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教學論文模板 >

語文教學要富有“情趣”

語文教學要富有“情趣”

語文教學要富有“情趣”

語文教學要富有“情趣”

摘   要:作為國小語文教育教師,如何提高語文教學的趣味性讓給語文課堂教學呈現生動和創新精神呢?筆者認為可以從四方面入手:創設良好的課堂情境,調動學生的興趣;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激發學生的興趣;運用獨特的語言訓練,觸發學生的興趣;構建師生的平等對話,引發學生的興趣。

 關鍵詞:新課程 趣味性 平等對話 生動形象

 

 新課程改革走到了今天,我們不禁要問:語文到底是什麼?是什麼呢?我説:語文是君子好逑的《詩經》,是魂兮歸來的《楚辭》;是百戰百勝者的《兵法》,是受過宮刑者的《史記》;是為求一字捻斷的數莖須,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門。在語文的世界裏,我們可以親歷戰國諸子的蜂起、百家的爭鳴,秦時的明月漢時的雄關隘,西晉竹林七賢的隱逸,唐的繁華與宋的儒雅,元的四海歸一以及明清的肅穆莊嚴。可以臨風朝謁曹子建,踏遍青山訪太白,揚鞭策馬駝鈴道,玉扇躑躅雨江南……            

人類那永恆的美、壯麗的愛以及偉大的生命,在語文世界的星空閃爍,在我們的心靈中昇華。 生活有多麼廣闊,我們的語文世界就有多麼廣闊。 她是一門特殊的學科,不僅具有很強的工具性,需要向學生傳授字詞句篇的語文知識,培養聽説讀寫的技能方法,而且內容包羅萬象,具有濃郁的人文性,要傳導人類的文明,培養學生的個性。因此,學好了語文,就是學會了生活和學習,就可以“不畏浮雲遮望眼”了,就可以“修身治家平天下”了。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趣味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啊!“趣味性”乃語文課程活的靈魂。離開趣味性,語文教育將褪去生命的色彩,喪失人性的魅力,枯竭生活的源泉,毀滅藝術的創造。

在新課程的實施中,作為語文一名語文教師,如何提高語文教學的“情趣”,賦予語文課堂以創新精神和生命活力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創設良好的課堂情境,調動學生的興趣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情境創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容易調動學生的感情、點燃激情。同時,它又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性思維。課堂情境的和諧,關鍵在於教師要潛心鑽研教材,正確把握教材的結構、語言、思想、情感等,然後藉助語言、圖片、音樂、視頻資料等手段設計出適合本課,且又符合學生心理需求的課堂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愉悦的感受中接受知識,從而達到對課文的深層理解與感悟,使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如:《海底世界》一課着重描寫了海底的景色奇異和物產豐富。於是一位老師精心製作了課件,通過聲音與圖像的融合,為學生創設了形象、直觀的教學情境,使學生不由自主地融入其中。他們睜大了眼睛,被海底世界的奇異景色和豐富的物產深深地吸引了,彷彿親耳聽到了海底的“竊竊私語”,真切地感悟了課文所描述的意境。看完後,老師提問:“你覺得海底是個怎樣的世界?”學生爭先恐後,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課堂氣氛異常活躍。 人文教育主要目的就是是情感薰陶,而恰當的情境創設有利於提高學生情感的“濃度”,增強學習的興趣。又如,在《望天門山》一詩的教學時,我事先精心設計好課件:扁舟、山巒、綠樹、江水、……分別獨立出現在屏幕上。上課時讓同學們根據詩歌的意境,當場自由組成畫面。一時間學生興趣迸發,急不可待地根據自己的想象組成了許許多多的畫面。學生在這種有意創設情境中,視覺、聽覺都受到了極大地衝擊,既記住了詩句,又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從而使學生對作品的意境獲得了獨特的感受。當然,根據教材內容的不同,教師可以創設不同的教學情景,如:故事情境、音樂情境、表演情境等等。只要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課堂趣味的情境創設都是有益無害的。

二、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激發學生的興趣

語文教師肩負着引導學生感受真善美的重任,語文教學中就應重點掌握文中的情感因素,辨析文字藴含的感情,呈現給學生不應是枯燥抽象的文字符號,而是有血有肉、呼之欲出的形象,使學生的情感與課文藴含的情感產生共鳴,就會大大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

語文的內容直接反映人的活動中的思想感情,無論是記敍文還是議論文、詩歌還是散文,都有豐富的情感藴涵其中,這些深具美感的文章都是作者“情動於衷,不吐不快”的力作,無不是“情”的噴湧結晶,為學生展現了豐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因此往往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教師如果能採取多種手段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採用朗讀引發、研讀體味、情景再現、情景體驗、背景穿插、烘托渲染等教學方法,以情導情,激起學生內心的感情波瀾,引發學生的情感,產生共鳴,進而領悟課文內容,產生積極情感,讓學生在積極健康的情感驅動下真正、迅速地進入課文的意境,體味學習語文的情趣,對知識的掌握,也就“水到渠成”了。如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情感的有效鏈接,把學生的原有的情感體驗遷移到對課文的體驗上,從而產生感情的共鳴。如教學《故鄉的榕樹》一課時,我先飽含深情地説:“鄉愁是一首歷久彌新的歌, 多情的遊子們從古唱到今。李白述説‘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感歎‘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余光中臨海而吟:‘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同學們,當你們遠離故鄉時,是不是也會想起故鄉那如茵的田野,濃綠茂密的樹林,遍佈田間的野花?………現在,讓我們一起讀一讀《故鄉的榕樹》,看看這裏的鄉思是什麼樣的。”隨着我的訴説,學生對家鄉的熱愛被喚醒,繼而懷着鄉思情感步入了課文的境界。這樣的情感遷移激發學生的濃厚興趣,帶着這種感情學習文章的內容、瞭解所抒發的感情、分析表現得主題、掌握寫作手法就輕而易舉了。

總之,興趣與情感是相伴而生的。有了興趣的引導,學生就會對客觀事物產生正面的、積極的情感體驗。而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是語文教學的基本目的之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從學生的興趣觸發,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因趣施教、因材施教,這樣才能培養學生對語文的濃厚情感,拓展學生的人文底藴,使我們的語文教學對青少年的身心發展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

三、運用獨特的語言訓練,觸發學生的興趣

語文課程的特點是工具性和趣味性的統一。語言文字訓練是語文教學基本內容,如果忽略了“趣味性”的特點,語文教學將是枯燥乏味的。所以教師要注意利用語言訓練,觸發學生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實效。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應該着意引導學生確立自主意識,培養獨立人格,陶冶高尚情操。這就要求教師在常規的語言訓練中力求創新,將學生從所謂“重點”文章中解放出來,鼓勵他們拓寬閲讀範圍,尤其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更要精讀,不斷吸取不同風格的文化精髓。富有詩意的語言,充滿激情的文字,直指心靈的話語……非常容易地激發起學生的聯想。通過聽説讀寫的訓練,學生們自然而然地開始了與文本的對話,與他人心靈的交流。感受時代變遷帶來的“語”和“文”的變化,學生們在學習、積累的過程中,受到了美的薰陶、情的浸潤、心靈的昇華。

四、建立師生的平等對話,誘發學生的興趣

教師也是普通的人,也有常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教師如果把這種情緒帶到教學當中來,勢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和自己的教學。有的教師為了彰顯自己的“威望”,表情嚴肅、不苟言笑、居高臨下,這樣做只會讓學生“望而生畏”,學生自然會“敬而遠之”。《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語文閲讀不僅是“意會”的理解,而且是“言傳”的對話。學生和教師都是平等的讀者,都在同一時刻與作者對話,這是一種跨時空、全方位的交流。“對話”的實質是一種“共享”,一起共享知識、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人生。這時教師與學生之間對話應該是平等的。教師要根據教學需要,及時調整自己表達的角度和方式,靈活、迅速地掌握對話的進程和內容。要適時表達對學生的欣賞和鼓勵。“你的理解真是太獨特了,老師真的沒有想到這裏!”“你對文章的感情把握超出了我的想象!”平等的對話彰顯了尊重,學生在尊重的氛圍中,必然會精神集中進行學習,力求提高“對話”的層次和水平,這樣對知識的掌握就不言而喻了。

 總之, 趣味教育是一種智慧和藝術。在語文課堂裏,教師應充分挖掘趣味資源,走進教材,走進學生的生活,走進學生的精神世界。只有引導學生全身心參與其中,才能讓課堂充滿情趣,煥發生命活力,彰顯語文教學獨特魅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aoxue/1lgv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