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淺談我國城鄉差距的現狀和原因精品多篇

淺談我國城鄉差距的現狀和原因精品多篇

淺談我國城鄉差距的現狀和原因精品多篇

新世紀城鄉差距分析 篇一

新世紀城鄉差距分析

摘 要:我國已經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經濟發展到了倒U型曲線拐點的時候,農業和工業將獲得平等發展的機會,這個階段工業與農業、城市與農村協調發展的條件已經具備。然而在21世紀,雖然我國已逐步建立城鄉一體化的經濟體制,全面進入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階段,但是在實際發展中,城市和鄉村但仍然存在城鄉二元分割、發展模式趨同、城鄉差距不斷拉大、非户籍人口基本公共服務、鄉村特色不明顯等問題,本文就嘗試從全新的角度提出大區域視角城鄉一體化發展中出現的新差距及其相對原因和辦法。

關鍵詞: 城鄉一體化二元結構貧富差距城鄉差異城市化經濟增長

著名的美國發展經濟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劉易斯在“二元經濟結構”理論中,曾經作過一個形象的比喻:城市現代化部門與農村傳統部門的收入差距是“陡峭的海岸”,而不是“平緩的沙灘”。這種“陡峭”的程度就是我們通常所説的“城鄉差別”。我國的社會經濟結構是典型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城鄉差別”的“陡峭”遠遠超出人們的心理預期。為此,我們有必要從社會、經濟及政策等方面尋求原因。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全社會對於統籌城鄉發展的緊迫感。

一、我國“城鄉差別”的“陡峭”程度

1、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擴大

9、住房的差距

2、城鄉居民消費水平和生活質量差距擴大

10、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方面的差距

3、城鄉居民受教育程度差距擴大

11、參軍方面的差別

4、城鄉居民醫療服務差距很大

12、金融信貸方面的差距

5、信息差距

13、婚姻和計劃生育的差別

6、科技文化方面的差距

14、社會地位差異懸殊

7、社會保障方面的差距

15、城鄉交換不等價、不合理

8、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差距

以上只反映了城鄉之間的“名義差別”,如果再把城市居民所享受的、對農村居民來説可望而不可及的實物補貼,如公費醫療、國家對中國小財政補貼、養老金保障、失業保險、最低生活救濟等計算在內,城鄉之間的“實際差別”將更大。而且,如果按目前的發展態勢,這種“差別”本身必然會造成更大的差距。居民的經濟收入決定其消費水平、生活質量(包括醫療)、資本積累(銀行儲蓄、擁有的其他生產要素)、受教育程度、價值取向的變化甚至在社會中所處的地位,而這一切又反過來影響居民的經濟收入。可以説,“城鄉差別”的根本在於農民的經濟收入低於城市居民的經濟收入。如果不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的經濟收入問題,將呈現日益擴大“城鄉差別”的趨勢。

二、“城鄉差別”日趨擴大這一問題的解決事關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實現,事關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更令人憂慮的是“城鄉差別”日趨擴大的現實困境是:發展模式趨同而貧富差距拉大。

1.1“城鄉二元”和“本外二元”結構繼續存在,城鄉綜合統籌能力尚待加強

城鄉二元分割的體制環境,是選擇城鄉統籌發展的城市化道路的歷史前提。另外,外來人口邊緣化傾向日益顯現。在中國的不少城鎮,外來人口是户籍人口的幾倍甚至幾十倍,對住宅、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供應均造成較大壓力。外來人口生活條件差、就業不穩定,常年生活在城市卻不能轉化成城市居民,成為社會不穩定因素。

1.2“村村點火、户户冒煙”,城鄉發展模式趨同

工業發展模式已不能適應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要求,城鄉各自發展特色無法體現,而這種通過鄉村工業化來推進城鎮化的發展模式在現實中也逐漸表現出諸多的不適應:環境污染嚴重、土地單位產值低、企業層次不高、產品附加值低等。

1.3 統一的公共服務供給體系尚未建立,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差距明顯

農村公共就業服務體系不健全,服務能力不足。户籍制度壁壘限制了勞動力合理流動;農村富餘勞動力數量大、素質低、轉移就業穩定性差。社會保障制度在多數地方還未覆蓋全體農村居民。醫療保險城鄉統籌受到管理體制約束;農村養老保險工作基礎仍然薄弱,滯後於經濟發展,使得農民更多地依賴土地的保障功能,這既不利於農村富餘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就業,也不利於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定居。

1.4 非户籍人口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問題突出

一般來説,作為農民工的主要流入地,發達地區需要在為非户籍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務中承擔更多的責任。但按現行分税制財政管理體制,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資金中沒有將非户籍人口基本公共服務納入其中,發達地區為非户籍人口提 1

供基本公共服務,容易形成“窪地效應”,使流入地政府無法承受。

1.5 村鎮規劃建設滯後,鄉村特色不明顯

農村規劃建設管理滯後,農村人居環境“髒亂差散”現象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觀。中國大約67.5%的鎮生活污水沒有經過集中處理,26.5%的鎮沒有垃圾處理站,52.2%的村沒有實施垃圾集中處理,無論是在農村飲水安全,還是垃圾、污水集中處理等方面都落後於長三角的大部分市。村莊規劃的滯後也造成了生活區與工業、農業生產相互混雜,污染嚴重,“城不像城,鄉不像鄉,城又像村,村又像城”;城鄉呈連綿無序拓展的態勢,鄉村生態景觀格局消失破壞殆盡。

三、城鄉差別不斷擴大的原因分析

我國現階段的社會結構特徵是二元經濟社會結構,我國的二元經濟結構和其他國家相比具有顯著的特點:

1、它帶有計劃經濟的深深烙印。我國的二元社會經濟結構最主要是受政府人為干預的強烈影響政府幹預是通過計劃經濟體制來實現的,城鄉生產關係的變動不一致也是計劃經濟體制造成的。這就人為的割斷了農村內部產業間的聯繫,也割斷了城鄉間多種產業間的自然聯繫,人為的製造出了城鄉間的二元格局。另一方面我國的二元經濟社會結構中的二元經濟結構是內生的和強大的。其城鄉兩種不同的身份制度和社會福利制度,及兩種不同的生產力水平和和文明形態,主要是內部制度安排形成的,是內生的。

2、從社會結構來看,户籍制度在城鄉之間築起了一道屏障。雖然户籍制度在部分城市得以改革,但目前仍圍困着龐大的剩餘勞動力,極大地限制了農民的發展,浪費了人力資源,不僅對農民造成不利影響,對整個國民經濟也帶來了不利影響。

3、從政策方面看,也在反映和強化着二元結構。國家的投資、分配政策和一系列相關的方針政策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同原有的“政策慣性”相關。面對農村耕地日益減少,農村人口日益增加剩餘勞動力隊伍不斷擴大農民日趨貧困的現實,農民仍得不到公平、公正的政策待遇,對農村投資少,有些公益事業還向農民收費;城鄉企業待遇不同,且向鄉鎮企業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現象嚴重;農村居民税費負擔重。城市居民從事第二、三產業的個體户,只需交納工商税、增殖税等,而農民從事第二、三產業的個體户核私營企業除了要交納工商税、增殖税、所得税外,還要交納村提留,鄉統籌、農業税還要出義務工等。

四、縮小城鄉差別的政策建議

縮小城鄉差距、增加農民收入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首要任務,它關係到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社會的穩定和我國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此項任務雖然任重道遠,但只要本着科學發展的態度,下大決心、花大力氣、真抓實幹、狠抓落實,就能真正建立起公平公正公開的社會制度,就能逐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促進城鄉經濟的協調發展。

(一)調整農村結構,繁榮農村經濟。

(二)加大農村科技投入,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三)開拓農產品市場,加快農產品流通。

(四)加快小城鎮建設,推進農村經濟發展。

(五)發展鄉鎮企業。

(六)消除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不合理因素。

(七)減輕農民負擔。

(八)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分配機制。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得出,我國城鄉經濟非均衡發展的態勢由來已久,突出的表現是城市和市民更多地在增長中受益,而鄉村和農民卻日益邊緣化,城鄉差別正在威脅着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的穩定。因此,認真研究城鄉差別的表現,深入分析引起城鄉差別變化的原因,調整利益分配格局,統籌城鄉發展,已成為我國當前亟待解決的課題。

參考文獻:

[1]王少國。城鄉差別研究概述[J]。福建: 經濟紅樓,2008,(9)。[2]林善浪。中國問題報告[J]。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7,(5)。[4]李永濤。鄧小平理論發展研究[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5]王珏。現代公有制與按勞分配製度分析[J]。北京: 中央黨校出版社,2008,(6)。[6]吳正源。鄧小平理論淵源與發展[M]。重慶: 重慶出版社,2008.

簡要分析如何縮小中國城鄉差距 篇二

簡要分析如何縮小中國城鄉差距 朱媛 金融二專 200910902141 摘要

隨着我國在改革開放道路上的不斷髮展,今天的中國無論是硬實力還是軟實力都有了很大提高,中國的GDP、科技水平、人民生活水平也都已經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依然不乏有連基本生活都能得到保障的特貧困地區。奢華的城市生活和貧困的農村生活的對比依然強烈的刺激這大眾的心理。區域發展不平衡(沿海和內地)、城鄉發展不平衡的狀況在加劇,貧富分化問題越來越嚴重。財富在向少部分人手中集聚,而大部分農民仍然在與貧困抗爭。本文主要就我國現在城鄉差距巨大的現狀,簡要分析如何縮小中國城鄉差距。本文主要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我國城鄉差距現狀介紹;第二部分為分析造成該現狀的原因;第三部分分析解決辦法;最後一部分總結全文。

關鍵詞: 中國 城鄉差距 一 現狀分析

目前而言我國城鄉差距現狀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收入差距;消費差距;教育水平差距;公共設施醫療衞生。

1.1收入差距

國際社會公認的城鄉差距比例僅為1.5—2:1。但是數據顯示,1978年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僅為2.36:1,2003年上升為3.23:1,之後此數據依然在增長。此數據也高於國際公認的城鄉差距比例。可見我國城鄉收入差距已經成為了我國必須解決的問題。

1.2 消費差距

眾所周知,中國目前已經成為了世界上奢侈品消費最大的國家之一,與此同時我國依然有部分地區家庭年消費能力十分薄弱。如此巨大的消費差距正面反映了我國城鄉差距的現狀。

1.3 教育水平

伴隨着收入與消費的差距,城鄉在教育方面的發展十分懸殊。教育差距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遠遠大於經濟差距,成為農村落後的根源。城市的學校基本是是高質量的樓羣,而在農村,仍然存在用危房做校舍的現象。師資力量更是懸殊,城市裏的國小老師一般都是大學專科水平,中學考試務必要有本科學歷,而農村很多老師僅有成人自考學歷而已。教學水平低下直接導致農村孩子仍不具備與城市學生競爭的實力。

1.4公共設施醫療衞生

現在城市基本上都配備公園健身器材,殘疾人專用通道,廁所等基本設施,但是農村一些基本設施配備不全。而在醫療衞生方面城市更是領先農村不知道多少倍。至目前為止,很多農村仍然不能擺脱缺醫少藥的狀態。農村的醫療設施差,並且沒有分級的服務網絡。

二 原因分析

造成我國目前的城鄉差距現狀的原因很多,基本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原因:

2.1體制的原因

首先是經濟體制的原因。建國以來,我國首先實行的就是先富帶動後富的政策,加大發展沿海地區,建立經濟特區等。這就導致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擴大。工業發展迅速並快速積累,農業發展緩慢且不穩定,農民收入長期增長緩慢,非均衡發展,從而導致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

另一方面, 我國一直實行農村户口和城市户口。城鄉兩種户籍制度的存在阻礙了農村剩餘勞動力自由流動,農民享受不到公平的就業機會、薪酬水平、福利待遇,並且農民進城務工也會面臨很多障礙,這種種因素都把農村勞動力長期禁錮於農村和農業,使農民的非農收入減少,這在客觀上也制約了農民收入的增長,促使城鄉收入差距不斷拉大。

2.2制度缺陷

先説税收制度,我國實行的是個人所得税税制,目前税制不規範,個人所得税難以發揮調節社會貧富差距的作用。其次是社會保障制度,我國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覆蓋面低。迄今為止,我國農村仍未能建立一套象城市那樣的社會保障體系,而且養老保險方面,絕大多數農民基本上還都是通過家庭自保來實現保障的。此外,進城農民工的合法權利無法得到有效保障,且難以納入城鎮社會保險體系;失地農民的就業和社會保障問題沒有系統的解決辦法。因此,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存在的缺陷使得我國不斷拉大的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加劇。最後是監督制度,我國監督制度的建立和發展相對滯後,導致各種違法行為、非法獲取暴利的活動形成非法收入。從而破壞了正常的分配關係, 這也成為導致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一個重要因素。

2.3 個人看法

我個人認為是合理分配製度的缺失是導致中國城鄉差距大的最主要原因,今天,我們面對的是怎樣的一個時期?一方面是財富高速積累,一方面是窮困潦倒。一方面是“朱門酒肉臭”,一方面是“路有凍死骨”慘狀。我們每天面對的是一部分人的無限揮霍,一部分人窮的生不起一場病。但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各地政府仍然窮奢極欲地關心拆遷關心富人的生活安排。對此,我們如何不感到悲哀。實際上,中國並不缺乏發展經濟的方法與手段,中國曆代也都有發展經濟的好方案,並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創造過歷史輝煌。幾千年,中國唯一缺乏的是如何在經濟發展之後,面對巨大的社會財富的積累,去建立一個公平的分配製度。我國曆代的死結就是合理的分配製度。直到今天,依然是負的人很富,窮的人連基本的温飽都不能解決。可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卻成為了奢侈品消費大國,這真的很諷刺!貧富差距太大,貪官污吏太多,造成了今天中國的現狀。

三 解決方法

首先國家加大力度建設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和醫療設施,還要加大教育投入,從根本上改善農村地區的教育水平。其次要建立完善的税收政策,特別是怎樣通過税收來調節平衡收入差距這一方面還需改進。還要完善我國的分配製度,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國家應加大三農的投入,如果國家把大量的資金都用在城市的發展上了。農村沒有資金就不能城市化,也不能從土地裏解脱出來,從事農業以外的行業,即便進城務工也不能改變他們的次國民待遇。因為他們不能享受城裏的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收入保障,還有社會福利和醫療保障。通常農民一年的收入不夠一年的開支,他們用在日常生活和看病吃藥上的支出就佔了全年支出的絕大部分。他們不得大病還好一點,如果得了大病有可能就得負債累累或者是一貧洗。

四 總結

本文從我國城鄉差距現狀,形成原因,解決方法等幾個方面來闡述。我國目前已經加大力度改善城鄉差距問題了,當然要縮小差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長期有效的政策支持。相信未來這個問題會慢慢淡出我國的。本文中提到的方法基本上都是先有政策的一些借鑑,由於知識有限,沒辦法提出自己個人的解決辦法。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我會改進。

城鄉收入差距的現狀、原因及對策分析 篇三

論文摘要

改革開房以來,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隨之增長。但問題也在不斷的擴大,城鄉居民之間收入的差距越來越大就是其中最顯著的問題之一。因此,結合數據分析目前我國城鄉收入差距的現狀,並從多個角度闡明引起這種差距的原因,對於進一步採取對策縮小差距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城鄉

收入差距

現狀、原因與對策

宜順論文網

引言 „„„„„„„„„„„„„„„„„„„„„„„„„„„„„„„„1

一、城鄉收入差距的現狀 „„„„„„„„„„„„„„„„„„„„„„„1

(一)城鄉居民整體收入水平不斷提高 „„„„„„„„„„„„„„„1

(二)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拉大 „„„„„„„„„„„„„„„„„1

二、城鄉收入差距的原因 „„„„„„„„„„„„„„„„„„„„„„„2

(一)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 „„„„„„„„„„„„„„„„„„„„2

(二)城鄉經濟因素 „„„„„„„„„„„„„„„„„„„„„„„2

(三)城鄉教育因素 „„„„„„„„„„„„„„„„„„„„„„„2

(四)國家相關政策以及社會保障體系 „„„„„„„„„„„„„„„3

三、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的對策 „„„„„„„„„„„„„„„„„„„„„3

(一)統籌城鄉區域發展 „„„„„„„„„„„„„„„„„„„„„3

(二)改善農村經濟發展 „„„„„„„„„„„„„„„„„„„„„4

(三)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 „„„„„„„„„„„„„„„„„„„5

四、結論 „„„„„„„„„„„„„„„„„„„„„„„„„„„„„„6

五、參考文獻 „„„„„„„„„„„„„„„„„„„„„„„„„„„„6

宜順論文網

城鄉收入差距的現狀、原因及對策分析

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綜合國力明顯增強。但城鄉差距居民收入差距也快速擴大,因此,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勢在必行。本文首先對我國城鄉居民收入的現狀進行分析,瞭解產生問題的各方面原因,最後,提出了符合我國國情用以解決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這一問題的策略。本文的研究對於解決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問題,促進城鄉居民的共同發展與社會的和諧穩定具有較強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一、城鄉收入差距的現狀

(一)城鄉居民整體收入水平不斷提高

改革開放30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社會整體經濟水平顯著提高,國內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3645.2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519322.0億元,增長了約143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也大幅提升,1978年為381元,2012年為3.84 萬元,增長了約100倍。

經濟整體水平提高的同時,我國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自1978年以來,我國城鄉居民收入持續攀升,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4元,到1985年為739.1元,1994年為3 496.2元,到2012年城鎮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24565元,相比較1978年增長了約72倍,這是與經濟發展同步的。城鎮居民的恩格爾係數從1978年的57.5%下降到2012年的37.1%;與此同時,我國農村人均純收入也由1978的133.6元增加到2012年的7917元,增長了約59倍。恩格爾係數也由1978年的67.7%下降到2008年的40.8%。這表明城鄉居民的總體收入增加,家庭消費總支出中食品消費支出的比重下降,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

(二)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拉大

整體來看,城鎮和農村的居民收入都是在不斷增加的,但也伴隨着城鄉收入差距的不斷擴大。在傳統體制初步建立的1957年,城市居民的平均收入為農村居民收入的3.48倍。到文革前的1964年,前者是後者的2.38倍左右。這一差距一直持續到1979年。

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城鎮居民的收入增長速度遠遠大於農村人均純收入的增長速度,這種速度差距決定了城鄉之間收入分配差距變化的整個趨勢。扣除物價上漲因素,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實際增長率在1984年以前是農村超過城鎮。1985以後,除個別年份外,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實際增速相比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實際增速都要小2。

參見“數據統計年鑑”,2013年。

參見中國廣播網,“2010年社會藍皮書發佈 城鄉收入差距大成難點”,2009年12月22日。

1宜順論文網

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比值來看,我國城鄉收入差距總體上呈現不斷擴大的趨勢。1978年城鄉收入差距為2.57∶1,到2008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2456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僅為7917元,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為3.1∶13。

這個比值不能準確地反映城鄉居民收入的實際差距,如果再加上城鎮居民享有社會保障、各種福利和補貼,城鄉收入差距將更大,實際的城鄉收入比應為5倍左右。來自世界銀行的有關資料顯示,世界上多數國家的城鄉收入之比為1.5∶1,我國的這一比例大大超過了世界各國的水平。

二、城鄉收入差距的原因

(一)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

在中國,農村落後於城市是一個久遠的歷史現象,在建國後強調工業化發展和改革開放前的農村的制度束縛使這種現象更加嚴重。形成城鄉收入巨大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於歷史的原因,中國的城市化水平很低,嚴格的户籍制度使城市和農村形成了兩個獨立的社會單元,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説的“中國的二元經濟社會”,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首先提出了統籌城鄉發展的方略,接着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五個統籌”的改革發展要求中將“統籌城鄉發展”位於首要位置。黨的十七大又明確提出了“要推進城鄉協調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意義更加重大。到現在2013年,我國還一直以通過農民收入的提高,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實現城鄉統籌發展為最終目標。

(二)城鄉經濟因素

我國城鄉固有的二元經濟體制,從根本上阻礙了農業與工業的直接通流,農產品價格過低和“剪刀差”嚴重削弱了農業擴大再生產的能力,從而加發達地區本已經相當嚴重的城鄉貧富差距,城市偏倚型的資源配置造成了經濟發展中的不公平。城鄉之間的固有財產一直就存在很大的差異。在改革開放之前,城鄉之間儘管有2.57倍的平均收入差距,但是當時的城鄉居民的財產差距並不比這個數字高。當時城鎮居民基本不擁有住房,都是租公房住。據數據顯示,1978年城鎮人均住房面積4.2平方米,農村人均住房面積8.1平方米。但是截至城鎮房地產價格大漲之前的2008年,僅城鎮居民人均擁有的房產價值已經是農村人均擁有房產價值的10倍以上。和城市相比,中國農村金融發展相對滯後。由於地方政府對農村金融體系的扶持力度不夠,導致了農業生產的資金來源困難。農村居民很難從金融機構那裏得到支持,這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城鎮化進程比較緩慢。目前,我國不少農村,農業生產力低、生產方式落後、農業技術含量低,很難推動城鎮化進程,同時在建的城鎮中,缺乏相應的政策引導,經濟發展滯後,無法適應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客觀要求,直接影響了“三農”問題的解決。

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1](第1號)”,2011年04月28日。

2宜順論文網

(三)城鄉教育因素

現代經濟增長理論認為:人力資本已經取代物質資本成為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而人力資本是對勞動力投資的結果,即教育的結果。實踐證明,受教育水平程度和收入水平呈正比關係,受教育水平越高,其收入越高。勞動力素質較高者能夠為社會能提供更多的貢獻,從而獲得的高收入。在現實社會中,受過高等教育人員的收入水平普遍高於未受過教育 或受過很少教育的成員。目前教育軟硬件投資明顯不足,特別是農村地區、西部地區。據測算,受教育程度可以解釋城鄉收入差距的40%4。在我國,農村居民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低,他們所掌握的科學技術水平較低,在農村表現為從事固有的農業經濟,而在城市主要表現為從事建築業、服務業等工作,此類工作簡單,被替代的可能性極高。

(四)國家相關政策以及社會保障體系

户籍制度、就業制度、義務教育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等方面城鄉居民、城鄉勞動者的享有權利不平等,是城鄉收入差距拉大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隨着經濟建設的改革與發展,我國農民工已經成為我國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結果顯示,我國農業户口人員佔二、三產業就業人口的比重已經高達46.5%,其中建築行業佔38%。但進城的農村户口居民和城鎮居民由於户籍不同,就業、社會保障、享受公共服務等權利是不平等的,這使大量農業勞動力滯留在農業和農村,農業勞動生產率難以提高,農民收入難以增長。如義務教育體制是按户籍關係安排兒童入學的,對於農民工的子女在城裏就享受不到義務教育的待遇,至使兒童失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顯示,我國有流動兒童失學近2000萬,而據中國兒童中心的抽樣調查顯示,流動兒童失學率高達9.3%。再如進城的農民工不但收入低,居住環境惡劣,而且沒有享受工傷保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險。據有關專家計算,每個農民工每年創造價值2.5萬元,而所得僅為8000元,每個農民工每年的貢獻為1.7萬元,2002年9460萬農民工的合計貢獻為16082億元。而大量的農民工沒有社會保障,雖然有的地方政府要求企業為農民工繳納社會保障,但這部分社會保障農民工是拿不走的。城鄉社會保障制度處於分割狀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有了較大的發展,但與城鎮社會保障制度相比,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還很薄弱。在國家財政支出中,只有少數用於農村社會救濟。1990~1999年的10年中,國家和各級政府社會救濟金的總和7.9億元,定期救助的人數只有52.8萬人。農村除社會救濟和傳統的土地保障外,體現公平原則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基本沒有建立起來。在農民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上,只存在小範圍內進行了改革試點,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資料顯示,2001年我國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人數僅為6172萬人,領取養老金人數僅為97.8萬人。而且由於農民投保擋次較低和投保時間較短,養老保險金的標準極低,人均只有180元左右。2002年農村僅有404萬人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佔應保人數的25%,參加合作醫療保險的人口占6.6%,其他社會保障項目基本沒有。城鄉居民享受社 4 參見中國青年報,“我國農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2004年12月06日。

3宜順論文網

會保障服務的待遇極不公平。

三、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的對策

(一)統籌城鄉區域發展

統籌城鄉發展的內涵不僅僅指經濟範疇,它包括城鄉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三個方面都要實現城鄉統籌。在經濟上應把農民致富與轉移農民、減少農民結合起來,長富於民,藏富於民,實現農民“有其利”, 在政治上應把善待農民與尊重農民、組織農民結合起來,給農民國民待遇,讓農民當家作主,實現農民“有其權”;在思想文化上應把教育農民與轉變農民觀念、提高農民素質結合起來,弘揚勤勞、善良、講修養的傳統美德,增強民主、科學、講公德的現代文明意識,實現農民“有其教”。統籌城鄉區域發展,就是要站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高度,把城市和農村的經濟社會發展作為整體統一籌劃,通盤考慮,把城市和農村存在的問題及其關係綜合起來研究,統籌解決。既要發展城市對農村的輻射作用,以發揮工業對農業的帶動作用,又要發揮農村對城市、農業對工業的促進作用,實現城鄉良性互動;以改變城鄉二元結構為目的,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平等、和諧、協調發展的工農關係和城鄉關係,實現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但我國城鄉差別形成的時間較長,影響因素較多,需要體制改革和觀念創新,需要政府與市場間的有機協調,逐漸地採取相應的措施才能解決。以工業化支撐城市化,以城市化提升工業化,加快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促進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農村人口向城鎮集聚。建立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發展機制,加快現代農業和現代農村建設,促進農村工業向城鎮工業園區集中,促進農村人口向城鎮集中,促進土地向規模農户集中,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促進城市社會服務事業向農村覆蓋,促進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提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

(二)改善農村經濟發展

(1)加大國家財政對農村的投入。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離不開政府的支持。政府只有加大對農村的投入,才能更大程度的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從而增加農民收入,達到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的目的。政府對於農村投入的重點應當放在:農村基礎建設、農村教育、農產品流通和農業科技和創新等領域。鑑於目前農村的信用制度缺失,因此要加大對農村信用體系的改革,努力提高農村金融行業的信用度,為農民的創業增收提供良好的融資環境。此外,還要充分利用農村的有利條件,比如自然風光、當地特色文化等,開發農村創收產業,發展旅遊業,並在技術上給予支持,從而增加農民收入。

(2)規範分配秩序。首先,要建立一個平等自由的統一開放的勞動力市場,減少因就業選擇限制而產生的收入差距。其次,要實現各行業間收入的均等化。最後,要加強對壟斷行業的管制,要增強對工資福利過高、增長過快行業職工收入的調控。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以促進各行業,各階層,各地區

4宜順論文網

收入的平衡發展。

(3)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中國農村人口眾多,如果農村人口的科學文化素質提高了,將會成為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因此提高農村人口素質是縮小城鄉差距的根本所在。近年來,勞務輸出和特色優勢農業對農民收入增長的貢獻逐年增加,特別是勞務輸出產業對增加中低收入的農民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後應當本着城鄉統籌發展、以工促農的原則,加大勞動技能培訓力度,提高勞務輸出人員素質和能力,增強就業能力,提高工資性收入在總收入中的貢獻。同時要鼓勵大中專院校學校的畢業生到農村服務,加強對他們的補貼,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4)加大對農業的科技投入。首先,要提高農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加大對農業技術的研製和推廣力度,促進農業科技化和信息化;其次,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提高農業的經營組織程度。農業產業化需要以市場為導向,以加工流通為依託,形成產供銷、農工貿一體化的完整的產業體系,促進農產品的市場化,延長農業的產業鏈條,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提高農業生產的組織化;最後,要加大對縣鄉級的農技人員的建設。農業科技可以轉化為生產力,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附加值,但是需要有大量的農業技術人員對農民進行教育和培訓,各級政府財政需要增加對預算內農業科技投入的比例,加強農技隊伍的建設,提高農業科研和推廣的效率,切實增加農民的收入。

(三)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

(1)建立健全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中國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試點工作開展時間比較短,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健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新農保的建立完善首先需要加大政府的投入,這樣既能調動農民參保的積極性,又能確保一定的養老保險金水平。加大政府投入,提高轉移支付力度,對財力弱的地區予以傾斜是未來新農保的發展方向。因此,需要擴展資金籌集渠道,確保資金充足。此外,還要逐步擴大新農保的覆蓋面,確保社會公平,加強基金的管理,確保資金保值增值。

(2)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根據各級政府財力狀況和農民收入增長情況及承受能力,逐步提高財政補助標準,探索建立穩定可靠、合理增長的籌資機制。嚴格新農合基金監管,加大基金監管力度,確保基金安全運行。從基金的籌集、撥付、存儲、使用等各個環節着手,規範基金監管措施,健全監管機制,加強對基金運行情況的分析和監控,保障基金安全運行,確保及時支付農民醫藥費用的補償款。建立健全各項內部管理、考核制度,提高管理經辦服務水平。調整新農合補償方案,開展住院統籌加門診統籌,適當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門診補償比例,合理調整住院補償起付線,適當提高補償比例和封頂線,擴大補償範圍6。

(3)加大農村社會保障投入。目前中國農村社會保障水平低的主要原因在於政府投入不足,因此有必要加大社會保障支出,提高農村社會保障水平,加大對農 565 參見“試論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原因及對策”,《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利學版)》,2008年9月。

參加《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與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東嶽論叢》,2006年第3期。

5宜順論文網

村居民的轉移支付力度,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中國的社會保障轉移支付在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存在較大差異,社會保障水平相對於其他國家仍然比較低,農村社會保障水平遠遠低於城市,近年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財政收入逐年增加,國家有能力增加對社會保障的投入。加大社會保障資金投入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中央政府應加大對社會保障的財政投入,加大對落後地區尤其是農村地區的轉移支付,實現社會保障資源的合理配置,地方政府應搞好配套資金建設,確保社會保障資金的到位。

四、結論

縮小城鄉之間收入差距,實現共同富裕,實現改革開放社會經濟發展成果全民共享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現階段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而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關鍵在於提高廣大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健全完善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則是保障農民利益,提高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最佳改革切入點。為此,須通過建立合理的籌資機制、加強法制建設、健全保障項目和提高參加社會保障意識的途徑來健全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進而建立完善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讓農村居民享有社會保障,分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五、參考文獻

[1]李實,嶽希明。中國城鄉收入差距調查[J]。鄉鎮論壇,2004; [2]謝紅菊。我國貧富差距現狀分析與對策[J]。黑河學刊,2007;

[3]蘆金萍。從經濟學視角看我國的貧富差距[J]。中共太原市委黨校學報,2004; [4]曲衞紅。對當前中國貧富差距問題的理性思考[D]。西南大學,2006;

[5]王偉。從現代化視角看我國現階段的收入差距問題[D]。南京師範大學,2005; [6]申維娜.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成因與對策[D] .中共衡水市委學校,2010;

[7]王石生.關於我國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現狀、成因、影響及其對策的探討綜述[J] .經濟研究參考,2010;

[8]朱凡,陳曉君.我國城鄉收入差距問題[D]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2010; [9]閆紅.我國居民收入差距的現狀及調整對策分析[D]。中共四平市委黨校,2010。

6宜順論文網

中國城鄉差距及應對措施 篇四

中國城鄉差距問題

摘要:現今,城鄉差距越拉越大,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相差懸殊,城鄉差距已經成為非常嚴峻的問題。城鄉間差距過大的問題日益凸顯,儘管政府一再強調要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但效果並不理想,現實未有多大好轉。城鄉差距過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經濟的全面發展。因此,努力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城鄉經濟的協調發展,會對中國經濟的發展產生全局影響,更加有利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那麼城鄉間會產生生差距且差距越拉越大的原因是什麼,又該如何解決?

關鍵詞:城鄉差距 經濟差距 自然因素 人為因素 人才 統籌城鄉發展

正文:首先我們必須搞清楚何為城鄉差距。我們日常所説及表達的城鄉差距近視一個統稱的概念。城鄉差距包括居民收入差距、教育差距、醫療差距、就業差距、社會保障差距政、府公共投入差距等一系列東西。一.城鄉的分離及城鄉差距為何存在

城鄉差距其實自古有之,並非近年來出現的問題,之所以近些年被提出二千備受關注,一是關注民生,二是城鄉差距確實日益凸顯,成為一社會問題。

最先,是不存在城鄉之分的,也就是説人們建設時起步是一樣的,都是從無到有。但人類的活動與創造,才有了城鎮和鄉村。所以最先影響各地發展的便是自然因素。是否設和人類生存。依山傍水之地最早驚人開發,已發展,也已成為城鎮,而窮山惡水之地則日益沒落。生存環境決定了其的所在地的興起。中國早期的各大城市幾乎都是建設與依山傍水之地。像夏商周時期的都城,都是建立在黃河沿岸。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的都城也是建立與各水系旁。

中期自然資源,有鐵或煤及其他交易開發而且儲量較為豐富之地,則易形成集鎮而後經發展成為城市。這一點不僅古代如此,現今亦然。我國礦業城市歷史久遠,一些礦業名城如邯鄲、自貢、景德鎮等屬古代型礦業城市,早已享譽中外。淮南採煤的歷史也很悠久,早在17世紀即已開始。近代型礦業城市,如大冶、萍鄉、唐山等,這些城市的興起與19世紀80年代前後的洋務運動有關。但礦業城市大規模蓬勃興起,則是在新中國建立之後,同社會主義建設高潮的興起相伴隨的,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隨着我國礦業獲得全面和高速的發展,興起或發展了像大慶、東營、盤錦、克拉瑪依、白銀、攀枝花、平頂山、烏海、白雲鄂博、金昌等一大批現代型礦業城市還有其他一些近代崛起的城市。

以上可知造成城鄉分離的首要因素便是鄉村的資源換將均不如城市所在地。除自然因素外,人為因素亦是不可或缺的關鍵之一。因為,不論城鄉都是人類興建的。人力因素有氛圍很多種:政治因素、經濟因素、文化因素等。

如政治因素:重農抑商政策 商人商貿集中於城鎮,而很少在農村。不利於農村的興起。再者都城的建設。人為的將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集中於一處,讓其所在地高速發展,並且形成規模效應,周邊湧現大量的小城鎮。又或者是軍事需求,修建軍事要塞等等。

古代如此,現在業不例外。如改革開放就造就了一大批沿海城市的迅速崛起,其中最為突出的便是深圳。又有因交通而崛起的一大批城市,如因修建鐵路而崛起的石家莊,還有我的家鄉鷹潭。即便是上海,也是因為臨海以及國家的大力扶持而發展成為國際化大都市。

由上可見,或是地理位置的便利,或是資源環境的優勢,或是政治需求而造成了城市的興起,城鄉的分離。但可知一點,那就是最起先,不論是生存環境還是交通,鄉村都是遠遠不如城鎮的。其實更加深入一點,那便是城鄉的分離是不可避免的,至少就目前人類所能達到的科技條件下,仍不可避免。就像因為人的能力不同,會出現貧富差距一般。

二.越拉越大的社會現實及原因

一些外國的專家和遊客來到中國,他們看到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香港。他們的評價是,中國擁有現代化的城市、豪華的賓館、完善的基礎設施、較高的生活水平,是一個發達國家,舊金山、洛杉磯、東京、倫敦、巴黎也不過如此。第二種情況是看了河南、山西、陝西、新疆及東北,吃住在縣城。在他們眼裏,中國是一箇中等收入國家。第三種情況是在中國工作時間較長,對農村有較深認識,去過諸如甘肅、貴州、青海、內蒙古等地的農村,在鄉鎮、村莊體體驗一段時間,他們認識到,中國還是一個很落後的國家。

——《人民日報》海外版

城鄉間存在一定的差距是不可避免,同時也是相當正常的,畢竟鄉村天生存在不足。但目前的問題是城鄉差距越來越大,如若不加以解決,最終可能演變成為不可調和的社會矛盾。其實個人認為,城鄉之間之所以存在如此之多的差距,歸根結底還是一個經濟問題,鄉村若是發展起來了,一切問題自然迎刃而解。但

問題在於建國後我國的某些經濟體制與政策都造成城鄉間的發展越發地不平衡,差距越拉越大。

(一)政策上的偏失

近現代的一些政策如改革開放,“先富帶動後富”,優先發展重工業發展城市,都是造成目前城鄉差距過大的重要原因。改革開放,帶動了沿海地區一大批城市的興起,但也造成內地農村的衰落自語“先富帶動後富”嘛,先富得那一批確實是富有起來了,但後富,這一問題似乎至今也難以解決。優先發展城市與重工業,更是大大加劇了城鄉間的差距。我國在經濟政策上長期對城市的傾斜改革開放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黨和政府以城市為中心,採取農村支持城市的策略,在農村徵收農業税,支持城市建設,進一步拉大了城鄉差距。

(二)城鄉分割的二元經濟體制

新中國建立後,我國提出了加速實現工業化的奮鬥目標。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以及西方國家的封鎖下,實現工業化的途徑和手段,似乎只能是從農業中取得資本的原始積累。於是,政府通過政策和制度手段,通過工農業產品價格的“剪刀差”,將資本從農業轉向工業。中國城鄉分離的户籍制度,阻礙了農村勞動力向城市的自由遷移。大批剩餘勞動力留在農村,不能為經濟建設服務,也是導致城鄉差距的重要原因

(三)城鄉產業結構的差異

雖然現在的農村雖然已經包含了多種產業,但農業在其經濟結構中的重要地位,是其與城市區別的一大特徵。而農產品收入需求彈性小的特點,註定了經濟發展達到一定程度後農業增長必然要慢於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產業的差異加速了城鄉差距的擴大。在農村,產業結構以第一產業為主。農業的附加值低,致使農民增收困難。雖然農村有部分鄉鎮企業,但是可吸納的勞動力有限,仍存在大批剩餘勞動力,造成資源的浪費。而城市,以二三產業為主,為居民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並且使政府有大量利税收入。

農業,工業的比例,也是造成城鄉差距的重要因素。廣大的農村,仍是以農業為主,而農業的收入相較於工業,完全是不成比例的,也就造成城鄉間的差距

持續擴大。至於近年來工業反哺農業,個人感覺就像“先富帶動後富”一樣,效果實在差強人意。

(四)鄉村基礎設施建設

有一段時期,鄉村的大字幅上書“要想富,先修路”。其實鄉村的打偶建設是非常落後的。90年代,無水無電無路的三無村莊比比皆是。知道現在,交通問題才有所改善。但是基礎設施建設與城市,哪怕是小城鎮比起來,讓就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五)勞動力及高素質人才地缺失

近年來地人口走想問題,也大大加劇了農村的衰落大量的青壯勞動力外出務工似乎一成為現今農村的主流。沒有了人,尤其是身強力壯的年輕人,農村怎麼發展。我們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就有以明顯的表現:農村人口湧向城市,內地勞動力湧向沿海大城市,貧困地區的人口大量湧入發達地區。再一點,缺乏高素質的人才,”大學生村官計劃”,由此可見人才的缺失。

或許有人會提出華西村的例子。但是華西村也就只有那麼一個。並非所有的村子都都有其特別突出的優勢,也並非所有的村子都有好領導一樣。

三.解決途徑(縮小城鄉差距的對策)

首先得明確的説明一點,城鄉之間存在差距是非常正常的,就像人與人能力不同。我們所要做的是縮小城鄉差距,統籌城鄉發展。若是要城鄉同步或同話,那是不可能的,至少現今的科技及條件都不能達到。

(一)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積極發展鄉鎮企業

改善農村產業結構,發展現代農業。或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提高農業附加值,需實現農業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積極發展鄉鎮企業和農村服務業,使農民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努力增加農民收入。

(二)大力發展農村教育,提高農民素質

繼續推進農村義務教育改革,堅持推行“兩免一補”,減輕農民負擔。對農村校舍進行修繕,完善教育基礎設施。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進一步對農民進行科普教育,提高農民素質。使農民掌握更多的知識技能,以便在生產中得到更好的應用,服務於生產。

(三)做好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工作

建立和健全覆蓋面廣的勞務輸出網絡,幫助農民有序流動。加強對農村剩餘勞動力的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工的素質,不但可以增加他們的就業機會,而且可以提高其就業層次和收入水平。加強對農民工權益的保護,維護農民工的正當利益。同時也要做好農村本地勞動力轉移工作,增加就地工作機會與崗位,避免出現大量村落除了老人就只有孩童的問題。

(四)加大農村財政投入,改善農村基礎設施

多年以來,許多城市基礎設施,包括道路、供水、供電、電信等建設主要靠財政投入,而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財政很少投入,主要靠農 民自己投入。國家應適當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增加農村地區、貧困地區基礎設施的建設,促進城鄉協調發展。不僅要增加用於農田水利等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也要將農村生活基礎設施的建設逐步納入公共財政領域,增加農村道路、農村水電投入。

(五)做好高素質人才的轉移工作

“大學生村官計劃”應繼續實施,政府甚至應該加大這一計劃的實施力度。同時鼓勵大學生去農村就業與發展,在政策上給予更多的優待。

有人才,有勞動力,有資金,有政策支持,相信農村一定能夠迅速發展起來。當然這一切都是理想狀態。發展的同時,環境保護工作一定要到位,工業雖是主流,但農業仍舊是根本。城鄉間的差距問題,不僅在中國,在廣大的發展中國家乃至發達國家,都是一疑難雜症。筆者在書面上寫得容易,但正真實施起來確艱難無比„„。要縮小城鄉差距,構建和諧社會就向國內政治經濟改革一樣,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段應碧:《工業化進程中國的城鄉關係研究》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5 《統籌城鄉經濟發展社會研究》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3 高鴻業:《宏觀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

遲福林:《城鄉差距擴大的原因及對策探討》

郭瑋:《城鄉差距擴大的原因與政策調整》 秦文剛:《縮小城鄉差距,構建和諧社會》

成鵬、叢維傑:《中國城鄉經濟發展理論與實踐》中國社會出版社2003.8

中國城鄉差距現狀分析 篇五

中國城鄉差距現狀分析

摘要:在當代中國社會,城鄉差距已經成為非常嚴峻的問題。這種差距體現在多方面: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城鄉教育差距,城鄉醫療差距,城鄉生活消費差距,就業差距,政府公共投入差距,社會保障差距。這些差距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經濟的全面發展。因此,努力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城鄉經濟的協調發展,會對中國經濟的發展產生全局影響,更加有利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關鍵詞:中國城鄉差距 收入差距 教育差距 就業差距 表現 原因 對策 縮小城鄉差距 城鄉和諧發展

一些外國的專家和遊客來到中國,他們看到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香港。他們的評價是,中國擁有現代化的城市、豪華的賓館、完善的基礎設施、較高的生活水平,是一個發達國家,舊金山、洛杉磯、東京、倫敦、巴黎也不過如此。第二種情況是看了河南、山西、陝西、新疆及東北,吃住在縣城。在他們眼裏,中國是一箇中等收入國家。第三種情況是在中國工作時間較長,對農村有較深認識,去過諸如甘肅、貴州、青海、內蒙古等地的農村,在鄉鎮、村莊體體驗一段時間,他們認識到,中國還是一個很落後的國家。

——《人民日報》海外版

在外國人的眼裏,有三個中國,為什麼會有這樣呢?因為他們所體驗的地區不同。從這個材料中,我們很容易看出,中國城鄉間差距是很大的。

根據非均衡發展理論,在某一時段內,特別是工業化階段,城鄉差距和區域發展不平衡,是各國工業化進程中共同存在的現象,也是不可避免的。按照相關經濟理論,在工業化過程中,城鄉差距總是先逐步擴大,然後隨着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慢慢縮小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着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經濟獲得了快速發展,城鄉經濟基本處於一種非均衡的發展態勢,這種不均衡為打造國際化大都市,加快城市化、現代化進程打下了基礎。但是,中國城鄉發展失衡,差距日趨擴大,已成為我國經濟生活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之一。努力縮小差距,實現城鄉經濟的協調發展,已經迫在眉睫。

一. 中國城鄉差距的表現

當前中國的城鄉差距主要變現在七個方面,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城鄉教育差距,城鄉醫療差距,城鄉生活消費差距,就業差距,政府公共投入差距,社會保障差距

(一)城鄉居民收入差距。

1、城市居民收入增長速度遠遠快於農村。從改革開放到2005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到1400元人民幣,而農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3000元人民幣。可見,農村居民收入的增長速度遠遠落後於城市,非常緩慢。

2、城鄉居民收入之比成擴大趨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經歷了一個先縮小後擴大、再縮小再擴大的過程。近年來,在國家採取多種惠農措施的情況下,城鄉收入比例已經從改革開放之初的2.55:1,擴大到2005年的3.21:1

3、農村居民收入結構單一,主要以農業收入為主,收入較少。城市居民有多種收入來源,收入水平遠遠高於農村。

(二)城鄉教育差距

1、城鎮居民的總體受教育程度遠遠好於農村。城鎮高中、中專、大專、本科、研究生學歷人口的比例分別是鄉村的3.4倍、6.1倍、13.3倍、43.8倍、68.1倍。尤其是大專以上的人口,城鄉之間存在巨大差距。

2、相對城市來説,農村教育升學率明顯偏低。城市已經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國小升入國中的比例已經達到98%以上,而農村還有10%左右的學生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不能或不願升入國中。

3、農村教育基礎設施、師資等方面和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在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基礎設施落後,很多必要的教學設施沒有能夠得到及時的更新換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村教育的發展。

(三)城鄉醫療差距

1、農村醫療衞生設施條件差,難以滿足人們的需求。農村醫療設施陳舊、設備老化,醫療衞生人才缺乏、流失嚴重,由於公共衞生供給短缺,醫療價格大幅度攀升,農村不少地方出現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

2、農村醫療保障制度不健全,參與醫療保險的比例低。2004年城市居民沒有任何醫療保障者比例為32.3%;小城鎮居民沒有任何醫療保障者比例為59.9%;農村居民沒有任何醫療保障者比例為79.4%。

(四)城鄉生活消費差距

1、城鄉居民的人均消費水平差距較大,城鎮消費的增長快於農村。從人均消費量上分析,2006年全市城鎮居民年人均消費性支出為9545元,農村居民年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為3752元,城鎮居民消費高出農村水平5793元。同時從居民消費增速的角度看,城鎮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也快於農村。

2、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差異明顯。農村居民的消費是為了滿足日常所需,而城市居民更多是為了追求更高層次的生活水平。2007年,城市恩格爾係數為36.3%。農村恩格爾係數為43.1%,比城市高6.8個百分點。

(五)城鄉就業差距

1、城鄉就業結構存在明顯差距。農村居民主要的就業方向是務農及外出打工,而城市居民有多這樣的就業渠道,就業前景良好。

2、農村失業人口高於城市。城市勞動人口的登記失業率為5%,農村勞動人口的失業率沒有人計算得出,拋開進城務工的1.3億勞動力不算,留在農村4億勞動力的利用率也只有50%左右。由此可見,農村現在還有大量失業人口。

3、城市居民的就業環境優於農村居民的就業環境。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的工作環境差,不能得到應有的待遇。

(六)城鄉政府的公共投入差距

1、國家財政資源在城鄉之間分配嚴重不公平。國家各級財政用於農業的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重,1978年為13.43%,1980年為12.20%;1989—1994年在9.2%—10.26%之間;1995—1999年,除1998年由於增發國債達到10.69%外,其餘年份在8.23—8.82%之間;2000—2003年則從7.75%降至7.12%,2004年上升到8.28%。

2、在處理農村與城市關係問題上,仍存在“重城輕鄉”的觀念,甚至以犧牲農民利益來換取城市和工業的發展。

(七)城鄉社會保障差距

養老保險制度的差距。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與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一個很大區別在於,前者強調風險共擔,較多地體現了社會保險原則;後者突出個人的養老責任,以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為主。。

我國城鄉居民不僅統計收入上存在較大差距,在收入統計之外,享受的各種社會福利也存在較大差距。很多社會福利實際上是居民的一種隱性收入。因此,城鄉居民實際收入差距應比統計上的收入差距要大。目前,城市居民享受的住房補貼、物價補貼等各種補貼,以及各種社會保險如醫療保險、失業保險、最低收入保障等,絕大多數農民都不能享受。

。二。中國城鄉差距的原因

(一)城鄉差距在解放前就存在

在解放前,由於國民黨政府的統治,官僚資本的積聚,大地主大資本家的搜刮,造成了農村長期貧困的局面。

(二)建國後,我國長期的二元制經濟體制,導致了城鄉差距不斷擴大

1、新中國建立後,我國提出了加速實現工業化的奮鬥目標。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以及西方國家的封鎖下,實現工業化的途徑和手段,似乎只能是從農業中取得資本的原始積累。於是,政府通過政策和制度手段,通過工農業產品價格的“剪刀差”,將資本從農業轉向工業。

2、中國城鄉分離的户籍制度,阻礙了農村勞動力向城市的自由遷移。大批剩餘勞動力留在農村,不能為經濟建設服務,也是導致城鄉差距的重要原因。

(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經濟政策上長期對城市的傾斜

改革開放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黨和政府以城市為中心,採取農村支持城市的策略,在農村徵收農業税,支持城市建設,進一步拉大了城鄉差距。

(四)城鄉產業結構的差異,滯後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1、城鄉之間的差距首先與城鄉產業特性有關。現在的農村雖然已經包含了多種產業,但農業在其經濟結構中的重要地位,是其與城市區別的一大特徵。而農產品收入需求彈性小的特點,註定了經濟發展達到一定程度後農業增長必然要慢於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

2、產業的差異加速了城鄉差距的擴大。在農村,產業結構以第一產業為主。農業的附加值低,致使農民增收困難。雖然農村有部分鄉鎮企業,但是可吸納的勞動力有限,仍存在大批剩餘勞動力,造成資源的浪費。而城市,以二三產業為主,為居民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並且使政府有大量利税收入。

三。縮小中國城鄉差距的對策

(一)首先要改革中國現行的城鄉制度

1、改革城鄉户籍制度。過去的户籍制度,將農民緊緊地束縛在土地,無法使其得到自由的流動。因此,必須對城鄉户籍制度作出徹底改革,才能適應以後經濟社會的發展。

2、政府要改變以往向城市過度傾斜的政策。政府應當加大對農村的投入,堅持城市支持農村,為農村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更多的政策、資金支持。3.鼓勵農村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經濟發展策略,當地政府減少不必要的干預,給農村留有充足的發展空間。

(二)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提高農業附加值,積極發展鄉鎮企業

1、改善農村產業結構,發展現代農業。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提高農業附加值,發展節水農業、綠色農業、生態農業、旅遊農業,改變原來粗放型的農業增長方式。

2、積極發展鄉鎮企業和農村服務業,使農民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努力增加農民收入。

(三)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國家應適當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增加農村地區、貧困地區基礎設施的建設,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國家不僅要增加用於農田水利等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也要將農村生活基礎設施的建設逐步納入公共財政領域,增加農村道路、農村教育投入。

(四)進一步做好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工作

1、規範農村就業中介組織。建立和健全覆蓋面廣的勞務輸出網絡,幫助農民有序流動。

2、加強對農村剩餘勞動力的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工的素質,不但可以增加他們的就業機會,而且可以提高其就業層次和收入水平。

3、加強對農民工權益的保護,維護農民工的正當利益。

(五)大力發展農村教育,提高農民素質

1、繼續推進農村義務教育改革,堅持推行“兩免一補”,減輕農民負擔。對農村校舍進行修繕,完善教育基礎設施。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

2、進一步對農民進行科普教育,提高農民素質。使農民掌握更多的知識技能,以便在生產中得到更好的應用。,服務於生產。

(六)努力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

1、繼續推行減免農業税的政策,並且給予相應的補助,切實減輕農民負擔,保證外出務工人員的收入。

2、完善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及養老制度,讓農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解除後顧之憂。

當前,我國只有高度重視農村經濟,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努力增加農民收入,完善農村的社會保障制度,才能使農民的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才會實現!

參考文獻:2008中國統計年鑑

《人民日報》海外版

中國新聞網

《宏觀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 高鴻業版

《城鄉差距擴大的原因及對策探討》

遲福林

《城鄉差距擴大的原因與政策調整》

郭瑋 《中國收入差距成因分析》

周苑春 《縮小城鄉差距,構建和諧社會》

秦文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69wdq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