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關於高品質城市建設工作的調研與思考

關於高品質城市建設工作的調研與思考

關於高品質城市建設工作的調研與思考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我市切實把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付諸行動,組織實施“十項行動”。對此,結合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專題調研城市規劃設計工作時提出的要求,市規劃局堅持以建設舒適便利的宜居城市作為高品質生活創造行動的重要內容,不斷提高我市規劃建設水平,高質量服務高品質生活城市建設。

一、我市規劃建設基本情況

(一)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健全規劃土地管理體系。按照市委、市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規劃土地管理工作的意見》,堅持底線約束,科學劃定“三區三線”,實現“多規合一”。高標準完成國土空間總體編制,打造“津城”“濱城”發展格局,加快推進鄉村規劃編制。堅決用自然資源要素保障服務支撐全市經濟發展大局,深化審批制度改革,塑造宜居宜業的人文安全韌性城市和智慧城市。

(二)突出產業帶動促進城市發展,重點推進生態工程建設。深化產業用地市場化配置,創新產業用地政策,支持多種方式盤活利用空閒資產,深入推進資源挖潛增效。用系統化思維構築城市生態新格局,推動濕地保護修復、綠色生態屏障建設、海岸線功能優化提升,全市濕地修復率達到59%以上,生態屏障內“藍綠空間”佔比達到65%以上,一級管控區森林覆蓋率達到26%以上,完成整治修復海岸線4.78公里,宜居城市建設初見成效。

二、規劃建設高品質生活城市的制約因素

(一)高品質宜居城市規劃引領體系建設尚未完善。高品質和諧宜居城市建設是現階段我市城市發展的重要戰略,但在這一過程中,我市國土空間規劃編制體系尚未形成,各級各類規劃傳導機制尚未健全,國土空間編制、實施、監督閉環的管理體系亟待深化完善。

(二)傳統高投入城市更新模式導致城市活力不足。傳統的城市更新大多關注空間改造和土地效益,城市規劃建設方式以見效顯著的拆除重建為主,對一些較難產生可觀收益的基礎設施和急需更新改造的地區明顯關注不足,提升城市品質、功能與內涵的後勁不足。

(三)城市交通體系建設尚不能滿足人民羣眾多元化需求。目前,我市的城市交通體系,特別是軌道交通系統對城市空間格局發展的支撐作用不足,軌道交通站點覆蓋率與重點發展區域不完全匹配、各條線路利用率不均衡等問題仍然突出。同時,城市公交線路規劃與現有軌道交通線路重合嚴重,導致運行效率低下,難以滿足城鄉居民多元化生活需求。

(四)韌性安全城市建設面臨極大考驗。近年來,新冠疫情、地質災害、地下管線安全等事故對我市作為超大城市的城市安全風險防控敲響了警鐘。比如,2023年,受颱風“杜蘇芮”影響,海河流域發生洪澇災害,其引發的不安全隱患和財產損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城市規劃中對城市安全防治的複雜性和艱鉅性認識還不足,且缺乏系統性防控措施。

三、規劃建設高品質生活城市的對策建議

(一)堅持舉措創新,高水平實施要素保障,突出宜居城市規劃引領。一是健全國土規劃體系。健全市、區、鎮三級三類的規劃體系,統籌落實“三區三線”有關要求,明確總體規劃、專項規劃、詳細規劃的管控標準。上級總體規劃要對下級總體規劃、詳細規劃、相關專項明確約束性指標和管控要求,實現規劃有效管控和傳導。二是因地制宜開展城市設計。統籌組織各區各部門,結合區域比較優勢,共同編制城市設計規劃指引,提升中心城區功能,加強宜居城市規劃的執行和監管,促進宜居城市規劃深入貫徹落實。三是完善規劃實施管理體系。以國土空間規劃為依據,制定分區分類用途管制制度,完善用地用海要素保障制度,加強土地資源集約節約利用監管,嚴控新增用地規模。

(二)堅持守正創新,高質量實施城市更新,優化生產力佈局。一是定期開展城市體檢。嚴格落實“一年一評估,五年一體檢”,針對中心城區佈局城市功能,重點通過城市體檢查找短板問題,並結合體檢評估結果,及時分析、跟蹤、督促、反饋規劃發展落實情況。二是科學劃定城市更新區域。聚焦主導產業,盤活存量資源優化生產力佈局。以產業聚集發展為導向,統籌存量房產資源和存量土地資源分佈,整合重點功能片區,完善服務配套,提升業態功能,促進產業集聚和產業生態形成。三是注重合理利用現有資源。堅持保護與建設並重,深度挖掘我市文化歷史內涵,在城市更新建設過程中注重城市歷史文化元素的活化利用。利用現有海河開發整治成果,形成以海河為主軸,串連功能片區,規劃海河兩岸慢行文旅線路,促進文商旅融合發展,提升城市活力。四是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堅持以要素引導保障規劃落地,學習借鑑天開高教科創園成功經驗,研究出枱盤活存量的資金、產業、科技、人才等其他要素支持政策,與現有空間規劃土地政策形成“組合拳”,帶動重點功能片區產業集聚和盤活運營。

(三)堅持系統觀念,高品質打造立體交通體系,統籌兼顧各類生活需求。一是加快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科學規劃軌道交通站點,將站點設置與各區重點發展片區充分結合。開展立體交通佈局研究,推進軌道交通綜合開發利用。二是滿足居民多樣化需求。優化和提升公交設施水平,完善公交線網和站點設置。發揮公交“小而密”的站點佈局特點,提升軌道交通與公交綜合接駁能力,滿足人們多元化出行需求。

(四)堅持統籌發展與安全,高標準塑造安全韌性城市。一是從根本上轉變城市規劃、建設及運營理念。在城市治理方面要突出底線思維、共生思維、韌性思維,全面統籌各類自然和空間要素,謀劃城市可持續發展空間結構和佈局。二是發揮自然資源系統和國土空間規劃的源頭治理作用。通過構建規劃編制、管理和實施體系,提升規劃的空間統籌治理能力,強化區域風險管控手段。三是實現城市全生命週期管理和風險防控。發揮測繪、地調等空間數據優勢,運用衞星遙感技術等信息化手段,加強動態監督預警,及時發現自然空間資源過度開發、粗放利用的行為,實現城市管理和防災應急的聯動響應,極大提高風險防控工作的系統性、高效性和精細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6l66g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