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堅持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良性互動

堅持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良性互動

堅持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良性互動由本站會員“gai888”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堅持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良性互動

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專注於某一項事業,就一定會做出使自己感到吃驚的成績來。那麼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關於思想宣傳的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思想宣傳範文】一

內容提要:堅持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良性互動,是我國改革開放不斷開創新局面、取得巨大成功的一條寶貴經驗。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改革攻堅期和深水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更加重視改革理論對改革實踐的指導作用,明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強調堅定信心、凝聚共識、統籌謀劃、協同推進,更加重視頂層設計的作用,同時仍然重視用好摸着石頭過河的方法。堅持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良性互動,對社會主義改革、對廣大發展中國家探索現代化模式都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習近平同志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指出,40年來,中國人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實現解放思想和改革開放相互激盪、觀念創新和實踐探索相互促進,充分顯示了思想引領的強大力量。堅持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良性互動,是我國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功的一條寶貴經驗。深刻理解並運用好這一寶貴經驗,對於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40年改革開放積累的寶貴經驗

在改革開放40年的今天,回看走過的路,可以明確地説:沒有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沒有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我們就不可能開啟改革開放的歷史征程。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1978年的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關乎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鄧小平同志嚴肅指出:“‘兩個凡是’不行”“這是個重要的理論問題,是個是否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問題”。1978年12月13日,鄧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會議上所作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是一篇關於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他在這篇重要講話中尖鋭地指出:“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帶來了思想大解放,人們對國家的未來充滿期待,改革開放由此啟航。我國改革首先從農村突破,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説有必然性,是“因為中國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在農村,如果不解決這百分之八十的人的生活問題,社會就不會是安定的。工業的發展,商業的和其他的經濟活動,不能建立在百分之八十的人口貧困的基礎上”。説有偶然性,是指農村改革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個形式上突破,並不是事先設計的。此後,農村鄉鎮企業異軍突起,也是事先沒有想到的。農村改革的效果非常明顯。同樣是那些土地,同樣是那些農民,同樣種的是莊稼,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不到5年時間就解決了農村温飽問題,根本原因就是農村改革把8億農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

我們黨是一個善於總結經驗的黨。在總結農村改革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黨中央決定適時把改革推向城市,在城市進行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的全面改革。可見,我國改革開放一直是通過總結經驗、採取新的措施而不斷推進和深化的。我國5個經濟特區就是在改革由農村推向城市後的那個時期先後建立的。我們黨在總結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經驗的基礎上,形成了“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這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也是重大理論創新。

1992年初鄧小平同志發表南方談話,這是我們党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澄清和回答了當時思想理論上很多大是大非問題,也把我國改革開放實踐推進到一個新階段。中國共產黨人在改革開放征途上披荊斬棘,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國有企業改革和財税體制改革等,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實踐證明,正是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良性互動,使我國改革開放不斷開創新局面。

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路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改革開放也進入了新時代。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舉改革開放旗幟,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政治智慧推進改革開放,通過進一步解放思想謀劃改革開放。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良性互動這條寶貴經驗。

鮮明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有一種觀點認為,改革開放之初必須強調解放思想,改革改到今天越來越難,應該求穩,不必那麼強調解放思想。這種認識顯然是不對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永無止境。”進一步解放思想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的前提,思想不解放,改革就無從談起。習近平同志指出:“衝破思想觀念的障礙、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解放思想是首要的。在深化改革問題上,一些思想觀念障礙往往不是來自體制外而是來自體制內。思想不解放,我們就很難看清各種利益固化的癥結所在,很難找準突破的方向和着力點,很難拿出創造性的改革舉措。”習近平同志多次指出,當前,改革又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關頭,推進改革的複雜程度、敏感程度、艱鉅程度不亞於40年前。“因循守舊沒有出路,畏縮不前坐失良機。改革開放的過程就是思想解放的過程。沒有思想大解放,就不會有改革大突破。”

更加重視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改革攻堅期和深水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更加重視改革理論對改革實踐的指導作用。首先,明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這就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了這個總目標,就明確了推進各領域改革最終是為了什麼、要取得什麼樣的整體效果。其次,強調堅定信心、凝聚共識、統籌謀劃、協同推進。堅定信心,就是要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不能因為好改的都改完了,剩下都是難改的,就產生畏難情緒,停滯不前。凝聚共識,就是要形成推進改革開放的合力。在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後,雖然不可能做到對改革認識完全一致,但要追求認識上的最大公約數。統籌謀劃,就是要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全面深化改革涉及各個領域,要運用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等進行改革決策。協同推進,就是要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新時代新起點上的改革,只有注重協同推進,才能取得預期效果。再次,更加重視頂層設計的作用。我國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進一步深化改革,必須更加註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統籌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為此,需要進一步發揮頂層設計的作用。黨的十八大後,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這個頂層設計機構,並在黨的十九大後改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充分發揮頂層設計作用。

繼續強調並堅持摸着石頭過河。有一種觀點認為,改革開放已進入新時代,不能再像以往那樣強調摸着石頭過河。這種看法也是不對的。摸着石頭過河既是很接地氣的説法,又是富有中國智慧的改革方法,符合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方法論。正如習近平同志指出的,“我國改革開放就是這樣走過來的,是先試驗、後總結、再推廣不斷積累的過程,是從農村到城市、從沿海到內地、從局部到整體不斷深化的過程。”當年我們決定創辦經濟特區就是把它作為改革開放先行先試的重要平台,今天我們看得更加清楚,“創辦經濟特區是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方法論”。當前,在全面深化改革實踐中仍然要堅持摸着石頭過河這個行之有效的科學方法。黨的十九大以來,在黨中央出台的支持有關省市建立自由貿易試驗區和《關於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等決定中,仍然提倡要用好摸着石頭過河的方法。在新時代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我們要按照已經認識的規律辦事,並且要從全面深化改革實踐中提煉新的規律。當然,全面深化改革是系統工程,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需要加強各項改革的關聯性、系統性、可行性研究。這與摸着石頭過河不但不矛盾,而且是相得益彰的。摸着石頭過河是改革理論和改革實踐良性互動的典範。

中國在改革方面作出的原創性貢獻

改革是所有國家在發展中都要面臨的重要課題。社會主義國家需要改革,資本主義國家也需要改革;廣大發展中國家需要改革,西方發達國家也需要改革。中國改革開放堅持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良性互動,這一寶貴經驗具有普遍意義,是在改革方面作出的原創性貢獻。

對社會主義改革思想的獨創性發展。馬克思、恩格斯對未來社會主義社會的改革有過深刻論述。恩格斯有句名言:“所謂‘社會主義社會’,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任何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但是,馬克思、恩格斯沒有經歷過社會主義建設實踐,更沒有遇到過社會主義囯家改革所面臨的大量複雜矛盾和問題。列寧在十月革命後不久就去世了,儘管他生前已經提出了社會主義改革問題,並且在實踐中創造性地提出並實施了一些政策舉措如新經濟政策,但沒有來得及深入探索和實踐。在中國這樣經濟文化落後的大國搞社會主義建設、搞改革開放,是異常艱鉅的事業。但是,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堅持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良性互動,中國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功。習近平同志指出:“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了深刻變革,置身這一歷史鉅變之中的中國人更有資格、更有能力揭示這其中所藴含的歷史經驗和發展規律,為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中國的原創性貢獻。要有這樣的理論自覺,更要有這樣的理論自信。”堅持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良性互動,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改革方面為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的原創性貢獻。

為廣大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貢獻了中國智慧。現代化是世界潮流。由於西方發達國家先於發展中國家走上現代化道路近200年之久,還由於制度和價值觀的原因,一些西方發達國家認為其現代化模式是最成功的,世界各國現代化都應效法“西方模式”。然而,人們看到的現實是:一些發展中國家照搬西方現代化模式如西方政治制度和政黨制度,結果陷入社會動亂,人民流離失所。歷史、現實和理論都告訴人們,現代化決不是隻有西方現代化一種模式。“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照搬別人的道路不會有好結果。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人民的成功實踐昭示世人,通向現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條,只要找準正確方向、馳而不息,條條大路通羅馬。”中國改革開放堅持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良性互動,成功走出符合自身國情的現代化道路。這一寶貴經驗對於其他國家改革和廣大發展中國家探索現代化道路都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思想宣傳範文】二

中央紀委恢復重建40年來,共召開了64次中央紀委全會,全景式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工作40年的恢弘篇章。回首砥礪奮進的40年,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紀律檢查機關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忠誠履職、勇於擔當,以改革創新精神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為保證全黨的團結統一、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護航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形成科學有效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

始終堅持正確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最可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認真學習和自覺運用發展着的馬克思主義指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實踐,不斷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新措施新辦法,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着眼於全面從嚴治黨,就新時代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進行了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探索,系統回答了新時代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基本立場、目標任務、治理結構和戰略佈局等重大問題,並根據新的實踐對正風肅紀、黨內監督、紀檢監察等各方面工作作出理論分析和政策指導,形成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觀點。這是新時代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基本遵循、行動指南和根本保證。

形成了科學的領導體制。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落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這是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制度優勢。1982年十二大黨章明確規定紀委“協助黨的委員會整頓黨風”。1998年11月,《關於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規定》頒佈實施,規定“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要堅持黨委統一領導”。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黨委負主體責任”。十九大黨章總綱規定“強化管黨治黨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從“領導責任”到“主體責任”,體現了黨中央對管黨治黨規律認識的深化,要求各級黨委必須責無旁貸地當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領導者、執行者和推動者,一級抓一級,層層傳導壓力,換來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確定每個歷史階段的目標和工作重點。從形勢和任務出發,立足當前、着眼長遠,確立目標、突出重點,這是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重要特點。改革開放初期,針對黨的組織、黨員的黨性觀念、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遭受嚴重破壞的嚴峻形勢,鄧小平同志強調,紀律檢查工作“更重要的是維護黨規黨法,切實把我們的黨風搞好”。1980年11月,時任中央紀委書記陳雲提出“執政黨的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抓作風建設是當時紀檢工作的重中之重。黨的十四大提出堅持“反腐敗鬥爭”的重大戰略,紀律檢查工作提出重點抓“三項工作格局”,即領導幹部廉潔自律、查辦違紀違法案件、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十五大以後,黨中央逐步加大治本和預防工作力度。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部署,紀檢監察工作從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破題,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明確了堅決遏制腐敗蔓延勢頭,糾正“四風”的目標任務,着力解決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管黨治黨寬鬆軟問題,使黨的面貌煥然一新。根據新的形勢,黨的十九大明確了新時代反腐敗鬥爭的目標,通過不懈努力,奪取了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

實現了黨內監督和國家監察有機統一。整合反腐敗資源力量,實現黨內監督和國家監察的有機統一,這是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治理結構。改革開放以來,反腐敗機構設置幾經變化,反腐敗工作力量不斷增強。1979年下半年,最高人民檢察院設立經濟檢察廳,開展對貪污、賄賂、挪用公款等經濟犯罪的打擊。1987年7月監察部重建。針對黨的紀律檢查機關和行政監察機關在監督對象上具有很大的重合性,以及職責不清、辦事重複、相互脱節、不夠協調等問題,1993年2月黨中央作出中央紀委、監察部合署辦公的重大決定,極大地增強了監督合力。但是我國反腐敗機構眾多,職能分散,難以形成監督合力等問題並未從根本上解決。黨的十八大以後,適應全面從嚴治黨新任務新要求,為進一步整合反腐敗資源力量,形成集中統一、權威高效的反腐敗體制,黨中央決定推進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探索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黨的十九大以後,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在全國推開,國家、省、市、縣四級監察委員會相繼組建,同黨的紀律檢查機關合署辦公,實現黨內監督和國家監察有機統一。這是推動黨和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是推進反腐敗的重大里程碑。

標本兼治,構建長效機制。深化規律性認識,深化標本兼治,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這是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工作機制。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多措並舉、標本兼治,黨的十五大強調,開展反腐敗鬥爭必須“堅持標本兼治,教育是基礎,法制是保證,監督是關鍵”。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不斷推動方法創新,要求把紀律挺在前面,克服“違紀只是小節、違法才去處理”的不正常狀況,用紀律管住全體黨員。要求運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抓早抓小、防微杜漸。要求抓住“關鍵少數”,加強對黨的領導機關和黨員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的監督。要求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強化不敢腐的震懾,扎牢不能腐的籠子,增強不想腐的自覺,擘畫了我們黨奪取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的戰略路徑。

完善法規制度體系。建立內容科學、程序嚴密、配套完備、運行有效的反腐倡廉法規制度體系,這是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制度保證。1985年10月,鄧小平同志在談到如何解決少數人貪污、腐化和濫用權力的現象問題時指出:“我們主要通過兩個手段來解決,一個是教育,一個是法律。”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依規治黨和以德治黨相統一,提出“堅持紀嚴於法、紀在法前,實現紀法分開”,這是思想認識的一次飛躍,是管黨治黨的理念創新。在法規建設方面,黨內政治生活制度、黨內監督制度、廉潔行為規範制度、違紀行為懲戒制度、紀律檢查工作制度不斷健全完善。在法律建設方面,作為反腐敗國家立法,監察法頒佈實施;刑事法律體系完善了懲治腐敗犯罪的法律規定;行政法律體系約束規範行政權力的行使;公務員法等明確了公職人員行為準則及懲戒規定……由此,一系列基礎性、主幹性法規制度基本建立。

切實履行黨章賦予的神聖職責,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保證全黨令行禁止

維護黨的集中統一。保證黨中央權威,確保黨中央政令暢通是紀律檢查工作的天然職責。鄧小平同志在1980年12月中央工作會議上就指出,“各級黨組織,每個黨員,都要按照黨章規定,一切行動服從組織的決定,尤其是必須同黨中央保持政治上的一致。這一點現在特別重要……黨的紀律檢查機關要把這一點作為當前的重點”。黨的十二大將“檢查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的執行情況”作為紀律檢查機關的主要任務寫入黨章。自黨的十四大以來,黨的歷任總書記每年參加中央紀委全會,共26次,向全黨部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紀律檢查工作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履行監督責任,不折不扣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加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執行情況監督檢查,保證維護習近平總書記核心地位、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在全黨貫徹落實,匯聚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強大力量。

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改革開放之初,針對黨內政治生活不正常、黨員黨性觀念薄弱的嚴峻形勢,1979年1月召開的中央紀委第一次全會就擬定了《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草稿)。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深刻認識到,黨的觀念淡漠、組織渙散、紀律鬆弛,管黨治黨寬鬆軟,歸根結底在於黨內政治生活不嚴肅、不健康。十八屆六中全會聚焦黨內政治生活、強化黨內監督,全面從嚴治黨再部署再出發。紀檢監察工作加強對黨內政治生活狀況、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執行情況監督檢查,淨化黨內政治生態。十九大黨章總結歷史和實踐經驗,鮮明提出紀委“協助黨的委員會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這就要求紀檢機關切實擔負“助手”職責,當好黨章黨規“守護者”、政治生態“護林員”,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政治紀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關鍵的紀律,是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的根本保證。嚴明黨的紀律,首要的就是嚴明政治紀律。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持加強黨的政治紀律教育,嚴肅查處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問題和行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解決無視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七個有之”問題,十八屆五年間共立案審查違反政治紀律案件1.5萬件,處分1.5萬人,其中中管幹部112人。黨的十九大把黨的政治建設納入黨的建設總體佈局,這是黨的建設的重大創新。

純潔黨的組織和隊伍,增強了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

持之以恆嚴明黨紀。紀律是黨的生命,黨的十二大將“維護黨的章程和其他重要的規章制度”作為紀律檢查機關的主要任務寫入黨章。十八大報告在黨內重要文獻中第一次提出了“黨的紀律建設”概念,紀律建設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治本之策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根據中央紀委歷年全會工作報告統計,改革開放以來,紀律檢查機關處理羣眾來信來訪上億件。1979年至2018年上半年,共給予黨紀政紀(政務)處分600多萬人,其中2018年上半年處分24萬人(黨紀處分20.1萬人);自黨的十三大以來至2018年上半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處分縣處級以上幹部21.01萬人,其中2018年上半年處分1萬人。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始終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2012年有8500萬黨員,全國查辦案件15.5萬件次,處分16.1萬名黨員;到2017年底,全國黨員人數為8900多萬,立案52.7萬件次,處分黨員人數44.3萬人。在黨員基數不斷增長背景下,黨員受處分率從1.8‰上升到5‰,深刻體現中央嚴明黨紀、純潔幹部隊伍的堅定決心。

鍥而不捨抓作風建設。協助黨委抓好黨風始終是紀律檢查工作的重要內容。黨的十二大將紀律檢查機關“協助黨的委員會整頓黨風”寫入黨章。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糾正“四風”到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黨的作風建設從立規、踐行推向縱深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截至2018年10月31日,全國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254808起,處理黨員幹部349552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206428人。作風建設取得重大成效,探索了成功經驗,解決了許多過去認為不可能解決的問題,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發生了全面深刻、影響深遠、鼓舞人心的變化。

堅定不移懲治腐敗。腐敗是黨執政面臨的最大威脅,嚴重侵蝕黨的執政基礎。我們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懲治腐敗”。1992年10月,黨的十四大首次將“反腐敗鬥爭”作為重大戰略寫入工作報告,“黨堅持不懈地反對腐敗”寫進黨章。1993年8月召開的十四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在黨的歷史上首次提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概念,並作出“反腐敗鬥爭的形勢是嚴峻的”重大判斷。中央多次強調,要從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高度,認識反腐敗鬥爭的重大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直面依然嚴峻複雜的反腐敗鬥爭形勢,以力挽狂瀾的氣魄和膽識,以猛藥去痾、重典治亂的決心,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作出了堅決打贏反腐敗這場硬仗的戰略決斷,“打虎”“拍蠅”“獵狐”,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反腐敗力度最大的時期,書寫了一個百年大黨“自我革命”的嶄新篇章。

不斷厚植黨執政的政治基礎,贏得了黨心民心

提高人民羣眾獲得感。人民羣眾最痛恨腐敗現象。鄧小平同志早就強調,“做幾件使人民滿意的事情。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個是更大膽地改革開放,另一個是抓懲治腐敗”。黨的十八大以來,紀檢監察工作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人民羣眾反對什麼、痛恨什麼,就堅決防範和糾正什麼。人民羣眾痛恨“四風”,我們揪住“四風”不放;人民羣眾痛恨腐敗,我們就與腐敗作堅決鬥爭;人民羣眾痛恨“蒼蠅”,我們就“老虎”“蒼蠅”一起打。羣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感受是真切的,獲得的實惠是實實在在的。從2012年到2017年,羣眾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滿意度分別為75%、81%、88.4%、91.5%、92.9%、93.9%,實現了“六連升”。上行的曲線背後,反映出人民羣眾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信心、信任和信賴,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了不起的政治成就。

守護社會公平正義。改革開放以來,紀律檢查工作堅守責任擔當,維護社會正義。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得罪千百人,不負十三億”,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籬,觸動了一系列深層次的矛盾與問題,調動起廣大人民羣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更多財力也用於民生公益,黨中央作出了打贏脱貧攻堅戰、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等重大決策,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切實履行職責,保障中央決策貫徹實施。

重塑社會價值觀。優良的黨風政風對社會價值觀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領作用。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就指出:“端正黨風,是端正社會風氣的關鍵。”黨的十八大以來,紀檢監察工作引導黨員領導幹部樹立良好道德風尚和家風。十八屆中央紀委多次強調,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要弘揚傳統文化。十八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將“堅定文化自信,弘揚黨的優良作風,推動社會風氣好轉”寫入2017年工作部署。中央紀委所屬網報刊相繼推出《中國傳統中的家規》《廉潔文化公開課》《系列重要講話中的歷史文化源流》等專欄。幹部戒奢以儉,社會興起了“光盤行動”,一些高端餐飲紛紛轉型平民化。公款節禮被禁,帶動節日消費迴歸理性、社會交往回歸正常。清正廉潔、公平正義等理念逐步成為整個社會發展的價值取向。

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保證

為改革開放除淤浚污。1980年召開的中央紀委二次全會明確提出,“要把紀律檢查工作的重點……進一步轉移到保證黨的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和四化建設上來”。針對改革開放初期一些人堅持的“經濟要搞活,紀律得鬆綁”等錯誤思想,中央紀委及時進行了批評和糾正。1984年10月,陳雲同志指出,“黨性原則和黨的紀律不存在‘鬆綁’的問題,沒有好的黨風,改革是搞不好的”。40年來,紀律檢查工作始終是改革開放的堅定擁護者、維護者和捍衞者,保證了改革大船破浪前行。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以頑強意志品質正風肅紀、反腐懲惡,消除了黨和國家內部存在的嚴重隱患,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證,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從2012年到2017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分別為74.25億元、70.15億元、58.8億元、53.73億元、48.25億元、43.6億元,實現了“六連降”。

為經濟建設保駕護航。1993年8月,十四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指出,“把反腐敗寓於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之中來進行,起到維護政治穩定,保證和促進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順利進行的作用”。實踐充分表明,反腐敗工作不僅沒有影響改革和建設,而且保證了中國經濟40年來的持續健康發展。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反腐敗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持續健康發展的正能量已越來越顯著。反腐敗淨化了經濟發展環境,激發了生產力,調整了生產關係,使市場競爭環境更加公正、陽光、透明。一個廉潔的政府和風清氣正、規則公平的市場,是最好的投資軟環境。美國彭博社的調查亦顯示,17位經濟學家認為反腐將在2020年使中國GDP提高0.1%至0.5%。

為深化改革推波助力。40年前,改革開放的春雷喚醒了中華大地的蓬勃生機,紀律檢查工作猶如一台強勁的引擎,為助推改革提供了持久而澎湃的動力。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以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帶動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紀檢監察工作為深化改革提供有力保障,用機制創新推動標本兼治,努力從源頭上減少腐敗問題的發生,推動形成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紀檢監察工作越來越成為保證改革順利推進的一把利劍。

【思想宣傳範文】三

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理論的指導作用,重視理論的發展與創新。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理論,是由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指導中國革命和黨的建設的實踐中創立的。進入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時期,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中央領導集體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實踐中,全面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其中就包括了黨內監督理論。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期間,強調充分認識改革開放條件下黨內監督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堅持加強改革開放條件下黨內監督理論的探討。關於黨內監督重要性、必要性的論述主要有:一是加強黨內監督,是避免重犯黨的歷史上出現的個人專斷、背離民主集中制、個人凌駕於黨組織和黨員之上的錯誤所必需的,是新時期健全黨的民主集中制、健全黨內政治生活、嚴肅黨規黨法的需要。二是為了保證全黨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實現黨在新時期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實現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領導核心作用,必須加強黨內監督,嚴肅黨的政治紀律。三是為了預防和糾正黨內、特別是領導幹部中滋長的特權思想,以權謀私、官僚主義和違法違紀行為,保證權力的正確運用,必須加強黨內監督。四是加強黨內監督,是健全社會監督體系的核心和關鍵,有利於推進社會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五是搞好黨的建設,提高黨員素質,端正黨風、廉潔從政,加強組織紀律性,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和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增強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必須加強黨內監督。

關於怎樣加強黨內監督論述主要有:一是要靠教育靠制度,搞制度靠得住些。要逐步完善黨規黨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二是黨內監督不搞羣眾運動,但必須依靠羣眾。“我們需要實行黨的內部的監督,也需要來自人民羣眾和黨外人士對於我們黨的組織和黨員的監督。”三是黨內監督要從高級幹部抓起。“高級幹部能不能以身作則,影響是很大的。現在,不正之風很突出,要先從領導幹部糾正起。”四是在各種監督形式中,“最重要的是要有專門的機構進行鐵面無私的監督檢查。”五是必須使黨內組織生活正常化、民主化、制度化,監督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到黨的十六大期間,強調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黨內監督體制

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領導下,一系列有關黨內監督體制、機制、政策、法規和管理的措施相繼出台,明確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指導思想、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以及三項任務工作格局。關於黨內監督的主要理論觀點有:一是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一個執政黨,如果管不住、治理不好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後果不堪設想。監督是關鍵,越是改革開放,對領導機關、領導幹部越要加強監督,越要把權力運行置於嚴格、有效的監督之下。二是抓住突出問題,加強黨內監督。保證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全面正確地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基本方針和各項政策,遵守和維護黨的政治紀律;保證黨組織和黨員、幹部正確運用權力,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無論什麼時候都要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保證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嚴格遵守和維護民主集中制的各項制度,不論擔任何種職務、從事何種工作,都要擺正自己在黨內生活中的位置,絕不允許自視特殊,違反黨章。三是重點抓好對領導幹部的監督,強化領導集體內部的監督作用。各級領導班子要切實負起責任,帶頭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及時糾正各種不正確的思想和行為。四是把黨組織的嚴格監督與黨員幹部的認真自律結合起來。每個黨員幹部都要時刻想到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按照黨章和黨內的各項規定對照檢查,自重、自省、自警、自勵。五是把注重制度建設同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緊密結合起來。用黨員幹部的黨性和政治覺悟來保證制度的貫徹落實。六是拓寬監督渠道,充分發揮人民羣眾的監督作用。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幹部,一定要相信和依靠人民羣眾,真誠和主動地接受監督。

黨的十六大到黨的十八大期間,強調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

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進一步發展了黨內監督理論。其主要論述有:一是我們黨是執政黨,黨內監督在各種監督中起着基礎和核心的作用。黨內監督搞不好,黨外監督就很難展開。二是黨內監督的重點是領導幹部。廣大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要模範地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模範地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真正做到為民、務實、清廉。三是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發展黨內民主、保障黨員權利是實現黨內監督的基礎。努力營造黨內不同意見平等討論的環境,鼓勵和保護黨員講真話、講心裏話。切實保障黨員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四是逐步推進黨務公開,增強黨組織工作的透明度,使黨員更好地瞭解和參與黨內事務。五是把堅決懲治腐敗和有效預防腐敗相結合。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提出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六是把推動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作為黨內監督的重要內容。督促各級領導幹部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堅決防止和糾正違背科學發展觀的錯誤行為。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內監督理論在繼承中發展、在實踐中創新、在總結中不斷提高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既堅持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基本原理,又緊密結合新時代黨建工作實際,深入探索黨長期執政條件下強化黨內監督的基本規律和有效途徑。習近平總書記系統闡述了黨內監督的性質、地位、作用和制度措施,為新時期強化黨內監督指明瞭方向。其重要論述有:一是黨的執政地位,決定了黨內監督在黨和國家各種監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黨內監督的任務是確保黨章黨規黨紀在全黨有效執行,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強化黨內監督,就是要促使黨的領導幹部做到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用權受監督、失責必追究,以黨內監督引領和帶動國家監察和社會監督,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監督體系,促進依規治黨和依法治國相得益彰,提高黨和國家治理能力。二是堅持黨內監督沒有禁區、沒有例外,強化自上而下的組織監督,改進自下而上的民主監督,發揮同級相互監督作用,讓日常管理監督與黨員領導幹部如影隨形、不留空當。三是堅持民主集中制是強化黨內監督的核心。黨內監督是全黨的任務,第一位的是黨委監督。四是做好監督體系頂層設計,既加強黨的自我監督,又加強對國家機器的監督。抓住“關鍵少數”,破解一把手監督難題。五是堅持紀嚴於法,紀在法前。加強日常管理監督,抓早抓小、防微杜漸。信任不能代替監督,積極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加強內部監督。六是不斷創新黨內監督制度和方式,加強自上而下的組織監督特別是黨委監督和紀委監督,推進巡視全覆蓋和派駐全覆蓋,使黨內監督不留死角、沒有空白,不斷增強黨內監督實效。

改革開放以來加強黨內監督的基本經驗

改革開放以來的黨內監督,一方面,堅持了我們黨歷史上行之有效的黨內監督好理論、好制度、好方法;另一方面,堅持與時俱進,給黨內監督注入新的時代精神和實踐活力,使之更加適應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需要,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創造了一系列新的經驗。

根據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總體形勢的變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適時提出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方針。堅持這一戰略方針,是新時期加強黨內監督的重大舉措。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全黨要清醒認識到,我們黨面臨的執政環境是複雜的,影響黨的先進性、弱化黨的純潔性的因素也是複雜的,黨內存在的思想不純、組織不純、作風不純等突出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要深刻認識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的長期性和複雜性,深刻認識黨面臨的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脱離羣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的尖鋭性和嚴峻性,堅持問題導向,保持戰略定力,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實踐證明,越是加強全面從嚴治黨,黨內監督就越有成效。

加強黨內監督,必須堅持黨統一領導。中國共產黨是實行集中統一領導的黨,不論是黨的建設的哪一個方面,還是黨的事業的哪一步發展,都必須在黨的統一領導下進行。這是我們黨近百年來一貫的傳統,也是黨的建設和黨的事業得以不斷髮展的重要經驗。黨內監督作為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所當然要在黨統一領導之下。改革開放40年來的實踐表明,只有堅持黨統一領導,黨內監督才能在黨的建設大局中擺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正確確定監督的方針、政策、策略和重點對象、重點內容,才能使黨內監督的專責機關正確進行組織、協調工作,也才能使黨內監督在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推進黨的事業中充分發揮保證作用。

加強黨內監督,必須以發展着的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改革開放以來,黨內監督工作之所以始終堅持正確的方向,取得顯著成效,就是因為我們堅持了正確的思想路線和理論指導。40年來,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緊密結合,產生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四大理論成果,系統地回答了“在改革開放條件下為什麼要加強黨內監督,怎樣加強黨內監督”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黨內監督理論。

加強黨內監督,必須緊緊圍繞黨的政治路線和中心任務來進行。黨內監督的根本任務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得到正確貫徹執行,實現黨的政治綱領和目標。40年來,黨內監督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一黨的中心工作來進行,服從服務於全黨工作的大局。就黨內監督的重要方面——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來説,堅持政策制定、工作部署,都以服從服務於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與經濟建設統籌謀劃,將防治腐敗寓於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重要決策和措施之中;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重點的確定、各項措施的實施,都放在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進程中來把握,與改革發展的實踐相適應,與改革發展的重要步驟相一致,與改革發展的重大舉措相配套;正確處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發現和解決在黨風政風方面的突出問題,既旗幟鮮明地保護廣大黨員幹部改革創新的積極性,又嚴肅查處干擾破壞改革開放、經濟建設的違紀違法行為,有力保證了黨的基本路線的貫徹執行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順利發展。

加強黨內監督,必須堅持教育先行,增強黨員幹部監督和接受監督的自覺性。思想教育是加強黨內監督的中心環節。40年來,不斷加大黨內監督重要性、緊迫性教育,使全黨同志認識到,監督是對黨的愛護、對黨員幹部的愛護;只有加強監督,才能使黨不犯或少犯錯誤,才能使黨員幹部不犯或少犯錯誤。

加強黨內監督,必須致力於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從歷史的經驗教訓中深刻認識到,解決黨內矛盾和問題,不能用階級鬥爭,必須在黨章的基礎上,通過教育和制度,通過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來解決,其中尤其要注重法規制度建設。重在建立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的權力運行機制,使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要從決策和執行等各個環節加強對權力的監督,保證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用來為人民謀利益。

加強黨內監督,必須充分發揮黨內監督專責機關的作用。紀委是我們黨內專責監督機關。40年來,在黨中央和各級黨委的領導下,各級紀委忠實履行黨章賦予的職責,從監督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到監督黨內組織生活,從查辦各種違紀案件到保護黨員權利,從糾正黨內不良風氣到組織協調反腐敗工作,從教育黨員幹部廉潔自律到制定黨內法規制度,在黨內監督中發揮了獨特的、其他監督難以替代的作用。實踐證明,在改革開放條件下,特別是在體制轉換、腐敗現象易發多發時期,充分發揮紀委作為黨內監督專責機關的作用是完全必要的。

加強黨內監督,必須堅持自上而下的監督與自下而上的監督相統一。黨內監督既離不開自上而下的組織監督,又離不開自下而上的民主監督。離開自上而下的組織監督,黨內監督就會軟弱乏力;離開自下而上的民主監督,黨內監督就會失去羣眾基礎和生機活力。在兩者關係中,自上而下的組織監督處於主要方面,重視和發揮上級組織對下級組織和幹部的監督是黨內監督的關鍵。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強化自上而下的組織監督,改進自下而上的民主監督,發揮同級相互監督作用,加強對黨員領導幹部的日常管理監督。正確處理自上而下組織監督與自下而上民主監督的關係,應該堅持自上而下的組織監督與自下而上的民主監督的內在統一,突出自上而下組織監督的主導地位,堅持自下而上民主監督的基礎地位與作用。

加強黨內監督,必須同黨外各種監督形式相互配合。在我們黨處於執政黨地位的情況下,搞好黨內監督對於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極其重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在不斷加強黨內監督的同時,按照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的原則,積極發展人大監督、政府專門機關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司法監督、羣眾監督、輿論監督,並使之與黨內監督緊密配合,更加有效地加強了對黨的監督和對黨員幹部的監督。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構建黨統一指揮、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把黨內監督同國家機關監督、民主監督、司法監督、羣眾監督、輿論監督貫通起來,增強監督合力。

加強黨內監督,必須以改革創新精神,不斷為黨內監督注入新的活力。改革創新,是推動一切工作包括黨內監督的強大力量。40年來,我們黨在堅持黨的性質、宗旨、指導思想、奮鬥目標、政治優勢、優良傳統不變的同時,順應時代的發展和實踐的要求,與時俱進,積極主動地改革那些不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的思想觀念、領導體制、執政方式以及組織形式、活動方式、管理辦法等。正是因為堅持改革創新,我們黨才有效地保持和發展了黨的先進性,增強了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也使黨內監督力量日益強大。

【思想宣傳範文】四

在管黨治黨中,我們黨堅持懲前毖後、治病救人,堅持紀嚴於法、紀在法前,深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強化日常管理監督。圖為2015年至2018年8月,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實踐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情況。

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從成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視黨的紀律和黨內監督工作。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綱領和路線之所以能夠得到有效貫徹,黨內監督發揮了重要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的黨內監督,是在極其複雜的歷史背景和現實條件下展開的。

黨內監督受到高度重視,並把它列入黨的工作重要議事日程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明確提出要加強黨內監督。十一屆五中全會通過的《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指出,必須採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結合,黨內和黨外相結合的方法,加強黨組織和羣眾對黨的領導幹部和黨員的監督。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把黨內監督作為建國以來的十大經驗教訓之一加以強調。十三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同人民羣眾聯繫的決定》第一次提出,要制定黨內監督條例。十四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建設幾個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黨員無論從事何種職業,擔負何種領導職務,都要嚴格遵守黨的紀律,自覺接受黨組織和羣眾的監督。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要建立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的權力運行機制,從決策和執行等環節加強對權力的監督,重點加強對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的監督,加強對人財物管理和使用的監督。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保證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用來為人民謀利益。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內監督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增強黨自我淨化能力,根本靠強化黨的自我監督和羣眾監督。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強化自上而下的組織監督,改進自下而上的民主監督,發揮同級相互監督作用,加強對黨員領導幹部的日常管理監督。”

加強專責機構建設,從組織上保障黨內監督工作落到實處

加強黨內監督,“最重要的是要有專門的機構進行鐵面無私的監督檢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選舉產生了以陳雲同志為第一書記的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按照中央的要求,地方各級紀委和各部門紀檢機關相繼建立。紀檢機關在全黨範圍內逐步形成了從中央直到基層的完整系統,做到凡有黨組織的地方、單位和部門都有紀檢機構或紀檢幹部。從黨的十二大開始,改變了八大黨章關於“黨的監察委員會由同級黨的委員會選舉產生”的規定,決定中央紀委和地方各級紀委由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和地方黨的各級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並向其報告工作,這就增強了紀檢機關監督的權威性。1993年初,根據黨中央的指示,黨的紀律檢查機關和行政監察機關實行合署辦公。黨的十八大後,各級紀委實行兩個“以上級紀委為主”,即查辦腐敗案件以上級紀委領導為主,線索處置和案件查辦在向同級黨委報告的同時,必須向上級紀委報告;各級紀委書記、副書記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級紀委會同組織部門為主。與此同時,推進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創新,落實“兩個全覆蓋”,即全面落實中央紀委向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派駐紀檢機構,實行統一名稱、統一管理;改進中央和省區市巡視制度,做到對地方、部門、企事業單位全覆蓋。2018年,中央和地方紀委與依照憲法、監察法成立的同級監察委員會合署辦公。40年來,中央紀委和地方各級紀委忠實履行黨章賦予的職責,積極開展工作,黨內監督工作逐步走上了健康軌道。

加強黨內監督的制度建設,黨內監督法規制度體系基本健全

40年來,黨中央和中央紀委把黨內監督制度的制定和實施放在突出位置。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於1987年制定了《關於對黨員幹部加強黨內紀律監督的若干規定(試行)》,規定了黨內紀律監督的任務、原則、對象、內容和途徑等。黨的十四大以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試行)》《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幹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試行)》《關於領導幹部報告個人重大事項的規定》等一系列有關監督體制、機制、政策的法規制度和措施相繼出台。1996年,黨中央作出關於加強黨內監督五項制度的規定,旨在對高中級領導幹部和各級黨政機關主要負責人加強監督。1998年底,黨中央頒佈《關於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規定》,在全黨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監督體制。2003年12月31日,《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頒佈實施,這是中國共產黨有史以來第一部系統規範黨內監督工作的基本法規。它明確規定,黨的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特別是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是黨內監督的重點對象;遵守黨章,遵守憲法、法律,廉潔自律和抓黨風廉政建設的情況等七項內容,是黨內監督的重點內容。黨的十八大後,我們黨制定或重新修訂了《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等一系列黨內法規,在監督原則上更加強調堅持黨的領導、強化責任擔當,在監督內容上將維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等情況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共中央印發《中央黨內法規制定工作第二個五年規劃(2018-2022年)》,着眼於到建黨100週年時形成比較完善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對今後5年黨內法規制度建設進行頂層設計。2018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正式施行;2018年8月,黨中央頒佈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時至今日,以黨章為核心、以黨內監督條例為主幹、以配套規定和其他監督規範為重要補充的黨內監督法規制度體系已經形成。

加大黨內監督工作力度,黨內監督取得顯著成效

加強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嚴格執行黨的政治紀律。黨內監督的首要任務是保證黨的政治綱領和政治目標順利實現。各級紀委始終把維護黨的政治紀律放在黨內監督的首位。深入開展黨的政治紀律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增強黨性觀念,始終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場和政治觀點,在“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的問題上毫不動搖。在改革開放的不同歷史階段,堅決反對任何否定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言論,抵制各種否定改革開放的錯誤思想傾向,堅定不移地查處嚴重違反黨的政治紀律的案件,有效地保證全黨在指導思想、奮鬥目標、大政方針和重要工作部署上始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領導幹部教育和廉潔自律工作不斷深化。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把思想建設放在重要位置,結合不同時期改革開放的實際,大力開展理想信念和黨性黨規黨紀教育,引導黨員幹部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廉潔從政和拒腐防變的自覺性。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依規治黨和以德治黨有機結合,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向發力,既注重解決思想問題、擰緊“總開關”,固本培元,又注重解決制度問題,上緊制度規矩發條,釋放制度藴含的力量,強化剛性約束。全黨開展了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等,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動全體黨員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

嚴肅查辦違紀違法案件,有效遏制了腐敗案件增長的勢頭。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注意研究新形勢下黨員幹部違紀違法的特點和規律,不斷探索查辦案件的新思路、新方法,加強對查辦大案要案的組織協調,提高依紀依法查辦重大案件和複雜案件的能力。重點查辦了領導幹部濫用職權、貪污賄賂、腐化墮落、失職瀆職的案件,查辦利用人事權、司法權、審批權、行政執法權謀取私利的案件,查辦官商勾結、為黑惡勢力充當“保護傘”、嚴重侵害羣眾利益的案件,對涉嫌犯罪的及時移送司法機關。改革開放以來,全國紀檢監察機關總共查辦各類違紀違法案件約400多萬件,給予600多萬人以黨紀政紀(政務)處分,其中一批腐敗分子依法受到嚴懲;通過查辦案件,為一批受到誣告錯告的黨員幹部澄清了是非。

下大力氣糾正各種不正之風,有效地保護了羣眾利益。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針對不同時期、不同地方和領域的實際情況,針對不同時期的任務和要求,開展一系列集中清理和專項整治,把一些涉及國計民生的問題、直接損害羣眾利益的問題,納入監督和治理範圍,有力地純潔了黨的組織,維護了紀律的嚴肅性。2012年12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中央政治局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羣眾的八項規定。黨中央率先垂範、以上率下,從作風建設入手為全面從嚴治黨破題,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強化監督執紀問責,狠抓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落實。黨的十八大後,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針對作風方面突出問題,集中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黨內正氣上升、社會風氣持續向好。一些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剎住了許多人認為不可能剎住的歪風。

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不斷強化對權力行使的監督制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恢復重建黨的紀律檢查機關,明確根本任務是“維護黨規黨法,切實搞好黨風”。1982年黨的十二大通過的黨章,對紀委的職責權限、產生方式、領導體制等作出重大修改,明確職責範圍從“檢查處理違紀案件和受理黨員控告、申訴”擴展到“維護黨章黨規,協助黨委整頓黨風,檢查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的執行情況”。1986年,黨中央決定恢復並確立行政監察體制,設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部。1993年,為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下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需要,黨中央作出關於中央紀委、監察部合署辦公的決定,實行一套工作機構、兩個機關名稱的體制,履行黨的紀律檢查和行政監察兩項職能。黨的十六大修改的黨章把紀委“協助黨的委員會加強黨風建設”修改為“協助黨的委員會加強黨風建設和組織協調反腐敗工作”,經常性工作從三項增加到五項。黨的十七大把巡視制度寫入黨章,成立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將中央紀委、中央組織部巡視組更名為中央巡視組;推進派駐機構改革,將派駐機構領導體制由中央紀委監察部和駐在部門雙重領導改為中央紀委監察部直接領導。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改革,作出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重大決策部署。強化上級紀委對下級紀委領導,黨的紀律檢查工作雙重領導體制不斷完善;推進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在開展試點基礎上將試點工作在全國推開,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憲法修正案和監察法,組建國家監察委員會,與中央紀委合署辦公;堅持內涵發展,推動紀檢監察機關調整內設機構,推進巡視和派駐監督全覆蓋。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紀檢監察機關把穩中求進作為基本方針,聚焦監督這個基本職責、第一職責,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和監督調查處置,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實現了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視監督四個全覆蓋的權力監督格局。

40年來的實踐充分説明,黨內監督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增強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的重要手段,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有力保障。對於執政黨來説,依靠自身力量預防和糾正錯誤的機制越健全,發現和解決問題的措施越有力,黨的生機和活力就越強。越是改革開放,越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越要加強和健全黨內監督。

【思想宣傳範文】五

內容提要:改革開放始於解放思想。正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我們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一系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創新與理論創新良性互動,構成改革開放以來理論創新的基本邏輯。理論發展的動力在於提出和解決問題。黨的創新理論都是在敏鋭把握、深刻回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提出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中創立和發展的。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真理標準與價值標準、實踐標準與人民標準、認識路線與羣眾路線是高度統一、相輔相成的。

改革開放40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創發展的40年,也是中國共產黨持續推進理論創新的40年。作為改革開放的偉大理論創新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引領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讓中華民族以嶄新姿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在於其科學性和真理性、人民性和實踐性、開放性和時代性。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的大發展,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中的新形態,藴含着理論創新不斷推進、逐步深化的邏輯脈絡。

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深入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

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形成了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為核心的黨的思想路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就是解決思想落後於實際、理論滯後於實踐的矛盾。解放思想,就是堅持實事求是,實現主觀與客觀、認識與實踐的真正統一。正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我們黨從中國國情出發,破除教條主義、僵化思想的束縛,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一系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

改革開放始於解放思想,基於重新確立黨的思想路線,由此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征程,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創新實踐,其中所要解決的矛盾問題、所要克服的阻力障礙都是前所未有的。我們既沒有現成道路可以借鑑,也沒有現成理論可以照搬;既不能丟“老祖宗”,又要敢於説新話,必須以開創性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言前人之所未言,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改革開放具體實際結合起來,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深入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為改革開放偉大實踐提供科學理論指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判斷等創新成果,都是我們黨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指引下取得的,是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結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中國與世界發展大勢,有效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勇於推進理論和實踐創新,圍繞重大時代課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以全新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進行艱辛理論探索,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思想“8個明確”“14個堅持”的核心內容,既是理論跟上時代、不斷深化規律性認識的理論創新,也是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的行動指南。

堅持實踐標準,實現實踐創新與理論創新良性互動

一個哲學命題承載一段壯闊歷史,一場哲學討論改變一個國家命運。改革開放從論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破局,從解決思想路線問題入手解決政治路線問題,開創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也開闢了一條理論創新道路。這條道路堅持實踐標準,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堅持理論先導,以理論創新引領實踐創新,實現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良性互動。在改革開放新穎、豐富、深刻、複雜的實踐基礎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性和真理性日益彰顯,指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不斷開拓前進。實踐之樹常青。實踐標準的確立為理論創新提供不竭源泉,賦予強大生命力。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只要我們善於聆聽時代聲音,勇於堅持真理、修正錯誤,二十一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一定能夠展現出更強大、更有説服力的真理力量!”這是對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黨堅持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的經驗總結。可以説,實踐與理論相互促進,實踐創新與理論創新良性互動,構成改革開放以來理論創新的基本邏輯。這保證了黨的理論創新始終具有深厚的實踐基礎、強勁的實踐動力、科學的實踐標準和高度的科學性真理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党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實踐活動,構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源泉,彰顯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有機統一。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既是重大戰略思想,又是重大戰略部署和戰略實踐。黨和國家事業取得全方位開創性成就、發生深層次根本性變革,正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實現的。實踐證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已成為新時代“中國號”巨輪乘風破浪、行穩致遠的思想羅盤。

堅持問題導向,在回答和解決重大問題中推進理論創新

理論發展的動力在於提出和解決問題,理論體系的構建要圍繞問題,理論創新的邏輯起點是堅持問題導向、強化問題意識。這就要求理論創新從具體實際出發,從客觀存在的矛盾出發,從解決矛盾和問題出發。正如習近平同志所強調的,“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重大問題、關鍵問題進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着力推動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創新理論都是在敏鋭把握、深刻回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提出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中創立和發展的。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緊緊圍繞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重大問題,形成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線方針政策,創立了鄧小平理論。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深化對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和回答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重大問題,形成了科學發展觀。事實證明,正是在提出和回答重大問題過程中,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大理論成果,實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與時俱進。

新時代產生新課題,新課題催生新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在系統回答重大時代課題中形成的科學思想。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重大時代課題,是思考和籌劃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使命、基本方略、戰略安排、重大部署等重大問題的基石與依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理論體系緊緊圍繞重大時代課題展開,集中體現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與時俱進推進理論創新的輝煌成就。

堅持人民立場,確立理論創新的根本價值追求和評價準則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從理論與實踐的關係看理論創新,理論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從理論與人民的關係看理論創新,理論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這是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在理論創新上的重要體現。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就要把黨的羣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貫徹到理論創新整個過程之中。理論創新依據實踐標準,而社會實踐標準的根本原則是人民認同不認同、支持不支持、踐行不踐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真理標準與價值標準、實踐標準與人民標準、認識路線與羣眾路線是高度統一、相輔相成的。

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理論創新始終堅持人民立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就是為了讓廣大人民羣眾擺脱貧困,從解決温飽、達到小康到建成全面小康,進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黨的先進性歸根到底體現在黨在推動歷史前進中的作用,其中包含着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我們黨提出發展的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針對的就是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趨勢尚未根本扭轉、仍存在相當數量的城鄉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等現實問題。謀劃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實質上就是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9ywey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