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經驗交流材料 >

美麗鄉村建設經驗

美麗鄉村建設經驗

村西的湯歸湖上,一座廊橋橫跨而過,湖畔的綠柳和幾排白牆黑瓦、整齊劃一的獨棟別墅倒映在水中,自成風景;穿村而過的湯歸堰邊,不時可見滌衣的村婦;楊氏祠堂邊的千年古樟樹下,七八個村民正坐在長廊裏聊家常……

美麗鄉村建設經驗

楊砩頭曾經是一個遠近聞名的後進村。2013年底以來,新一屆村“兩委”班子凝心聚力,踏實做事,在去年的百日攻堅中,更是全村合力打造和美鄉村,眼下的楊砩頭已經華麗轉身。該村還被列入浙江省美麗宜居示範村試點。

楊砩頭歷史文化底藴深厚,仙居最早的古堰湯歸堰穿村而過。在湯歸堰建成前,下各平原雖有田數百頃,卻因無水灌溉,只能種玉米、高粱、粟等作物,而不能種水稻,產量低,賦役重,人民生活苦不堪言。當地羊、汲兩家有田3000畝,為當地富户,二公心繫百姓,為解民眾無水灌溉之苦,義舍家財,修堰開渠,歷4年堰成渠通,終使下各平原成為米糧產區。傳説湯歸堰修至後期,羊、汲二公家財耗盡,連羊婆、汲婆及家人的私房錢都捐助出來,修堰後即告破產,堰成時,民眾稱羊公為“博施”,稱汲公為“濟眾”。今仙居縣下各一帶已無羊、汲兩姓傳人。但羊、汲二公舍財興修水利之功卻銘記在後人心中,這也是楊砩頭村感恩文化的由來。

楊砩頭村的改造首先是將村內原有的具有歷史意義的古建築進行翻修。比如村裏的古戲台,建於明朝,距今已經有400多年曆史了,後來村裏對它進行了修葺,現在,這座戲台已經成為村民們練習排舞、表演節目的好去處了。還有羊氏宗祠,裏邊設有湯歸堰開堰人羊、汲二公的人像,是楊砩頭村民的精神家園文化禮堂。歷經了多年的風雨,這所祠堂也十分老舊了,在去年百日攻堅工作中,我們村兩委帶領全村黨員,積極投工投勞,對祠堂進行整修,終於還復了它原來的面貌。

其次,讓文化貫穿整個村莊美化工程,以文化造景。村內原先有一處被雷劈中的老房子,着火變成廢墟。為了懷念羊、汲二公,去年村裏將此處改建成羊汲公園。建立感恩軒,種上綠化,鋪上石子路,並且在牆面上用3D繪畫展現楊砩頭村千年來的歷史變遷,體現了砩頭人飲水不忘開堰人的感恩之情。村內還有一棵需四人合抱的千年古樟樹枝繁葉茂。去年,隨着湯歸堰的整治,村裏又在古樟前的水面上建起長廊,旁邊的牆面上,還掛上感恩文化的詩詞佳句,供村民歇息的同時銘記感恩。

最後,全村範圍內營造感恩文化氛圍。村內的湯歸湖,原本面積只有30餘畝,湖底淤泥淤積,湖面渾濁。去年五水共治的號角吹響之後,村兩委班子抓住機遇,全力開展湯歸湖治理和美化工作。黨員們帶頭,挽起褲管,背上鋤頭、鐵鍬,下到湖裏清理水草、垃圾等,村民們也紛紛響應,全村合力護古堰,在湯歸湖沿線種上各種樹木花草,現如今湯歸湖面積達到了70多畝,湖水清澈,環境優美。還有村內感恩、慈孝文化氛圍濃厚,原來村兩委每月組織全村慈孝活動2次,每月開展慈孝之星評選1次,每季度對慈孝之星進行表彰和獎勵。而現在,村民們早已將這些活動內化於心,經常自發自動在村辦公樓前的空地組織各種慈孝活動、親自活動等等。

楊砩頭村的改造,不僅僅在於外貌的轉變,更多的還是對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光大,將以前村裏世代相傳的精神文明與居住環境結合起來,讓村民們的精神家園更加的豐富多彩。

標籤: 鄉村 美麗 經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jiaoliu/85r7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