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草原課文原文【多篇】

草原課文原文【多篇】

草原課文原文【多篇】

中國十大草原旅遊景點介紹 篇一

1、呼倫貝爾草原

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盟,因其旁邊的呼倫湖和貝爾湖而得名。“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著名的大草原呼倫貝爾大草原,綠波千里,一望無垠,微風過,羊羣如流雲飛絮,點綴其間,草原風光極為綺麗,令人心曠神怡。

不僅可以騎馬、住蒙古包,還有手扒肉、烤羊腿、涮羊肉、奶食等具有當地民族特點的風味美食。

2、錫林郭勒草原

錫林郭勒草原有眾多的自然,人文景觀,這裏有始建於秦、遼、金代的古長城遺址,有突厥人留下的神祕的石人,有明成祖朱棣當年北征時期駐紮軍隊的地方,並銘碑“玄石坡”,“立馬峯”等。

古剎貝子廟,始建於清朝乾隆六年 ,歷經七代**精修而成。恐龍墓地“通古爾”,近年新挖掘出的查幹諾爾龍化石是目前亞洲最大,最完整的恐龍化石。

3、鄂爾多斯草原

內蒙古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故鄉,也是孝莊皇后的故里。 內蒙古自治區是我國跨經度最大的省份,境內同時並存有大面積的草原和沙漠,以及上千個大小湖泊。

在零星散落的蒙古包映襯下,天空純淨明亮、草地遼闊壯麗、空氣清新、牛羊成羣,鄂爾多斯草原,正是鑲嵌在這片廣闊而神奇的土地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4、甘南瑪曲草原

瑪曲草原位於甘肅瑪曲縣,黃河在此自西南入境,復從西北出境,形成九曲中的第一大彎曲。夏季來臨,一些傳統的宗教活動和羣眾性的體育活動都在這裏舉行。屆時芳草連天、白帳點點,牧民身着民族盛裝,駿馬往復,熱鬧非常。

西梅朵合塘(意為花灘)到每年七月中旬,整個灘上遍開整齊而又平展的金蓮花,,到八月金蓮花悄然隱退,代之以天藍色的龍膽共,整個花灘一片蔚蘭,天地一色。十月, 周圍高山之巔已是白雪皚皚,這裏卻換之以斑斑點點的毛茛花。這便是西梅朵合塘的花之三奇。

5、金銀灘大草原

走進金銀灘,置身西部歌王王洛濱的採風地,但見漫山遍野綠草如茵,花團錦簇,藍天、流雲、碧草,悠閒的羊羣,翔鳴的小鳥,如詩如畫。

金銀灘分為金灘和銀灘,一條小河穿流其間,北岸草灘上盛開着一種叫金露梅的金黃芳香的小花,故稱金灘;南岸草灘上則是潔白如銀的銀露梅的天下,謂之銀灘。

6、巴音布魯克草原

巴音布魯克,蒙古語意為“泉源豐富”,位於中天山南麓,海拔約2500米,面積22000平方公里,是我國第二大草原,僅次於內蒙古額爾多斯草原。

這裏地勢平坦,水草豐盛,是典型的禾草草甸草原,也是天山南麓最肥美的夏牧場。每當盛夏來臨,巴音布魯克草原層巒疊翠,綠野無限,湖沼廣佈,牛羊遍野,一片興旺景象。

7、西藏羌塘草原

羌塘,是中國五大牧場之一,位於崑崙山脈、唐古拉山脈和岡底斯山脈之間,在那一望無際的草原上,到處都是牧民賴以生存的犛牛和羊羣,處處可見牧民棲息之所——帳篷。牧民們在這兒創造了夢幻迷離,色彩斑斕的遊牧文化。

不僅有遠古巖畫,也有許多古象雄國的遺址,英雄格薩爾王的足跡及故事遍佈藏北,瑪尼堆,經幡、古塔隨處可見……,為蒼芒的大草原增添了幾分神祕的色彩,著名的唐蕃古道貫穿南北。

8、川西高寒草原

川西高寒草原位於四川甘孜州中部,以理塘、甘孜、新龍、白玉、巴塘草原為核心面積達7萬平方公里。草地海 拔3800-4500米,山原和丘狀高原地貌發育充分,平坦寬闊。

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的六大草原之一,所説的川西包括了雅安及西邊的甘孜藏族自治州,是一條民族遷徙的走廊,也是自古以來漢藏彝等民族交流通商的。要道所在地,也是世人尋找的香格里拉核心區。

9、伊犁大草原

無論是聲名在外的那拉提草原,還是後起之秀的唐不拉草原,抑或是傳統的牧場鞏乃斯草原,伊犁草原均展現出超然絕美的氣質與外表。

傳説成吉思汗西征時,有一支蒙古軍隊由天山深處向伊犁進發,時值春季,山中卻是風雪瀰漫,飢餓和寒冷使這支軍隊疲乏不堪,不想翻過山嶺,眼前卻是一片繁花織錦的莽莽草原,雲開日出,夕陽如血,人們不由的大叫“那拉提(有太陽)”於是留下了這個地名。

10、祁連山草原

祁連山的雪線之上,常常會出現逆反的生物奇觀。在淺雪的山層之中,有名為雪山草甸植物的蘑菇狀蠶綴,還有珍貴的藥材——高山雪蓮,以及一種生長在風蝕的巖石下的雪山草。因此,雪蓮、蠶綴、雪山草又合稱為祁連山雪線上的“歲寒三友”。

祁連山草原,它的代表大馬營草原在焉支山和祁連山之間的盆地中。草原上卻碧波萬頃,馬、牛、羊羣點綴其中,十分壯美。

《草原》閲讀理解及答案 篇二

這樣的草原,將使人頓悟生命的蒼白,將使人抓住美麗的瞬間;這樣的草原,毫無遮攔,四面皆敵,向後退無險可守,向前衝就是生命;這樣的草原,使人不能停頓,停頓意味着死亡,需不停地奔馳,以遠離寂寞與恐怖;這樣的草原,只會產生站着的強者與倒下去的死者,而不會產生庸者;這樣的草原,最像海洋,最具張力與霸氣,一旦前進,就不可阻擋;這樣的草原,永遠屬於騎馬的民族,而馬的精神,即是草原人的靈魂。

騎馬的民族統稱遊牧部族,起源於水草最繁盛的地方。自己的水草枯竭,就整族遷移,去搶別人的水草。不斷的遷移與混合,草原強大的部落文化形成了,充滿着野性與力量。中原之所以提早進入農耕文明,得益於大禹治好了黃河與長江。川流不息的水源永不枯竭,人們不再遷移,安居樂業,改牧草為種糧,變牧民為農民,漸漸發展為城市、國家,孕育了中原文明。草原文化與中原文明之間區別的象徵,是那條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這條歷經中原十幾個王朝修建的厚厚城牆,阻不斷來自草原急風驟雨般的馬蹄聲,兩種文明在此進行血與火的碰撞和交融。

如今,心中那條民族隔閡的長城,也早已不復存在。人們爬長城,是為了懷古遠眺;人們去草原,是為了尋幽攬勝。天下 之人,一定會熱愛呼倫貝爾的壯闊;天下 之人,一定會讚美呼倫貝爾的奔馬;天下 之人,一定會喜歡呼倫貝爾的清新;而天下喜好吟唱之人,一定會後悔自己沒生長在呼倫貝爾大草原。惟有在這裏,寫詩作曲的,才會體悟到“人還是人、馬還是馬、草還是草、雲還是雲。”

無論草原的歌聲如何悠長、草原的舞蹈如何矯健、草原的民俗如何濃郁、草原的風光如何綺麗、草原的鮮花如何明豔、草原的河水如何靈秀、草原的駿馬如何寫意,這一切,都只能產生在草原,植根在草原,生長在草原,繁榮在草原。

沒有傳統,就沒有祖先;沒有特色,就沒有價值。我們將在大地找個支點,襯着柔柔的白雲,湛湛的藍天,為中華,也為子孫,在我們心中,永遠托起這塊青青的草原。

7、請將下列詞語分別填入原文空格內。

A、勇敢 B、坦誠 C、恬淡

8、第1段中“草原人的靈魂”指的是什麼?

9、文中提到的“長城”有什麼含義?

10、結合全文內容,體會“沒有傳統,就沒有祖先,沒有特色,就沒有價值”這句話的意味。

【參考答案】:

7.依次是:坦誠、勇敢、恬淡

10.草原的草、井、歌、酒、花都是草原的傳統,草原的特色,更是草原的文化,然而這一切的美麗,都只能植根在草原,繁榮在草原。一旦脱離草原,都將失去它的價值,因此,如果我們熱愛草原,就必須走進草原文化,保護草原文化,讓草原的文化永葆青春。

《草原》閲讀理解及答案 篇三

已經二十年沒有這麼近距離地靠近一羣馬了。

這天午後,烏蘭巴統大草原上空的太陽突然隱入低低的雲層,我一個人從一座雜草豐茂的丘陵上跑下來,見同伴們都到別處玩去了,就獨自在草原上游蕩。就在這個時刻,我看到了被圈在圍欄裏的九匹馬。九匹馬顏色各異,站立姿態也各不相同,尤其是臉上,各有各的神情和幽思。它們被九根縫繩拴在欄杆上,短短的韁繩與周圍遼闊的草原一點也不相稱。

其中有一匹馬給我印象最深。這是一匹烈性馬,它在圍欄裏踢蹬來踢蹬去製造出的雜亂聲,打破了圍欄裏的沉寂。我走近它後,它似乎收斂了一些,稍稍安靜了下來,只是不停地打着響鼻,似乎想要對我表白或是吐露什麼;其實,不用它説,我也知道它想表達什麼。面對眼前這片面積如此遼闊、花草如此豐茂的草原,誰也不忍心讓它成為荒無人煙、無生命在上面奔跑的死寂疆域。

我幾次想伸出手去摸摸這匹烈性馬的頭。我發現,它和我一直在心裏仰視的那個自己是如此的相像,在被一根韁繩拴着,而面前又是廣闊的疆野時,總是不願放棄一絲一毫的抗爭,即便被捆縛住了,也要發出聲聲嘶鳴,既喊出了憤怒,又唱出了抗爭者的歡樂。

忘了告訴大家,這是圍欄裏唯一的一匹白色大馬,個頭比另外八匹馬都要高,加之八匹馬此刻都或茸拉或低垂着頭,個個露出一副隨遇而安的沮喪樣,這匹白色大馬的神采和英姿便更顯昂然。

這時,一箇中年人突然出現在我身後,問我幹什麼。我説我在看馬。他問我,要騎嗎?我問他騎一次要多少錢,他説騎一個小時五十元。我説我不騎。出於好奇,我問他這九匹馬平均下來一個月能為他掙多少錢,他説除去場租費和飼料費等開支,一個月下來能掙三四千元。我細算了一下,就算是四千元,一匹馬一個月下來才為他掙四百多一點。

我一下子説不出話來。為四百元錢,這些本屬於遼闊草原的馬,就這樣被短短的韁繩長年累月地拴在一個狹窄的圍欄裏。

我都不好意思稱呼它們駿馬了,這個“駿”字已經遠遠地脱離了它們。這時有人喊我的名字。我們要去另一個地方了。我又看了白馬一眼,有點不捨地轉身向同伴走去。

在我轉身走出二十米後,我突然感覺到脊背涼絲絲的,馬上意識到會有什麼東西從後面襲來。果然,就在這股涼意正往我的身上四處傳送之際,我聽到一聲響亮的嘶鳴。這聲嘶鳴,在此刻死寂的草原上,顯得十分刺耳。

不用猜我就知道,這是那匹白馬的嘶鳴。其實,在離開它之前,我就有種預感,這匹白馬不會就這樣與我默默告別,它一定會採取一個什麼方式,至少也要打個響鼻。

我心裏突然出現一陣劇烈震動,緊跟着眼裏熱熱的,並有大哭一場的強烈慾望。

我提醒自己不要回頭看,以免增添我心裏的堵。但是,往前走出一段後,覺得這樣做會讓它一直等着,甚至會讓它對我這個不是來自草原的人更加失望,於是,還是以回頭的方式向它表示了回敬。誰曾想,才見我回過頭,它又仰起頭髮出了一聲嘶鳴,而且是一次長鳴,像是在告訴我剛才那一聲嘶鳴是它發出的,又像是再一次和我作別。

這時候,我突然渴望手上有一把利刃,可以割斷那根短短的韁繩的利刃……

1.全文可分為四個部分,請根據提示完成內容概括。

首先寫:初見九匹馬的印象;接着寫:

然後寫:與申年人的對話;最後寫:

2.從全文看,大白馬哪些方面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6分)

3.文中提到圍欄“狹窄”、草原“死寂”,有什麼用意?請簡要分析。(4分)

4.在和中年人交談後,“我”為什麼“一下子説不出話來”?(4分)

5.如果把本文的結尾改換成下面一句話,好不好?為什麼?(5分)

這時候,我突然渴望手上有一把可以割斷那根短短的韁繩的利刃……

答案:

1、與白馬對視(2分);與白馬作別(2分)。

2、①因為這是一匹烈性馬,它在圍欄裏踢蹬來踢蹬去製造出的雜亂聲,打破了圍欄裏的沉寂,從而也引起了我的注意;②它是圍欄裏的唯一一匹白色大馬,個頭比另外八匹馬都要高;③其它八匹馬都或耷拉或低垂着頭,個個露出一副隨遇而安的沮喪樣,因而這匹白馬的神采和英姿便更顯昂然;④這匹白馬與我作別時的嘶鳴讓我心裏有一陣劇烈震動,眼裏熱熱的,並有大哭一場的強烈慾望,它既喊出了禁錮者的憤怒,又唱出了抗爭者的歡樂。(回答其中三點即可,或者將①③兩小點合為一點,每小點2分,共6分)

3、①一匹本屬於遼闊草原的馬,卻被長年累月地拴在一個狹窄的圍欄裏;一片如此遼闊且花草豐茂的草原,卻成了一片無生命在上面奔跑的死寂疆域,由此表現了作者內心的沉痛與悲憤(2分);②寫圍欄的狹窄、草原的死寂,與後文寫白馬的嘶鳴形成強烈的對照,突出強調了白馬不屈的抗爭精神(2分)。

4、①為四百元錢,一匹本屬於遼闊草原的馬,就這樣被一根短短的韁繩長年累月地拴在一個狹窄的圍欄裏,作者為此感到悲憤與委屈(2分);②它們的形象與作者心中“駿馬”的形象相差甚遠,這個“駿”字已經遠遠地脱離了它們(2分)。

5、不好(1分)。因為原句中運用了反覆的修辭手法(1分),強烈地表達了作者想要獲得一把利刃的願望,也強烈地抒發了作者心中的憤怒之情(2分)。而改換後的句子則大大削弱了這種表達效果(1分)。

《草原》閲讀理解及答案 篇四

一望無際的清新碧綠,密密層層的柔嫩牧草,平展地延伸着。那星星點點的賬篷,在這綠色的海洋中,好似含羞的少女,用那裊裊的輕煙遮住自己。這是我的故鄉,我深深地愛戀着的藏北草原。

藏北的草原是温柔的。在明媚的陽光下,綠茸茸的草地閃爍着迷人的色彩。那綠是厚實的,平整的,像毛毯一樣。最引人注目的是那雪白的羊羣,羊兒在牧羊姑娘輕輕的歌聲中,靜靜地吃着嫩草。放牧的藏族小夥子,騎在高大的馬背上,奔跑着,玩耍着,説笑着……

綠色是大自然的生命,在這綠的生命中點綴着一些五彩的星星般的花兒,像是許多花蝴蝶在草地上飛舞。遠處一條小河像一條銀帶,在陽光下,波光粼粼,就如河面鋪着一層碎金。酥油茶、青稞酒和牛肉飄散着香味,為藏北草原增添了一種誘人的氣息。我心中暗暗讚歎:美呀!實在令人心曠神怡。

八月,這裏便要過隆重的豐收節。藏語叫“望果”。農民們在田間巡遊。還要舉辦賽馬、摔跤、賽牛、射箭等活動。

那時,漂亮的姑娘穿上豔麗的藏裝,戴上五彩的首飾,手捧潔白的哈達和一隻用名貴木材做的木碗,盛上滿滿的青稞酒,唱着敬酒歌,為來息各地的客人們敬酒。她們是十分好客的。

隨着一聲清脆的槍聲,賽馬開始了。剽悍豪爽的小夥子騎上自己的馬,在草原上奔馳着。在陽光下,領先的騎士,那黑色的皮膚、強健的身體給人一種通天的鋭氣和力量。眾人把他高高舉起,歡呼着:“高原雄鷹雅古都!”看着這場面,我不禁驚歎:呀!你們多麼堅毅,何等剛強,野馬也會在你們手下馴服,狂暴的風沙會在你們面前退縮。

啊!這塊故土美在好客,美在豪爽,美在善良,水清草茂,羊肥馬壯。我高興,我興奮,為我的故鄉,為我的藏北草原。

短文在敍述和描寫中表達了怎樣的心情?又寄寓了怎樣的情感?

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作者眼裏,藏北草原是(温柔的),因為草原上(在明媚的陽光下,綠茸茸的草地閃爍着迷人的色彩。那綠是厚實的,平整的,像毛毯一樣)。而草原上的人們是好客的的、剽悍的、豪爽的。

《草原》閲讀理解及答案 篇五

和海一樣,草原在單一中呈現豐富。草就是海水,極單純,在連綿不斷中顯示壯闊。

有一點與海不同:觀海者多數站在岸邊,眼前與身後迥然不同。草原沒有邊際,它的每一點都是草原的中心。與站在船上觀海的相異處在,你可以接觸草原,撫摸、打滾地甚至過夜,而海上則行不通。

在草原上,遼闊首先給人以自由感,第二個感覺是不自由,也可以説侷促。人,置身於這樣闊大無邊的環境中,覺得所有的枴杖都被收去了,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隱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與微不足道。二十世紀哲學反覆提示人們注意自己的處境,在草原上,人的處境感最強烈。天,果真如穹廬一樣籠罩大地。土地寬厚仁慈,起伏無際。人在這裏揮動雙拳咆哮顯得可笑,蹲下嚶嚶而泣顯得可恥。

外來的旅人,在草原上找不到一件相宜的事來做。

1、“草原在單一中呈現豐富。”單一與豐富是否矛盾?

2、草原與大海一樣在單一中呈現豐富,那二者又有什麼區別呢?

3、“在草原上,遼闊首先給人以自由感,第二個感覺是不自由,也可以説侷促。”這裏又出現一對相矛盾的詞語。剛剛我們分析了“單一”與“豐富”這對看似矛盾的詞,現在請同學們説説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4、作者的“靜默”在文中體現在哪些方面,他又為何説草原是靜默的?

5、以草原為題材的《敕勒歌》與《靜默草原》在情感表達、結構等方面有什麼不同?

答案

1、“在單一中呈現豐富。”也就是説,豐富是藴涵在單一之中的。草原首先給人以單一感。“這顏色無疑是綠”,“無疑”也就是説,不用懷疑,草原首先給人的感覺是大片大片的綠。“草就是海水,極單純”這都表現了草原的單一,然而,這種單一,“在陽光與起伏之中,又幻化出錫白、翡翠般的深碧或霧氣中的淡藍。” “在連綿不斷中顯示壯闊。”這就是草原的豐富。正如作者指出的“草原在單一中呈現豐富。”

2、從觀海者的不同角度(岸上、船上),比較出草原的另一特點:中心不定和可接觸性,再進一步指出草原的遼遠與蒼茫,和給人的親切感。

3、“置身於這樣闊大無邊的環境中,覺得所有的枴杖都被收去了,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隱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與微不足道。” 人揹負着種種世俗之事,榮譽、地位、權利、金錢……也就是文中所説的“枴杖”“人文背景”,人因此以為自己至高無上,驕傲、自大……然而面對草原的寬厚仁慈、自若坦然的闊大無邊的胸襟時,人所擁有的一切就顯得可悲、可笑了。

4、⑴站在草原上,你勉力前眺,或是回頭向後瞭望,都是一樣的風景:遼遠而蒼茫。⑵草原上沒有樹,所以即使風也聽不到蕭聲。⑶草原與我一樣,也是善忘者,只在靜默中觀望未來。⑷草原是很遼遠的蒼茫的。一個人,站在在草原上,可以任意遐想,悟出一些你以前根本沒悟出的哲理。這時的草原是靜的,也就是作者所説“靜默”的。沒有受到世俗的侵擾。所以,人,也必將是“靜默”的。也是個“善忘者”。

5、《敕勒歌》氣勢雄渾奔放,表達凝練跳躍,富有節奏韻律感。《靜默草原》格調細膩柔情,情感深沉,富有哲理性。文章時而描寫時而抒情……運筆自如,其對生活的感受信手拈來,似散而不散,“形散而神不散”,文本始終貫穿“靜默”這一題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4k4d9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