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關於新區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調研與思考

關於新區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調研與思考

關於新區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調研與思考

關於新區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調研與思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產業鏈、供應鏈在關鍵時刻不能掉鏈子,這是大國經濟必須具備的重要特徵。”近年來,新區以產業鏈為抓手,堅持不懈強基礎、補短板、育動能,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但在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也存在一定不足。要全力實施新區高質量發展支撐引領行動,推進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加快打造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核心區,推動全市高質量發展。

一、新區產業鏈發展存在的問題

1.體量規模不夠大。一是新興產業鏈規模較小。2022年,中醫藥(14.4億元)、航空航天(25.2億元)、集成電路(64.5億元)三條產業鏈產值不足百億元。新能源汽車產量僅為1.26萬輛。二是鏈上企業較少。2022年,集成電路(5家)、航空航天(20家)、新能源(45家)三條產業鏈的工業企業數量不足50家。三是規上工業企業“底盤”較小。2022年,全區“小升規”工業企業86家,低於武清區(109家)、靜海區(96家)等工業規模相對較小的區。

2.產業韌性不夠強。一是部分產業鏈“短鏈”。綠色石化產業鏈主要集中在附加值較低的前中段,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等環節規模較小。二是部分產業鏈“斷鏈”。集成電路產業鏈在半導體材料、製造裝備等環節有所缺失,生物醫藥產業鏈部分醫療設備依賴於南方省市。三是部分產業鏈抗風險能力較差。汽車芯片供應受馬來西亞等國家影響較大,光刻膠、晶圓、EDA等依賴於國外供應商。特別是美國將飛騰、中科曙光、天地偉業等列入“實體清單”後,信創、集成電路等產業鏈受到“卡脖子”制約。

3.企業能級不夠高。一是“鏈主”型企業缺乏。與北京市海淀區聚集了聯想(4837億元)、小米(2800億元)、百度(1237億元)等一批生態主導型企業相比,新區缺少千億級龍頭企業,整合產業鏈能力較弱。二是優質中小企業數量少。2022年,全區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累計84家,同期深圳市南山區累計達到140家。特別是上下游成龍配套中小企業較少,一汽豐田、一汽大眾、長城汽車三大車企本地零部件配套率分別為60%、19%、13%,低於重慶市兩江新區汽車產業(75%)的本地化配套水平。

4.應用場景不夠多。一是國產化應用場景不足。信創產品在黨政領域推廣成效顯著,但在交通、金融、教育等領域的推廣相對滯後。二是本地化應用場景不足。創新藥、醫療器械、智能安防等產品暢銷全國,但較難進入本地市場,存在“牆裏開花牆外香”現象。

5.營商環境不夠優。一是項目審批進度有待加快。土地變性、規劃調整等程序佔用較長時間,影響項目進度。二是產城融合水平有待提升。部分開發區(園區)缺乏高端餐飲、高檔住宿等配套生活設施,難以引人才、聚人氣。三是企業運營成本有待降低。企業用水、用電、用氣等要素價格在全國均居高位,企業負擔較重。此外,危廢處置企業數量少、服務費用高,危廢品處置的單位成本比武漢市高出40%左右。

二、提升新區產業鏈能級的對策建議

1.突出產業協同,強化區域輻射力。一是共繪產業圖譜。圍繞京津冀優勢領域,聚焦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生物醫藥、高端工業母機等產業鏈,聯合編制產業圖譜,梳理上下游關係,繪製三地重點產業鏈全景生態。二是共享監測數據。對接京冀重點區域,以京津冀生命健康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羣等為載體,聯合開展產值、税收、人才等重點指標監測,為產業鏈培育提供數據支撐。三是共促區域協同。積極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強化與國家部委、重點企業、大院大所合作。

2.突出鏈羣共建,強化核心競爭力。一是提質量夯實“基本盤”。優化建設程序,強化跟蹤服務,推動航天裝備產業園、聯想創新科技園等項目開工,加快生物製造產業園、中科復星生物產業基地、博格華納新能源電機等項目建設。二是引增量拓展“增長盤”。以產業圖譜為引導,開展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引進一批市場前景廣、帶動作用大的高端項目、優質企業,以鏈集羣、以羣固鏈。三是優存量挖掘“潛力盤”。爭取國家高質量發展專項支持,用好全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政策,開展新一輪工業技術改造,推進基礎零部件、基礎元器件、基礎材料、基礎工藝、基礎軟件等領域實現突破。

3.突出雙鏈融合,強化創新策源力。一是打造新載體,完善產業創新體系。加快建設中科曙光國家先進計算、國家合成生物、麒麟操作系統等創新中心,高標準培育信創、合成生物學等海河實驗室,支持創建企業技術中心、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等,進一步完善產業鏈創新平台。二是創造新模式,開展基礎技術攻關。進一步發揮產業聯盟作用,圍繞“卡脖子”難題,通過政府掛榜、企業揭榜模式,整合創新資源開展協同攻關。三是搶佔新賽道,前瞻佈局未來產業。加強生物製造、自主信創、空天利用等前沿科技研究,加大重大技術裝備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軟件首版次、信息系統與應用首次推廣,構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未來產業高地。

4.突出梯度培育,強化企業影響力。一是培育“鏈主”企業。對接全市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指揮部辦公室,因鏈制宜建立“鏈主”企業培育庫,打造一批千億級、百億級“鏈主”企業。二是支持企業“專精特新”發展。遴選優質中小企業,突出主業、強化創新、專注細分市場,打造一批行業領先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三是推動工業企業“小升規”。堅持“升規”“穩規”並重,結合企業規模、經濟貢獻、發展潛力等情況,強化監測、梯度推進,確保小微企業“上得來、留得住、長得好”。

5.突出生態構建,強化要素聚合力。一是優化審批服務。對接規劃資源等部門,健全項目用海用地審批“綠色通道”,最大限度縮減項目手續辦理時間。二是強化產城融合。完善水、電、路、網、氣等生產性配套功能,加快教育、醫療、商業、文化、休閒等設施建設,打造集生產、生活於一體的高品質產城融合示範區。三是降低企業運營成本。降低用電成本,完善峯谷分時電價機制;降低用氣成本,推行季節性差價政策;降低用水成本,推廣循環用水、一水多用等節水措施;提高用地效能,推行新型產業用地,為產業鏈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n4wnl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