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梅嶺三章古詩(多篇)

梅嶺三章古詩(多篇)

梅嶺三章古詩(多篇)

字詞翻譯: 篇一

旋:不久。

泉台:傳説中的陰間。

舊部:從前的部下。這裏指犧牲了的戰友。

旌旗:這裏借指部隊。旌,古代用於指揮或開道的一種旗幟。

烽煙:古代邊境有敵人入侵時在高台上點燃起來作報警用的煙火,後泛指戰火。這裏指當時的國內革命戰爭。

諸君:這裏是各位同志的意思。諸,許多、各位。君,對人的尊稱。

涯:邊際,止境。

取義成仁:為真理或正義事業而獻身。這裏指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而英勇犧牲。取,求取。義,正義。成,成全,達到。仁,現在借指崇高的道德。

《梅嶺三章》 設計 篇二

《梅嶺三章》 設計

教學目的

1.體會這三首詩所飽含的為革命獻身的凜然正氣。

2.理解詩的凝鍊、含蓄的語言以及多種修辭手法。

3.學習構思新穎、想象奇特的。寫作特點。

重點:

(1) 體會這三首詩所飽含的為革命獻身的凜然正氣。

(2)理解詩的凝鍊、含蓄的語言以及多種修辭手法。

難點:

學習這三首詩構思新穎、想象奇特的。寫作特點。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人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蘇區的主力紅軍出發長征,那時,陳毅同志身負重傷,被留在江西擔負軍事指揮,並主持政府工作。1935年春,陳毅同志率部在敵人重點圍攻下從中央蘇區突圍,轉移到贛南地區進行遊擊戰爭,堅持了將近三個年頭。這三年游擊戰爭,是他們在革命鬥

爭中所經歷的最艱苦最困難的階段。1936年冬天,陳毅同志在梅山被敵人包圍。陳毅同志帶着傷病伏在密密的草叢中20多天。考慮到難以脱身,便寫了三首詩藏在衣袋裏。不久,敵人一無所獲,便悻悻解圍而去。今天,我們學習的《梅嶺三章》便是陳毅同志當時寫的“絕命詩”。

二、課文分析

1.朗讀這三首詩(教師範讀,學生朗讀、齊讀,讀出氣勢,讀出感情,直至熟練背誦。)

2.請一個學生讀小序,談談小序對我們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有什麼作用?

討論並歸納:小序告訴我們這三首詩。寫作的時間、地點、緣由和。寫作背景。使我們更好地理解詩人的革命情懷,及詩人詩以明志的行為,表現了作者革命到底的決心。

3.這三首詩各着重寫什麼,表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怎樣的革命精神?試填表説明。

┌───┬─────────────┬──────────┐

│ .....  │內容概括 ................         .│表現的革命精神 .....  │

├───┼─────────────┼──────────┤

│第一章│身在必死險境,回顧艱 ..   ..│表現了生死不渝、誓與│

│ .....  │難創業的征戰途程,申。    │反動統治血戰到底的革│

│.....   │明此生不見革命勝利, ...   ..│命精神。.....      .......│

│ .....  │死後必要招集舊部英 .......    │ ..................         .│

│.....   │魂,繼續戰鬥。 ...........      │ ................         ...│

├───┼─────────────┼──────────┤

│第二章│十年征戰,大業未成,詩 .  .│表現了關心國家命運、│

│ .....  │人死不瞑目,勉勵倖存 ....   .│切盼人民解放的革命精│

│ .....  │者努力作戰,以勝利捷 ...   ..│神。 ...........       ....│

│....  . │報告慰死者。 ...........       ..│ ...............         ....│

├───┼─────────────┼──────────┤

│第三章│詩人投身革命,以革命。 │表現了樂觀堅定的革命│

│....  . │為家,預言反動派必將 ..   ...│信念和甘為信仰犧牲的│

│.....   │失敗,自由之花必將 盛開 。.│革命精神。.........     │

└───┴─────────────┴──────────┘

4.提問:第一首詩。寫作上有什麼特色?

討論並歸納:首句用設問,總領全篇。回首平生,豪情無限。身經百戰,部下多有犧牲。後兩句生髮奇特的`想象,如果我今日犧牲必去陰間召集舊部,率十萬精兵新殺閻王。這裏的閻羅,影射反動的首頜。一個“斬”字,沉着痛快,筆力千鈞。

5.提問:第二首詩。寫作上有什麼特色?

討論並歸納:回首南國革命戰爭已進行了十個年頭,仍未成功我死不瞑目,面對斷頭的今日,叮嚀後死者,奮勇殺敵,頻傳捷報。“烽煙”是古代邊境有敵人入侵時在高台上點燃狼煙作報警用,這裏借代戰爭。“此頭須向國門懸”是汪精衞《獄中雜感》的原句。

[煤山雲樹總淒涼,荊棘銅駝幾變遷。/行去已無干淨土,化來徒喚奈何天。/瞻鳥不盡林宗很,賦鵬知傷賈傅年。/一死心期殊未了,此頭須向國門懸。]

頭懸國門,用春秋吳將伍子前服懸東門典故,意為死不瞑目,據城門高處以觀天下大勢。“捷報飛來當紙錢”令人想起南宋陸游的《示兒》。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飛來”輕快,歡欣,聯翩而至。紙錢祭死者,帶有民族特色,時代色彩。捷報當紙錢,活脱出將軍之口,妙語天成,壯而不悲。

6.提問:第三首詩。寫作上有什麼特色?

討論並歸納:投身革命,革命就是我的家。“血雨腥風”借喻反動當局對革命人民的屠殺和鎮壓。“應有涯”是作者的詛咒,也是預言。“取義成仁”是引用典故《論語》殺身以成仁”,《孟子》“捨生而取義”。“**”借喻革命成功,大眾解放的美好前景。

7.提問:這三首詩語言上有什麼特色?

討論並歸納:

(1)用詞準確、形象。

如:此去泉台招舊部。用“招”,旗幟鮮明,有聲勢,有感召力。用“收”,有動作無聲勢,比較平淡;用“率”,不包括招集過程,顯得突然;用“集”,意與招略同,但舊屬厭聲,不含七律格律,續作平聲也不如“招”字響亮。

如:旌族十萬斬閻羅。用“斬”,力度強,速度快,果斷乾脆,有居蒿臨下的氣勢,聲調也猛烈高亢。用“殺”褒貶不分;用“伐”,用力太過;用“打”,與詩意不合。

如:捷報飛來當紙錢。用“飛”,輕快,歡欣,聯翩而至,富於生命力和感情色彩。用“飄”,太緩慢,令人不耐煩;用“傳”,無形象感;用“交”,破壞詩的意境。

(2)藉助想象和幻想

如:此去泉台招舊部,旌旗十萬軌閻羅。藉助迷信説法,抒寫情懷、反映生活、表達理想,可不排斥天國地獲等虛幻境地和牛鬼蛇神之類的怪異現象。下泉台,招舊部,斬閻羅,比直接説一定要革命到底的好處在於:(一) 直觀性。它將抽象的觀念化作具體形象,使人感到鮮明生動,印象深刻。(二)含蓄性。閻羅是人人知曉、人人憎惡的陰間暴君,拿來影射世上反動勢力的首領,耐人尋味。(三)深刻性。通過革命將士英魂共斬閻羅的奇思妙想,表現鞠躬盡瘁,死而不已――比死而後已更深一層的詩意,這是直説其事和空講道理所達不到的境界。

四、小結

這三首詩表現了無產階級革命家陳毅同志無限忠於革命事業,誓與敵人血戰到底的大無畏精神和為革命英勇獻身的崇高思想境界,展示了共產主義一定要實現的崇高理想。在。寫作特色上,寫實與想象相結合,構思新穎、想象奇偉,表現了詩人火一般的革命激情與理想,富有革命的浪漫主義色彩。語言上運用借代、借喻,引用典故等手法,使語言形象精練。

五、作業

1.課後練習一、二、三。

2.默寫這三首詩。

《梅嶺三章》教案設計由本站會員分享,版權歸作者所有,請註明出處!

8梅嶺三章 篇三

《梅嶺三章》教案

《梅嶺三章》教案 [教學目的] 德育點:體會這三首詩所飽含的為革命獻身的凜然正氣。 能力點:在誦讀中體會感情;學習構思新穎、想象奇特的寫作特點。 知識點:理解這三首詩的大意。理解詩的凝鍊、含蓄的語言以及多種修辭手法。 [教學重點]: 1、體會這三首詩所飽含的為革命獻身的凜然正氣。 2、理解詩的凝鍊、含蓄的語言以及多種修辭手法。 [教學難點]: 學習這三首詩構思新穎、想象奇特的寫作特點。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1.查字典,讀準下列字音: 旌 懸 當 應 涯 種 為 2.熟讀這三首詩,思考自讀提示及課後練習。 二、導入新課 ――以多媒體打出陳毅同志的畫像,簡介作者生平,介紹時代背景: 1934年10月,紅軍開始長征。當時陳毅同志身負重傷,留在中央蘇區堅持鬥爭。1935年春,陳毅同志率部在敵人重點圍攻下從中央蘇區突圍,轉移到贛南地區進行遊擊戰爭,堅持了將近三個年頭。這三年游擊戰爭,是他們在革命鬥爭中所經歷的最艱苦最困難的階段。1936年冬天,陳毅同志在梅山被敵人包圍。陳毅同志帶着傷病伏在密密的草叢中20多天。考慮到難以脱身,便寫了三首詩藏在衣袋裏。不久,敵人一無所獲,便悻悻解圍而去。今天,我們學習的《梅嶺三章》便是陳毅同志當時寫的“絕命詩”。 三、課文導讀 1.朗讀這三首詩(教師範讀,學生朗讀、齊讀,讀出氣勢,讀出感情,直至熟練背誦,亦可模仿課文錄音朗讀)。 2.學生齊讀小序部分。(整體感知小序的內容及其所表達的革命情懷。“小序”是全詩重要組成部分,告訴了我們這三首詩寫作的時間、地點、緣由和寫作背景,交代了梅嶺遇險的經過。“傷病伏叢莽間”指出處境的艱難,“慮不得脱”講情況的危急,“得詩”顯出態度的鎮定自若。“小序”使我們更好地理解詩人的。革命情懷,及詩人詩以明志的行為,表現了作者革命到底的決心。可配樂朗讀,同時配以陳毅梅山被圍的畫面。) 3.這三首詩之間有什麼內在聯繫?三首詩各着重寫什麼,表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怎樣的革命精神?(――這三首詩,首章首句設問,總領全篇。然後依時間順序,從“追憶往昔”“面對當日”“展望未來”三個角度回答首句問題,從眼前回顧過去,從現實寫到理想,一氣貫注。三章在思想內容上緊密聯繫,又有所側重,第一章集中抒發視死如歸,與反動派血戰到底的豪情壯志;第二章表達對戰友的勉勵;第三章主要表現共產主義必勝的堅定信念,洋溢着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4.分析――在朗讀中穿插下列問題: (1)解讀第一章: ①指名朗讀全詩。 ②討論:這首詩的主要內容是什麼,表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怎樣的精神? ――這首詩着重寫陳毅身在必死險境,回憶艱難創業的征戰過程,申明此生若不見革命勝利,死後也必定要招集舊部英魂繼續戰鬥,表現了生死不渝、誓與反動統治者血戰到底的革命精神。有似李清照《烏江》中“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詩意。 ③引入李清照《烏江》詩,學生讀。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④詩中哪些關鍵詞語能體現這種精神? ――一個“招”字,體現革命領袖的號召力和聲勢的浩大。一個“斬”字,把百戰將軍、十萬部屬的斷頭之恨、未竟之志,沉着痛快、筆力幹鈞地流露出來了。 ⑤詩中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詩中“旗旗”借代部隊;“閻羅”影射反動勢力的頭領;首句設問,總領全篇。 ⑥這首詩寫作上有什麼特色? ――首句用設問,總領全篇。回首平生,豪情無限。身經百戰,部下多有犧牲。後兩句生髮奇特的想象,如果我今日犧牲必去陰間召集舊部,率十萬精兵斬殺閻王。 ⑦朗讀指導:要讀出“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凜然正氣。“意如何”、“艱難”、“招”、“斬”要重讀,“斬”要讀出痛快淋漓之感。 ⑧學生讀全詩,背誦。 (2)解讀第二章。 ①學生讀全詩。 ②這首詩的主要內容是什麼?表現了作者怎樣的精神? ――這首詩着重寫十年征戰,大業未成,詩人死不瞑目,勉勵倖存者努力作戰,以勝利捷報來告慰死者,表現了關心國家命運、盼望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 ③詩中哪些關鍵詞語能體現這種精神? ――“頭懸國門”,引用春秋吳將伍子胥的頭懸東門典故,表達了死不瞑目、據城門高處以觀革命勝利的堅定信念。“捷報飛來當紙錢”一句中,“飛來”是輕快、歡快、翩然而至的代名詞。紙錢祭死者,帶有中華民族的民俗特點和時代色彩。捷報當紙錢,活脱突現出將軍豪邁爽朗的口吻,妙語天成,壯而不悲。 ④詩中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 ――詩中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烽煙”,古代邊境有敵人入侵時在高台上點燃狼煙作報警用,這裏借代戰爭。 ⑤ 朗讀指導。 引入陸游《示兒》詩: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讀這首詩,要讀出“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天忘告乃翁”的壯烈情懷。“後死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兩句要揚起,要讀出語重心長的殷殷之情。 ⑥學生齊讀此詩,背誦。 (3)解讀第三章。 ①學生讀全詩。 ②這首詩的主要內容是什麼?表現了作者怎樣的精神? ――這首詩主要寫詩人投身革命,以革命為家,預言反動派必將失敗,自由之花必將盛開,表現了樂觀堅定的革命信念和甘為信仰犧牲的革命精神。 ③詩中哪些關鍵詞語體現這種精神? ――“投身”二字,洋溢着一種積極、熱情、主動獻身、心無二志的高風亮節。“應有涯”,是對反動派挑起事端、引發戰爭、置人民於水火之中的詛咒,同時又是革命的預言家在預言:革命必定成功,人民一定會過上和平、安定、幸福的日子。引用《論語》《孟子》“殺身以成仁”、“捨生而取義”的典故,表達了願為信仰獻出生命的豪情壯志。 ④詩中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 ――詩中以“血雨腥風”借喻戰爭,與首章“百戰多”,次章“烽煙正十年”對應而遇異其趣;又以“**”借喻革命成功、大眾解放的美好前景,不勝嚮往、欣慰、豪邁之至。 ⑤朗讀指導。 前兩句要讀出“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的堅定信念,後一句要讀出嚮往、欣慰、豪邁之情。 ⑥學生齊讀、背誦。 四、課堂小結 這三首詩圍繞“斷頭”構思,扣住“意如何”鋪開,思想感情逐步昇華,把過去、現在、將來融為一體。三首詩有共同的詩題,既能各自獨立成章,又相互關聯,形成一個有機整體。集中表達了詩人的革命樂觀主義態度、獻身精神和對共產主義理想的堅定信念。理解詩作三章在思想內容上的側重點,務必體會並理解詩作把現實、想象和理想結合起來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在寫作上,作者把現實與想象、聯想完美結合,體現無產階級革命家博大胸襟,從“斷頭”今日追思戰爭發展“百戰”之多;詩人發揮奇特的想象,以瑰麗的色彩描寫悲壯的場面,“旌旗十萬斬閻羅”,表現與反動派血戰到底的決心。作者由“地府”聯想到人間“遍種**”的美好前景,詩作充滿了浪漫主義氣息。 五、佈置作業 背誦全文。 [板書設計] 《梅嶺三章》 陳毅 第一章 生死不渝、誓戰到底 第二章 關心國運、切盼解放 第三章 樂觀堅定、不怕犧牲 [教學後記] 學習本文三首詩,必須瞭解全詩大意,熟讀成誦,不用作過多的分析。舊體詩的寫作與新體詩顯著不同,要體會二者的區別。首章、次章末二句與李清照的《烏江》、陸游的《示兒》明顯相似,可進行比較。每首詩可按從“內容”到“形式”的步驟學習。教學中還應注意朗讀的指導。

《梅嶺三章》教案 篇四

一、學習目標:

1、熟讀詩文,理解並默寫。

2、理解詩中借代、借喻、引用等修辭手法的表達作用。

3、體會革命者為國獻身的崇高精神和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

二、學習方法:

反覆誦讀、自主感知、交流探究。

三、導學過程:

(一)明確目標(目標明確,行動才更有效哦。)

(二)課前熱身(藉助工具書完成這些基礎知識,一定要掌握)

1、瞭解作者:

本詩的作者是___________,字仲弘,省樂至人,中國無產階級、______________。郭沫若曾贈陳毅詩曰“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清字形,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國門xuán ( ) 當紙錢( ) 即為家( ) 遍種( )

應( )有á( ) īng( )旗 án( )羅 fēng( )煙

3、解釋加點字。

餘傷病 伏叢莽間 意如何 正十年 涯

4、《梅嶺三章》的“章”意思是_____________。詩前小序交代了寫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從“ ”可以看出小序是陳毅同志後來補記的,這三首詩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的絕境中作為絕命詩而留下來的,“留衣底”是為了____________,表現了作者___________的精神。

(三)課堂探究(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熟讀精思的你一定能理解此詩,掌握得很好。)

1、誦讀古詩,朗讀展示(一定要有感情哦,比一比,看誰讀的最好。)

2、翻譯本詩(參照課下注釋,自主翻譯本詩後小組交流。)

3、品讀這三首詩,試用四字詞語概括每首詩的內容,並分析每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精神?

4、找出詩中所用的修辭手法,並舉例説明。

相關鏈接:

借代:不直接把所要説的事物名稱説出來,而用跟它有關係的另一種事物名稱代替它。如“紅領巾參加植樹勞動”中的“紅領巾”代替“少先隊員”。

借喻:比喻的一種,直接借比喻的事物來代替被比喻的事物,被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詞都不出現。如“驚濤拍岸,舉起千堆雪”中的“雪”比喻浪花。

(四)展示講解(相信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風采,你也是一位很棒的老師!)

(五)鞏固提升(一顯身手的時候到了,讓我們一起勇往直前!)

1、《梅嶺三章》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統領三章的句子。

2、《梅嶺三章》中表現共產主義一定到來的遠大理想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示兒》中抒寫詩人光復河山的熱切期待和對祖國大業終將取得勝利的不可動搖的信念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示兒》中________________, 兩句點明瞭作者生前的遺憾,從側面表達了作者____________的感情。

5、《梅嶺三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示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異曲同工之妙。

6、寫出課外積累的愛國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背誦並默寫《梅嶺三章》梅嶺三章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後反思:(只有會反思的人,才能在學海中越行越遠)

《梅嶺三章》教案設計 篇五

《梅嶺三章》教案設計

教學目的

1.體會這三首詩所飽含的為革命獻身的凜然正氣。

2.理解詩的凝鍊、含蓄的語言以及多種修辭手法。

3.學習構思新穎、想象奇特的寫作特點。

重點:

(1) 體會這三首詩所飽含的為革命獻身的凜然正氣。

(2)理解詩的凝鍊、含蓄的語言以及多種修辭手法。

難點:

學習這三首詩構思新穎、想象奇特的寫作特點。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人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蘇區的`主力紅軍出發長征,那時,陳毅同志身負重傷,被留在江西擔負軍事指揮,並主持政府工作。1935年春,陳毅同志率部在敵人重點圍攻下從中央蘇區突圍,轉移到贛南地區進行遊擊戰爭,堅持了將近三個年頭。這三年游擊戰爭,是他們在革命鬥

爭中所經歷的最艱苦最困難的階段。1936年冬天,陳毅同志在梅山被敵人包圍。陳毅同志帶着傷病伏在密密的草叢中20多天。考慮到難以脱身,便寫了三首詩藏在衣袋裏。不久,敵人一無所獲,便悻悻解圍而去。今天,我們學習的《梅嶺三章》便是陳毅同志當時寫的“絕命詩”。

二、課文分析

1.朗讀這三首詩(教師範讀,學生朗讀、齊讀,讀出氣勢,讀出感情,直至熟練背誦。)

2.請一個學生讀小序,談談小序對我們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有什麼作用?

討論並歸納:小序告訴我們這三首詩寫作的時間、地點、緣由和寫作背景。使我們更好地理解詩人的革命情懷,及詩人詩以明志的行為,表現了作者革命到底的決心。

3.這三首詩各着重寫什麼,表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怎樣的革命精神?試填表説明。

┌───┬─────────────┬──────────┐

│ .....  │內容概括 ................         .│表現的革命精神 .....  │

├───┼─────────────┼──────────┤

│第一章│身在必死險境,回顧艱 ..   ..│表現了生死不渝、誓與│

│ .....  │難創業的征戰途程,申。    │反動統治血戰到底的革│

│.....   │明此生不見革命勝利, ...   ..│命精神。.....      .......│

│ .....  │死後必要招集舊部英 .......    │ ..................         .│

│.....   │魂,繼續戰鬥。 ...........      │ ................         ...│

├───┼─────────────┼──────────┤

│第二章│十年征戰,大業未成,詩 .  .│表現了關心國家命運、│

│ .....  │人死不瞑目,勉勵倖存 ....   .│切盼人民解放的革命精│

│ .....  │者努力作戰,以勝利捷 ...   ..│神。 ...........       ....│

│....  . │報告慰死者。 ...........       ..│ ...............         ....│

├───┼─────────────┼──────────┤

│第三章│詩人投身革命,以革命。 │表現了樂觀堅定的革命│

│....  . │為家,預言反動派必將 ..   ...│信念和甘為信仰犧牲的│

│.....   │失敗,自由之花必將 盛開 。.│革命精神。.........     │

└───┴─────────────┴──────────┘

4.提問:第一首詩寫作上有什麼特色?

討論並歸納:首句用設問,總領全篇。回首平生,豪情無限。身經百戰,部下多有犧牲。後兩句生髮奇特的想象,如果我今日犧牲必去陰間召集舊部,率十萬精兵新殺閻王。這裏的閻羅,影射反動的首頜。一個“斬”字,沉着痛快,筆力千鈞。

5.提問:第二首詩寫作上有什麼特色?

討論並歸納:回首南國革命戰爭已進行了十個年頭,仍未成功我死不瞑目,面對斷頭的今日,叮嚀後死者,奮勇殺敵,頻傳捷報。“烽煙”是古代邊境有敵人入侵時在高台上點燃狼煙作報警用,這裏借代戰爭。“此頭須向國門懸”是汪精衞《獄中雜感》的原句。

[煤山雲樹總淒涼,荊棘銅駝幾變遷。/行去已無干淨土,化來徒

《梅嶺三章》教案轉 篇六

1.閲讀詩歌,回答問題。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圍。餘傷病伏叢莽間二十餘日,慮不得脱,得詩三首留衣底。旋圍解。

斷頭今日意如何?

創業艱難百戰多。

此去泉台招舊部,

旌旗十萬斬閻羅。

南國烽煙正十年,

此頭須向國門懸。

後死諸君多努力,

捷報飛來當紙錢。

投身革命即為家,

血雨腥風應有涯。

取義成仁今日事,

人間遍種**。

(1)給下列加粗字注音。

旌旗( ) 閻羅( ) 血雨腥風( )

(2)小序中加粗的兩個“得”字意思不同:第一個“得”意思是________,第二個“得”的意思是________。

(3)詩中劃橫線的詞語用了什麼修辭方法?試分析其作用。

旌旗:

閻羅:

**:

(4)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

①捷報飛來當紙錢。 ②血雨腥風應有涯。

(5)情緒激昂地朗讀這首詩歌,體會老一輩革命家的獻身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朗讀《再別康橋》片斷,用△註明押韻的字,用/標明停頓,並體會詩人的感情。[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裏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盪漾。

……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答案

1.(1)j9ng y2n xu8(2)能夠;作成(3)①借代②比喻③比喻;運用這些修辭手法,可使語言更形象、更生動,更富表現力。(4)①詩人借用燒紙錢紀念死者的民間習俗,生動形象地道出了他對於生者、對於戰友的最大期望。②表明詩人從“血雨腥風”的茫茫黑夜中已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2.略

[梅嶺三章閲讀答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61835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