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臨江仙的賞析(精品多篇)

臨江仙的賞析(精品多篇)

臨江仙的賞析(精品多篇)

臨江仙古詩 篇一

《臨江仙湖外天晴湖上雨》

湖外天晴湖上雨,亂花如蝶飛來。

叢蜂卻去小橋西。微波吹不動,落日迎峯迴。

常住危樓天外遠,尋仙總是不歸。

古亭別是柳條垂。暖風遲到了,總夢那人肥。

評點 篇二

本篇為詞人謫居黃州醉酒抒懷之作,作於神宗元豐五年,即蘇軾被貶黃州的第三年。

詞的上片寫夜飲醉歸情景,“夜飲東坡醒復醉”點明夜飲的地點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復醒,醒而復醉,自然就回家很晚了。“歸來彷彿三更”傳神地勾勒詞人醉眼矇矓的醉態,表現縱飲的豪興與詩人豪放曠達的心境。末三句寫的是詞人到達家門口的情景,家童早已睡着,敲門不應,只能“倚杖聽江聲”。至此一句,即勾勒出一個胸襟曠達、遺世獨立的。君子形象,表現了詞人達觀的人生態度,超曠的精神世界,以及獨特的個性和真情。上片以動襯靜,詞人寫家僮鼻息如雷和江聲,從而反襯出夜深人靜的現實世界,暗喻自己歷盡宦海浮沉的浩茫心事和孤寂心情,惹人浮想聯翩,為下片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鋪墊。

下片以一聲慨歎“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開篇,化用了莊子“汝身非汝有也”、“全汝形,抱汝生,無使汝思慮營營”之言,是詞人對現實人生的思索和感歎,這種想要解脱而又無法解脱的人生困惑和感傷,既飽含哲理又直抒胸臆,是全詞的樞紐。“夜闌風靜縠紋平”,看似寫景的尋常句子,實則亦景亦情,詞人心與景會,神與物遊,想要脱離現實社會和追求寧靜安逸,於是倚靠江邊,情不自禁地唱道“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抒發了厭倦官場奔競,希望迴歸自然,寄餘生於江海的心願。宋葉夢得《避暑錄話》有言:“所謂‘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者,與客大歌數過而散。”

全詞不假修飾,直抒胸臆,融景、情、理於一體,風格飄逸灑脱,頗能體現東坡詞的藝術特色。

[賞析]

這是一首即事抒情之作。上闋敍事,着意渲染其醉態。寫夜醉回到居所,家童已睡熟,無人開門,只得“倚杖聽江聲”。酒後靜立於夜深的長江邊,很容易觸發聯想。下闋就寫酒醒時的思想活動,幾經挫折,受盡冤屈;滿腹才華,卻落得獲罪流放的下場。躲開名利場,乘坐扁舟,歸隱江湖。全詞寫景、敍事、抒情、議論水乳交融。語言暢達,格調超逸。

這首詞作於神宗元豐五年,即東坡黃州之貶的第三年。全詞風格清曠而飄逸,寫作者深秋之夜在東坡雪堂開懷暢飲,醉後返歸臨皋住所的情景,表現了詞人退避社會、厭棄世間的人生理想、生活態度和要求徹底解脱的出世意念。

上片首句“夜飲東坡醒復醉”,一開始就點明瞭夜飲的地點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復醒,醒而復醉,當他回臨皋寓所時,自然很晚了。“歸來彷彿三更”,“彷彿”二字,傳神地畫出了詞人醉眼朦朧的情態。這開頭兩句,先一個“醒復醉”,再一個“彷彿”,就把他縱飲的豪興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

接着,下面三句,寫詞人已到寓所、在家門口停留下來的情景:“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走筆至此,一個風神瀟灑的人物形象,一位襟懷曠達、遺世獨立的“幽人”躍然紙上,呼之欲出。其間浸潤的,是一種達觀的人生態度,一種超曠的精神世界,一種獨特的個性和真情。

上片以動襯靜,以有聲襯無聲,通過寫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諦聽江聲,襯托出夜靜人寂的境界,從而烘托出歷盡宦海浮沉的詞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聯翩,從而為下片當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鋪墊。

下片一開始,詞人便慨然長歎道:“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這奇峯突起的深沉喟歎,既直抒胸臆又充滿哲理意味,是全詞樞紐。

以上兩句精粹議論,化用莊子“汝身非汝有也”、“全汝形,抱汝生,無使汝思慮營營”之言,以一種透徹了悟的哲理思辨,發出了對整個存在、宇宙、人生、社會的懷疑、厭倦、無所希冀、無所寄託的深沉喟歎。這兩句,既飽含哲理又一任情性,表達出一種無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人生困惑與感傷,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詞人靜夜沉思,豁然有悟,既然自己無法掌握命運,就當全身免禍。顧盼眼前江上景緻,是“夜闌風靜縠紋平”,心與景會,神與物遊,為如此靜謐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於是,他情不自禁地產生脱離現實社會的浪漫主義的遐想,唱道:“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他要趁此良辰美景,駕一葉扁舟,隨波流逝,任意東西,他要將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在無限的大自然之中。

“夜闌風靜彀紋平”,表面上看來只是一般寫景的句子,其實不是純粹寫景,而是詞人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相契合的產物。它引發出作者心靈痛苦的解脱和心靈矛盾的超越,象徵着詞人追求的寧靜安謐的理想境界,接以“小舟”兩句,自是順理成章。蘇東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擊之後,思想幾度變化,由入世轉向出世,追求一種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在他複雜的人生觀中,由於雜有某些老莊思想,因而在痛苦的逆境中形成了曠達不羈的性格。“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這餘韻深長的歇拍,表達出詞人瀟灑如仙的曠達襟懷,是他不滿世俗、嚮往自由的心聲。

宋人筆記中傳説,蘇軾作了上詞之後,“掛冠服江邊,拏舟長嘯去矣。郡守徐君猷聞之驚且懼,以為州失罪人,急命駕往謁,則子瞻鼻鼾如雷,猶未興也”,根本未去“江海寄餘生”。這則傳説,生動地反映了蘇軾求超脱而未能的人生遭際。

臨江仙古詩 篇三

《臨江仙夜雨連天不斷》

夜雨連天不斷,落花且送春寒。

閉門總是又難眠。江風時有破,常恨不歸船。

記得去年初見,婷婷立立階前。

半斤相思減餘年。如今花下客,月似當時圓。

臨江仙古詩 篇四

《臨江仙再用韻送祐之弟歸浮樑》

鐘鼎山林都是夢,人間寵辱休驚。只消閒處過平生。

酒杯秋吸露,詩句夜裁冰。

記取小窗風雨夜,對牀燈火多情。

問誰千里伴君行。晚山眉樣翠,秋水鏡般明。

賞析 篇五

本篇當為宋室南遷、作者避金兵流寓湖湘(湖南、湖北)逢端午感懷而作。當時,金兵入汴,高宗南遷。作者於建炎三年春逃亡至岳陽,四月差知郢州;五月,避費仲正寇,入洞庭,正值端午,故填此詞憑弔屈原,直抒遲暮的悲懷和憂國的情思。上片起句着題,切端午屈原事,次句感歎時序匆促、異鄉羈旅,“榴花”句反襯,沉痛之至。“凝笑”一轉,以葵花向日,暗喻忠心不渝,杯酒酹江,落到紀念屈原,呼應開端,關念國事之情愫流露於筆端。“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風”是對南宋君臣一味逃跳,對許多時人對國事麻木不仁的強烈不滿,與他的《雨中再賦海山樓詩》中的“慷慨賦詩還自恨,徘徊舒嘯卻生哀”兩句用意相似,只是詞意較為含蓄而已。下片開頭兩句並非徒自傷老,而是對政局的不滿,也包含自己報國無門的憤慨。尾二句憑弔懷念屈原,有千古一哭的知遇之情。全詞風格沉鬱峻健,感慨頗深。元好問評曰:“含咀之久,不傳之妙,隱然眉睫間,惟具眼者都能賞之(《自題樂府引》)。全詞風格沉鬱峻健,感慨頗深。

臨江仙古詩 篇六

《臨江仙重照晚晴輕入水》

重照晚晴輕入水,柳條池上低垂。

去年玉露和誰歸?又推春水去,春恨恨不回。

橋上有人君可睡,為他輕解羅衣。

鴛鴦點水兩雙飛。酒來人已醉,她醒似西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1mjyv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