一種內在的需要:學習的需要。

例如:在學生陸續進入機房的過程中,我通過教師機循環播放清新悦耳的樂曲,使同學們進

入機房就有一種平和舒緩、愉悦的心情。在上課前我讓幾分鐘時間給學生玩一些小的益智遊

戲,指導他們進行鼠標操作練習、瞭解計算機界面性能,讓他們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給他

們創設在“學中玩,玩中學”的輕鬆氛圍。

二、引導探究,學生欲學

對知識的渴求是學生內心深處潛在的一種慾望,教師應充分挖掘、激發這種慾望,以取得有

效教學的契機。在此過程中,教師不要限制每一個學生的思維,但也不是任由學生的思維走

向歧途。教師一方面要通過啟發,給學生以思考的機會和時間,另一方面,教師要採取多種

方式,激活思維狀態,發揮其“主導”作用的最佳時間。信息技術教學也不例外。計算機對學

生本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學生對計算機有着極強的好奇心,這正是促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

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是做好某件事的先導。因此,上課時應充分利用學生的學習興趣,激

發他們的學習慾望。例如:上課時,我首先展示了兩幅圖表,一張是經過修飾的圖表,而另

一張沒經過修飾處理。學生看後,自然是喜歡經過修飾處理的圖表,我看得出,他們那一雙

雙聰慧靈捷的眼眸中流露着求知的慾望,於是我抓住時機告訴學生: “這張圖表是利用 Excel 的圖表修飾,大家想不想學? ”就在學生急不可待時,我展示了課題: “這一節課,老師就和

大家一起來學習《圖表修飾——修飾產量增長表》,使我們的圖表更加美觀、形象、生動、活潑。” 在學習動機、慾望都達到十分良好的狀態下,使他們“自主”地探求知識、掌握方法,不失時機地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主動探究,學生會學――培養“課堂小老師”

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只有學會學習,才能具有參與教學過程中去的能力。重視學生學習過程,讓學生自主學習,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人終身教育的要求,它體現了葉聖陶先生提出的“教

是為了不教”的教學思想。施教之功,貴在授法。“授人一魚,僅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

終身受用無窮”。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掌握學習方法,形成學習能力,是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讓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途徑。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必要的時間,空間和相應的條件,讓學生全

員參與、全程參與、全方位參與。

我在教學當中採用的是“課堂小老師”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全面參與到教學當中來,給他們搭

建一個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達到創造一種和諧的溝通環境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目 的。具體做法是:第一,課前由學生自行組成小組(3—6 人);第二,給小組一些簡單預習

提綱的任務。採用“以問導學”的方法,即把預習提綱問題化,問題系列化。這樣能使學生更

加明確學習的目標,把握學習的重點,有的放矢地學習。同時系列化問題由易到難引導學生 學習,符合中學生的認知規律,便於他們由淺入深地學習,使他們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並

有助於他們掌握所學內容的知識結構及知識之間的相互關係。有了問題化預習提綱,學生從

而真正收到自主學習的實效。經過一學期的實驗,這種教學方法得到了同學們的認可,收到

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同學們的自主學習、探究合作、自我管理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

較大的提高。

在實施過程中我也發現了不少的問題。如:大多數同學都能夠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扮演起 老師的角色,但有些同學卻始終不敢去嘗試。對於這些同學我與之對應的採用了 “一幫一” 的對策,也就是一個相對優秀的同學帶一到兩個“學困生”,儘量讓每一位同學都能夠參與到

課堂教學中來,體驗當老師的樂趣,這種做法在無形之中增強了那些平時在老師、同學眼中

是“學困生”的自信心,幫助他們創設了 “我也能行”的良好學習心理,為今後學好其他學科起

到了促進的作用。

四、佈置任務,體現層次

這一教學環節主要採用的是“任務驅動法”,在設計任務的過程中要考慮以下兩方面的問題。

1、創設情境並提出任務

任務是課堂教學的“導火索”,是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表現。這一教學環節主要採用的是

“任務驅動法”,我在設計任務時遵循的是由淺入深、由表及裏、循序漸進的原則。通過創設 的問題情境,把所要學習的內容巧妙地隱含在一個個任務主題中,使學生通過完成任務達到

掌握所學知識的目的。

學生的認知目標一般可以採用瞭解、理解、掌握三個層次的學習水平。例如:我在修飾圖表

這一課中所佈置的任務分為三個層次: A、可直接在剛生成的圖表上進行修飾。B、可將“我 的文檔”裏的“工業產品產量增長統計表”打開,並生成圖表,進行修飾。C、可輸入有關的數

據,並生成圖表。(教師提示,你可輸入自己的月考成績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進 行選擇,這樣,不同水平的同學選取不同層次的教學任務,都能夠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極

大地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自主學習並完成任務。自主學習並不是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應當如何去解決面臨的問題,而是由教師向學生提供解決該問題的解決有關線索(例如需要蒐集哪一類資料、從何處獲取

有關的信息資料等),並在必要時提供適當的幫助。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可以採用多種

形勢,比如分組完成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充分發揮其創造性,使其更高質量的

完成任務。實踐證明,學生在完成一個他們的實際生活與學習密切相關而且比較有趣的“任

務”時,他們會非常專心致志,樂此不疲。他們“親歷實踐,深度探究”的行為,也就越來越 迅猛。例如,在給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任務後,請同學們以兩人一組的互助形式來完成,培養他們 的合作意識。我也會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稍加提示,比如,出示我做的“

國中信息技術教學之我見

貴州省羅甸縣第二中學 莫會恂

【摘要】正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以計算機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誌的第三次人類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動,人們的生活步入了信息時代。信息時代的到來,給現代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要想真正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需要,必須要掌握信息技術。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信息技術的課程;課堂教學過程;計算機

【中圖分類號】G552.04 【文章標識碼】A 【文章編號】1326-3587(2012)12-0035-01

信息技術教學總目標是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使學生將信息的獲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內化為自身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從而形成影響人的一生的品質。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本人獲得幾點心得體會,與大家交流。

一、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最常用的教學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直觀感知法。雖然在一些國小已開設信息技術課程,但對學生來説,還是一門新興的、新穎的課程,因而對計算機更是充滿着一種神祕感,很想知道計算機是怎麼工作的,主機箱內到底有些什麼東西,它們各有什麼用途?對此,我常通過現場實物展示來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認識一下什麼是硬盤、主板、內存、顯卡等,然後再簡單地解釋其作用。通過直覺的感官認識,學生就會對心中的疑團有所解開,並在腦海裏建立起一個對計算機基本結構的模型,這樣學生就能對教材中基礎知識部分很輕鬆地掌握了。

(二)對比、類比講解法。比如在講Windows基礎知識時,經常用到對比教學方法。如講授資源管理器,可通過觀察“我的電腦”窗口來進行對比,比較兩者窗口界面的不同,來加強學習的效果。再比如講“複製”、“移動”文件或文件夾時,運用對比教學法,教學效果不錯。

另外,在信息技術知識方面有許多“相似”的知識點,在備課過程中,我注意對教學內容進行分類,善於歸納知識要點。具體説來要注意做到將“相似”的知識點合起來講,操作方法“相同”的挑一個來講。例如,在講解Word中“圖文混排”一節時,我將圖片、藝術字和文本框的插入方法和格式的設置合在一起來講,只給同學們講解並演示了圖片的插入和格式的設置方法,而藝術字和文本框的插入與格式設置留給同學們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和小組內的合作學習自己去完成學習目標。雖然一節課我只講了7分鐘左右的時間,由於同學們有了充足的操作和交流時間,卻起到了很好的學習效果。

(三)自由作業法。如在講Word中“綜合應用”這一節時,根據學生對前三節的內容已掌握,所以我在這節課上運用自由作業法,在課上不是純粹的要求學生按照書本上的詳細操作步驟進行,而是讓學生在根據自己掌握基本技巧與理論知識前提下,自由發揮。(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然後教師選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學生在多媒體教學平台上演示給大家看,讓全班學生一起進行講評,比一比誰做得更簡捷、更方便,從而使學生能觸類旁通,共同學習與提高。

(四)講授與練習相結合。利用現代教學手段,駕馭課堂教學。俗話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相信“多媒體網絡教室”系列軟件大家都不陌生,它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教學過程中,教師一邊演示,一邊講解。教師一邊教,學生一邊學,然後再加上教師有目的、有意義的指導和分組討論學習,從而達到教學目的,這也是信息技術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

(五)互動式合作學習。針對國中學生的個性和本學科的特點,經過幾年來的實踐,我在教學中也採用“互動式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它是一種以個人為主體,以小組為單位,以互動、合作為精髓的學習方式,其優勢在於:1.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實踐過程之中。2.能在充分挖掘學生的個人表現慾望的同時,培養集體榮譽感。3.小組成員間能相互取長補短,培養合作學習的能力,在增進友誼的同時,也培養了同學們的競爭意識。4.形成了有效的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課上與課下之間的立體互動,有效地落實了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例如在講“收發電子郵件”這一課時,我在課下了解到班裏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已有電子郵箱,並經常收、發郵件。在備課時,我把本課的知識點做成專題網站,在課上採用“互動式合作學習”,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信息技術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在教學中教師做到少講、精講;學生做到多練,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合作學習來達成學習目標。

(二)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師要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要由過去的學習控制者、權威者轉變為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合作者、引導者、諮詢者。這點也是新課改對教師的要求。

(三)學生角色的轉變。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由以往的知識接受者向知識傳授者的轉變。讓學生把在操作過程中得到的啟發、體會,或是把“無意間”學到的新知識、新方法談出來,給大家演示與大家交流。

(四)重交流評賞,輕定位評判。課堂上學生完成的作品或任務,在他們心中往往是“自我感覺良好”的,教師在進行作業的評價過程中,應注意多引導同學們去欣賞、分析作品,讓學生談出自己的創意、體會或演示自己的製作方法,讓其他同學得以借鑑,相互取長補短,實現共同進步。

課堂教學不僅是一門科學,而且是一門藝術,科學而又精妙的方法,是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信息技術課程的建設之路還有一段路要走,作為教師,我們都將和新課程一道成長。在這漫長的征途當中,我們都會繼續做出自己的努力,為學生成長和課程建設貢獻自己的教育智慧。

《國中信息技術教學論文》出自:本網網

信息技術教學論文:國中信息技術教學之我見 21世紀是信息的時代,隨着信息技術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國中學生熟練掌握和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顯得尤為重要。而國中信息技術課屬於基礎文化教育,是以傳授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培養學生自學創新能力為目的,是以提高學生素質為目標,與素質教育、終身教育的時代主題相一致的。作為國中信息技術課的教師應如何教好信息課呢?通過這幾年的教學實踐,我在國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信息技術課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

1.樹立素質教育、創新教育是終身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明確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明確素質教育的實施,應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明確創新教育也是終身教育。

2.樹立全新的教學觀。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使傳統的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產生了重大變革。

3.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要與全新的教育、教學觀念相整合。

二、信息技術教學要採取分層教學

在實際的國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由於學生受遺傳和後天環境及教育均衡程度的影響,在知識的接受過程中學生的差異性較大。如果在教學中採用“一刀切、齊步走”的教學模式,就會造成優等生“吃不飽”,中等生“提不高”,後進生“吃不了”的局面,這樣勢必加大兩極分化,難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此我在教學中通過研究,根據學生知識水平、學習態度和潛能的差異把學生劃分為a、b、c三個層次,a層為優等生,他們電腦基本功紮實;b層為中等生,電腦基礎一般;c層為後進生,電腦基礎差或沒有。上課時結合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提出不同的學習目標和要求,採取不同的方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既有統一要求,又有因材施教,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得。

三、信息技術教學要注意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信息技術課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教師應當在原有知識基礎上,充分利用現有工具軟件,進行拓寬知識面教學,信息技術課本中的知識畢竟有限,而實際應用卻是無限發展的,軟件的開發應用日新月異,能否利用工具軟件進行加工處理所需信息,是培養學生素質的重要體現,如圖形圖象的製作、聲音文件的處理、簡單動畫製作、網頁製作、防毒殺毒等,拓寬這些知識面對學生的發展能起促進作用,因此,教學中要有意穿插工具軟件教學,教學中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讓學生對各種對象處理有一個瞭解也就足夠了,這些工具軟件的學習不僅不會給教學效果帶來不利,而且能鞏固所學知識,促進各種基本操作及應用能力的發展。

四、信息技術教學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沒有積極主動的學習,就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我們要創設各種機會,鼓勵學生去主動參與,把他們智慧的火花盡量激發出來。在課堂中,由於時間有限,傾向於訓練基本功,掌握基本操作,而課外則可以讓學生們自由發揮,教師要有意識的加以引導,把課堂上所學的內容延伸到課外,把課外這個第二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得課外成為課內所學知識有益的鞏固、補充,從而促進課堂教與學,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五、信息技術教學要採用多元化評價

評價的主要目的不是把學生分等或分類。而是用來改進教與學。積極的評價有利於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的成績與不足,有利於激勵學生髮揚優點、克服缺點,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培養學生自信自強、積極進取的精神。為此我上課總是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對於不會的學生,我從不訓斥,而是鼓勵和耐心輔導他,即使有一點小小的進步,我也會真心地表揚。事實證明,信息技術教學採用多元化評價能使更多的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他們的課堂主人翁意識,提高課堂四十五分鐘的教學效率。

六、信息技術教學課採用學生輔導學生,減輕教師輔導壓力 信息技術課大部分時間是在機房上課,而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幾乎大部分同學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特別是在剛開始上機操作的時候,教師忙不過來,也就挫傷了未能輔導到的同學的積極性。因此,我大膽地採用學生輔導學生的辦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即注意觀察哪些學生能順利地完成任務,然後運用廣播功能展示他們的成績,予以表揚,並宣佈由他們作為老師的助手,一人或兩人負責輔導一組同學。這樣做減輕了教師的輔導壓力,使教師能有重點地輔導某些方面的問題或某些同學,解決了輔導不過來的問題,使得人人都能得到及時的指導,保護了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不好意思問老師的學生,可以問同學,既解決了問題,又增進了同學問的友誼,且學生間的輔導自有特點,也易於交流,有時比教師指導的效果還要好教學目標的達成率得到了提高。

總之,國家教育部門已經將信息技術課納入中國小必修課程,這是我國面向21世紀國際競爭、提高全民素質、培養具有信息素質和創新素質的新型人才的一項重要舉措。而信息技術課又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很多教學方法和教學經驗還有待於我們去摸索。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力避傳統教育的缺陷,使信息技術課成為親切易學的實用課程。作為一名國中信息技術教師,擔負着培養一代新人的重任,不僅要使學生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更要勇於探索,大膽創新,為信息技術的普及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淺談國中信息技術教育》.時兆慧.

[2]《國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淺談》.十堰市鄖縣青山鎮九年一貫制學校.鄭興安.

[3]《淺談國中信息技術教學模式》.温州四中,胡宏算. [4]《淺談國中信息技術教學》.顧琴芳.

[5]《在信息技術教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喬志強.

國中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篇三

國中信息技術教學論文作者: 黎曉妹(國中信息技術廣西國中信息技術一班)評論數/瀏覽數: 5 / 7921發表日期:

2011-11-16 10:29:58

國中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課程,該課程日漸重要。信息技術課的主旨在於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通過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如何教學這門課,結合自己的實際教學經驗,談談我自己在幾個方面的教學思考:

一、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動力,也是激發創造力的必要條件。一個人只有對某個問題產生了興趣,才會啟動思維,才會主動去尋找解決它的辦法,才會主動獲取相關的知識。因此,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無疑是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每當接手一些新班級,總會發現其中有一部分學生從未使用過或極少使用計算機,根本不具備基本的計算機知識和操作能力,完完全全是個“電腦盲”。在操作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絕大多數非常簡單,甚至令人發笑,作為教師,不能因此而嘲笑、訓斥學生,一定要注意聆聽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並針對不同問題做出不同的解答,在輔導過程中,教師應注意與學生站在平等的高度,用適當的鼓勵和表揚樹立他們成功的信心、決心。

二、運用“夥伴教學”法

“夥伴教學”是指由一個學生教另一個學生的個別化教學方法,多用於課外活動,是一種輔助教學方法。目的是通過同學之間的教與學來激發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促進學生互教互學,以便促進全體學生成績的提高,同時培養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的意識,形成合作互助的精神。

其實,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所表現出來的個別差異主要是因為最初的學習條件、理解力、動手操作能力等各方面存在的差異而造成的,只要給予他們適當、適時的幫助,再有一定的時間和條件,每個學生都能夠達到信息技術課所規定的基本要求。但是由於信息技術課的特殊性和學生基礎知識、興趣等方面的差異,要想在目前班容量大、教學設施尚未完善、採取班級教學形式的條件下達到課程所要求的程度卻有相當大的困難,因為同一個教師不可能同時兼顧所有需要幫助的學生,而且一般學校都不給予信息技術教師安排課下輔導。而“夥伴教學”形式的出現,可以大大緩解教師指導學生的壓力,彌補教師不能照顧所有需要幫助的學生的缺陷。教師可以在課前把教學要求和內容要點公佈給學生,這樣可以使他們做到有的放矢,以便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進度。上課時教師對重點和難點問題精解細講,並作示範演示,然後將大部分時間迴歸學生,讓他們自主學習和上機實踐。在教師講授完後,可以選擇學習成績好、有耐心、有熱情的學生作為“夥伴教師”,輔助教師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同學,在他們遇到問題時給予及時、必要的幫助,共同來完成學習任務。而且,這種“師生關係”可以在課上存在,也可以延續到課下,這樣大大拓展了教學的時間和空間。

三、任務驅動式教學

任務驅動式教學就是介紹有關知識和方法前,提出一些與學生日常學習、生活較密切的任務,在引導學生應用計算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貫穿滲透學習內容。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安排適合課堂教學的相關遊戲或其它內容。這樣讓學生有目的地學習和實踐,有利於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興趣盎然地掌握所學知識,可以提高學習效率,鍛鍊學生的學習和探索能力。

四、自主學習

創建有利於自主性學習的環境及資源,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學習信息技術課程。在組織安排教學過程中,不是把大量的時間用於組織講解教案上,而是放在為學生提供學習所需要的各種資源上,把精力放在簡化利用資源所經歷的實際步驟上。在教學中,教師通過找出已經學過的知識與正要學習的知識之間的聯繫與區別,有利於教學中突破難點,也能使學生輕易地掌握教學重點。教師通過讓學生圍繞問題自學、討論、交流、實踐,充分挖掘學生自主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

總之,教師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要從更新教學觀念入手,營造創新環境,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保證學生有創新的時間和空間,着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要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踐中去。

國中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篇四

國中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拾橋中學 唐東梅

國中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課程,該課程日漸重要。信息技術課的主旨在於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通過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如何教學這門課,結合自己的實際教學經驗,談談我自己在幾個方面的教學思考:

一、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動力,也是激發創造力的必要條件。一個人只有對某個問題產生了興趣,才會啟動思維,才會主動去尋找解決它的辦法,才會主動獲取相關的知識。因此,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無疑是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每當接手一些新班級,總會發現其中有一部分學生從未使用過或極少使用計算機,根本不具備基本的計算機知識和操作能力,完完全全是個“電腦盲”。在操作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絕大多數非常簡單,甚至令人發笑,作為教師,不能因此而嘲笑、訓斥學生,一定要注意聆聽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並針對不同問題做出不同的解答,在輔導過程中,教師應注意與學生站在平等的高度,用適當的鼓勵和表揚樹立他們成功的信心、決心。

二、運用“夥伴教學”法

“夥伴教學”是指由一個學生教另一個學生的個別化教學方法,多用於課外活動,是一種輔助教學方法。目的是通過同學之間的教與學來激發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促進學生互教互學,以便促進全體學生成績的提高,同時培養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的意識,形成合作互助的精神。其實,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所表現出來的個別差異主要是因為最初的學習條件、理解力、動手操作能力等各方面存在的差異而造成的,只要給予他們適當、適時的幫助,再有一定的時間和條件,每個學生都能夠達到信息技術課所規定的基本要求。但是由於信息技術課的特殊性和學生基礎知識、興趣等方面的差異,要想在目前班容量大、教學設施尚未完善、採取班級教學形式的條件下達到課程所要求的程度卻有相當大的困難,因為同一個教師不可能同時兼顧所有需要幫助的學生,而且一般學校都不給予信息技術教師安排課下輔導。而“夥伴教學”形式的出現,可以大大緩解教師指導學生的壓力,彌補教師不能照顧所有需要幫助的學生的缺陷。教師可以在課前把教學要求和內容要點公佈給學生,這樣可以使他們做到有的放矢,以便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進度。上課時教師對重點和難點問題精解細講,並作示範演示,然後將大部分時間迴歸學生,讓他們自主學習和上機實踐。在教師講授完後,可以選擇學習成績好、有耐心、有熱情的學生作為“夥伴教師”,輔助教師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同學,在他們遇到問題時給予及時、必要的幫助,共同來完成學習任務。而且,這種“師生關係”可以在課上存在,也可以延續到課下,這樣大大拓展了教學的時間和空間。

三、任務驅動式教學

任務驅動式教學就是介紹有關知識和方法前,提出一些與學生日常學習、生活較密切的任務,在引導學生應用計算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貫穿滲透學習內容。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安排適合課堂教學的相關遊戲或其它內容。這樣讓學生有目的地學習和實踐,有利於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興趣盎然地掌握所學知識,可以提高學習效率,鍛鍊學生的學習和探索能力。

四、自主學習

創建有利於自主性學習的環境及資源,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學習信息技術課程。在組織安排教學過程中,不是把大量的時間用於組織講解教案上,而是放在為學生提供學習所需要的各種資源上,把精力放在簡化利用資源所經歷的實際步驟上。

總之,教師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要從更新教學觀念入手,營造創新環境,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保證學生有創新的時間和空間,着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要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踐中去。

國中信息技術課程改革新課標心得體會

拾橋中學z張道雄

我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更新了自己的知識面,提高教學技能,下面談談我的心得體會:

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李藝教授的《基礎教育信息技術課程建設問題探討》主要解答了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在信息技術學科中的重要作用,在實際教學中如何操作和落實三維目標、怎樣進行新課程標準教案編寫的問題;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訓院徐強老師的《國小信息技術教材內容分析及常見問題》教材編寫思路、教材內容介紹、存在問題及思考;海南華僑中學於紅老師的《國小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課例分析探討》教師上課的核心是課堂教學、教學過程的安排和組織、教學方法的選用、教學態度與情感意識、教師的教學行為與細節、教師的語言、教師的應變能力、媒體的應用問題、教師的專業技能、專業素質;

通過培訓,讓我清晰理解到:要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比較新課程與舊教材的區別和聯繫,有哪些改進,教法上有那些變化,有那些獨到的進步和收穫,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教學同時要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並且要重視教學反思、個案研究和收集。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能力。

教師的目標意識要加強,要從整體考慮課堂教學的育人目標;創新意識要加強,一切從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出發;合作意識要加強,教師應該走下"講壇",走到學生中間,與學生一起探討與交流;調控能力要加強,再開放性的課堂教學中,很多情況是無法預料的,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加強學習,不斷研究課堂調控藝術。由於我對新課程改革學習還很不夠,只能談點粗淺的看法,有待於今後進一步努力學習,才能不斷提高。學習無結束,不僅要把本次培訓的內容、精神傳達其他信息技術教師,且要保持學習的持續性,繼續領悟、理解新課標,加強學科專業知識學習。

國中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

拾橋中學唐東梅

自主、探究合作性學習是新課標倡導的學習方式,課堂中真正體現了以學生自學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的課堂教學結構,通過聯繫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針對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進行了以下的教學反思。

信息技術學科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較強的基礎學科,它有一個理論聯繫實踐的基本過程。教師課堂教學的設計、環節的策劃、安排並不等於教師一人唱獨角戲,要善於引導、組織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學習。不但要引導學生把每節課的知識體系、脈絡把握好,還要讓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前提下,在實踐操作中對理論知識加以實踐、驗證。所以要求我們信息技術教師注意以下方面:

一、自主、探究合作性學習

學生學習的方式是理論聯繫實際的學習方式,科學設計,合理組織學習小組,在小組中形成“我教人人,人人教我”的良好合作學習風氣,真正發揮小組以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作用。同時也要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基礎、學習能力、性別等進行小組人員的合理分配,使每個小組成員之間形成互補。教師要始終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習的過程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儘量讓學生自己做主張,在小組學習中形成齊心協力對付困難的合作風氣,對於學困生,引導他們從集體中尋求幫助。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好習慣,培養學生認真思考、大膽發言的良好習慣,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創新空間,在促進學生自身發展的同時,自主、探究合作性的學習能力也會大大提高。

二、多鼓勵學生,學會欣賞學生

一切為了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還要學會去讚賞學生。在上機操作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這就要求教師耐心加以指導,如果總是大聲斥責學生,甚至羞辱嘲笑學生,學生往往產生恐懼心理,厭學心理。所以上信息技術課時,要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氣氛下,這樣不但真正提高了學生的知識水平,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精心處理教材,分層次教學

國中生易受外界的影響,有時顯得比較浮躁、缺乏耐心。在整整一節課的時間內,總要求他們安安靜靜、規規矩矩地按照老師的要求做是很困難的。那麼,如何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值得我們思考。我認為首先要研究教材,精選內容,對容易的知識點的講解可粗略一些,讓學生自學也未嘗不可;對難度較大的內容要想辦法化難為易,教師加強隨堂指導,使學生聽明白,做正確。其次,要讓學生多動手。學生對動手操作非常感興趣。如果整一堂課只講理論不讓他們動手,他們的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因此要合理安排時間,讓學生多動手,這樣才能把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在上機內容的選擇上,也要注意難易結合,有時候採用同樣的練習,基礎好的學生由於認為太簡單在操作的時候就粗心大意,而基礎差的學生有時又認為太難做不出來。

國中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篇五

國中信息技術教學初探

段林

信息技術課的主旨在於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通過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在信息化社會的今天,信息素養已成為科學素養的重要構成部分。迅速地篩選和獲取信息、準確地鑑別信息、創造性地加工和處理信息,將是所有社會成員應具備的、如同“讀、寫、算”一樣重要的,終生有用的基礎能力之一。對於21世紀的學生來講,我們應努力培養他們基本的“信息素養”。

⑴、信息獲取的能力。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要求,主動地、有目的地去發現信息,並能通過各種媒體,如互聯網、書籍、報紙、電視等,或者自己親自調查、參觀等,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

⑵、信息分析的能力。能夠將豐富的獲取到的信息進行篩選鑑別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斷它的可信度,然後對認為真實有用的信息進行分類。

⑶、信息加工的能力。將不同渠道獲取的同一類信息進行綜合,結合自己原有的知識,重新整理組織、存儲,並能夠簡潔明瞭地傳遞給他人。

⑷、信息利用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術或其他手段,分析、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實際問題。

我們要充分利用學校教學的優勢,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使學生將上述信息的獲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內化為自身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而在所有形式的教育中,創設一個在實際生活學習中使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學習環境,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關鍵。

例如:互聯網,它為中國小生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學習途徑,創造了一個不同於以往的學習環境。藉助於互聯網,他們可以獲取在書上學不到的東西,利用這些信息來分析、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問題。

2、注重學習興趣的培養

教育家蘇姆林斯基曾説過:“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重要動力”。學習興趣是學生基於自己的學習需要而表現出來的一種認識傾向,它在學生的學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開始學習信息技術課時學生往往懷着好奇、興奮的心理,但隨着學習內容的深入,有的內容需要機械重複地訓練,有的內容枯燥無味難度大,這樣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會慢慢降下來。根據建構意義新的學習理論,教師應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因此,教師要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探索的願望。

利用中學生喜愛遊戲這一特點,在鼠標練習中,我讓學生玩WIN98自帶的掃雷和接龍遊戲,在探索遊戲中掌握操作技能。讓學生自始至終愉快地學習,盡力滿足學生的求知慾,不斷提高教學效率。

3、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當今世界正在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不斷創新,高科技的迅速產業化,使得經濟持續增長。而在這一時代,起核心作用的是知識創新,它是技術創新的基礎,是技術進步和經濟增長的革命性力量。因此二十一世紀需要的是有創新意識、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力,鼓勵啟發學生主動思考,善於思考,學會獨立思考,突出創新意識的培養,強調創新能力的提高。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首先要為學生創造儘可能多的環境和機會,給學生留有更多的思維空間,不須面面俱到,包辦學生所做的一切。只有在自主學習的環境裏,學生才有可能發揮創造性,體驗創新的樂趣。例如:在講WORD圖文混排時,需要用到繪圖工具欄,我只是把工具欄上重點工具,如陰影、三維效果、填充、自選圖形等提示了一下,具體的操作留給學生自己完成。學生們憑着他們敏鋭的觀察,豐富的想象,做出了一幅幅好的作品。後來我對幾副想象力豐富的作品給予了表揚,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在親自實踐的過程中,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zjvrj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