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詩兩首》學習要點【精品多篇】

《詩兩首》學習要點【精品多篇】

《詩兩首》學習要點【精品多篇】

詩兩首 篇一

教學目標

① 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

②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道德、情感、價值觀: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反覆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大家已經接觸到了許多詩歌,那麼在上課之前,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什麼是詩歌?”詞典上的解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有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情感”,我認為詩歌的最大特點就是表現了一種美的追求。《荷馬史詩》表現了一種悲壯雄闊的英雄之美,《繁星·春水》表現了一種心有靈犀的美,即使是《惡之花》《死水》這樣的詩篇,寫了種醜惡的事物,也是為了表現對逝去的美的留戀和對現實毀滅美的憤慨,這是一種追求之美。同樣,我們可以從抒發個人情感的愛情詩中看到美的存在,而描寫人生哲理的詩歌也同樣是美的樂園。我們學習這兩首詩歌,首先要去體會這種詩歌的美,通過我們的朗讀,通過我們的體會,通過我們的品味來感知這種美。

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學過程

導入  新課

俄羅斯文學博大精深,在世界範圍內有着廣泛的影響,且大師輩出。同學們能説説他們的名字嗎?(譬如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馬雅科夫斯其、萊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廣為傳誦的俄羅斯詩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學生自由回答

三、簡介作者

哪位同學知道這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大詩人的情況?

明確:普希金,俄羅斯偉大的詩人,小説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生於莫斯科一個崇尚文學的貴族家庭。成年後不斷髮表詩歌評擊時政,歌頌自由,被視為自由主義的代言人。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擊,他對曾被兩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終不愈地信守着詩中表達的生活原則,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他雖然被沙皇政府陰謀殺害了,但他的精神卻永遠鼓舞着人們。他的詩具有很高藝術成就和無言的藝術魅力。俄羅斯著名的文學理論批評家別林斯基曾這樣讚譽普希金的詩:“所表現的音調和語言的力量到了令人驚異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樣柔和、優美,像松脂一樣醇厚,像閃電一樣鮮明,像水晶一樣透明、潔靜,像春天一樣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劍擊一 可先讓學生讀有關資料,教師進行介紹,強調普希金的悲劇一生 樣鏗鏘有力。”但“詩是不可翻譯的”,譯詩不等於原詩,而我們現在又只能通過譯詩來學習、欣賞,但願我們能儘可能地領悟到這首詩的美。

四、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裏,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裏夫紀念冊上的。那裏俄國革命正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卻沒有喪失希望與鬥志,他熱愛生活,執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

四、聽、讀詩篇

1、聽課文錄音。

2、劃分朗讀節拍。

3、自由朗讀。 由教師範讀,再由學生讀

五、結合體驗,研討問題

1、問:詩人在詩中闡明瞭怎樣的人生態度?請結合你感受最深的詩句説説你曾有過的體驗。明確:詩中闡明瞭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的時候要善於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我們一定要永葆積極樂觀的心態;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

2 、問:如何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明確:見教參。

3、問: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要用形象説話,最忌直白的説理,而這首詩通篇沒有任何形象,卻以説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詩,想想原因何在? 學生討論

4、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篇,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作為鼓勵自己的座右銘,你讀了之後,喜歡這首詩嗎?為什麼?請同學們自由討論,各持己見。這首詩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這裏。 學生自由回答,最好聯繫實際

六、遷移積累

1、 仿句練習仿照《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一節,續寫下面的詩句。假如生活  捉弄了你,不要                  ,不要                  !                                          。

2、 背誦全詩

七、拓展提高:課後探究性閲讀普希金詩詩集,下堂課交流。 作為作業 完成

第二課時

《未選擇的路》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課

1、 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2、 交流閲讀普希金詩集的情況。 學生交流

二、導入  新課: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中的叮嚀與囑咐使我們感受到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還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該怎麼辦?美國詩人弗羅斯特在《未選擇的路》這首詩中表達了他對人生之路的思考。介紹詩人: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詩人,生於加利福尼亞州。他徒步漫遊過許多地方,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其代表作有詩集《少年的意志》《白樺樹》等。他在晚年成為美國的非官方的桂冠詩人,美國參議院曾作出決議向他表示敬意。他處在傳統詩歌和現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期,因此被稱為“交替性的詩人”,與艾略特同為美國現代詩歌的兩大中心。

三、朗讀詩篇

四、合作探究

1、請同學們反覆讀幾遍全詩,思考詩中的“路”有什麼含義?明確: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則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這裏其實運用的是文學藝術上常用的象徵手法。

2、全詩共5小節,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小節的意思。找出詩中最令你感動的詩句或詞,談談你的體會。 先朗讀由學生單獨回答。明確:佇立(思索)——決定(選擇)——選擇之後的悵惘——多年後的回顧、歎息

3、詩人雖然寫了自己所選擇的路,但重點都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詩題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麼重點又寫未選擇呢?明確:見教參“問題研討”

四、感悟哲理學了這首詩,你從中悟出了什麼道理?

明確: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選擇一條人生之路,必須慎重;人生道路的選擇,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可以講一講蘇格拉底有關麥穗的事例。 學生自由回答

五、分清象徵與比喻的概念。什麼是象徵?象徵跟比喻有什麼區別?

象徵:用具體的事物表示某種特殊的意義。明確:所謂象徵,就是在文學作品中,明寫甲事物,借寫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為一種表現手段,一種具體形象,也要求給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説的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象徵是一種謀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則是一種修辭手法,象徵一般要統攝全篇,而比喻只在個別語句、語段中起作用。出示兩首詩,讓學生判斷這哪一首詩用了象徵,哪一首詩用了比喻?“我靠長矛揉制面包,弄到伊斯瑪洛酒,我將這酒飲盡,然後倚靠着這支長矛。”——阿爾基洛斯科《詩人之矛》象一顆山上的風信子,被牧人用腳踏了又踏,卻在地上開出紫花。——薩福《新娘》本詩的美正體現象徵的運用上,詩人用非常普遍的形象來闡述自己的觀點,打動了讀者的心扉。 首先明確概念,再由教師闡述兩者區別

六、積累聯想

1、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請根據你的積累,另寫出兩條關於“路”的名言警句。

2、結合《爸爸的花兒落了》課後練習三,完成一篇小作文,談談成長曆程上的體驗。

七、綜合性訓練:出然後分小組出一期“詩歌園地”的手抄報。

教後記:在成長的道路上,陽光時時灑滿你的心田,但風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詩人普希金給了我們的叮嚀和囑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教會學生去怎麼做

詩兩首 篇二

從容説課

《詩兩首》包括戴望舒先生的《雨巷》和徐志摩先生的《再別康橋》兩首詩。望舒先生的《雨巷》是先生的成名之作,發表於1928年。徐志摩先生的《再別康橋》寫於1928年他重遊當年求學之地——英國劍橋大學後的返國途中,詩中纏結着詩人難以揮去的萬千離愁。

這兩首詩都是語言優美、情感細膩、意藴悠長的唯美之作,稱得上中國新詩的唯美的典範。因此,教學上,重點在品味詩歌的“美”,品味純美的意境、絕美的語言、唯美的情思,尤其應品味語言所呈現出的音樂之美、繪畫之美、建築之美。一定要緊扣語言本身去感受,通過反覆誦讀、潛心品讀等手段,輔之以音樂的效果,調動聯想、想象的能力,感受詩歌意境之美。

擬定兩課時。

教學設想:

第一課時:簡介兩位詩人及其創作的相關背景,然後通過聽錄音範讀,學生以各種形式反覆朗讀詩歌,並分析詩中的主要意象,體會詩人的情感。

第二課時:品析詩中最優美的語言,藉助音樂的力量,運用配樂朗誦的方法,進一步感悟詩歌之美,並最終達成背誦的目的。

教學重點  品味詩歌的語言,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教學難點  理解詩歌美之所在、美之真諦。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錄音機。

課時安排  兩課時。

三維目標

1.學習鑑賞詩歌語言的基本方法,仔細揣摩優美的詩句,品味詩歌語言之美。

2.理解詩歌的情感,分析情感與語言之間深刻的關係,體會優美的意境所造就的藝術效果。

3.朗讀教學,以多種形式、多種手段反覆誦讀,感受語言之美。

4.合作探究,品悟意境之美。

5.感受詩歌的語言美,感悟詩人的情感美,接受一次美的洗禮,獲得一次美的薰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創設氛圍,營造氣氛

【播放電視劇《人間四月天》中以徐志摩先生的詩譜上曲演唱的歌,同時多媒體展示詩作】

師  怎麼樣,大家有什麼感受呢?

生  我陶醉了。

生  美!實在是美!

師  對,美!詩美,音樂也美。而今天我們的確要欣賞中國新詩當中兩篇唯美的佳作。首先,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兩首詩兩遍。

師  同學們都已經從感性上接觸到這兩首詩了,請把你的直覺告訴大家,你覺得更喜歡讀哪一首呢?

生  我喜歡《雨巷》。

師  是嗎?談談你的感受。

生  我覺得這首詩有一種讓人難忘的“愁”,揮之不去,印象太深了。

師  原來是“愁”讓你難忘啊,也難怪,你們正是多愁善感的年紀,何況你是女孩。

生  我喜歡《再別康橋》,因為這首詩的愁沒那麼濃,更含蓄一些。我可不願那麼哀愁。

師  男生是該堅強一些。

生  我喜歡《雨巷》。因為,我就是在丁香花開的雨季出生的,所以,我對這首詩情有獨鍾。

師  那你也應該喜歡時下流行的《丁香花》這首歌啦?

生  老師真是我的知音!

……

師  看來,我們的同學都有自己的理由去喜歡詩歌。那麼,詩歌也應該是可以走近的,對嗎?

生  (齊聲)對!

推進新課

師  好,那就請你把認為更喜歡讀的那一首詩反覆再讀兩遍。這一次讀要求邊讀邊思考怎樣讀能讀得更好呢?

師  下面,我們每首詩分別請出3位同學來給大家範讀,大家先挑選自己的代表吧。

師  請選出的同學,各自朗讀一遍詩歌,每首詩,我們再讓大家點評一下。

【兩首詩都分別由三位同學範讀,由學生點評其讀得好在哪裏,哪裏是不足。教師邊引導學生在點評中歸納朗讀的要點,邊在黑板上板書】

生  我覺得王林讀的《雨巷》最好。

師  為什麼?

生  她在朗讀時特別注意感情投入,有的地方重讀,有的地方輕讀,讓人感覺抑揚頓挫,很有詩味。

師  李麗同學提到了朗讀詩歌時要注意的兩點:感情投入和重讀與輕讀的問題。很好!

生  我覺得樑敏讀的《再別康橋》最好。因為,她在朗讀時注意到了節奏快慢。好的朗誦者應該就像演唱者一樣,讓聽眾陶醉在旋律和節奏裏。

師  對,劉力同學又給大家歸納出了朗讀的第三條注意事項:注意節奏。大家還有什麼看法?

生  應該還要注意適當的停頓吧。剛才,我就是有幾句詩的停頓上把握不好,所以,沒讀好。

師  好,王軍又總結了一條:注意適當的停頓。既然,王軍同學找到了自己的失誤,我們歡迎他再為我們朗誦一遍,大家説好不好?

生  (齊聲)好!

師  這次感覺怎麼樣?

生  好多了!

師  大家説呢?

生  (齊聲)好!

師  看來,朗讀詩歌真是一門學問啊。我們在合作中又有了新的收穫。

師  同學們讀得很好,歸納得也很好。我們在朗讀時要注意停頓、注意節奏、注意重讀和輕讀等。那我們現在一起再來讀讀,牢記剛才歸納的要點。

師  同學們覺得自己讀得足夠好了嗎?

生  老師,我覺得我們在朗讀中好像還缺了點什麼?

師  嗯。老師也覺得大家的朗讀是缺了點什麼。缺什麼?大家一齊想想。

生  似乎還缺了點感情。

師  是啊。因為我們還沒體察到詩人的感情。上一課我們講到,體察詩人的情感應透過什麼去分析呢?

生  詩中的意象。

師  對。那我們還是分工合作,剛才你選擇哪一首詩來朗讀的現在還選哪一詩來分析其中的意象,及透過意象所傳達的詩人的情感。也可以低聲誦讀,幫助理解。

知識拓展、提升

【學生自由發言,分析意象及其藴涵的感情。答案不盡一致,但只要緊扣詩歌中的意象,不背離詩的感情基調,教師都給予肯定和讚許】

生  我覺得《雨巷》中的“姑娘”這個意象很獨特。

師  深入分析一下。

生  她有着“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像“我”一樣撐着油紙傘,“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中。走近時,“我”看到她是那樣的哀怨、憂愁,投出的目光“像夢一般的悽婉迷茫”。她並沒有停下來,而是“像夢中飄過/一枝丁香”一般,飄過“我”的身旁。姑娘最終消失在雨巷盡頭“頹圮的籬牆”邊。她很神祕,很幽怨,讓人難忘。

生  我認為,《雨巷》中的“姑娘”應該不是現實中的人,這個意象應該別有含義,可我還沒想出來。

師  大家幫他想想吧。

生  這位“姑娘”應當是詩人心中朦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詩人陷入人生苦悶時,對未來渺茫的憧憬。

【對這個意象,學生分成兩派,各自説出不同的觀點】

師  其實,大家的理解都有道理。對“姑娘”的理解歷來也像大家一樣存在不同的看法。我認為,只要解釋符合詩歌的意境就是合理的。

師  這首詩寫得既實又虛,朦朧恍惚。“我”似乎有着滿腹的心事,無限的煩憂,但又不願明説,或者是説不出來。“我”似乎在期待什麼、追求什麼,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標又顯得那樣遙遠而渺茫。那麼,《再別康橋》呢?

生  第2節寫康河岸邊的柳樹在夕陽中倒映河中的景象,將柳樹比喻成“新娘”,獨具匠心,表現了詩人極度迷戀的感情。康河的美景,留住了詩人的心,他樂而忘返了。

師  很好,還有嗎?

生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着彩虹似的夢。”虹與夢,奇異的意象,寫出了潭水的靜美,表達了詩人對拜倫潭的仰慕與追懷。這裏融情入景,營造出難以言傳的優美意境。第5節緊承上節詩意,對“夢”加以引申,向詩意縱深處開掘。這裏的“夢”,是對過去留學生活的真實寫照,暗含了對逝去的康橋生活的無限留戀之情。

師  作者對康橋除了留戀和熱愛,還有別的感情嗎?

生  在第6節,詩人的思路急轉,把讀者從夢境中拉回到現實,別情縷縷,離緒重重,現在哪有心思歌唱呢?詩情達到高潮。但這個高潮卻以情緒的低落和基調的抑鬱作為標誌。

師  沒錯。這首詩表達的是一種微波輕煙似的淡淡的離情別緒,談不上什麼現實內容或時代精神,但各個時期的讀者對它都有強烈的共鳴,認為它給人帶來了巨大的審美享受。原因在於它以美妙的藝術形式表達了人類共有的一種感情,即對逝去的美好往事,人們總是充滿懷念。

師  瞭解了詩歌的感情,剩下的時間,我們再讀、再背詩歌就有了更深的體會啦。時間交給大家!

課堂小結

讀詩就是感受其美。上一課毛澤東的詞給我們的是壯美的情感體驗,今天這兩首詩給我們的是優美的情感薰染。都是美。

佈置作業

明天我們要繼續創造美。今天的作業是請每一位同學為兩首詩當中的一首,選擇一段你認為合適的樂曲,進行配樂朗誦。

板書設計

朗讀的要點

第二課時

導入新課

創設氛圍,合作學習

師  讓我們繼續美的歷程,把音樂之美與語言之美、意境之美和情感之美結合在一起。請各組派出代表展示你們挑選的配樂。

【學生播放自己挑選的音樂】

師  音樂都很美,但哪一段與我們的詩是最相配呢?同學們討論討論,要説出理由。

推進新課

【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巡視瞭解】

生  我們覺得王軍選的那首中國古典音樂很好,跟《雨巷》的意境很配合。

師  為什麼?

生  因為,這首詩很有中國古典詩詞的味道,我在網上看過介紹,“丁香”在我國古典詩歌中就是憂愁、落寞的象徵,而且還常常與雨聯繫起來。王軍選的古曲讓人很容易就沉浸在那種幽怨的氣氛裏了。

師  好,李立同學是從意境的角度來分析音樂與詩歌的關係,很好。大家還有不同意見嗎?

生  我更喜歡王林選的那首輕音樂。

師  也談談自己的理由。

生  第一,我認為,這首曲子也符合《雨巷》的意境;第二,從節奏上,這首曲子與詩歌的節奏更配合。王軍的那首好像太慢了一點兒。

師  樑亮同學又給我們提出了一個新的標準:節奏。為了更進一步地分析兩首曲子哪一首更符合詩歌。我們就請挑選者配樂來朗誦一下,大家來做評委。

【兩位學生分別配樂朗誦《雨巷》】

師  好了,朗誦結束,哪一首更好,評判權歸大家。

師  結果出來了,王軍選的古曲以34票戰勝了王林選的輕音樂。

師  《雨巷》有了它的“搭檔”,我們也不能冷落了《再別康橋》啊。大家也評一評吧。

生  我們覺得劉麗選的那首鋼琴曲不錯,符合剛才大家提的標準。

生  我們都喜歡你上節課播放的《人間四月天》的主題曲。

師  看來,又是要用擂台賽的形式解決了。劉麗選的音樂當然由她朗讀;《人間四月天》的主題曲讓誰來朗讀呢?

生  (齊聲)老師!

師  (微笑)這個擂台賽,我的身份有些尷尬啊。我應該當裁判,還是參賽選手呢?

生  老師,您就當一回參賽選手,讓我們也來當一下裁判吧。

師  也好,現在的課堂,老師與學生的地位本來就是平等的,不過,你們裁判可要公平啊!

生  (齊聲)一定公平!

【教師和學生各自用配樂朗誦了《再別康橋》】

師  好了,到裁判出手的時候了。

師  結果是我的《人間四月天》以40票戰勝了劉麗的鋼琴曲,謝謝大家的支持。

師  通過討論和表決,我們給兩首優美的詩歌配上優美的樂曲。下面。我們就用自己選出的曲子來配合朗誦吧。大家也來感受這種詩美配樂美的意境。

【學生在音樂的配合下,進行配樂朗誦】

師  美的音樂,美的詩,其實詩的語言本來就如音樂一般是美的。在這兩首詩中選擇你認為最美的句子,説説其美在哪裏?

生  我喜歡《再別康橋》的第2節裏“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這一句,這句寫康河岸邊的柳樹在夕陽中倒映河中的景象,將柳樹比喻成“新娘”,獨具匠心,表現了詩人極度迷戀的感情。康河的美景,留住了詩人的心,他樂而忘返。

師  我也很喜歡這一句。

生  我喜歡《再別康橋》裏“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着彩虹似的夢”。作者把虹與夢,這兩個奇異的意象,疊加起來寫出了潭水的靜美,表達了詩人對拜倫潭的仰慕與追懷。這裏融情入景,營造出難以言傳的優美意境。

師  分析得很恰當。

生  我喜歡“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這幾行詩是《再別康橋》一詩的高潮所在。詩人在此由夢境回到現實。“放歌”是不可能的,美好的時光已經過去,“我”現在只能悄悄地隻身離去。別離的笙簫響起來了,夏蟲也為我的離別而沉默不語。離情別緒越來越濃。“悄悄是別離的笙簫”一句匠心獨運,將“悄悄”比作“別離的笙簫”,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無形為有形,化無聲為有聲,具有很好的審美效果。“沉默是今晚的康橋”一句也有類似的效果。

師  看來,你一定是在課下翻看了不少關於《再別康橋》的鑑賞了。

生  我很喜歡這首詩,也因此喜歡上了徐志摩,還看了一些關於他的介紹。

師  由一首詩而到一位作者,再到整個詩歌的世界,這是我們步入詩歌乃至文學殿堂的開始,祝賀你!以後,我們再找時間讓你給大家談談對徐志摩的看法,怎麼樣?

生  沒問題!

師  《雨巷》呢?誰來談談?

生  我喜歡詩的開頭一節“撐着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個丁香一樣的/結着愁怨的姑娘”,這是全詩的主旋律。閉上眼睛,浮現在我們腦海的是這樣的情與景:情,是獨自、彷徨、寂寥、愁怨;景,是紙傘、雨巷、丁香、姑娘。此情此景,水乳交融,幻化為一體,讓人難忘至極。

師  李立的分析一下就抓住了主題,還有其他的意見嗎?

生  “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這句也很好。作者心目中的女孩,她也撐着油紙傘,像詩人一樣,彷徨在這悠長而寂寥的雨巷。她從詩人對面而來,她與詩人只是瞬間相遇,又像夢一般的飄散而去。有種難以言表的神祕和幽怨。

師  很好!大家都談到了自己的感受。詩歌的內藴最終都是要我們自己去理解的。下面的時間給大家,在音樂中,自由朗讀和背誦這兩首詩歌。

課堂小結

伴着音樂,我們賞讀了兩首優美的詩篇。《雨巷》這首詩之所以流傳至今,主要在於它藝術上的成功。詩人將外國的表現手法與中國古典詩歌的美妙意境,相當完美地融為了一體。所以,著名詩人、學者卞之琳説:“《雨巷》讀起來好像舊詩名句‘丁香空結雨中愁’的現代白話版的擴充或者‘稀釋’。”而《再別康橋》這首詩的藝術美,表現是多方面的:感情真摯,形象生動、鮮明,語言優美洗練,十分注意詩的結構、形式的美和音樂美。如整首詩詩行長短構成一種參差錯落、舒緩有致的聲調,而詩的開頭和結尾重疊、復沓,加強了詩的節奏感和旋律美,增強了詩的音樂性。這首詩的語言,也是獨具特色的。

佈置作業

對詩歌美的探索是無止境的,我們的課堂畢竟有限。今天的作業是選擇你最欣賞的一首詩或一句、幾句詩寫出自己的感受,字數不限。

板書設計

語言之美

拓展閲讀

口  供

聞一多

我不騙你,我不是什麼詩人,

縱然我愛的是白石的堅貞,

青松和大海,鴉背馱着夕陽。

黃昏裏織滿了蝙蝠的翅膀。

你知道我愛英雄,還愛高山,

我愛一幅國旗在風中招展,

自從鵝黃到古銅色的菊花。

記着我的糧食是一壺苦茶!

可是還有一個我,你怕不怕?——

蒼蠅似的思想,垃圾桶裏爬。

鑑賞提示:《口供》是聞一多的詩集《死水》中的第一首詩。詩歌以鋪陳的手法,描繪出一幅又一幅景象,眾多的意象散發出文明古國的古色古香的氣息,它們所織就的畫面是那樣絢爛多彩,突現了詩人的愛國主義理想。但理想的熾熱與現實的冷酷所形成的強烈的反差又使詩人的抒情中含有了些許苦澀。最後兩行詩,是詩人對自身嚴酷的反省,對舊我的否定,對靈魂蜕變的渴望。

聞一多的詩講究結構上的“建築美”,語言上的韻律美,對新詩的創作有深刻的影響。

習題詳解

一、命題意圖:把握節奏,熟讀並能背誦全詩。

參考答案:1.節奏例釋:

例1: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例2: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2.要求學生熟讀並背誦這兩首詩。

二、命題意圖:分析詩中的意象,揣摩詩人的情感。

答案提示:這是一道開放性的題目,只要能緊扣詩中意象分析,合理揣測詩人的感懷,言之成理即可。教師可作適當的點評。

三、命題意圖:品味詩歌的美,分析詩歌表達形式上的特點及其表達效果。

答案提示:1.這一問是開放性的設問,無論回答意象美、意境美、語言美、情感美、結構美,只要是詩歌某一方面的特點,都是可以的。

2.最後一節詩與第1節詩在語意上同中有異,在節奏上則完全相同,以三個“悄悄的”與第1節中三個“輕輕的”迴環對應,在結構上形成前後呼應的特徵,體現了志摩詩的“建築美”之特徵,形成了全詩遙相呼應、一氣呵成、蕩氣迴腸的藝術效果。

四、命題意圖:拓闊閲讀視野,進行對比閲讀。

參考答案:1.三首詩詞中的“丁香”都是詩人“愁心”的象徵。這愁心就像丁香的花蕾一樣,固結不可解。而李詞和王詞還把丁香置於雨中的境界,使丁香更加悽豔動人。

2.第二問是開放性的題目,只要抓住詩中淡淡的愁緒展開描述即可。教師可作適當點撥。

詩兩首 篇三

1   詩兩首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熟讀並背誦,把握詩歌的內在旋律與和諧節奏。

2. 把握詩歌的意象,領會其象徵意義。

能力目標

1.品味詩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2.體會詩歌中優美的意境,感受湧動着的激情。

3.把握詩歌的主題。提高閲讀和鑑賞詩歌的能力。

德育目標

體味詩歌抒發的戀土深情和思鄉愁緒,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情感。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1.誦讀。理解詩歌意象,體會詩人真摯的情感。

2.感受詩歌中湧動着的激情,把握詩歌主題。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誰不愛自己的母親。誰不愛自己的祖國?穿越時空,只有一種感情能將民族的心聯繫起來,那就是對祖國深深的愛戀。早在1938年,著名詩人艾青就眼含熱淚對祖**親唱了一首深情的讚歌——《我愛這土地》。今天,我們——起去感受詩人澎湃着的靈魂。二、資料助讀   (投影)

艾青和《我愛這土地》

艾青(1910~1996),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他生長在農村,自幼為貧苦農婦哺養,對我們民族的主體——農民有着兒子般的深情。長大後的曲折經歷、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長為—個革命者。1929年赴法國留學,並開始詩歌創作。1932年回國,在獄中寫成詩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詩壇的地位。他的早期詩作多詛咒黑暗,風格渾厚質樸,調子沉重憂鬱,但對生活充滿希望與憧憬。他的抗戰時期的詩作,為覺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調高昂。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陽》《黎明的通知》等。主要詩作還有抒情長詩《光的讚歌》《古羅馬的大斗技場》等。

《我愛這土地》寫於抗日戰爭開始後的1938年,當時日本侵略軍連續攻佔了華北、華東、華南的廣大地區,所到之處瘋狂肆虐,妄圖摧毀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國人民奮 起抵抗,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詩人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關頭,滿懷對祖國的摯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寫下了這首慷慨激昂的詩。

三、感知、研習詩歌《我愛這土地》

l,教師深情地範背全詩。

2.學生自由誦讀。教師作誦讀提示:

這首詩無固定的節律,不押韻。它主要由句中停頓和句末停頓構成一定的節拍。誦讀時要着重體會由詩中感情起伏所構成的“內在節奏”。

示例:

我愛這土地假如/我是一隻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着的/土地,

這永遠洶湧着/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颳着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温柔的/黎明……

——然後/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裏面。

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3.指定學生誦讀全詩,教師作簡要點評。

4,思考:詩歌是按怎樣的思路抒寫的?

教師引導學生概括後明確:全詩以“假如”領起,用“嘶啞”形容鳥兒的歌喉。接着續寫出歌唱的內容,並由生前的歌唱,轉寫鳥兒死後魂歸大地,最後轉由鳥的形象代之以詩人自身形象,直扦胸臆,托出了詩人那顆真摯、熾熱的愛國心。

5.精彩研讀。

學生合作研討:

(1)詩人為何不用“珠圓玉潤”之類的詞而用“嘶啞”形容鳥兒唱的歌喉?從中你可體會到什麼?

(2)鳥兒歌唱的內容中,“土地”“河流”“風”“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義。結合時代特徵,説説它們有哪些象徵意藴?

(3)詩句“然後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裏面。”有何深意?

(4)詩歌的第二節與第一節有着怎樣的聯繫?把第二節去掉,詩歌主題的表達將會受到怎樣的影響?

學生研討後回答,教師明確:

(1)詩人選用“嘶啞”一詞,就把杜鵑啼血般的奉獻者形象賦予了悲憤的愛國者,它充滿着

因沉重的苦難和憂鬱的負荷而生髮的焦灼與浩歎,傳遞着與時代同步的憂患濤情,所以用“嘶

啞”一詞十分傳神。如果換用“珠圓玉潤”“動聽”等別的字眼,就不能使人體味到歌者經歷的坎坷、悲酸和對祖國、對土地、對人民執著的愛。

(2)上述一系列意象表達了歌唱的豐富內涵:暴風雨打擊着的土地,悲憤的河流,激怒的又,温柔的黎明——隱喻了祖國大地遭受的苦難,人民的悲憤和激怒,對光明的嚮往和希冀。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長了中華民族的祖國大地的象徵,“悲憤的河流”“激怒的風”可以看作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的象徵,“温柔的黎明”預示着人民為之奮鬥獻身的獨立自由的曙光,必將降臨於這片土地。

(3)表達了詩人對土地的眷戀,將自身融進大地,隱含了一種敢於犧牲自我之意。

(4)如果説第一節是對“愛土地(祖國)”主題的抒情性的鋪陳描述。第二節短小精悍的兩行則可看作是對主題的高度凝練的概括。去掉第二節,詩意則得不到提煉和強化。

6.學生熟讀背誦全詩。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土地”是艾青詩歌的中心意象之一,它凝聚着詩人對祖國——大地母親最深沉的愛。讀《我愛這土地》,我們感受着那個苦難年代,愛國知識分子對祖國的最真摯的愛的表白。這心聲,是歷久不衰的主旋律,更是永遠唱不盡的主題。

五、佈置作業     閲讀艾青的《太陽》一詩。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各學習小組推舉代表在班上宣讀,師生共同點評。

二、研習余光中《鄉愁》詩

1.誦讀,整體感知詩意。

(1)請學生默讀,熟悉詩歌內容。

教師提示余光中簡介:(投影)

余光中(1929~)當代詩人和詩評家。湖南衡陽人。現居中國台灣。1946年考入廈門大學外文系。1948年發表第一首詩作,次年隨國民黨軍隊赴台。1953年10月參加《創世紀》詩刊,致力於現代主義詩歌創作。主要作品有《鄉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詩集《靈河》《石室之死》等,詩論集《詩人之境》《詩的創作與鑑賞》等。其中《鄉愁》一詩,因為形象而深刻地抒發了遊子思鄉的殷切感情,而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讚賞。他的詩,兼取中國古典文學與外國現代文學之精神,創作手法新穎靈活,比喻奇特,描寫精神深刻,抒情細膩纏綿,一詠三歎,含蓄雋永,意味深長,韻律優美,節奏感強。被尊為中國台灣詩壇祭酒。他的詩論文章,視野開闊,富有開拓探索的犀利朝氣,強調作家的民族感和責任感,善於從語言的角度把握詩的品格和價值,自成一家。

(2)學生小聲試讀,體會詩作的意境和感情。並嘗試劃分詩的節奏和重音。

教師作誦讀提示:

《鄉愁》詩的形式美很突出:一是結構上寓變化於統一,節與節、句與句比較整齊對稱,詩人注意了長句與短句的變化調節,整齊中有參差;二是音樂上營造出一種迴旋往復、一唱三歎的美的旋律,同一位置上詞的重複和疊詞的運用,使全詩低迴掩抑,如怨如訴,數量詞的運用,也加強了全詩的音韻美。這首詩有如音樂中柔美而略帶哀傷的“回憶曲”,是海外遊子深情的戀歌。

詩的節奏和重音劃分如下:

鄉  愁

小時候                                   後來啊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這頭                               我/在外頭

母親/在那頭                             母親/在裏頭

長大後                                   而現在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大陸/在那頭

(3)配上著名音樂家馬思聰的《思鄉曲》,教師作示範朗讀。

思考:

“鄉愁”本是一種抽象的情感,但在《鄉愁》詩裏,它轉化成了具體可感的東西,作者是如何實現這一轉化的?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詩人巧妙地將“鄉愁”這種情感進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對應物。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裏,“鄉愁”分別寄託在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等具體可感的對象上。這種技法。通常稱之為“移情”,可以增加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4)合作研討:

①詩人所抒寫的“鄉愁”是怎樣隨着時間的推移而加深、昇華的?

②這四種對象前表修飾、限制的形容詞和數量詞有什麼特點?它們共同突出了這四樣東西的什麼特徵?在詩中有什麼表達效果?

③詩歌的第四節對詩意的拓展有怎樣的重要作用?

學生研討後回答,教師明確:

①“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

四個對象,分別是人生四個階段“鄉愁”的對應物。這四個階段分別是:小時候一長大後一後來一現在。

小時候,詩人少小離家,與母親書信往來,鄉愁寄託在小小的郵票上。長大後,為生活而奔波,與愛人聚聚離離,船票成了寄託鄉愁的媒介。到後來,—方矮矮的墳墓,將“我”與母親永遠分開了!而現在,一灣淺淺的海峽將“我”與祖國大陸隔開。個人的故鄉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羣人的家國之思。全詩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長長的餘味。

②“一枚”“一張”“一方”“一灣”四個數量詞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四個形容詞都以一種看似輕描淡寫的方式,把鄉愁濃縮於四個面積小程度輕的對象之上,恰恰反襯出詩人內心深處濃烈的思鄉情感。

③如果去掉第四節,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鄉的詩;有了第四節,前三節就成了鋪墊,這一節又畫龍點睛,鄉愁的詩意昇華為國愁和民愁了。

2.比較閲讀。

中國台灣當代女詩人席慕蓉的《鄉愁》(詳見課本p5)也是抒寫鄉愁的,説説它與課文在表達上各有什麼特點。

教師點撥:

這兩首詩有着相似的寫作背景。余光中和席慕蓉的祖籍和出生地均在大陸,後來赴中國台灣。

兩位詩人都鍾情於中國古典文化,承繼傳統文化中鄉愁的永恆主題寫出了新意。

不同之處在於,席慕蓉的故鄉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裏出生,也不在那裏長大,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有機會踏上故鄉的土地。她只有在夢裏,在詩中,寄託無限鄉愁。她的《鄉愁》,纏綿悱惻,分別寫故鄉月夜的笛聲、離別故鄉時心中模糊的悵惘、別後對故鄉的綿綿思念,意境深幽,比喻新異,也具有比較強的時代意義。但在思想深度的開掘上,這首《鄉愁》不如余光中的《鄉愁》那樣深刻。

3.語言運用。

余光中説鄉愁是“淺淺的海峽”,席慕蓉説是“沒有年輪的樹”,那麼,如果有一天走出家門,你心中最惦記的是什麼?請發揮想象,仿照課文,用漂亮的比喻句盡現你的感覺。

三、課堂練習

閲讀賞析舒蘭(中國台灣)的《鄉色酒》。

三十年前    三十年後

你從柳樹梢頭望我    我從柳樹梢頭望你

我正年少    你是一杯鄉色酒

你圓    你滿

人也圃    鄉愁也滿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鄉愁”是我國傳統文學歷久常新的主題,像唐代詩人李白的名作《靜夜思》:“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王灣《次北固山下》:“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崔顥《黃鶴樓》:“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余光中的首這《鄉愁》詩,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國古典詩詞的神韻和魅力。吟誦這深情的戀歌,我們掂量出了詩人思想中中國意識的分量。

五、佈置作業

1.《鄉愁》中一個詩節就是一場悽美的離別,請設想自己是詩中的主角,寫一段文字把詩中離別的模糊補充清楚。

2.仿照題為《國魂》的新詩的第一節,分別以“長大後”和“而現在”為開頭,續寫第二節和第三節(每行詩的字數不加限定)。

國  魂小時候

國魂是項上的紅領巾

我在紅旗下

烈士在心頭

參考答案:

1.略

2.長大後/國魂是冠軍領獎台上運動員眼裏的淚水/我在國歌聲中/運動員在陽光下面而現在/國魂是青年志願者跋涉的雙腳/我在緊跟着/億萬人在行列中

板書設計

《詩兩首》學習要點 篇四

章節

七下第一單元

日期

2、16

主備人

李文亞

課時

3課時

課題

詩兩首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未選擇的路

知識

技能

1、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

2、背誦第一首詩。

過程與方法

1、  理解象徵與比喻的區別。

2、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

態度

價值觀

1、  理解兩首詩所藴含的人生哲理,學習詩人對待生活的積極態度。

2、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

重點

教學重點

1、反覆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2、背誦第一首詩。

教學

難點

教學難點

理解象徵與比喻的區別。

教學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普希金

熱愛生活,執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

未 選 擇 的 路

弗羅斯特

人只能選擇一條人生之路,必須慎重;人生道路的選擇,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複習

以舊帶新

確定目標

2分~5分

四、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導入新課

俄羅斯文學博大精深,在世界範圍內有着廣泛的影響,且大師輩出。同學們能説説他們的名字嗎?(譬如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馬雅科夫斯其、萊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廣為傳誦的俄羅斯詩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以舊帶新,在此基礎上自然導入

25分

25分

25分

25分

一、簡介作者

哪位同學知道這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大詩人的情況?

明確:普希金,俄羅斯偉大的詩人,小説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

他的詩具有很高藝術成就和無言的藝術魅力。俄羅斯著名的文學理論批評家別林斯基曾這樣讚譽普希金的詩:“所表現的音調和語言的力量到了令人驚異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樣柔和、優美,像松脂一樣醇厚,像閃電一樣鮮明,像水晶一樣透明、潔靜,像春天一樣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劍擊一樣鏗鏘有力。”

但“詩是不可翻譯的”,譯詩不等於原詩,而我們現在又只能通過譯詩來學習、欣賞,但願我們能儘可能地領悟到這首詩的美。

二、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裏,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裏夫紀念冊上的。那裏俄國革命正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卻沒有喪失希望與鬥志,他熱愛生活,執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

三、聽、讀詩篇

1、聽課文錄音。

2、劃分朗讀節拍。

3、自由朗讀。

四、結合體驗,研討問題

1、問:詩人在詩中闡明瞭怎樣的人生態度?請結合你感受最深的詩句説説你曾有過的體驗。

明確:詩中闡明瞭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的時候要善於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我們一定要永葆積極樂觀的心態;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

2、  問:如何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

明確:見教參。

3、  問: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要用形象説話,最忌直白的説理,而這首詩通篇沒有任何形象,卻以説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詩,想想原因何在?

4、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篇,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作為鼓勵自己的座右銘,你讀了之後,喜歡這首詩嗎?為什麼?請同學們自由討論,各持己見。

五、遷移積累

1、仿句練習

仿照《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一節,續寫下面的詩句。

假如生活捉弄了你,

不要                  ,

不要                  !

2、  背誦全詩。

六、拓展提高:

課後探究性閲讀普希金詩詩集,下堂課交流。

四。未選擇的路

導學步驟:

一、複習舊課

1、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2、交流閲讀普希金詩集的情況。

二、導入新課: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中的叮嚀與囑咐使我們感受到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還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該怎麼辦?美國詩人弗羅斯特在《未選擇的路》這首詩中表達了他對人生之路的思考。

三、朗讀詩篇

四、合作探究

1、請同學們反覆讀幾遍全詩,思考詩中的“路”有什麼含義?

明確: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則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這裏其實運用的是文學藝術上常用的象徵手法。

2、  什麼是象徵?象徵跟比喻有什麼區別?

明確:所謂象徵,就是在文學作品中,明寫甲事物,借寫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為一種表現手段,一種具體形象,也要求給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説的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象徵是一種謀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則是一種修辭手法,象徵一般要統攝全篇,而比喻只在個別語句、語段中起作用。

3、  全詩共5小節,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小節的意思。

明確:佇立(思索)——決定(選擇)——選擇之後的悵惘——多年後的回顧、歎息

理解詩意。

4、  詩人雖然寫了自己所選擇的路,但重點都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詩題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麼重點又寫未選擇呢?

明確:見教參“問題研討”

五、感悟哲理

學了這首詩,你從中悟出了什麼道理?

明確: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選擇一條人生之路,必須慎重;人生道路的選擇,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

六、積累聯想

1、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請根據你的積累,另寫出兩條關於“路”的名言警句。

參考答案: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

魯迅: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以“路”為話題,寫一篇作文。要求:文體不限,題目自擬,500字以上。

七、課後綜合訓練

嘗試寫幾句富有人生哲理的小詩,舉行詩歌朗誦會,然後分小組出一期“詩歌園地”的手抄報。

學生介紹自己所瞭解的作者情況

學生介紹從各個渠道蒐集來的這首詩的時代背景資料

聽、讀詩篇

採用各種不同形式朗讀這首詩

四人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然後全班彙報交流。

學生獨立完成題目

自覺閲讀普希金其他詩,擴大知識面

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交流閲讀普希金詩集的情況。

聆聽老師導入新課,品味導入技巧。

採用各種不同形式朗讀這首詩

學生分組討論,合作探究,彙報交流

學生暢所欲言,盡情表達自己的觀點、想法

知識拓展,專題訓練

寫作練筆

按要求進行綜合訓練

檢查預習中學生蒐集作者資料情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瞭解這首詩的時代背景,為學習本科打下堅實的基礎。

通過不同形式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達到對課文的整體感悟。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研討問題,培養學生研讀與賞析的能力,突破第一首詩的重難點。

實踐中練兵,反饋學生所學效果 。

檢查上節課第一首詩的背誦情況以及作業完成情況

以舊帶新,在此基礎上自然導入

讀中學,讀中悟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研討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研讀與賞析的能力,突破第二首詩的重難點。

深入挖掘本詩的思想意義,讓學生受到深刻的教育,在實踐中指導自己的行為。

由課內到課外,增強知識的廣度。

學以致用,提高寫作能力

舉行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鞏固提高

13分~15分

當堂訓練:

一、在規定時間內默寫《假如生活清騙了你》。

二、朗讀《未選擇的路》,説説“路”包含了什麼深刻的含義,從中悟出什麼人生的哲理。

三、《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通篇都是勸説的口吻,沒有什麼具體的形象,它卻是一首著名的詩,為世界各國人民廣為傳誦。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麼?

四、聽寫讀一讀,寫一寫生字。

學生獨立完 成 老師設計的題目

夯實所學,檢查教與學的效果

課後反思

《詩兩首》學習要點 篇五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 積累詞語,掌握“瞬息、幽寂、延綿、荒草萋萋”等詞語的讀音、詞義,並學會運用。

⑵ 瞭解兩位詩人,理解兩首詩中所藴含的哲理。

⑶ 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熟讀《未選擇的路》。

2、能力目標:

⑴ 體味詩人的思想感情,並激發學生的想象,對詩歌進行再創造,培養學生讀詩的情趣。

⑵ 借鑑《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直抒胸臆的構思,理解《未選擇的路》一詩中的象徵手法,逐步提高詩歌鑑賞的能力。

3、德育目標:

感受詩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體味詩人因選擇人生之路的慎重與無奈而引發的感慨,提高學生對人生的認識,培養健康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

1、理解兩首詩所藴含的哲理。

2、品評兩首詩的藝術表現手法。

【教學難點】

1、理解《未選擇的路》中,詩人重點寫那條未選擇的路而不是已選擇的那條路的原因。

2、掌握象徵手法。

【教學方法】

1、詩歌四步教學法。讀詩──説詩──悟詩──品詩,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鑑賞能力同步提高。

2、比較鑑賞法。尊重學生鑑賞主體地位,以個人欣賞體驗為主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首,並説明理由,變“要我讀”為“我要讀”。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示範朗讀磁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朗讀詩歌,整體感知詩意;學生自主交流,暢談讀詩感受;教師設計相關問題引導學生深悟詩歌,把握詩歌的深層含義,理解詩歌所藴含的哲理;學生自主品評詩歌,感受詩歌的藝術魅力;比較鑑賞,學生暢談學詩的心得,鑑賞體現主體化、個性化。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1:播放龍飄飄的金曲《成長的歲月》“過去為沒有得到而傷悲,過去也曾為失去而後悔,我想起這一切的一切,那都只是我心頭一個結。今晨當我不再為我的付出而流淚,成長的歲月,讓我知道我已失去太多,成長的歲月,讓我知道更要珍惜擁有的一切。”

歲月的風鈴在我們耳邊叮咚作響,站在青春的路口靜靜凝望:前方的道路曲折蜿蜒,直通向那被稱為“明天”的地方。回頭看看自己的足跡,那一雙雙腳印記下了我們每一次跌倒和踉蹌,這條路上有綠洲有沙漠,有風吹雨打有鳥語花香,但無論如何,平原留着我們的足跡,高山印證着我們的身影,大海融入了我們的氣息,天空記錄下了我們的飛翔。多少次陰霾,我們用陽光驅散,因為我們心頭縈繞着堅強與快樂,請聽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播放示範朗讀帶)

設計2:當你處於逆境時,是該前進?還是後退?前進,或許會有老虎攔路,但等待同樣意味着死亡,怎麼辦?讓我們在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中去尋找答案。

設計3:俄羅斯文學博大精深,在世界範圍內有着廣泛的影響,且大師輩出。如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馬雅可夫斯基、萊蒙托夫等。今天我們來學習被譽為“俄羅斯文學之父”的普希金的哲理小詩《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二、詩人簡介

多媒體顯示普希金、弗羅斯特畫像,教師簡介詩人的人生經歷及創作概況:

普希金(1799~1837),俄羅斯十九世紀偉大的民族詩人,他在多種文學體裁──抒情詩、敍事詩、詩劇、小説、散文、童話等方面都取得了傑出的成績,為後代的作家提供了典範,所以他被稱為“俄國文學的始祖”“偉大的俄國人民詩人”“俄羅斯詩歌的太陽”。一生追求自由,反對沙皇專制,曾遭到流放。1837年2月8日,普希金在和保皇黨人丹特士決鬥中被陰謀殺害。普希金一生寫了800多首抒情詩,包括著名的《自由頌》《致恰達耶夫》;長篇小説《上尉的女兒》;長篇詩體小説《葉甫蓋尼·澳涅金》。《葉甫蓋尼·澳涅金》是他的代表作品。

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現代詩人,一生榮獲四次普利策優秀詩歌獎,他的詩在美國擁有眾多讀者。他出生於加利福尼亞州的弗蘭西斯科。他曾就讀於達特第斯學院,但不久便輟學到一家紡織廠做工。1897~1899年,他又在哈佛大學學習。此後,他當過教員、工人、農民。1912年全家遷往英國,得到龐德等詩人的賞識和幫助,《一個男孩的願望》和《波士頓以北》的出版,使他一舉成名。1915年他返回美國,邊教書邊幹農活。

詩人主要以農村生活為題材,生動樸實地描寫了田園風光和農村日常生活。他的詩充滿鄉土氣息,同時又富於象徵和哲理,內涵複雜,情調微妙,深為人們喜愛。

三、師生共同賞讀《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1、教師配樂朗誦,學生聽讀,初步感知詩意:

教師提示以下詞語的讀音:

瞬(shùn)息 懷戀(liàn)

學生集體朗誦,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學生自由發言,交流讀詩的感受:

生1:這首詩節奏清新明快,詩意簡潔明瞭,勸説我們在生活失意時,要保持鎮靜,要樂觀向上,相信一切都會過去的,現實並不像我們想象得那麼糟糕。

生2:這首詩簡單易懂,與以前讀過的詩相比,顯得“平易近人”些,能消除我們讀詩時緊張的心理。

生3:我覺得醜小鴨可以作為這首詩的代言人。醜小鴨在憂鬱的日子裏,鎮靜從容,樂觀處事,終於迎來了“快樂的日子”。當他成為一隻白天鵝時,那過去遭遇的歧視、打擊竟成了他親切的懷戀。文學大家對人生的認識,實乃“英雄所見略同”。

生4:詩人似乎在勸説我們:當生活欺騙了你的時候,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時要善於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未來是幸福美好的。我似乎感受到詩人真誠博大的情懷,看到詩人堅定的眼神、剛毅的表情。

……

教師總結:同學們對詩的感悟能力相當高,這首詩已叩響你的心扉,接下來讓我們悉心品味,深層探究。

3、教師設計相關題目,引導學生深層探究,領悟詩意:

多媒體顯示:

⑴ 醜小鴨是安徒生的真實寫照,《假如生活欺騙了

你》與作者的經歷有關係嗎?

⑵ 如何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這兩句詩的含義?你有過類似的體驗嗎?

⑶ 成長的天空中,總會有陰霾,在泥濘的小路上踽

踽獨行時,你曾經有過怎樣的心理活動?這首詩會引發你

怎樣的人生感歎?

⑷ 你對“欺騙”一詞是如何理解的?

學生分組討論,要求人人發言。教師巡視各組,選交流較好的小組選代表面向全班交流。

明確:

⑴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寫於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裏。那時俄國革命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仍沒有喪失希望和鬥志。他一生在文學創作上的成就,是在不斷遭受流放和與專制制度進行曲折的不懈的鬥爭中取得的。從詩中可以看出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這首詩正是詩人個人體驗的形象傳達,是詩人人生經驗的總結,也是生活的真諦。

⑵ 這兩句詩道出了一種人生體驗中極為普遍的感覺:生活是有意義的,不要隨意忘卻、拋棄那曾經擁有的憶念。在這裏,詩人要強調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而反對悲觀消極的人生態度。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人生的體驗應該是豐富多樣的,各種體驗都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都有助於把握人生。

⑶ 學生暢談自己的成長經歷,傾吐成長的煩惱。教師也可結合自己的經歷來談,力爭創設一個親切真誠自然和諧的教學氛圍。

⑷ “欺騙”是指個體理想與現實之間的一種距離,以及這種距離給人造成的心理落差和情感失落。

4、品評詩歌,鑑賞詩歌的美點:

教師以記者的身份現場採訪學生“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麼?”“這首詩沒有具體的形象,卻被世界各地人民廣為傳誦,依你看,原因是什麼?”

學生爭相回答。

生1:這首詩以説理為主,但並不是枯燥生硬的説教,更像是柔聲相勸,親切交談,有豐富的人情味。

生2:全詩顯得清新流暢,熱烈而又深沉,有“率真”“清新”的藝術特質。

生3:這首詩不以意象傳情達意,而是直抒胸臆,以平等交流的語氣娓娓寫來,語調親切和婉,熱誠坦率。

生4:詩歌展現了一種積極向上、達觀自信的人生態度,我想,這應是詩歌流傳長盛不衰的原因。

……

5、學生齊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四、學生自主賞讀《未選擇的路》

1、導入:

同學們是否記得屈原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名句,人們常把人的一生比作一條路,把人生的選擇比作對路的選擇。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寫“路”的小詩《未選擇的路》。

2、教師播放示範朗讀磁帶,學生聽讀,正音正字:

⑴ 教師選兩名學生整理、交流需要積累的詞語:

學生明確:

涉足:指進入某種環境或生活的範圍。

幽寂:幽靜、寂寞。

佇(zhù)立:長時間站着。

萋萋(qī):形容草長得茂盛的樣子。

回顧:回過頭來看。

污染:這裏指踩下足跡。

⑵ 學生默讀詩歌,整體感知詩意。

⑶ 學生齊讀詩歌,體味詩情。

3、學生自由發言,交流讀詩的感受:

生1:這首詩好像在説在歧路口,該選擇什麼樣的路。

生2:我的看法與前面這位同學不一致。詩歌不是在談選擇什麼樣的路,而是在談“選擇”本身,選擇給人帶來的困惑。

生3:詩人在談自己的人生體驗,他一旦作出選擇,同時就意味着失去,對失去的事物,總是追懷再三。

生4:詩人借寫自然界的道路來表達自己對人生之路的思考,有哲理藴味。

……

教師總結:詩歌是多義的,一千個讀者是一千個哈姆雷特。孰是孰非,留待下一步研討。

4、生生互動,進入質疑、釋疑階段,通過深層探究,理解詩意,深味詩中藴含的哲理:

學生自由提問,教師分類整理學生的疑問,把共性的較有價值的問題交付全班同學討論解決。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有:

多媒體顯示:

⑴ 請用一句話分別概括四節詩的內容。

⑵ 詩歌談選擇,為什麼重點寫那一條“未選擇的

路”?

⑶ 詩中“路”有什麼深刻含義?你從中悟出了什麼

樣的人生哲理?

學生明確:

⑴ 第1節詩人站在林間交岔路口,思考所要選擇的路;第2節詩人選擇了少有人走的路;第3節詩人踏上了自己選擇的小路,開始了艱難的跋涉;第4節寫未選擇的路。

⑵ 詩人雖然寫了選擇的路,但重點卻放在未選擇的路上,原因有二:人生的道路有許多可供人選擇,但一個人往往只能走一條路,還有其他許多條路,因為人生短暫而只能放棄。人生道路的選擇帶有偶然性、隨意性。那些未選擇的路,才更讓人想念和留戀,此其一。未選擇也就是一種選擇。正是生活中許多人對於選擇的不滿,才更加產生了對未選擇的懷戀,此其二。詩人重點寫未選擇的路,是對人生的真實寫照,更能打動讀者的心靈,引人深思。

⑶ 詩人表面上似乎在寫自然界的道路,但實際上暗示的卻是人生之路。

悟出的道理有:人生的道路千萬條,但一個人只能選擇一條,必須慎重;人生的選擇,要深思、慎取、忌草率、盲從;路要靠自己去走,越是荊棘叢生的道路,越能令人想念,也越能磨鍊人。

5、品味詩歌,鑑賞詩歌的美點:

教師以談話的方式與同學交流,“這首詩最吸引你的是什麼?”

生1:平易的文字背後藴含着深邃的哲理。

生2:優美的意境最能吸引人。“荒草萋萋,十分幽寂,顯得更誘人,更美麗”如畫面一般,形象地寫出了選擇的誘惑。

生3:濃郁的抒情、深邃的哲理相交融。詩人的經歷是獨特的,感受卻是典型的,那淡淡的憂鬱、惆悵為全詩帶來了不可抗拒的藝術感染力。

生4:形象性、哲理性是詩歌成功的關鍵。象徵手法的運用是本詩鮮明的藝術特徵。

教師順勢點撥:詩人借自然界的道路來表達自己對人生之路的思考,具有深刻的象徵性、哲理性。

象徵,就是在文學作品中,明寫甲事物,為的是借寫甲事物暗示乙事物。它是詩人常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它往往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象徵和比喻是不同的。比喻重相似性,目的是使要説的事物更加生動、鮮明,它只是一種修辭,只在個別的詞、句、語段中起作用。而象徵是一種謀篇立意的手法,往往統攝全篇。

學生回憶以往學過的內容加以印證,深化對象徵手法的理解。

6、學生齊讀《未選擇的路》。

五、比較鑑賞,學生暢談學詩的心得、體會

教師提示:這兩首詩中,你更喜歡哪一首?請説明理由。

學生自由發言。

生1:選擇是異常痛苦的,兩首詩我都喜歡。我喜歡兩首詩中積極達觀的人格美。在成長的道路上,陽光時時灑滿你的心田,但風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在人生的道路上遭遇到選擇的尷尬和困惑時,你該怎麼辦?普希金和弗羅斯特用他們的詩歌表達了對人生的思索,展露了一種積極達觀的人格魅力。“假如生活欺騙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鬱的日子裏需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多麼積極向上、堅強樂觀的思想情緒!“但我卻選擇了另外一條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顯得更誘人,更美麗;/雖然在這條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詩人單單選擇少有人走的路,從中看出他有多麼闊大的胸襟!這是多麼堅強、充滿挑戰性的選擇!

生2:世上沒有兩種花是完全相同的,我無法選擇。兩首詩手法各異,美妙絕倫。《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平實直率、直抒胸臆,似乎是促膝談心,給人如坐春風之感;《未選擇的路》運用象徵,委婉含蓄,詩意醇厚,百品不厭。

教師總結:兩位同學委婉指出老師的問題不恰當,這很好,看來選擇是艱難的,不選擇是令人遺憾的。兩首詩各具特色,都值得我們反覆吟誦,百般品味。

六、課堂小結

在成長的道路上,有這些大師偉大人格的光輝照耀,有他們智慧的澆灌,我們人生的花朵一定會開放得更加絢爛奪目。

學生齊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齊讀《未選擇的路》。

七、佈置作業

1、古今中外有許多詩人作家,對“路”有過精彩的描述,請你寫出三句,註明作者,並選擇其中的一句談談自己的感受。

2、仿照《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1小節句式,完成下列填空。

假如_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_______,不要______!

_________需要__________。

相信吧,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

古道西風瘦馬,小橋流水人家──馬致遠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魯迅

2、假如生活中遇到了困苦,

不要驚慌,不要沮喪!

陰暗的日子裏需要信心,

相信吧,開心的日子定會到來。

【板書設計】

【活動與探究】

1、組織一次演講比賽,題目是:讓快樂伴我成長。最好引用詩歌中的句子,課內課外均可。

2、寫作活動設計:

⑴ 模仿“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寫以“假如”為題的一首小詩,要求藴含一定的道理。

示例:

假如

假如有一天

你被生活疏遠

一定要有勇氣自己站起

假如有一天

你被痛苦拋進了漩渦

一定要用智慧主宰自己

假如有一天

你一顆滴血的心已被揉破

一定要選擇堅強戰勝自己

⑵ 《未選擇的路》中詩人選擇了一條人跡稀少的路,依你看,詩人是一個怎樣的人?請你對他作一番描述好嗎?

(提示:重點描述詩人的內心世界或描述詩人作出選擇時的心理活動)

3、選擇最喜歡的精短哲理詩,組織一次以“青春”為主題的詩歌朗誦會。

【開放探究】

閲讀下面這首詩,試將它與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進行比較,談談兩首詩風格、立意的不同。

假如你欺騙了生活

宮璽

假如你欺騙了生活

以為神鬼不知,心安理得

且慢,生活並沒有到此為止

有一天,它會教你向它認錯

大地的心是誠實的

孩子的眼睛是誠實的

人生只有一步一個腳印

才會有無憾的付出無愧的收穫

【備課資料】

一、課文賞析

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賞析:

該詩寫於1825年,正是詩人流放南俄敖德薩同當地總督發生衝突後,被押送到其父親的領地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村幽禁期間所作。從1824年8月至1826年9月,這是一段極為孤獨寂寞的生活。面對12月黨人起義前後劇烈動盪的社會風雲,普希金不僅同火熱的鬥爭相隔絕,而且與眾多親密無間的摯友親朋相分離。幸虧夜晚,有終生摯愛的奶媽相陪伴,講故事為他消愁解悶;白天,到集市上去,與純樸的農人為友,和他們談話,聽他們唱歌。孤寂之中,除了讀書、寫作,鄰近莊園奧西波娃一家也給詩人愁悶的幽禁生活帶來了一片温馨和慰藉。這首詩就是為奧西波娃15歲的女兒姬姬所寫的,題寫在她的紀念冊上。

普希金自言,要“用詩歌喚起人們善良的感情”,別林斯基也曾説過:“普希金天性是可親可愛的人,他是誠心誠意願意向每一個他覺得是‘人’的人伸手的……他內心有着許多赤子似的和善、温良和柔順的成分。”因而“在普希金的任何感情中永遠有一些特別高貴的、温和的、柔情的、馥郁的、優雅的東西。”《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這首詩就典型地體現了這種思想特徵。該詩以一個假設句破題,劈頭就是一個“假如”,此時26歲的普希金,面對的是一個純真的女孩,他宛如一位飽經風霜而又無比温厚的長者,彷彿生怕碰傷這棵稚嫩的幼苗,於是從未來着筆,使用一種帶有預言的口吻叮嚀、勉勵涉世未深的少女,如果出現這種偶然……實際上,這個對於無知的對話者所作的帶有推測性假定意義的假説,正是變幻莫測的人生中的一種必然現象,即生活中不可能沒悲傷、煩惱,但是你要剋制、忍耐,因為還有一個“歡樂的日子”就要來臨。這歡樂是針對悲傷而言的,不是現在時,而是屬於未來的。緊跟其後,在第二個詩節中,詩人進一步指出,這未來,並非現實生活中,漫漫長夜之後,遙遠的明天,而是心靈生活中的未來,這就引出了下面的富有深刻哲理的詩句:“轉眼間一切都會過去,/而過去了的,將會變得可親。”顯然,在這裏,詩人並未一般地開出常人司空見慣的用時間醫治心靈創傷的這貼藥方,而是要人面向內心世界,放眼於未來,實行一種自我精神調節法,究其實,這是一種情緒的轉換,它可以是在一瞬之間完成,這就是要用希望去救治現實的痛苦。這同現代心理醫生的看法可以説是不謀而合,然而,普希金畢竟不是心理學家,而是詩人。他進一步指出,痛苦一旦過去,人就會更加成熟,對於成熟的人來説,這過去了的,即便是痛苦,也會成為人生的一段標誌,而令人感到無比親切。保持對生活的信心,即使在逆境之中,不要陷入絕望而不能自拔,正所謂蒼茫人世,短暫人生,期驥美好,追憶亦美好矣,這不正是離羣索居、寂寥生涯中,詩人悟出的深刻生活哲理嗎?這裏沒有一絲一毫宿命論的蛛絲馬跡,真誠、善良,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加上親切自然而又熱情深沉的語調,詩歌樸素、流暢,言簡意深,耐人回味。

與普希金早期引吭高歌讚頌自由,嬉笑怒罵,諷刺權貴,批判專制的抒情詩不同,這首小詩,明顯表現出詩人後期抒情詩創作趨向含蓄、富於哲理的特點。用普希金自己的話説:“從1825年開始,他走上了‘現實的詩人’的道路。”這首詩即是一個佐證。

(選自《古今中外哲理詩鑑賞辭典》,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8,作者:趙寧)

2、《未選擇的路》賞析:

這是一首哲理抒情詩,寫於1915年,自問世以來,廣為流傳,成為美國詩歌中的名篇。

詩人給我們描繪了這樣一幅畫面,兩條路在黃色的樹叢中*開,一條路蜿蜒地進入叢林榛蕪;一條路長滿茸茸的綠草。作為過客的“我”在岔路前猶豫、徘徊,因為兩條路雖然風格不同,但都美麗、平坦、覆滿落葉,以同樣的魅力吸引着我,等待着踏踐,而“我”只能選擇其一。如果僅僅是兩條路的選擇,詩人也不需躊躇再三,在這裏“路”有更深的含義,它象徵着人生的旅途,詩人面臨的是人生道路的選擇,難怪他難以舉足。因為無論這種選擇是明智還是糊塗,我們都不能回到原來的岔路重新開始。

這首詩揭示了人的一個根本問題──選擇。弗羅斯特避免直言這兩條路代表着什麼,對選擇的具體內容沒有任何暗示,詩人所要闡明的僅僅是選擇本身。詩描繪的是一個面臨選擇的人和他在進行選擇時的心態,這個人是弗羅斯特,也是我們。選擇是人生經驗中的一個方面,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面臨着選擇,人生就是由無數次選擇組成的。同一時刻同樣的機遇,我們只能選擇其一。當我們沿着自己選定的道路前行時,常常會對那條未選擇的路懷着深深的眷戀,如果走那條路又會怎樣?也許更奇偉、瑰麗,也許更平凡、黯淡,不管怎樣,我們都無法去實踐,它成為一個永遠難圓的夢。選擇的存在決定了生活中具有現實性和可能性兩個方面。當一種選擇成為現實,必然伴隨着另一種可能,它們無法互換,因為我們不能返回選擇的起點。這是人生無法解決、無法擺脱的深層悲劇,所以,作者要發出無奈的“深深歎息”。選擇造成無法彌補的差異,幸運與不幸,快樂與悲哀,希望與渺茫,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人生。

詩人用了象徵的手法,通過直覺和戲劇性來傳達詩中的哲理,以個別反映一般,以小見大,以近寓遠。清新的詩句後面,是詩人對人生深層的思索和歎息。反覆閲讀,我們可以領會其中的哲理,得到智慧的啟迪。

(選自《古今中外哲理詩鑑賞辭典》,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8,作者:鄭書磊,郝文勝)

二、重温經典

薦讀邵燕祥《假如生活重新開頭》:

假如生活重新開頭

邵燕祥

假如生活重新開頭,

我的旅伴,我的朋友——

還是迎着朝陽出發,

把長長的身影留在背後。

愉快地回頭一揮手!

假如生活重新開頭,

我的旅伴,我的朋友——

依然是一條風雨的長途,

依然不知疲倦地奔走。

讓我們緊緊地拉住手!

假如生活重新開頭,

我的旅伴,我的朋友——

我們仍舊要一齊舉杯,

不管是甜酒還是苦酒。

忠實和信任最醇厚!

假如生活重新開頭,

我的旅伴,我的朋友——

還要唱那永遠唱不完的歌,

在喉管沒被割斷的時候。

該歡呼的歡呼,該咀咒的咀咒!

假如生活重新開頭,

我的旅伴,我的朋友——

他們不肯拯救自己的靈魂,

就留給上帝去拯救……

陽光下畢竟是白晝!

時間呀,時間不會倒流,

生活卻能夠重新開頭。

莫説失去了很多很多,

我的旅伴,我的朋友——

明天比昨天更長久!

1979年11月19日

提示:這首詩共六節,既以熾熱的情感感染人,又以深邃的哲理啟迪人。全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極其真誠而豐富的。詩人立足於新的人生道路的起點,通過告別過去(第一節)、風雨同舟(第二節)、相互信賴(第三節)、堅持真理(第四節)、光明照耀人間(第五節)、走向未來(第六節)的心靈歷程,展現了詩人對新的人生生活的摯愛與追求。詩人對新生活的追求包含以下幾層意思:一、在即將到來的新時代裏,一如既往地追求光明與理想,和人民一道創造美好的新生活;二、陽光有了陰影,美好中有了醜陋,那麼,也應該有批評、有暴露;三、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重要的是把握未來。全詩就這樣將濃烈的詩情與深刻的哲理有機地統一起來,刺激讀者的審美感受,產生強烈的共鳴。

《詩兩首》學習要點 篇六

《詩兩首》教學設計

譚格莊初級中學 左新蕾

[教學思路]

本文的兩首詩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對母親的深愛。《紙船》是獻給母親的一曲深情的頌歌。詩人以紙船為題,賦予紙船以特別的含義,寄託了對母親刻骨銘心的思念。《金色花》從假想寫起,“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髮想象——一個神奇的兒童與他母親“捉迷藏”,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母親的依戀。在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讀,在反覆朗讀中加深對詩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詩的能力,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由“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生髮想象,讓學生感受到想象的新奇而美妙,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既發展學生的個性,又發展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設計]

一、導入  新課

母親是孕育萬物的源泉,母愛是人世間最崇高最美好的感情。我們偉大的母親給了我們無微不至的愛,你怎樣向母親表達你的愛意呢?

同學們説的很好,都向母親傾訴了自己深深的依戀之情。母愛一直是文學作品中永恆的主題,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人深情地頌揚過母親。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樣的兩首詩:中國女作家冰心的《紙船》,和印度大文豪泰戈爾的《金色花》。

二、出示目標

1、把握詩文基調,表情朗讀詩文,培養鑑賞詩歌的能力;背誦詩歌,豐富語言積累。

2、自主、合作、探究地進行學習。

3、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三、知識積累

以下知識主要讓學生在預習中作好積累筆記,課堂上教師以檢閲的方式瞭解學生預習的情況。

1、字詞積累

大家預習了嗎?看看這些字詞你解決了沒有?

字:嗅 摩 衍 匿 禱

詞:匿笑 禱告

讀一讀,講一講。

2、作家作品知識積累:

關於泰戈爾:泰戈爾,印度詩人、作家,他一生創作豐富,詩集有《新月集》、《飛鳥集》等,長篇小説有《小沙子》、《沉船》等,曾獲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

關於冰心:原名謝婉瑩,現代詩人、散文家、小説家、兒童文學家。代表作品有《繁星》、《春水》、《寄小讀者》等。

四、《紙船》教學

整體感知

1、《紙船》是遠離家鄉的遊子對日夜思念的母親的深情呼喚。默讀這首詩,體會一下這首詩應該用什麼樣的語調來讀?

(學生體會:哀愁、深情)

2、離家遠了,你有過想家的感覺嗎?女詩人冰心把這種思念親人的哀愁用一隻只紙船詮釋到了極致。誰來試一下,把這種哀愁的語氣讀出來?

(師指導學生朗讀,尤其強調停頓和語調,可以讓學生在課本上標明停頓之處)

3、學生初步感知之後,教師提出評價要求:你喜歡這首散文詩嗎?為什麼?

(教師引導學生閲讀課本137——140頁對《繁星》、《春水》的指導閲讀,教學生懂得對於文學作品的欣賞是可以有多種觀點的,學習獨立鑑賞、評價作品。)

合作探究

學生品讀這首詩,通過自主思考,然後合作探討,師生交流對話的方式解決以下問題:

1、詩人疊紙船時為什麼“含着淚”?為什麼除了愛,還有悲哀?

(引導學生體會一個遠離家鄉的遊子的心情)

2、你覺得紙船迴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嗎?為什麼作者要借紙船來抒情?

(“我要他到的地方”是母親的身邊,紙船當然到不了,作者明知道到不了還要不停地疊是要以此寄託對母親的深切思念。引導學生理解詩歌抒情是要藉助一定的形象的。)

3、你覺得這首詩中哪幾句寫得最好?為什麼?

(引導學生找到“詩眼”所在,體會詩人的精妙構思)

師生在交流探討中理解詩人的感情,學習對詩歌的品味鑑賞。

生活鏈接

母親的愛滋潤了每一個孩子的心靈,子女對母親的愛又何嘗不是動人心絃?以小組為單位,以“母子或母女之愛”為主題,蒐集感人的文章,感人的歌曲,感人的詩言,在讀書筆記上辦一個專題材料庫,看看哪個小組蒐集得最多,材料最豐富。

《金色花》教學

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課文,學生仿讀。(教師的範讀一定要有示範作用,在朗讀中把學生帶入詩歌的意境)

2、學生自由朗讀,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一個調皮的孩子的口吻來讀。

教師指導朗讀:注意重音、語速、節奏、感情(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舒緩、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讀方法處理不同)。

重點體會:

“你到哪裏去了,你這壞孩子?”(讀出媽媽的驚喜、嗔怪)

“我不告訴你,媽媽。”(讀出孩子的撒嬌、調皮)

“孩子,你在哪裏呀?”(讀出媽媽的着急、關愛)

3、學生讀過之後,教師提出評價要求:你覺得這首散文詩寫得怎樣?(學生只要能談出自己的看法即可,一定要是自己的)

合作學習

在這首表現母子情深的散文詩中,作者為我們展現出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象自己變成了一朵金色花,一天裏與媽媽三次嬉戲。為什麼“我”那麼快樂,那麼天真,那麼活潑,那麼可愛?(因為沐浴着母愛)“我”是怎樣回報母愛的呢?

請同學們品讀這首散文詩,思考以下問題:

1、我為什麼想象自己變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黃的色彩又象徵什麼?

2、我變成金色花為什麼不願讓媽媽知道?

3、我和媽媽各是什麼性格?

學生研讀課文,思考,然後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參與交流,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理解作者。可以簡介泰戈爾的作品特點,引導學生理解文中的愛的內涵——最高尚、最純潔的神聖之愛。

交流探究

師生研讀課文,共同探究以下問題:

1、假如你是那朵金色花,你能想象媽媽臉上的表情嗎?

2、孩子為媽媽做了那麼多好事,媽媽為什麼反而責怪孩子?

3、母愛就在我們身邊。泰戈爾想象自己變成了一朵金色花來回報母親的愛。學習了這首詩,你從中感悟到了什麼?請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

教師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結合實際談感受。師生交流互動,在探究中發展提高。對於學生的回答,教師給予中肯評價和熱情鼓勵。

創造性學習

請你模仿《金色花》的感情基調,以“媽媽,我想説愛你”為題,學寫一首散文詩。

作業

1、背誦兩首詩,準備背誦比賽。

2、課後閲讀《飛鳥集》、《繁星》、《春水》。

詩兩首 篇七

課    型:自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

反覆朗讀,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聯繫自身實際,深刻體會兩首詩的思想意義。

道德、情感、價值觀:

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反覆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象徵與比喻的區別。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教學《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教學過程:

一、什麼是詩歌?

詞典上的解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有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情感”,詩歌的最大特點就是表現了一種美的追求。《荷馬史詩》表現了一種悲壯雄闊的英雄之美,《繁星•春水》表現了一種心有靈犀的美,即使是《惡之花》《死水》這樣的詩篇,寫了種醜惡的事物,也是為了表現對逝去的美的留戀和對現實毀滅美的憤慨,這是一種追求之美。同樣,我們可以從抒發個人情感的愛情詩中看到美的存在,而描寫人生哲理的詩歌也同樣是美的樂園。我們學習這兩首詩歌,首先要去體會這種詩歌的美,通過我們的朗讀,通過我們的體會,通過我們的品味來感知這種美。

二、引入:

俄羅斯文學博大精深,在世界範圍內有着廣泛的影響,且大師輩出,譬如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馬雅科夫斯其、萊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廣為傳誦的俄羅斯詩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1.簡介作者:

普希金,俄羅斯偉大的詩人,小説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生於莫斯科一個崇尚文學的貴族家庭。成年後不斷髮表詩歌評擊時政,歌頌自由,被視為自由主義的代言人。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擊,他對曾被兩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終不愈地信守着詩中表達的生活原則,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他雖然被沙皇政府陰謀殺害了,但他的精神卻永遠鼓舞着人們。他的詩具有很高藝術成就和無言的藝術魅力。俄羅斯著名的文學理論批評家別林斯基曾這樣讚譽普希金的詩:“所表現的音調和語言的力量到了令人驚異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樣柔和、優美,像松脂一樣醇厚,像閃電一樣鮮明,像水晶一樣透明、潔靜,像春天一樣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劍擊一樣鏗鏘有力。”

2.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裏,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裏夫紀念冊上的。那裏俄國革命正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卻沒有喪失希望與鬥志,他熱愛生活,執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

三、熟悉詩歌內容。

方法:1.聽課文錄音。2.劃分朗讀節拍。3.自由朗讀。

四、研討問題

1.問:詩人在詩中闡明瞭怎樣的人生態度?請結合你感受最深的詩句説説你曾有過的體驗。

明確:詩中闡明瞭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的時候要善於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我們一定要永葆積極樂觀的心態;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

2.問:如何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

明確:見教參。

3.問: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要用形象説話,最忌直白的説理,而這首詩通篇沒有任何形象,卻以説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詩,想想原因何在?

4.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篇,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作為鼓勵自己的座右銘,你讀了之後,喜歡這首詩嗎?為什麼?請同學們最好聯繫實際,自由討論,各持己見。這首詩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這裏。

五、作業佈置:

1.仿句練習。仿照《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一節,續寫下面的詩句。

假如生活捉弄了你,不要……,不要……!

2.背誦全詩。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教學《未選擇的路》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課

1.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2.交流閲讀普希金詩集的情況。

二、導入新課: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中的叮嚀與囑咐使我們感受到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人們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條路,把人生的選擇比作對路的選擇。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還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該怎麼辦?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也是寫“路”的詩,在這首詩中,表達了作者對人生之路的思考。

三、作者簡介:

羅伯特•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詩人,生於加利福尼亞州。他徒步漫遊過許多地方,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其代表作有詩集《少年的意志》《白樺樹》等。他在晚年成為美國的非官方的桂冠詩人,美國參議院曾作出決議向他表示敬意。他處在傳統詩歌和現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期,因此被稱為“交替性的詩人”,與艾略特同為美國現代詩歌的兩大中心。

四、朗讀詩篇、合作探究

1.請同學們反覆讀幾遍全詩,思考詩中的“路”有什麼含義?

明確: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則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這裏其實運用的是文學藝術上常用的象徵手法。

2.全詩共5小節,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小節的意思。找出詩中最令你感動的詩句或詞,談談你的體會。

明確:佇立(思索)——決定(選擇)——選擇之後的悵惘——多年後的回顧、歎息

3.詩人雖然寫了自己所選擇的路,但重點都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詩題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麼重點又寫未選擇呢?

明確:其實未選擇也就是選擇。選擇的路一步步變為現實,而生活中許多人往往對現實不滿,總覺得還有其它的可能,才更加產生了對未選擇的懷戀,悔意由此而生,憂鬱因此而起。這正是人之常情,正是人生的真實寫照。

五、學了這首詩,你從中悟出了什麼道理?

明確: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選擇一條人生之路,必須慎重;人生道路的選擇,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

六、分清象徵與比喻的概念。

1.二者的概念是什麼?

象徵:用具體的事物表示某種特殊的意義。就是在文學作品中,明寫甲事物,借寫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為一種表現手段,一種具體形象,也要求給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説的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

2.象徵跟比喻有什麼區別?

象徵是一種謀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則是一種修辭手法,象徵一般要統攝全篇,而比喻只在個別語句、語段中起作用。

七、作業佈置:

1.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請根據你的積累,另寫出兩條關於“路”的名言警句。

2.結合《爸爸的花兒落了》課後練習三,完成一篇小作文,談談成長曆程上的體驗。

八、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在成長的道路上,陽光時時灑滿你的心田,但風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詩人普希金給了我們的叮嚀和囑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教會學生去怎麼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4o4gm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