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企業文化 >章程規章制度 >

如何設計一個企業的薪酬制度【新版多篇】

如何設計一個企業的薪酬制度【新版多篇】

如何設計一個企業的薪酬制度【新版多篇】

薪酬制度留住核心員工 篇一

員工對於薪酬的不滿意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由於人們總是存在看重自己價值、抬高自己能力而貶低他人價值貢獻的傾向,所以不是覺得自己的付出與薪酬獲得的絕對值不匹配,就是覺得與他人的薪酬差距沒有體現出相對價值的大小。對於薪酬實行“救火式管理”的企業就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薪酬水平越來越高,人工成本直線上升,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不但沒有提高,反而對薪酬的抱怨卻越來越多。尤其是核心員工,當他們感覺公司並不能真正以對公司的價值創造大小為給付薪酬時,作為在職場中頗具競爭力的這些精英,就會率先萌生離職的念頭。這種“應急式”的薪酬管理折射出企業在薪酬管理中所存在的兩大失誤:一是沒有考慮企業到底應該為誰支付高額薪酬,二是沒有針對如何實現薪酬公平性進行深度思考。

一、薪酬制度的政策性傾斜

有效率的薪酬制度所吸引的人才、倡導的行為以及獎勵的技能一定是與企業戰略發展導向一致的。企業的管理者可以通過確認組織中薪酬最高的那部分員工(相對於市場上的薪酬水平,而不僅是與企業內部相比)所具有的性格特徵、表現出的行為與能力是否與實現戰略目標需要的相一致來判斷薪酬制度的有效性。

1、關注核心人才

薪酬管理的目的主要是使企業能夠將組織的有限資源聚焦於對組織核心人力資源的投入,同時能兼顧企業多數人的公平與感受,從而達到激勵留住核心員工,支撐組織戰略實現的目的。組織的核心人力資源可以用右圖的三維模型來體現:

首先是崗位價值高。崗位的價值在不同的戰略導向下會存在較大差異,以生產製造企業為例:如在市場領先戰略模式下,市場開發及銷售崗位就成為企業關鍵增值崗位,而差異化戰略要求員工具有更加敏鋭的市場嗅覺與營銷能力,新產品開發崗位也就成為企業關注的重點。

其次是業績好。具備組織核心人力資源候選資格的人才必須要能夠長期保持良好的業績水平,在崗位上持續為組織提供高質、足量的穩定產出。

最後是能力強。能力強是承擔高價值崗位責任的前提,也是保持良好業績的基礎,但現有能力水平只是能力強的一個方面,想成為組織的。核心人力資源還必須具備進一步開發與提升的潛能。

崗位價值高、業績好、能力又強的人才對組織的貢獻度明顯高於其他人員,企業要能夠及時將組織的薪酬政策向這些核心人才傾斜。

2、激勵關鍵行為

不同的戰略導向對各崗位的績效要求、行為要求也不盡相同。一般來説,處於初創期、成長期的企業薪酬設計中會側重於短期行為指標;而處於成熟期的企業則更加側重於員工的長期行為,側重於對長期指標的獎勵。因此,企業在對以上崗位明確薪酬定位的同時,還要合理設計其薪酬結構及崗位績效指標,以最大限度的、最長期有效的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保證各崗位績效指標對組織戰略的支撐作用。

剛剛談到的是薪酬定位的傾斜,但是否對核心人才傾斜就能夠達到保留人才的目的呢?根據多次在企業開展薪酬滿意度調查的經驗,員工對薪酬不滿意的主要原因不在於絕對值的偏低,而在於相對值,引發員工流失的主要原因也是薪酬的相對不公平。

二、薪酬公平性—參照系的選擇

員工對薪酬的公平感源頭是員工與自己所選擇參照系的比較。根據員工選擇的參照羣體不同,可分為外部公平和內部公平。管理者的薪酬決策就是在外部公平與內部公平之間的權衡。

1、外部公平

注重外部公平,選擇高於市場水平的薪酬,在人力資源市場上就會具有較高的競爭力。外部公平為導向的薪酬策略主要通過分選效應和激勵效應兩種方式促進組織效率。分選效應是指高薪酬水平吸引高素質或更盡職的員工來到企業,通過提供高於市場的薪酬水平,可以迅速從市場中獲得自己想要的人才。激勵效應是指高薪酬水平能夠激發目前任職人員付出更高的努力水平,其主要體現在員工害怕失去目前較高薪酬水平的就業機會,會提高努力程度,加倍工作,降低企業的監督成本。

很多企業面對產品市場的競爭壓力,會採取低於市場工資率的薪酬水平以降低成本,謀求在產品價格上的競爭優勢。但是,卻要付出較高的員工離職率和招聘成本的代價,並在保持產品質量方面會面臨更多的困難。

為了降低成本負擔,企業可以只針對對戰略目標貢獻大的核心崗位實施高薪酬策略,而對於其他相對次要的崗位則採取較低的工資水平。當企業面臨薪酬資源緊張的情況下,採取這種策略一方面吸引並留住了對組織至為關鍵的核心人才,另一方面也不會導致過高的人工成本。

2、內部公平導向

內部公平是企業內部員工之間薪酬水平比較所獲得的滿足程度。公平感與員工技能、資歷、績效、職責、工作負荷、工作量等因素密切相關。由於員工的價值判斷準則不同,以上因素在不同企業薪酬決策中的重要程度也不盡相同。

注重內部公平的組織往往具有較低的薪酬差距,以激發員工之間的協作與知識共享,進而對組織績效產生促進作用。內部公平為導向的薪酬策略獲得成功至少應解決好兩個問題:

組織戰略與員工價值判斷的共識企業的戰略重點與員工的價值判斷之間往往難以形成有效統一,會存在一定的衝突,甚至可能發生員工的價值判斷準則與企業戰略重點背離。比如,在改制前的國有企業中,大部分員工認為薪酬決策中應該充分考慮資歷、員工對企業的累計貢獻等因素。但是,由於企業面臨市場的激烈競爭,為實現戰略目標需要對具有高學歷、創新精神的員工增加激勵。如果以大部分員工的判斷準則作為確定薪酬的依據,追求內部公平,雖然會獲得較高的員工滿意度,但就會與組織戰略目標相違背。

不同崗位羣體員工之間價值判斷準則的共識不同利益羣體都會在各自利益的驅動下,主張採用對自己最有利的指標作為確定薪酬的關鍵要素。生產人員強調應加大工作環境、工作負荷等指標的權重,而研發人員則會認為技能水平才是決定薪酬最為重要的因素;年齡大的員工強調資歷的重要性,年輕員工則認為績效才是決定薪酬的依據。在這種組織情景下就需要以掌握企業關鍵資源的那部分員工的價值判斷準則作為薪酬設計的主要依據,並對公司倡導的價值觀進一步明確,使員工將之內化於心。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企業的效率與和諧,確保薪酬管理為戰略服務

薪酬制度對企業背景具有極強的依賴性,不存在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薪酬制度。明確的戰略定位是薪酬制度設計的前提,兼顧內部公平是薪酬制度設計考慮的重要因素,關注企業價值鏈增值點的轉移是薪酬制度設計成功的關鍵。

如何設計一個企業的薪酬制度 篇二

薪酬設計是指企業確定薪酬時,與外部薪酬水平相比較所採取的薪酬水平定位。通俗的説,就是確定企業的薪酬與市場水平相比較所處的層次。一般有三種策略:

市場領先策略

薪酬水平在市場居於領先地位,高於市場平均水平

市場協調策略

又稱市場平和策略,即薪酬水平在市場居於中等水平,與市場平均水平持平;

市場追隨策略

即薪酬水平在市場居於比較低水平,跟隨市場水平。事實上,在實際操作中,很多企業採用的是混合性薪酬策略,即根據職位的類型或層級來分別制定不同的薪酬策略,而不是對所有的職位均採用相同的薪酬水平定位。比如説,對企業的關鍵崗位人員採用市場領先策略,對普通崗位人員採取市場協調策略,對可以替代性強的基層崗位採取市場追隨策略。

薪酬設計的工資比例

薪酬設計,無外乎於固定工資+浮動工資,而固定工資一般表現為基本工資,浮動工資一般表現為績效工資,工資設計的基礎主要是美世倡導的3P.對於基本工資和績效工資佔多少比例的話,要根據每個公司業務和發展階段及企業文化、人才類型的特點而定。 一般可以參照:普通員工:基本工資和績效獎金從比例為80%和20%; 中基層管理:基本工資和績效獎金從比例為70%和30%~60%和40%;高層管理:基本工資和績效獎金從比例為60%和40%~40%和60%; 銷售人員:基層比績效工資(佣金、獎金等)佔60%以上,中層和高層績效工資的比例要低一些。技術人員:基本工資+績效工資+項目獎金的方式,一般前兩者基本工資比例要大些,後者額度要大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qiyewenhua/guizhang/ppovz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