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新版多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新版多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新版多篇

品詩悟情 篇一

引導:跨過剛剛的兩道門檻,我們終於可以與詩人同行,走進他的內心了!

1、讀全詩,你從哪兒看出這是一首送別詩?

引導:題目(解題)、“離別”、“在歧路”以及書下注釋。

2、王勃在哪兒送別有人呢?你是如何知道的?

引導:送別之地是長安。可以從首聯及書下注釋得知。(讀首聯)

3、王勃在長安送別友人到蜀川赴任。從地理角度看,兩地相隔千里。詩人在此用一個什麼字將這相隔千里的兩地聯繫了起來?“望”字。

詩人為什麼要“望”呢?

引導:好友此去赴任之地,路途遙遠(風煙猶言路途遙遠、艱辛。),不知前路如何,他內心有一份不捨與惜別,有一份淡淡的惆悵與離別之情。這裏運用了誇張的手法,與其説詩人是用眼睛在望,不如説詩人是用心在望啊!

4、試讀首聯,想想該如何處理語氣語調、重音等,才能讀出這份淡淡的離別之情。

①請一生讀,並説説自己是如何處理這一聯的朗讀的。(生評價並再請一生讀)

②全班齊讀,試着讀出這份情感。

板書: 不捨

離別

5、作為人類生命歷程中有的情感體驗,別離是古今詩詞歌詠的一個重要主題。大家來讀一下我們知曉的一些有關別離的古詩句。

出示:全班齊讀一遍。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6、面對離別,人們通常充滿了不捨的深情,進而生髮出悲苦悽楚之態。那麼,詩人王勃的送別之情是不是也是這樣的呢?他的情感有沒有發生變化?發生了變化。

帶着思考讀全詩。

①你從哪裏讀出詩人的情感發生了變化?請結合具體詩句來説一説。

先獨立思考,然後小組內交流一下。(我們可以從頷聯、頸聯和尾聯中讀出這種情感的變化。先講哪一句,視課堂學生回答情況而定。)

預設:

同是宦遊人

詩人對友人説道:“我們都是離開家鄉外出做官的人啊!”相同的身份,使得詩人更能理解友人的心情。同時,他也是在勸慰友人不要傷感,因為他倆這次分別也是客中之別,只是宦遊之路上的又一次離別而已。可以説,這時詩人的感情已經由最初的淡淡的惆悵與不捨,轉為釋然!

試着讀頷聯,想想該如何處理朗讀才能讀出這份情感。

請生展示讀,生評價,全班齊讀。

女生讀前半句“與君離別意”(讀出一份不捨之情),男神讀後半句“同是宦遊人”(讀出一份釋然之情)。

板書:不捨 釋然

離別 宦遊

翻譯 篇二

古代三秦之地,拱護長安城垣宮闕。

風煙滾滾,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與你握手作別時,彼此間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遠離故鄉,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內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

不管遠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請別在分手的岐路上,傷心地痛哭;

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淚落沾衣。

從文學史的角度欣賞這首詩,不難感到它有一股新鮮的氣息。

初唐是我國古代一個強盛王朝的開端。唐代詩歌在我國文學史上出現了高峯。延續二百年左右的詩歌的大革新、大發展是以初唐為濫觴的。王、楊、盧、駱等當時的詩壇健將是較早出現的開拓者。首先,他們反對唐初那種從六朝承襲下來的浮豔的詩風。

楊炯説,王勃“嘗以龍朔初歲,文場變體:爭構纖微,競為雕刻;糅之金玉龍鳳,亂之朱紫青黃;影帶以徇其功,假對以稱其美。骨氣都盡,剛健不聞,思革其弊,用光志業。”可見他是有意識地改革詩壇的弊病,提倡剛健的詩風的。

就拿王勃的這首詩來説,該詩一洗綺麗之習,質樸雄渾,橫溢奔放,曾使那時的讀者耳目一新。這種詩風爾後就大大發展起來,成為盛唐詩壇的一種主導的風格。其次,他們對新詩體的形成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以五言律詩為例,這種在唐代逐漸成熟和盛行起來的新詩體,在王勃等人的筆下已經開始嘗試和形成了。王勃的這首詩,就是二首相當成熟的五言律詩。再讀一讀王、孟的五律,進而讀一讀李,杜的五律,就會發現這種新詩體在有唐一代的'發展如大江奔流,一脈相承,而越往前去波瀾越壯闊。

註釋 篇三

⑴少府:官名。之:到、往。蜀州:今四川崇州。

⑵城闕(què)輔三秦:城闕,即城樓,指唐代京師長安城。輔,護衞。三秦,指長安城附近的關中之地,即今陝西省潼關以西一帶。秦朝末年,項羽破秦,把關中分為三區,分別封給三個秦國的降將,所以稱三秦。這句是倒裝句,意思是京師長安三秦作保護。五津:指岷江的五個渡口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這裏泛指蜀川。輔三秦:一作“俯西秦”。

⑶風煙望五津:“風煙”兩字名詞用作狀語,表示行為的處所。全句意為江邊因遠望而顯得迷茫如啼眼,是説在風煙迷茫之中,遙望蜀州。

⑷君:對人的尊稱,相當於“您”。

翻譯 篇四

古代三秦之地,拱護長安城垣宮闕。風煙滾滾,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與你握手作別時,彼此間心心相印;你我都是遠離故鄉,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內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遠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請別在分手的岐路上,傷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淚落沾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評析 篇五

首聯屬“工對”中的“地名對”,極壯闊,極精整。第一句寫長安的城垣、宮闕被遼闊的三秦之地所“輔”(護持、拱衞),氣勢雄偉,點送別之地。第二句裏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泛指“蜀川”,點杜少府即將宦遊之地;而“風煙”、“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兩地連在一起。自長安遙望蜀川,視線為迷濛的風煙所遮,微露傷別之意,已攝下文“離別”、“天涯”之魂。

因首聯已對仗工穩,為了避免板滯,故次聯以散調承之,文情跌宕。“與君離別意”承首聯寫惜別之感,欲吐還吞。翻譯一下,那就是:“跟你離別的意緒啊!……”那意緒怎麼樣,沒有説;立刻改口,來了個轉折,用“同是宦遊人”一句加以寬解。意思是:我和你同樣遠離故土,宦遊他鄉;這次離別,只不過是客中之別,又何必感傷!

三聯推開一步,奇峯突起。從構思方面看,很可能受了曹植《贈白馬王彪》“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恩愛苟不虧,在遠分日親”的啟發。但高度概括,自鑄偉詞,便成千古名句。

尾聯緊接三聯,以勸慰杜少府作結。“在歧路”,點出題面上的那個“送”字。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處分手,所以往往把臨別稱為“臨歧”。作者在臨別時勸慰杜少府説:只要彼此瞭解,心心相連,那麼即使一在天涯,一在海角,遠隔千山萬水,而情感交流,不就是如比鄰一樣近嗎?可不要在臨別之時哭鼻子、抹眼淚,象一般小兒女那樣。

南朝的著名文學家江淹在《別賦》裏寫了各種各樣的離別,都不免使人“黯然消魂”。古代的許多送別詩,也大都表現了“黯然消魂”的情感。王勃的這一首,卻一洗悲酸之態,意境開闊,音調爽朗,獨標高格。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旨 篇六

表明真摯的友情不會因距離的遠近而有所改變,慰勉即將分手的。友人,表達了作者真摯的友情和曠達的胸襟。

賞析 篇七

這是王勃的一首贈別名作,它和一般送別詩充滿傷感情調迥然不同,有一種奮發有為的精神。詩中第五六兩句更使友情昇華到一種更高的美學境界。全詩抑揚頓挫,壯闊謹嚴,是五律的典型作品。從平仄,押韻來看,這首詩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對仗上卻和後來標準的五律有異,即首聯對仗,頷聯散行。這正表明初唐律詩還沒有定型的特點。

創作背景 篇八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長安時所寫。這位姓杜的少府將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長安相送,臨別時贈送給他這首送別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4wj8e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