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就義詩》原文及譯文精品多篇

《就義詩》原文及譯文精品多篇

《就義詩》原文及譯文精品多篇

作者簡介 篇一

楊超(1911.12~2007.05),男,四川達縣雙廟場(今達州市雙廟鄉)人,原名李文彥。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共產主義的忠誠戰士,原中共四川省委書記,原中共四川省顧問委員會常委,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四川省第五屆委員會主席、第四屆委員會副主席,四川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長,原周恩來同志政治祕書,第五屆、第六屆、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離休幹部。

鑑賞 篇二

這首詩是楊超烈士就義時高聲朗誦的,表現的是革命者面對屠刀的坦然,為革命不怕犧牲個人生命的凜然,和那種對革命必定勝利的自信! 一個革命者的磊落胸懷,樂觀精神,視死如歸,“慷慨而不可止”的英雄氣概躍然紙上,令生者如聞戰鼓,奮進不止。

詩以風雪起頭,極力渲染和鋪陳,“滿天風雪滿天愁”,形象而概括地寫出了當時革命所處的危亡局勢,這既是作者犧牲時的環境寫照,更是隱喻當時革命的整個形勢。時值 “四·一二” 反革命政變之後,大批共產黨人被逮捕被殺害。大革命宣告失敗,在這種革命 “存亡危急之秋” 的情勢之下,面對敵人的屠刀和槍口,烈士毅然喊出的是 “革命何須怕斷頭” 的豪言壯語,慷慨悲壯!作者借用了春秋時期伍子胥含辱忍恨興兵滅楚,最後把楚平王掘墓鞭屍為父親和哥哥報仇雪恥的`典故,既是他對革命一定會取得最後勝利的自信,也是在勉勵活着的戰友,要像伍子胥那樣,心存豪氣,把革命進行到底,為革命的死難者報仇。情感悲愴、懇切、堅定、深沉,更多的是針對生者,激勵戰友的鬥志。詩以風雪起頭,一腔豪氣作結,筆法簡潔,格調高昂,興之所致,情之所結,感人至深!

《就義詩》作者介紹 篇三

楊繼盛(1516年-1555年)明代著名諫臣。字仲芳,號椒山,直隸容城(今河北容城縣北河照村)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兵部員外郎。坐論馬市,貶狄道典史。事白,入為户部員外,調兵部。疏劾嚴嵩而死,贈太常少卿,諡忠愍。後人以繼盛故宅,改廟以奉,尊為城隍。著有《楊忠愍文集》。

《就義詩》創作背景 篇四

公元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楊繼盛冒死上疏彈劾嚴嵩十大罪狀。他將嚴嵩指為“天下之第一大賊”。他在獄中三年,最後嚴嵩把他的名字偷偷添加在死刑犯名單的後面,終被慘遭殺害於西市。年僅40歲。這首詩即為他臨刑前所作。

賞析 篇五

楊繼盛是明代愛國將領,他堅決主張抗擊北方韃靼的入侵,反對妥協誤國,後因上疏彈劾*相嚴嵩,造毒刑被害。這首詩就是作者臨刑前高唱的充滿凜然浩氣的愛國壯歌→←。

前二句大筆揮灑,極力渲染浩然正氣,意在説明自己雖然死了,但浩氣仍留天地之間,光耀千古。後兩句“生平未報國,留作忠魂補”感慨自己生前還來得及報效國家,但死後若有忠魂在,一定還要補報國家,以償夙願。末兩句壯中含悲,作者空有報國之心,但生前已沒有機會為國盡忠了,只有把希望寄託於未卜的身後。楊繼盛生前的一系列充滿正義的行動,贏得百姓的景仰,他死後,京城百姓流着淚交相傳誦他的彈劾嚴嵩疏和就義。他的朋友王世貞、王遴冒死備下棺材裝殮了他。楊繼盛死後七年,嚴嵩罷官;後十年,嚴嵩削籍為民,抄沒家產,嚴世藩伏誅;後十一年,明穆宗即位,為楊繼盛平反,諡忠愍,所以楊繼盛又被稱為“楊忠愍”。

譯文及註釋 篇六

譯文

我本為浩然正氣而生,僅為國而死,浩氣當還於太空,雖我將死,但丹心可永存,可千秋萬代照耀後世。

生平早有報國心,卻未能報國留下遺憾,留下忠魂作厲鬼仍要為國除害殺敵作補償。

註釋

①浩氣:正氣。正大剛直的精神。 還:這裏是迴歸的意思。 太虛:太空。

②丹心:紅心,忠誠的心。 千古:長遠的年代,千萬年。

③生平:一輩子,一生。 報國:報效國家。

④忠魂:忠於國家的靈魂,忠於國家的心靈、精神。 魂:作者的原意是指死後的魂靈,這是古人的看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61dvd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