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經驗交流材料 >

夏邑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典型模式材料

夏邑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典型模式材料

一 、模式命名

夏邑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典型模式材料

政府主導 多方聯動 產教融合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模式

二、模式概述

夏邑縣2012年被定為全國首批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縣,2014年以來連年被定為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示範縣。多年來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中積極探索,形成了縣委政府主導,專門機構主辦,多方聯動,產教融合的培育模式。縣政府成立組織,建立培育機制,出台相關政策,健全培育制度;專門機構(農民教育中心、農廣校)制定培育方案,統籌協調,組織實施,狠抓落實;有關部門密切配合,鼎力支持;培育過程上聯大專院校、科研院所,下聯產業村、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農業園區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注重教育培訓銜接,實現產教深度融合,各方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形成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合力,確保高質量完成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任務。

三、模式背景

夏邑縣地處豫東平原,夏邑縣位於商丘市東部,轄24個鄉鎮,731個行政村,總面積148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45萬畝,總人口120萬,其中農業人口108萬人,農村勞動力63.7萬人,在家務農勞動力23.9萬人,農業資源和勞動力資源豐富,是典型的農業大縣和省級重點貧困縣。糧食總產量連年“雙十億斤”,食用菌年產量12萬噸,素有“中原糧倉”和“蘑菇之鄉”美譽。夏邑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農民教育工作,自改革開發以來一直把抓好農民教育培訓作為振興農業農村經濟的突破口和切入點,堅持不懈地開展多層次、多學科、多形式的農民教育培訓工作,形成了“開設一個專業、辦好一個教學班、搞好一個生產示範點、培養一批科技骨幹、扶植一項支柱產業、致富一方農民”的農民教育模式。近年來,每年培養農民中職教育300人以上、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000人左右,培訓綠色證書學員3000人以上、農民實用技術培訓10萬人次以上,使夏邑縣在連年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蔬菜生產重點縣”、“全國生豬調出大縣”、“中國食用菌之鄉”、“中國西瓜之鄉”。真正實現了農民通過教育培訓提升素質,發展特色產業,實現增產增收致富。2012年以來積極承擔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和示範任務,已培育新型職業農民4100餘人,建立相關培育制度,探索出了有效的培育模式。2014年全國農廣校校長會議、2018年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管理培訓班暨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現場會進行了現場觀摩。農村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在考察夏邑時稱:考察過商丘市夏邑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後,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説更有成效、更有特色、更有亮點,看後很受啟發和鼓舞。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河南電視台、《人民日報》、《新華每日電訊》、《農民日報》、《中國青年報》、《河南日報》等多家媒體進行了多批次、多角度、多層面地宣傳報道。

四、主要做法

(一)政府主導供保障

夏邑縣把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納入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列入全縣綜合目標管理進行考核,建立了“政府主導、多方參與、各司其責、合力推進”的工作機制。首先做到組織領導保障。實現工作的制度化、規範化。在每年召開的全縣三級幹部會議和全縣農村工作會議上都要重點總結和安排部署新型職業農民農民培育工作,主要領導親自部署,分管領導嚴格督辦,承辦部門具體落實,形成了縣委、人大、政府、政協四大班子共同重視、支持、發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事業的良好氛圍。2018年,將農民教育培訓列入縣政府着力辦好的十件大事實事之一,產生了廣泛社會影響,得到了農民羣眾的擁護。其次做到政策制度保障。根據工作需要,以縣委或縣政府的名義制定出台針對性、可行性、操作性、實效性強的政策措施,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保駕護航。如以縣政府名義先後出台了《關於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的意見》《夏邑縣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管理辦法》等10多個文件,從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組織實施、教育培訓、認定管理、政策扶持等方面做出明確規定,開展“十佳新型職業農民”評選表彰活動,讓農民看得見、摸得着、享受得到政策帶來的實惠。三是經費投入保障。夏邑縣是省級貧困縣,在縣財政很困難的情況下,縣財政保持將職業農民中職教育經費和職業農民培訓經費均列入財政預算,並逐年有所增長,保證工作正常開展。

(二)專門機構搭平台

夏邑縣為確保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質量,依託專門機構農廣校牽頭承辦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夏邑縣歷屆黨委政府都十分重視農廣校建設,將縣農廣校列為縣政府直管部門,加掛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牌子,機構規格為正科級財政全供事業單位,加掛了夏邑縣農民教育中心的牌子,強化了在農民教育培訓方面的統籌規劃、協調指導、監督考核等職能,讓專門機構、專業人員幹農民教育培訓這個專項事業。同時,構建了以縣農民教育中心(農廣校)為主體,24個鄉鎮農廣校為骨幹和若干個設在產業村、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農業產業鏈上的農民田間學校為基點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搭建了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良好平台。

(三)明確思路定航向

為開創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新局面,夏邑縣創新工作思路。在總體思路上,堅持“把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與農業產業發展結合、與脱貧攻堅結合、與基層組織建設結合、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結合、與教學生產示範基地建設結合”即“五個結合”,旨在全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在教育培訓上,實行“中專教育、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綠色證書培訓、實用技術培訓”四個層次教育並舉,滿足職業農民的多層次需求;在教育方法上,實行了教學、示範、推廣、服務“四位一體”的辦學方式,確保了辦學成效;在教育內容上,實行“基礎知識、專業知識、經營及拓展知識、技能實踐”四個模塊內容統籌安排,在教學師資選配上,實行本縣專職教師、上級專家教授和鄉土人才“三結合”,確保全面提高農民素質;在辦班形式上,實行了“開設一個專業、辦好一個教學班、搞好一個生產示範點、培養一批科技骨幹、扶植一項支柱產業、致富一方農民”的“六個一”產教融合模式,促進了農業主導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在政策激勵上,落實優惠扶持政策,開展十佳新型職業農民評選,實行“把農民培養成新型職業農民,把新型職業農民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村幹部,把優秀黨員幹部培養成村支部書記”的“四步培養法”,促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和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明確的思路確保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

(四)培育對象求精準

為做到精準培育,夏邑縣分產業、分類型、分區域進行宣傳發動和調查摸底,建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對象庫,把有意願、有需求、有基礎的農民建檔立卡,統籌農業農村各類人才的需求,分層分類確定培訓專業、區域分佈、目標人羣,建立培訓需求檔案,做到基本情況清晰、培訓對象明確。有針對性的遴選了一批符合新型職業農民特徵要求,有長期從事農業生產意願、學習積極性高、產業帶動力強的務農青年、返鄉農民工等培育對象,並在年齡、從事產業規模對培育對象提出了基本要求,在開展培育工作之前,按標準遴選培育對象,做到受訓有人,培訓有需,精準培育。

(五)培育過程講規範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是一項多環節的系統工程。夏邑縣注重圍繞教育培訓、認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個關鍵環節,構建相關制度和規範,抓實、抓細、抓好落實。

一是着力開展教育培訓。夏邑縣除按照國家關於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的有關要求,認真搞好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外,還向兩邊延伸對新型職業農民的教育培訓,銜接開展新型職業農民的中職學歷教育和跟蹤實用技術培訓。在各類教育培訓中,注重創新方法。採取“理論+實踐+在線學習+參觀考察”方法,在充分利用本地優質專職師資培訓的同時,以高端需求為導向,強化與大學、科研院所等聯動,聘請中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河南農大、省農職院等教授專家及鄉土人才到教學點授課。組織學員進大學、科研院所開展異地教學。先後組織學員走進中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河南農業大學等接受頂層培訓,滿足了學員高層次需求,激發了學員學習熱情;注重實操能力提升,組織學員到王飛家庭農場、百果園等當地生產實訓基地實習實訓;強化教產銜接,組織學員到中科院新鄉綜合實驗基地、河南省農科院原陽基地、河南農大科教園等教研基地現場觀摩,讓學員直觀感受現代生產技能和經營模式的高效應用,轉觀念、促發展;開拓學員視野,到洛陽、禹州、山東臨沂、安徽亳州等地參觀考察,提高綜合素質和技能水平。

二是規範組織認定管理。每年都認定一批新型職業農民。縣政府下發了《關於印發夏邑縣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管理辦法的通知》,明確了認定原則、申報條件、認定標準、認定程序、認定主體和認定後的動態管理等內容。按照受教育培訓經歷、生產規模、收入和技能四項指標設置了初、中、高三個等級晉級制標準。認定程序由個人申報、村委推薦、鄉鎮審核、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領導組辦公室組織審查認定,經公示無異議後由縣政府頒發新型職業農民證書。

三是精心落實政策扶持。縣政府下發了《關於印發夏邑縣新型職業農民扶持獎勵辦法的通知》,對新型職業農民在在參加技術培訓等九個方面給予免費服務、在成為在產業帶頭人等六個方面給予獎勵、在享受國家惠農政策等十個方面給予優先待遇。每年開展“十佳新型職業農民”評選表彰獎勵活動。縣委還實施“四步培養法”,使新型職業農民融入農村基層組織,實現了認定管理與政策扶持的有效對接,使新型職業農民真正有聲譽、有地位、得實惠。

四是着力搞好信息化服務。有機融合線上、線下培訓,與聯通公司聯合,推出新型職業農民專屬卡,對“雲上智農”等軟件不限速不限量,學員互打和教師互打均免費。組建微信羣,實時管理、交流心得技術、信息互通;利用雲上智農APP學習、交流、溝通、發佈供求信息、考核評價;利用公眾微信,發佈信息,宣傳典型,收集信息;與夏邑電視台、廣播電台開辦“新型職業農民”欄目,利用新媒體、自媒體宣傳典型,發佈技術,強化交流。

五、創新點和有待完善之處

一是強化培育體系的多方聯動。構建由縣農民教育中心牽頭、農廣校為主體,上下延伸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平台,下延到鄉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一線生產推廣機構,上聯到大學、科研院所等科研教學機構,承上啟下,實現精準遴選學員、優化培訓資源,實現優質科研資源快速落地促產。二是提升教育質量的教產銜接。實行“開設一個專業、辦好一個教學班、搞好一個生產示範點、培養一批科技骨幹、扶植一項支柱產業、致富一方農民”的培訓模式,做到教學、示範、推廣、服務一體化和教學、培訓、指導規範化,實現了專業和產業的有效對接、理論和實踐的有效對接、教師和農民的有效對接,確保了培育質量。三是深化人才培養的模式創新。“實用技術培訓、綠色證書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學歷教育”四個層次漸進式人才培養,拓展了教育層次,延伸了人才培養鏈條。實現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與專項培訓、與中職學歷教育的有效對接,凸顯了新型職業農民高素質特徵。實施基層組織建設“四步培養法”,拓寬新型職業農民的成長渠道,使新型職業農民融入農村基礎組織,更好的服務鄉村振興。四是融合服務資源的手段創新。融合線上、線下培訓資源,創新推出新型職業農民專屬卡,充分利用“雲上智農”APP、微信羣、微信平台等新媒體、自媒體,方便新型職業農民交流,確保新型職業農民離校不離訓,實現新型職業農民跟蹤服務和持續教育。

需要改進的地方:一是教育培訓能力急需增強。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需要大量資金支持,夏邑縣是財政窮縣,由於經費有限,致使教育培訓規模較小。同時,還需改善和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機構基礎條件,健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滿足新形勢下的新需求。二是配套扶持政策急需加強。雖然出台了扶持政策,但因為扶持力度不夠、可操作性不強等原因,對農民參與培育的吸引力不夠。要完善政策扶持機制,形成各項涉農資金優先向職業農民配置的政策導向。

  六、成效分析

該模式是在當地政府的主導下,以縣級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專門機構為紐帶,橫聯有關部門,上聯大專院校科研院所、教研基地,下聯鄉村鄉土人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訓基地,實現資源優勢互補,產教融合,有效提高了培育內容的有效和針對性。通過圍繞產業發展,搞好教育培訓,切實發揮大專院校專家、專職教師和鄉土人才各自的技術優勢,加快了適用技術推廣普及,促進農業科技轉化速度,避免農技推廣腸梗阻。通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培育,進一步轉變了學員的思想觀念,學員綜合素質和技能水平顯著提高。自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開展以來,夏邑縣累計培育新型職業農民4400餘人,帶動促進了農業主導產業的發展,使夏邑縣連年獲得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被評為 “中國食用菌之鄉”“中國西瓜之鄉”,有效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增收效應顯著。通過“四步培養法”,把“雙高雙強”新型職業農民培養成“村兩委”幹部,加強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農民素質明顯提升,鄉村面貌煥然一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加強,促進了農村鄉風文明。2018年5月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項目管理培訓班暨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現場會與會領導和代表專程來夏邑考察觀摩,均給予極高評價。中國改革網《商丘市夏邑縣以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為抓手探索推進鄉村振興》的專題報道獲得商丘市委書記王站營、市長張建慧的專門批示褒揚。省內外多地紛紛組團來夏邑縣實地參觀考察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給予好的評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jiaoliu/66dk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