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草船借箭名師課堂實錄精品多篇

草船借箭名師課堂實錄精品多篇

草船借箭名師課堂實錄精品多篇

草船借箭名師課堂實錄 篇一

師:話説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建安13年,曹操率軍,水陸並進,欲掃平江南,孫劉聯盟,決計破曹。且看:用奇謀孔明借箭。

師:瀏覽課文,請用文中一個合適的詞語概括諸葛亮在借箭中所表現出的才能。

生:神機妙算。

師:“神機妙算”是什麼意思?

生:“神機妙算”就是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形容計謀高明。

師:很好,結合課文,圍繞這個詞你還有什麼問題要問?

生:我想問諸葛亮為什麼會如此神機妙算?

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些地方?

師:大家提的問題相信都可以通過讀書求得解決,現在我們集中研究:“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些地方?他算到了什麼?又是怎麼做的?”(點出中心問題)請同學們帶着問題用心讀課文,可以和同學討論,呆會兒選擇一處體會最深的講析給大家聽。

生:諸葛亮算到了三天後天有大霧。

生:諸葛亮算到了曹操的性格多疑、謹慎,在濃霧中不敢輕易派兵出擊。

生:他還算到了魯肅的為人,他知道魯肅忠厚、守信、不會食言,所以讓他替自己準備借箭用的材料,而且確保不會讓周瑜知道。

生:他讓船一字兒排開,借箭時,下令把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一邊受滿箭後,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説明他對事情做了周密的安排。

生:書中説船隊回來時,順風順水,可以看出他算到風向。

評:讓學生在媒體制作出的兩軍對壘軍事簡圖上邊演示邊説,既靈活地檢驗了學生融會貫通理解課文的能力,又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教學效果好。

生:諸葛亮對魯肅説:“要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名軍士,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説明他算了借箭所需器材的數量。

……

師:(指板書)諸葛亮一算了天,二算了地,三算了人,可以説各方面的因素他都考慮到了,基於這些周全的考慮,一一做出了巧妙的安排,這就是“神機妙算”。

師:面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周瑜有何感歎?

生:周瑜感歎:“我比不上他!”

師:想像一下,周瑜説這話時,心情怎樣?並試着讀一讀。

生:我想周瑜會非常佩服地説這句話,因為從草船借箭這件事中他看到諸葛亮確實比他強。所以,我認為讀這句話時,應該用比較誠懇的語氣來讀。

生:我的看法和她的恰恰相反,我認為周瑜會更加嫉妒諸葛亮,他説這句話時,應該是忌恨的語氣。

……

師:無論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周瑜的忌害之心,還是魯肅的仁厚守信、曹操的謹慎多疑,我們都是從文章對人物的什麼描寫中體會到的?

生:從人物的對話中體會到的。

師:對,這也是《三國演義》刻畫人物一個很重要的方法。通過語言,能幫助我們更深入地體會人物的內心。

2、創造性表演,體驗角色。

師:現在,請你們自己來當導演,邀請合作伙伴,選擇文中某處最喜歡的片斷,把它表演出來,可以加上自己的理解和設計。

師:願意展示朗讀、表演才華的同學,到前面選擇段落或表演或朗讀。

(注:學生興致頗高,居然在一起商議是排搞笑版還是正劇版,課堂氣氛輕鬆活躍。)

(1)採訪“孔明”。

師:孔明先生,您在借箭中的表現我佩服不已,請問您在向周瑜立下軍令狀時,怎會有如此把握?

生:因為我瞭解周瑜的為人,知道他對我有忌害之心,面對他的忌害,只能智取。再加上我還準確把握了曹操的心理,同時,我還懂天象、識地理,在心中對這件事有一個完整的謀劃和安排,所以才會有如此大的'把握立下軍令狀呀!

師:(以記者身份評價)您在借箭後曾對魯肅説:“為將而不通天文,不識地利,不曉陰陽,不知奇門,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廣泛地學習,深入地思考,大膽地實踐,這也許就是全部的答案吧。

(2)採訪“周瑜”。

師:都督,您才華橫溢,名冠江南,面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您有何感歎?

生: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又算準了曹操不會出兵,魯肅當時不會告密,唉,在知天文、懂地理、識人心方面,我都比不上呀!

師:“孔明才學猶堪歎,公瑾妙語亦驚人!”

(3)採訪學生。

師:在座的各位同學,對於故事中的人物,你們也許有更多的話想説,把你們的最想説的用一句話表達出來,送給故事中的他們,也送給今天的我們。

生:我想對魯肅説:你真是世界上最值得信賴的朋友。

生:我想對周瑜説:做一個心胸寬廣的人吧!那樣你會更出色!

生:我想對曹操説:正是你的多疑,關鍵時不敢果斷出兵,才促成了諸葛亮借箭成功。該出手時就出手。

生:我有不同的看法,我想替曹操打抱不平。我所知道的曹操是一個偉大的軍事家,當時大霧迷濛,在辨敵軍(對方)虛實的情況下,為了不造成損失,沒有最大的把握,他當時只能那樣做。

師:想不到,小小年紀你就學會辯證地看待問題了,真了不起。

評:學生精彩的回答、教師精當的點評,再一次掀起課堂教學的高潮。

師:同學們,你們能大膽、獨立地發表自己對人物的不同看法,這些思維的火花將成為火炬照亮你們的人生。(授與發言同學“賽諸葛”、“賽周瑜”、“賽曹操”等稱號。)

評:角色的採訪走進了人物的情感世界,靈性的回答豐富了學生的精神領域,激勵性、發展性評價為學生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師:在不斷深入地學習中,我們看到了一個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知人善用、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千百年來,他的形象成了中華民族智慧的化身。(結論)

師:諸葛亮神機妙算的故事還有哪些?(影像展示諸葛亮博望坡用兵、空城計、七擒孟獲等片斷,配以旁白。)

(3)延伸。

師:同學們,諸事暫且按住不表,欲知詳情,且看《三國演義》(出示不同版本的《三國演義》),書中的許多人物和故事將會讓你們過目難忘,多讀書、讀好書,也是老師對你們的期望。

草船借箭名師課堂實錄 篇二

我們掌握主要內容,省略次要內容的縮寫的關鍵。

老師:我們通過箭頭學習草船這個文本,文本告訴什麼內容?諸葛亮的性格是什麼?健康:草船由箭頭寫的周玉月昭由於嫉妒的能力,在十天內建立數十萬箭,誣陷他。諸葛亮憑藉周瑜的戰鬥精神,用曹操一個好主意箭頭,擊敗了周玉圖,表現了卓然的勇氣知識,智慧,才華。

老師:文本的哪一部分是關鍵部分?

健康:文本集中於通過箭頭寫草船。

老師:為什麼?

健康:這部分最好地體現了人品質量的精神。

老師:哪個學生告訴我,諸葛亮能夠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健康:因為他知道人,像天堂,地理。

老師:每個人都很好,每當你寫在裏面當時,我們不能忽視。讓我們來看看草船的原因。文本的哪一部分寫了原因?

健康:文本的兩個部分之一。

教師:本節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健康:周玉壯格樑看起來很有天賦,我的心非常嫉妒。

健康:周玉和曹軍由框架設計的諸葛亮,讓諸葛亮在十天內創造了數十萬箭。

健康:諸葛亮知道周玉心中的罪惡,但他悄悄地,不僅同意周玉的要求,而且還採取主動縮短三天的時間,並設定軍事秩序。

老師:同學是真棒!隨着不僅。.。 。.。也。.。 。.。和。.。 。.。句子,大大壓縮了原來的內容,我們可以從縮寫學習。

老師給學生幾分鐘的時間,我們試着用箭頭的原因壓縮草船。

健康:周玉壯格樑看到很有天賦,我的心非常嫉妒。

周宇和曹軍戰爭作為藉口,在十幾天內創造了數十萬箭。諸葛亮不僅達成一致,而且主動將三天改為三天,制定軍事秩序。

老師:太好了!幾句話把事情弄清楚,縮略成功!

文本又寫了什麼?

健康:寫朱志良做草船的箭頭準備。

老師:標誌軍令後,周宇和盧素分別有什麼反應?

健康:盧蘇感到驚訝和疑惑,當卓然要求他祕密幫助時,他答應了諸葛亮。老師:這是諸葛亮魯蘇,盧素忠老實,諸葛亮會請他幫忙。

健康:周渝不安,也祕密阻撓,安排呂嘗試詢問這個消息。

老師:哇!你太過分了!這個詞在圖像的縮寫中使用,並且生動,高度概括了文章。我們可以在縮寫學習!

老師:諸葛亮知道周宇?

健康:當然,他知道周宇會祕密阻擋,所以反覆告訴盧蘇不偷偷幫助周玉。

老師:好吧,讓我們學習團隊一起工作,縮寫準備的一部分。老師提醒大家,你可以使用相關的詞和四個詞。

健康:盧曙聽説,很驚訝,懷疑諸葛亮是一個謊言。周玉可以。ude,不僅設置沉重的困難,而且從阻礙,安排魯蘇詢問這個消息。

諸葛亮用二十艘船問魯蘇,向士兵和一些士兵發了一千多隻草,並多次告訴他不要告訴

周玉。盧蘇真的值得信賴,回到營地沒有提到船的問題,周宇困惑。

草船借箭名師課堂實錄 篇三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根據我國著名的古代歷史小説《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故事是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合抗曹的時候發生的,課文寫了周瑜由於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十天選十萬支箭,以此迫害他,諸葛亮同周瑜鬥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算計,表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才智過人。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使學生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總結出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3、從故事中具體的人和事中得到啟示,體會我們祖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和文化,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創新意識。

重點與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曲。

師:誰知道這是哪部電視劇主題曲?

生:《三國演義》。

師:在深沉悲壯的樂曲聲中,我們彷彿跨越了歷史的時空,來到了那個戰火分飛的年代,下面讓我們走近《草船借箭》這篇課文,繼續領略三國時代的風雲紀事,品評一代風流人物的事非與功過。

二、學習七、八自然段

師:通過上節課的讀書研究,我們知道,早在諸葛亮給周瑜立軍令狀之前,他已經謀劃好了草船借箭的計劃,他想得是那樣周到,那樣細緻,最後草船借箭的計劃得到了成功實施,難怪魯肅回來告訴周瑜借箭的經過,周瑜長歎一聲説————

生:(齊讀)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師:周瑜長歎一聲,誰能把這個歎加上去,來讀一下這句話。

生:唉!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師:不錯,周瑜到最後就是這副神態,這副樣子,同學們,你們覺得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在課文的哪些地方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呢?請同學們快速掃讀課文。

生:課文的七、八自然段。

師:請同學們默讀霧中借箭這一部分,把你認為最能體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句子用波浪線畫下來,用心體會,諸葛亮到底神在哪裏,妙在哪裏。(生默讀、師巡視)

師:我看到同學們找到了很多地方,是吧?哪咱們就這樣,挑你體會最深的一處,説一説,好嗎?

生: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我從這裏體會到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因為大霧漫天能見度低,所以敵人看不見他,曹操怕江邊有伏兵,就只能遠距離防禦,這樣諸葛亮才能草船借箭成功,這才能體現出諸葛亮神機妙算。

師:你理解得不錯,這是一場怎樣的霧?(大霧)誰來讀一下,讓大家感受到這場霧。

生:這時侯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師:這真是一場漫天大霧啊!同學們想,這時候諸葛亮和魯肅都坐在船上,他倆看到了這場大霧,你們説魯肅有什麼感受?

生:他這時候比較驚訝、吃驚。

師:那麼諸葛亮呢?他看到這場大霧什麼感覺?什麼心情?

生:心情非常高興。

生:他十分自信。

生:他終於如願以償了,正暗自得意呢!

師:好一個“如願以償”啊!但是我認為你只抓住這句話還不能夠看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因為,還不知道究竟是碰巧遇上了大霧呢,還是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算準了大霧呢?聯繫課文找一找,哪句話能證明這場大霧諸葛亮早已算準了?

生: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諸葛亮祕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裏。

師:誰來讀一下這句話。

師:此時諸葛亮心定氣閒,成竹在胸,但是我覺得這句話寫得太羅嗦,什麼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直接寫到了第三天四更諸葛亮祕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裏。這樣既簡明,又不浪費筆墨。這樣改好不好?

生:不能改。

師:為什麼?

生:因為有了這兩句話,才能體現諸葛亮預測到第三天四更有大霧,如果直接説也許是碰巧第三天四更有大霧呢,就體現不出他的神機妙算,所以我們説諸葛亮能預測天氣。(板書:預測天氣)

生:如果直接寫第二天,他就沒有那種胸有成竹的感覺了。

師:如果你是一個旁觀者。一個不知內情的人,都快急死了是吧?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不見有什麼動靜。火已經燒到眉毛上了,你怎麼還不動啊?一直到第三天四更諸葛亮才祕密地把魯肅請到船上,而此時,仁厚老實的魯肅還不知道諸葛亮請他去幹什麼呢,是不是?他們説諸葛亮神不神?

生:神

師:妙不妙?

生:妙。

師:剛才我們用了聯繫上下文的方法讀懂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前面那句話是反映諸葛亮的預測。後面那句話是反映事實,這樣一聯繫就能體現他的神機妙算,你們再仔細地讀一讀,找一找還有哪些話前後聯繫在一起能夠反映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生默默找句子,師巡視)可以前後桌交流一下)

師:我們來交流一下

生:我覺得:諸葛亮笑着説: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把他的兵派出來,到後來又寫曹操在營寨裏聽到諸葛亮他們的鼓聲和吶喊聲。就向他們射箭,從這裏體現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師:是啊,諸葛亮前面這樣説,曹操後面果然這樣做,是不是呀?可見,諸葛亮在立軍令狀之前想得那麼周到,那麼細緻。咱們一起來讀這兩段話,(生讀)可見諸葛亮瞭解曹操性格。(板書:瞭解人心)

生:齊讀。

師:同學們,諸葛亮是怎麼説的?

生:笑着説的。

師:他是笑着説的,我覺得這篇課文挺有意思,我發現這篇課文寫諸葛亮説的地方一共十一處,但只有一處加了一個笑字,請你們聯繫課文想一想,覺得諸葛亮此時在笑誰?

生:自由讀。

生:我覺得他在笑曹操,笑他膽小如鼠。

師:説明諸葛亮對曹操的性格怎麼樣。

生:瞭如指掌。

師:是啊。這叫什麼笑?這叫諷刺的笑,曹操生性多疑,這種天氣有敵人為攻,自然不敢派兵出來。

師:對諸葛亮的笑,你還有別的體會嗎?

生:我覺得他是在笑自己本領大,對所有人都瞭如指掌。

師:這叫自信的笑。

師:你們呢?都一樣嗎?

生:他還在笑魯肅,魯肅不知道他的用意。

師:誰還有別的發現嗎?

生:我覺得諸葛亮還在笑周瑜,笑他妒忌自己的才幹,笑他設計圈套來陷害自己,結果卻落空。

師:所以諸葛亮怎麼説的?

生:他説:“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師:回去交了箭,周瑜的陰謀還能得逞嗎?

生:不能了。

師:這叫什麼笑。

生:這叫勝利的笑。

師:諸葛亮這一笑,笑得多麼自信,多麼自豪,多麼喜悦啊!咱們一起再來讀一讀諸葛亮這一充滿智慧、勝利的笑!

生:齊讀。

師:你們説,諸葛亮神不神。

生:(齊答)神。

師:妙不妙?

生:妙。

師:那麼,你覺得周瑜在哪些地方不如諸葛亮呢?請同學們聯繫課文想一想。

生:周瑜的胸襟不如諸葛亮,周瑜的心胸狹窄,嫉賢妒能,而諸葛亮善於把握全面,寬厚待人。

生:我覺得周瑜的智商不如諸葛亮,因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諸葛亮想到是“借箭”。

生:諸葛亮考慮問題的能力、觀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勝過周瑜。

三、總結

師:是啊。周瑜的氣度、為人、才智、智慧都不如諸葛亮,難怪魯肅瞭解了整個借箭過程之後,對諸葛亮説了這麼一句話:“先生真是神人也”!然後就向諸葛亮討教神機妙算是怎麼來的,諸葛亮就對魯肅一五一十地説了,同學們你們想知道嗎?(想)

師:下課以後請同學們自己去《三國演義》的第四十六回,答案就在四十六回上,下課。

課時 篇四

老師: 同學們好。有人説《三國演義》是一部謀略之書,《草船借箭》這個故事是謀略裏的謀略;也有人説《三國演義》是一部智慧之書,那麼《草船借箭》就是智慧裏面的智慧。對於這樣一個充滿了謀略、充滿了智慧的故事,我相信同學們一定非常感興趣。請同學們打開書本,自由地、大聲地朗讀這篇課文,碰到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碰到讀不通的句子多念幾遍。讀完以後,老師請你從謀略和智慧的角度,給故事當中的四個人物排一排名次,你覺得可以怎麼排?明白嗎?

學生: 明白。

(學生開始自由朗讀課文,教師做現場巡視。)

老師: 四個人物從謀略和智慧的角度,你給他們排排隊,你會怎麼排?

學生1:我認為諸葛亮排第一位。

老師: 好,諸葛亮排第一。

學生1:周瑜排第二。

老師: 周瑜第二。

學生1:曹操排在第三。

老師: 曹操第三。

學生1:魯肅第四。

老師: 魯肅第四。諸葛亮最聰明,魯肅最笨。有不同意見嗎?不一樣,有不一樣的意見。好!請你説。

學生2:我覺得魯肅應該排在第三,曹操排在第四。

老師: 前面兩個沒問題。

學生2:前面兩個不變。

老師: 不變,諸葛亮排第一,周瑜排第二,曹操變成最笨,魯肅排第三。還有不一樣的嗎?

學生3:我覺得諸葛亮應該排第一,曹操排第二,周瑜第三。

老師: 噢,周瑜成第三了。

學生3:周瑜排第三,魯肅排第四。

老師: 周瑜第三了,魯肅還是最笨。還有嗎?還有不一樣嗎?

學生4:我覺得諸葛亮第一。

老師: 諸葛亮第一。

學生4:曹操第二。

老師: 噢,曹操第二。

學生4:魯肅第三。

老師: 好,魯肅第三。噢,周瑜最笨。哈哈,還有嗎?還有不一樣嗎?

學生5:我覺得諸葛亮第一,魯肅第二。

老師: 諸葛亮第一,魯肅第二。

學生5:周瑜第三,曹操第四。

老師: 周瑜第三,曹操最笨。請坐下。噢,非常有意思,從謀略和智慧的角度,每位同學都給四個人物打了分,是吧?儘管答案不同,五種答案,但同學們發現沒有,有一點是毫無異議的。

學生: (齊答)諸葛亮排第一。

老師: 對,諸葛亮排第一,諸葛亮是最聰明的,是吧?這是同學們讀了一遍課文之後取得的共識。非常好,那麼這篇課文寫諸葛亮很多地方,現在王老師請你們再仔仔細細讀一遍,你覺得這篇課文當中寫諸葛亮的謀略和寫諸葛亮的智慧,什麼地方寫得最精彩?把你覺得寫得最精彩的地方找出來,然後仔仔細細地讀一讀,讀出精彩來,明白嗎?

學生: (大聲讀課文,尋找寫得精彩之處。教師做現場巡視。)

老師: 咱們現在交流一下,你覺得這篇文章當中寫諸葛亮的謀略、寫諸葛亮的智慧,什麼地方最精彩?

學生1:我覺得寫諸葛亮的謀略和智慧在七和八自然段中寫得最精彩。

老師: 你先把寫得最精彩的地方讀給大家聽,咱們注意聽。

學生1:(朗讀課文七、八自然段。)我覺得七和八自然段,寫諸葛亮的謀略和智慧寫得非常精彩。

老師: 體會得不錯。這兩段話如果多去讀幾遍,那可能對你幫助就更大。誰也覺得這個地方寫諸葛亮寫得最精彩。我再叫一個同學讀一遍。

學生2:(朗讀課文七八自然段。)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天還沒亮,船已經靠近曹軍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兒排開,又叫船上的兵士一邊擂鼓一邊吶喊。魯肅吃驚地説:“如果曹兵出來怎麼辦?”

老師: 停!停!魯肅怎麼説?

學生: 吃驚地説。

老師: 再讀。

學生2:魯肅吃驚地説:“如果曹兵出來怎麼辦?”

老師: (範讀)如果曹兵出來怎麼辦?

學生2:如果曹兵出來怎麼辦?

老師: 他吃驚了嗎?

學生: 沒有。

老師: 你們吃驚了嗎?

學生: 沒有。

老師: 誰能讀出吃驚的味道?

學生3:魯肅吃驚地説:“如果曹兵出來怎麼辦?”

老師: 來,請你繼續讀“魯肅吃驚地説”。

學生4:魯肅吃驚地説:“如果曹兵出來怎麼辦?”

老師: (範讀)“如果曹兵出來怎麼辦?”再讀。

學生4:魯肅吃驚地説:“如果曹軍出來怎麼辦?”諸葛亮笑着説:“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老師: 停!諸葛亮怎麼説?

學生: 笑着説。

老師: 你笑了嗎?

學生4:沒笑。

老師: 能笑嗎?能笑!來,試一試。

學生4:諸葛亮笑着説:“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在營寨裏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説:“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放箭,不讓他們近前。”

老師: 停!停!“曹操下令説”,體會一下,你們自己讀一讀。“曹操下令説”,怎麼説,自己都讀一讀。

學生: (自由練讀。)

老師: 來,曹操,曹操。咱們先叫一個女曹操,曹操在營寨裏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説——

學生1: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舉妄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放箭,不讓他們近前。

老師: 活脱活現的女曹操。稍有一點遺憾,就是不要“輕易出動”,而不是“輕舉妄動”,不是這樣的。好的,不錯。來,叫一個男曹操,曹操本來就是男的,注意啊,曹操在營寨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説——

學生2: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放箭,不讓他們近前。

老師: 真好啊!你繼續。

學生3:(朗讀接下去的課文。)他派人去旱寨調來六千個弓弩手到江邊支援水軍。一萬多個弓弩手一起朝江中放箭,箭象下雨一樣。諸葛亮又下令把船調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

老師: 好。還有同學覺得別的什麼地方,寫諸葛亮的謀略、寫諸葛亮的智慧是最精彩的?

學生4:我覺得最精彩的是第四自然段。諸葛亮説:“希望你借給我二十隻船,每隻船上要三十個兵士,船要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你有十萬支箭,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

老師: 這個地方寫得最精彩,是吧?可是我覺得,你想象一下,當時諸葛亮懷着一種怎樣的心情和魯肅説這番話。當跟魯肅説這番話的時候,他已經把什麼東西都想好了,然後他在魯肅面前會表現出一種什麼神態?一種什麼表情?他會用什麼樣的語氣和魯肅説?再想一想,然後就把自己當作諸葛亮,你來説諸葛亮這段話。好,我來讀魯肅説的話:“這都是你自己找得,我怎麼能幫你的忙。”諸葛亮説——

學生4:(接讀諸葛亮的話)希望你借給我二十隻船,每隻船上要三十個兵士,船要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你有十萬只箭,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

老師: 這個諸葛亮年齡比較大,這個諸葛亮年齡比較輕,可都是諸葛亮。有沒有同學覺得別的地方諸葛亮的謀略和智慧是最精彩的,還有嗎?

學生5:第二自然段寫諸葛亮的謀略比較精彩,因為他説:“現在軍中缺的是箭,想請先生趕造十萬只箭。”

老師: 等等,老師請你把第二段話都念一遍,好嗎?

老師6:有一天,周瑜請諸葛亮來商議軍事,對諸葛亮説:“我們現在就要和曹兵交戰,水上交戰用什麼兵器最好?”

老師: 注意啊,周瑜説這番話的時候,他實際上——

學生6:心懷不軌,他很嫉妒諸葛亮,他想用這個造箭的名義把諸葛亮害死。因為他死前曾説過“既生瑜,何生亮”,所以看的出來非常恨諸葛亮,想利用造箭的藉口害死諸葛亮。

老師: 對啊,所以説,周瑜説這話的時候一肚子壞水,你的把這種感覺讀出來,你剛才讀得那個周瑜是光明磊落的周瑜,不是心懷鬼胎的周瑜,你得心懷鬼胎呀!試一試,行嗎?(老師讀開頭的話)“有一天,周瑜請諸葛亮來商議軍事,對諸葛亮説——”

學生6:“我們現在就要和曹兵交戰,水上交戰用什麼兵器最好?”諸葛亮説:“當然是弓箭最好。”“先生和我想得一樣,現在軍中缺的是箭,想請先生趕造十萬支箭,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辭。”諸葛亮説:“都督委託,當然照辦,不知這十萬支箭什麼時候用?”周瑜説:“十天造得好嗎?”諸葛亮説:“既然就要交戰,十天造好必然誤了大事。”

老師: 注意!諸葛亮這個時候説,他想到的是什麼?

學生7:他想到了肯定周瑜是使的鬼計,乾脆就將計就計。

老師: 想到將計就計,他還想到了什麼?

學生8:想到周瑜肯定要給他出難題,十天造十萬支箭肯定是比登天還難。

老師: 比登天還難,他想到了周瑜要害他,是吧?他還想到什麼?

學生9:我首先和他一樣,而且我知道諸葛亮他熟知天文地理,他曾經想到了大概他已經觀象過,也可能預先想到周瑜會用這個箭來威脅他,騙他。所以他肯定會先觀一觀天象。因為一般大霧天,他們不敢出來跟你打,他肯定會用一些箭來射你,所以,他想到再過三天就有一場特別特別大的霧,最後他才想到借箭這回事。

老師: 儘管諸葛亮想到周瑜想要害他,儘管諸葛亮想到了三天後這場大霧,將計就計把這十萬支箭造好,儘管諸葛亮想了很多,但是我就覺得很奇怪,諸葛亮為什麼不推託、不推辭呢?明明知道周瑜要害我,要我的身家性命,我幹嘛還要替他借十萬支箭呢?

學生1:我覺得諸葛亮想,既然你想害我,我就將計就計,我就和你鬥智。

老師: 他是想跟周瑜鬥鬥智。

學生2:我想是這樣,周瑜就是想專門找一個難題難倒諸葛亮,如果你要是不去借箭的話,正好中了人家圈套,就證明周瑜比諸葛亮強。

教師: 同學們,你們知道諸葛亮是誰的軍師?

學生: 劉備。

老師: 周瑜是誰的都督。

學生: 孫權。

老師: 劉備和孫權可是兩家呀,為什麼他們現在——

學生3:因為魏軍當時非常強大,諸葛亮提出要東吳和蜀漢相聯盟,來攻打魏軍,這樣才能獲得勝利。因為這個時候需要箭,諸葛亮使計,如果把魏軍的箭由我來使的話,魏軍的兵力就會大大減弱,而我軍的兵力會大大增加,那我們就可以用箭和他們相對抗,這樣的就可以使劉備的蜀漢、孫權的東吳取得勝利。

老師: 你講的道理是對的,孫劉兩家來聯合抗曹,才可能戰勝曹操。但是有一個小小的錯誤,指出來你不生氣吧?那時三國還沒有建立,東吳、蜀國、魏國還沒有建立,孫權和劉備還是各地的一方霸主。請你繼續讀,諸葛亮説——

學生3:既然要交戰。

老師: 既然就要交戰。

學生3:“既然就要交戰,十天造好必然誤了大事。”周瑜問:“先生預計幾天能夠造好。”諸葛亮説:“只需三天。”周瑜説:“軍師你可不能開玩笑。”諸葛亮説:“我怎麼敢和都督開玩笑,我願立好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願受罰。”

老師: 甘受懲罰。

學生3:甘受懲罰。周瑜很高興,讓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又擺了酒席招待他。諸葛亮説:“今天來不及了,從明天起到第三天,請派五百個兵士到江邊去取箭。”諸葛亮喝了幾杯走了。

老師: 喝了幾杯酒就走了。好的,請坐。我們每一個同學對諸葛亮的謀略和智慧都有自己獨特地體會,都有自己獨特地理解。有的同學認為前面寫得最精彩,有的同學認為中間寫得最精彩,也有的同學認為後面寫得最精彩。其實這些都不要緊,只要我們深入到課文中的字裏行間細細品味,我們就能夠感覺到這篇課文每一段話、每一句話、甚至每一個字都在傳神地寫着諸葛亮的謀略、諸葛亮的智慧。這篇課文老師讀了二十五遍了,但是儘管讀了二十五遍,我還是有一個問題沒搞清楚,我想來想去沒有明白,我甚至想到我是不是應該去問一下諸葛亮,但是諸葛亮已經不在了,你們想知道困擾王老師的這個問題嗎?

學生: (齊答)想!

老師: 王老師在想啊,諸葛亮説:“我怎麼敢和都督開玩笑,我願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同學們,你們知道立下軍令狀意味着什麼?

學生4:完不成任務就要殺頭。

老師: 喀嚓,腦袋搬家。對呀,立下軍令狀意味着三天造不好十萬支箭的話,腦袋就要搬家。所以我就在想,當時,諸葛亮當時立軍令狀的時候,腦子裏想了些什麼?到底想到了一些什麼?他到底想好了一些什麼?咱們是不是這樣,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圍繞這個問題咱們讀讀課文,再來研究研究,行嗎?

學生: (討論、研究)

老師: 討論非常熱烈!你們説諸葛亮在立軍令狀之前,他肯定想了什麼?肯定想到了什麼?

學生1:我覺得在立軍令狀之前他就已經謀略好了後面的計劃,他已經計劃好了怎麼來造這十萬支箭。

老師: 他是造箭嗎?

學生: 借箭。

學生1:他就謀略好了怎麼去借箭,然後他才敢去給周瑜立下軍令狀。如果他沒有謀略好的話,他就不會冒着殺頭的危險去立軍令狀的。

老師: 是啊,他是想好了草船借箭的整個計劃,是吧?這樣的計劃當中想好了哪些內容啊?你覺得必須想好哪些內容啊?

學生2:我認為他想到的第一個就是天氣的變化。

老師: 天氣的變化,你説他已經想到了什麼?

學生2:想到了長江上會有大霧。

老師: 長江之上必有大霧,是吧?

學生2:第二個他想到的是曹軍會怎樣應對。

老師: 好,你認為曹操會怎麼應對?

學生2:以曹操的為人,他肯定會謹慎用兵。他看見外面有大霧,而且又有鼓聲和吶喊聲,他肯定不敢輕易出兵,所以他肯定使用弓箭。

老師: 好,他這已經想好了,還有嗎?

學生2:他還想到了他肯定還要有所準備,就是準備草船。那麼,他必須考慮到魯肅會把這件事告訴周瑜的。

老師: 噢?不,不。他還沒向魯肅借船呢?他很快就考慮到魯肅會告訴周瑜?他首先要向魯肅怎麼樣?

學生: 借船。

老師: 要向魯肅借船,他首先要想魯肅這個船會不會借給他呢?魯肅可是周瑜手下的人。

學生1:可是他們現在聯合抗曹,所以魯肅也不是太弱智的人,他為了國家,也應該是肝膽相照的人。

老師: 所以,你這個諸葛亮估計魯肅肯定會把船借給他,而且估計魯肅不會把這件事告訴周瑜。你還有補充?

學生2:我覺得他説的魯肅的為人不對。魯肅自從見到劉備以後,就和諸葛亮的關係越來越好了,而且魯肅也非常的仁慈,別人有求於他,一定會盡力去幫助他。以前有個故事,周瑜向魯肅借糧,因為那時候魯肅非常有錢,而周瑜不是很富,他沒糧吃了就去向魯肅借,魯肅哪會有許許多多的糧食,但他就把一半的糧食借給周瑜了。

老師: 從這個地方看出魯肅為人厚道很仁慈,是吧?這一點諸葛亮知道嗎?

學生2:知道。

老師: 你的知識真廣,謝謝。

學生3:而且,諸葛亮他還考慮到二十條船上箭能不能插到最多。因為他一開始先讓青布幔子包上,再插上草人。假如是木船前往的話,就插不上多少支箭,可能達不到十萬支箭的數量。用青布幔子,箭射在上面就固定在布上,不會掉下去。而且插上草人也可以把箭插得多一些,至少不會達不到十萬支箭而受罰。

老師: 是啊,你看諸葛亮早在立軍令狀之前,就已經想好了整個草船借箭的計劃,他是想得那樣周到,想得那樣細緻,想得那樣準確,你們説諸葛亮他神不神?

學生: (齊答)神。

老師: 諸葛亮妙不妙?

學生: (齊答)妙。

老師: 難怪,我們拿起書讀課文最後一句話,難怪魯肅見了周瑜,告訴他借箭的經過,周瑜長歎一聲説:“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學生: (齊讀)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老師: 再來一次。周瑜長歎一聲説——

學生: (齊讀)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第二課時

老師: 通過上節課的讀書研究,我們知道,早在諸葛亮給周瑜立軍令狀之前,他已經謀劃好了草船借箭的計劃,他想得是那樣的周到,想得是那樣的細緻、那樣的準確,最後草船借箭的計劃得到了成功實施。難怪魯肅回來告訴周瑜草船借箭的經過,周瑜長歎一聲説——

學生: (齊讀)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老師: 你讀一遍。

學生1: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老師: 周瑜是長歎一聲,你把那個歎加上去,再來讀這句話,誰來?

學生2:唉,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老師: 不錯,請你來。

學生3:諸葛亮神機妙算,唉,我真不如他。

老師: 那口氣歎在後面也行,好,請你來。

學生4:唉,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呀!

老師: 周瑜到最後就是這副神態、這副形象、這副樣子。唉,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同學們,你們覺得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在課文的哪些地方得到了充分體現呢?自己默讀課文,把你認為最能充分體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地方用波浪線劃下來,然後仔細地讀一讀,想一想,為什麼你覺得這個地方體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學生: (默讀課文,教師做現場巡視。)

老師: 我看到同學們找了很多地方,是吧?的確像同學們所體會的那樣,這篇課文很多地方都在描寫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那咱們就這樣,在那麼多地方當中,挑你自己體會最深的一處,説一説這個地方你是怎麼體會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的,好嗎?

學生1:(朗讀課文中的句子)“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我從這裏體會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因為他以虛代實才能草船借箭,因為大霧漫天,能見度很低,所以敵人看不見他,當然他也用不着看見敵人,曹操怕江邊有伏兵,就只能用遠距離的武器防禦,這樣諸葛亮才能草船借箭成功,這才能體現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老師: 先別忙着坐下去。我發現你挺能説的,但王老師覺得你理解得非常不錯。咱們學語文,光有理解沒有感受那是不行的,你要把自己讀這句話的時候內心的感受讀出來。你再試着讀讀這句話。

學生1:(朗讀)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老師: 比剛才大了點,但這場霧還不夠大,誰能比他讀得更大?這場霧,誰能比他讀得更大?

學生2: (朗讀)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老師: 比他大了,誰能讀得比他更大?

學生3:(朗讀)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老師: 這是一場非常大非常大的霧,大到連面對面都看不清啊!同學們想啊,這時候諸葛亮和魯肅都坐在船上,他倆都看到了這場大霧,你説魯肅看到這場大霧什麼感受?讀讀這句話,你是魯肅,你讀讀這段話,自己讀,放開聲音讀。就讀這句。魯肅看到了這場大霧心裏怎麼樣?

學生: (自由練讀)

老師: 魯肅,請你。

學生1: (朗讀)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老師: 你説魯肅看到這場大霧是什麼心情?

學生2:他這時候比較驚訝,比較吃驚。

老師: 比較驚訝,比較吃驚,是不是?那你得表現出驚訝和吃驚呀,你再試試。

學生2:(朗讀)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老師: 對,就是這種感覺。誰再來讀一讀?

學生3:(朗讀)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老師: 請坐下,我們都來做一次魯肅,他是那樣驚訝,那樣吃驚,甚至還有一點點着急和害怕,這就是魯肅。咱們一起來做做魯肅,讀一讀這段話,預備:這時候大霧漫天——

學生: (齊讀) 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老師: 這是魯肅看到這場大霧時的反應。諸葛亮他看到了嗎?

學生: 看到了。

老師: 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什麼感覺?什麼心情?你別説,通過你的讀告訴大家,自己讀。

學生: (自由練讀)

老師: 來,諸葛亮,來,請你。

學生1:(朗讀)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老師: 諸葛亮,來,請你讀。

學生2: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老師: 真好,來,到上面來,你們看她的表情,那才叫諸葛亮。

學生2:(上台朗讀)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老師: 你們體會到諸葛亮這時怎樣的心情?

學生3:體會到諸葛亮當時心情非常高興。

老師: 你説呢。

學生4:他十分的自信。

老師: 你説呢。

學生5:他如願以償。

老師: 是啊,如願以償,這場大霧啊,哈哈,我在三天之前早就算定了,是吧?但是,王老師覺得你光抓住這句話,還不能夠看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為啥?因為光憑這句話,還不知道究竟是碰巧遇上了大霧呢還是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算準了大霧呢。所以,你還得往前面找,你得往前面找,前面有一句話,能夠説明其是這場大霧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準。往前面找,把它找出來,讀這句話,放開聲音把它讀出來。誰找出來了?

學生: 我。

老師: 誰找出來了?還有誰找出來了?最後那個男同學。

學生1:我找出來了,是第三天保管有十萬支箭。

老師: 好,你從這個地方體會諸葛亮算準了。不錯,但是我覺得還有一處更直接、更了當、更明白地告訴人們,諸葛亮三天之前早算準這場大霧了。

學生2:(朗讀課文中的句子)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祕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裏。

老師: 請到船裏頭,是這處,咱們一起來讀讀這段話,注意諸葛亮預測大霧時候的那種心情、那種神態。(朗讀)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讀。

學生: (齊讀) 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祕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裏。

老師: 誰來做諸葛亮,來讀讀這句話?請。

學生1:(朗讀)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祕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裏。

老師: 讓你讀諸葛亮你就激動,不激動。咱們再來一次,把諸葛亮的胸有成竹,把諸葛亮的運籌帷幄,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再讀,心定氣閒,像諸葛亮那樣一點也不着急地讀,預備開始。

學生2:(朗讀)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祕密地把魯迅請到船裏。

老師: 好嘛!那個時候魯迅先生還沒出世吶。誰再來讀讀?

學生3:我想再找一個地方。

老師: 你想讀這個地方嗎?

學生3:想。

老師: 那就請你讀。

學生3:(朗讀)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祕密地把魯蕭請到船裏。

老師: 魯肅又變成魯蕭了,魯肅要是聽到的話,對你們兩位準有意見,名字可不是隨便能改的喲。誰再來讀?

學生4:(朗讀)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祕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裏。

老師: 這才像個真正的諸葛亮嘛!但是,王老師覺得這句話寫得太囉唆,什麼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諸葛亮第一天第二天不都沒動靜嗎?寫它幹嘛?完全可以改成這樣:諸葛亮到了第三天四更時候,祕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裏。是不是啊?這樣一寫,又簡潔又明瞭,不浪費筆墨,多好啊!改不改?把它改一下。

學生: (紛紛示意)不能改,不能這樣改。

老師: 不能改?你説為啥不能改?

學生1:因為如果加上這兩句話,能體現諸葛亮預測到第三天四更時候有大霧的,如果直接説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時候,也許碰巧第三天四更時候來了大霧了,他一看,噢,來了大霧了,就今天了。

老師: 分析得不錯。

學生2:第一天第二天雖然説沒動靜,其實他這邊盤算着吶,第一天第二天説明他做事情不是非常得急,而是他沉着冷靜。

老師: 你還注意了諸葛亮的沉着冷靜、胸有成竹。

學生3:如果你直接寫到第三天四更時候的話,説明他非常直接就想到這裏了,而沒有想他那麼的非常的,就是我説的那個沉着冷靜。

老師: 噢,還有,請你。

學生4:這樣還能看出諸葛亮在立軍令狀的時候非常有把握。

老師: 非常有把握。如果你作為一個旁觀者,一個不知內情的人,人家都着急死了,諸葛亮你完蛋了,你怎麼還不動啊?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火已經燒到眉毛上了,你怎麼還沒動啊?一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祕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裏,而這個時候,咱們這位仁厚老實的魯肅,還不知道諸葛亮把他請去幹嘛呢。是不是?誰的謀略高?

學生: (齊答)諸葛亮。

老師: 誰的智慧高?

學生: (齊答)諸葛亮。

老師: 這就是諸葛亮!你們説諸葛亮他神不神?

學生: (齊答)神。

老師: 妙不妙?

學生: (齊答)妙。

老師: 難怪周瑜聽了魯肅的回答之後説——

學生: (齊讀)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老師: 同學們,剛才咱們用了前後聯繫的方法,前面一句後面一句把它們聯繫起來,是不是?前面那句話是反映諸葛亮的預測,後面那句話是反映事實的,這樣一聯繫,就能體現他的神機妙算。你再仔仔細細地讀讀課文,找一找前後那句話聯在一起能夠反映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注意,是前後兩句話,前面是諸葛亮想的、預測的,後面是事實上發生的,這個看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學生:(默讀課文,尋找相關句子。教師做現場巡視。)

老師: 咱們來交流交流好嗎?

學生1:我覺得還有“諸葛亮笑着説:‘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老師: 這是諸葛亮預測的。

學生1:還有就是“曹操在營寨裏聽到了擂鼓和吶喊聲,就下令説:‘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放箭,不讓他們近前。’”一開始諸葛亮就預測到在大霧的時候,曹操不敢把他的兵派出來,到後來又寫曹操在營寨裏聽到諸葛亮他們的鼓聲和吶喊聲,就讓弓弩手向他們射箭,從這裏體現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老師: 是啊,諸葛亮前面這樣説,曹操後面果然這樣做,是不是呀?咱們一起來讀讀這兩段話。(引讀)諸葛亮笑着説——

學生: (齊讀)諸葛亮笑着説:“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在營寨裏聽到了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説:“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放箭,不讓他們近前。”

老師: 同學們,諸葛亮他是怎麼説的?

學生: 笑着説。

老師: 他是笑着説的。我覺得這篇課文挺有意思,我發現這篇課文寫諸葛亮説的地方一共有十一處,前面諸葛亮説‘水上交戰用弓箭最好。’諸葛亮説‘既然就要交戰,十天造好必然誤了大事。’諸葛亮説‘我怎麼敢和都督開玩笑,我願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願受罰。’都是諸葛亮説諸葛亮説。但是我們發現,只有這個地方在諸葛亮説的前面加了一個‘笑’字,諸葛亮笑着説。咱們一起來讀一讀,諸葛亮笑着説——

學生: (齊讀)諸葛亮笑着説:“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老師: 就兩個同學笑了,其他都沒笑。一本正經那可不行。諸葛亮是笑着説,得笑,笑出來,咱們再來一遍,諸葛亮笑着説——

學生: (齊讀)諸葛亮笑着説:“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老師: 是啊,你們研究研究看,你們覺得諸葛亮他在笑誰?自己讀書,你們覺得諸葛亮他在笑誰?

學生: (自由讀)

老師: 諸葛亮在笑誰?你説。

學生1:諸葛亮表面上是在笑曹操,因為霧這麼大,笑曹操不敢出來迎戰,其實應該深沉一點。同時他也是在笑魯肅,前面説過魯肅吃驚地説‘如果曹軍出來怎麼辦?’諸葛亮認為曹兵不會出來,也是在笑魯肅。

老師: 諸葛亮是在笑曹操,霧這麼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説明諸葛亮對曹操怎麼樣?

學生: 瞭如指掌。

老師: 瞭如指掌,是啊,這叫什麼笑?這叫諷刺的笑、這叫輕蔑的笑。曹操,哼!我早就有數。來,你讀,把這種感覺讀出來。

學生1:諸葛亮笑着説:“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老師: 是啊!這是在笑曹操。

學生2:我覺得他是在笑他自己神機妙算,笑他自己有這麼大的本領,對所有人都瞭如指掌。

老師: 他非常滿足、非常自信,對草船借箭充滿了必勝的信心。對呀,這叫自信的笑,這叫勝利的笑。來,把這種感覺讀出來。

學生3:諸葛亮笑着説:“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老師: 不錯,諸葛亮還在笑誰?

學生3:他還在笑魯肅,魯肅前面問諸葛亮。

老師: 魯肅是怎麼説的?

學生4:吃驚地問諸葛亮説:“曹兵出來怎麼辦?”諸葛亮後面回答了魯肅。

老師: 他是在——

學生4:解釋。

老師: 在解釋,是在寬慰魯肅,是不是?魯肅啊魯肅,你真是個老實人,你怎麼到現在還沒明白我的用意呀!是吧?這是一種幽默的笑、一種寬厚的笑。來,讀讀看,把這種感覺讀出來。

學生4:諸葛亮笑着説:“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老師: 不對不對。我跟你説啊,魯肅是吃驚地説:‘如果曹兵出來怎麼辦?’你説。

學生4:諸葛亮笑着説:霧這樣大,曹兵一定不敢出來。

老師: 啊?不不。你説了應該讓我們不吃驚啊。魯肅吃驚地説:‘如果曹兵出來怎麼辦?’

學生4:諸葛亮笑着説:‘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老師: 誰來安慰安慰魯肅?來,請你。我做魯肅。咱們開始,魯肅吃驚地説:“如果曹兵出來怎麼辦?”

學生5:諸葛亮笑着説:“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老師: 誰再來安慰安慰魯肅?請你。

學生6:請老師配合我。

老師: 好,我來配合。魯肅吃驚地説:“如果曹兵出來怎麼辦?”

學生6:諸葛亮笑着説:“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老師: 這回我魯肅總算放心了。諸葛亮他還在笑誰?

學生7:笑周瑜。

老師: 你怎麼體會到的?

學生7:我覺得前面主要是周瑜想害諸葛亮,而現在諸葛亮馬上就要把十萬支箭借回來了,馬上就會有十萬支箭了,他就覺得你周瑜肯定想不到這點。

老師: 所以諸葛亮那句話最後是怎麼説的?

學生7:他應該是這樣説:“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老師: 是啊,回去幹嘛?

學生7:回去交差。

老師: 回去交箭,交了箭怎麼樣?

學生7:交了箭就自由了。

老師: 就自由了。我氣死你,你不是要害我嗎?諸葛亮心裏默默地説:“周瑜、周公瑾呀,你要跟我鬥,還嫩點兒!”是吧?這叫什麼笑?這叫會心的笑,這叫自豪的笑。你再讀讀看,把這種感覺讀出來。

學生7:諸葛亮笑着説:“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老師: 是啊,你看,諸葛亮算得多準呀!他説曹操不敢派兵出來,曹操果然就不敢派兵出來。曹操又是一個軍事家,他又怎麼可能讓敵人攻打他的水寨呢?所以他一定會叫弓弩手放箭,而且一定會放箭如雨。這樣,諸葛亮就一定能夠借到十萬支箭。你們説,諸葛亮神不神?

學生: (齊答)神。

老師: 妙不妙?

學生: (齊答)妙。

老師: 難怪周瑜聽了魯肅的回答以後長歎一聲説——

學生: (齊讀)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老師: 同學們,你們還從別的什麼地方體會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學生1:我還從第四自然段最後那個“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還有第五自然段的那個“回來報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諸葛亮不讓告訴都督,結果魯肅果然就沒有告訴借船的事,證明他事先已經預計好了。

老師: 這説明他對魯肅的為人也是——

學生: 瞭如指掌。

老師: 誰還有嗎?

學生2:還有就是第二自然段後面“從明天起到第三天上,請派五百個兵士到江邊來搬箭,諸葛亮喝了幾杯酒就走了。”然後到第四自然段的“希望你借給我二十隻船,每隻船上要三十個兵士,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有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我自有妙用。”前面他答應了周瑜説要在三天之內造十萬支箭,但是造箭必須用哪些東西?他是喝了幾杯酒就走了,啥也沒有用,他不能什麼也不用就造出十萬支箭,他後來就去借箭。

老師: 借船的青布幔子、草把子是不是?前後聯繫起來,你説。

學生3:我還有一個,諸葛亮預測印證他結果的前後兩個句子。第一個是在第四自然段“第三天保管有十萬支箭。”諸葛亮預測到了。第二個是在第十自然段“每隻船大約五六千支箭,二十隻船共有十萬支箭。”印證他的預測。

老師: 是啊,連箭的預測都那麼準確。不多不少,剛好十萬支箭。

學生4:我這個是非常深沉的。“謝謝曹丞相的箭”,他表面上是在氣曹操,實際上是要動搖曹操的軍心。曹操的兵士看到諸葛亮這麼神機妙算、這麼歷害,而他們的主帥曹操卻沒有識別他的詭計,他們覺得對方十分強大,就覺得不是他們的對手了。

老師: 就是在沒有交戰之前,先挫挫他們的士氣,是不是啊?儘管你的發言已經有點超過了那個範圍,但是我覺得你的理解的確非常深刻,也看得出你的知識面非常的廣,真不簡單。

學生5:我還從七八自然段兩句話“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就叫船上的兵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就從諸葛亮把船一字兒擺開,這個就能看出他的神機妙算。假如船是豎的過來的話,一條船就不可能受箭五六千支,橫的一字兒擺開,才能受箭那麼多。第八自然段“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這也説明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老師: 其實,這個地方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了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然後你聯繫後面那句話,曹操知道上當了,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飛一樣地放回二十多裏,你體會到了什麼?

學生5:諸葛亮不但事先已預測好了氣象,而且他也預測好了這個地理位置。

老師: 去的時候是逆風逆水,回來的時候是順風順水。好!請把手放下,這篇文章當中反映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地方真是太多太多了,又是太精彩天精彩了。難怪魯肅詳詳細細地把這一切告訴周瑜之後,周瑜不得不長歎一聲説——

學生: (齊讀)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老師: 同學們,你覺得周瑜和諸葛亮比,有哪些地方不如?

學生1:周瑜心胸太狹隘,諸葛亮心胸比較寬闊。

老師: 心胸不如諸葛亮。

學生2:周瑜其實也挺聰明,就是沒有把聰明用到正道上,老想害人。諸葛亮用到正道上,做大事。

老師: 這一點周瑜也不如諸葛亮。

學生3:周瑜他只想前不想後果,而諸葛亮想事情比較周密。

學生4:周瑜做事沒有諸葛亮周到。

學生5:周瑜做事欠冷靜,就拿他想害諸葛亮這件事來説吧,他嫉妒諸葛亮比他有才幹,他們現在是要聯合抗曹,他卻想害諸葛亮,是不是有點內訌的感覺。

老師: 就是內訌。但諸葛亮顯然比周瑜識大局。

學生6:周瑜有點自不量力,他一開始想害諸葛亮的時候,他也不想想諸葛亮是什麼人,諸葛亮早就把曹操魯肅這些人瞭如指掌了。

老師: 也包括對周瑜。

學生6:也包括對周瑜瞭如指掌,他也不探聽探聽諸葛亮有什麼樣的才幹就輕易下手,所以説他這點不如諸葛亮。

學生7:周瑜做事非常着急,而諸葛亮做事非常冷靜。

學生8:周瑜沒有諸葛亮算得準,因為周瑜先説讓諸葛亮十天之內造好十萬支箭,他想肯定造不好,肯定白給,可諸葛亮卻説三天,三天確實造好箭了,説明諸葛亮比周瑜算得準。

老師: 是啊,周瑜的氣度、周瑜的為人、周瑜的才智、周瑜的智慧都不如諸葛亮,難怪魯肅瞭解了整個借箭過程之後,對諸葛亮説了這麼一句話,他説:“先生真神人也。”然後就向諸葛亮討教你這神機妙算是怎麼來的,諸葛亮就對魯肅説了。同學們,你們想知道嗎?

學生: (齊答)想。

老師: 想知道?

學生: (齊答)想。

老師: 一定想知道?

學生: (齊答)想。

老師: 真的想知道?

學生: (齊答)想。

老師: 下課!下課以後請同學們自己去看《三國演義》的第四十六回,答案就在四十六回上。謝謝同學們。

草船借箭名師課堂實錄 篇五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草船借箭》。課文寫誰借箭?

生:諸葛亮借箭。

師:諸葛亮跟誰借箭?

生:諸葛亮跟曹操借箭。

師:借多少?

生:借10萬支。

師:他用什麼方式借箭?

生:利用草船借箭。

師:結果呢?

生:大獲全勝。

師:誰能把以上的答案連起來説説?

生: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10萬支箭,獲得成功。

生:諸葛亮成功地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10萬支箭。

師:我還想知道:諸葛亮為什麼要借箭?

板書:

為何借?

生:老師,我認為不是諸葛亮要借箭,而是周瑜設計陷害諸葛亮。

師:噢?你説是周瑜要陷害諸葛亮?有根據嗎?大家議一議。

(小組討論一分鐘。)

生:有。周瑜説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可是給諸葛亮的造箭期限長達10天,這與軍情緊急自相矛盾。由此可見,讓諸葛亮造箭並不是周瑜的真實目的。

生:諸葛亮立下軍令狀後,周瑜説:我得吩咐軍匠們,叫他們故意遲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給他準備齊全。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説了。

師:這番話的確使周瑜的害人之心暴露無遺。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

生:應該讀出陰險的語氣。

生:周瑜自以為諸葛亮在劫難逃,因此要讀出得意的語氣。

師:(抽讀、範讀、齊讀)我明白了。周瑜要諸葛亮10天造好10萬支箭,不是他的目的,而是──

生:而是陷害諸葛亮的藉口。

生:周瑜為什麼要陷害他?

生:周瑜看到諸葛亮挺有才幹,心裏很妒忌。

師:(板書妒忌)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曾質問蒼天:既生瑜,何生亮啊!妒忌是什意思?

生:老師,我查過詞典,妒忌的意思是:對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

師:這是背詞典裏的解釋。能説説在句子中的意思嗎?

生:諸葛亮神機妙算,本事比周瑜大,周瑜心裏怨恨他。

師:造箭是假,害人是真。可是,聰明能幹的諸葛亮為什麼還要自投羅網?

生:周瑜説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卻,諸葛亮沒有退路了。

師:明明是火坑啊,諸葛亮就敢往裏邊跳?

生:因為諸葛亮已經胸有成竹了。

師:新鮮!你怎麼知道呢?

生:如果諸葛亮沒有把握,決不會主動把10天降為3天。

生:諸葛亮立下軍令狀後就明確地告訴周瑜第三天,就請派五百個軍士到江邊來搬箭。可見他已經想到了利用草船借箭的辦法。

師:有道理。假如你是諸葛亮,讀讀他對周瑜的承諾。

生:(胸有成竹地讀)今天來不及了。從明天起,到第三天,就請派五百個軍士到江邊來搬箭。

師:讀得很自信。假如你是諸葛亮,在做出這樣的承諾之前可能會怎麼想?

生:周瑜啊,周瑜,你怎麼這麼糊塗?大敵當前,你怎麼不想辦法對付敵人,倒把矛頭對準了我?

生:10萬支箭,要我10天造好?你這不是小瞧我諸葛亮嗎?昨夜我夜觀天象,三天後必有大霧。既然你非跟我過不去,一不做,二不休,我就乾脆讓你輸得心服口服。

師:好個諸葛亮!掌聲送給她!周瑜步步緊逼,諸葛亮將計就計。結果怎麼樣呢?

生:諸葛亮滿載而歸。

師:而周瑜──

生:周瑜長歎一聲: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大屏幕顯示此句文字課件並板書神機妙算。)

師:周瑜為什麼長歎?

生:因為諸葛亮神機妙算而長歎。

生:因為自己再次敗在諸葛亮的手下而長歎。

師:長歎可以換個什麼詞語?

生:感歎。

師:還不能表達周瑜的心情。

生:哀歎。

師:行。你認為周瑜會以怎樣的語氣説出這句話?

(抽3人讀。)

師:在小説《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神機妙算的確令人信服。在這個故事中,他又算到了些什麼呢?請大家默讀課文,反覆研究,比比看,誰的答案更豐富。

(生一邊讀,一邊分析研究。)

師:同學們都進行了認真的研究。這樣吧,我們先分組交流交流,看看有沒有新的發現。

(學生分組討論。)

師:同學們的研究興趣很濃,大家討論得很熱烈,有的甚至發生了爭論。現在我也想聽聽你們的研究成果。

生:諸葛亮算到周瑜是在設計陷害自己。

師:對。我們剛才研究過了。

生:他算到了魯肅不會向周瑜告密。

生:他不但算到了魯肅不會告密,還算到了魯肅一定會幫自己準備借箭所需的船隻、軍士和草把子等。

師:(板書算人)諸葛亮很瞭解魯肅這個人。

生:諸葛亮還算到了周瑜一定看不出自己的計策。

生:曹操不僅不會出兵,而且一定會放箭,這也是諸葛亮事先估計到的。

師:諸葛亮稱得上知人知面又知心。再從其它角度想想,比如天氣。

生:他算到了三天後一定有大霧。

師:(板書算天)如果他算到兩天後就有大霧──

生:周瑜問需要幾天時,他就會説兩天。

師:應該如此。除了準確預測大霧,諸葛亮還預測到──

生:船隊返航時正好是順風順水而行。

師:順水是算到的嗎?

生:不是。江水的流向是不需要算的自然現象。

師:那諸葛亮算到順風重要嗎?

生:我認為很重要,因為船是順風順水行駛,曹軍即使想追也追不上,才能確保借箭萬無一失。

師:萬無一失用得好!其他同學還有新發現嗎?

生:諸葛亮算到了二十條船、一千多個草把子就能就能裝滿10萬支箭。

(板書算物。)

生:草把子兩面受箭,也是諸葛亮事先計劃好的。

師:算天,算地,算人,算物。諸葛亮果真是──

齊:神機妙算!

師:就算周瑜這樣足智多謀的人也不得不長歎一聲。誰是周瑜?長歎一聲,我們聽聽。

生: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師:他長歎一聲了嗎?應該怎麼讀?

生:唉!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師:周瑜都歎服了,你們會發出怎樣的讚歎呢?

生:諸葛亮真神人也!

師:有點《三國演義》的味道。

生:諸葛亮神機妙算,果真名不虛傳!

生:諸葛亮善於觀察天象,能夠摸清人心,我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啊!

師:看來,你們對《草船借箭》的研究是很有成效的。我們還要研究一個問題:諸葛亮是借箭還是騙箭?(板書能算借?)你要尋求的答案不一定就在課文裏,所以,我希望大家利用課餘時間認真地研究研究。行嗎?

齊:行!

師:很好。我等着欣賞你們的研究成果。下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y3ljk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