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經濟論文模板 >

計量經濟學論文【精品多篇】

計量經濟學論文【精品多篇】

計量經濟學論文【精品多篇】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大家都有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很是熟悉吧,論文的類型很多,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那麼你有了解過論文嗎?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該頁是美麗的編輯給大夥兒整理的計量經濟學論文【優秀10篇】。

計量經濟學的論文 篇一

一、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大多數高校計量經濟學的考核方式還是比較陳舊的,靈活性也不強。有的高校完全依據期末考試成績,而有的高校則是期末考試成績加一定佔比的平時成績,而平時成績的給出主要是以學生的到課情況、課堂表現和平時的課堂、課後作業為主。這樣的考核方式只是簡單考核了學生對計量經濟學理論知識和計量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並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更不能體現計量經濟學實踐性強和工具性強的特點。計量經濟學應該注重考核學生應用所學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靠短時間臨考前的死記硬背矇混過關,這不利於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計量經濟學這門課程的考核方式應該是多方面多角度的。

二、計量經濟學教學的幾點建議

計量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的重要分支,為了突出本學科的特點及在經濟學科中的地位和作用,強化學生對計量經濟學的認識,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以達到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的,總結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1、創新課程教學內容

計量經濟學作為一門經濟學,其課程建設的目標應該是建設成為一門真正的經濟學課程。因此課程教學內容必須真正實現經濟理論、數學、統計學的結合,教學內容應涵蓋模型設定、數據診斷、模型估計、模型檢驗、模型應用全過程。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體系應該包含如何設定計量經濟學模型、如何分析和診斷數據,這應成為課程教學內容創新的主要方向。具體可以從以下2個方面着手:

①注重教學內容的精選和層次劃分,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依據不同教學層次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精選,形成具有不同層次的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體系。教研室需要對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的層次劃分進行反覆討論和界定,比如對於本科層次尤其是獨立學院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要做到重思想、重方法、重應用的原則;而對於研究生層次的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要做到重探索、重科研、重理論的原則。

②緊跟學科的前沿發展,適時更新教學內容,計量經濟學學科本身在不斷髮展,除了一些經典的著作,國外一些新教材不斷湧現。國內高校在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教學中也要緊跟國際上的新發展,注重教學內容及教材上的適時更新。

2、實驗教學的進一步重視深化

計量經濟學是一門方法性和工具性很強的學科,即為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如何解決實際問題提供方法指引和工具支持。針對目前學生實驗操作能力較弱的情況,在實驗教學中可以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創新:首先是強化基礎性實驗教學,在實際教學中,要保證實驗教學的課時,不能因為理論教學內容的博大精深有失偏頗,然後根據理論教學內容,結合實際精選實驗項目,先是教師的演示講解,而後是學生觀摩學習,最後由學生獨立完成實驗項目的所有操作流程,教師則從旁予以適時糾偏,從而保證實驗教學順利進行;其次是大力開展探索性實驗教學,探索性實驗教學是指教師結合不同專業學生自身專業理論特點,引導學生藉助於計量經濟學理論方法,對本專業的某一理論或現實問題,自行設計實驗項目並以課題申報形式組團完成項目研究的全過程。比如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可以結合國際貿易相關數據深入探討某一問題。通過基礎性和探索性實驗教學雙管齊下,加強學生對計量經濟學模型的理解,掌握利用計量經濟學工具解決實際經濟問題,以達到具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

3、建立三位一體的考核方式

在課程考核方面,意識到傳統考核方式的缺點,為了達到培養新世紀應用型人才和創新型人才的目的,考慮建立了三位一體的考核方式:首先,傳統的考試方式仍是基礎,比如期末實行閉卷考試,還可以借鑑一些高校的做法,除期末考試外,期中也實行閉卷考試,重點考察學生在修完計量經濟學課程後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及基本計量經濟學建模理念的應用,試題設計上應突出計量經濟學的應用性和實際經濟問題的解決性,約佔30%;第二,學生的平時表現,包括到課率、課堂參與度、案例研討及平時作業的完成情況,約佔30%;第三,課題形式的實驗課考核,包括實驗的過程質量、實驗報告的質量和課題研究成果的質量,約佔40%。實驗課考核的其中一個環節以課題申報形式下達,學生組團申報,要求參與率百分百,同時為了防止在團隊合作完成課題上搭便車現象,除了加強過程監督外,要求組內每個成員陳述自己在課題中的角色及具體的工作,指導老師根據學生所做的具體工作給出相應的權重比例,多做多得分,少做少得分。積極、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努力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成為既具有紮實的理論功底,同時又具有較強的實際問題解決能力的優秀人才,是現代大學教育的重要使命。而計量經濟學作為經管類專業本科生的核心課程之一,對於經管類專業本科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不可小覷的重要作用;倡導加強課程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量是作為一個高校教師在新的發展條件下培養優秀的計量經濟學人才應盡的義務。

計量經濟學論文 篇二

“計量經濟學”作為一門課程,在我國一部分高等院校經濟學科、管理學科相關專業中開設已經有二十年的歷史,它的重要性也逐漸為人們所認識。克萊因(R·Klein)説:“計量經濟學已經在經濟學科中居於最重要的地位,在大多數大學和學院中,計量經濟學的講授已經成為經濟學課程表中最有權威的一部分”。薩繆爾森(P·Samuelson)認為:“第二次大戰後的經濟學是計量經濟學的時代”。1998年7月,教育部高等學校經濟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討論並確定了高等學校經濟學門類各專業的八門共同核心課程,其中包括“計量經濟學”。這是我國經濟學學科教育走向現代化和科學化的重要標誌,必將對我國經濟學人才的培養質量產生重要影響。特別是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和計量軟件開發,為計量經濟學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應該説,經過多年的努力,在計量經濟學課程建設上我們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在充分肯定這門課程作用的基礎上,認真總結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們也感到對於本科計量經濟學的教學理念還需要進一步商榷。

目前,我們研究問題的分析方法已經實現了由過去的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的轉變,特別是計量經濟的研究方法已經成為經濟學及相關領域的主流方法,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這也是我們本科計量教學工作者的一大貢獻,它徹底扭轉了單純的定性分析理念。然而,令人不安的是在本科計量經濟學的教學中出現了兩種傾向:其一是把計量經濟學當成了“聖經”,唯計量是從,似乎是沒有計量參加的學科都是偽科學或者説不夠科學,其結果是計量方法的濫用;其二是計量的數學化,也就是數學的計量而不是經濟學的計量,其結果是使得計量經濟學脱離實際,變成了數學遊戲。就上述問題,結合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實際談談我們的看法。

一、計量經濟學不是“聖經”:完美中有折中

首先,計量模型是完美的。我們以一元模型為例:

Y=β0+β1X+μ(1)

其中,μ表示除X以外的所有影響Y的因素,模型(1)叫總體迴歸模型。該模型描述的變量之間的關係是相關關係,而非函數關係。對同樣問題處理的數理模型:

Y=β0+β1X(2)

模型(1)比模型(2)完美,因為模型(1)比模型(2)考慮問題全面。在模型(1)中,每給X一個值,從理論上講,由於μ的存在,模型考慮了和X對應的所有Y的值;模型(2)僅考慮了因素X對Y的唯一影響,而沒有考慮X以外的其他因素對Y的影響,因此,模型(2)僅考慮了和X“對應”的一個Y值,這裏對應加引號是因為從理論上講,那個Y值僅僅是無窮多個Y值中的一個,而未必就是真的和X對應的那個,這就是計量經濟學家和數理經濟學家的不同之處,所以,我們説計量經濟學是完美的(確切的説是計量模型比數理模型完美)。但是,完美的計量模型(總體迴歸模型)理論上是存在的,實踐中是求解不出來的,不是因為我們的計算技術達不到而求解不出來β0,β1,而是由於總體的無限性和μ的複雜性(隨機變量),特別是在現實經濟問題中,我們面臨的問題的總體一般是不知的(總體數據蒐集的困難)。因此,計量經濟學家就退而求其次優結果━━總體迴歸直線:

E(Y)=β0+β1X(3)

總體迴歸直線(3)就是我們常説的函數形式或方程,它是由(1)兩邊取數學期望而得到(假定E(μ)=0),它揭示了,每給X一個值,有唯一的一個Y的期望值與之對應。這裏的分析思路:從模型(1)到模型(3)就由相關關係轉化為函數關係,從而計量模型的完美性在這裏受到了挑戰,這就是我們説的計量模型的第一次打折。那麼總體迴歸直線(3)是否可以順利的求解呢?在總體數據已知的。條件下可以找到。在現實經濟問題中,我們面臨的問題的總體一般是不知的,因此求解總體迴歸函數的思路也是行不通的。既然是這樣,那就退而求其次優結果(再次打折),計量經濟學家自然就想到藉助樣本來分析問題,建立樣本回歸模型:

Y=■0+■1X+e(4)

這裏,■0,■1是總體迴歸(1)中β0,β1的近似估計,殘差e也是隨機干擾項μ的近似估計。那麼樣本回歸模型(4)可以容易求解嗎?儘管樣本的數據可以很容易的收集,但是由於殘差同樣存在和隨即干擾項的一樣困難,使得樣本回歸模型僅僅是理論上的存在,現實中很難操做。計量經濟學家又再次退而求其次優結果,尋找樣本回歸直線(第三次打折):

■=■0+■1X(5)

這裏,方程(5)是由(4)兩邊取數學期望得到的。參數的估計應用了普通最小二乘法。單就上述分析過程我們不難發現,計量模型是完美的,而模型估計是打折的不完美。

二、計量模型與模型估計一樣嗎?

計量模型指的是總體迴歸模型,模型估計是樣本回歸函數(迴歸直線)。因此,用計量模型方法分析問題的實質是歸結為模型估計,所以,這種方法也是折中(打折)的研究問題。那麼這種方法可靠嗎?當上述研究的問題(計量模型)滿足基本的假定條件才是可靠的:(1)正態性假設:隨機誤差項服從正態分佈。等價於被解釋變量(因變量)在自變量的各水平上服從正態分佈;(2)獨立性假設,無自相關性假設;(3)同方差性假設;(4)隨機誤差項與解釋變量不相關;(5)零均值假設。這些假定條件在現實經濟問題中是很難滿足的,而且模型估計是直接對樣本負責,而只有樣本滿足簡單隨機抽樣,才能夠較好地描述總體狀態特徵。我們知道,真正的簡單隨機抽樣也是不容易做到的。因此,我們主張使用計量分析方法也要謹慎,它不是隨便就可以使用的,儘管專業的計量分析軟件大大簡化了計量的運算。

三、本科《計量經濟學》課教學理念:理論與應用並重

目前,與過多介紹理論的傳統教學方式相比,隨着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計量經濟學的教學生動了很多,老師也會列舉一些例子對所講授的內容進行説明,但是多數僅限於此,並沒有對計量經濟學的建模步驟、原理以及模型的侷限性等進行深入分析,更談不上與學生的互動。而且計量經濟學方法已經被廣泛地用於分析中國現實經濟問題,但是實際教學中仍然缺乏包含經典案例的教材。同時,由於授課學時的限制使得目前的計量經濟教學中缺少生動的案例分析。

我們既要重視理論方法,也要重視應用模型和應用中實際問題的解決。因此,在課程內容和教學大綱的安排上要強調理論、案例和實驗多元化的教學手段,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和案例教學應成為當前計量經濟學教學缺一不可的內容。尤其是實驗教學和案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起着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創新能力的作用,授課教師應根據學生專業(如金融、財政、國際貿易)的不同,安排相應的案例和實驗內容,使學生能夠很好地將經濟理論和計量經濟學的實證分析方法結合起來,提高學生對實際經濟問題的分析和判斷能力。

實驗教學是計量經濟學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於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在計量經濟學的實驗教學中要注意兩方面的問題:第一,實驗教學要與理論教學相銜接,即應該將實驗教學合理、恰當地穿插在理論教學的過程中,而不能截然分離開。這樣有助於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第二,教師應該精心選擇實驗內容,編好實驗計劃,做好示範。在編寫實驗計劃時不僅要加強基礎內容的學習訓練,而且要構建能有效將實踐技能訓練與科學研究能力相結合的實驗體系,進而形成“基礎實驗→綜合實驗→研究創新型實驗”多層次、多模塊相互銜接實驗教學。第三,結合實際情況,要特別強調學生在處理數據(如:頻率轉換、季節調整)、建立模型等方面容易出現的問題。

總之,為了實現本科《計量經濟學》課教學理念的改革,突出基本思想、方法和應用的教學,最關鍵的還是加強計量經濟學師資隊伍的建設,大力培養既懂經濟又熟悉數學和計量方法的教師隊伍,使我們的計量經濟學教師的知識結構合理,如在本科階段學數學、研究生讀經濟、博士讀數量經濟等。

參考文獻:

[1]洪永淼。計量經濟學的地位、作用和侷限[J].經濟研究,20xx,(5).

[2]範欽珊。以內容方法技術為重點深化課程教學改革[J].中國高等教育,20xx,(1).

[3]胡榮才,王亞雄。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幾個問題的思考[J].統計教育,20xx,(9).

[4]胡新豔,陳文藝。EDP教學模式在計量經濟學教學中的應用[J].高等農業教育,20xx,(4).

[5]李子奈,潘文卿。計量經濟學(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6]張曉峒。計量經濟學基礎(第三版)[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xx.

計量經濟學的論文 篇三

“計量經濟學”作為一門課程,在我國一部分高等院校經濟學科、管理學科相關專業中開設已經有二十年的歷史,它的重要性也逐漸為人們所認識。克萊因(R·Klein)説:“計量經濟學已經在經濟學科中居於最重要的地位,在大多數大學和學院中,計量經濟學的講授已經成為經濟學課程表中最有權威的一部分”。薩繆爾森(P·Samuelson)認為:“第二次大戰後的經濟學是計量經濟學的時代”。1998年7月,教育部高等學校經濟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討論並確定了高等學校經濟學門類各專業的八門共同核心課程,其中包括“計量經濟學”。這是我國經濟學學科教育走向現代化和科學化的重要標誌,必將對我國經濟學人才的培養質量產生重要影響。特別是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和計量軟件開發,為計量經濟學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應該説,經過多年的努力,在計量經濟學課程建設上我們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在充分肯定這門課程作用的基礎上,認真總結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們也感到對於本科計量經濟學的教學理念還需要進一步商榷。

目前,我們研究問題的分析方法已經實現了由過去的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的轉變,特別是計量經濟的研究方法已經成為經濟學及相關領域的主流方法,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這也是我們本科計量教學工作者的一大貢獻,它徹底扭轉了單純的定性分析理念。然而,令人不安的是在本科計量經濟學的教學中出現了兩種傾向:其一是把計量經濟學當成了“聖經”,唯計量是從,似乎是沒有計量參加的學科都是偽科學或者説不夠科學,其結果是計量方法的濫用;其二是計量的數學化,也就是數學的計量而不是經濟學的計量,其結果是使得計量經濟學脱離實際,變成了數學遊戲。就上述問題,結合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實際談談我們的看法。

一、計量經濟學不是“聖經”:完美中有折中

首先,計量模型是完美的。我們以一元模型為例:

Y=β0+β1X+μ(1)

其中,μ表示除X以外的所有影響Y的因素,模型(1)叫總體迴歸模型。該模型描述的變量之間的關係是相關關係,而非函數關係。對同樣問題處理的數理模型:

Y=β0+β1X(2)

模型(1)比模型(2)完美,因為模型(1)比模型(2)考慮問題全面。在模型(1)中,每給X一個值,從理論上講,由於μ的存在,模型考慮了和X對應的所有Y的值;模型(2)僅考慮了因素X對Y的唯一影響,而沒有考慮X以外的其他因素對Y的影響,因此,模型(2)僅考慮了和X“對應”的一個Y值,這裏對應加引號是因為從理論上講,那個Y值僅僅是無窮多個Y值中的一個,而未必就是真的和X對應的那個,這就是計量經濟學家和數理經濟學家的不同之處,所以,我們説計量經濟學是完美的(確切的説是計量模型比數理模型完美)。但是,完美的計量模型(總體迴歸模型)理論上是存在的,實踐中是求解不出來的,不是因為我們的計算技術達不到而求解不出來β0,β1,而是由於總體的無限性和μ的複雜性(隨機變量),特別是在現實經濟問題中,我們面臨的問題的總體一般是不知的(總體數據蒐集的困難)。因此,計量經濟學家就退而求其次優結果━━總體迴歸直線:

E(Y)=β0+β1X(3)

總體迴歸直線(3)就是我們常説的函數形式或方程,它是由(1)兩邊取數學期望而得到(假定E(μ)=0),它揭示了,每給X一個值,有唯一的一個Y的期望值與之對應。這裏的分析思路:從模型(1)到模型(3)就由相關關係轉化為函數關係,從而計量模型的完美性在這裏受到了挑戰,這就是我們説的計量模型的第一次打折。那麼總體迴歸直線(3)是否可以順利的求解呢?在總體數據已知的條件下可以找到。在現實經濟問題中,我們面臨的問題的總體一般是不知的,因此求解總體迴歸函數的思路也是行不通的。既然是這樣,那就退而求其次優結果(再次打折),計量經濟學家自然就想到藉助樣本來分析問題,建立樣本回歸模型:

Y=■0+■1X+e(4)

這裏,■0,■1是總體迴歸(1)中β0,β1的近似估計,殘差e也是隨機干擾項μ的近似估計。那麼樣本回歸模型(4)可以容易求解嗎?儘管樣本的數據可以很容易的收集,但是由於殘差同樣存在和隨即干擾項的一樣困難,使得樣本回歸模型僅僅是理論上的存在,現實中很難操做。計量經濟學家又再次退而求其次優結果,尋找樣本回歸直線(第三次打折):

■=■0+■1X(5)

這裏,方程(5)是由(4)兩邊取數學期望得到的。參數的估計應用了普通最小二乘法。單就上述分析過程我們不難發現,計量模型是完美的,而模型估計是打折的不完美。

二、計量模型與模型估計一樣嗎?

計量模型指的是總體迴歸模型,模型估計是樣本回歸函數(迴歸直線)。因此,用計量模型方法分析問題的實質是歸結為模型估計,所以,這種方法也是折中(打折)的研究問題。那麼這種方法可靠嗎?當上述研究的問題(計量模型)滿足基本的假定條件才是可靠的:(1)正態性假設:隨機誤差項服從正態分佈。等價於被解釋變量(因變量)在自變量的各水平上服從正態分佈;(2)獨立性假設,無自相關性假設;(3)同方差性假設;(4)隨機誤差項與解釋變量不相關;(5)零均值假設。這些假定條件在現實經濟問題中是很難滿足的,而且模型估計是直接對樣本負責,而只有樣本滿足簡單隨機抽樣,才能夠較好地描述總體狀態特徵。我們知道,真正的簡單隨機抽樣也是不容易做到的。因此,我們主張使用計量分析方法也要謹慎,它不是隨便就可以使用的,儘管專業的計量分析軟件大大簡化了計量的運算。

三、本科《計量經濟學》課教學理念:理論與應用並重

目前,與過多介紹理論的傳統教學方式相比,隨着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計量經濟學的教學生動了很多,老師也會列舉一些例子對所講授的內容進行説明,但是多數僅限於此,並沒有對計量經濟學的建模步驟、原理以及模型的侷限性等進行深入分析,更談不上與學生的互動。而且計量經濟學方法已經被廣泛地用於分析中國現實經濟問題,但是實際教學中仍然缺乏包含經典案例的教材。同時,由於授課學時的限制使得目前的計量經濟教學中缺少生動的案例分析。

我們既要重視理論方法,也要重視應用模型和應用中實際問題的解決。因此,在課程內容和教學大綱的安排上要強調理論、案例和實驗多元化的教學手段,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和案例教學應成為當前計量經濟學教學缺一不可的內容。尤其是實驗教學和案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起着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創新能力的作用,授課教師應根據學生專業(如金融、財政、國際貿易)的不同,安排相應的案例和實驗內容,使學生能夠很好地將經濟理論和計量經濟學的實證分析方法結合起來,提高學生對實際經濟問題的分析和判斷能力。

實驗教學是計量經濟學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於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在計量經濟學的實驗教學中要注意兩方面的問題:第一,實驗教學要與理論教學相銜接,即應該將實驗教學合理、恰當地穿插在理論教學的過程中,而不能截然分離開。這樣有助於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第二,教師應該精心選擇實驗內容,編好實驗計劃,做好示範。在編寫實驗計劃時不僅要加強基礎內容的學習訓練,而且要構建能有效將實踐技能訓練與科學研究能力相結合的實驗體系,進而形成“基礎實驗→綜合實驗→研究創新型實驗”多層次、多模塊相互銜接實驗教學。第三,結合實際情況,要特別強調學生在處理數據(如:頻率轉換、季節調整)、建立模型等方面容易出現的問題。

總之,為了實現本科《計量經濟學》課教學理念的改革,突出基本思想、方法和應用的教學,最關鍵的還是加強計量經濟學師資隊伍的建設,大力培養既懂經濟又熟悉數學和計量方法的教師隊伍,使我們的計量經濟學教師的知識結構合理,如在本科階段學數學、研究生讀經濟、博士讀數量經濟等。

計量經濟學的論文 篇四

摘要:根據親身教學實踐,發現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如課程教學定位不明,缺乏專業針對性;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單一化;輕能力培養與實際應用等。針對上述問題,對計量經濟教學改革給出若干建議。

關鍵詞:計量經濟學、問題、建議

一、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課程教學定位不明,缺乏專業針對性。

以我校為例,《計量經濟學》是工商管理、國際貿易、信息管理、會計、物流管理、市場營銷等專業的必修課程。然而不同專業對計量經濟學課程的要求不同,如信息管理、物流管理、國際貿易等專業要求定量分析較多,應以理論方法為主,而工商管理、會計、市場營銷等專業則應以實際應用為主。並且,每個專業都有其專業特點和要求,必然導致計量經濟學在各專業的應用和應用程度有較大的區別。然而,現有計量經濟學課程的設置、教材建設、教學大綱的規範都過於泛化,難以適應專業需求。特別是教學案例的分析,此專業學生聽彼專業的案例,往往會聽得雲裏霧裏的,結果不能激發學習的興趣,所以學校在安排課程時應儘量一個專業一個班,而不是多個專業一起,應根據不同專業學生設置教學案例。

2、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單一化。

目前,計量經濟學教學方法或教學手段大體經歷了由黑板教學到黑板與多媒體結合,再到多媒體教學的過程。黑板教學多側重於計量經濟學基礎方法的數學推導和邏輯推理,而多媒體教學則更多以PPT的板書方式、計量軟件輔助教學來展開計量經濟的學習。現在比較受推崇的教學方式是黑板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模式,只有在必要時才會用黑板表達相關方法的基本數學原理。一般院校要求計量經濟學課時至少要48課時,有的甚至要96課時。

那麼,對於如此複雜的課程來説,要想在短短的48課時內講完一元或多元線性迴歸、非線性迴歸、虛擬變量、異方差、自相關、多重共線性、聯立方程和時間序列等內容,來配合事先擬定好的教學進度計劃,就算是從事多年計量經濟教學的教師也要花費大量時間來掌握教學內容、各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重點和難點,何況那些專業基礎知識不是很紮實、剛剛接觸計量經濟學的學生,他們只能被動地去接收老師所要傳達的所有信息,難吸收、理解這些信息的內容和作用,更無從談其應用。

3、輕能力培養與實際應用。

學習計量經濟學的最終目的是要學會應用。然而,現在普遍存在的現象:大多數學生不會應用倒還算是小事,更甚者是根本就忘記計量經濟學內容。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有:

(1)缺乏研究創造性培養,這一點主要體現着案例教學上。現有計量經濟學所提供的案例都是與章節內容緊密相連的,但多數案例仍然過於簡單化和抽象化,沒有給予學生充分挖掘的計劃,而使案例教學流於形式。我們知道,計量經濟學講究的是由問題入手,然後選擇變量—設計模型—收集、處理數據—建立模型—模型檢驗的過程。以GDP數據處理為例,學生首先應該判定GDP是按可比價格計算,還是按現行價格計算的;然後要檢驗這個數據是不是存在異方差性、自相關性等問題;最後,通過相關方法的解決處理,才能用這個數據去分析問題。

而事實是,我們把所有可能面臨的問題都想到了,都提前做好了,那麼學生在做案例時就像填空一樣,機械地完成教學內容的每一步,仍過多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這樣既達不到計量經濟學習的目的,也不能鍛鍊學生研究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2)計量經濟學的理論課與實踐課銜接性不強。

應用計量經濟學除了要學會計量方法,還要學會相關計量軟件(如Eviews,Stata,SAS等)操作與分析。然而,現在問題是計量經濟的理論課與實踐課銜接性不強:一方面是由於教學計劃導致的,48課時除了要上理論課,還包括實踐課,這就很難兩者兼顧;另一方面就是學校的教學條件跟不上,如實驗室太小,計算機太少,一次安排不下很多人上機等情況,這樣分批次就會影響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再者,課堂上老師與學生互動環節較少,學生演示機會不多,也會降低其學習計量經濟的興趣,課後不願動手去練習操作。

二、計量經濟學教學的若干改進建議

1、合理安排課程設置。《計量經濟學》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課程,要求學生具有宏微觀經濟學、高等數學、矩陣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濟統計學等先修課程的良好基礎。許多老師都會有“難教”的感覺,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學生的基礎知識不夠紮實,但作者認為也與專業培養方案的設置有關。比如大一、大二期間學習高等數學、宏微觀經濟學、矩陣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和統計學的學習,大三第一學期就應該緊接學習計量經濟學,而不是將計量經濟學安排在大四,這樣學生就會很快投入到計量經濟學的學習中,容易理解和吸收,而不是找尋或重拾學過但已忘記的內容。

再者,我在教學中就碰到過將統計學與計量經濟學安排在同學期同時開課,甚至統計學比計量經濟學晚開課,這樣就給計量經濟學老師授課時帶來很大的困難,在講授過程中還得兼顧統計學基礎知識的講解,不但佔用計量經濟學的授課時間,也會打亂教學大綱安排,嚴重影響教學效果。

2、強調專業教學。這樣做主要是比較有針對性,將計量經濟學的理論內容與專業案例相結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瞭解計量經濟學在本專業哪些領域應用,如何應用,怎麼實踐等,從而克服計量經濟學“難學”、抽象而模糊或無從下手的局面。以國貿專業為例,就會根據專業背景選取實際利用外資額(FDI)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影響等問題來研究,既從定量角度讓學生真正瞭解貿易對中國的影響情況,又將所學計量經濟的內容融會貫通,並且一個案例的分析還能啟發、衍生出新的問題,就可以跟學生共同探討、研究,增強相互之間的溝通,有利於促進學生自發去學習本門課的興趣。

3、重視啟發教育。計量經濟學本質上是一種分析問題的工具,那麼就需要去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去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

才能充分展示計量經濟這門工具的有效性。為此,要重視研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協作學習等現代教育理念在教學中的應用,如展開課程論文研究與寫作等形式。老師通過有針對性地講解哪些是好的選題,哪些是不好的選題,這一選題的目前研究現狀及存在問題,然後以問題出發,結合所學的計量經濟內容讓學生參與、判斷、分析這些問題,這樣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學生就會改被動變主動,積極去學習。此外,計量經濟學教材的選取也是很重要的,一本好的教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因此,對於非統計專業學生來説,教材的選取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內容簡練,深入淺出,避開復雜的數學推導過程;

(2)重點介紹計量經濟方法、計算結果的統計與經濟意義分析;

(3)詳細介紹計算機軟件操作步驟,幫助學生理解計算結果,學會計算操作;

(4)教材結構和內容設計要具有繼承性和集成性,要能兼顧國內外同類教材的精華,介紹計量經濟的前沿知識,體現計量經濟學的發展趨勢。

計量經濟學的論文 篇五

摘要:本文結合教學實踐,認為對二本經管類學生在教授計量經濟學基本理論與思想的同時,更應該結合實際以培養學生實際解決問題能力為首要目標,選擇經典案例、合適的軟件進行輔助教學,儘可能做多的實驗,運用並鞏固所學知識。

關鍵詞:二本經管類學生;計量經濟學;

1.引言

計量經濟學在我國發展時間較晚,到1998年7月,教育部高等學校經濟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才確定《計量經濟學》為高等學校經濟學門類各專業的八門共同核心課程之一,自此,才逐漸被各個高校重視[1]。作為經濟學科的工具性課程,計量經濟學運用到實踐中,滿足具體經濟職業的實際要求,才是開設計量經濟學的根本目標,教授好學生計量經濟學更是經管類專業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和綜合素質的客觀需要。計量經濟學對於二本經管類專業的學生來説,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可以説一直是比較難的甚至是所學課程中認為最難的一門課。原因有多個方面,計量經濟學是經濟學、數學、統計學的綜合,對高等數學、矩陣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濟學、統計學都具有比較高的要求,可想而知,這對於經管類文科背景而且又是普通二本的學生是多麼巨大的挑戰。那怎麼才能讓二本經濟類學生學好計量經濟學呢?本文在多年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分析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問題,並對如何根據實際情況教好計量經濟學進行了探索,希望對相關同仁有一定幫助。

2.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主要問題

筆者剛開始教學時也有很多誤區,當時只想儘量的把知識教授給學生,每個過程儘量的給推導證明,但是效果卻很差,進度慢,導致學生把計量經濟學的運用拋諸腦後,而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計量經濟學所運用的數學方法上,從而最後學生認為太難而又沒用。隨後根據學生反應,筆者進行反思,根據學生的不同改變教學思路,多年下來,也有較明顯的效果。所以,教學計量經濟學首先要了解學生及所擁有資源,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主要問題如下:

2.1計量經濟學本身比較難

計量經濟學的基礎理論與公式推導,比較繁瑣,而且沒有很好的經濟學、數學、統計學基礎,理論與公式根本無法理解,教授過程也比較難。如果老師在教授過程中只注意理論講解、公式推導,學生只會感覺晦澀難懂,很難跟上,從而缺乏學習的動力,大部分會半途而廢。

2.2學生基礎比較差

計量經濟學對學生的基礎要求比較高,但是二本經管類的學生大部分文科多些,本身數理基礎相對就差些,而且計量經濟學的概念是經濟學、數學、統計學的綜合,這三門都較難,如果任何一門學的不好,以此為基礎的計量經濟學就更難學好了。另一方面,本身經管類好多課程記憶類比較多,二本的學生自覺性也差,好多學生養成了期末靠背,平時只聽不練的習慣,而計量經濟學一般安排在大三第一學期,用此學習習慣學習計量經濟學可想而知效果如何。

2.3學習認識有偏差

計量經濟學是一門工具性課程,不像與英語、會計、金融、保險、海關等方面的證書相關課程那麼直接,有些學生認為上課學的東西將來沒什麼用,上課去了也不好好聽,甚至看手機,做其他作業、看跟考證書有關的課程;即使有部分學生雖然想好好學,但聽着聽着就感覺難了,跟不上,也就不好好學了。

2.4學習知識太僵化

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二本的好多學生的學習思維僵化,一是一,二是二,不會變化,無法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按照老師説的死記硬背,稍微一變,就錯一片。不知是長期學習方法的結果,還是上了大學之後,一些課程學習習慣或認識導致的結果,用這樣的方法去學習計量經濟學,只能學到表面,根本無法靈活運用。

2.5教學課時少

除了基礎差、缺乏興趣,學習課時少也是一個重要原因[2],現在大多高校上課時間改為16周,每週課時,課程學分不斷減少,計量經濟學本身及所學的基礎課程都是比較難,需要時間較長的課時,在只有48課時情況下[3],學習計量經濟學基礎理論都困難、課時很緊張,更何況要理論與運用共同進行呢,最後就可能導致重理論輕實踐的結果。但是即使學生理論學習的好,沒有實踐,理論也很快就忘,到期末學生就感覺什麼都沒學會。

3.改善計量經濟學教學的思考

隨着計量經濟學的越來越重要,在如何能更好的讓學生認識其重要性,以及相對輕鬆最好能夠感興趣主動去學習的方法上,無疑值得我們老師不斷探索,筆者經過教學,與學生交流,不斷進行實踐,總結出幾點經驗:

3.1合適的定位

二本學生的基礎相對來説有點低,學習的自覺性相對也較差,如果想讓他們門門課都學好除了個別學生,有很大難度,而且計量經濟學要求的基礎課程較多,而且門門有難度,這樣怎麼辦,讓他們繼續把所有理論與過程都掌握,這樣顯然行不通,結果只能是老師辛苦而學生人人如聽天書。因此,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總結出,我們不能像對理科的學生那樣要求他們,也不能按計量專業的學生要求他們,要按照他們的實際情況,結合我們的目標,我們學習計量經濟學,如果所有理論與計算原理都掌握那當然是好,但是我們最終的要求是會運用,對於二本的學生既然達不到那樣的效果,那麼我們就更應該注重我們最終的目的,在有限的學習過程中,讓他們掌握計量經濟學思想方法原理,而不重視方法推導[4],會運用計量經濟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達到計量經濟學作為工具性課程的目的。這就要求我們儘量少用數學與統計學的知識,讓學生認識到複雜的計算有軟件幫助,只要懂得原理,這樣計量經濟學減少了難度,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減少畏難情緒。

3.2經典的案例

運用,是我們最終的目標。學生掌握了建立模型的步驟並進行檢驗,但是依然很難運用到實踐中,如何運用?這才是我們教授學生計量經濟學的根本目標。學生的經濟學知識,及相關專業的知識掌握的並不是太靈活,即使掌握較好地,讓他們運用到實際中也很困難,這就需要大量的實際案例結合到理論教學中[5],目前,我國大多數計量經濟學教材偏理論,在時間有限的條件下,這就需要教學老師,課下下功夫,尋找適合、淺顯易懂、容易操作的案例,讓學生參與討論,使他們鞏固所學知識的同時儘可能瞭解這門課的意義,為學生打好計量經濟學的入門功底。

3.3選擇合適的軟件

如上所説,我們對二本學生更重視結果——運用,而不是過程,那麼複雜推導、計算不要求他們,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也無法要求,那就需要運用輔助工具——軟件,來幫助所有的過程計算,軟件給出最後結果,只要學生掌握了方法原理從而可以對結果進行分析,就達到了我們教學的目的,學計量經濟學讓他們感覺也更有意義,而不會因為複雜的計算失去了興趣,也不會讓學生認為計算才是計量經濟學的主角。但是又一個問題來了,現在大學課程所給的教學課時越來越少,一門課程的教學時間已經很緊張,再加上一個軟件學習是不是更難?是的,有些軟件確實很難,要編程,那就要單獨學習,但對於本科學生的要求本身不是太高,有一個軟件——eviews,可以解決本科生所有問題,更重要的是,它是傻瓜式的軟件,操作起來也很簡單,一般情況下不需要再編程,在學習計量經濟學的同時就可以附帶學習。

3.4合適的實驗

雖然理論教學課堂上理論加上案例,讓學生基本理解計量經濟學的運用,但是距離真正獨立運用還有一定差距,更何況同時還要學會軟件運用,所以必須安排合適的實驗。每章代表一個大的知識點,裏面會有許多小的知識點,怎麼才能更好的鞏固這些,除了適當的課外練習,更需要合適的實驗,才能達到讓學生運用的目的。實驗課上,為了學習鞏固課堂知識,同時學會軟件運用,老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完成老師自選數據的實驗報告,課後再讓他們自找數據根據所要求的知識點結合自己的專業特點完成實驗報告,這樣會具有明顯的進步,也能發現學生的問題所在,同時也可以鍛鍊學生查找數據、獨立思考的能力。

3.5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一學期只有48課時的時間內,包括理論又有實驗,想學完目前我國計量經濟學教材所列的內容,非常困難,那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但在大學中,比較自覺的學生,而且有興趣,才會主動去學,很多都是被動的接受。如何積極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感覺計量經濟學的重要性,除了課後實驗、練習外,同時給學生分組讓他們課後完成經典案例尋找,引導優秀學生國外經典教材(比如古扎拉蒂《計量經濟學精要》、伍德里奇《計量經濟學導論》)的同步學習,並用軟件操作訓練,作為平時分的評價標準,起碼讓以後繼續深造的學生,自學完成相關內容,不會感覺困難。

4.結論

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鍊學生的自學能力,打好計量經濟學基礎,因材施教,不能純粹的理論教學,也不要妄想學生能掌握所有的理論,同時又要相關的輔助課程作為基礎,要運用考試、小組討論、上機實驗相結合的教學手段,運用實際案例講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獨立分析經濟問題及構建模型,培養學生運用計量經濟學方法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計量經濟學論文 篇六

關於教育對中國經濟增長作用的計量分析

關於司機年齡與發生車禍次數關係的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商品零售價格指數(RPI)變化因素分析

固定資產投資對GDP的影響

關於GDP與其他經濟因素關係的計量分析

吉尼係數影響因素的計量分析

我國旅遊經濟的因素分析

試探交通運輸發展與國民經濟的關係

我國1978-1997年的財政收入和國民生產總值的計量分析

我國經濟增長對能源消耗的依賴

投資額與生產總值和物價指1

外商直接投資(FDI)對我國經濟影響的實證分析

影響居民消費水平的因素分析

我國人均GDP與消費的計量分析

有關我國居民儲蓄影響因素的`計量分析

新中國出口的影響因素分析

影響股價指數的因素分析

影響居民消費水平的主要因素分析

我國消費的影響因素分析(經濟2班)

中國能源需求影響因素實證分析

中國經濟增長與週期波動

中國旅遊業發展狀況分析

中國城市居民消費計量分析

對上市公司利用新四項計提進行盈餘管理的實證研

對影響人身保險保費收入諸因素的計量分析

餐飲業區域市場潛力的影響因素分析

FDI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

城鎮居民住房面積的多因素分析

關於影響我國南方几省市農業總產值因素的實證分析

關於國內旅遊需求的計量經濟學分析報告

如何提高農業產值和農民人均收入水平

宏觀經濟政策對中國經濟週期波動的影響分析

三大產業的發展與城鎮居民家庭消費支出

上市公司財務預警模型設計與分析

貨幣政策有效性分析

外資利用與我國進出口貿易關係的實證分析

我國採礦業龍頭企業利潤因素分析

我國農民收入影響因素的迴歸分析

我國財產保險市場發展的因素分析

私家車擁有量的計量分析

我國國債擠出效應的實證分析

江蘇省居民消費水平的多因素分析

我國汽車需求的因素分析

影響GDP增長的經濟因素分析

影響保費收入的因素分析

影響壽險保費收入的因素分析2

影響江蘇省房地產業發展的因素分析

影響我國農業總產值因素的實證分析

影響中國汽車產量的多因素分析

影響人身保險保費收入的重要因素分析

資本結構主要影響因素的再探析

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因素實證分析

運用OLS法對參數估計

中國城鎮居民20xx年可支配收入分析

中國農業總產值問題的計量分析

中國上市公司現金股利的影響因素分析

在校學生總數變動的多因素分析

GDP與進出口總額的計量分析

城市住房均衡價格供求模型

城鎮集體單位固定資產投資對國內生產總值的影響分析

城鎮人均收入與人均通訊消費分析

江蘇省居民消費函數模型

江蘇省城鎮居民消費模型

江蘇省鎮居民消費函數模型

江蘇省城市居民消費函數模型分析

店鋪租金的確定

對江蘇省房地產市場的實證考察

對影響某高校研究生錄取線的爽因素分析

對外貿易與四川經濟增長關係實證分析

工資收入差異分析

工業產值與能源耗量的實證分析

發展中國家貨幣需求模型

固定資產投資對江蘇省GDP影響分析

固定資產投資的計量經濟學模型

關於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案例分析

關於封閉式基金價格問題

貨幣政策與GDP的迴歸分析。

開放經濟下儲蓄、投資與貿易餘額關係的研究

農業總產值分析

農民收入影響因素研究

外商直接投資FDI與國有企業改革的互動分析

旅遊經濟分析

我國財政收入與部分支出結構

美國居民消費與可支配收入關係的實證分析

四川省居民消費結構計量分析

我國居民消費增長模型

我國居民消費的因素分析

我國國內債務規模的多元線性分析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固定資產投資與GDP關係分析

計量經濟學論文 篇七

1計量經濟學實踐教學的現狀

目前的教學現狀而言,該課程的教學定位是理論課,在教學中強調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嚴謹性,以數學課的講授方式為模板,且課程國內教材過分偏重於數學和數理統計學理論的推導,邏輯性強,內容緊湊,數學公式多,並且教材內容與經濟學理論的結合不緊密。再加上農林院校學生的數學基礎相對薄弱,學習起來更為困難,導致很多學生對這門課缺乏熱情。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計量經濟學的熱情、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以及定量分析方法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能力,已成為“計量經濟學”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很多學校增設了“計量經濟學”實踐教學環節,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但實踐教學內容選擇是否得當、教學安排是否合理、操作過程是否切實得到實施,對學生的學習效果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目前傳統的計量經濟學的實踐教學模式主要是以驗證式實踐教學模式為主,通常採用先講授後實驗與邊講授邊實驗兩種教學方式。對於前者這種教學方式致使學生的理論和實踐脱節,無法及時消化所學的理論和方法;對於後一種方式,儘管能夠使學生將理論聯繫實踐,但也是一種“填鴨式”的向學生展示軟件如何操作,驗證書本內容,從而使學生被動地接受相應內容,亦步亦趨地模範教師所展示的內容。並且學生的實驗作業大多是教師結合典型案例或者書本中的例題和習題,而這些案例難免有些過於陳舊,不符合當下的實際情況,缺乏經濟熱點。這些顯然都不符合計量經濟學這門應用性極強的教學要求。完整的計量經濟學模型一般步驟:(1)模型理論設計—確定模型所包含的變量和模型的數學形式;(2)樣本數據的收集;(3)模型參數的估計;(4)模型的檢驗—統計檢驗、經濟意義的檢驗和預測檢驗。但目前實踐教學中實踐內容都是典型案例或書本的例題和習題,因此實踐中只需要進行模型參數的估計、模型檢驗和估計方法的操作,忽略了變量的選取,數據的整理和理論模型的構建,這使得學生不能全面掌握計量經濟學建模的步驟,更不能將所學的計量模型準確的用於實際生活案例,從而導致了學生學習興趣不大,動手能力不強。

2提高“計量經濟學”實踐教學的幾點建議

2.1提前讓學生做好軟件學習準備工作

包括安裝Eviews、閲讀Eviews軟件中英文操作手冊和相關參考書。在授課的前半學期,每2周採取一次“1節理論課+1節軟件操作課”的教學模式,通過“即學即用”的方式,鞏固和強化理論知識,對理論方法能進行基本的實踐操作。

2.2計量經濟學課程引入案例教學,並建立案例庫

目前,國內教材的案例過於陳舊,樣本數據偏少,模型解釋變量個數偏少,使用這樣的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使用軟件處理數據分析數據的潛力;作為計量經濟學的主講教師,需要建立一套適合本校學生情況的案例庫。案例素材可以從本科生的優秀論文、教師的學術成果、專業期刊的學術論文中挑選從而建立有特色的案例庫,並注重選取與農林經濟研究密切相關的案例素材。案例教學是教師根據教學目的,指導學生對案例調查、閲讀、分析、講解和討論,傳授分析、解決問題的理論方法,加強學生對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培養應用能力。並且通過案例教學,讓學生切身感受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之間的關係,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索的興趣。

2.3推行課程論文

主講教師可以結合當前經濟熱點給出課程論文的題目,也可以是學生結合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自主的擬定論文題目。通過推行課程論文,學生根據研究內容來確定變量,整理變量,確定模型的數學形式,並進行估計和檢驗,最終撰寫規範課程論文,完整了建立了計量經濟學模型,可以激發學生做定量分析的興趣,積累了建模的檢驗,提高了綜合應用能力,並對今後的專業研究有一定的啟發。

作者:黃敏 單位:浙江農林大學理學院

計量經濟學論文 篇八

計量經濟學是經濟理論、數學和統計學三者的有機結合。計量經濟學是在對經濟現象做出定性分析的基礎上,根據經濟學理論,探討如何運用統計模型來定量描述經濟變量關係的應用經濟學分支。目前大部分高校在該課程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資源建設還存在着諸多問題,成為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計量經濟學網絡教學資源建設存在問題分析

1.教材知識體系不當

目前計量經濟學教材存在着兩種不良傾向,不利於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一種是教材過於數理化,另一種是教材過於實用化。前者充滿了大量的數學推導,但相關的案例分析不夠,對案例的經濟學背景闡述也不充分。後者以計量經濟學軟件應用為中心,對計量經濟學相關理論涉及不多,理論知識前後聯繫不足。

2.網絡資源數量不夠

網絡資源包括網絡資源庫、網絡教學平台和網絡管理平台。其中最重要的是網絡資源庫,包括教學文件、教學輔導和多媒體課件等。教學文件包括教師介紹、課程描述、教學大綱、實施細則等參考文件;教學輔導包括學習指導、作業練習、歷年試卷、答疑解惑及案例庫等輔導資料。上述資料一般都有紙質版,但網絡平台建設普遍缺乏導致資源不能及時上傳網絡,學生網絡可利用資源偏少。

3.資源動態程度不高

目前計量經濟學在線遠程教學平台提供的網上資源大多仍然是以文本教學材料(課程介紹、各章重難點、習題及期末複習、軟件使用説明等)或是教師授課PPT為主,o2o資源較為缺乏。已有網絡資源的更新程度也較低,不能滿足學生多層次動態學習需求。

4.資源建設目的不突出

網絡資源教學平台的建設目標應該着重突出資源的層次性,資源建設應就不同的專業體現出資源的專業差異性。現有的計量經濟學網絡資源,沒有從網絡資源的豐富性出發來設計出團隊學習、情境化教學、探究式學習、基於項目的學習等主要網絡學習模式,缺乏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徵設置學習界面、學習進度、學習任務和學習內容的網絡教學形式。

二、基於PBL混合教學模式的《計量經濟學》網絡教學資源構建思路

PBL(Problem Based Leaning),意為基於問題的學習。這種教學模式以問題為起點,教師通過設置與現實問題相關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將書本知識與現實問題掛鈎,通過小組分工協作來解決問題,並學習隱含在問題背後的知識,形成解決問題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1.確定PBL混合式課堂教學模式建設框架

利用教育心理學原理以及科學哲學原理分析本科《計量經濟學》課程教育中PBL教學的機制、目標和基本手段,從課程設置目標、學科基本特徵等角度出發,構建本科《計量經濟學》課程PBL混合式課堂教學模式理論構架。

2.構建PBL混合式課堂教學模式

結合PBL課堂同步教學和網絡異步教學兩大教學形式的優勢,從課堂教學時空一致性和網絡教學資源的豐富性出發,構建PBL混合式教學模式,即實現PBL課堂同步教學和網絡異步教學的有機統一。

3.設計和開發網絡資源平台

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等方法,將PBL混合式課堂教學模式所要解決的問題,所需要的數據、文獻等資料進行數字化處理,構建PBL混合式課堂教學模式的網絡資源支撐平台,為《計量經濟學》PBL課堂自主探究學習提供豐富的'導向性資源。

三、基於PBL混合教學模式的《計量經濟學》教學模式流程

從PBL 教學模式過程可以看出PBL教學模式強調的是學生的主動學習,這與傳統教學過程中以教師講授為主有很大的不同; PBL 教學模式是以問題為導向的,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PBL教學模式體現了高等教育經濟管理專業學生分析問題的基本要求。第一,學生要對研究對象進行深入分析,提出研究問題。這一環節可以通過參考網絡資源中的案例、教師的講授來完成;第二,學生需要確定問題分析框架,從而區別於“就事論事”的非專業方式的訓練,得到理論聯繫實際的目的;第三,問題研究是對宏觀經濟理論、原理在具體條件下的應用,也就不同於一般的漫談,使學生體驗到經濟理論的現實指導意義;第四,問題研究是針對某個經濟現象或問題進行全面的分析,而不是簡單進行指標計算,可以提高學生綜合分析能力。第五,問題研究結束之後,學生還要撰寫研究報告,並製作PPT進行口頭彙報,能夠有效提高學生職業能力。

計量經濟學的論文 篇九

我國企業經濟統計的現狀與改革創新分析

在知識經濟時代發展背景下,企業經濟統計工作也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傳統的思維模式不僅無法滿足實際經濟統計工作的需要,也阻礙着我國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所以必須要針對當前的經濟統計工作現狀,進行不斷的改革與創新,從而更好的適應經濟時代的發展。

一、企業經濟統計創新的重要性。

現代企業制度的確立,為我國企業發展迎來了新一輪發展機遇和挑戰,也對企業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企業經濟統計作為企業發展與進步的重要輔助手段,不僅為企業管理者提供精準的信息和決策依據,也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企業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也為企業信息化建設帶來了一定的難度,而企業經濟統計工作包含了豐富的信息化活動內容,這就要求統計人員要不斷優化企業經濟統計信息網絡的功能,促進企業信息化建設得到充分的完善。企業發展詐略的制定和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也需要經濟統計人員設置出更加科學合理的統計指標體系,從而統計出更加精準、完整的數據內容,同時也為企業生產經營提供更加精準的評估,從而促進企業的全面發展。因此,經濟統計的創新對企業的建設和發展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當前企業經濟統計現狀。

一是很多企業統計制度不健全。當前,很多企業都沒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統一的經濟統計工作制度,使得企業工作人員無法得到精準、完整的統一報表,統計台賬和原始記錄也比較凌亂,企業管理者在制定發展戰略和決策時也無法得到高質量的統計數據。同時,一些新興的企業也在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在不斷壯大,在這些企業中,很大一部分都沒有建立起標準的企業統計制度,相應的統計部門與人員也沒有進行標準的劃分和合理的配置,統計報表也沒有專業的統計人員進行報送,職員也沒有按照相應的統計制度去開展統計工作,進行報表的計算和統計。

二是企業經統計人員缺乏法制理念。在開展統計工作過程中常常會遇到一些法律方面的問題,但是很多企業的統計人員都沒有樹立正確的法制觀念,在統計中常常會為了自身利益,製造一些虛假數據,甚至還有一部分企業為了逃避税收而瞞報一些重要數據,嚴重影響了數據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這樣的數據不僅無法得到人們的認可和接受,也會給統計工作帶來一些不良影響。

三是相關企業統計人員的整體素質有待提升。目前,很多企業都沒有重視起統計工作的重要性,統計人員也缺乏相應的專業知識和統計經驗,企業也沒有對相關統計人員進行定期培訓,造成人員的知識結構和思維模式無法得到及時的更新和優化。而在開展實際工作時,由於統計人員的專業素質和工作水平一直無法得到顯着的提升,運用的統計方法也難以符合企業發展要求,統計工作也難以順利進行,導致企業統計信息不斷弱化,也使得企業統計工作無法發揮最大限度的積極作用。

四是企業統計工作手段缺乏創新性。隨着信息經濟時代的發展,對統計信息的時效性、準確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但是目前很多企業的統計手段都沒有得到及時的優化,企業也沒有為統計部門配備符合工作要求的辦公設備,不僅使統計部門提供的數據的時效性和準確性無法得到應有的保障,也導致企業經濟統計工作的質量和效率一直無法取得顯着的提高。

同時,還有很多企業沒有正確認識到統計工作的積極作用,認為經濟統計只是對一些數據進行簡單的整理,如數據報表的製作和填寫等這種簡單的統計工作,造成企業經濟統計工作常常缺乏真實和完整性,也有很多企業由於嚴重缺乏統計方面的人才,也沒有設立專門的統計部門,使得很多企業逐漸忽略了統計部門和開展統計工作的重要性。

三、企業經濟統計創新的內容分析。

(一)統計思維理念方面的創新。

傳統的統計理念早已無法適應信息時代背景下企業的發展需求,因此,企業必須要樹立正確的科學發展理念,並將其作為開展企業經濟統計工作的重要理論依據,而我們也必須要正視經濟統計工作中的種種問題,並分析總結出問題的成因,通過定期的專業培訓,使統計人員的專業素質和統計水平得到不斷提升,還要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工作規範,並要求統計人員嚴格按照制度規範開展統計工作,同時還要根據實際統計工作情況,建立其合理的獎懲機制,從而充分調動起統計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和責任心,多為職員提供學習和實踐的機會,促進統計人員的全面發展,也確保統計工作能夠順利進行。

(二)統計內容方面的創新。

統計內容方面的創新,主要體現在企業活動條件、企業投入和產出統計等方面的基本內容的補充和拓展,同時還要將一些已經過時的、沒有實質價值的原始憑證,以及一些與實際情況不符的數據,進行適當的取捨,同時還要將信息化、網絡化的企業虛擬運作統計真實的呈現出來,使統計人員的工作創造力得到充分的發揮,也將人本主義的企業文化統計充分反映出來。

(三)統計功能和方法方面的創新。

企業經濟統計方面的創新主要體現在完整的企業統計指標體系的建立。評價功能的創新,其功能主要是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進行詳細分析和評估,並且能夠為企業的發展戰略和重要決策的制定提供更加精準的判斷標準與評估數據,其積極作用主要體現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分析功能的創新,主要是指企業經濟統計人員能夠利用先進的統計軟件,以及科學有效的統計手段,對企業經濟的發展現狀和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合理的分析和評估。而企業統計方法的創新則要求統計人員,要充分整合先進的科學技術,如: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等,通過這些技術的應用,使統計工作質量和效率能夠得到不斷的提高,不斷完善企業業務流程,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四)統計人員管理方面的創新。

對於企業經濟統計人員的管理,要不斷結合企業的實際發展狀況,設置出能夠被更多統計人員所接受和認可的管理機制,從而更好的適應現代化企業發展的實際要求,同時也要為人員提供更多實踐學習的機會,並對其進行定期培訓,從而使其能夠及時的掌握最新的統計理念和手段,知識結構和統計水平也得到不斷的優化和提高,同時也要給予統計人員更多展示自己的平台,使其自身的優勢和潛力能夠得到充分的體現和發倔,並探索和創新出更多科學有效的統計手段。

經濟統計是一項複雜的工作,對企業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有着重要意義,必須給予充分的重視。但是目前很多企業開展的經濟統計工作還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使得統計工作質量和效率也無法得到顯着的提升。因此,統計人員必須要深入分析和總結不同階段統計工作中的問題,採取有效的解決對策,實行創新性統計,從而使經濟統計工作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得到不斷的提升,從而更好地為企業發展服務,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計量經濟學畢業論文 篇十

1、計量經濟學教學中需培養的關鍵能力

1.1獨立的思辨能力

在計量經濟學教學中,一個重要的任務是如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思辨的能力。在具體教學中,學生們往往盲從教師和教科書的話語,絕對相信教科書上的每一個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老師在上課時的表述,很少有學生對老師上課所講的內容進行獨立的思考和辨別,特別是,學生能否根據上課老師所講的內容與現實經濟現象和經濟問題聯繫起來,通過比較和辨別,能否從中判斷計量模型假設的合理性,以及能否從中提煉出可供研究的問題。

比如,在建立經濟增長的計量模型時,能否聯想到中國不同階段的經濟增長的動力來源是什麼,學生們能否以經濟學的思維方式來觀察現實中的經濟增長,首先提出最近的經濟增長下降究竟是由於什麼原因引起的?是居民消費增長下滑,還是投資或出口下降?進一步,教師能否引導學生提出這一階段的經濟增長與之前的經濟增長的背後原因是否相同?教師在講授上述計量模型時,能否拓寬學生們的視野,通過引導學生舉一反三,通過對產生不同經濟現象背後原因的共性因素的分析,使得學生們加深對計量模型的現實背景的理解,以及引導學生對現實問題與所用計量模型之間適應性的思考,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辨能力的關鍵。

1.2對經濟現象或經濟問題進行抽象研究的能力

筆者在計量經濟學教學中發現,學生往往習慣於分析教科書上已有的計量模型或者是成熟的模型,而對於相對陌生的計量模型和研究領域,學生的理解和駕馭能力明顯要弱於對既定計量模型的分析能力。這裏面關鍵的問題,教師在上課時是否能夠積極鼓勵和引導學生對現實問題進行探索性、嘗試性分析。我們知道,對於同一種經濟現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同的人會選擇不同的解釋變量,有着不盡相同的解釋。問題的關鍵在於,能否立(本站☆)足於觀察到的經濟現象和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對實際的社會經濟現象做出適當的抽象,選擇相對重要的影響因素作為計量模型的解釋變量。

比如,在建立我國的經濟增長模型時,要引導學生抓住能夠代表中國經濟增長典型事實的關鍵變量,進行批判性思考。我國是一個城鎮和農村區別非常明顯的國家,所以,在研究中國經濟增長的問題時,農村勞動力流動就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變量,這與西方標準的教科書中所説的經濟增長模型可能有所不同。再比如,貝克爾在研究一個地區有關犯罪的經濟模型時,在分析現實問題的基礎上,抽象出一些重要的影響因素和變量,如罪犯花在犯罪活動上的小時數、從事犯罪活動的小時工資、合法就業時的小時工資、其他收入(如財產繼承)、被抓的概率、被抓後證明有罪的概率、證明有罪後預期的判刑以及年齡等,然後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個關於犯罪的合適的計量模型。教師在上課時,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嘗試進行這樣的思考和訓練。

1.3比較和評價不同計量經濟理論和方法的能力

在計量經濟學教學中,有一種能力特別重要,就是學習計量模型時需培養的比較和創新能力。學生是否能夠在現有計量模型的基礎上,作進一步的拓展和深化,發展出一個更能解釋和貼近現實經濟問題的計量模型。這就需要學生閲讀大量的相關文獻,對其產生的背景和運用的計量原理、方法有比較深刻的認識,並且要學會通過不斷的比較和深化,來進一步修正和完善現有的模型,在此基礎上,學生完成學習能力上的一種昇華。

比如,在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如何讓學生理解不同時期的中國經濟增長以及中國的經濟增長是不是平穩,時間序列估計和麪板模型估計的結果是否存在顯著的差別等。要弄清上述問題,不能侷限於教科書之中,而是根據數據特徵和研究問題本身,選擇和運用合適的計量理論和方法,以及擴展和創新的前沿方法,等等。

2、計量經濟學的教學模式改革

在前文分析的基礎上,為了培養學生的科研和創新能力,進一步突出人才培養中的能力目標,筆者嘗試提出以下幾方面的教學模式改革:

2.1帶着問題的啟發式教學

在計量經濟學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領航員和引導員的角色,在具體講解計量經濟學的基本概念、理論和方法時,需要改變傳統的上課方式,學會通過一個個生活中的實際例子作為引子,引導學生進入相關的概念學習中。在講授參數估計方法和假設檢驗時,教師要善於提出各種問題,比如為什麼需要採用這種假設檢驗方法?這種檢驗方法的優勢和缺點是什麼?讓學生先嚐試回答,然後教師再公佈正確答案,讓學生在回答或準備問題的過程中,儘快地進入角色,熟悉上課所講的內容。其次,教師要能夠有效地組織課堂,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的授課內容中,有效地集中注意力,不要讓學生遊離於課堂之外。

比如,在講解經典迴歸模型中的樣本回歸函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從總體為200個家庭中隨機選擇20個家庭作為樣本,然後根據不同的樣本估計出不同的樣本函數,並進行選擇和比較。讓學生自己隨機選擇樣本,自己繪圖,自己得到最後的估計結果,讓學生親身參與到這個過程之中,他就會切身的感受到什麼是樣本回歸函數;為什麼不同的選擇會得到不同的樣本參數估計值。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不斷地引導學生,督促學生投入到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中去,並且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實施自己的做法,最後通過比較、鑑別,得到一個相對最優的結果。

2.2引進案例教學,提高學生計量的應用能力

由於計量經濟學涉及大量的數學公式和數學推導,學生們學習和理解起來存在較大困難,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感到枯燥乏味、毫無興趣。因此,在計量教學過程中藉助案例教學,可以生動形象地從案例分析中引導出計量經濟學的一般原理和規律,將抽象的計量經濟學理論和方法生動地呈現給學生,這樣就能夠做到深入淺出,水到渠成。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從當前經濟現象中的重點熱點問題中出發,選擇一些能夠提煉出計量模型的案例,然後將計量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貫穿到一個具體案例的始末,從基本假定、參數估計到各種假設檢驗,如t檢驗和f檢驗。師通過結合一個具體的案例,完整地講解上述計量經濟學內容,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案例教學的同時,教師要引導和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比如,同樣一個關於生產函數的計量模型,既能研究宏觀層面的國家經濟增長問題,同時,也可以研究產業層面的行業生產技術問題以及微觀層面的企業生產函數問題,這種生產函數具有通用性和適用性,但是,在具體應用的時候,要引導學生關注模型的適用前提和假設條件,以及在不同場合下的不同經濟學含義。

2.3改變課程考核方式,引入課程論文考核或上機考核方式

傳統的筆試考試主要是讓學生去背誦和記憶一些計量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但是這種機械式的背誦既不會激發學生的興趣,也無法培養學生運用計量模型對現實經濟問題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筆者在教授計量經濟學時,期末考核經常採用課程論文的形式,且論文必須採用計量經濟模型,這樣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系統、全面地掌握計量經濟學的基本知識和方法,因為在課程論文中有一個完整的過程,需要學生完成從建立模型、數據收集、參數估計、假設檢驗到模型預測的整個過程,通過這個過程學生能夠相對完整地掌握計量經濟學的核心知識;另一方面,通過課程論文的方式還可以培養學生關注現實問題的意識以及培養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總之,通過課程論文的考核方式,能夠達到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和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凱恩斯:《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商務印書館,1963年版

2、亞當·斯密;《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商務印書館,1974年版

3、克萊恩:《凱恩斯的革命》,商務印書館,1962年版

4、米爾頓·弗裏德曼:《資本主義與自由》,商務印書館,1986年版

5、費雪:《利息理論》,上海人民出版社,1951年版

6、羅伯特·索洛:《經濟增長理論:一種説明》,華夏出版社,1988年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ji/8131r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