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新形勢下端牢中國飯碗保障糧食安全論文(通用多篇)

新形勢下端牢中國飯碗保障糧食安全論文(通用多篇)

新形勢下端牢中國飯碗保障糧食安全論文(通用多篇)

端牢中國飯碗確保糧食安全 篇一

現在的中國地大物博,糧食資源十分豐富,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生活也過得越來越好,可是浪費糧食的現象也隨着現況,“節約”一詞在人們心裏漸漸的淡忘。吃飯已不成問題,但節約糧食是我們需要重視的問題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中國的糧食現況是不容樂觀的。20__年我國穀物,棉花的總產量約佔世界第一位。可是按人口平均,人均有糧食僅僅幾百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還低,甚至低於一些發展中國家。更令人感慨的是,新中國的今天補給古代王朝的糧食,可是由於人口猛烈增加,人均佔有糧食竟然比古代少了不知道多少斤!根絕20__年的人口普查統計,我的人口已經到到十三億。而我國的耕地面積呢?現在都已經20__年了,不止有人口增加,糧食減少的吧!

這麼多人的吃飯問題是我國的第一大問題。如今,浪費糧食應該是最可恥的行為之一,因為糧食就相當於慢性自殺!大家看到,現在鋪張浪費的越來越多的,浪費的現象也越來越嚴重,雖然説我們中國人是餓不死的,但中國人應該珍惜糧食的,如果繼續浪費糧食,以後只有沒有糧食的情況會發生!

另外,我們應該有“一飯一票當思親”的樸素情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從選種,播種,施肥,收割,加工等,每一粒糧食飽含了農民伯伯和其他人的多少汗水和辛勞!所以我們要珍惜糧食,拒絕浪費糧食,也是對他們的一種尊重。正是由他們的勞動,我們才能吃上美味的。大米飯。也許平時我們不放在心上,但到最後最普通的食物也是為美味的食物!

記得上餐館吃飯時,不要為了面子就去浪費糧食,浪費糧食是可恥的,所以我們要珍惜糧食,拒絕浪費糧食,然現實過得更加美好!

新形勢下端牢中國飯碗保障糧食安全論文 篇二

4月1日出版的第7期《求是》雜誌發表重要文章《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文中指出,“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扛起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我們要扛起糧食安全責任,緊抓糧食安全這個“國之大者”,在解決好“誰來種地”“種在哪裏”“怎麼種地”三個問題上下功夫,切實保障好糧食安全。

解決好“誰來種地”的問題,為“國之大者”提供人力支撐。糧食誰來種、誰來生產?現階段關鍵靠億萬農民。可以説,農民是糧食生產的“主力軍”。只有把農民種糧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讓更多農民參與糧食生產,才能保障好糧食安全。而要提高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不僅要讓農民種糧有錢賺、得實惠,切實穩住農民種糧的心;還要提高農民的生產水平,讓農民會種地、種好地。通過降低化肥等農資的採購成本、大力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落實種糧的各項優惠政策、適當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格、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種養業等方式,不斷提高糧食生產效益,真正讓“誰種糧誰受惠”。通過實施職業農民培育培訓工程、開展職業農民素質技能培訓計劃、加強農民農業生產技術能力培訓等方式,着力培養一批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化農民隊伍,切實保障糧食生產人力需求。

解決好“種在哪裏”的問題,為“國之大者”提供土地支撐。耕地是糧食生產的“硬基礎”“命根子”。沒有耕地,糧食“種在哪裏”的問題就解決不了,更談不上糧食生產了。只有把關係14億人“飯碗”的耕地保護好、利用好,才能築牢糧食生產的“堅實基礎”“安全防線”。要保護好耕地,既要保護好耕地的數量,還要保護好耕地的質量,只有把這兩個方面都保護好,才能為保障糧食安全提供有力的土地支撐。落實耕地保護制度,採取耕地保護黨政同責、嚴格考核等方式壓緊壓實保護責任,採取數字、信息等技術對耕地進行動態跟蹤監測、研判,切實保證耕地總量不減少、糧食總體播種面積不降低。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策略,通過開展農地綜合整治、重點保護良田沃土、防範土壤水失風失、大力發展現代高效生態農業、建成高標準基本農田等方式,努力保護提升耕地質量。

解決好“怎麼種地”的問題,為“國之大者”提供科技支撐。糧食生產的安全出路在於科技進步,就是要發揮科學技術在糧食生產中的作用,着力解決好“怎麼種地”的問題,做到“向科技要糧”。長期實踐證明,在耕地總量穩定的情況下,要推進糧食生產規模化、機械化和標準化,確保糧食產量持續穩定增產,必須靠不斷創新的糧食增產技術來支撐、來保障。近年來,農業科技對糧食生產及農業發展的貢獻越來越大,農業生產機械化、“種田管家”打理水稻、農技專家在線看田、育種能力建設……這些都是科技成果在糧食生產、農業發展方面的應用體現。面向未來,我們要持續把科學技術應用到糧食生產中,通過培育糧食作物品種、研究開發糧食科技、檢測智慧糧食安全、推進糧食全程機械化作業、推廣先進適用農機化技術及裝備等方式,讓農業科技在提高糧食生產效率、提升糧食產量、增進種糧效益等方面發揮作用,為糧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撐。

新形勢下端牢中國飯碗保障糧食安全論文 篇三

“五穀者,萬民之命,國之重寶。”糧食,事關國計民生的重要物資,是國之根本、民之命脈;糧食安全,事關國家長治久安,是“國之基石”“國之大者”。各級黨員幹部要時刻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從“國之大者”的政治角度深刻領會“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重要意義,切實扛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使命擔當。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護好耕地“生命線”,方能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也是糧食安全的“生命線”。守好耕地這條確保糧食安全的“生命線”,各級黨員幹部必須切實承擔起“保土”“管土”之責,不折不扣落實“田長制”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以“長牙齒”的硬措施保護耕地,堅決防止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確保耕地管理高質效、耕地數量不減少;強化高標準農田建設,科技賦能助力耕地修復和改造,讓更多“望天田”變成“噸糧田”,確保耕地質量與效益雙提升;引導科技特派員隊伍和“田秀才”“土專家”等鄉土能人隊伍,與種植户結成利益共同體“捆綁”發展,“傳經送寶”到田頭,帶動羣眾採用綠色種植模式,推動糧食作物種植向綠色優質高效方向發展。

“好兒要好娘,好種多打糧”,升級種子“芯片”,方能確保“中國碗”裝滿中國糧。種子,是農業的“芯片”,也是國家糧食安全的“命脈”。確保“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需要多方合力、與時俱進升級種子“芯片”。種業龍頭企業、科研院校要形成合力瞄準“卡脖子”領域,打“翻身仗”,在繼續穩固提升主糧作物基礎上,在短板領域加大合作攻堅,力求早日突破;如果説種業是農業“芯片”,那麼種質資源就是“芯片”的“芯片”,要保護種業科研活動的核心,做好種質資源收集、創新、應用和管理,進一步強化種質資源開發,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加快推進農業生物育種重大科技項目合作研究,促進育繁推一體化發展和育種創新成果轉化;必須堅持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加快建設一支具有“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老一輩科技工作者的“種子精神”的農業科技人才隊伍。

“勝非其難也,持之者其難也”,堅持行穩致遠,方能走好中國特色的糧食安全之路。保障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恆的課題,只有起點沒有終點。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把保障糧食安全作為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堅持在不同時期進行實踐探索,經過艱苦奮鬥和不懈努力,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糧食安全之路。“只有毫不動搖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方能牢牢把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主動權,使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越走越寬廣”;只有堅定不移地踐行新的國家糧食安全觀,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法治手段保障糧食安全,中國人的飯碗才能越端越穩;只有把糧食安全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開展糧食節約行動和全國糧食安全宣傳週等主題活動,讓14億多國人從“我”做起,從“微”處着力,堅決抵制“舌尖上的浪費”,同心守護“中國糧倉”。

倉廩實,天下安。只有端穩端牢“中國飯碗”,守好護牢“中國糧倉”,行穩致遠走好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才能築牢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基石,確保“中國號”巨輪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端牢中國飯碗確保糧食安全心得 篇四

從中稻開鐮那天起,江西綠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凌繼河每天都要到田邊看看。

作為著名的種糧大户,凌繼河和他的綠能公司在江西省安義縣鼎湖鎮流轉了1萬多畝土地用於水稻種植。

看着田邊停放一排的運糧車,凌繼河露出了憨厚的笑容,“今年我們更換了中稻種子,我得看看產量。”

説話間,幾台大型收割機開進了農田中,轟鳴的機器快速將金黃的稻穗捲進車內,一顆顆金黃的稻穀噴撒而出。

凌繼河説,今年他的流轉田裏,早稻畝產最高達664.57公斤,刷新了江西省來早稻單產紀錄。

談起水稻高產的祕訣,凌繼河認為是踐行了“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的結果。

從20--年回鄉承包土地種田到如今土地總經營面積27萬畝,凌繼河走過了13年的時間。“我堅信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凌繼河説,日積月累中,他摸索出一套有效的糧食生產組織管理模式——綠能公司下設27個生產大隊負責管理土地,每個生產大隊由數位職業農民組成,按月發放工資,到年底再根據當年產量領取獎金。

“現在種田不能再和過去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得講科學、講專業。如何對大面積土地進行科學管理是我們一直思考的方向。”凌繼河説,隨着土地流轉規模的不斷擴大,綠能公司內部成立了社會化服務隊,專門負責農機服務,460套各式農機基本可以保證全程機械化作業。

“作為產糧大鎮,我們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受益者。我們將緊緊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按照農業高質量發展要求,持續推書包範文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不斷夯實糧食安全保障基礎”鼎湖鎮黨委書記萬濤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5k6v4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