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老公共行政管理模式討論會會議紀要

老公共行政管理模式討論會會議紀要

第一次小組討論會會議紀要

老公共行政管理模式討論會會議紀要

時間:2020年11月28日,13:40-15:10

地點/平台:騰訊會議

參會人員:石琳、袁俊南、鄭棟、温小燕、穆瑤瑤

會議記錄:石琳

會議主持:袁俊南

主要議題①老公共行政學習與分享

②《中國農村》讀書分享

會議流程:

第一部分:對學習內容(老公共行政)展開分享和討論

1. 主持人開場:

主持人對學習議題進行介紹,同時對整個會議流程做簡單説明

2參會成員分享自學知識點:

袁俊南:區分老公共行政、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務這四個公共管理的理論流派的思想與價值。老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實際上都是從人的“自利”性出發。公共行政源自威爾遜政治行政二分法,強調行政人員應當中立的在官僚制體系下,嚴格遵循民選官員的政策指令,最終追求的是政策的執行效率,以泰勒的科學管理原理將老公共行政所追求的價值觀充分體現,不重視政府官員的人性,將其視為執行政策的工具,更不用説關注公民的真實訴求,期間,最著名的“西蒙和沃爾多”的爭論則是在行政應追求“效率”還是“公平”的問題上展開,儘管如此,公共行政仍逃脱不了官僚制強調的對組織的構造與設計,從而追求最小的成本投入和最大的效益。由於官僚制逐漸無法適應現代問題的複雜化、多元化與不可區分化,因此政府活力、效率已經無法帶動。

石琳:老公共行政1968 年以弗雷德裏克森為代表的一批年輕公共行政學者在美國紐約希拉丘茲大學的明尼布魯克會議中心召開會議採用新的研究方法探討公共行政學的發展趨勢,進而形成了一場新的公共行政運動之前的正統時期的公共行政理論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重新建立的公共行政理論。它所追求的是一個有效、經濟和協調的行政管理系統,並把高層管理機構和政府的重要職能部門作為研究的重點,以“效率至上”為原則。老公共行政理論所形成的公共行政模式是以馬克斯.韋伯的官僚制(科層制)理論及伍德羅.威爾遜的政治——行政二分法為理論基礎。休斯在《公共管理與行政》闡述老公共行政理論具有四項永久性原則:一是政府組織及其結構應根據官僚體制(科層制)的原則建立,即政府管理體制以韋伯的科層制理論或模式為基礎,嚴格堅持這一原則是公共組織尤其是政府動作的最佳方式。二是一旦涉及政策領域,它將通過官僚機構或組織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務,即只能由政府機構或組織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務。三是主張政治事務與行政事務分開。行政是執行命令的工具,而政策和戰略的制定是政治家的事,據説政治與行政的分離可以保證責任制的落實。四是行政被當做一種特殊的管理形式,因此需要職業化的官僚,他們終身受僱並可以始終如一地為不同的政治領導人服務。這種理論和模式隨着西方由工業社會向後工業社會或信息社會的轉變已經顯得越來越不適應了。

温小燕:首先介紹西方的老公共行政理論,分為以下四個學派:

1.古典學派,也稱程序學派和制度學派。古典學派有三位重要的代表人物。首先被稱為程序學派創始人的法國人亨利.法約爾。他的貢獻在於首先提出了管理有五大功能,即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其次,他提出了著名的14項管理原則。再者,他提出了著名的"法約爾跳板"原理。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是古典學派的又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他第一次比較系統地論述了官僚制度的特徵,並分析它在西歐工業社會中的作用。第三位代表人物是科學管理的創始人泰勒。他的科學管理思想及管理主義對管理理論與實踐產生的影響是首屈一指的。

2.行為學派,該學派經歷了一個從"人際關係"到人類行為科學的發展過程。

3.決策學派,西蒙在20世紀40年代出版的《行政行為:行政組織中決策程序的研究》一書開創了對決策的研究。西蒙認為"管理就是決策"。另一個有影響的決策理論是林德布羅姆的漸進決策理論。

4.系統學派,切斯特巴.納德是第一個把組織看作是一個社會系統的理論家。

其次,介紹了轉型時期的中國老公共行政

中國公共行政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經歷了一個從傳統向現代轉變的過程,轉變的基礎是經濟體制從原來的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這一轉變導致了許多方面的變化。首先是政府與人民關係的變化。其次是政府職能和角色的變化。最後是政府觀念的變化。在整個轉型時期,中國的公共行政必須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

1.政府定位問題:政府的定位問題涉及它扮演的角色及其運作方式。

2.政府官員問題:官員的問題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決定着中國政府的命運。

3.制度建設和創新問題:制度建設和創新在組織結構、領導體制、運作程序和非人格管理方面顯得尤為重要。

4.依法行政問題:轉型時期中國公共管理如何在運作中擺脱人格化管理,仍然是法制建設面臨的一個問題。

5.觀念更新問題:市場體制的確立以及世界範圍內一種新的經濟社會形態的出現,要求中國的公共行政有一種全新的思維,這首先要求進行觀念的更新。其次要有世界眼光。

穆瑤瑤:老公共行政所追求的是“效率至上”,以馬克斯.韋伯的官僚制理論與伍德羅.威爾遜的政治—行政二分法為理論基礎。老公共行政、新公共行政、新公共服務理論是西方公

共行政學界極具代表性和典型意義的理論,它記載並呈現了西方公共行政理論形成與昇華的歷史過程和價值印記,儘管它們不能代表西方公共行政理論成果的全部價值。

鄭棟:老公共行政的理論基礎為馬克斯.韋伯的官僚制理論、伍德羅.威爾遜的政治—行政二分理論以及泰羅的科學管理理論。這種公共管理模式有利於杜絕腐敗,提高工作效率。但是這種管理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政治控制模式既不充分也不合乎邏輯;“最佳工作方式”的考量存在重重困難;官僚制並非一定能提供技術性效率,且有非民主化趨勢;公共選擇理論認為老公共行政模式背離了自由,且與市場相比效率太低。

3 主持人提出小組討論問題:基於會議議題談談鄉鎮政府的辦事機制從官僚到服務的轉變方式的看法

温小燕:現在的政府工作模式與以前的完全不一樣,現在的政府工作服務比重較以前的工作模式更高。

鄭棟:現在政府的服務模式更加人性化,“最多跑一次”就是最好的體現。

石琳:現在政府的工作模式更加體現“以人為本”,更加省時省力,網絡技術的發展使羣眾的到政府辦事更加智能化、便利化,政府服務態度更加親民、利民,使得政府的辦事效率有了更高得提升。

第二部分:閲讀分享,談論對《中國農村》第一二章的讀書心得

袁俊南:採用框架式閲讀,重點介紹了《中國農村》第一二章的結構框架與主要內容。對學習中國農村的意義、內容以及主要研究方法有更深入的瞭解。

石琳:對《中國農村》第一二章的主要內容作了簡單介紹,其中,對中國農業文明的特點作了重點介紹,包括:中國農業文明是一個超穩定結構;中國農業文明具有可持續性;中國農業文明並不是一個自我封閉的保守的文明體系,而是具有很強的自我更新性;中國農業文明具有中庸、柔韌與漸進發展的特性,對外來的東西有同化力;中國農業文明主張“天人合一”等五個特點。

鄭棟:之前對中國農村的瞭解較為模糊,通過對第一二章的學習,對中國農村的概況,以及對中國農村的研究方法有了全新的認識。

温小燕:農民處於農村發展的中心地位,農民在中國歷史上地位極其重要,近現代以來,農民流動性加大,主要取決於經濟體制的變革。農民可以轉向城鎮,從事其他行業的工作,他們離開土地需要的是政治制度的支持,比如:户籍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等。對於農民的外流來説,經濟是根本,政策是保障。

穆瑤瑤:對書目第一二章的框架結構做了闡述,通過簡要閲讀對研究當代中國農村的意義有了深刻認識。

會議總結:

小組每個成員都通過自學對老公共行政管理模式有了一定的瞭解,同時通過小組分享從不同角度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閲讀分享環節,因為時間關係,成員們只侷限在粗略閲讀階段,對書目內容的瞭解還不夠深入。

這次會議是本小組的第一次討論會,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但也存在例如準備不充分,發言不積極等問題。針對本次會議存在問題,主持人在會議結尾做了改進建議,希望之後的小組會議會不斷改進與完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13mmv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