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企業文化 >企業範文 >

公司理財論文(新版多篇)

公司理財論文(新版多篇)

公司理財論文(新版多篇)

公司理財論文 篇一

題目:跨國公司理財環境研究分析

摘要:隨着經濟社會的不斷迅速發展, 跨國公司的數量不斷增加, 如何確保經濟效益是公司面臨的重大問題。效益的保證既來源於企業經營活動的能力, 也來源於企業面臨的理財環境。因為跨國公司在多個國家均有相關的業務產生, 然而各個國家地區的經濟環境各有不同, 影響跨國公司的理財環境主要有國內經濟市場因素和國際市場環境[1]。本文主要就國內經濟環境、社會環境、税收環境以及國外金融環境和法律環境等因素, 研究分析跨國公司所面臨的理財環境問題。

關鍵詞:跨國公司; 公司理財; 環境分析;

理財環境就是對跨國公司經營業務活動產生影響的一些外部因素, 主要包括國內因素和國際因素。這些外部環境因素是不可以改變的, 這是由國內經濟市場和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狀況決定的。為了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 公司在理財中應該充分考慮環境因素, 只有採取了有效措施應對如今變幻莫測的市場環境變化, 才能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才能促進企業經濟的平穩發展。

1 跨國公司理財環境概述

跨國公司在世界多個國家均有業務活動, 所以面臨的外部環境因素就比較複雜。跨國公司接觸到的理財環境基本是一致的, 主要包括: (1) 面對的理財環境是具有完整性的。這就要求企業要時刻注意理財環境的不斷變化, 跨國公司面對此問題時應該考慮全面, 不能僅僅考慮一小部分而忽略其他[2]; (2) 面對的理財環境是變化的。跨國公司面對的理財環境是時刻動態變化的, 這就要求企業充分考慮公司的發展要求與經營情況, 充分考慮理財環境的特徵, 儘可能的制定一套適合公司發展的應對理財環境的方案, 只有這樣跨國公司才能發展良好[3]。

2 國內環境約束

2.1 經濟環境

經濟環境是影響跨國公司經濟活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為經濟環境的變化必定會對跨國公司的理財活動造成有利或者不利的影響, 跨國公司只有處理好理財活動與經濟環境之間的聯繫, 才能夠使企業健康平穩的發展, 實現企業的價值目標。

(1) 經濟環境的主要影響因素是經濟週期。經濟週期主要包括髮展期、繁榮期、衰退期及蕭條期四個階段, 雖然經濟是時刻動態變化的, 但是經濟變化的方式總是在這四種階段中循環, 並且不斷創新[4]。經濟市場處於不同的經濟期時, 公司的財務活動會受到相應的影響, 因此企業應該制定相應的方法應對經濟環境變化造成的不利影響。通常情況下, 市場處於繁榮期時, 市場供給不足, 需要擴大公司經營活動, 擴大生產規模, 以此緩解市場供不應求的狀態, 這時跨國公司的理財環境比較好。市場處於蕭條期時, 市場供過於求, 生產的產品不能全部對外銷售, 市場經濟環境不樂觀, 那麼跨國公司就應該減小經營規模, 減少經濟損失, 此時可能會造成企業的資金閒置, 沒有更好的投資項目, 因此公司理財效果比較差。所以, 經濟市場處在動態變化期時, 跨國公司應該根據經濟環境的變化情況採取合理的方法應對。如果沒有重視經濟週期對經濟市場造成的不利影響, 跨國公司可能遭受重大損失。

(2) 經濟發展狀況也是影響經濟環境的重大因素。如果市場發展狀況良好, 跨國公司的理財活動就經營得比較好, 反之, 跨國公司可能會因此蒙受不必要的損失, 相對的理財效果就很差。我們知道, 根據經濟水平發展狀況可以分為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以及不發達國家, 一般情況下, 發達國家經濟比較發達, 有足夠的經營資本, 經濟水平居於較高水平, 因此跨國公司的理財活動就比較豐富、發展有保障。而發展中國家經濟水平的發展沒有發達國家那麼快速, 資本不是很充足, 這些國家就需要想方設法地提高本國的經濟水平, 那麼跨國公司的理財能力就比較低。所以, 經濟發展水平也是影響跨國公司理財活動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3) 國家經濟體制的影響。國家經濟體制按照相應的規定可以分為市場經濟體制、計劃經濟體制和混合經濟體制。眾所周知, 國家的經濟體制並不是由一種組成的, 往往是幾種經濟體制同時共存。各國之間經濟體制的不同主要是看各國更傾向於哪種體制, 有些國家更傾向於市場經濟體制, 而有些國家則傾向於計劃經濟體制, 這是由該國國情確定的。市場經濟體制下, 國家更重視的是企業的權力, 相關決策權交於企業, 企業可根據自身的發展狀況採取相應的應對措施;然而在計劃經濟體制下, 企業並沒有相應的決策權, 管理方式比較單一, 不能針對企業具體情況採取合理的措施。

(4) 影響經濟環境的其他因素。匯率變化、通貨膨脹或者緊縮、國家相關行業政策與約束等均會對跨國公司的理財能力產生影響, 跨國公司應該及時準確的發現這些環境因素的變化, 採取必要的應對措施, 只有這樣公司的理財才能發揮相應的作用。

2.2 社會環境

(1) 政治因素的影響。跨國公司如果想在他國開展相關業務活動, 就需要得到他國的批准, 那麼相關的決策權就掌握在該國政府官員的手中。跨國公司的理財活動若想實現期初的效益, 就需要了解該國的政治因素、政府的相關政策體系, 之後預測是否對公司的經濟效益產生優勢, 並估計相關的風險大小。作為跨國公司, 開展相關業務前就需要確保自己的業務是符合他國政治的, 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糾紛。

(2) 法律因素的變動。國家的法律法規是規範企業業務正常發展的一種策略。跨國公司的發展會涉及在多個國家間的經濟問題, 必須受到法律規範的限制與約束, 並且跨國公司受到的法律影響是來源於多個國家的, 要協調好業務的正常發展又不能觸及法律的底線, 這對於跨國公司理財活動是十分重要的。

(3) 文化習俗的影響。跨國公司在多個國家均有業務活動的發生, 所以均應該遵循其他國家的社會文化習俗。每個國家的文化環境不同, 主要包含教育問題、習俗問題、科學研究與價值觀的不同。這些因素對跨國公司理財活動的影響是有區別的, 跨國公司必須適應該國的主流文化, 入鄉隨俗。發達國家的理財教育理念比較先進, 作為跨國公司可以汲取其中的精華, 為公司的發展培養領先人才

2.3 税收環境

如何税收籌劃對企業十分關鍵, 因為每個國家的税收制度不一樣, 對於不同國家的税收制度就應該有相對應的治理措施。跨國公司的財務人員應該熟悉瞭解他國的税收制度, 通過合理合法的手段為企業最大限度地節約税負, 為跨國公司創造良好穩健的税收環境, 使企業在經濟社會中穩步發展。

(1) 跨國公司的理財活動涉及至少兩個國家的税收制度時。不同的税法均是根據本國國情制定的, 均體現了國家的收益分配政策。我國的税法主要有增值税、消費税以及企業所得税、個人所得税等税種, 跨國公司應該熟悉掌握税種之間的區別, 並能夠在秉持企業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合理規劃。

(2) 跨國公司的理財活動涉及多個國家時。我國相關法律法規規定, 我國居民企業來自於國內與國外的收入均應該納税, 而如果是非居民企業的話只需要就國內的收入進行納税。世界各國的法規不盡相同, 因此納税對象以及税收制度需要熟悉掌握。

3 國際環境約束

3.1 國際金融環境

跨國公司理財經濟活動的變化不僅源於國內相關環境的變化, 還源於國際之間相關環境的不斷髮展。國家之間的金融環境對於跨國公司理財活動的發展十分重要。金融環境主要涉及當前金融市場的變化、相關金融機構的政策以及金融體系的約束。

(1) 金融市場主要指資金需要者與提供者之間通過簽訂相關協議以此籌集資金的一個交易市場。在金融市場中, 資金是主要的交易對象, 跨國公司要想使理財活動達到最大的效益, 就需要籌集資金投入生產。在金融市場中的交易, 跨國公司為實現理財活動籌集了所需要的資金, 資金提供者通過借貸資金使其投入市場, 避免了出現閒置的現象。

(2) 影響國際金融環境的重要因素是金融機構的發展。在金融市場中提供資金的一方即為金融機構。我國的金融機構主要指商業銀行、證券機構以及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的相關制度對跨國公司的理財活動也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3.2 國際法律環境

國家法律法規對跨國公司的理財活動有一定的影響作用。國際的經濟法主要包括國際私法、公法及慣例。跨國公司在多個國家會涉及財務活動, 所受到的法律約束也是多重的, 跨國公司的管理層只有熟知各國的法律規範, 才能得到他國的認可與幫助。

4 結論

跨國公司只有充分了解影響理財活動的相關環境約束, 並採取合理有效的控制措施, 才能促使企業按照計劃穩步發展, 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參考文獻

[1]朱常。跨國理財問題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2]吳登峯。淺談跨國公司理財環境[J].財經論壇, , (9) .

[3]陳志敏。跨國公司理財環境因素分析[J].雲南財貿學院學報, , (6) .

[4]劉勝軍。跨國公司理財環境問題研究[J].商業經濟, , (1) .

經典公司理財案例精選 篇二

陳先生是西安人,30歲,大學本科畢業後直接來上海打拼,目前在一家軟件公司從事Java開發,也是部門的經理和“老大”。現在陳先生每月收入約2.6萬元。陳先生去年剛結婚,太太是上海本地人,是政府公務員,太太每月税後收入在5500元左右。兩人單位均正常繳納五險一金。去年,陳先生跟太太結婚花費了15萬多,雙方父母家庭籌資共同買房,花了40多萬,目前陳先生還有積蓄60萬,以及一些股票,市值12萬。現在陳先生想進行一些投資,以使家庭財富能比較好的增值。(附:陳先生現在家庭每月的開支是,包括生活、娛樂、消費等,平均大概每月8000多元,還房貸,每月6600元,其餘無大的開支和負債。)

公司理財方面的論文 篇三

一、引言

羅伯特·弗羅斯特指出:“所有的守舊或創新都源於逐利的動機”。始於2007年的美國金融風暴恰恰驗證了這個道理。正源於趨利的動機,美國政府、金融與按揭機構、房地產商在本世紀初演繹了一場世界範圍的風險大戲,其影響之廣、危害之大堪稱百年不遇。在這次金融危機中,大量的企業破產倒閉,這些慘痛的教訓無疑對企業財務管理水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於此,在本輪世界經濟剛步入復甦之期,探討後金融危機時代企業理財業務的有效途徑就顯得十分必要。

二、理財概念

公司理財又稱公司財務管理,它既是一個過程也是一個行為。從動態角度看,它是從財務預測到實施財務目標的過程;從靜態角度看,它是經濟管理行為。因此,公司理財的概念一般描述為:公司理財是公司理財主體對公司籌資活動和投資活動等,實施財務預測、財務決策、財務計劃、財務控制和財務分析,並採取各種措施、手段等以實現公司理財目標的行為或過程。

三、理財的必要性和意義

金融危機的到來給不顧發展現狀、盲目擴張的企業敲響了警鐘,重視財務管理理念的培育、提升才有可能渡過危機,在危機過後才能迅速進行戰略調整,儘快步入發展通道。隨着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實體經濟影響的不斷加深,企業的經營風險最終將轉變為財務風險。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繼續保持企業平穩健康發展,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對於確保我國經濟平穩運行、實現中央提出的宏觀調控目標具有重要意義。企業財務管理處於企業管理的中心環節,企業經營成果最終都要反映到財務成果上來。因此,越是在特殊困難的時候,越要重視和加強企業財務管理,始終把加強企業財務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因此,企業應當按照國家統一的財務制度規定,強化財務管理,切實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防範企業財務風險,保持企業和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四、完善財務管理體系的措施

金融危機的爆發使企業認識到財務管理對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意義。隨着人們對金融危機認識的不斷深入,對金融危機預測的難度、爆發的概率、爆發的頻率和爆發後產生的危害等的研究會不斷深入,而企業也需要一套系統、完善、運作有效的財務管理體系促進企業發展戰略和目標的實現。建立、實施、保持並持續改進企業財務管理體系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對策。那麼後金融危機時代我們應如何完善財務管理體系呢?為應對這次危機,本文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金融危機下,現金的重要性更為企業所重視,而“現金短缺”也就成為決定企業生存的關鍵

穩定充足的現金流,是企業應對危機、穩健經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應全面樹立以資金管理為主導的企業財務管理理念,強化現金流管理意識,高度重視企業現金流管理。應妥善處理資金集中管理與分散管理的關係,倡導資金集中管理,降低資金成本,增強資金保障能力。強化資金計劃管理,增加現金流入,控制現金流出,保障資金安全。努力縮短資金循環週期,防範資金風險,保障資金運轉安全。健全企業現金流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統,進一步改進和加強對現金流的動態監控,確保企業資金鍊不斷裂。

(二)加強企業財務風險分析和預測

財務風險分析和預測是企業控制未來財務風險的重要方法,也是企業進行經營決策的重要依據。準確把握宏觀經濟形勢和市場發展變化,高度關注宏觀經濟運行信息及重要指標,主動調整企業各項財務指標和目標任務,對企業未來財務活動和財務成果作出科學預判,當好企業戰略決策的參謀助手。加強經濟、財務、市場、政策等信息體系建設,強化財務風險分析和預測與企業發展戰略的相互銜接,合理運用財務風險分析和預測方法,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提升企業的戰略決策能力。注重發揮企業財務信息的預警作用,加強企業財務風險監測預警工作。

(三)在金融危機環境下,企業更應該塑造、培育適合自身發展的財務競爭力

財務競爭力的塑造和培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在外界環境非常不利的情況下,企業在進行收縮規模、降低產能、產品和服務結構調整的同時,有意識、有目的地塑造企業財務競爭力。敢於發現、面對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思考對策,採取相應措施。

五、主要理財手段

簡單來講,“企業理財”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保證資金安全,規避資金風險;二是提高資金利用效率;三是促使資金最大限度地升值,即“錢生錢”。歸結起來,就是企業資金安全性、流動性與收益性的有機結合。在多年的財務實踐工作中,筆者總結出如下理財方法:

(一)利用貼現率與存款利率倒掛進行無風險套息

貼現是一種票據轉讓方式,是指持票人在需要資金時,將其持有的匯票,經過背書轉讓給銀行,銀行從票面金額中扣除貼現利息後,將餘款支付給貼現申請人的過程。由於匯票的實際付款人對銀行負債,銀行實際上是與付款人有一種間接貸款關係,因此該業務作為銀行資產中的票據貸款項目來記錄。在貼現過程中銀行將利息先行扣除所使用的利率就是貼現率。貼現率實際上是作為變相的貸款利率而存在的,當出現了貼現率低於同期存款利率的情景後,企業便可通過貼現以較低成本獲取資金,再將所獲資金按較高的存款利率存入銀行,即可獲得無風險的套息收益。

例如,A公司以自己的名義在一家股份制銀行開一個對公賬户,存入期限為半年的一億元存款,然後找另一家企業B(可以是自己的下屬企業或關聯企業),A作為購買方與B簽訂一個1億元左右的貿易合同。A以上述1億元存款做抵押,可以從銀行開出一張半年期銀行承兑匯票。假設此承兑匯票的面額為1億元,B公司拿着該匯票到第二家銀行去貼現,第二家銀行根據票面金額扣除貼現利息後,將餘款支付給公司B。上述套息過程的收益為:首先是A公司在第一家銀行存款1億元,存款期限是半年,年利率為1.98%,半年後獲得的利息為99萬。B公司按1.2‰的月利率向第二家銀行支付貼現利息,折算成半年期利率1.2‰×6=0.72%,即貼現利息為72萬,其間支付手續費0.5‰,即5萬。由於票據貼現和存款幾乎是同時完成的,該過程可認為是以77萬元的成本獲得1億資金後,再將1億資金存款半年,整個過程獲取22萬元的無風險收益。這種變相的資金套息行為的半年收益率為22/77=28.57%,折算成年收益率高達65%。

(二)規避匯率波動風險

為滿足持有外幣資產的企業外匯理財需求,多家銀行推出了與匯率掛鈎的理財產品。那些在賬户上有短期沉澱外幣資金的企業,可通過這種理財方式讓閒置資金不斷滾動,從中獲取較高的存款收益。然而,選擇外幣理財,同時必須考慮人民幣升值風險。自2005年7月匯改以來,人民幣兑美元匯率累計升值已超過17.6%,有外貿業務的企業面對的匯率風險也越來越大。特別是2008年12月1日,人民幣兑美元匯率出人意料地創出匯改以來最大單日跌幅,這使得企業和相關機構愈加重視外匯風險管理的重要性。銀行推出的遠期結售匯業務,可以與企業約定未來某個時間的人民幣兑外幣匯率,這樣可讓企業鎖定匯率風險。

例如,某出口企業收到國外進口商支付的出口貨款500萬美元,該企業需將貨款結匯成人民幣用於國內支出,但同時該企業需進口原材料並將於3個月後支付500萬美元的貨款。此時,該企業就可以與銀行辦理一筆即期對3個月遠期的人民幣與外幣掉期業務:即期賣出500萬美元,買入相應人民幣,3個月遠期以人民幣買入500萬美元。通過上述交易,既能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又能達到規避風險的目的。

(三)進行税務籌劃

在現代社會裏,國家為了公共建設或均富,要求個人和企業必須對社會分攤責任而繳税。而由於實際徵税可能會有不合理的現象,因而產生節税的需求,可以通過經驗與熟知法律知識,合法減少那些不必要的支出。納税負擔的減少直接降低了企業的成本,這種納税負擔的降低,可通過税收籌劃來實行。

例如,有外貿企業與自營出口生產企業的生產型集團公司,可通過關聯企業間合作,減輕企業間的整體税負。由於生產型企業與外貿企業出口政策的不同:生產企業計入成本的是徵、退税率之差與出口離岸價(FOB價格)的乘積;外貿企業是徵、退税率之差與增值税專用發票上註明的收購價格(不含税)的乘積,因此若將自營出口改為按FOB價(視同含税)銷售給集團下屬貿易公司出口,將能減輕企業集團的整體税負。

(四)選擇融資租賃

動用企業自有資金進行設備更新是傳統的資本籌集方式,但並不是最好的方法,尤其在資金短缺的情況下。而租賃不需要動用長期資本投資,只需按期支付租金便可得到所需的資產。使得承租人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支付一定租金後便可獲得設備的使用權,解決了企業的“融資難”問題。此外還有利於避免通貨膨脹和利率波動帶來的損失。通貨膨脹和利率的上升會使設備的價格升高,由於租賃合同一開始就將租金固定下來,並不會受上述因素的影響。這樣可避免由於通貨膨脹和利率上升所造成承租人的損失。

(五)規避產品價格波動風險

為規避產品價格的大幅波動,可以選擇期貨進行套期保值。套期保值是指把期貨市場當作轉移價格風險的場所,利用期貨合約作為將來在現貨市場上買賣商品的臨時替代物,對其現在買進準備以後售出商品或對將來需要買進商品的價格進行保險的交易活動。目前國內大多數企業面對鋼材價格的大幅度波動,只能是無奈地接受,只有少數企業在利用期鋼進行套期保值。因此有必要普遍提高國內企業的認識:套期保值是降低鋼材價格波動風險的必要工具,也是國內企業面對國際競爭必須邁出的一步。

例如,20xx年12月15日,螺紋鋼主力RB1005最高價為4438,鋼鐵企業為了減少將來鋼材價格降低的風險,在生產出產成品之前就可以4438元/噸的價格出售鋼材,而20xx年5月14日鋼材現貨價格為4380元/噸,通過期貨合約可提前鎖定收益,規避了風險。

經典公司理財案例精選 篇四

周勇(化名)是一位房地產商,他開發的樓盤地處XX交通便利之地。雖然曾經歷過20世紀90年代的樓市低迷,但由於早期拿地成本極低,熬過寒冬後,周勇終於在樓市的黃金季節翻身。不僅早前的積壓樓盤銷售一空,後來新建的樓盤也在賺得盆滿缽溢。

不過,在周勇和太太、兒子將座駕全部換成奔馳、寶馬之後,他的心中卻始終有一個心結。經歷過“冬天”的周勇深知“嚴寒”的無情。一直以來,公司就是周勇的全部:“要是我倒了、公司倒了,什麼都會倒,甚至家!”

一直以來各保險公司代理人好多人找到了周勇。“對保險,我一向很排斥。”周勇説。“不過有位代理人的一句話説到了我心裏:一旦公司出現風險,即使你的房產、汽車都被追償,這張保單也是可以保留、不被追償的。”

被打動的周勇,最後選擇購買保險產品。按照這份保險計劃,周勇年繳保費200萬元,繳費期。相當於10年向保險公司“貢獻”萬元,但也相當於周勇10年間為自己存下2000多萬元。按規定,即便生意失敗,這2000多萬元所產生的上億的資金,也能保證周勇仍可以過上體面的貴族生活。

公司理財方面的論文 篇五

摘要:財務分析是評價財務狀況、衡量經營業績的重要依據;是挖掘潛力、改進工作、實現財務管理目標的重要手段;是合理實施投資決策的重要步驟。財務分析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的組成部分,是提高和改善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財務分析;財務管理;最大利潤;財務狀況

一、財務分析與公司理財

財務分析是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為依據,採用一定的統計分析方法,系統分析和評價企業過去和現在的經營成果、財務狀況及現金流動情況,並對企業的有關經濟活動做出評價和預測,為經營者正確決策提供依據的一種內部管理行為。財務分析是以財務報表和其他資料為依據,依靠財務人員的經驗,採用一定的統計分析方法,系統分析和評價企業過去和現在的經營成果、財務狀況和現金流動情況,對企業的有關經濟活動做出評價和預測,以便於經營者正確決策的一種內部管理行為。隨着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完善,財務分析更加成為企業一項重要的管理活動。

隨着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市場體系的日臻健全,對企業行為的要求也日趨規範、科學。財務分析是企業經營狀況的一條重要評價途徑,評價、分析企業生存和發展基礎的償債能力、贏利能力及其整體水平,也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從投資者和債權人角度看,企業未來價值具有更重要的意義。由於企業的未來價值受企業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諸多因素的影響,因此進行財務分析時應予以分別考慮。一般而言,諸如財政金融政策、科技發展水平、市場發育程度、法制建設狀況等外部環境因素,應作為預測企業未來價值的制約變量處理,客觀評價其對企業未來價值的有利或不利影響。而對於企業的內部條件,包括人、財、物等各種因素,則必須作為企業未來價值分析的基本要素。可見,對企業未來價值的分析,實質上是宏觀環境分析與微觀條件分析的有機結合。

二、當前財務分析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

財務分析與評價是企業財務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但財務分析與評價的結果不一定絕對準確,有時甚至與實際相去甚遠,這是財務分析與評價的侷限性造成的。

(一)企業提供的報表數據的侷限性

財務分析與評價的主要對象是財務報表所提供的數據,而報表數據本身是有侷限的,其具體表現為:

1、會計處理方法的不同,會使不同企業同類報表數據缺乏可比性,從而使財務分析結果有差異。

2、會計報表中的有些數據是通過估計得來的,受會計人員主觀因素的影響較大。

3、通貨膨脹會使資產負債表、損益表中的各項數據嚴重地歪曲。

4、企業往往採用粉飾技術矇騙會計報表使用者。一般而言,財務分析的諸多指標中,凡是以時點指標為基礎計算的大都可以喬裝打扮。

5、財務報告中的數據的不全面。

(二)分析方法及指標自身的侷限

1、財務分析的基本方法有比率分析法和比較分析法兩類,無論是何種方法均是對企業過去的經濟上所進行的反映。另外,會計報表使用者取得會計報表的時間,與業務發生的時間就間隔更長了,可謂時過境遷,因此,用過去的數據去判斷企業目前甚至將來的財務狀況,往往不切實際。

2、可比性是比較分析法的靈魂,只有具有可比性的指標採用比較分析才有價值,而由於報表數據的侷限,不同企業甚至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的數據均缺乏可比性,從這個意義上説,比較分析法的運用必然受到影響。

3、企業的會計處理方法等會計政策的選擇,雖然要在會計報表説明書或附註中加以註明,但由於會計人員和會計報表使用者的能力、經驗、知識水平等方面的限制,不一定能完成建立可比性的調整工作。

4、財務指標缺乏統一的一般性的標準,目前某些報刊提供的部分行業財務數據往往行業劃分較粗,抽樣誤差較大,缺乏一定的代表性,使會計報表使用者無所適從。

5、現行財務分析指標常常是重“量”而忽視“質”,會計報表較難揭示詳實的資料,因而使會計報表使用者較難取得諸如存貨結構、資產結構、批量大小、季節性生產變化等信息。

具體來講,從償債能力、營運能力、贏利能力三個方面的財務分析指標存在的侷限性。

第一,償債能力財務指標分析。償債能力分析包括短期償債能力分析和長期償債能力分析。短期償債能力是企業及時、足額償還流動負債的保證程度,其主要指標有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和利息保障倍數。這些比率越高,表明企業短期償債能力越強,但這些比率在評價短期償債能力時也存在一定的侷限性。

流動比率指標。流動比率是用以反映企業流動資產償還到期流動負債能力的,可它不能作為衡量短期變現能力的絕對標準。要注意企業會計分析期前後的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的變動情況。企業可以通過瞬時增加流動資產或減少流動負債等方法來粉飾其流動比率,人為操縱其大小,從而誤導信息使用者。如虛列應收賬款,少提準備,提前確認收入,少轉成本等。速動比率指標。

速動比率是比流動比率更能反映流動負債償還的安全性和穩定性的指標。該比率雖然彌補了流動比率的某些不足,卻仍沒有全面考慮速動資產的構成。速動資產儘管變現能力較強,但它並不等於企業的現時支付能力。當企業速動資產中含有大量不良應收賬款、存貨跌價和積壓、投資損失等,即使該比率大於1,也不能保證企業有很強的短期償債能力。

利息保障倍數指標。利息保障倍數反映了獲利能力對債務償付的保證程度。該比率只能反映企業支付利息的能力和企業舉債經營的基本條件,不能反映企業債務本金的償還能力。同時,企業償還借款的本金和利息不是用利潤支付,而是用流動資產來支付。

第二,營運能力財務指標分析。應收賬款週轉率指標。應收賬款週轉率是用以反映應收賬款週轉速度的指標。其在實踐中存在以下侷限性:一是沒有考慮應收賬款的回收時間,不能準確地反映年度內收回賬款的進程及均衡情況;二是當銷售具有季節性,特別是當賒銷業務量各年相差較懸殊時,該指標不能對跨年度的應收賬款回收情況進行連續反映;三是不能及時提供應收賬款週轉率信息。該指標反映某一段時期的週轉情況,只有在期末才能根據年銷售額、應收賬款平均佔用額計算出來。

存貨週轉率指標。存貨週轉率是反映企業銷售能力強弱、存貨是否過量和資產是否具有較強流動性的一個指標,也是衡量企業生產經營各環節中存貨運營效率的綜合性指標。在實際運用中,存貨計價方法對存貨週轉率具有較大的影響,因此,在分析企業不同時期或不同企業的存貨週轉率時,應注意存貨計價方法是否一致。另外,為了改善資產報酬率,企業管理層可能會希望降低存貨水平和週轉期,有時受人為因素影響,該指標不能準確地反映存貨資產的運營效率。同時,在分析中不可忽視因存貨水平過高或過低而造成的一些相關成本,如存貨水平低會造成失去顧客信譽、銷售機會及生產延後。值得注意的是,存貨水平高、存貨週轉率低,未必表明資產使用效率低。存貨增加可能是經營策略的結果,如對因短缺可能造成未來供應中斷而採取的謹慎性行為、預測未來物價上漲的投機行動、滿足預計商品需求增加的行動等等。此外,對很多實施存貨控制(如準時制JIT)、實現零庫存的企業在對其進行考核時,該比率將失去意義。

第三,贏利能力財務指標分析。通常贏利能力的評價是以權責發生製為基礎的會計數據進行核算,他們不能反映企業伴隨有現金流入的贏利狀況。

銷售利潤率指標。贏利能力分析中主要的分析指標是銷售利潤率指標。銷售利潤率是企業一定時期的利潤總額與產品銷售淨收入的比值,其反映的是企業一定時期的獲利能力。銷售利潤率雖能揭示某一特定時期的獲利水平,但難以反映獲利的穩定性和持久性,並且該比率受企業籌資決策的影響。財務費用作為籌資成本在計算利潤總額時須扣除。在銷售收入、銷售成本等因素相同的情況下,由於資本結構不同,財務費用水平也會不同,銷售利潤率就會有差異。同時,投資淨收益是企業間相互參股、控股或其他投資形式所取得的利潤,與銷售利潤率中的當期產品銷售收入之間沒有配比關係。同樣,銷售利潤率指標之間以及營業外收支淨額與當期產品銷售收入之間也沒有配比關係。因此,銷售利潤率指標不符合配比原則與可比性原則。資本保值增值率指標。

資本保值增值率是考核經營者對投資者投入資本的保值和增值能力的指標。資本保值增值率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該指標除了受企業經營成果的影響,還受企業利潤分配政策的影響,同時也未考慮物價變動的影響;二是分子分母為兩個不同時點上的數據,缺乏時間上的相關性,如考慮到貨幣的時間價值,應將年初的淨資產折算為年末時點上的價值(或年末淨資產貼現為年初時點上的價值),再將其與年末(或年初)淨資產進行比較;三是在經營期間由於投資者投入資本、企業接受捐贈、資本(股本)溢價以及資產升值的客觀原因導致的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的增加,並不是資本的增值,向投資者分配的當期利潤也未包括在資產負債表的期末“未分配利潤”項目中。所以,計算資本保值增值率時,應從期末淨資產中扣除報告期因客觀原因產生的增減額,再加上向投資者分配的當年利潤。資本增值是經營者運用存量資產進行各項經營活動而產生的期初、期末淨資產的差異,若企業出現虧損,則資本是不能保值的。淨資產收益率指標。淨資產收益率反映了公司股東向公司投入資本的報酬率,反映了公司淨資產的增值情況。

淨資產收益率指標存在以下兩個主要問題:一是“年末淨資產”項目中由於已經剔除向股東派發現金股利的數額,導致採取不同股利政策的公司“淨資產收益率”的計算口徑存在差異;二是由於“年末淨資產”項目中包括公司年度內增加的淨資產,而這部分增加的淨資產是在報告年度內逐步取得的,而公司對該部分新增淨資產的使用自然是在取得以後,上述計算公式顯然沒有考慮到這部分淨資產的使用時間,導致“淨資產收益率”的計算結果不盡合理。

三、財務分析的完善和改進

以下試圖從應用企業效績評價結果及評價指標應注意的問題出發,談談常見的償債能力分析指標和贏利能力分析指標的侷限性和認識誤區,並提出一些改進。

(一)償債能力財務指標分析

為彌補流(速)動比率的侷限性,較為客觀地評價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建議改用以下三個指標評價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

1、超速動比率。用企業的超速動資產(貨幣資金+短期證券+應收票據+信譽高客户的應收款淨額)來反映和衡量企業變現能力的強弱,評價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大小。由於超速動比率的計算,除了扣除存貨以外,還從流動資產中去掉其他一些可能與當前現金流量無關的項目(如待攤費用)和影響速動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項目辦信譽不高客户的應收款淨額,因此,能夠更好地評價企業變現能力的強弱和償債能力的大小。

2、負債現金流量比率。負債現金流量比率是從現金流動角度來反映企業當期償付短期負債能力的。我們知道,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來源於現金流量表,年末(初)流動負債來源於資產負債表。由於有利潤的年份不一定有足夠的現金來償還債務,所以利用以收付實現製為基礎的負債現金流量比率指標,能充分體現企業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淨流入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證當期流動負債的償還,直觀地反映出企業償還流動負債的實際能力,因此,用該指標評價企業償債能力更為謹慎。

3、現金支付保障率。它是從動態角度衡量公司償債能力發展變化的指標,反映公司在特定期間實際可動用現金資源能夠滿足當期現金支付的水平。本期可動用現金資源包括期初現金餘額加本期預計現金流入額,本期預計的現金支付數即為預計的現金流出量。現金支付保障率高,説明企業的現金資源能夠滿足支付的需要,如果該比率達100%,意味着可動用現金剛好能用於現金支付,按理説這是一種理想的保障水平,既能保證現金支付需要,又可使保有現金的機會成本降至最低,如果該比率超過100%,意味着在保證支付所需後,企業還能保持一定的現金餘額未滿足預防性和投機性需求,但若超過幅度太大,就可能使保有現金的機會成本超過滿足支付所帶來的收益,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

(二)營運能力財務指標分析

從反映公司營運能力指標的會計內涵來看,要提高資產週轉率應合理調整存貨週轉率、應收賬款週轉率和固定資產週轉率的比重,使其組合的結果更有利於提高公司資產週轉率。但僅通過存貨週轉率或應收賬款週轉率的分析,並不能反映公司營運能力的好壞。還應通過分析反映公司營運能力指標的經濟內涵,以提高對財務比率的分析判斷能力。從經濟角度分析應收賬款週轉率。該指標是反映公司的營運能力的主要指標,通過其高低反映應收賬款的質量和流動性的高低。一般認為,應收賬款週轉率高,發生壞賬的可能性則小,其質量就高,若處於機制健全、發育完善的資本市場,公司在資金短缺時可以立即實現貼現,否則相反。在分析公司營運能力時,每一級財務比率指標的選用不應追求單一的最優,而應該是相關指標的組合最優。

(三)贏利能力財務指標分析

1、市場經濟條件下,在進行企業贏利能力評價和分析時,補充和增加評價企業伴隨有現金流入的贏利能力指標進行評價,顯得十分必要。以下提供一些這方面的指標供參考。

經營現金流量對銷售收入的比率。表示每一元主營業務收入能形成業務的收現能力。

其公式為:經營現金流量對銷售收入的比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主營業務收入

一般來説,該指標值越高,表明企業銷售款的回收速度越快,對應收賬款的管理越好,壞賬損失的風險越小。

2、經營活動淨現金流量與營業利潤比率。其公式為:

經營活動淨現金流量與營業利潤比率=經營活動淨現金流量/營業利潤

該指標值越大,表明企業實現的賬面利潤中流入現金的利潤越多,企業營業利潤的質量越高。因為只有真正收到的現金利潤才是“實在”的利潤而非“觀念”的利潤。

3、投資活動淨現金流量與投資收益比率。其公式為:

投資活動淨現金流量與投資收益比率=投資活動淨現金流量/投資收益

該指標值越大,説明企業實際獲得現金的投資收益越高,通過該比率可以反映投資收益中變現收益的含量。

4、經營現金淨流量與淨利潤的比率。

經營現金淨流量,表明每一元淨利潤中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淨流入,反映企業淨利潤的收現水平。其公式是:經營現金淨流量與淨利潤的比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淨利潤該指標越高,可供企業自由支配的貨幣資金增加量越大,有助於提高企業的償債能力和付現能力。

5、淨現金流量與淨利潤比率。其公式為:

淨現金流量與淨利潤比率=現金淨流量/淨利潤淨現金流量與淨利潤比率反映企業全部淨利潤中收回現金的利潤是多少。

6、資產的經營現金流量回報率。資產的經營現金流量回報率表明每一元資產通過經營流動所能形成的現金淨流入,反映企業資產的經營收現水平。其公式是:

資產的經營現金流量回報率=經營流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值/資產總額

一般來説,該指標值越高,表明企業資產的利用效率越高,它也是衡量企業資產的綜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

改進和完善現行財務指標體系,對於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深化會計制度改革、規範會計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顏光華。企業財務分析與決策[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1.

[2]王化成。財務管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3]張金昌。財務分析與決策[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

[4]張先治。財務分析[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qiyewenhua/qiyefanwen/6le45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