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山雨》課堂實錄多篇

《山雨》課堂實錄多篇

《山雨》課堂實錄多篇

山雨教學實錄 篇一

一、由“雨”導入

(師板書雨)看到“雨”字,想到哪些跟雨有關的詞?生交流。

師:什麼樣的雨?

生:滂沱大雨斜風細雨

師:關於雨的聲音呢?

生:嘩嘩沙沙滴答滴答唰唰唰

師:作者趙麗宏為我們帶來了很美的文章——山雨。我們去見見山中的雨和

我們平時見到的雨有什麼不同吧!(完整板書課題:山雨)

(由平常所見“雨”導入,給“雨”組詞。並繼續拓寬至什麼樣的雨,雨

聲音的詞,這樣的“雨”豐富、親切了。)

二、享受範讀,初感山雨

1、師(配樂《雨的印記》)範讀,生邊聽邊走進山雨,想:用一個詞或兩個詞來概括山雨。

2、學生拿起筆,把自己的初步感受,凝成一個詞寫在課題山雨的前面。師

提示能夠從聲音、顏色、速度、感受等,來形容這一場個性的雨。

(一向以來,我總習慣拋出一個問題,學生去做即可。即使學生面露迷茫,也只是説:多想想。張老師卻細心地提示學生,讓學生思有方向,想有目標,思維自然流暢。)

3、師:用上“好的山雨”説一説。

學生交流着:好嫩綠、濃濃、讓人難以忘懷、滋潤萬物、色彩斑斕、無盡色彩(煥然一新)、柔和寧靜(感覺聽覺)、温柔輕盈、恬靜的雨。

(用上“好的山雨”説一説,把濃縮了的詞放進去,説話就完整了,也賦予雨鮮活的生命。在一學生説到好無盡色彩的雨時,張老師請學生表達自己的理解,並推薦改成煥然一新。當學生説到好柔和寧靜的雨時,張老師計時反饋:這是從感覺聽覺上來理解雨。細節教學,就是在教育有品味的學生。)

師:對,這就是山雨帶給我們的感覺。(感覺在此處,如果再回過來齊讀課題,這雨的多姿多彩,絢爛生命必須會在孩子們的朗讀中呈現的。但是,這是我的推薦哦!)

4、師:文章是按什麼順序來寫?

生:先後順序。

師:什麼先後順序,是方位呢?還是……

生:(立刻醒悟)時間的先後順序

師:是的,文章就是按“雨來了雨下着雨停了”這個順序來寫的。(板書)

5、到文中找一找,“來了下着停了”分別在哪些自然段?

生1:來了(1—5)下着(6—7)停了(8—10)

該生所完後,學生有不同意見。

師:有強烈的表達願望的,把手搖一搖。

生2:來了(1—4)下着(5—7)停了(8—10)

師:寫景物的文章,一般總按“來了下着停了”的順序寫,如蕭紅的《火燒雲》——火燒雲上來了,火燒雲的變化過程,火燒雲過去了,所以寫文章有時要注意寫作的規律,能夠幫忙我們跟好地瞭解課文。

三、雨聲雨色,走進山雨

1、師:這篇課文的寫作方法很個性——陌生化。(板書:陌生化)不能這麼説,偏偏就這麼説,讀起來又感覺很有味道。去文中找找,把你認為最陌生化的詞語圈起來。

2、兩人或四人小組交流自己的發現。(在張老師的課堂上經常能夠看到學生們在組成小組或找學習夥伴交流、討論的情景,熱烈而有序。)

3、全班交流

生1:第四自然段中,“清晰”“飄然”這些詞又給人陌生化的感覺。把雨比作一曲歌謠,飄然而起、清晰、響亮。

師:還有“由遠而近,由遠而近……”給人一種動態的美。美美地讀這一段

師:我們來做模擬的下雨聲,從四排開始慢慢地擴向全班。

師:加進“唰啦啦,唰啦啦……”開始模擬學生輕輕地説着。

師:下得還不夠猛,看老師的手勢,再來一遍。在老師投入的指揮下,唰啦啦聲由遠而近,由輕而重地傳來了。

師:能把這一段背下來嗎?

生:能。

師:把“嘩啦啦”的聲音加入到“響亮而來”後面。

生有感情朗讀。

(學生是雨,雨聲浸潤了我的心。有了這樣的模擬體驗,學生更有精神,興趣更高,回答更用心了。)

師:繼續品味,還有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了這陌生化的寫作方法?

生2:這篇文章沒有像以往寫的文章一樣,第一句就給人很突然的感覺。

師:雨來的突然,開頭也突然。我們看,“跟着一陣陣濕潤的山風,跟着一縷縷輕盈地雲霧,雨,悄悄地來了。”這雨就像大明星出場一樣,後面還跟着很多的粉絲呢。(生開心地笑了)

師:一齊讀這段話。

生齊讀

師:矛盾啊!來得突然是——很猛,悄悄地來是——很輕啊?

生:因為雨時不知不覺中下起來的,神不知鬼不覺地就下雨了

4、師:下雨的過程是很美的。請同學來讀讀五六七自然段。

指名三個學生讀三個自然段,其他學生邊聽邊感受

師:同學們好好品一品,哪些很有味道?

生1:第六自然段,“這清新的綠色彷彿在雨霧中流動,流進我的眼睛,流進我的心胸。”

師:作者用心感受,這綠流進心胸,作者到達無我兩忘了

生2:“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綠之中,綠得耀眼,綠得透明。”色彩都融入水中了。

師:眼前就明豔一片。

生3:我有疑問:改變山林的顏色,雨是色的如何改變山林的顏色?

師:這僅僅是感覺,還是有科學依據?

生4:水折射之後,顏色更明亮。

生5:下雨前樹葉上有灰塵,下雨會沖走這些灰塵,明麗的顏色就出來

師:如詩如畫,有色彩的美麗,有聲音的美麗。美美地讀。(師生齊讀)

師:(感歎,沉醉的語氣)作者簡直與這片綠融為了一體。

5、師:第五自然段有與大家分享的句子嗎?

生:雨絲是彈琴的手指了。

6、師:雨來時,飄然而至,清晰、響亮;雨下着清新的綠色在雨霧中流動,彈奏着小曲;而雨停了,同樣也很美麗。讓我們齊讀最後三段。

“不知在什麼時候,雨,悄悄地停了”——師:與前文哪句照應?生:來得突然。

“風,也屏住了呼吸”——師:與前文哪句照應?生:跟着一陣陣濕潤的山風。

師:霧,怎樣沒有寫進去?

生:山上的霧很難散掉,所以不寫了。

師:山中不是很幽靜嗎,怎樣盡寫聲音?

生:寫這些聲音是因為只有山靜,才能清晰地聽出來。

師:這是“以動襯靜”。來得快的山雨,像音樂一般的山雨,如此美妙。

(“與前文哪句照應”、“以動襯靜”這些是實實在在的學習方法,“授之於魚,

不如授之於漁”,就是這個道理。)

7、師:學到那裏,還有什麼問題?

生1:“彷彿是一場山雨的餘韻”為什麼要放進“彷彿”?

師:“餘韻”是什麼?

生:餘音

生:彷彿是一場山雨的餘韻,加進彷彿,這是作者的想象。

8、師問:你們還有問題嗎?(無人舉手)好,我還有問題:這到底是一場什麼季節的山雨?到字裏行間找依據。

生1:夏天。因為有云霧,夏天有更多的水蒸氣,所以雲霧多。

生2:秋天。文中第六自然段寫道山林的色彩層次多,金黃、紅色這些色彩秋天都有。

生3:夏末秋初。因為這個時候樹還是嫩綠但顏色又是紅的。

生4:春天的。文中寫到“跟着一陣陣濕潤的山風”,春天,空氣潮濕,雨水多,所以連山風也濕潤了。

生5:很難決定。一年四季常綠的樹很多,春天也有紅的、黃的顏色。

師:同學們什麼季節並不重要,關鍵是我們明白了山雨之美,領略了自然之美。

(家常課中,張老師注重讓學生去思考,培養質疑潛力。一個“這到底是一場什麼季節的山雨?”就引起學生脣槍舌戰,教室裏硝煙瀰漫,各有各的理,誰也不服誰。完美的課堂,需要有爭議,學生的爭議!)

四、雨後話雨,延伸拓展

1、課件出示朱自清筆下的“山雨”,指名讀。

2、師:比較一下,這個片段與課文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從關鍵地方去發現

生1:擬人比喻的寫作手法是一樣。

生2:都有樂曲的聲音。

師:音樂之美。

生3:朱自清的“山雨”讓人看得眼花繚亂,下得密集。

趙麗宏筆下的“山雨”下得輕盈

生4:這兩處寫的雨都似有似無,飄飄忽忽。

3、出示金波《雨中的樹林》,齊讀。

師:無論是趙麗宏的山雨,還是朱自清的山雨,還是金波的雨中的森林,山中的雨是——(生接)美的。

師:山中的雨也有不美的時候。為什麼他們會寫得這麼沒呢,因為他們有一雙會發現美的眼睛。羅丹曾説過:“世上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拓展延伸,有對課外新知地推薦,也有對已學的回顧。正是因為課中老師的一個引導,學生課後可能就會去讀相關“雨”或“山雨”的文章,去翻閲朱自清、金波的書。這種無痕的推薦,讓有心的學生無形中愛上語文。)

《山雨》課堂實錄 篇二

(多媒體出示畫面,音樂)

師:我們的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魔術師,他變幻莫測,多彩多姿,有時,讓我們沐浴着燦爛的陽光,有時也讓我們欣賞皚皚的白雪,當然,有時也讓我們享受着濛濛的細雨……

作家朱自清就曾經這樣描寫雨,咱們一起來讀一讀,起:

(多媒體出示語段)

生(讀):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着,人家屋頂上全籠着一層薄煙。樹葉卻綠得發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由朱自清的文章引入課文的學習,既是課外閲讀的引導,又創設了情景,為學習課文奠定了情感基礎。我們看到,在這樣的氛圍當中,一開始,學生就比較投入。

師:這個地方的雨,是祥和安寧的雨。而有一個地方的雨卻是優美動聽的,孩子們,想親自去感受感受嗎?

生:想。

師:好,咱們今天就跟着作者趙麗宏一起走進山林,去感受山雨的美麗,起:

生:山雨。

師:趕快打開語文書101頁,自己小聲地讀讀課文。注意讀準讀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開始吧。

生:讀課文。

師:自己小聲讀,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師:請你再一次讀課文,這一次邊讀邊想,雨前、雨中、雨後的景色。

生:再讀課文。

“讀”的引導一直是一個難點,姜老師對“讀”的指導體現了方法的指導,體現了層次的提升。

師:好(示意暫停),孩子們,剛才你們透過文字和作者一起初次遊覽了雨中的山林,這樣吧,你願意用讀的方式帶着姜老師到山林中走一走嗎?

生:好!

師:那誰先來帶姜老師去看看山雨剛來時的情景?

(多媒體出示課文第一段。)

師:誰來讀一讀?

生讀。

師:你讀得很流利,誰能像她那樣帶姜老師接着去聽“雨”的聲音?你和着第二組的同學來讀。

(出示二——五自然段)

第二小組學生讀。

師:這麼長的幾個自然段,你們讀得如此流利,真了不起。有沒有同學覺得比他們讀得更好?

生:有!

師:你和着第三組的同學帶着姜老師一起去感受山林的顏色。開始吧!

(多媒體出現課文六七自然段)

生讀。

師:你們讀得很認真,很有色彩地讀這兩個自然段。姜老師很欣賞你們認真學習的精神。哪些孩子願意向他們學,認真地讀,帶姜老師去欣賞雨後的山林呢?(生舉手)這樣吧,願意的孩子,咱們一起來!

(多媒體出示課文八——十自然段。)

生讀課文。

師:叮——咚——叮——咚—— 好聽嗎?注意,課文這兒有一個破折號。孩子們都覺得“叮咚”的聲音很好聽,可姜老師覺得孩子們的朗讀更好聽!

讀得入情入境——這是臨場老師真切的感受。為什麼會這樣?老師的簡潔而有力的引導是分不開的`。到此時,課文的整體感知已經達到三遍,個別學生甚至更多。我們可以注意到,老師對於每一次朗讀所提的要求在發生着變化,層次性體現得比較好,學生越讀越有味,而不是機械地重複。

師:聽到如此動聽的聲音,看到如此美麗的景色,此時此刻,你,有什麼樣的感受?

生沉默。

師:不着急,請你帶着這個感受,把你喜歡的地方,再美美地讀一讀。自己讀完以後,再到四人小組中去,交流交流,聽聽小夥伴們的意見。趕快開始吧!

(多媒體顯示)

學習建議:

1、看到這樣的景色,你有什麼感受?

2、帶着這種感受,選擇你喜歡的地方,美美地讀一讀。

3、在小組裏交流交流,聽聽小夥伴的意見。

生讀,小組交流,教師關注並參與。

師:(示意暫停)好,哪些孩子喜歡山雨剛來時的情景?我請個孩子來讀,其餘的孩子認真聽。(指讀書的學生)把你們剛才的感受用讀的方式表達出來。

一組學生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師:我感受到了,雨是悄悄地來了,它剛來時的聲音怎樣?哪個組的孩子喜歡這時候的山雨?你們接着讀二三自然段。

生(小組)讀。

師:沙拉拉,沙拉拉——從這兒你們感受到了什麼?把你們的感受讀出來!再讀。(再抽一學生朗讀)

生讀。

師:(激動地)沙拉拉的雨聲並沒有結束,它離我們越來越近,越來越響,越來越清晰起來……

誰想接着往後讀?(請一小組學生讀)

生讀第五自然段。

師:謝謝你把這神奇的雨帶到了我們這兒!謝謝你們,讓我們一起來側耳傾聽吧!

(多媒體展示下雨的情景,伴着清脆的雨聲。)

師:那個組的孩子能夠把優美動聽的雨聲變成朗讀聲來告訴我們?(請一組學生讀)其餘的孩子邊聽邊感受。開始吧!

生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師:在你們讀的時候,我也在幻想。我幻想着我現在就是一滴雨,我任自己的身體在巖石上、樹葉上、綠草上彈奏着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稍停)孩子們,閉上眼睛,和姜老師一起來幻想吧!

(播放音樂)

師:配樂範讀(第五自然段)。

師:睜開眼睛,趕快告訴姜老師,你剛才都幻想了些什麼呢?

生:我幻想了自己是一滴雨,像一個個小手指,在樹葉上叮鈴叮鈴地響着,我覺得實在太好聽了。

師:你的想法和姜老師一樣,還有嗎?

生:我還幻想着山雨把每一個巖石,把每一片樹葉都澆濕了。

師:真是太神奇了,還有沒有?

生:我還幻想着,當山雨落在每一片樹葉,每一片綠草的時候,不知道他有多開心!

師:太美了!孩子們,姜老師真想走進你們的幻想中!這樣吧,美美地讀,帶姜老師走進你們的世界。

(播放音樂,出現課文第五自然段)

生:齊讀第五自然段。

師:(配樂,深情地)這真是奇妙而令人嚮往的雨啊!然而,它還有更神奇的地方,它能改變山林的顏色!雨中的山林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哪個組的同學喜歡?

(學生爭先恐後地舉手)

師:(抽一個組的同學)你們讀。這樣,孩子們,咱們還是閉上眼睛,讓他們以優美動聽的聲音帶我們去看山林的顏色。開始。

生:讀課文第六自然段。

師:請坐。孩子們,睜開眼睛,你剛才都看到了哪些顏色?

生:我看到了一個畫家在畫布上畫上了一幅山景,上面有五顏六色的顏色,彷彿這兒的顏色在畫家的調色盤裏也不是那麼完全。我還看見了山上的雨變成了各種顏色,有墨綠色呀等等顏色。

師:那哪一種顏色給你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火一般的紅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師:這是在陽光下,那麼在雨中那種顏色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綠色。

師:綠得怎麼樣

山雨教學實錄 篇三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景色,體會作者對山雨的感情;

2、通過大量的讀,積累學生的語感,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景色。

【教學難點】

積累語感,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

【教學過程】

師:同學們,聽,這是什麼聲音?

生:雨聲。

師:是呀,一場雨聲。在生活中,如果窗外傳來一陣雨聲,你會有什麼感受?

生:很普通。

生:很一般,不會引起我們很大的注意力。

師:同一場雨,在作家趙麗宏筆下卻有聲有色,多姿多彩!吸引了無數讀者。今天,老師就把這篇優美的散文介紹給大家。

(板書課題。)

師:這是一篇怎樣的散文,描繪的又是一場怎樣的雨啊!打開課文,快速朗讀課文,讀完後想一想雨的哪些方面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學生活動。)

生:雨中的聲音(板書:聲)。

生:雨中的顏色(板書:色)。

師:大自然是很神奇的,在它的點撥下,一切事物都能超出人們的想象,就連剛才同學們認為非常普通的雨聲現在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想而知,這雨聲是怎樣的美妙啊!請大家先朗讀描寫的這部分課文,一邊讀一邊圈畫出雨聲美妙的詞句。

(學生活動。)

生:“沙啦啦……”這句話我感受到了雨聲的美妙!

師:這兩個“沙啦啦”相同,表達的雨聲有變化嗎?

生:有變化。由遠到近,從輕到響。

師:誰能模仿?

(學生活動:A、個別活動;B、輪流模仿;C、集體模仿。)

(教師相應評價。)

生:第五自然段讓我感受到了雨聲的美妙!

師:同學門,你們到過山林嗎?讓我們把課堂變成山林,一起感受雨中的山林。讓我們都來成為山中的一員。

(想象説話。)

我是山中的___,當山雨來臨時我會___,發出___。

生:我是山林中的巖石,當山雨來臨的時候,我會用自己的身體來迎接雨點,發出“滴答滴答”的聲響。

生:我是山林中的綠葉,當山雨來臨的時候,我會用自己的身體來迎接雨點,發出“沙啦沙啦”的聲音。

師:多沒美妙的音符啊。這些音符組成了一首首優美的曲子。(播放雨聲)雨來了,樹葉們,巖石們,把你們山雨的樂章彈奏起來吧!

(學生活動 和着老師的範讀和雨聲,手指彈奏課桌,嘴裏發出聲響。)

師:多麼美妙的樂曲啊!描寫這樂曲的文章寫得也非常美。你們也能像剛才演奏樂曲一樣來朗讀這段文字嗎?

(學生活動:A、自由朗讀;B、個別交流朗讀。)

(老師相應指導。)

師:大自然琴技高超,讓我們聆聽到了一篇無與倫比的山雨樂章。自然還是位美術家。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它所描繪的山林色彩。

(出示6、7自然段)

師:要學好這段話該弄清什麼問題?

生:雨中的顏色有那些?

生:為什麼有這些顏色?

……

師:根據大家的質疑,老師提出了兩點:1、雨中山林的顏色美嗎?2、為什麼有這麼多的顏色?

請大家根據這兩個問題,小組合作學習。

(學生活動。)

(彙報方式:畫畫、寫寫、贊贊、讀讀。)

師:山中雨聲充滿了幻想,雨中的綠色更讓人難以忘懷。請同學選擇其中的一部分,賽讀。(提出要求:A、精神飽滿,態度自然大方;B、聲音響亮,字正腔圓;C、朗讀流暢,有感情。)

(學生活動。)

師:課文中向大家描繪的山雨是美妙的,生活中的雨也是如此。課外老師收集了幾段描繪雨的短文,請你自學,並結合課文談談自己的感受。

(學生活動。)

【評課】

教《山雨》,就是先以題目為抓手,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再引導學生抓住重點理清課文的脈絡,然後抓住景物和情感作為兩條線索進行培養語感的訓練。

感知景物時,運用了想象的方法,讓學生想象大自然的神奇。模仿雨聲,模仿雨中事物發出的聲音。逐一體會了雨中山林的美景。

感知情感時,運用了大量的朗讀,讓學生體會作者的感情。朗讀雨聲,賽讀雨中顏色,越來越領會到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最後融到生活中去。

山雨教學實錄 篇四

一、由“雨”導入

(師板書雨)看到“雨”字,想到哪些跟雨有關的詞?生交流。

師:什麼樣的雨?

生:滂沱大雨 斜風細雨

師:關於雨的聲音呢?

生:嘩嘩 沙沙 滴答滴答 唰唰唰

師:作者趙麗宏為我們帶來了很美的文章——山雨。我們去見見山中的雨和

我們平時見到的雨有什麼不同吧!(完整板書課題:山雨)

(由平常所見“雨”導入,給“雨”組詞。並繼續拓寬至什麼樣的雨,雨聲音的詞,這樣的“雨”豐富、親切了。)

二、享受範讀,初感山雨

1、師(配樂 《雨的印記》)範讀,生邊聽邊走進山雨,想:用一個詞或兩

個詞來概括山雨。

2、學生拿起筆,把自己的初步感受,凝成一個詞寫在課題山雨的前面。師

提示可以從聲音、顏色、速度、感受等,來形容這一場特別的雨。

(一直以來,我總習慣拋出一個問題,學生去做即可。即使學生面露迷茫,也只是説:多想想。張老師卻細心地提示學生,讓學生思有方向,想有目標,思維自然流暢。)

3、師:用上“ 好 的山雨”説一説。

學生交流着:好 嫩綠、濃濃、讓人難以忘懷、滋潤萬物、色彩斑斕、無盡色彩(煥然一新)、柔和寧靜(感覺聽覺)、温柔輕盈、恬靜的雨。

(用上“ 好 的山雨”説一説,把濃縮了的詞放進去,説話就完整了,也賦予雨鮮活的生命。在一學生説到好無盡色彩的雨時,張老師請學生表達自己的理解,並建議改成煥然一新。當學生説到好柔和寧靜的雨時,張老師計時反饋:這是從感覺聽覺上來理解雨。細節教學,就是在教育有品味的學生。)

師:對,這就是山雨帶給我們的感覺。(感覺在此處,如果再回過來齊讀課題,這雨的多姿多彩,絢爛生命一定會在孩子們的朗讀中呈現的。不過,這是我的建議哦!)

4、師:文章是按什麼順序來寫?

生:先後順序。

師:什麼先後順序,是方位呢?還是……

生:(馬上醒悟)時間的先後順序

師:是的,文章就是按“雨來了 雨下着 雨停了”這個順序來寫的。(板書)

5、到文中找一找,“來了 下着 停了”分別在哪些自然段?

生1:來了(1-5) 下着(6-7) 停了(8-10)

該生所完後,學生有不同意見。

師:有強烈的表達願望的,把手搖一搖。

生2:來了(1-4) 下着(5-7) 停了(8-10)

師:寫景物的文章,一般總按“來了 下着 停了”的順序寫,如蕭紅的《火燒雲》——火燒雲上來了,火燒雲的變化過程,火燒雲過去了,所以寫文章有時要注意寫作的規律,可以幫助我們跟好地瞭解課文。

三、雨聲雨色,走進山雨

1、師:這篇課文的寫作方法很特別——陌生化。(板書:陌生化)不能這麼説,偏偏就這麼説,讀起來又感覺很有味道。去文中找找,把你認為最陌生化的詞語圈起來。

2、兩人或四人小組交流自己的發現。(在張老師的課堂上經常可以看到學生們在組成小組或找學習夥伴交流、討論的情景,熱烈而有序。)

3、全班交流

生1:第四自然段中,“清晰”“飄然”這些詞又給人陌生化的感覺。把雨比作一曲歌謠,飄然而起、清晰、響亮。

師:還有“由遠而近,由遠而近……”給人一種動態的美。美美地讀這一段

師:我們來做模擬的下雨聲,從四排開始慢慢地擴向全班。

師:加進“唰啦啦,唰啦啦……”開始模擬學生輕輕地説着。

師:下得還不夠猛,看老師的手勢,再來一遍。

在老師投入的指揮下,唰啦啦聲由遠而近,由輕而重地傳來了。

師:能把這一段背下來嗎?

生:能。

師:把“嘩啦啦”的聲音加入到“響亮而來”後面。

生有感情朗讀。

(學生是雨,雨聲浸潤了我的心。有了這樣的模擬體驗,學生更有精神,興趣更高,回答更積極了。)

師:繼續品味,還有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了這陌生化的寫作方法?

生2:這篇文章沒有像以往寫的文章一樣,第一句就給人很突然的感覺。

師:雨來的突然,開頭也突然。我們看,“跟着一陣陣濕潤的山風,跟着一縷縷輕盈地雲霧,雨,悄悄地來了。”這雨就像大明星出場一樣,後面還跟着很多的粉絲呢。(生開心地笑了)

師:一起讀這段話。

生齊讀

師:矛盾啊!來得突然是——很猛,悄悄地來是——很輕啊?

生:因為雨時不知不覺中下起來的,神不知鬼不覺地就下雨了

4、師:下雨的過程是很美的。請同學來讀讀五六七自然段。

指名三個學生讀三個自然段,其他學生邊聽邊感受

師:同學們好好品一品,哪些很有味道?

生1:第六自然段,“這清新的綠色彷彿在雨霧中流動,流進我的眼睛,流進我的心胸。”

師:作者用心感受,這綠流進心胸,作者達到無我兩忘了

生2:“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綠之中,綠得耀眼,綠得透明。”色彩都融入水中了。

師:眼前就明豔一片。

生3:我有疑問:改變山林的顏色, 雨是色的如何改變山林的顏色?

師:這僅僅是感覺,還是有科學依據?

生4:水折射之後,顏色更明亮。

生5:下雨前樹葉上有灰塵,下雨會沖走這些灰塵,明麗的顏色就出來

師:如詩如畫,有色彩的美麗,有聲音的美麗。美美地讀。(師生齊讀)

師:(感歎,沉醉的語氣)作者簡直與這片綠融為了一體。

5、師:第五自然段有與大家分享的句子嗎?

生:雨絲是彈琴的。手指了。

6、師:雨來時,飄然而至,清晰、響亮;雨下着清新的綠色在雨霧中流動,彈奏着小曲;而雨停了,同樣也很美麗。讓我們齊讀最後三段。

“不知在什麼時候,雨,悄悄地停了”——師:與前文哪句照應?生:來得突然。

“風,也屏住了呼吸”——師:與前文哪句照應?生:跟着一陣陣濕潤的山風。

師:霧,怎麼沒有寫進去?

生:山上的霧很難散掉,所以不寫了。

師:山中不是很幽靜嗎,怎麼盡寫聲音?

生:寫這些聲音是因為只有山靜,才能清晰地聽出來。

師:這是“以動襯靜”。來得快的山雨,像音樂一般的山雨,如此美妙。

(“與前文哪句照應”、“以動襯靜”這些是實實在在的學習方法,“授之於魚,不如授之於漁”,就是這個道理。)

7、師:學到這裏,還有什麼問題?

生1:“彷彿是一場山雨的餘韻”為什麼要放進“彷彿”?

師:“餘韻”是什麼?

生:餘音

生:彷彿是一場山雨的餘韻,加進彷彿,這是作者的想象。

8、師問:你們還有問題嗎?(無人舉手)好,我還有問題:這到底是一場什麼季節的山雨?到字裏行間找依據。

生1:夏天。因為有云霧,夏天有更多的水蒸氣,所以雲霧多。

生2:秋天。文中第六自然段寫道山林的色彩層次多,金黃、紅色這些色彩秋天都有。

生3:夏末秋初。因為這個時候樹還是嫩綠 但顏色又是紅的。

生4:春天的。文中寫到“跟着一陣陣濕潤的山風”,春天,空氣潮濕,雨水多,所以連山風也濕潤了。

生5:很難判斷。一年四季常綠的樹很多,春天也有紅的、黃的顏色。

師:同學們什麼季節並不重要,關鍵是我們知道了山雨之美,領略了自然之美。

(家常課中,張老師注重讓學生去思考,培養質疑能力。一個“這到底是一場什麼季節的山雨?”就引起學生脣槍舌戰,教室裏硝煙瀰漫,各有各的理,誰也不服誰。完美的課堂,需要有爭議,學生的爭議!)

四、雨後話雨,延伸拓展

1、課件出示朱自清筆下的“山雨”,指名讀。

2、師:比較一下,這個片段與課文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從關鍵地方去發現

生1:擬人比喻的寫作手法是一樣。

生2:都有樂曲的聲音。

師:音樂之美。

生3:朱自清的“山雨”讓人看得眼花繚亂,下得密集。趙麗宏筆下的“山雨”下得輕盈

生4:這兩處寫的雨都似有似無,飄飄忽忽。

3、出示金波 《雨中的樹林》,齊讀。

師:無論是趙麗宏的山雨,還是朱自清的山雨,還是金波的雨中的森林,山中的雨是——(生接)美的。

師:山中的雨也有不美的時候。為什麼他們會寫得這麼沒呢,因為他們有一雙會發現美的眼睛。羅丹曾説過:“世上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69nn6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