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項目管理論文精品多篇

項目管理論文精品多篇

項目管理論文精品多篇

項目管理論文 篇一

摘要:在我國地質勘查單位的管理中,地質勘查項目成本管理是一項重要內容。隨着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與發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前,地質勘查企業逐漸向市場化的方向發展與轉換。那麼,在現有的條件下如何有效降低地質勘查單位的項目施工成本是各地質勘查單位必須正視的問題。本文將就我國地質勘查項目的特點進行分析,並就其具體的改善與實施提出有效對策。

關鍵詞:地質勘查項目;成本管理;問題;措施

在地質工作中,地質勘查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它在一定的規範化要求的基礎上,通過物探、化探、鑽探、槽探、坑探等方式對目標物進行勘察,並探明地下藴藏的礦產資源的儲量、品位等。隨着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進程的加快,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地質勘查單位進行了改制重組,根據相關政策的規定,地質勘查單位逐漸向市場化的發展方向邁進。由於地質勘查工作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工作,涉及到的內容較多,所面臨的施工與作業環境較為複雜,因此,對地質勘查項目成本的影響因素較多。加強地質勘查項目的成本管理是各地質勘查單位必須正視的問題。

一、地質勘查項目的特點

1、地質勘查項目的最終目的是探析礦產資源的儲量

在地質勘查過程中,通過各種探查手段瞭解藴藏在地下的各種礦產資源,並根據勘查項目的成果,通過對各種相關參數的計算得到地下礦產的儲量,可見,地質勘查項目與其他工程項目的實施完全不同。地質勘查項目的作業任務需要在野外完成,並且蒐集各種資料和信息。只有在全面的、豐富的、正確的信息與資料的支撐下才能得到具有較高可靠性的礦產資源儲量成果。

2、地質勘查項目具有複雜性

在漫長的地質演化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各種豐富的礦產資源,很多可供人類利用的、有價值的礦產資源都深埋地下。勘查人員在進行項目運行的初期由於對地質目標物的認識並不全面,加之專業知識的差距很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和錯誤。隨着地質勘查工作的不斷深入,地質勘查專業技術人員的認識與實際地質狀況之間存在差距,但是這種差距在隨着地質勘查工作的深入而逐漸減小。可見,地質勘查項目的複雜性十分明顯。

3、地質勘查項目具有風險性

不同於其他工程項目,地質勘查項目的操作風險較高。例如,當一項地質勘查項目在進行論證時不能得到正確論證,很容易使地質勘查單位在那些資源品位較低的區域,或者是根本就沒有資源的區域進行項目探查和施工,結果可想而知,勘察投資將造成巨大損失。再如,在確定了地質勘查項目後,如果出現錯誤定位和工作部署不正確的問題,將會對地質勘查工作產生誤導,必然會使地質勘查工作迷失方向,即使是礦產資源比較豐富,也不會發現這些資源。

4、地質勘查項目具有可變性

近年來,隨着我國地質勘查工作的不斷前進與發展,人類獲得新信息的途徑越來愈多,這些新信息的挖掘和發現必將導致地質勘查項目在設計中出現變更的情況,必然導致該項目的終止。因此,地質勘查項目的可變性增加了成本管理的難度。

5、地質勘查項目具有長期性

地質勘查項目工作並不是在短時間內就能夠完成的,需要經過一個長期的過程。例如:對於一個固體的礦產普查項目一般需要經過3~5年的時間才能完成。由於地質勘查項目屬於綜合性、系統性、多學科、多工種聯合作業的工程,加之由於地質勘查項目的作業風險高、手段多、成本高,要求各環節必須密切銜接,只要是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必然會給地質勘查單位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在對地質勘查項目進行投資、成本管理時必須密切關注這些特點。

二、地質勘查項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成本管理意識不強

由於地質勘查單位項目成本管理中,缺乏對成本管理重要性的認識,特別是在這方面的文化氛圍更是淡薄,這就造成地質勘查項目成本管理水平低下。因此,很少有地質勘查單位將成本管理作為一個體系放置在企業管理工作之中,大多數單位只是將成本管理問題交給單位的財務部門去做,由於缺乏明確的職責分工,使地質勘查項目成本管理在實際工作中停留在表面。

2、成本管理方法滯後

由於缺乏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很多地質勘查單位項目成本管理缺乏完善性。有的地勘單位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但是由於在執行中缺乏監督力度,使制定的制度形同虛設。還有的地勘單位雖然已經意識到項目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也只是將成本管理的重點放在了施工過程中,這種錯誤的成本管理方法嚴重影響了地質勘查項目成本管理的成效。

3、成本管理人才匱乏

人才是保證技術發展的基本前提,存在於地勘單位中的項目成本管理人員已經無法滿足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無法滿足地勘單位發展的需求。如果不能及時培養人才,必然會造成財務人員的退步和枯竭。隨着各項技術的不斷完善與發展,財務人員如果不能及時提高自己的自身業務素養和思想職業道德,必然會被不斷前進的市場所淘汰。

三、與時俱進,優化地質勘查項目成本管理的具體措施

1、轉變思想,增強地勘單位工作人員的工作意識

地質勘查項目成本管理是涉及到本單位所有部門和每一個工作人員。單位的地質勘查項目成本涉及到每個人的利益,因此,必須徹底摒棄那種傳統認識上的差異,轉變思想。地勘單位可以通過員工培訓與講座的形式對單位的每名員工進行成本管理知識的培訓,不僅要儘快提升員工的專業技能,還必須在單位內部營造出項目成本管理的企業文化,在單位內部形成全方位、全過程的成本管理模式,以此來實現對地質勘查項目成本的全程控制,切實提高地質勘查單位的經濟效益。

2、完善體系,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實施方法

成本管理工作的完善與否需要地勘單位必須建立一個完善的成本管理體系,切實加強對地質勘查項目每一個環節的管理,制定出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使地質勘查項目在實施過程中無論發生什麼問題都能夠做到有法可依、有據可查,實現對地質勘查項目成本管理的規範化、科學化、目標化。另外,必須將地質勘查項目成本管理的思想始終貫穿於整個項目的管理中,從開始準備項目一直到項目的完工驗收後,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出現問題,因為不論在地質勘查項目施工的哪一個環節中出現問題都會對最終目標的實現造成影響。地勘單位的工作人員還必須對項目的成本進行系統性分析,並實現對項目進行績效考評,再通過對實際成本和預計成本的比較,及時調整成本差異,在實現項目成本控制目標的同時提高項目的經濟效益。

3、加強培訓,培養專業化管理人才

就目前我國地質勘查項目成本管理專業人才的發展現狀來看,我國地勘單位中,既懂得地勘專業知識,又懂得財務管理和成本管理專業知識的人才十分匱乏。因此,必須加快對這方面人才的培養,提高地勘單位成本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另外,地質勘查單位為了防止人才的流失,還必須建立完善的獎懲分配機制。總之,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地勘單位也在逐漸走向市場化的發展方向,也在逐漸運行企業化的經營管理理念和思想。因此,為了使地勘單位能夠更好、更快地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步伐,積極參與激烈的市場競爭,實現企業經濟利潤和社會利潤的最大化,必須加強對地質勘查項目成本管理工作,樹立全新的成本管理理念,建立完善的全過程管理體系,實現全員參與的全成本管理體系。

參考文獻:

[1]劉花。淺談地質勘察項目成本管理[J]。山東工業技術,20xx(3)。

[2]陳耿。淺談地質勘查項目的成本管理[J]。廣東科技,20xx(3)。

[3]侯擁軍。地質勘查項目成本管理探析[J]。現代經濟信息,20xx(12)。

項目管理論文 篇二

一、建築工程項目管理中統計工作的具體應用

(一)項目施工前,加強組織管理

組織管理,就是指建築企業在工程項目開始前,應該進行的組織人事工作和制度建設。如工作人員配備、企業內部分工與機構設置、企業管理制度的制定等。這些工作的開展,必須以事先獲取與建築企業、施工項目有關的信息資源為前提,通過調查統計,獲取一手的資料和數據,進行綜合性的分析,得出結論,才能為項目管理機制的形成和項目建設的開展提供最基本的數據支持。同時,通過統計工作的開展,全面地將各類信息參數化,運用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以有效掌握項目建設整體情況,規避潛在風險。

(二)項目施工中,進行全程控制

在建築項目具體施工全過程,同樣應發揮統計工作的作用。對施工環節各方面的信息進行儘可能完整、實時、詳盡的收集之後,將它們形成有機結合的信息鏈,然後進行科學的分析與處理,得出的結論不僅對當前施工項目,而且對下一期的工程建設項目都起到反饋、指導作用。在招投標中,應當充分利用統計分析指標來開展建築項目的經濟效益評價。運用統計學知識,通過客觀規範的信息蒐集,運用科學的數理分析方法,對項目的標的、投入、成本、資產、負債、利息、工資等進行量化評估,對建築項目進行整體經濟效益分析。在質量管理環節,質量管理部門應該根據工程的具體需求來制定質量指標、技術參數,?對比在建建築項目關鍵點,運用統計分析方法,給出質量水平的具體評價,找出與質量指標、技術參數的差異,確定質量偏差,及時整改。在成本控制環節,通過統計調查與預測,對可能出現的因人工、材料或設備價格上漲等造成的成本超支進行預測,從而有效做出成本控制計劃。

(三)工程結束後,綜合分析評價

建設項目大多過程複雜,週期長,涉及部門多,相關項目數據龐雜。工程後期,進行項目統計,將各環節的信息進行量化分析與彙總,建成數據化的施工資料檔案庫,方便後期的財務審計工作。

二、目前我國建築企業統計應用存在的不足

(一)統計工作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如上所述,統計工作在建築項目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部分建築企業中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很多企業管理者認為統計工作就是進行簡單的數學計算,然後用圖表展示,企業在統計工作崗位設置、人員配備上沒有給予充分的重視。

(二)統計崗位的設置不夠明確,業務不專

根據調查發現,我國很多建築企業中並不存在專職的統計人員,很多部門在設置統計人員都是跟其他崗位進行混設,人兼多職,職責不夠明確,並且人員調動頻繁;從事統計工作的也非專業人員,他們並不掌握統計知識以及專業技能,難以對項目管理相關數據進行深入分析以及提供統計諮詢等。

三、加強建築企業統計工作的具體措施

(一)建立健全統計制度及科學的指標體系,規範統計工作

在建築企業項目管理中,為了更好地發揮統計工作的重要作用,首先必須保障統計工作部門獨立的組織結構和工作權限。統計部門通過統計、審計,對欺瞞行為,一經發現,可以行使一票否決權;統計部門對建築企業各項目指標進行全面分析統計,形成統計報表後,可以不經由其他部門而直接統計結果上報給領導層,為其提供決策參考。同時,建立完善的統計制度對建築企業而言也是非常必要的。配備專業化的統計部門和統計工作人員,可以有效解決項目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各類統計問題,讓計劃統計發揮指示器、校正器之功能。另外,企業還需構建一套科學化指標體系,通過指標的形式,規範統計人員的行為。通過採用科學的統計調查技術,系統、真實反映項目進展情況。

(二)引入信息技術,優化統計工作

目前我國正處於信息時代的變革中,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得到廣泛運用。在建築企業統計工作中的也應該引入信息技術,實現統計工作網絡化,在加強企業各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的同時,也加速了企業與外界的網絡溝通。這樣可以讓統計工作得以高效開展,也可以讓統計分析結果更為便利的呈現給企業其他部門,給出相應的決策參考。

(三)形成部門合力,做好全面統計

項目統計作為建築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貫穿於整個項目全過程,涉及人事、財務、安全等環節,為了共同做好全面統計工作,各部門需打破傳統的部門界限,讓權、放權,通力合作,資源共享,以便讓統計部門迅速、準確獲取所需統計數據和資料。

(四)進行管理培訓,提高統計人員的責任感和業務素質

建築企業在進行統計崗位設置和人員配備時,首先要科學分工,要確保必須是專業的統計技術人員,設專人進行項目統計,並讓他們充分了解與項目相關的計劃、圖紙、資金、財務等信息。其次,加強統計人員管理,統計崗位工作人員應該相對固定,不能隨意變動,這樣一方面可以增強他們的事業心與責任感,避免統計數據亂報、錯報與瞞報,另一方面也保證了統計工作的連續性。另外,隨着建築行業的不斷髮展,建築工程項目統計工作難度不斷增加。為提高統計工作水平和質量,建築企業應該組織統計人員進行業務培訓,讓他們掌握必要的建築施工、造價知識。

項目管理論文 篇三

摘要:建國以來,我國工程建設事業得到了迅猛發展,許多大規模的建設工程項目建設管理活動都取得了成功。本文對大型工程項目質量管理的一些特點和方法進行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大型工程;質量管理;質量控制

由於社會生產力的高速發展,大型和特大型項目越來越多,如航天工程、核武器研究、導彈研究、大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等。國家在各個五年計劃中也都有很多重點工程項目,如青藏鐵路、南水北調工程、西氣東輸等。目前在我國,工程項目管理水平與國際水平相比仍有相當的差距。一方面,我國的工程項目管理尚未形成社會化和專業化,這主要歸因於項目管理過程的一次性。一個工程一旦結束,管理組織也隨之解散,管理人員的經驗不能很好地積累,仍處於一種“小生產”的管理狀況,對於複雜一些的工程項目的管理工作,就不能勝任了。另一方面,我國的工程項目管理還不能完全做到標準化、規範化,項目管理工作的通用性差,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高自然受到限制。基於此,本文對大型工程項目質量管理的一些特點與方法進行了分析。

1、大型工程項目出現質量問題原因分析

1.1 設計原因

設計考慮不周,結構構造不合理,計算簡圖不正確,計算荷載取值過小,沉降縫及伸縮縫設置不當等,都是誘發質量問題的隱患。

1.2 建築材料問題

鋼筋物理力學性能不符合標準,水泥受潮過期,安定性不良,砂石級配不合理,有害物含量過多,混凝土配合比不準,外加劑性能、摻量不符合要求,導致鹼強度不足、裂縫、滲漏蜂窩、硅養保期不到等質量,預製構件斷面尺寸不準,支承錨固長度不足,未可靠建立預應力值,坍筋漏放、錯位、板面開裂等,必然會出現斷裂、垮塌的嚴重質量事故。

1.3 施工方面問題

不熟悉圖紙,盲目施工。圖紙未經會審倉促施工。未經沒計部門同意,擅自修改設計。不按圖紙施工。鋼筋任意替換,不按設計要求施工,致使結構裂縫破壞。不按有關施工驗收規範施工。磚砌體不按組砌形式砌築,留直搓不加拉結筋,現澆硅結構不按規定的位置和方法任意留設施工縫等問題。不按有關操作規程施工。磚砌體包心砌築時,上下通縫,灰漿不均勻飽滿,遊丁走縫、不橫平豎直、鹼振搗,不按插點均布,快插慢拔上下抽動,層層扣搭的操作方法是倒塌主原因。缺乏基本結構知識,施工蠻幹,均給質量和安全造成嚴重後果。施工管理紊亂,施工方案考慮不周,施工順序錯誤,技術組織措施不當,技術交底不清,違章作業等都導致出現質量問題。施工項目週期長,露天作業多,受自然條件影響大,雷電、大風、暴雨等都能造成重大質量事故。建築結構使用不當,不經校核、驗算,就在原有建築物上任意加層。使用荷載超過原設計容許荷載,任意開槽、打洞、消弱承重結構的截面等。對軟弱土、衝填土、雜填土、濕陷性黃土、膨脹土、巖層出露、深巖、土洞等不均勻地基未進行加固處理或處理不當,是導致重大質量問題的原因。未認真進行地質勘察,提供的地質資料數據有誤。地質勘察時,鑽孔間距太大,不能全面反映地基的實際情況。如當基巖地面起伏變化較大時,軟土層厚薄相差亦甚大;地質勘察鑽孔深度不夠時,無法查清地下軟土層、滑坡、墓穴、孔洞等地層構造;地質勘察報告不詳細不準確等,均會導致採用錯誤的基礎方案,造成地基不均勻沉降、失穩,使上部結構及牆體開裂、破壞、倒塌。

2、大型工程項目質量管理的內容與目標

工程質量是項目所在國及國際通用條款的有關法律、法規、規範、技術標準、設計文件及工程合同對工程項目的安全、適用、經濟、美觀等性能在規定期限內的綜合要求。工程質量有普遍性與特殊性兩個方面,普遍性是相關條款對它的明確規定:特殊性則是根據具體的工程項目和業主的特殊要求而定的,它們分別體現在工程項目的適用性、經濟性、可靠性、外觀美感及環境協調方面。工程項目質量管理的內容包括質量規劃、質量保證體系的建立、質量監督、質量分析與控制等。工程質量管理的目標就是為業主提供符合或者超過項目標準要求的優質T:程或者優質服務

3、傳統工程質量管理的特點及弊端

質量管理是工程項目管理的核心,是決定工程建設成敗的關鍵,沒有質量,就沒有投資效益、沒有工程進度、沒有社會聲譽。傳統的丁程項目建設也是十分注意質量管理的,只是由於時代的侷限性和管理科學技術的相對落後,致使其存在諸多的弊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管理理論與方法和經濟規律、客觀規律脱鈎。管理手段落後,質量保證往往機械地依賴於使用先進技術裝備,制定嚴格的技術標準規範,不重視項目質量管理的細化與分解。質量管理目標不夠明確,在很大程度上依附政治要求,並且存在嚴重的形式主義。質量保證體系不夠健全,沒有建立起全過程質量管理的概念。

4、提高工程質量的方法措施

對提高施工質量的方法和措施個人有以下幾點建議:

4.1 加強管理,建立科學的管理模式。加強管理,是指在現有管理水平的基礎卜,針對影響工程質量晶質的一些關鍵問題、從技術、人事制度上建立更有效的、更加科學的管理體制,明確每一個施工人員的目標責任。從而達到進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4.2 加強協調管理的措施

4.2.1 技術協調。提高設汁圖紙的質量,減少因技術錯誤帶來的協調問題,圖紙會籤關係到各專業的協調,設計人員對自己設計的部分一般都較為嚴密和完整,但與其他人的工作就不一定能夠一致。這就要在圖紙會籤時找出問題,並認真落實,從圖紙上加以解決

4.2.2 管理協調。協調工作不僅要從技術下功夫,更要建立一整套健全的管理制度。通過管理以減少施工中各專業的配合問題,建立以甲方、項目經理為主的統一領導,由專人統一指揮,解決各施工單位的協調工作,作為甲方管理人員、項目經理,首先要全面瞭解、掌握各專業的工序,設計的要求。這樣才有可能統籌各專業的施工隊伍,保證施工的每一個環節有序到位

4.2.3 組織協調。建立專門的協調會議制度。施工中甲方、項目經理應定期組織舉行協調會議,解決施工中的協調問題。對於較複雜的部位,在施工前應組織專門的協調會,使各專業隊進一步明確施工順序和貴任。

4.3 及時總結經驗教訓

要善於不斷地總結工作中的經驗教訓。施工中協調部分的常見問題包括電氣部分與土建的協調,給排水與建築結構的協助,建築的外表、功能與結構的關係,各種預製件、預埋件、裝飾與結構的關係、施工的特點、要求,各輔助專業之間的協調等。

4.4 提高專業管理人員、施工人員業務水平、綜合素質。

產品質量的好壞與從業人員的水平素質不可分。在搞好管理的同時,應加強施工管理人員的技術培訓和專業水平的提高,以及對新技術產品的瞭解掌握。培養施工人員的敬業精神與細緻的工作作風,施工中不遺瑣碎,不留後患。

5、質量管理目標的分解

在建立健全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和質量責任體系基礎上,開展工程質最的分解與量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工作,是明確質量目標和保證質量負責到有關責任人的前提條件,任何類型的工程項目,都是通過一道道工序逐漸形成的。工程項目質量分解可以按照施工層次結構、施工順序大致可以分解為:分項工程質量、分部工程質量、單位工程質量、單項工程質量和工序質量。

結 語

工程質量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國家財產和人民生命安全。提高工程項目質量管理水平,從宏觀上要求進一步規範建築市場招投標、工程監理等相關制度,具體到各個項目建設階段則要求既要抓關鍵,又要兼顧其它環節,環環緊扣,形成項目的全過程質量保證體系。其中有兩點尤其值得重視,一是要加強工程項目質量的事前控制,追溯到項目的規劃、決策階段,從源頭上把好關,避免盲目規劃、胡亂決策引發後患;一是設計階段的質量控制,應加深對設計方案的技術審計,通過對項目開工前的質量管理以達到事先預防的目的。

項目管理論文 篇四

【摘要】目的對湖北省國家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項目管理情況及相關問題進行分析,為改善基本公共衞生服務政策提供參考依據。方法20xx年6月至20xx年1月,以區(縣)為單位,對湖北省8個地級市的54個區(縣)隸屬的相關衞生行政組織和城鄉基層衞生組織(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衞生院)的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關鍵知情人868名進行問卷調查。結果調查發現,70.1%的調查對象認為基本公共衞生經費不夠用,且城市地區認為經費不夠用的比例更高(P<0.05),85.2%的認為經費撥付方式是合理的,74.5%的認為經費撥付週期是合理的;43.9%的認為將經費作為工資發放不合理,76.2%的認為作為工作補助發放是合理的,73.2%的認為經費使用存在不合理地方;80%以上的認為績效考核是合理的,有75.7%的認為績效考核與經費撥付掛鈎是基本嚴格執行的;在13項項目中,老年人管理、慢性病管理、孕產婦管理和兒童健康管理等項目被認為花費經費較多且完成情況不太好。結論湖北省國家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項目經費補償標準偏低,經費管理以及績效考核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進一步改善基本公共衞生服務相關政策,科學測算服務項目補償標準,並提高經費管理科學性,促進基層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關鍵詞】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項目管理;績效;城鄉

國家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項目是我國政府在整合傳統公共衞生服務的基礎上正式啟動的國家衞生計劃,旨在促進基本公共衞生服務均等化[1]。自20xx年以來,國家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項目在基層衞生服務機構得到了普遍的開展,並取得巨大的公共健康成效。隨着基本公共衞生項目向全人羣覆蓋,國家和地方財政投入逐年提高,項目工作內容也日趨完善,公共衞生服務也正在成為基層衞生機構的工作重心。但基本公共衞生服務均等化的實現是一個複雜、長期的過程,涉及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等各個方面,在實施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新的問題[2]。本研究於20xx年6月—20xx年1月,通過對湖北省國家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項目管理情況及相關問題進行問卷調查,找出項目管理過程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以及影響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開展的因素,為促進基本公共衞生服務均等化提供政策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對象本次調查以區(縣)為單位,共抽取湖北省8個地級市的54個區(縣),對抽中的區(縣)範圍內的相關衞生行政組織、城鄉基層醫療衞生組織(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衞生院)、及相關醫院的關鍵知情人進行問卷調查,每個機構由1~2名關鍵知情人進行問卷填寫。本次調查共回收950份問卷,有效問卷868份,問卷有效率91.4%。1.2方法在閲讀文獻和專家諮詢基礎上,結合湖北省基本公共衞生服務政策實施的特徵設計調查問卷,問卷內容主要包含4個方面:(1)基本公共衞生服務經費的籌資與撥付情況;(2)基本公共衞生服務經費的分配和使用情況;(3)基本公共衞生服務績效考核情況;(4)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項目落實情況等。現場調查由湖北省衞計委組織,以函調方式完成。問卷逐級回收後交由課題組負責核對和整理。1.3質量控制問卷設計之前,進行專家諮詢和文獻查閲,設計內容考慮到地區特異性,以確保問卷設計的科學性;此次調查由湖北省衞計委負責組織,以確保調查的嚴肅性;在問卷收集上來後,調查小組再逐一核對,以保證問卷無填寫質量問題。1.4統計分析採用EpiData3.0錄入數據並建立數據庫,利用SPSS22.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調查對象基本情況採用描述性分析,頻數資料使用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基本情況此次調查對象共包含868名關鍵知情人。調查對象來自城市衞生組織的有205人,佔23.6%,來自農村的有663人,佔76.4%;調查對象所在機構中,來自鄉鎮衞生院的最多,共663人,佔76.4%,其次為社區衞生服務中心136人,佔15.7%,另外,來自衞生行政組織的62人,佔7.1%,其他7人,佔0.8%;調查對象工作年限主要集中在0~10年、10~20年、20~30年,人數及佔比分別為224(25.8%)、235(27.1%)、327(37.7%),大於30年的僅為82人,佔9.5%;調查對象職務為鄉鎮衞生院負責人496人(57.1%)、城鄉公共衞生科負責人232人(26.7%)、社區衞生服務)本站●(中心負責人89人(10.3%)、衞生行政人員51人(5.9%)。2.2經費管理2.2.1經費的籌資與撥付(表1)調查結果顯示,70.1%的調查對象認為經費不夠用,並且城市和農村回答情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城市地區認為經費不夠用的比例更高;認為經費撥付方式合理的有740人,佔85.2%,認為經費撥付週期合理的有647人,佔74.5%;關於經費撥付渠道通暢情況,調查對象認為是通暢有815人,佔93.9%;關於經費及時到位情況,有592人認為一般或者不及時,總共佔68.3%,與農村地區相比,城市經費撥付通暢性和及時性不夠(P<0.05);同時,有63.2%的認為經費是足額撥付的;而認為撥付給村衞生室或衞生服務站的經費需要制定最低比例的有437人,佔50.4%。2.2.2經費的分配與使用(表2)調查結果顯示,有84.3%的人認為經費支出是有依據的;認為將公衞經費作為職工工資發放不合理的人數有381人,佔43.9%;而認為將公衞經費作為工作補助發放合理的有662人,佔76.2%;73.2%的認為經費使用存在不合理的地方。2.3績效考核(表3)調查結果顯示,認為績效考核辦法合理有761人,佔87.7%,認為績效考核標準設置合理的有779人,佔89.8%;關於績效考核和公衞經費撥付掛鈎是嚴格執行還是有所變通的問題,75.7%的回答基本嚴格執行,17.2%的回答與部分經費掛鈎,2.4%的回答只作為獎懲依據,4.7%的回答僅作為參考依據。2.4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項目完成情況(表4)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發現,認為基本公共衞生服務花費經費較多項目前五項分別為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孕產婦健康管理、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0~6歲兒童健康管理,佔比分別為14.3%、13.7%、12.0%、11.7%、、10.6%;認為基本公共衞生服務完成不好項目前五項分別為嚴重精神病障礙患者管理、孕產婦健康管理、0~6歲兒童健康管理、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佔比分別為14.5%、14.2%、12.4%、9.7%、9.6%。

3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70.1%的調查對象認為經費不夠用,經費不足是基本公共衞生服務經費管理中存在的首要問題。眾多研究表明[3–4],隨着社會經濟水平提高和居民衞生保健需求擴大,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項目也隨之增加,但基本公共衞生服務經費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增長。而政府購買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項目的補償標準偏低,不利於基本公共衞生服務質量和效率的改善。因此,當地政府應該科學地測算補償成本,為精確補償提供證據,以彌補基層衞生機構提供基本公共衞生服務中所消耗的實際成本,避免因資金短缺導致的基本公共衞生服務質量不達標現象。由於城鄉之間的經濟社會發展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在此次調查中,相對於農村而言,城市的調查對象認為經費不夠用的比例更高。城市地區的基本公共衞生服務經費普遍高於農村地區,這是由於城市地區的人力成本、消費水平以及衞生保健需求等高於農村地區導致的[4–5]。因此,在制定最低補償標準的同時,要考慮到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適當提高城市地區經費補償標準,以滿足公共衞生服務發展的需要。另外本研究結果顯示,認為經費撥付方式和撥付週期不夠合理的均在15%以上,這説明經費撥付方面還需進一步改善。經費撥付不合理,會導致經費滯留在財政單位,影響公共衞生經費運行的效率,而經費的延期撥付也給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的資金運行造成很大的壓力,從而影響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項目的開展[6]。建議精簡經費撥付流程,減少中間審批環節,縮短經費撥付週期,以提高經費撥付效率。其次,大部分調查對象認為經費的使用存在一些“亂象”,將經費用於人員工資發放也存在爭議,這是由於經費的支出範圍不明確導致的。建議出台全省統一的經費支出細則,明確界定項目經費的開支範圍和開支比例,制定基本公衞經費專賬管理制度,將基本公共衞生經費進行獨立核算,以加強對這部分財政資金的財務管理。同時,設計將經費作為公共衞生專職人員的基本工資、績效獎勵及補助等發放比例,給基層衞生機構更多的資金使用自主權去完成項目工作,以提高基本公共衞生經費使用規範性和激勵性[7–8]。通過13項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項目中花費經費較多前五項和完成不好項目前五項調查結果可以得出,慢性病、老年人、孕產婦及兒童管理是經費花費較多的項目,同時這些項目的工作完成情況也欠佳,調查結果與張德勇、樑小華等研究[9–10]大致相同。而且,雖然精神病管理花費經費不多,但完成情況卻不好,這與精神病患者的管理難度較大有一定的關係。因此,政府在進行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項目補償標準的測算時,也應該進行各項目成本的測算,合理地制定各項目經費補償比例[11],使經費向具有較高成本效益的項目傾斜,比如健康教育、計劃免疫、孕產婦管理以及慢性病管理等,以期達到經費使用效益最大化。另外,要根據當地公共衞生狀況與需求明確公共衞生服務的重點和難點,在經濟社會的逐步發展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地實施和落實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項目,避免在實施過程中求大求全且淺嘗輒止的問題[12]。此外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基本公共衞生服務績效考核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考核標準和辦法不夠合理,考核結果與經費掛鈎嚴格度不夠等方面。因此,政府要進一步完善基本公共衞生服務績效考核和管理制度,強化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的引導性和針對性,還要考慮地區特點的差異性。在考核體系建設中,要按照“分級授權,逐級管理的”原則,建立上級考核機構、機構考核團隊、團隊考核個人的三級考核機制,提高公共衞生服務效率和質量。績效考核的結果要嚴格與機構的經費撥付掛鈎,機構內部要制定團隊績效考核辦法,團隊要細化個人績效考核指標,最終落實到個人的績效考核上,且考核結果與個人收入待遇掛鈎,以調動基層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能動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o7ryp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