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高一語文《勸學》原文及翻譯精品多篇

高一語文《勸學》原文及翻譯精品多篇

高一語文《勸學》原文及翻譯精品多篇

勸學文言文翻譯: 篇一

君子説: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從藍草裏提取的,可是比藍草的顏色更深;冰是水凝結而成的,卻比水還要寒冷。一塊木材直得合乎墨線,假如用火烤使它彎曲做成車輪,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圓規的標準。即使又被風吹日曬而乾枯了,木材也不會再挺直,是因為經過加工使它成為這樣的。所以木材用墨線量過再經輔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劍在磨刀石上磨過就能變得鋒利,君子廣博地學習並且每天檢驗反省自己,那麼他就會智慧明達而且行為沒有過失了。

我曾經整天思索,卻不如片刻學到的知識多;我曾經踮起腳遠望,卻不如登到高處看得廣闊。登到高處招手,胳膊沒有加長,可是別人在遠處也能看見;順着風呼叫,聲音沒有變得洪亮,可是聽的人在遠處也能聽得很清楚。藉助車馬的人,並不是腳走得快,卻可以達到千里之外;藉助舟船的人,並不善於游泳,卻可以橫渡江河。君子的資質秉性跟一般人沒有不同,只是君子善於藉助外物罷了。

堆積土石成了高山,風雨從這裏興起;匯積水流成為深淵,蛟龍從這兒產生;積累善行養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聖人的心境由此具備。所以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到千里之遠;不積累細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河大海。駿馬一跨躍,也不足十步遠;劣馬連走十天,它的成功在於不停止。如果刻幾下就停下來了,那麼腐朽的木頭也刻不斷。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麼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沒有鋭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這是由於它用心專一。螃蟹有六條腿,兩個蟹鉗,但是沒有蛇、鱔的洞穴它就無處藏身,這是因為它用心浮躁。

翻譯: 篇二

在《勸學》裏較全面地闡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論證了學習的重要性、態度、方法、內容和目的。中學教材一般是從其中的十五段中節選第一段和第六段的前一部分。這篇節選文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意義和應持的學習態度。指出為學必須持之以恆,積少成多,用心專一。

文章的第一段論述學習的的意義。作者開門見山提出文章的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闡述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更不可半途而廢。接着先用千古流傳、歷久彌新的“青出於藍”、“冰寒於水”兩個比喻説明事物在運動中得到提高和發展,原有的狀態和性質可以改變,喻示人也可以在學習中提高自己、發展自己、改變自己的本性。又以“木直中繩,揉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為喻,不僅説明事物是可以改造的,可以通過改造來改變原來的狀態和性質,而且這種改造是深遠的,有決定性的,強調了後天改造的決定作用,進一步論證了後天的學習對改變人的本性的決定性意義。然後以一個“故”字承接上文,用“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兩個例子為喻作進一步推論,只有按照“繩墨”、“硎礪”的要求進行加工改造,事物才會變得更合乎要求,更加有用;而“君子”也只有通過“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即不斷廣泛學習,反省和改造自己才能變得更加完美,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矣”的境界。

文章接着論述了學習的作用仍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提出本段論點、只是在表達上有所變化。“終日而思,不如須臾所學”;“跂而望矣,不如登高博見”。前句正面闡説,後句形象設喻。兩句又分別把“思”與“學”、“望”與“登高”對比,假物與否,效果迥異,從而得出假物(學習)的重要作用。荀子把“思”與“望”等量齊觀,認為“思”也是一種不“假物”的行為,“學”與“登高”一樣是在“假物”。在這一句,作者以“我”為例,説明在本性沒有差異的條件下,“假物”,效果是明顯的。其實,這一句已把道理闡述清楚了,但作者仍然以“我”及“人”,由“特殊”到“一般”,連用“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四個日常生活實例作喻,説明人的自然本性並沒有差異,因為“臂非加長”、“聲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但如果有所利用和藉助(假),如“高”、“風”、“輿馬”、“舟楫”,就可以收到“見者遠”、“聞者彰”的效果,達到“致千里”、“絕江河”的目的。進一步闡明人只有藉助於學習,才能有很大進步的'道理。最後,自然引出“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的結論。也就是説,人們之所以在知識才幹、品德修養方面存在差異,“君子”之所以能超出常人,並非先天素質有什麼不同,而是後天善於利用客觀條件,善於藉助學習提高自己的緣故。

文章的最後闡述長期積累、持之以恆、用心專一才是正確的學習態度。首先論述學習必須注重長期逐步積累,先用兩個因果句設喻,“風雨興”、“蛟龍生”是因為“積土成山”,“積水成淵”,強調了“積”的關鍵性,同樣道理,若要達到“神明自得、聖心備”的崇高境界,則要“積善成德”,“積”還是關鍵。這從正面闡述了學習的過程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是量變引發質變的過程,只有長期的逐步積累,才能獲得淵博的知識,形成高尚的情操。又用兩個假設句從反面設喻,説明不積人就不會獲得成功,不會達到目的,進一步強調了“積”的重要性。文章接着闡明瞭學習貴在持之以恆。既然學習是個“積”的過程,靠長期逐步積累,那麼,就需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學習態度。“騏驥”可謂良駒,主觀條件很好,可是僅僅“一躍”也不能遠行。人的學習也是如此,如不持續不斷地努力,主觀條件再好,也不會收到好的效果。“駑馬”可謂劣騎,主觀條件雖差,但堅持“十駕”也能成功。人的學習也是這樣,如是能持續不斷地努力,主觀條件雖差也能達到目的,獲得成功。這兩個比喻一反一正,從正反兩方面表明,主觀條件的優劣,不是學習優劣的關鍵。接着又是一對漂亮的正反比喻:“舍”則“朽木不折”,説明不堅持,容易的也學不會、學不好;“不捨”則“金石可鏤”,説明堅持不懈、持之以恆,難關也能攻克。形象地説明,客觀內容的難易,不是學習成敗的決定因素,失敗是“舍”的必然,“不捨”是成功的保證。文章在最後強調,學習貴在用心專一,作者用蚯蚓和螃蟹對比設喻,一正一反,説明只要專心致志,精誠專一,即使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差些,也能獲得成功,如果用心浮躁,即使條件優越也將無所收穫。因此教人們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原文: 篇三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róu)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yòu)槁暴(pù),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xìng)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4155e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