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公共管理論文經典精品多篇

公共管理論文經典精品多篇

公共管理論文經典精品多篇

公共管理論文 篇一

公共管理模式研究

摘 要:本文主要對公共管理模式進行研究,從我國公共管理模式的發展入手來進行分析,總結出我國公共管理事業存在的問題,進而對公共管理模式進行對比研究,最後對我國公共管理模式的選擇做出預測與指導。

關鍵詞:公共管理;模式;選擇

前言

我國的市場經濟起步較晚,但是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果。隨着全球一體化的發展,我國在公共管理事業上的選擇則變得尤為重要。公共事業管理直接關係到政府公共管理功能的定位以及政府對公共管理的參與程度和參與方法。下面讓我們來進行研究。

1 我國公共管理模式的發展及現狀

1.1 計劃經濟下政府主導的公共管理模式。新中國成立後,與當時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相對應,在公共管理領域裏,政府是絕對的統治者,所有的公共服務都由政府統一計劃安排,是絕對的一元化管理模式,這種絕對在實踐過程中造成了公共管理參與意識淡漠、公共服務效率低下、公共管理目標實現偏差進而導致整個公共管理模式僵化,無法實現公共利益共享,嚴重阻礙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1.2 市場經濟下多元主體的公共管理。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進入市場經濟體制建設階段,但傳統計劃經濟的影響依然存在,根據市場經濟發展程度、政治體制及公共事務本身的層次性、複雜性,我國開始了多元主體參與公共管理的嘗試[1]。形成了我國特有的多元公共管理主體系統。在這種模式中,政府的公共管理職能得到強化,政府與社會、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得到調整,政府不再壟斷公共服務的供給過程,而是通過政府與市場的分權,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和力量為公眾提供公共服務,使政府的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大大提高。這種模式下共有四類主體組成:第一類是人民羣眾,第二類是直接掌握公共權力處理公共事務的國家機關(廣義的政府),也可稱為權力組織;第三類是執政黨,它在權力組織的形成和運行過程中有着正式的、合法的、重要的地位與作用;第四類是非政府公共管理機構(包括各類政治團體、依靠法律和政府授權來處理公共事務的公共部門、自治組織和民間組織)。其中人民羣眾是基礎主體、共產黨是關鍵主體、政府是核心主體、非政府公共機構是新興主體。這個相對豐富的多元系統大大促進了我國公共管理的發展。但是隨着社會發展進步它的不足依然明顯。

1.3 我國公共管理現存的問題。儘管我國的公共管理改革已經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能讓人滿意的問題,我國政府受傳統行政管理思想影響,官僚制思想嚴重,一直以來,我國政府的公共管理都以採取“政府幹預”的模式為主,這就存在着一些問題。就公共管理的發展而言,傳統行政管理理念中,官就是為老百姓做主這種想法仍然存在於公共管理事業中。在這樣思想的潛移默化下,在政府公共部門任職當官的人往往把自己當作權利的所有者和社會的主人,而把公共權力的真正所有者-公民當作公共權力指向的對象,從而強調公民對政府公共管理的服從義務。長此以往,公民也習慣於服從政府的“管理”,以致依賴政府和官員們替自己做主[2]。在這樣扭曲的理念下,作為公共管理主體的政府和公共權力所有者-公民之間就產生了實際的距離。

2 對公共管理模式的分析

2.1 干預模式。公共管理的干預模式又稱官僚模式、科層模式,是一種政府依靠龐大的官僚組織對社會生活進行全面干預並壟斷公共管理過程的公共管理模式。在這種公共管理模式下,市場對公共管理的參與是間接的。公共管理干預模式的理論基礎是20世紀20年代德國學者馬克斯・韋伯設計的“官僚模型”。

2.2 市場模式。公共管理的市場模式是一種政府與市場分權、政府與市場共同參與公共管理過程的公共管理模式。在這種公共管理模式下,政府不再壟斷公共服務的供給過程,市場對公共管理的參與是直接而非間接的[3]。公共管理市場模式的理論基礎是公共選擇理論和新公共管理理論。公共選擇即非市場的集體選擇,亦即政府選擇。公共選擇理論的代表人物,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詹姆斯・M・布坎南提出:政治制度中的政府行為與市場制度中的交易行為大體遵循着同一種模式,即“經濟人”模式。經濟人模式的共性在於追求個人利益,使個人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因此公共選擇並不具有永遠正確的天賦。由於一些政府純粹是為官僚機構的自身利益而不是為公共利益而存在的,對社會只能產生負效應而不是正效應,因而也就遭遇着失敗的危險。那麼,政府失敗的主要表現形式是什麼,原因又在哪裏呢?對此布坎南從經濟學的視角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他認為,政府失敗的主要表現形式是政府政策與工作的低效率,其原因在於政府組織間缺乏競爭,政府部門缺乏降低活動成本的激勵機制,政府機構的自我膨脹以及政府監督信息不完備等。為了補救失敗,布坎南提出必須重新界定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係,打破政府對公共服務的壟斷;在公共部門引入競爭機制,改善官僚制的運轉效率;改革賦税制度,通過限制政府税收收入而限制政府權力;創立新的政治技術以約束政府權力,使公共選擇最大限度地接近公眾的實際價值偏好。

3 對公共管理模式的而正確選擇

隨着世界政治、經濟一體化的到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國的行政環境會隨之改變。我國政府公共管理究竟採取何種模式更能適應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大眾的切身需要,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因此,我們有必要分析今後我國政府公共管理模式取向問題。借鑑西方發達國家的市場化模式和充分發揮我國政府公共管理的優良傳統,我認為可以關注四種公共管理模式取向,即企業化模式取向、公民參與模式取向、放鬆規制模式取向、社區政府模式取向。對於現實中國而言,選擇適合的公共管理模式的時機已經成熟,但是,這種選擇必須建立在對公共管理各種模式(尤其是干預模式和市場模式)進行理性評價和對現行行政體制進行客觀認識的基礎之上。企業化模式,是在充分借鑑西方發達國家新公共管理模式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市場化的公共管理模式。在企業化模式下,政府公共管理部門學習借鑑企業管理中先進的管理技術、方法、手段於公共管理事務中,以提高政府管理的行政效率,做到事半功倍。隨着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企業化模式對提高我國政府績效、增強我國政府的競爭性、培養我國政府真正地以顧客為導向的思想等方面,都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公民參與模式,是指政府進行公共管理的過程中,能充分了解民情、反映民意、發揮民智的一種公共管理模式。這裏的公民參與,不僅僅是指社會大眾的參與,還包括在政府組織層級關係中,位於中層和基層組織中的公務人員的參與放鬆規制模式,是指政府在進行公共管理過程中要適度去除一些繁瑣的規章制度和繁雜的行政程序,使行政公務人員能夠依靠自己的能力和責任心來從事新的創造性的工作,以使政府成為一個具有創造性的政府的公共管理新途徑。如果説以上的三種公共管理模式取向,是主要借鑑於西方發達國家新公共管理模式的話,那麼社區政府模式就是主要來源於我國政府公共管理的優良傳統。社區政府模式,主要是指發揚民主革命時期邊區政府和建國初期城市街道居委會的親民模式。社區政府模式,對發揚我國優良傳統、建立我國和諧社會、構建我國親民政府、堅持羣眾路線等方面將起到更為積極的作用。

結束語

以上文字對我國公共管理模式進行了研究,通過研究可以看出,我們應該借鑑別國的先進經驗,結合我國的國情,創造有我國特色的公共管理模式。應繼續發揚我國政府的優良傳統,建設和諧的政民關係,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康曉光。權力的轉移-轉型時期中國權力格局的變遷[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21(4):12-13.

[2]張德信、薄貴利、李軍鵬中國政府改革的方向[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6(2):15.

[3]汪玉凱。中國行政體制改革20年[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20(4):28.

促進學術交流和科研。 篇二

雖然實驗室主要是為教學設計的,但也會兼顧到科研。

實驗室可以成為學術交流和科學研究的一個新平台,開展不同學科教師之間的學術交流,營造一個良好的學術氛圍。

激勵機制也將推動教師的創新和交流。

此外,部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項目研究也可利用實驗室的設備進行。

.建立健全績效評價體系。 篇三

 新公共管理主張放鬆嚴格的行政規制,實行明確的績效目標控制,通過系統化的績效評價體系,達到對人的管理和激勵。

新公共管理理論代表人物霍哲認為,績效評估可以作為改進績效的一種管理工具。

他設計了一套績效評估流程,還提出在績效評估過程中要提高公民的參與度。

對於教學祕書工作來説,要建立一套對教學祕書的績效評價體系,並且提高其服務對象———學生,在此過程中的參與度。

當然,與教學祕書有業務聯繫的專職教師、行政同事、直屬上級領導也應參與對教學祕書的績效測評,形成360度評估體系,使教學祕書通過綜合評估結果真正地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加強自身建設,提高其工作積極性。

公共管理畢業論文 篇四

一、公共管理實驗室建設滯後的原因

在高校中對於公共管理類專業教學方式存在錯誤的認識,即認為公共管理類專業只需要教材和講義就可以完成人才培養計劃,認為公共管理實驗室是隻投入、不產出的實驗室。

因此,不少高等院校更願意將資金投向能夠帶來明顯效益的理工科實驗室或經濟管理類實驗室,而不願意將資金投向公共管理實驗室建設。

由於對公共管理類實驗室的作用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導致公共管理實驗室的建設滯後於人才培養的需求,難以發揮其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

二、公共管理實驗室建設的層級劃分

公共管理實驗室並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樣簡單、單一,它也分為多個層次和建設方向。

公共管理作為一級學科,包含行政管理、醫療與衞生事業管理、教育經濟與管理、社會保障、土地資源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公共管理學科中的人力資源管理多為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等二級學科,而這些二級學科的研究方向又有較大差別。

所以實驗室的建設方向,既要考慮公共管理學科培養方向的通用性,更要考慮專業的培養方向,尤其是在資金和人力有限的條件下更要如此。

公共管理類實驗室按其用途和建設方向可劃分為3個層級。

瀆職失責。 篇五

瀆職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不盡職責;失責是享有一定權力的人對自身應負的責任和義務的一種無視和糟蹋。

加強專業英語師資隊伍建設 篇六

專業英語師資隊伍建設是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綜合運用能力的基礎。

針對當前公共管理專業教師隊伍的構成現狀,應當從兩種不同的路徑加強專業英語教師隊伍的建設。

第一,針對具有公共管理專業背景的教師來説,公共管理專業英語教學通常由具有紮實公共管理專業基礎的教師擔任,但專業教師往往在教學過程中對於英語語言教學把握不準確。

高校有關部門應當積極為專業教師提供開展業務培訓的平台。

例如,高校可以組織雙語教師開展PETS5之類的英語短期培訓,以提高教師的雙語教學水平。

同時,高校財務部門應當設置專項進修或培訓資金,組織雙語教師隊伍前往國外高校或公共管理部門進修學習。

高校可以通過與國外專業教師共同教研、參與合作項目等方式對專業教師進行培訓,同時也可以藉助語言環境克服專業教師在教學中的語言障礙,進一步充分把握國外公共管理專業的發展趨勢,並及時在教學過程中更新教學思想。

第二,針對非公共管理專業背景的普通英語教師來説,有的高校採用普通英語教師擔任專業英語主講教師的方式,對此,高校必須組織開展公共管理專業基礎知識的培訓,培訓內容應當包括公共管理學、公共政策學、組織行為學等方面的專業基礎知識。

普通英語教師應當與公共管理專業教師進行交流學習,強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同時,通過系統化和專業化的培訓,克服普通英語教師缺乏公共管理專業基礎知識的缺陷,提高自身的專業理論素養,使其能夠對專業英語課程進行深入細緻的分析與講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專業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工作內容繁瑣,職責範圍不明。 篇七

一方面,從工作內容來看,高校教祕工作涉及面廣,內容繁雜。

工作對象有本專科生,成人教育學生,研究生,教師等;在業務內容上,包括招生、學生註冊、學籍管理、課表排定、考試、重修、補考、畢業資格審查、學位資格審查,以及教師的教學檢查、科研成果統計、導師管理等。

在許多高校,教祕還同時承擔着學術活動、培訓班等多項組織工作,沒有明確的工作範圍界線,這大大增加着教學祕書的工作量。

另一方面,從領導結構來看,高校教學祕書既受學校教務機構的領導,又受所在院系教務管理負責人(比如院長、副院長或系主任等)的領導,既要完成學校安排的教務任務,也要根據院系的要求,制定目標,完成工作。

在一些缺編嚴重的學院,教學祕書同時兼任科研祕書、行政祕書、黨務祕書、人事祕書一項或多項工作。

可以説,當前高校教祕普遍存在工作內容繁瑣,職責範圍不明現象。

加強交流與互動是重要手段。 篇八

除了處理日常教學管理事務,教學祕書參加業務培訓和進行對外交流、深造的機會相對較少,這也是導致教學祕書久而久之缺乏工作熱情的重要原因之一。

學校可以通過崗前培訓。

企業同呼吸共命運,感受到自己與企業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企業中,每位員工擁有不同的能力和潛力,所有這些都是企業發展必備的要素,企業由許多擁有不同技能的個體組成,因此企業的成功離不開每位員工,每位員工與企業相互承諾、融為一體,才能互惠互利。

企業對員工進行引導和約束,鼓勵員工將自己的隱性知識貢獻出來,做到資源分享和創新,必要時可以進行相應的激勵和懲罰。

另一方面,創建學習型企業要解決的基本問題是知識管理流程中的第一個環節,即知識的生成和獲取管理。

知識生成和獲取的方式是學習,企業應當通過營造一種鼓勵學習的企業文化氛圍,統一廣大員工的學習目標,鼓勵員工通過自我學習豐富個人的業務知識,進而增加組織的知識資本,促進知識在組織內順暢地傳播、共享、創新和應用。

這種環境氛圍的營造包括硬環境和軟環境的營造兩方面。

硬環境的營造包括建立起知識型企業的知識結構,完善企業的知識網絡,建立起鼓勵員工參與知識交流與共享機制和鼓勵員工創新的各項企業制度。

軟環境的營造主要是要創造出一種鼓勵學習、鼓勵知識交流與共享、崇尚創新的企業文化氛圍。

)崗位進修、對外座談等形式,加強教祕隊伍的互動交流。

這一方面可以活躍教祕工作氛圍,提高教祕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以拓展教祕視野,吸取各方面先進教學管理經驗,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

當前,隨着國際化程度日益加深,來往中國的國際交流生日益增多,進行國際間的教育管理交流成為不可避免的發展趨勢。

教學祕書工作也應當緊跟時代步伐,提升自身的國際交流水平。

作者:林少婷 單位:廈門大學知識產權研究院祕書

加強公共管理倫理建設中“公忠”的作用 篇九

(1)加強“公忠”思想教育。

良好的公共管理倫理,有賴於正確的“公忠”思想的確立,行政意識、行政理論、行政認知、行政情感、行政態度等行政文化的諸多要素,構成了行政模式取向,直接決定着公共管理倫理的狀況。

因此,加強“公忠”教育,使行政系統各層級人員樹立正確的公共管理倫理觀,形成內在的約束機制。

(2)強調以“公忠”思想為準繩立法。

把倫理行為上升為法律行為,使倫理具有與上層建築的政治、法律同等地位的監督、執法權力的法律效力和作用。

道德良心作為軟件必須通過政治法律等硬件系統的功能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如果沒有相應的硬件設施,再好的道德體系也很難對社會產生實際的影響。

三、結語

公忠的觀念的發生和影響,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公忠的觀念的源起與流變,是一種社會歷史存在。

今天提倡的公忠,與傳統的忠君是根本不同,但的確是對傳統的盡心竭力、忠貞不貳的思想的繼承,也是對傳統的忠於國家、忠於民族的精神的發展。

公忠這一傳統道德規範,仍然在當代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道德價值。

第一,公忠觀念是愛國主義精神的堅實基礎。

第二,公忠觀念是增強社會責任感的道德力量。

第三,公忠觀念是構建道德規範體系的組成部分。

無論是傳統的公忠思想還是今天提倡的公忠,我們都應該一如既往的傳承下去。

這是我們幾千年來總結流傳下來的經驗,是在國際化潮流中具有中國特色的倫理觀念。

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中,公共管理倫理依舊與公忠思想緊密相連,在公忠思想的指導下,用我們最堅定的理念,最執着的信念,一起努力完善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使之成為真正為人民服務、表達意見的組織,真正成為公共責任履行的評估者。

作者:田雅楠 單位:青海師範大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5oko8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