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老司機安全文明駕駛經驗分享(精品多篇)

老司機安全文明駕駛經驗分享(精品多篇)

老司機安全文明駕駛經驗分享(精品多篇)

老司機安全文明駕駛經驗分享 篇一

1、行車中需要借道繞過前方障礙物,但對向來車已接近障礙物時,應當降低速度或停車,讓對向來車優先通行。

2、行車中變更車道,應至少提前3秒鐘開啟轉向燈,提醒後方來車注意。

3、駕駛車輛在交叉路口前變更車道時,應在虛線區按導向箭頭指示駛入要變更的車道。

4、駕駛車輛向左變更車道時,應提前開啟左轉向燈,在不影響其他車輛正常行駛的前提下,駛入左側車道。

5、駕駛車輛匯入主幹道車流時,應提前開啟轉向燈,保持直線行駛,通過後視鏡觀察左右情況,確認安全後匯入車流。車輛在主幹道行駛,駛近主支幹道交匯處時,為防止與從支路突然駛入的車輛相撞,應提前減速、觀察,謹慎駕駛。

6、車輛駛近人行橫道時,應當先注意觀察行人、非機動車動態,再通過。行駛車道綠色箭頭燈亮,但車輛前方人行橫道仍有行人行走,應等行人通過後再起步。駛近沒有人行橫道的交叉路口時,發現有人橫穿道路,應減速或停車讓行。

7、通過沒有交通信號的交叉路口時,應在進入路口前減速或停車瞭望,直行車輛優先通行。在堵車的交叉路口綠燈亮時,車輛不能駛入交叉路口。

8、車輛臨時靠邊停車後準備起步時,應先觀察周圍交通情況。起步後發現後方超越車輛較多時,應沿行進方向緩行,等待時機駛入車行道。

9、在一般道路倒車時,應選擇在不影響正常交通的地段進行,若發現有過往車輛通過,應主動停車避讓。

10、會車前選擇的交會位置不理想時,應立即減速,低速會車或停車讓行。在設有中心虛線的道路上,對向有車輛駛來時,應在各自的行車道內行駛,不得越過中心線。

11、在沒有中心線的道路上超車時,應開啟左轉向燈,從被超車左側超越。進入左側道路超車,無法保證與正常行駛前車的橫向安全間距時,應放棄超車。當被超車無讓超空間時,應主動放棄超車。通過隧道、鐵路道口、窄路、窄橋時,不得超車。

12、遇後車發出超車信號後,只要具備讓超條件,就應主動減速,靠右側行駛並示意後車超越。遇車輛超載本車時,不允許向左轉向或緊急制動,以免後車反應不及時發生追尾或側撞事故。

13、駕駛車輛行至道路急轉彎處,應充分減速並靠右側行駛。山區道路車輛進入彎道前,在對面沒有來車的情況下,應“減速、鳴號、靠右行”。車輛轉彎時應沿道路右側行駛,不要侵佔對方的車道,做到“左轉轉大彎,右轉轉小彎”。

14、駕駛車輛通過無人看守的鐵路道口時,應做到“一停、二看、三通過”。駛入鐵路道口前減速降擋,用低速擋安全通過,進入道口後不能變換擋位,以避免發動機熄火。

15、駕駛車輛進入環島時,不用開啟轉向燈。駛出環島前,應開啟右轉向燈。

16、行車中超越右側停放的車輛時,為預防其突然起步或開啟車門,應預留出橫向安全距離,減速行駛。遇有非機動車準備繞過停放的車輛時,應讓其先行。駛近停在車站的公交車輛時,為預防公交車突然起步或行人從車前穿出,應減速,保持足夠間距,隨時準備停車。

17、行車中,遇到享有優先通行權的`車輛時應主動禮讓。遇非機動車搶行時,應主動減速讓行。遇羊羣橫穿道路時,應減速慢行,必要時停車避讓。發現牲畜搶道時,應主動減速或停車避讓。遇有人在趕牲畜時,應當適當降低車速,保持較大的安全間距。遇人力車時,應減速慢行,留出安全間距。遇畜力車時,應在較遠處鳴喇叭,並提前減速。

18、行車中遇搶救傷員的救護車從本車道逆向駛來時,應靠邊減速或停車讓行。發現其他機動車行駛異常時,應及時採取避讓措施。

19、行車中看到注意兒童標誌的時候,應謹慎選擇行車速度。遇兒童時,應當減速慢行,必要時停車避讓。突然有皮球滾到路上,應立即減速,隨時準備停車,以防碰撞追逐的兒童。遇列隊橫過道路的學生時,應當停車讓行。

20、行車中遇醉酒的行人時,應減速慢行,保持足夠的橫向間距。遇接聽手機等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行人時,應減速、鳴喇叭提醒。遇行為異常行人影響車輛正常行駛時,應提前減速慢行,必要時停車。遇老年人時,應當適當降低車速,提前鳴喇叭。遇盲人時,應當減速、避讓。

老司機安全文明駕駛經驗分享 篇二

正確的駕駛姿勢

很多駕駛人在開車之前,經常會忽略先行調整駕駛人座椅的位置。其實,正確的駕駛姿勢可以有效保護駕駛者的安全,若是座椅位置不合適,就會影響駕駛員視線和操控的靈敏度,甚至導致交通事故,傷害到自己和他人。

因此開車前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調整好駕駛人座椅的高度。正確的座椅高度應調整到駕駛人的視線不會被轉向盤擋住,並可以清楚地看見所有的重要儀表及街道標誌。在調整好座椅的高度後,還要調整座椅的前後位置。首先應將臀部儘量向後靠,以頂到座墊及椅背之間最好,這樣可使自己坐得更穩,不會晃動。坐穩之後應注意一下手、腳的位置,把左右手分別放在轉向盤9和3點鐘的位置,此時不可以讓自己的背部離開椅背,如果離開的話,表示您坐得太靠後,必須把座椅往前挪。另外兩手要略微彎曲,這樣萬一發生事故時,能有效分散撞擊力,避免力量集中在手臂各關節上。

此外,左右腳的位置要在將踏板踩到底時,還必須能使腿保持彎曲。如果您踩踏板到底時,兩腿是伸直的情況,一定要把座椅拉前一點。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讓膝蓋頂在轉向柱上,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否則會使腳的動作受到影響,使反應不及時。

安全帶是一個非常有效的安全設施,能有效地緩解人向前的衝力。安全帶也有它的系法,現在一般車內安全帶拉下的位置通常是可以調整的。正確的位置是將其調整到當安全帶不使用時,靠在B柱並與目部相同或差不多高度的位置上。這樣當安全帶扣上後,才會剛好從胸前、鎖骨通過,一旦發生撞擊,不至於使衝擊力過於集中在某個位置,而傷害到乘客。

轉向不足

在車輛轉彎時,經常會碰到轉向不足和轉向過度的情況。所謂轉向不足。就是當車輛轉彎時,並沒有轉夠轉向盤所轉的角度,也就是説,假如轉向盤所轉的角度預計可使車輛轉向90°,結果車輛只轉到60°。就側滑出去了。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主要有:車速過快、路面濕滑或不平以及前輪破裂等。前輪驅動的車輛更容易因用力踩油門而導致轉向不足,這是因為猛踩油門時,車輛的重心就會往後移,而導致車輛前方部位向上微仰,前輪附着力減弱,造成轉向不足。

一般來説,應付轉向不足的情況要先將車速稍微降低,略收油門(視車速而定),但切記千萬不要猛踩制動踏板或是認為轉向盤沒轉夠而繼續轉,否則您就會在馬路上表演360°轉圈。這樣,當車速降低後,車身的重量就會比較平均地分配到四個輪子上,重新產生足夠的側向摩擦力,以消除側滑現象。對於後輪驅動的車輛,其處理方法也是類似前驅車,即:降低車速但不要猛踩制動,然後再修正轉向盤。

轉向過度

所謂轉向過度現象,其實與轉向不足類似,只是反過來而已。導致轉向過度的原因很多,如速度過快,或是轉向盤操作失誤等。

如果發生在後輪驅動的車輛上,通常是因為轉彎時油門踩得太大或突然鬆開泊門導致的。一旦油門踩下,後輪的側向力會突然降低,使車輛前方側向力增大,而導致轉向過度。一般的處理方法是:慢慢鬆開油門或微踩制動,以降低車速,並儘快修正轉向盤,向反方向扭轉。在進行轉向盤修正肘,不要一次修正得太多,可分為幾次修正時,當車子開始朝原先行駛方式移動時,立即回輪,但也不要回得過猛,以免車輛擺動過大。

如果轉向過度發生在前驅車上,通常是因為在轉彎時,突然猛踩制動,導致車身重心前移,使前輪側向摩擦力增大,後輪上揚而減少了其附着力,造成轉向過度。因此前驅車應避免轉彎時急踩制動,而後驅車應避免轉彎時,忽然鬆掉油門,或猛然改變行駛方向。

ABS的正確使用

ABS防抱死制動系統是一種能防止車輪抱死而使車身失去控制的安全裝置。目前,許多車輛都裝有ABS防抱死制動系統,但是由於一些駕駛者沒有掌握使用ABS的正確方法,使車輛反而延長了制動距離。最常見的問題就是踩制動踏板時力度太輕。當用力踩下踏板時,因制動系統會有陣陣響聲,使有些駕駛人急忙鬆腳。其實,這聲音是ABS間歇收放制動壓力的聲音。所以,當碰到緊急狀況時,使用ABS制動的方法應是急踩制動板,而目是一次直接踩到底,不要放鬆,同時利用轉向盤來控制車輛的方向,閃避障礙物。

閃避障礙物

當車輛在行駛時,忽然遇到危險卻來不及制動,或無法剎住車子時,唯一的辦法只有閃避了,可是,閃避也是有技巧的。具體的方法就是當發現情況時,轉動轉向盤要由慢到快,逐步進行。路面越滑,就越要平穩地轉動轉向盤,且轉向盤轉動幅度不應大於半圈。完成閃避動作後,應迅速將轉向盤迴正,這樣汽車很快就會從左右搖擺的。狀態中恢復平穩。駕駛人在整個過程中也不要緊盯着障礙物,而是應將視線對着正確的行駛方向。

汽車的驅動方式和載重情況對閃避操作有很大的影響:後輪驅動的汽車由於後輪去有根強的分解傾向,容易造成轉向過度;前輪驅動汽車則對轉向盤轉動的反應較慢;四輪驅動的汽車因驅動力被平均分配到四個輪子,而表現得比較平穩;載有重物的汽車左右搖擺會比較強烈。

由於突然的閃躲,常會有安全方面隱患,因此開車時應與前車保持適當的安全距離,而且不要把視線過分集中在近處,要注意遠處的路面情況。

形成正確的反應

開車是一門學問,需要不斷地學習、實踐。過度轉向、轉向不足、緊急制動、閃避障礙物等這些都是駕駛中有可能遇到的情況,雖然上文介紹了一些應急方法,但若想在駕車時真正地做到化險為夷,就需要有針對地勤加練習。其實,在意外發生的瞬間,駕駛人完全是憑藉一種下意識的反應來處理,而正確反應的形成,是與平時的練習分不開的。因此,我們要摒棄那些僥倖心理,真正重視起駕駛安全訓練,這才是確保駕駛安全的關鍵。

老司機安全文明駕駛經驗分享 篇三

出門在外,安全第一!不管是車技嫻熟的老司機還是技術平平的小白司機,得到到這些安全駕駛知識,揮手與行車隱患作別,從此一馬平川,自由自在~

清除霧氣,視野更開闊

車外陰雨綿綿,車內安心舒適,感覺很愜意。但是一旦擋風玻璃結了一層霧,那行車就危險了。面對霧氣濛濛的行車狀況,怎麼辦?

其實,去除車內霧氣並不難,按下前後窗除霧按鈕,便可去除前後擋風玻璃霧氣。然後記得按下外循環按鈕,來匹配車內外温度。通過去除車內霧氣,確保視野清晰,就輕鬆解決車內霧氣的問題了。

打滑的馬路上,發動機制動更安全

在濕滑的路面行車,慢一點,再慢一點。可是,當車輛出現打滑的情況,應該怎麼辦?

這時,車輛減速時,把擋位掛低,使用發動機制動,就能將車輪打滑程度降至最低,從而安全地進行減速。温馨小提示,在雨水多的道路上,要注意慢行哦。

兒童保護開關,給孩子最安全的保護

每次帶着孩子出門,都手忙腳亂。車內的寶寶難免手舞足蹈、好奇心強,如果一不小心扳動了車門開關,那是十分危險的,應該怎麼辦呢?

在行車前,要提前打開後門,將兒童保護開關放在鎖定位置再關上門,門就不能通過車內門把手打開了,給孩子最安全的保護,防止意外發生。

自動駐車,行車更安全

路遇紅綠燈,腳踩剎車。在這個空暇的`時刻,與後排乘客聊聊天。哦,一不小心聊嗨了,鬆開了剎車,車子衝了出去,怎麼辦?

開車出發前,在腳踩剎車的狀態下按下按鈕,啟動自動駐車。若踩住剎車,車輛停止。顯示燈就會從白色變成綠色,即使移開腳,也可以維持停止狀態。出發時,只需輕踩油門,制動狀態就會解除。

夜間行車,正確使用車燈很重要

夜幕降臨,黑漆漆,那麼如何正確使用車燈,才能保證安全駕駛?

當週圍變暗時,必須打開示寬燈和尾燈。夜間駕駛、起霧或下雨時,必須打開近光燈。若選擇自動燈光控制,車輛則會感應周圍的亮度,自動調節車燈。想使用遠光燈時,將燈光控制桿向前推即可。但使用遠光燈將會妨礙對面車輛的視野,一定要注意哦。

如果行車的過程中,遇到了以上問題,相信這些辦法能夠幫你解決行車安全問題。

老司機安全文明駕駛經驗分享 篇四

十大安全行車技巧1、如何超車和變道?

要堅決、果斷,儘量貼近前車,尤其是雙向車道,可以節省超車的時間。

變道時一定要通過反光鏡仔細觀察隔壁車道的車流情況,不僅要判斷距離,而且要判斷後車的速度。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才可以變道,否則一旦發生碰撞,變道車要負全責。

若行駛過程中,前方有公共汽車靠站,看不清車頭處是否有行人過馬路時,可以看公共汽車車頭前輪的空隙處,若地上有腳或陰影移動,則表示有人,超車時一定要注意。

十大安全行車技巧2、如何拐彎進窄門?

首先目測是否能夠進得去,不要緊貼着門邊的'障礙物拐彎,儘量減小轉彎的夾角。

十大安全行車技巧3、上坡、上橋怎樣防止旁車“插入”?

堅持“走自己的道”,不要理會別人。若在中間一根道,則保持車輛居中;若在裏車道,則居中偏外,這樣別的車輛就不容易插入。還要注意車距,一定要保持相當的車距,防止前車溜車。總之,讓速不讓道,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在自己的固有位置上。

十大安全行車技巧4、怎樣把車“嵌入”一排車的中間?

採用倒車停車方法。通過反光鏡,以車位前方車輛車頭的中線為參照物,當後車輪的一半過了這條線時,開始打足方向盤倒車,待車輛進入2/3以後,再回方向盤。

十大安全行車技巧5、要不要放空擋?

不建議經常放空擋。在速度不快、不影響安全的情況下,可以採用空檔滑行,但省油效果不明顯。下坡時切勿放空擋,不僅容易導致剎車失靈,而且一旦熄火,車輛可能失控。

十大安全行車技巧6、綠燈閃爍,是否可以繼續往前開?

按照新的交通法規,不建議綠燈閃爍的時候過,最好綠燈一閃就停車,避免闖黃燈。並且儘量避免停在斑馬線上。

十大安全行車技巧7、怎樣換擋最有效率?

換擋的訣竅在於學會聽發動機聲音。車速快、擋位低、拖擋的時候,會發出嗡嗡的聲音;反之,低速高擋的時候,聲音也會異常,會很響,同時還會發生車身抖動的現象。

一般來説,起步後,車子開動之後放2擋,40碼左右就可以換3擋了。

十大安全行車技巧8、怎樣把速度保持在60-80碼?

很多路段超過80碼會被電子警察揪住,但開得太慢又會影響交通順暢,因此60-80碼是最安全的行車速度。

首先,一定要養成不猛踩油門的習慣,至於踩油門的最佳力度,每一輛車都不一樣,要儘快熟悉自己車子的油門輕重。

十大安全行車技巧9、遇到紅燈,如何把車停得穩一點?

提前從油門收腳,剎車不要猛踩,第一腳踩得略深一點,讓速度迅速降下來,待車輛停之前,微放剎車,汽車就不會向前“衝”了。

十大安全行車技巧10、如何把車開到上街沿?

一般不主張把車硬生生開到上街沿,容易損壞車輛。長時間“凝”離合器,車內會傳來一股焦臭味,這是離合器磨損的味道。

有的地方停車緊張,實在需要把車開到上街沿,也要放慢車速,一個輪子一個輪子地上去,千萬不要兩個輪子一起衝上去,這樣很容易造成避震系統的損壞。下來的時候,也最好從側面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743d3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