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企業用工報告多篇

企業用工報告多篇

企業用工報告多篇

【第1篇】春節後企業用工情況調研報告

為落實 “訂單招工、訂單培養、訂單服務”舉措,再造xx市人力資源新優勢,鼓勵城鄉勞動力本地就業,引導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就業,多渠道引進外地勞動力來宿就業,切實幫助重點企業解決用工問題,春節期間,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開展了以“春風進萬家 就業在家鄉”為主題的xx年“春風行動”活動,現將有關情況進行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況

春節期間,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共蒐集就業崗位51678個,印發各類宣傳資料17萬餘份,與新聞媒體合作,對“春風行動”宣傳90餘次,懸掛各類宣傳標語10000多條。發放“春風卡”、“農民工進場務工讀本” 78000餘份,針對進城務工人員舉辦各類招聘會300場,組織2647家/次用人單位進場招聘,15萬餘人進場應聘,達成用工意向78767人,佔招工計劃的152%。其中重點企業招工總數佔招工計劃98.1%;全市開展創業培訓844人次,扶持成功創業456人,帶動3200餘人就業。

二、春節後xx市企業用工情況

(一)企業開復工情況:多數企業正月初十前開工

xx年春節,大多數企業放假在7至15天之間,其中放假時間在6-8天的佔調查企業的60%左右,92%的企業於正月初十前開工。全市1462家規模企業開工率在100%,春節期間還有5%企業,沒有放假,正常生產。

(二)企業訂單形勢:半數企業已排到半年之後

調查企業中,今年的訂單形勢非常樂觀,絕大多數的企業都預計今年的訂單情況好於去年或與去年持平,紡織、電子等行業訂單增長最為明顯,50%的企業的訂單都已經排到下半年,少數企業甚至已排至明年。大企業的訂單好於小企業。在行業方面,服裝加工、紡織針織、電子電器等行業訂單增長最為明顯。

(三)企業招工招聘:90%企業招工能夠滿足當前生產需要

活動期間,全市舉辦各類招聘活動300餘場次((含縣區鄉鎮逢集、廟會招聘會),提供51678個就業崗位。正月九年級至初五,市縣(區)聯動舉辦了大型招聘會,三天招聘44881人,截止目前,全市已招聘78767人,超額完成招工計劃。可成科技、晨風集團、達利集團、恆力集團、匯源果汁、娃哈哈、箭鹿集團、瑞聲科技、精科智能等規模企業,均已招滿,較好地滿足了企業用工需求。目前,可成科技已招聘7100人,上崗4100人,仍有3000人等待企業安排上崗。

(四)企業缺工情況:少部分企業缺工依然存在

由於部份企業工資福利待遇偏低、職工合法權益受侵害、企業勞動保護意識淡薄、生產生活條件較差、用工年齡限制、性別需求失衡等企業內部因素導致員工流失,到目前為止,全市仍有5589人缺口,涉及企業103家,主要是服裝紡織、化學化工行業以及部分規模較小的電子裝配等企業。

三、目前招工面臨問題

(一)部分企業部分崗位招工難。從企業來看,用工情況差異性非常明顯,效益好、規模大的企業用工基本穩定,企業員工平均迴流率在90%以上,而工作環境差、待遇低的企業常年用工不足,員工流失現象比較嚴重。

(二)用工成本不斷攀升。隨着對勞動力需求的不斷旺盛,勞動力價格也不斷攀升。據瞭解,企業今年用工成本同比平均增幅在15-20%左右,個別企業達到25%。企業藉助工資待遇的提升來穩定員工隊伍,與此同時,企業增加了勞動力成本。

四、下一步打算

(一)繼續開展“春風行動”,舉辦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招聘活動,為企業招聘提供服務。

(二)加強與周邊地區聯繫,組織有招工需求的企業赴外地招聘。

(三)建立政府推動與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招聘模式,幫助企業與市內外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建立勞務合作關係,多渠道開展招工服務工作。

(四)幫助可成科技排出今年用工計劃,提前下達給各職技院校,優先保證可成科技用工需要。

【第2篇】關於企業用工調研報告範文

關於企業用工調研報告

——來安全力服務園區企業用工顯實效

為支持企業發展,深化對接服務,切實掌握當前“兩區”企業用工、招工、缺工情況,幫助企業解決缺工問題。來安縣人社局會同“兩區”管委會相關人員於5月16日至20日對“兩區”規模企業進行深入細緻地走訪、調研,並誠心誠意地為他們服務,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將此次 “兩區”用工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企業用工現狀及特點

來安是勞務輸出大縣,全縣50多萬人口,其中農業人口41.2萬人,農村勞動力23.8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1.8萬人,其中省內轉移就業3.5萬人,新增轉移0.9萬人。我縣“兩區”現有投產企業125家,企業總用工1.7萬人。近兩年,隨着工業強縣的戰略的實施,兩個省級園區的企業數量逐漸增多,出現了“用工荒”的現象,用工問題一度成了約束企業發展的瓶頸,影響着縣域經濟的發展進程。 一方面是本土勞動力輸出量大,許多勞動力遠赴他鄉面對謀求生活的現象,另一方面是本縣用工匱乏,亟待解決,為確保園區企業有人用,用得好,本地勞動力有業就、有崗位,我縣抓調研,建機制,實施一系列有效措施,“無縫對接”園區用工需求和勞力供應,讓入園項目留得住,勞動力引得回,呆得住,實現政府、企業、勞務者利益的“三贏”。據統計,我縣已陸續有2.4萬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就地就近就業,1-6月份,兩個園區用工缺口6162人,招聘5632人,9成企業用工有着落,有效解決了企業用工問題。

二、主要做法

(一)一線調研,建立資源“三庫”。認識是行動的先導,而正確的認識、科學的判斷則源於對信息和事實的全面瞭解。為掌握全縣勞動力狀況的第一手資料,來安縣人社局大興調研之風,將調研貫穿於服務企業用工的全過程。一方面開展企業用工座談會,通過與客商和老闆的有效溝通,明確用工的趨勢和結構,瞭解他們的所需、所盼,所急;開展上門調查服務,進入園區逐個企業發放用工調查表,明確用工缺口的數量和類型。另一方面,構建縣、鄉、村三級勞動力資源信息網絡,通過縣人社會局和鄉鎮就業和社會保障事務所、村(社區)工作站、信息員開展地毯式排查,摸清全縣勞動力資源、人才資源。利用掌握的資料,及時建立“兩區企業用工信息庫”、“勞動力資源庫”、“人才資源庫”。為實現動態管理,建立調研長效機制,每個季度開展勞動力資源調查,並及時更新,每年開展二次大型用工調查,招聘服務前、後各一次,掌握用工服務的情況和效果,從而及時跟蹤服務。

(二)打造平台,暢通信息“引人”。供應和需求在市場的兩頭,一直以來,廣大外出務工人員大多依靠親帶親、鄰幫鄰帶領到發達城市務工,許多在外打工者每年回來一兩次,對家鄉的發展和本地用工的需求、待遇所知甚少。我縣根據不同勞動力和務工者年齡、技術結構等特徵,通過建立不同的宣傳平台,實現信息宣傳的全覆蓋。廣大青年和城市務工者文化素質偏高,熟悉網絡,他們建立網絡宣傳服務平台,在縣人力資源就業服務網站上常年滾動播出用工的供求信息,讓供需雙方“零距離”接觸。對於鄉村的外出務工人員,提前謀劃,利用春節等民工返鄉高潮節假日時期,在縣電台和電視台播放專題片,在各個鄉鎮逢集日發放宣傳年畫和致廣大外出務工者的一封信、舉辦用工招聘會,宣傳來安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吸引企業管理和技術人才集聚、廣大外出務工者回鄉就業;暢通供需信息,讓勞動者針對性的擇業、就業。今年上半年,成功舉辦用工招聘會13場,提供就業崗位19600個,到會應聘28000人,達成就業意向11000人。

(三)強化培訓,提高素質“育人”。企業用工除有數量上的絕對需求外,還有結構性的相對需求,企業因缺乏有素質、有技能的工人而用不了工,不少勞務者想回來就業,可因為沒有一技之長而就不了業。針對這一情況,我縣實施勞動者素質提升行動,解決企業人才之憂、勞務者外鄉打工孩子、老人留守之苦。與縣高級職業中學簽定協議,定向培養實用、熱門專業人才,並優先安排園區企業就業,不斷加大對園區企業的輸入力度;充分發揮公共職業訓練基地和培訓機構作用,今年以來,共舉辦各類培訓班12期,對下崗再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增勞動力開展技能培訓,根據園區企業用工需求,聘請高校教師和高級技工授課,同時,為確保培訓的效果,組織考試考核,合格者發放證書,並規定,持證者優先上崗,今年以來,共有電焊、電工、會計等2800多個技能性人才走上了就業崗位。

(四)維護權益,規範用工“留人”。長三角、環渤海經濟圈企業員工的高待遇、高收入吸引着廣大在外打工者,我縣開展在企業和勞動者“雙向”宣傳,加大對工人權益維護和規範企業用工的行為的力度,勞動者權益有了切實的保 - 3 -

障,讓外出務工人員穩住了神,安下了心,留下了人。一方面規範企業用工行為,另一方面提高勞動者維權意識,增加勞動法律知識。通過舉辦企業用工座談會的形式,加強與企業的溝通和交流,通過勞務培訓班的引導和教育,《勞動法》、《就業促進法》、《社會保險法》等勞動法規為企業、員工所熟知,有效地促進企業用工的規範和社會保險待遇的落實。目前,園區企業勞動合同簽定率達95%以上,來安縣經濟開發區企業超羣電力、中聯能源、揚子木業等一批企業紛紛為員工辦理工傷、養老、醫療、失業、生育保險。另外,他們還着力構建和諧的勞動關係,強化勞動監察執法力度,組織開展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農民工工資支付、工業園區用工等專項行動,最大限度地保障勞動者權益。

三、解決企業用工的對策建議

解決企業用工是一項系統工程、民心工程、發展工程,需要政府、部門和企業互動,全社會共同努力,為確保企業用工需求,積極構建政府、企業、社會“三位一體”的良好環境,實行政府引導,企業關心關愛、部門協調幫助,進一步優化就業環境,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向本縣轉移,以促進農民增收,企業發展。為此建議:

1、加快園區公共配套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園區公共配套設施建設,儘快建成白領、藍領、新市民公寓。完善服務設施,為園區就業的員工在吃、住、行、娛、購、醫、教等方面提供便捷的服務,把園區建設成宜居宜業的新家園。

2、引導企業以待遇、感情、事業留住人。促進企業改善職工福利待遇,指導企業制定科學合理的招工條件、工資報酬和福利待遇,提高勞動合同簽訂率,擴大各項社會保險的參保面,規範用工行為,引導企業用待遇留人、用感情留人、用事業留人。

3、注重獎勵,解決缺工問題。制定企業用工服務獎勵辦法,鼓勵社會各方面力量幫助企業招工,對幫辦招工服務中做出貢獻的單位或個人給予相應的獎勵。

4、加大投入,保障招工順暢。縣財政局要將企業用工服務所需經費列入財政預算。要安排專項經費,新建或擴建縣人力資源市場,按照“三有”要求建設好鄉鎮(社區)就業和社會保障事務所。每年從職教經費中安排一定比例資金用於獎勵和扶持職業學校發展。設立企業用工服務專項資金,每年列入財政預算。

5、強化宣傳,營造用工氛圍。大力宣傳來安經濟社會的良好發展態勢、返鄉就業創業和外來務工人員的成功典型,組織返鄉農民工參觀開發區和企業,讓他們感受“新來城”和“汊河城鄉一體化”建設的豐碩成果,激發他們在家鄉就業創業的熱情。宣傳規範用工企業、誠實守信企業及和諧勞動關係企業,提高企業知名度,樹立企業良好形象。宣傳政府在招工幫辦服務、改善用工環境方面的政策措施,大力推廣招工幫辦中的經驗做法,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企業用工,各部門積極主動為企業用工服務的良好氛圍。

【第3篇】縣商業企業用工情況調研報告

為及時掌握澄城縣限上商業企業用工變化狀況,澄城縣統計局對全縣15户限上企業的用工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就有關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用工基本情況1、企業缺工狀況。在調查的15家商業企業中,用工缺口112人,用工基本滿足企業5家,均為經營已穩定的企業; 缺工10人以下的企業6家,缺工10-20人的企業3家;缺工20人以上的企業1家;與去年同期相比,缺工企業户數和人數都明顯降低,缺工現象已趨於緩和。其中:普工仍是需求量大的工種,本次調查中普工缺口為86人,佔缺工總人數的77%。相對其它行業,商業企業對招用人員技能要求相對較低。

2、企業員工工資情況。與XX 年相比,XX 年前半年普工及專業技術人員月平均工資稍有所上漲,行政管理崗位平均工資基本持平。調查數據顯示,行政管理崗位平均工資為1300元/月左右,普工平均工資為1500元/月左右,專業技術人員平均工資為2500元/月左右。

二、存在問題XX年前半年全縣部分大中型餐飲行業經營處於低迷狀態,主要原因是中央八項規定有關要求出台後,以公務性為主的餐飲業營業額下降,加之自身經營管理不規範,導致這類商業企業生意不景氣。而以火鍋類為主的中小型商業企業,競爭卻異常激烈,今年就新增10多家,這樣刺激了餐飲行業,因此本行業缺工現象程度不等。而批零貿易和住宿業等企業同樣存在缺工現象,其主要原因為:一是企業文化意識淡薄,員工流動性大;二是失業人員就業期望高,苦髒累工種招工難;三是富餘勞動力逐漸減少,求職人員素質較低;四是企業環境差,員工待遇不公,難留住人。

三、對策及建議1、改善用工環境,制定合理用工合同。企業在改善工作環境的同時,建立、健全合理的工作制度,給員工繳納各類保險,解決員工後顧之憂,用待遇留人;要切實改善員工的生產生活條件,培植企業文化,豐富員工的文化生活,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用情留人;企業還應幫助員工制定職業發展規劃,為員工搭建施展才乾的平台,擴大和穩定員工隊伍,用事業留人。

2、夯實勞務培訓力度,提升員工的基本素養。政府要選擇性地招商引資,注重引進高科技企業,減少用工壓力,以提升我縣商業企業現代化水平。勞務部門必須下大力度加強培訓宣傳力度,使更多的剩餘勞動力能瞭解勞務培訓相關內容,從而吸納擇業者就業前進行專業培訓,以提高從業人員的文化水平和專業技能,整體推動全縣務工人員的綜合素質,確保用工單位和受聘人員雙向滿意。

3、充分發揮勞務中介的積極作用,鼓勵以工招工。用工需求較大的企業,鼓勵企業通過支付交通費、職介費等形式自主招工,也可根據企業實際需求,派出有一定能力的務工人員,讓他們協助招工,縣政府可制定一些獎勵優惠政策,對招引員工達到一定數量的,給予一定的獎勵。同時要大力支持並鼓勵勞務中介機構穩步發展,拓寬用工供求空間,逐步建立企業用工市場化運作機制。

4、長效招工,建立多渠道開發勞動力資源的機制 。實施“走出去”、“引進來”的人力資源戰略。一方面實施“走出去”戰略機制,即:前往省、市級城市招聘高技術人才,同時將本縣勞動力送往外地優秀培訓學校、企業進行高級技能培訓;另一方面實施“引進來”戰略機制,即:前往勞務輸出大縣,在對方建立勞務輸入基地,到勞動力富裕鄰縣招聘所需工種。

【第4篇】市人民政府全市企業用工情況的報告

市人民政府關於全市企業用工情況的報告——10月28日在某某人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上某某人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員:我受某某人市人民政府委託,向本次會議做關於全市企業用工情況的報告,請審議。一、基本情況我市某某人工業園、旅遊度假區、碧城工業區以及東村、方圓、鳳城等工業組團較大規模的企業有近500家,現有職工5.5萬人。近年來,我們積極做好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的宣傳普及,加大執法力度,規範用工秩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全市的企業用工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一是勞動用工秩序進一步規範。近年來,我們進一步加強勞動監察和勞動仲裁的作用,通過執法活動對一些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剋扣工資、不籤勞動合同等違法行為進行了監察和查處。先後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了“一體執法”和工資支付專項檢查、社會保險情況專項監察、改制企業專項監察、勞動合同專項監察等一系列監察執法活動。處理勞動保障舉報案件的力度進一步加強,1-9月份共受理監察舉報案件87起,全部結案。勞動爭議處理力度進一步加大,今年以來,先後處理各類勞動爭議案件116起,其中,剋扣工人工資案件52起,不給職工繳納保險29起,其中的一起案件由市勞動監察處依法處理。工傷、醫療保險等其它案件35起,案件處結率達98%。對2起影響較大的案件予以曝光處理,起到了震懾作用。為了進一步增強廣大企業遵守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的自覺性,我市還制定下發了《關於推行企業勞動保障誠信等級評定的意見》,根據企業的守法情況分成三個等級,從而促進企業依法用工。二是勞動合同制度得到進一步完善。圍繞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積極督促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依法建立勞動關係,並對勞動合同進行認真審查,特別是對有關約定事項進行認真檢查,對違反《勞動法》有關條款的,堅決予以糾正,有效地保護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2003年以來,全市共鑑證勞動合同6000多份,全市改制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94%以上,私營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85%以上。三是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2002年以前,我市企業社會保險徵繳始終比較被動,特別是企業養老保險連年收不抵支,累計申請煙台市調劑7281萬元,其中1998年某某市調劑給我市1171萬元。2003年以來,我市加大工作力度,企業養老保險全面實現了收支平衡,不再靠吃某某市調劑來發放離退休職工養老金,並保持每年都以較大幅度增長。預計徵收企業養老保險費6800萬元,比2001年增長183%,比去年增長29.8%;預計徵收企業失業保險費400萬元, 比2001年增長219%;收繳醫療保險費939萬元,截止到今年8月底,累計結餘1924.25萬元;工傷保險自7月開始徵收,預計到底可收繳100萬元。四是職業中介活動進一步規範。近年來,我們把清理整頓非法職業介紹活動作為促進依法用工的基礎性工作抓實抓好,先後會同工商、工會、公安等部門多次開展聯合執法檢查,重點清理整頓非法職業介紹機構和從事職業中介活動的非法職介者,嚴厲查處那些倒買倒賣勞動力的非法職介活動,維護了我市勞動力市場秩序,保障了廣大求職者特別是外來務工者的合法權益。據統計,今年以來共檢查職業介紹機構8户,用人單位46家。五是勞動力引進力度進一步加大。自2003年開始,我們把從外地引進勞動力作為解決我市“用工荒”的主要措施之一,目前已建立招工基地11個,今年1-9月份共引進勞動力9426人,基本滿足了企業用工需要。在工作中,注重發揮各個層面的積極性,形成勞動就業部門、企業、鎮區街道齊心合力共抓勞動力引進。今年2月份,市政府召開了全市勞動力資源配置工作會議,將任務指標層層分解落實。在加大對外信息發佈的基礎上,會同匯虹針織、蓮子製衣等50多家企業赴外地引進勞動力。3月5日組織11家企業參加了“山東某某人力資源招聘和勞務輸入大會”。6月 29日,又組織14家企業在梁山縣舉辦“某某人市企業用工專場招聘會”。據統計,今年先後到四川、遼寧、河南及我省西部地區外出招工40多人次。1月份,我們召開了全市外來務工人員表彰大會,對120名優秀外來務工者進行了表彰和獎勵,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六是企業用工氛圍基本寬鬆和諧。近年來,我們努力引導企業經營者在善待職工上下工夫搞投入,促使企業經營者在思想上實現由“企業養工人”到“工人養企業”轉變,統籌兼顧企業與職工的利益。引導企業搞好文化建設,9月份,我們在新元廣場舉辦了勞動法頒佈十週年文藝演出,組織了9個企業200多名外來務工人員參加匯演,受到較好的效果,通過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活躍了職工的業餘生活,增強企業凝聚力、向心力。底某某人入世通毛衫公司、藝豐泰公司等十幾個企業舉辦優秀職工家長來某某人回訪企業和參觀旅遊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在充分肯定全市企業用工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也應重視存在許多不足和問題。主要是:第一,部分用人單位違反勞動法律法規,侵害外來務工者的合法權益,影響了某某人企業的聲譽。部分用人單位任意剋扣、拖欠工資的現象比較嚴重。全市受理的136件監察舉報案件中,工資方面達111件,佔81.8%。有的企業規定外來打工者必須在本企業幹滿一年到年底才能發工資;有的企業每月只發100元左右的生活費;有的'發給帶密碼的存摺,職工本人提不出錢;有的加班加點日均達3-4個小時;還有的扣押身份證等。特別是一部分無證經營企業、個體加工户,問題尤為突出。另外,還有個別企業與勞動力輸出地政府私自簽訂協議,承諾在對方提供勞動力的條件下,在輸出地投資建廠,以此進行欺騙。這部分企業由於用工不守信譽,導致違法和信訪案件增加,嚴重影響了某某人的對外形象。第二,非法職業中介擾亂了我市的勞動力市場管理秩序。部分非法職業中介機構和個人私招亂僱。在外出招工時,承諾800-1000元的工資,而實際卻連600元也達不到,使招工時的承諾與實際嚴重不符。承諾的其他待遇也大都兑現不了。有的非法職業中介機構招工不辦理任何手續,甚至出現了介紹到一個企業後再轉手倒“賣”到其他企業的現象。還有的招用和涉嫌使用童工。同時對招來的勞動力不經勞動就業部門培訓,導致招來的職工素質差,文化層次較低,流動性大,不適應工作需要。第三,勞動力市場不健全,不適應勞動力就業的需要。勞動力市場是勞動力流動的主渠道,今年上半年通過勞動力市場引進5600多人。但由於缺乏必要的經費投入,沒有建立相應的信息網絡,無法及時與外地互通用工信息,致使我市的勞動力市場遠遠不能適應用人單位的需求,嚴重影響了全市企業用工需求,使我市“有崗無工”的矛盾比較突出。第四,勞動監察執法力量薄弱,影響了勞動用工環境建設。長期以來由於受經費的影響,勞動監察辦公、辦案條件不能適應工作需要,同時由於執法環境不夠寬鬆,執法力度不夠等原因,一些違法行為不能及時查處,尤其是部分企業存在的不簽訂勞動合同,不繳納社會保險費,不落實工資發放制度等違反法律法規的問題,得不到有效及時地解決。第五,我市的勞動力在域內就業率較低。我市有相當數量的下崗失業職工和新成長的勞動力,但這部分人對就業抱有較高的期望,自身技能水平較低,同時由於部分企業存在不繳納社會保險費、不簽訂勞動合同、工資低且發放不及時等問題,影響了我市勞動力在市內就業的積極性,大多是自謀職業、外出打工,也是形成“有崗無工”的原因之一。第六,企業參保率低和工資水平低。我市私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入保率較低。據不完全統計,全市規模較大的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有300多户,僅有130户在保險經辦機構參保繳費,佔全市私營企業總數的25%,職工參保率僅為8%。今年1—6月份,全市地方税收前50名的企業,只有29户參加了社會保險登記,各項保險費全部繳齊的僅有6户,特別是部分規模較大的骨幹企業不參保,不繳費,造成很壞影響。另外,我市的工資水平也較低,與周邊縣市區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三、下步工作措施第一,加大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宣傳力度。通過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的宣傳,在全市形成一個知法、懂法、用法的良好環境。我們計劃於11月份在全市開展“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宣傳月”活動。通過發表電視講話、開展街頭諮詢、深入用人單位講座、發放宣傳資料、出動宣傳車、召開企業法人座談會等宣傳活動,引導企業的經營者樹立守法經營的意識,樹立以人為本的良好用人觀念,建立一個良好的就業環境。同時加大正面典型的宣傳,特別是用工規範、職工各項待遇能夠落實、保險能夠按時繳納的企業,通過電視等新聞媒體大張旗鼓地進行宣傳,為企業合理用工、依法用工創造良好的環境,樹立某某人對外良好形象。第二,加大勞動力市場建設。目前,我市正在建設新的人力資源市場,市場建成後,將為滿足全市企業用工需要建立良好平台。同時,我們將進一步按照“三化”標準,加強內部管理,完善服務內容,提高工作水平,為用人單位和求職者提供職業介紹、職業指導、失業保險、技能培訓、勞動保障事務代理“一站式”就業服務,努力促進勞動力市場的有序運轉。第三,進一步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依法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優化就業環境。將會同工商、公安、工會、經貿、廣播等部門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一次勞動用工執法檢查活動,重點檢查用人單位落實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情況,特別是對那些無證經營、私招亂僱的非法職業介紹、招用童工等問題,排除干擾,加大處罰力度,依法取締。加大勞動監察舉報專查力度,對羣眾舉報的企業違法案件及時查處,依法給予行政處罰,對一些影響惡劣的重大案件給予曝光處理。進一步健全勞動保障、工會、經貿三方協調機制。我們計劃與有關部門配合對用人單位遵守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情況進行集中檢查,特別是職工工資是否發放到位及時、保險費是否繳納、各項待遇是否落實等問題要逐一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下大力氣規範各類職業中介活動。規範用人單位發佈廣告行為,依法取締從事非法職業中介活動的機構。第四,進一步加大勞動力引進和市內勞動力資源的配置力度。一是進一步挖掘市內勞動力資源潛力。開闢園區企業用工電視宣傳和信息專欄,免費為園區企業發佈用工信息,免費辦理用工手續,引導新成長勞動力和下崗失業人員轉變就業觀念,就近就業。深入挖掘農村勞動力資源,吸引農村剩餘勞動力到園區企業就業。二是積極實施“走出去,請進來”戰略,鞏固已有的勞務合作基地,建立新的勞務合作基地,大力引進外來勞動力來我市就業。三是搞好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工作。深入各類職業學校,摸清各類畢業生的基本情況,鼓勵引導畢業生到園區就業,規範用人單位招用畢業生,依法通過勞動力市場辦理招用手續。第五,做好外來勞動力的跟蹤服務工作,努力為外來務工人員營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一是強化技能培訓。對企業招來的工人,都要進行崗前培訓;二是定期到企業瞭解外來務工者的工作、生活情況,及時解決他們的困難;三是定期請勞務輸出地的勞動保障部門和外來務工者的家長到我市參觀考察,及時向他們通報企業有關情況;四是做好外來勞動力勞動合同簽訂服務工作,依法維護其自身權益。從職工引進中的登記、職業指導、技能培訓、簽訂合同、建立檔案、跟蹤監督等實行一條龍免費服務;五是教育和引導企業法人依法經營,依法維護職工的權益。通過不同的形式召開企業法人培訓班、座談會,引導他們樹立視職工為親人的意識,建立起良好的勞動關係,做到既要引進工又要留住工。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員,在過去的幾年裏,我市企業用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企業用工方面的違法情況和企業用工不足問題仍然存在。我們堅信,在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的指引下,在市政府各有關部門,在社會各界的支持和配合下,通過紮實工作,密切配合,我市的企業用工將更加規範和諧,將為我市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謝謝!

【第5篇】澄海區企業用工情況調研報告

根據省委調研組的調研提綱,我們在近日走訪了部分基層勞動保障事務所和企業,對我區企業用工情況進行調研,並結合我們掌握的情況,形成書面材料,供省調研組參考。

一、我區就業情況及企業用工現狀概況

xx區現有各類企業xx多家,其中接受勞動保障部門用工管理企業xx家。其中民營經濟佔了絕大多數,主要支柱行業有塑料玩具、工藝美術、毛織服裝、食品加工、五金機械等,這些企業容納了大量的勞動力,從業人員達x萬多人,其中外來勞動力近xx萬人。

年初,我局在全區組織了一次用工單位空崗調查,至6月份,共對使用工人在100人以上企業進行抽樣調查,共調查企業64家,職工總數16363人,其中:本地勞動力7681人,佔職工總人數46.9%,外地勞動力9057人,佔職工總數53.1%;擬招用工人的企業48家,計劃自行解決招工問題的49家,計劃通過勞務集市或外出招聘的企業15家;這48家企業的需新增工人5660人;從擬招用人員的結構看,擬招用本地勞動力2251人,其中包括擬招下崗失業人員484人,佔擬招人數40%,擬招外來勞動力3409人,佔擬招用人數60%。使用外來勞動力佔的比重較大,這是當前企業用工的主要特點。

勞動保障部門開辦的職業介紹機構是我區企業招用工人的主要渠道。隨着我區勞動力市場勞動力信息網絡和“三化”建設的日益完善,企業用工和求職者擇業找勞動力市場的觀念也逐漸深入人心。去年至今年上半年共舉辦勞務集市xx場次,進場招聘單位xx家次,提供空崗xx個,進場求職xx人次。達成意向10278人次。企業委託招工登記xx家次,通過職業介紹所所窗口向企業推薦各類人才xx人次,推薦成功xx人。

二、企業用工需求預測

當前,我區國民經濟穩步發展,產業結構繼續優化;工業生產和製造業基地建設良性運行,經濟效益有所提高;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固定資產投資提速;招商引資勢頭良好,外貿出口持續增長;企業大多呈現良好發展勢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的工藝、玩具製品產業,用工量很大。從去年進勞動力市場招聘單位提供的空崗看:去年全年xx個,今年上半年已達xx個,比去年同期增長近x倍。預計每年約新增xx萬個崗位,未來幾年勞動密集型企業仍佔大多數,用工需求量繼續呈上升趨勢,企業招工難情況將更加突出。以前企業招用技術工人難,現在是招用普通工人也難,周邊地區也或多或少出現了“用工荒”。企業用工緊缺與農村勞動力轉移、外來勞動力引進困難的矛盾將成為我區企業加快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

三、企業用工緊缺的原因

一是結構性失業矛盾突出。一方面企業經濟發展,缺員現象十分突出,另一方面城鎮富餘勞動力、下崗失業職工和農村勞動力找不到合適就業崗位,呈現結構性失業。加上我區企業的發展,用工量日益增加,外來勞動力流入務工數量供不應求,更加凸現我區企業招工難的問題。

二是勞動者沒有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我們在xx年的農村勞動力調查中,很多本地有就業意向的農村青年都希望能找一份既穩定、薪水又不低、還不能太辛苦的職業,能食“皇糧”更好;部分農村富餘勞動力和下崗失業人員年齡偏大,很多人本身無一技之長,要找到合適的崗位很困難。

三是隨着“長三角”的經濟迅速發展,企業的工資福利待遇比較好;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內地省份的經濟有所發展,這些地區同樣擁有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也擁有一定的就業空間;我們原來吸引外來勞動力的優勢已日漸淡化,甚至不復存在。有位私營企業主反映:幾年前每天都有人來見工面試,多的一天幾十人、甚至上百人,現在只能靠員工來介紹員工,回家介紹親友或老鄉,企業給予一定獎勵。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是“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如果家鄉有就業機會,大多數人會選擇就近就業。

四是我區企業中很多旺、淡季節性明顯,這在工藝行業尤為突出,旺季用工量急增,而淡季只保留少數管理、技術人員,本地勞動力都覺得這種季節性就業收入不穩定,何況外來工,淡季就沒有固定生活來源,難以留住人心。

五是部分企業主沒有嚴格貫徹執行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政策,管理不到位,沒有善待外來工,對待工人過分苛刻,拖欠工資、加班加點的現象仍時有發生。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面上企業的招工。外來工也一樣是要講效益的,他們分佈在全國各地打工,各地工資高低,待遇好壞,就業環境是否優越,這樣的信息也會在他們的圈子裏一傳

十、十傳百地交流,通過比較,引導他們到適宜打工的地方。

六是勞動者素質偏低,外來勞動力流動性強。很多外來勞動力不願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流動性較強,要留住熟練工人很難,企業生產過程很多是落了訂單,要趕貨期的,新招用工人的效率較低,需要更多的工人來填補崗位缺口。這就造成低效率、多用人的矛盾。

四、切實加強用工管理,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我區對勞動用工管理工作十分重視,緊緊圍繞服務經濟建設和社會穩定這個中心,強化管理服務,規範用人單位用工行為和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有益地調動了廣大勞動者為澄海建設多做貢獻。

一是黨政高度重視,加強組織領導。我區黨政高度重視用工管理工作,把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規範用工秩序作為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高度去抓緊抓好,經常聽取工作彙報,分管領導在保障農民工權益等專項行動親身掛帥指揮。先後下發有關用工管理、維權的文件,每年“勞動法宣傳週”,區管線領導發表電視講話,使勞動保障法律家喻户曉,深入人心。

二是完善管理體制,實施綜合治理。我區已健全分級管理體制。區勞動保障局、街道(鎮)設勞動保障事務所、村(居)有專管員。全區已初步形成三級勞動用工管理服務網絡。建立綜合治理工作機制。在用工管理,特別是外來工管理工作這一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中,在區委政的統一領導下,勞動保障部門加大監察執法力度、公安部門加強對外來流動人員管理、工商部門取締無照經營户,“堵住”違法用工源頭、宣傳部門加強對發佈虛假招工廣告的審查把關、工會和婦女組織充分發揮監督作用,制止違反婦女勞動權益和非法使用童工行為,各部門都各司其職,綜合治理,形成全區勞動用工管理的強大合力,進一步優化了就業環境。

三是加強勞動監察,維護合法權益。為全面規範勞動用工秩序,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我區加大勞動監察和執法力度。第一,常規性檢查與完善企業用工制度相結合。我們結合每年的勞動年審等常規性檢查,加強對用人單位勞資人員的業務指導,引導和幫助他們修訂廠紀廠規,完善用工制度。第二,專項檢查與查處違規用工行為相結合。我區勞動監察部門根據不同時期的工作重心和工作特點,集中開展取締非法職介活動、勞動合同管理、剋扣拖欠工資、超時加班加點、社保擴面徵繳等多項專項執法行動。今年來,我區在5月份,組織了為期1個月的勞動用工大檢查,本次行動共檢查企業xx家,受檢員工xx人,對執行勞動法律法規不到位的45家用人單位發出《限期補辦用工手續通知書》,補辦就業證811份,補籤勞動合同811份。同時,我們切實抓好農民工維權工作,6月份由各成員單位派員組成聯合檢查組,在14日至18日組織對全區各類企業進行檢查。第一階段由各街道(鎮)對轄屬企業進行自查。第二階段由區檢查小組檢查區直單位。包括檢查企業18家,其中國營企業2家,集體企業1家,外商投資企業2家,私營企業13家,涉及人數2367人,補辦用工手續310,補籤勞動合同310人。第三,實施監控與調處勞動糾紛相結合。我們局設立了諮詢投訴電話、舉報信箱,建立局長接訪日製度,及時處理勞動資糾紛案件;對重點地區、重點企業實施重點監控,及時掌握用工單位與職工的勞資關係情況。第四,及時、依法、妥善處理勞動爭議案件。區仲裁辦上半年共接待來訪xx人(次),已受理勞資糾紛案件xx宗,結案xx宗,各類勞動爭議案件的公平、公正、公開處理,及時化解了勞資矛盾,有力地維護我區社會穩定和促進經濟發展。

四是強化服務職能,優化就業環境。我們始終堅持寓管理於服務之中,以優質服務促進管理。我們的勞動力市場設施配套較齊全,已初具規模,為企業和求職者提供優質的服務;組織教育培訓,我們為外來工舉辦上崗前培訓,每年六月都進行觀看圖片展覽、播放電教片等系列禁毒教育,在外來工中開展“攜手共建第二故鄉”活動,增強他們的參預xx經濟建設的責任感;每年春節開展系列慰問活動;組織評選和推薦“優秀外來工”,增強他們的榮譽感;組織好區性文娛活動,豐富和活躍外來工精神生活。

五是抓好隊伍建設,促進依法行政。我們從抓好思想作風建設、抓好業務學習培訓、抓好規範執法行為入手,建立了一支作風過硬、廉潔奉公、機動高效、依法行政的勞動監察隊伍,有效地推進我區勞動者權益保護的落實。

五、促進企業用工難問題解決的幾點建議

一是加快完善勞動力市場。勞動力市場在市場經濟社會的市場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市場對資源的配置作用是最科學、最合理也是最有效的;勞動就業問題最終是要通過市場來解決。目前市場培植缺乏遠景目光和科學規劃,勞動力市場供需雙方都注重眼前利益。這與勞動力市場機制作用相悖,勞動力資源不能得到合理配置,勞動力供求雙方搜尋對方帶有嚴重的盲目性。建議省在勞動力市場建設方面撥出專項資金,進一步完善基層勞動力市場的“三化”建設,使勞動力市場真正達到專業化、制度化、社會化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滿足企業和求職者的需要,成為供需雙方最迅捷、最可靠的交換場所。

二是轉移職業教育培訓方向。政府要加大對培訓機構的投入,培訓機構要瞄準勞動力市場需求和經濟發展方向,開展實用型、有針對性的勞動技能教育,推廣勞動預備預備制。要職業技能培訓機構要各級聯繫企業開展協約化技能培訓,聯合開辦短期的業務技能培訓班,對農村富餘勞動力進行相對簡單的專業技術培訓,疏通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渠道,緩解“招工和就業”兩難的矛盾。省要加大對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崗位技能培訓資金的投入,解決培訓資金緊缺的問題。

三是提高勞動者素質,拓展農村勞動力的就業渠道。要繼續加強宣傳引導、轉變農村勞動者的就業意識,改變傳統就業觀念;要堅持科技興農,實行農業專業化、產業化經營,把“半工半農”勞動力轉移至第二產業,引導更多的農村勞動力走向各行業的就業崗位。要加大高素質管理人才的引進和留駐力度,提高企業管理層次。既要在人才引進方面對高素質人才予以重視,也要在工作待遇和工作環境上給以優惠,把高素質人才留住。

四是政府要繼續加大產業結構的調整力度。在產業結構調整上要繼續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集中優勢有側重點地發展技術密集形產業。快城鎮建設步伐,促進農村第三產業發展。小城鎮是第三產業發展的主要載體,城鎮經濟不發達,農村第三產業發展難有作為。要擺脱長期以來第三產業的發展大多集中在城市的怪圈,使農村第三產業的發展由盲點變為亮點,促進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轉移。

五是由政府牽頭,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走出去宣傳本地區的發展形勢,請進來考察本地區的就業環境,建立跨區域勞務協用機制,積極為企業引進勞動力。

六是要加大企業空崗報告制度的推廣完善力度。使全區勞動用工供需情況掌握在勞動保障部門手裏,促進宏觀調控力度的加強。

【第6篇】企業用工需求情況調查報告

充分開發人力資源是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前提和基礎。為準確掌握我區當前用工狀況及培訓需求,分析判斷當前就業形勢,切實解決單位用人需求問題,確保全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芙蓉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於**年3月在全區重點企業開展了一次用工需求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我區企業用工總體環境

較好,從業人員流動率較低,用工需求總量較大,並呈逐年增長趨勢;但用工需求與勞動力供給存在結構性失衡,企業用工難問題日益突顯,就業壓力持續加大,就業形勢複雜,存在招工、求職“兩頭難”現象。

一、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採用重點調查方法,重點調查單位為全區境內第二、第三產業的工商企業(不含行政機關和社會團體)、產業活動單位和規模個體户(年營業收入在200萬以上的個體户)。共抽取重點調查單位7873家,進行入户調查,收回有效調查問卷7870份。

被調查的**户企業,企業法人單位**家,佔總數的78%;產業活動單位—企業法人單位分支機構1245家,佔總數的16%;規模個體户**家,佔總數的6%。

企業類別比例所涉及的行業有1、工業;2、建築業;3、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4、批發和零售業;5、住宿和餐飲業; 6、房地產業;7、金融保險證券業;8、現代服務業。其中工業有441家,佔總數的6%;建築業220家,佔總數的3%;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350家,佔總數的4%;批發和零售業有**家,佔總數的15%;住宿和餐飲業有393家,佔總數的5%;房地產業有302家,佔總數的4%;金融保險證券業有270家,佔總數的3%;現代服務業有**家,佔總數的60%。

行業比例圖被調查的**户企業,從業人員共**萬人,規模最小的2人,最大的5500,上年度離職人數2.9萬人,從業人員流動率9.6%。其中,批發和零售業就業人員為**人,佔總人數的12%;現代服務業就業人員為**人,佔總數的62.9%。

被調查企業預計**年用工需求4萬人,其中現代服務業佔67%;批發和零售業佔10%。

萬人,用工需求率為12%。從**年需招用人員職業(工種)要求來看,用工需求人數集中在一些重點職業(工種),主要為第二產業中勞動力密集型企業和第三產業中傳統服務業企業,其中現代服務業和批發零售業需求尤為凸顯,分別為23730人和2541人,佔全區企業需求的77%。

(一)崗位薪酬在不斷提高

調查結果顯示,企業擬定**年新招用員工平均月薪為2758元,其中在3000元以上的佔到45.8%,2500-3000元佔**%,-2500元佔7.2%,1500-元佔26.7%,1500元以下佔14.9%。**年較**年月薪有所提升,且出現了很多高薪職位,有48.8%企業在2500元以下,有**%企業在2500元以上。可見,**年很多企業都在積極提高薪酬,招攬各地英才。

(二)企業普遍出現“招工難”

目前急需招聘的企業存在用工缺口的工種主要集中在銷售、服務、業務、技術型、普工等相對靈活型就業人員,尤其是技能人才缺口較大,而高級技工更是成為人才市場的香饃饃。而像管理人員、行政人員、項目經理、文員、it人員、司機、醫護人員等需求量相對較小,從幾人到幾十人不等。

調查結果顯示,集中在勞動力密集型企業和傳統服務業企業所需的服務員、普工、技術人員、高級技工、業務員、銷售員等行業,求職人員越來越少,招聘的難度越來越大,有的企業甚至一年四季都在招聘服務員、普工、技工等。

三、原因分析

(一)外來務工人員總量在減少。對於服務員、普工、技工等求職人員,他們主要來自於進城務工的農村户籍人員。隨着市、縣、鎮、鄉各級政府的大力發展經濟,不斷的招商引資,引進了大量的外資或合資企業辦廠,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從勞動力的就業成本看,一方面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的機會成本大幅度提高,這主要出於農村收入增長速度高於城鎮居民收入增長速度;另一方面,求職者生活成本不斷上升,這主要出於物價上漲速度過快,增加了求職者在城鎮的生活支出。與農村相比,城市的生活成本更高,且城市薪酬待遇不佔優勢,大量求職人員選擇在家就業。

(二)新成長勞動者要求在提高。新求職人羣70%以上都是“80後”、“90後”的農村新青年,他們逐漸成為企業用工的主體。相比於老一代農民工,新生代農民工在學歷和技能上都有一定程度提高,與父輩相比,他們大多有着中專或高中文化,他們普遍對普工和動手類的崗位不感興趣,求職方向多集中在管理類、文員等勞動強度相 對較小,工作環境相對較好的崗位,除工資薪酬外,他們更加註重對職業前景的選擇,想謀求一份體面、穩定有保障、能長期規劃的職業,對工作環境的要求更高、對生活質量的追求也更高。

3、技術人才供求結構失衡。技工、高級技工等技術型人才缺口較大。隨着我市工業的持續、快速發展,幾乎所有行業的熟練技工、高級技工都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這主要是由於人們的成才觀念和教育改革滯後於市場需求變化。從成才觀念來看,由於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加上目前獨生子女多,人們仍將讀大學、當“幹部”作為最主要的成才選擇,選擇讀職業技術學校的不多。而目前普通高等教育學校的部分專業和課程設置以及人才培養方式還未能完全與市場需求相銜接,遠遠滿足不了用人單位對技能人才的需求。部分勞動力擇業觀念存在“三高一低”的現象,即受教育程度高、職業期望值高、物質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大部分畢業生一般不願從事艱苦行業和車間一線技能工作,也是造成一線技工、熟練技工的大量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關於充分開發我區人力資源的幾點建議

隨着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企業對勞動者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能人才短缺問題已經逐步顯現。能否為企業提供需要的技能人才,已經成為企業能否持續發展的先決條件和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基礎。因此,我們要充分開發和合理利用人力資源,不斷滿足企業的用工需求,為我區產業高端化發展夯實基礎,實現勞動者充分就業和經濟持續發展的良性互動。

一是堅持就業優先戰略,擴大就業總量。發展經濟是促進就業的根本途徑,要通過加快經濟發展不斷擴大就業容量。在經濟發展的全局中要把就業放在突出位置,形成經濟發展與就業促進的良性互動。總體佈局上,在保持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的同時,注重發展有利於增加就業含量和利用人力資源的經濟產業和生產服務領域,通過經濟增長拉動就業;要素投入上,在增加各要素投入推動生產力發展的同時,更加註重通過人力資源的充分開發利用來促進經濟增長;目標導向上,切實把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過程變成促進就業持續擴大的過程,把經濟結構調整的過程變成對就業拉動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芙蓉區作為“湖湘之心、中部標杆、全國一流”的省會中心城區,要充分發揮經濟在全省率先發展的領頭羊優勢,進一步培育產業集羣,突出發展二、三產業,做大支柱產業,創造更多的、更有吸引力的就業崗位,打造三湘第一就業熱土,形成人才積聚效應。

二是落實就業優惠政策,促進就業穩定。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積極的就業政策,在對象範圍上,把省內外高校畢業生、農村富餘勞動力全部納入區就業工作總體規劃,只要到區內就業,實行與本轄區户籍勞動者同等的就業政策和就業服務。要結合芙蓉區區情,在全面落實國家六補一貸(職業培訓補貼、技能鑑定補貼、社保補貼、見習補貼、崗位補貼、職業介紹補貼和小額擔保貸款)扶持政策的基礎上,制定並實施更加積極的促進就業的社會發展規劃、產業政策、財税政策、投資政策、金融貨幣政策等宏觀經濟政策,要打破“城鎮勞動者”、“農村勞動力”身份界限,逐步建立覆蓋城鄉的就業、失業統計及失業監測體系,促進城鄉統籌就業。

三是建立就業工作機制,強化就業管理。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就業工作目標責任制度、工作情況定期通報制度,加大考核力度。要加強基層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建設區人力資源服務中心,完善街道、社區就業服務平台,並實現區級公共職業介紹服務平台與省、市人力資源市場聯網,與各街道、社區就業服務平台聯網,實現數據共享,使求職者和用人單位在公共就業服務的任一窗口都能享受到方便快捷的對接服務。要建立全區人力資源和就業、失業情況數據庫,及時準確反映城鄉人力資源狀況、就業和失業人口的總量和結構,為政府準確判斷就業形勢、制定和調整工作對策服務。要建立就業服務項目負責人制度,開展從用工需求調查、分析、培訓、人力資源招聘、上崗狀況追蹤的一條龍、一站式服務。要按照專業化、制度化、社會化的要求,建立職責明確、上下暢通、動作協調的就業工作體系,要不斷完善就業管理服務隊伍的專業知識結構,提高政治思想和業務能力,為就業工作開展提供組織和人才保障。

四是開展就業專項活動,提供人本服務。要謀突破、思創新、重策劃,按照“天天有崗位、週週有活動、月月有市場”的要求,開展系列就業專項服務活動。一月為就業援助月,利用兩節期間,慰問困難對象;二月到四月為春風送温暖月,為農村勞動者提供維權、政策諮詢、培訓、就業服務等;四月到五月為就業崗位直通車月,在各街鄉舉辦大型招聘會,將崗位送到最基層;六月到八月為培訓月,利用暑假的空檔期,為高校學生提供各類培訓;九月為高校畢業生服務月,為離校未就業應屆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服務,對登記失業、家庭或就業困難的畢業生提供就業援助;10月到11月為人力資源月,舉辦秋季大型招聘會,為企業用工牽線搭橋,幫助各類城鄉勞動者實現就業。12月為調研分析月,對企業、市場、用工單位進行隨機走訪,為全年用工狀況進行總結分析,為來年企業用工提前做好資源儲備。

五是加強職業技術培訓,提升技能水平。要創新培訓方式,完善培訓機制,進一步增強職業技能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和靈活性,根據市場需要,組織“定單式、對接式、儲備式”培訓,着力培養實用人才,最大限度地滿足用工需求。重點加強初高中畢業生中未能繼續升學的新成長勞動力的職業技能培訓、農村進城勞動者和在崗職工的職業技能培訓,緊貼市場需求,不斷調整專業設置和培訓規模,根據市場培訓盲點,創新思維,拓寬培訓工種;切實抓好下崗失業人員、農村勞動者和高校畢業生的創業培訓,組織開展高校學生就業指導培訓和創業意識培訓。不僅侷限在現有務工人員的技能培訓,還要推及跟隨務工人員而來的家庭成員培訓,如面對男性務工人員密集的地方,推出家庭服務員、月嫂等有針對性的女性家屬培訓班等。積極引導各類職業技能培訓機構進入街道、社區,形成區、街道、社區三級聯動培訓平台,並對接省、市培訓機構,形成完整的職業技能培訓網絡。積極推進校企合作,引導企業加大培訓投入,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擴充培訓能力,做大做強培訓市場。

六是協調勞資雙方關係 和諧就業環境。要構建和諧的勞動關係,加大推進勞動合同制度建設力度,鞏固提高勞動合同簽訂率,進一步完善協調勞動關係三方機制建設,大力開展推進集體合同的“彩虹計劃”,大力宣傳最低工資標準制度,定期組織人力資源市場薪籌調查,發佈人力資源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和人工成本信息,為企業制定合理的工資分配製度提供有效指導。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建立直通企業的協調維權網絡,加強基層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建設,建立健全勞動糾紛信訪聯動機制,依法嚴厲打擊惡意欠薪等勞動用工領域犯罪行為,進一步提高勞動報酬爭議調解仲裁效能,限時處理集體勞動爭議,切實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進一步加強勞動關係協調工作,督促用人單位改善勞動條件,加強人文關懷,促進勞動者體面就業,快樂就業。

充分開發利用人力資源,打造芙蓉就業熱土,形成經濟發展與就業促進的良性互動,顯然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為確保工作到位,必須要有以下“保障”:

一是組織保障。要明確政府促進就業的工作職責,建立健全全區就業工作聯席會議機制,防止政府職責部門化。《就業促進法》規定:擴大就業是縣級以上政府的重要職責,但是,目前很多就業的指標只考核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基層街道社區。如“城鎮新增就業”指標考核直接下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再到街道社區,而實際上,城鎮新增就業人數是否達到目標任務,首先取決於區域經濟發展狀況,企業能否增加就業崗位,其次才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的就業服務工作質量。為此,要儘快建立健全就業工作聯席會議工作機制,定期研究就業工作中的有關問題,各聯席單位要互通信息,互相支持,加強政府職能部門之間的密切配合,建立以人力資源部門負責,各方力量廣泛參與的組織保障體系,形成工作合力。

二是投入保障。要加大各級財政對就業再就業工作的資金支持力度,重點加大對促進就業、社會保障和勞動保障執法監察等工作的投入,形成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目標任務相適應的財政資金投入機制和激勵機制。在促進城鄉勞動者充分就業方面的重大項目、重大工程、重點產業發展建設資金中,建立就業發展專項資金與科技、教育、文化、衞生等事業發展專項資金協調使用機制,在國家就業資金有效使用的基礎上,應結合區情,加大本級財政投入力度,彌補國家就業促進資金在使用項目、使用金額上的不足。以職業技能培訓補貼為例,國家就業資金培訓補貼的最高標準為1000元,而要真正實現技能與崗位對接,1000元培訓補貼還有待提高,在國家政策未能突破之前,需要地方解放思想,增加投入。

三是思想保障。新型用工矛盾的出現,一方面是因為求職者加大了對工作的期望值,另一方面是企業對用工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加大宣傳力度,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通過各種新聞媒體和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廣泛宣傳國家、省、市積極的就業政策、培訓政策,引導城鄉勞動者更新就業觀念,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如通過開展“職業技能競賽”等方式,提高產業工人和服務業工種在公眾中的社會地位;通過職業指導,幫助勞動者樹立適應市場需要的擇業觀念,積極主動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等。要進一步強化宣傳職能,加大宣傳投入,不斷提高宣傳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營造有利於促進就業市場健康發展的輿論環境。

四是建設保障。要不遺餘力地推動就業服務硬件和軟件建設,推進就業服務和管理的網絡化、信息化,建力完善的公共就業服務有形體系和網上無形體系。以區人力資源市場為龍頭,以街道公共就業服務站為主體,以社區公共就業服務中心為基礎,打造全區人力資源市場網絡平台,通過網絡化、信息化建設把有形的公共就業服務整合成為無逢對接的效率整體。進一步理順業務流程,促進工作業務下移,在基層就業服務窗口開展求職登記、職業指導、技能培訓等功能齊全的就業服務,重點加強基層服務大廳的功能區建設和提升基層平台的信息系統建設,及時換代更新基層電子信息設備,提高街道社區信息化服務水平,加強對全區就業失業人員、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職業培訓、公益性崗位就業、小額擔保貸款等信息的實名制管理,依託網上就業信息平台實現全區供需信息共享。

【第7篇】縣服務企業用工調查情況報告

一、本縣企業用工的現狀

1、垂直、國有企業。我縣以金融、電力、電信、煙草公司為代表的國有企業,待遇好、福利高,對普通員工很有吸引力,企業在用工上有很大的挑選餘地,用工情況穩定,單位從業人員流動性小,不存在招工難和缺工的問題。

二、本縣企業缺工的原因

(一)就業崗位的增多導致我縣企業招工難。近年來,隨着縣政府招商引資力度加強,一些用工需求大的企業落户我縣,以及農民工外出開闊了眼界,積累了資金,回鄉創業高潮的掀起,一些民營企業也在加快發展,提供就業崗位不斷增多,因而一些新開辦的企業招工難。

(二)企業文化直接導致企業招工難。

1、工資待遇低的企業招工難。一方面企業利潤空間有限,願意支付的用工成本相對較低,而另一方面隨着生活費用的上漲,求職者的預期薪金增加,兩者的矛盾導致就業意向難以達成。我縣企業大多數是起步階段,與發達地區的優秀企業比,無論是工資待遇、管理理念、企業發展規劃、設施環境等都相差甚遠,直接導致我縣企業的招工難。

2、工作強度大的企業招工難。80後以成為新生代就業主力軍,他們既追求高工資,又要開闊眼界,享受精神生活,一般都傾向於到發達地區發展,追求高質量生活,而不願在本地從事薪水不高而工作強度大的職業。如我縣的金馬玻纖公司,每天上班時間為兩班倒,且該產品易使操作工人皮膚過敏,雖然熟練工月工資可達到每月3000元以上,還是不能吸引就業人員,仍然存在常年缺工的現象。

3、社保待遇低的企業招工難。《勞動合同法》、《勞動仲裁法》等相關法律的頒佈,更加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更加健全、完善了社會保障體系,也依法約束了用人單位。之前企業有事招人,沒事辭人。現在企業必須與員工簽訂合同,要依照《勞動合同法》應給工人繳納社保,部分企業效益本身就不景氣,還要繳納社會保險,用工成本高,壓力大。社會保險費的缺失,直接導致員工的就業隨意性、流動性大。

(三)勞動力整體素質低導致招工難。我縣富餘勞動力整體上文化、技術水平不高,難以適應企業的需求。據調查,在我縣農村富餘勞力中,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佔總數的63%,高中、大、中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只佔47%,有中級以上技能水平的人員更是缺乏,僅佔總數的17%,下崗失業人員中普工佔了90%以上,因此我縣部分企業的高管、高技人才難以招到。

三、針對企業缺工的措施

1、加強企業用工動態監測,完善宣傳組織機構。我局每月對本地企業深入調查摸清缺工底數,並將用工信息建立台賬。加大招工信息宣傳力度,不斷完善招聘信息發佈平台。一是在城區、集鎮和人口較為聚中的地方集中進行招聘信息張貼,進行廣告宣傳;二是利用就業信息網、湖北公共招聘網、進行網絡發佈;三是在電視台開闢專欄,在人力資源市場臨街面安裝電子顯示屏,把企業簡況和用工信息進行逐一宣傳;四是召開鄉鎮分管人社中心領導和中心負責人會議,把篩選好的用工信息製成宣傳冊子,發到各鄉鎮,並要求各鄉鎮要把用工信息送到村組,真正做到家喻户曉、人人皆知;五是針對部分企業出現缺工現象,我局及時成立了服務企業用工專班,以春風行動為契機,通過信息發佈、組織員工進廠考察等多種措施。協助本縣缺工企業招工達1153人。對尚存在缺工的18家企業,有工作專班,並明確專人實行全程跟蹤服務。

2、強化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勞動者綜合素質,建立激勵機制。一是企業職工崗前培訓得到加強。為降低企業用人成本,我局結合企業崗位要求,為企業新進員工進行免費就業前培訓,對企業原來的老員工,實行免費職業技能提升培訓,進一步提高企業員工的技能水平,我們結合英山實際走基層,到廠區,進車間,先後進入際華仕伊服裝有限公司、承慶鞋業有限公司、佳源車身公司、聖陽旗百貨公司等企業,舉辦企業職工崗前培訓12期,參訓913人,有715名員工結業,促進了企業職工隊伍的穩定。

二是對4050困難就業人員和企業錄用困難就業人員1145人發放社保補貼339.8萬元;確實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減輕企業負擔。

3、加強企業用工指導,建立監管機制。對經介紹在我縣就業的員工,實行一季度一回訪,瞭解他們在企業的工作、生活、工資福利待遇等情況,用足用活各項優惠政策,幫助員工解決實際困難。聯合勞動監察大隊,採取不定時對我縣企業進行檢查和暗訪,確保企業員工的合法權益。在全縣15家缺工企業建立了動態監測點,及時撐握企業的缺工和用工狀況。同時在5個鄉鎮10個村建立農民工返鄉動態監測點。結合企業用工需求和返鄉農民工調查數據,及時調整招聘會頻率,做好人力資源儲備工作,保障企業用工需求。

四、改善企業缺工的建議

2、進一步加大宣教力度。首先,提高企業老闆和員工的法律意識,認識落實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切實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引導企業經營者用長遠的眼光來經營企業,與員工建立互惠、互贏、和諧的勞動關係,使企業的勞動合同、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工資報酬、勞動安全衞生、社會保障逐步規範到法制的軌道。以此來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其次,要引導員工知法、懂法、用法、守法,時刻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教育員工樹立遵守勞動合同的意識,切實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

3、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企業要挖掘內部潛力,加大企業勞動衞生設施的投入力度,使勞動衞生設施儘快符合國家規定。同時要根據經濟發展、企業效益、物價上漲等因素,逐步提高職工的工資待遇。政府要把公租房、廉租房的優惠政策向企業困難職工傾斜,保障企業職工安居樂業。同時要加大勞動力培訓的投入,把短缺、急需的人才培訓納入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劃,制定相關的政策。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社會團體和個人開展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直接為縣域企業輸送專業人才。

4、進一步加大維權力度。切實加強對企業和工人合法權益的保護,不能因為需要吸引外資而忽視維護工人的合法權益,也不能因為是本地工人而隨意敲詐企業;要特別注重維護職工的合理工資待遇,督促企業與員工簽訂用工合同,幫助調解企業與員工的勞資糾紛,注意保障員工人身安全。在規模較大的企業,要儘快建立黨的基層組織和職代會、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羣團組織,加大政治思想工作力度,教育員工愛家鄉、愛企業,穩定本地職工隊伍。

【第8篇】企業用工短缺現狀分析報告

一、企業用工需求的現狀

1、本地工業園區迅速發展,企業用工需求增加近年來,隨着我市工業園區的不斷成長,園區企業缺工的問題逐漸顯現出來,

2、中小型企業用工缺口較大

調查顯示,大型企業的用工短缺現象不明顯,一方面因為大型企業管理規範、人員流動性小;另一方面因為待遇較好,招工難度相對較低。而一些勞動密集型的中小型企業,由於工資相對較低、工作環境較差、勞動強度大等原因,對求職者的吸引力相對不高,從而使招工越來越難。部分中小企業反映“招工難”,無法滿足企業的用工需求,這是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重要原因。多數企業反映,近期訂單量迅速增多,現有人員即使加班加點也難以順利完成,企業一時又招不到工人。一些企業反映,招工難導致開工率不足、機器閒置,加大了企業生產成本。

3、一線工人用工需求較大

經調查,企業對普通工人的需求量最大,技術崗位有部分缺口,行政管理崗位缺口較小,一線操作工需求最為旺盛,佔到需求總數的80%以上;其他管理型、技能型、研發型人才以及高技能人才等各類人才需求比例,約佔需求總數20%。我市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多數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對勞動者的技能要求不高,再加上其投資小、成本低、靈活性高等特點,使得中小工業企業用工需求相對旺盛,尤其是對普通勞動工人以及國中級技術工人需求較大,而對高級工和高級技師等高層次人才需求則相對不大。

4、企業技術工人和季節性用工短缺

一些市場競爭激烈、產品更新換代快的行業技術工人短缺。如電子製造業和新能源產業等,這些企業為保持或擴大產品市場佔有率,增加產品科技含量,需要具備一定文化知識和技術的工人。而一些產品銷售淡旺季分界線較明顯的企業為了節約勞動力成本,一般不會與僱傭工人簽訂長期勞動合同,而偏向於使用季節工。旺季時大量僱傭人員,淡季時只支付較低的工資,迫使僱傭人員主動離職,這些企業往往在生產旺季難以招到滿足生產需求的工人。

二、企業“招工難”的原因及存在問題

1、經濟迅猛發展促使用工需求不斷擴大

去年,我市工業增產又增效,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崗位需求。隨着國內經濟形勢的迅速回暖,企業訂單不斷增多,因生產能力擴大造成崗位需求量大。

2、勞動力結構性錯位導致部分行業出現用工短缺

從分析人力市場資源結構發現,部分企業有崗位但找不到員工,而包括大學生和農民工在內的不少求職者卻由於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而待業。出現上述情況的原因,從勞動力需求方面看,用工出現缺口的基本來自傳統工業體系,主要集中在機械製造、食品加工、服裝加工等勞動密集型行業;同時技能人才短缺,維修技工、焊工、鉚工、車牀工等技術工人缺口較大。企業一方面需要大量技術熟練工人,一方面又不願意為培養技術工人投入合理的成本,長此以往,必然導致技術熟練工人供求關係的失衡。從勞動力供給方面看,新生代農民工逐漸成為勞動力市場的主體,他們的基本素質、擇業觀念、生活態度與老一輩農民工相比,均發生了較大的轉變。這些因素的疊加,造成了部分行業出現結構性用工短缺現象。

3、職工的勞動訴求與企業習慣用工方式產生矛盾

【第9篇】企業用工情況調查報告

為深入分析我市園區企業用工趨勢,積極主動地為企業提供服務,近日,市人社局組成調查小組,對全市各工業園區企業展開了用工情況調查。連日來,調查小組深入各地工業園區,通過發放填寫調查表、問卷表、召開座談會等方式開展現場調查,對企業用工數量、用工需求、勞動合同簽訂情況、工資和福利待遇、參加社會保險情況和勞動生活條件等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和統計,較全面地掌握了園區企業用工情況。接下來,將在此基礎上,形成專題調研報告,針對企業用工需求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對企業改進自身條件,增強吸引力提出了可行性建議。

一季度扶持就業困難對象就業成效明顯

市就業局以作風整肅力促經辦能力提升

廣安市就業服務管理局近日組織召開了幹部作風整肅工作會議,認真學習了中共廣安市委、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繼下發的《關於開展幹部隊伍作風整肅工作的實施意見》,並對開展幹部作風整肅工作作了重要部署。會議強調,是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系統經辦能力提升年,全市就業服務系統要以幹部作風整肅工作為抓手,圍繞庸、懶、軟、散、浮、奢、梗七個方面的着力整治,深化延伸創先爭優和創建優質服務窗口活動,促進幹部職工始終保持腳踏實地、勤勉敬業、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始終發揚使命為責、實幹為本、奉獻為榮的優良作風,樹立作風清新、服務優質、執法文明、廉潔高效的部門形象。

我市失業保險基金抗風險能力進一步增強

截止4月15日,我市各區市縣失業保險基金存款餘額已全部上解到市級收入户,失業保險基金統籌層次實現真正意義的市級統籌,基金抗風險能力進一步增強。

去年以前,我市失業保險基金統籌層次為縣級,統籌層次低、基金規模小、調劑能力弱,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失業保險制度功能的發揮。為進一步規範失業保險工作,切實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增強基金抗風險能力,去年底市政府出台了《關於印發廣安市失業保險市級統籌辦法的通知》,失業保險基金統籌層次提升為市級,全市統一參保範圍和對象,統一繳費比例,統一繳費基數核定標準,統一確定待遇項目和標準辦法。

今年初,由市審計、人社、財政部門工作人員組成的工作組對全市失業保險基金帳務進行了清理。目前,各地的失業保險基金存款餘額已全部上解到市級失業保險基金統籌基金收入户,全市失業保險各項工作正式進入市級統籌程序。

我市將45家企業用工情況納入失業動態監測範圍

為準確把握經濟形勢對我市就業、失業的影響,健全失業監測預警制度,我市將啟動失業動態監測制度,對部分企業用工變化情況實施動態監測。目前,此項工作已進入準備階段,全市45家企業用工情況將納入首批監測範圍。

目前,此項工作已進入數據採集、核實和建檔工作階段,7月1日起正式開展定期監測工作。

我市再次提高失業保險金髮放標準

為確保我市失業人員的基本生活,近日,市人社局出台文件,再次提高了失業保險金髮放標準。

這一惠及民生的政策從1月1日起執行。

5880人簽約園區企業就地就業

【第10篇】關於企業用工情況的調查報告

企業用工模式是企業與勞動者之間建立勞動關係,本文將介紹關於企業用工情況的調查報告。

關於企業用工情況的調查報告(1)

按照第6次區長辦公會針對服務市場主體的有關要求,針對企業用工難、用工貴、用工亂的反映,我局高度重視,抽調精幹力量,對轄區內30餘家企業的用工情況進行了抽樣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企業用工難問題

1、用工市場供求不平衡,技術工人流失嚴重。受宏觀經濟影響,我區部分企業轉型升級和技術革新未及時跟上市場需求,企業訂單下滑,一方面企業生產總值呈負增長狀態,能提供給工人的崗位逐步減少。另一方面,生產任務不飽和,職工實際收入減少,影響到職工個人及其家庭的正常生活開支,一些技術工人開始轉向農林牧漁、消費、流通等行業。從走訪的某企業情況看,該企業後勤崗、技術崗和管理崗工人佔比約為1:8:1,今年同期該項比例1:6:3,製造業工人流失問題突出。今年下半年各類招聘會,區內企業提供崗位同比下降53%,低端崗位需求收縮,其中製造業崗位同比下降80%以上。

2、招募平台使用率不高,儲備人才難。目前,區內有21個公共就業服務機構,11家中介職業介紹機構,同時,在官方網站和中國就業網上還開闢有專門的招聘供求窗口。除了開展日常工作外,每週三、趕場天和特殊的節點均要組織開展大型招聘會。今年以來,區人力資源市場組織開展各類招聘會44場次,累計介紹成功3812人。但是,由於各方面的原因,區內企業用工仍以職工內部推薦為主,區人力資源市場招聘為輔,區內招募平台使用率不高,未能滿足市場需求。另一方面,我區還屬於勞動力輸出區,全區94.32萬人,農業人口58萬人,其中33.79萬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主要是在中西部地區和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從事製造業和服務業。同時,受市場經濟影響,在引進高中端人才方面的機制和配套環境還不具備吸引力,人才儲備能力弱。目前,我區企業緊缺財務分析、成本預算、市場拓展、工程類中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和關鍵崗位高技能人才。

3、企業文化建設不完善,穩定工人隊伍難。專家認為:招不到人是待遇問題,留不住人是文化問題。調查的30餘家企業,有意識建設企業文化的企業不到30%,對於我區企業來説,國有企業在企業文化建設方面基本保持既有模式,民營經濟在這方面還需加強。在勞動力的供求關係發生深刻變化後,注重人才管理制度創新、將企業文化柔性層面的要求納入制度體系,創造條件豐富員工精神文化生活,拓展員工發展空間,構建和諧勞動關係,讓員工感覺在企業工作有歸屬感、有奔頭。這樣,用工難的狀況會得到有效緩解。

(二)企業用工貴問題

1、生產不飽和,用工成本佔比提高。以齒輪行業為例,區內齒輪加工業市場輸出產品以重型、大型汽車的配件為主,輕汽、微汽配件製造微乎其微,市場供大於求,導致抗宏觀經濟下行衝擊力弱,目前齒輪經濟疲軟。以走訪的一家民營齒輪廠為例,正常生產情況下有員工500人左右,平均工資3000元/月,用工成本佔生產總值的16.6%;目前,由於訂單下降,提供工作崗位減少,離崗發放生活費的員工達390餘人。僅職工工資(含待崗員工生活費)和社會保險費兩項人力資源成本支出就佔生產總值的38.5%以上,企業經濟負擔增重。

2、學習意識薄弱,各項政策使用率低。目前我區企業大都未建立完備的培訓機制,技能方面的培訓主要靠選派員工到上流企業學習,車間以師帶徒的方式提高操作工人的技能,管理人員幾乎靠自學成才和經驗積累,員工培訓支出佔比較低。今年以來,區人力社保部門分別針對不同行業的市場主體組織勞動法規、社會保險、就業扶持以及技能提升、職稱評定等相關培訓十餘場,但收效甚微。以9月30日組織的企業勞資幹部培訓為例,會務工作人員電話通知參訓企業80餘家,到場企業不足40家,個別參訓人員積極性不高,有遲到、早退現象發生。學習意識的淡薄直接導致企業對政府服務市場主體的政策不能充分了解,未能及時享受各類政策性補貼,人為增加用人成本支出。

3、法制意識薄弱,增加違法成本支出。市場主體不學法、不用法,家族式、經驗式管理企業的現象近年來呈下降趨勢,目前主要表現在拖欠勞動報酬、侵犯職工休息權、違反程序解除勞動關係等方面,增加違法用工成本支出。今年前三季度,我區勞動爭議仲裁立案處理勞動糾紛案已達1080件,其中10人以上的羣體案件5件,涉案金額達2594萬元左右,同比上升5個百分點。

(三)、企業用工亂問題

近年來,人社部門通過各類活動、講座、以案説法等形式向區內企業普及相關人力資源政策法規知識,目前勞動關係相對和諧穩定。但仍有個別違法用工現象出現,表現在:

1、企業用工管理不規範,增加額外支出。1-10月,勞動監察投訴舉報案件85件,投訴舉報案件數比上年度減少9.3%,比同期下降22.35%,呈逐年下降趨勢。

今年以來,因確認勞動關係、訂立勞動合同和社會保險等方面的爭議呈下降趨勢,但是因履行、變更、解除勞動合同引發的關於勞動報酬、社會保險待遇及福利、經濟補償金、違約金、賠償金以及變更、解除、終止勞動合同以外條款發生的爭議卻在上升。形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勞動者法律意識提高,主動維護勞動權益能力增強;二是企業用工流程不規範,給員工有機可乘,額外增加違法成本支出。如企業解除違反單位規章制度的職工,但由於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人員,未及時按照程序向職工出具《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解除勞動關係,職工退出工作崗位一段時間後,違規事件一直未解決,遂以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條件為由,提出與單位解除勞動合同,並要求單位支付經濟補償等費用。至此,解除勞動關係的性質就發生根本變化,用人單位因自身人力資源管理的疏忽額外增加了違法用工成本支出。

2、對政策法規一知半解,過失侵權行為時有發生。

在調查過程中發現這樣一家企業,該企業經營管理相對規範,但是在招收初次參加工作的40歲以上女性員工時,無論單位還是勞動者都認為該勞動者達到55歲時,由於養老保險繳費年限沒有15年,不能領取退休待遇。於是,雙方協商決定,將應當繳入社會保險基金的費用折算後發放給職工本人。一方面企業可以減少繳納社會保險的支出,另一方面職工也可以增加月收入。造成這種過失侵權行為的主要原因還是對政策法規理解不透徹,只知道達齡時養老保險繳費不滿15年,不能按期領取養老待遇,卻不知道可以延長繳費、可以轉移到城鄉養老保險基金後享受待遇等一系列解決這類問題的相關政策。部分勞動者發現自己權利被侵害後,要求企業承擔補償責任,企業因此對員工的誠信產生質疑。諸如這類過失侵權的問題在勞動合同履行、社會保險繳納、勞動關係解除用工過程中時有發生,只有加強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人員學法、懂法、用法的綜合能力才能從源頭上減少類似現象發生。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當前我區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出現的用工難、用工貴、用工亂的局部現象,是多年積蓄問題的反映,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出現短期陣痛是必然的,這有利於反思過去,謀劃未來。

二、人力社保部門的解決措施

在充分尊重市場經濟規律下,目前從以下幾個方面幫助市場主體解決用工難、用工貴、用工亂等問題。

(一)着力解決企業人才引進和用工難題。一是成立人力資源聯盟,建立起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信息庫,利用網絡招聘、獵頭公司等平台協助企業引進人才。要用好政策,調動區內外資源培養一批高技能人才,並及時足額兑現各類人才的政策待遇,幫助企業留住人才。充分運用qq羣、微信羣等企業交流平台,利用企業用工監測報告、人力資源市場供求信息,多途徑、多形式解決企業用工難問題。二是全面落實企業扶持政策。彙總企業扶持政策,形成政策專版,通過綦江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官網、綦江在線等網絡媒體進行宣傳。印製宣傳資料利用招聘會、政策宣講會、企業對接會等平台進行政策宣講。同時,各業務科室要履行好首接首問、一次性辦結制,落實好企業扶持政策。三是加強職業中介機構管理。強化職業中介機構的業務指導和規範化管理,着力引導職業中介機構做好人力資源儲備、推薦工作,規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招工行為。按政策應享受職業介紹補貼的,要及時足額兑現,充分調動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為本區企業送工的積極性。四是建立聯繫企業的長效機制。抓好企業用工信息的收集、篩選和發佈,為企業提供人力資源支持。積極主動為企業提供職業培訓和高技能人才培養服務,支持企業開展崗位練兵、技能大賽、技能鑑定、職稱評定等工作。加強跟蹤服務,通過走訪、調研、座談等形式加深與企業的聯繫,主動服務市場主體幫助企業用好政策。

(二)降低社會保險費率幫助企業緩解用工難問題一是按照市級部門的指示,全市企業普降費率。從3月1日起,全市失業保險費率統一調整為2%。費率調整後用人單位按照本單位工資總額的1%繳納失業保險費,職工個人按照本人工資的1%繳納失業保險費;從1月1日起,全市工傷保險費率浮動後的最高費率由7%調整為6.6%;從1月1日起,全市職工生育保險費率由0.7%調整為0.5%。截至11月止,我區共降費1400餘萬元。二是小微企業、困難企業降費。從1月1日至12月31日申報並審批的小微企業社保費調整是企業職工參加我市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部分可以比照個體工商户,繳費基數按原來的20%下調到12%繳納,個人仍按8%繳納;從1月1日至12月31日申報並審批的困難企業單位社保繳費基數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低於1500元的,單位繳費部分按1500元核定,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高於1500元,低於上年度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300%的,單位繳費部分據實核定;職工個人繳費部分,仍按不低於上年度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60%確定,到11月止,我區共446家單位享受了不同程度的降費,降費多的單位高達400萬元/年,共降費8800餘萬元。目前正在申報之中。

(三)加大行政執法力度治理用工亂的問題。一是加強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檢查,嚴歷打擊黑中介。利用每年年初的春風行動為契機,加大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檢查,規範招工行為,嚴歷打擊黑中介,杜絕亂招工行為發生。二是暢通舉報投訴電話。勞動保障監察要有白天和夜間的專門的舉報投訴電話,讓勞動者隨時都能舉報投訴。三是加強法制宣傳,讓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知法、守法。利用每年的農民工日、法制宣傳日等為載體,加強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宣傳,讓用人單位熟悉勞動保障法律法規,依法經營。開展送法進企業活動,把勞動保障政策送到企業去,讓企業瞭解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四是加強兩網化建設。目前我區兩網化已初具規模,將加大發揮兩網化的作用,加大對企業用工數據的錄入,有力整治企業用工亂的行為。加強勞動爭議基層調解組織建設。目前我區各街鎮已經建立了勞動爭議基層調解組織,部分企業也建立了基層調解組織,將來將加大對基層調解組織的培訓和指導,充分基層調解組織的作用,着力解決企業用工亂的行為。五是加強企業簽定《集體合同》和《工資集體協商合同》等合同比例。目前企業簽定《集體合同》和《工資集體協商合同》的比例小,户數少,我們將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企業瞭解簽定《集體合同》和《工資集體協商合同》的意義,切實維護職工利益,解決用工亂的問題。六是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執法。(1)、加強對企業的日常檢查。勞動保障監察專職監察員每人每年日常巡查企業不少於50户,規範企業的用工行為。(2)、加強舉報投訴的辦理。對於企業的舉報投訴,勞動保障監察將加大執法力度,糾正企業的違法行為,從要根源上扭轉企業用工亂的情況。(3)、加強專項執法檢查。每年至少開展5次專項執法檢查, 通過專項執法檢查,規範企業的用工行為。(4)、加強對企業的書面審查。每年至少對一個行業開展一次書面審查,通過對企業書面審查,逐步規範企業的用工行為。加大對企業誠信體系的建設。通過對勞動保障誠信企業和和諧企業的評選,督促企業完善自身的不足,和諧勞動關係,規範企業用工行為。

三、解決的措施及建議

在充分尊重市場經濟規律下,建議區委區府協調相關部門從以下幾個方面幫助市場主體解決用工難、用工貴、用工亂等問題。

(一)進一步推動創新創業工作

創業是擴大就業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創新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靈魂,政府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戰略意義,把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作為一項重要的長期工作任務來抓。一是放寬創業准入和落實税費優惠。二是減税降費,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拓寬創業投融資渠道,支持創業擔保貸款發展,為小微企業創新創業續航。三是鼓勵企事業單位和社會機構創辦大學生創業園、創業孵化基地等,調動科研人員創業積極性,營造大眾創業良好氛圍,以創業帶動就業。

科技部門要引導企業積極進行技術革新和轉型升級,實現技能振興工業,同時,引導企業,特別是中小民營企業注重人才管理制度的創新,為我區引進和培育創新型人才打造良好的人才環境。

(二)建立有效的人才引進機制,引導企業改善職工結構。綦江區的創新創業人才還處於缺乏和發展不平衡階段,缺乏新興產業領軍人才。一是科技部門要與企業緊密聯繫,把科學技術與創新實踐相結合,幫助企業進行技術革新和轉型升級。二是完善引進人才機制,通過聘請諮詢、講學、技術合作等方式柔性引才以人文關懷、特事特權的方式擴大區域引智能力,吸納年輕有為、有專業技能的人才,促進全區人才儲備能力的提高;繼續創新培訓模式,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高產業工人整體素質,幫助創新人才完成自我實現的轉型。三是大力發展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建設人力資源聯盟,統一發佈崗位需求信息,對勞務需求、勞務輸出和用工崗位專業情況及時更新,實現勞務提供和勞務需求的有效對接。四是引導企業關注新生代勞動者的訴求,從薪酬待遇、生活配套設施建設、企業文化等各方面為員工提高更多的生活保障和精神食糧,便於引進更多優秀員工,減少人才流失。

總之,在解決市場主體用工難、用工貴、用工亂的過程中,政府機構應當讓市場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注重優化市場環境,在方向引導、政策宣傳、環境優化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關於企業用工情況的調查報告(2)

為深入分析我市園區企業用工趨勢,積極主動地為企業提供服務,近日,市人社局組成調查小組,對全市各工業園區企業展開了用工情況調查。連日來,調查小組深入各地工業園區,通過發放填寫調查表、問卷表、召開座談會等方式開展現場調查,對企業用工數量、用工需求、勞動合同簽訂情況、工資和福利待遇、參加社會保險情況和勞動生活條件等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和統計,較全面地掌握了園區企業用工情況。接下來,將在此基礎上,形成專題調研報告,針對企業用工需求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對企業改進自身條件,增強吸引力提出了可行性建議。

一季度扶持就業困難對象就業成效明顯

今年以來,我市繼續加大就業困難對象就業幫扶工作力度,開展了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等一系列就業服務專項行動,積極落實就業扶持政策,着力解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問題。通過調查摸底,充分掌握就業困難人員的動態,具體瞭解其面臨的實際困難和就業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政策諮詢、職業指導和就業信息服務,幫助其就業。一季度,共計幫助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752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41.7%,其中,實現就業困難對象再就業1866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62.2%。

市就業局以作風整肅力促經辦能力提升

廣安市就業服務管理局近日組織召開了幹部作風整肅工作會議,認真學習了中共廣安市委、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繼下發的《關於開展幹部隊伍作風整肅工作的實施意見》,並對開展幹部作風整肅工作作了重要部署。會議強調,20xx年是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系統經辦能力提升年,全市就業服務系統要以幹部作風整肅工作為抓手,圍繞庸、懶、軟、散、浮、奢、梗七個方面的着力整治,深化延伸創先爭優和創建優質服務窗口活動,促進幹部職工始終保持腳踏實地、勤勉敬業、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始終發揚使命為責、實幹為本、奉獻為榮的優良作風,樹立作風清新、服務優質、執法文明、廉潔高效的部門形象。

我市失業保險基金抗風險能力進一步增強

截止4月15日,我市各區市縣失業保險基金存款餘額已全部上解到市級收入户,失業保險基金統籌層次實現真正意義的市級統籌,基金抗風險能力進一步增強。

去年以前,我市失業保險基金統籌層次為縣級,統籌層次低、基金規模小、調劑能力弱,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失業保險制度功能的發揮。為進一步規範失業保險工作,切實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增強基金抗風險能力,去年底市政府出台了《關於印發廣安市失業保險市級統籌辦法的通知》,失業保險基金統籌層次提升為市級,全市統一參保範圍和對象,統一繳費比例,統一繳費基數核定標準,統一確定待遇項目和標準辦法。

今年初,由市審計、人社、財政部門工作人員組成的工作組對全市失業保險基金帳務進行了清理。目前,各地的失業保險基金存款餘額已全部上解到市級失業保險基金統籌基金收入户,全市失業保險各項工作正式進入市級統籌程序。

我市將45家企業用工情況納入失業動態監測範圍

為準確把握經濟形勢對我市就業、失業的影響,健全失業監測預警制度,我市將啟動失業動態監測制度,對部分企業用工變化情況實施動態監測。目前,此項工作已進入準備階段,全市45家企業用工情況將納入首批監測範圍。

為做好此項工作,我市成立了失業動態監測工作小組,按照突出重點、注重實效、簡便易行、穩步實施的原則制定了工作方案和措施,考慮企業規模、從業人員、行業分佈等因素,將華鎣山廣能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四川省星星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嶽池港華燃氣有限公司、四川綠好食品有限公司等45户企業納入了監測範圍,涉及10多個行業的20xx0餘名從業人員。全市就業部門將每月收集監測企業從業人員變動情況,對採集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對減員數量多、減幅大的企業深入分析原因及影響程度,並結合同期城鎮登記失業率、企業勞動用工備案等情況,形成分析報告並進行失業預警。

目前,此項工作已進入數據採集、核實和建檔工作階段,7月1日起正式開展定期監測工作。

我市再次提高失業保險金髮放標準

為確保我市失業人員的基本生活,近日,市人社局出台文件,再次提高了失業保險金髮放標準。

廣安區城鎮失業職工失保金由每月455元提高到了616元,增加了161元,農民合同制工人一次生活補助金由每月296元提高到了400.4元,增加了104.4元;嶽池縣、武勝縣、鄰水縣、華鎣市城鎮失業職工失保金由每月455元提高到了560元,增加了105元,農民合同制工人一次生活補助金由每月296元提高到了364元,提高了68元。其他失業保險待遇相應調整。

這一惠及民生的政策從20xx年1月1日起執行。

5880人簽約園區企業就地就業

新年剛過,各地按照全市開展春風行動的統一安排,在全市12個工業園區牽頭組織舉辦了大型專場招聘會15場次。進場招聘企業146户,提供就業崗位8926個,求職參加應聘人員達21963人,報名參加職業技能培訓1314人,達成就業意願及簽訂勞動合同5880人。全市共發放就業促進政策、企業用工信息、勞動權益保障等宣傳資料10餘萬份,提供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和政策諮詢服務10萬餘人次。

【第11篇】度新鄉市企業用工調查報告

近日,由新鄉市人力資源協會獨家撰寫的企業用工藍皮書《度新鄉市企業用工調查報告》正式發佈。調查的企業涉及化工、機械、醫藥、農業、食品、房地產、生物技術等行業。報告認為,影響我市企業用工的因素越來越多樣化,但薪酬待遇偏低及擇業觀念變化是主要因素,導致專業技術人才與操作工供給明顯不足。

專業技術人才與操作工供給不足

影響用工的因素越來越多樣化

調查發現,影響企業用工的因素越來越呈多樣化趨勢。周邊農村生活水平提高、外出務工人員比例減低,企業薪酬福利偏低對外來務工人員吸引力下降以及80後、90後人員擇業觀念變化、不願到企業上班成為近三年來影響企業用工的三大主要因素。

大部分企業越來越感受到年輕人擇業觀念變化對用工帶來的影響。

招聘渠道變化不大,紙媒招聘大幅下降

企業用工招聘渠道兩年來沒有發生大的變動,主要渠道仍然是網絡招聘、親朋好友介紹、校園招聘、現場招聘和工作實習,但傳統報紙媒體招聘大幅下降。

調查顯示,企業最為看重用工人員的素質是品德,其次是經驗,再次是技能,最後才是學歷。企業招聘時最為關注學生的社會實習、就業前準備及學校實踐活動,另外形象氣質、專業證書、學校知名度也能在面試過程中加分。

企業用工在薪酬待遇上不具競爭力

從我市企業提供給應屆畢業生的薪酬待遇看,轉正後技校生和大專生一樣,均在2000元至2500元。與全國其他城市相比,我市企業給出的薪酬待遇技校生和大專生有一定的競爭力,本科生和碩士生的薪酬競爭力明顯不足。我市38%的企業能夠為員工提供免費食宿,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薪酬競爭力的不足。

【第12篇】縣紡織企業用工狀況的調研報告

縣紡織企業用工狀況的調研報告

近年來,xx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依託資源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紡織產業迅速成為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紡織產業的建成,對於消化我縣的優勝農產品資源和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較大幅度地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延長棉花生產的產業鏈,保持縣域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使縣域經濟步入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軌道,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在企業運行的過程中,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特別是企業“招工難”、“留人難”的問題,也逐步顯露出來,如不引起高度重視,極有可能成為我縣紡織企業健康發展的主要障礙。

我縣紡織企業用工的現狀如何?“招工難”、“留人難”的癥結在哪裏?怎樣緩解這些矛盾?帶着這些問題,我們歷時一個月,會同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各鄉鎮婦聯、勞動服務站,進行了深入的調查與研究。

一、基本狀況和突出問題

1、齊裝滿員率低。我縣共有紡織企業(含印染企業)14家,可提供就業崗位3686個,根據調查的資料統計,現有員工3074人,其中女性員工2455人,佔員工總數的79.86%。在崗的員工中,合同期限在一年內的高達883人,佔員工總數的28.73%,還有很大一部分沒有簽訂勞動合同。年內終止、解除合同的315人,佔員工總數的10.25%。由於各方面的原因,尚有612個崗位無人上崗。

2、工資水平不高、拖欠、剋扣工資的現象嚴重。14家企業年度應支付工資總額為3810.8萬元,實際支付3123.4萬元,年度累計拖欠工資687.4萬元。

14家企業員工月平均工資1033元,從絕對值來看,不算太低,但這是員工在延長勞動時間後的報酬,如果按每月勞動29天、每天8.5小時計算,每小時的工資為4.19元,換算成國家法定的工作時間(167.36小時),員工的月工資僅為702元。擋車工的平均工資約800元,換算後僅543元。

企業濫用職權、依據土政策罰款、剋扣員工工資的現象屢見不鮮。

3、違法延長工作時間和取消法定節假日較為普遍。從14家企業正常勞動時間的調查統計可以看出,普通員工月工作日一般為26—30天,大部分為28天以上。日工作時間為8—12小時,如遇加班,時間可能還會延長,個別企業甚至達14小時。員工在節假日上班和加班後,還基本上得不到法定標準的工作報酬。

4、工作環境欠優。相對於其他行業而言,紡織行業的勞動條件一般較為惡劣,特別是在技術含量不高、設備較為落後的條件下尤為突出。我縣的紡織企業,在噪音、粉塵超標和不符合規定的工作場所工作的員工的比例很大,少數企業甚至高達80%。工傷事故發生頻繁,年內工傷高達2617人次,平均每三個多小時就有一個人發生工傷。

5、社會保障福利情況令人擔憂。根據調查的數據統計,全縣紡織企業員工的各種社會保險(包括國家規定的強制保險)甚至是一片未開墾的處女地。收取押金和扣壓證件的事情時有發生。

6、勞動力資源得不到有效的開發。調查資料統計,20xx年三季度我縣有剩餘勞動力15295人,其中女性勞動力7470人,這些勞動力恰恰是紡織企業所急需的。但根據問卷調查,絕大多數人不願到本地就業,特別不願到紡織企業就業。這樣,就形成了一邊有大量的剩餘勞動力,一邊又找不到合適勞動者的怪圈。

二、主要原因分析

企業員工是企業發展的最寶貴資源,對於我縣來説,熟練紡織工可能欠缺,但決不會招不到一般員工。造成紡織企業“招工難”、“留人難”的主要原因在於:

1、企業先天不足。自古就有“男不進礦、女不進紡”的説法,説明紡織行業是一個比較辛苦的行業。我縣的大部分紡織企業技術含量不高,技術裝備較差,資金不足導致勞動保護的措施跟不上,個別企業甚至為了追求高額利潤不採取措施,使得勞動條件得不到有效的改善,讓很多人望而生畏。特別是年輕女性,在勞動力流動頻繁的今天,到哪個行業都可以找到一份工作,更不想涉足紡織行業。

2、行業競爭無序。隨着本地紡織企業的迅速擴張,企業對市場和熟練工人等的競爭越發激烈。比抬工價、爭奪熟練工的行為不斷升温,員工在企業間無序流動,導致企業招工更加困難。由於企業用工本身缺口大,加之熟練工的攀比心態,經常出現工人今天來、明天走的局面,老闆無所適從,也使企業不能按計劃正常安排生產。

3、報酬水平過低。由於紡織行業競爭激烈,且利潤率不高,企業要想生存發展,必須千方百計降低生產成本。物化成本受市場制約,企業只能從管理成本和人力成本上想辦法。紡織企業屬勞動密集型企業,降低人力成本往往是企業的首選對象。一旦這個“度”把握不好,就會形成“待遇過低—開工不足—效益低下—降低工資水平”的惡性循環。

4、勞動執法不嚴。執法 不嚴的直接後果是企業和勞動者雙方的合法權益都得不到保障。就企業而言,企業對勞動力缺乏有效的宏觀調控。就員工而言,由於企業不能提供有效的社會保障,僱傭思想十分明顯,做一天算一天,和企業總是離心離德,難以和企業捆在一起。從而,加大了勞動力的流動性。

5、管理機制欠缺。紡織加工企業的性質,決定了員工的作息時間難以把握。因此,如果沒有較完善的獎勵機制,是不能有效調動員工積極性的。調查中我們發現,許多企業對如何應對加班和空閒,如何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辦法簡單,吸引力不夠。另外,一些企業在後勤和安全保障方面缺乏考慮,員工的食宿難以統一管理。而從事紡織工作的員工又多是一些年輕女性,安全保障跟不上勢必會影響她們安心工作。

6、勞動力的心理原因。由於我縣的工業起步較遲,剩餘勞動力從80年代初期就開始到廣東沿海發達地區打工,外出打工緻富的家庭比比皆是。多年來,大量外出務工人員已較為適應外面的環境,隨着廣東沿海地區勞動保障體系的完善,待遇的進一步改善,大都不願再回鄉務工;而新增勞動力受此影響,也認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因此不太願意到本地打工,更願意到外面世界去闖一闖。

三、思考與建議

1、進一步加大宣教力度。首先,提高企業老闆和員工的法律意識,引導企業經營者從依法辦企業的高度,認識落實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的重要性。依法辦企業,就必須切實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否則就是違法經營。引導企業經營者用長遠的眼光來經營企業,與員工建立互惠、互贏、和諧的勞動關係,以此來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其次,要引導員工知法、懂法、用法、守法,時刻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教育員工樹立遵守勞動合同的意識,切實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不能把企業當菜園子,想進就進,想出就出。第三,要通過基層黨政組織和羣團組織做深入細緻的工作,引導廣大農村剩餘勞動力和城鎮下崗職工從縣域經濟的大局和長遠考慮,投身紡織行業,以解企業用工不足的燃眉之急。

2、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無論是外資還是內資企業,都必須在法律的框架內活動。真正的企業家,是不會在法律法規上玩火的。要加大勞動執法的力度,促進企業自覺遵守勞動法律法規,對違反勞動法律法規、侵害企業和企業職工合法權益的人和事,要依法進行嚴肅查處。要通過嚴格執法,使企業的勞動合同、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工資報酬、勞動安全衞生、社會保障逐步規範到法制的軌道。

3、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一方面,要引導企業挖掘內部潛力,加大企業勞動衞生設施的投入力度,使勞動衞生設施儘快符合國家規定,為員工創造安全、舒適的工作環境。另一方面,企業要根據經濟發展、企業效益、物價上漲等因素,逐步提高職工的工資待遇。政府也要加大勞動力培訓的投入,把短缺、急需的人才培訓納入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劃,制定相關的政策。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社會團體和個人進行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直接為縣域企業輸送專業人才。

4、進一步加大維權力度。切實加強對企業和工人合法權益的保護,不能因為需要吸引外資而忽視維護工人的合法權益,也不能因為是本地工人而隨意敲詐企業;要特別注重維護職工的合理工資待遇,督促企業與員工簽訂用工合同,幫助調解企業與員工的勞資糾紛,注意保障員工人身安全。在規模較大的企業,要儘快建立黨的基層組織和職代會、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羣團組織,加大政治思想工作力度,教育員工愛家鄉、愛企業,穩定本地職工隊伍。

5、進一步加大協調力度。儘快建立全縣紡織行業協會,加強行業協會的工作,協調好企業之間的關係,避免行業內的無序競爭和相互拆台。把政府不該管又難以管好的事交出去,讓政府從繁雜的事務中跳出來,集中精力抓好宏觀調控,使我縣的紡織企業競爭良性化。

【第13篇】關於我市企業用工情況的調研報告

關於我市企業用工情況的調研報告

為了解我市企業在經濟企穩回升後所遇到的用工問題,進一步促進就業、發展經濟。我們在全市範圍內組織開展了關於企業用工情況的調研,分別從8個縣區中各選取2個對本縣區有代表性的企業走訪調查,此次調查共涉及16家企業,其中國有企業6家、私營10家。被調研企業覆蓋到的行業有采礦業、製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建築業、住宿和餐飲業、房地產業等企業用工主要行業,就企業用工現狀、是否存在“招工難”問題和成因等幾方面內容開展調研。

一、企業的用工現狀

金融危機給我市不同企業帶來不同影響,在經濟企穩回升的情況下,預計20xx年春季會增加52個技術性工作崗位,同比增長4.5%。

我市以電廠、自來水公司為主的國有企業,在用工上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小,用工情況穩定,在受訪的國有企業中,末與末單位從業人員基本無變化。在是否存在“招工難”方面,由於我市國有企業大多屬於壟斷行業,待遇好、福利高,對普通工人很有吸引力,企業在招工用工上有很大的挑選餘地。

而私營企業在經濟企穩回升的情況下,企業用工波動較大,且依據行業的不同而體現出不同程度的“招工難”問題。被調查的10傢俬營企業,末單位從業人員為2111人,較末單位從業人員增加13.43%,預計20xx年春季會新增250個新增崗位,同比增長11.84%。新增崗位主要集中在建築領域和技術性崗位上,而目前我市勞務市場以普工和年紀偏大的下崗職工為主,因為年齡結構、知識結構的錯位而出現勞務輸出地的“招工難”現象。

採礦業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較大,目前企業用工人數較上年有所減少,在經濟企穩回升後有望增加。以亨通礦業為例,

三季度時,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為5234萬元,單位從業人員為98人,受金融危機影響鋅價的持續走低,市場的不景氣和新《勞動法》的實施使企業用工成本增加,農民工工資浮動較大;生產時間相應減少、銷售下降,在企業生產不飽和的情況下,用工的數量迅速萎縮,底單位從業人員減少為56人,在隨着國家儲備政策、貼息政策的相繼出台和經濟形勢的逐步好轉,企業從二季度起逐漸出現回暖跡象,企業從業人員基本穩定在85人。

製造業技術人員緊缺。調查的天成絲業、昊華公司、旬陽煙廠、開源建材等企業,雖然也受經濟形勢的影響,有的企業處於減產、半停產狀態,但是與採礦業相比受國際價格因素影響較小,由於生產原料屬當地農副產品,產品銷售市場也是周邊地區,加之企業採取多種措施,使職工隊伍相對穩定,但是由於這些企業產品技術含量相對較高,要求職工具備一定的職業素質,造成企業對技術性崗位相對緊缺。

住宿餐飲業和建築業出現用工短缺。受我市經濟發展和高速路建設的影響,我市住宿餐飲業和建築業發展迅速,不同程度出現用工短缺,尤其缺乏年輕的務工者。

預計,私營企業隨經濟形勢的好轉20xx年春季用工有望增加,但是“招工難”問題尚待解決。

二、企業用工短缺的成因

通過對企業的調查走訪,可以看出,隨着市場經濟的縱深發展,人力資源的供需矛盾凸顯,企業“招工難”與求職者“就業難”問題同時顯現,主要表現:

一是招用的青壯年勞動力短缺,目前我市勞務市場上求職的工人多數年齡在35歲以上。而用工最為短缺的建築業、住宿餐飲業由於行業特點,希望招聘18-30歲之間的青年務工者。這樣造成供需方年齡結構的錯位。

二是工資待遇同求職者願望有差距。一方面企業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利潤空間有限,願意支付的用工成本相對較低,而另一方面隨着生活費用的上漲,求職者的預期薪金增加,兩者的矛盾導致就業意向難以達成。

三是工作強度大的企業招工難。工作強度大的企業與被聘人員之間的雙向選擇,一般年青人傾向於到發達地區做能夠獲得高收入的工作,而不願到經濟落後地區薪水不高而工作強度大的企業裏謀職。就拿興科房建公司來説,聘用小工每天工資由過去的30、40元漲到60元,技工工資達到每天100元水平,但仍然會出現招工緊張的現象。

四是法律意識淡漠,給用工單位帶來隱患。新《勞動法》的頒佈,更加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更加健全、完善了社會保障體系,也依法約束了用人單位。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又曝露出一些不盡完善的地方。比如,企業招用的一些簡單勞力,月工資幾百元,但與企業簽訂合同後,企業就要依照《勞動法》給工人購買養老、醫療、工傷、大病等險種,除企業按規定予繳納外,個人繳納部分要按照社會平均工資水平的比例繳納,而社會平均工資水平又遠遠高於其基本工資,也就是説工人要從本來就很低的薪水中拿出不少錢來購買保險,這樣就會導致很多工人不願意企業給買保險,也會使用人單位不知如何是好。

五是當地求職者整體上文化、技術水平不高,缺乏 必要的系統的職業技能培訓。據瞭解,在我市農村富餘勞力中,國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佔絕大多數;高中、大中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是少部分;有初級以上技能的更是少之又少;下崗失業人員中普工佔了絕大部份。

六是人才的培養遠不能滿足企業的用工需求。培訓與中小企業的用工需要缺乏必要的銜接,學校培育的普通人才企業用不上,企業需要的專業人員學校未培養,造成中小企業招工難,特別是招技術工人難。

三、多種措施解決“招工難”、“就業難”的矛盾

“招工難”、“就業難”的問題看似一種悖論,但是卻又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一方面企業招不到可用之人,另一方面剩餘勞動力閒置造成失業,對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有着極大地危害。要解決這個發展中的難題,必須採取多種措施從就業環境、優惠政策、加強培訓幾個方面加以解決。

1、改善就業環境。一是建立勞動力市場大系統,使信息能在企業、培訓學校、求職者三方自由流通,提高培訓教學針對性、減少企業招聘成本、縮短勞動者待工時間。二是加大宣傳力度,改善就業觀念。通過宣傳典型的方式,激勵求職者愛崗敬業。工會、共青團、婦聯、勞動社會保障局等有關部門應積極宣揚在我市境內私企、外企中誠實勞動、愛崗敬業的職工羣體,彰顯他們的先進事蹟。在評選各類勞動模範、優秀青年、“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時,有意向私企、外企的第一線勞動職工傾斜,引導勞動力受聘於民營企業,為當地的經濟建設服務。

2、繼續提供優惠政策。一是政府對企業實施相關優惠政策,如減少困難企業保險上繳比例,增加輪崗補貼、特殊技術崗位補貼等方式,減少企業用工成本,幫助企業吸引和留住高技術人才、在保障勞動者權益同時減輕勞動者保險費用負擔。二是政府對務工人員提供便利服務政策,解決子女入學問題、廉租房問題、醫療衞生等涉及生產生活的問題。

3、加大職業教育培訓。一是加強校企聯合辦學,培訓人才。學生在校經過一段時間的理論基礎學習後,可安排到企業頂崗實習,企業根據學員工作績效發給一定勞動報酬。經過實踐,使學生在中專職高畢業前就成為熟練工人。畢業後招工入廠就能成為企業技術骨幹,又可獲得較高的工資收入。二是開展靈活辦學,將長期培訓與短期培訓結合起來,將日間學習和夜校、節假日學習結合起來。不僅要有長期的專業知識的培訓,更要有短期的實用技術的培訓;培訓時間不僅侷限於白天的日常教學,還可以有針性的開展夜校和週末學習班,提高教學的靈活性。三是加大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企業需要具有高技術有創造力的人才來促進企業的發展,應在教學中注重啟發教育、通過創新比賽等方式激勵學員動手動腦,積極思考,為技術創新培養人才。四是將就業宣傳工作前移。提早動員鼓勵一批國中畢業生,報考職業學校,學一技之長,為將來走出社會打下良好的就業基礎。

4、增強法律意識。企業和務工者都應增加法律意識,企業應認真執行《勞動法》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參照地區行業平均勞動工資標準確定工資額,適當提高員工工資福利待遇,節假日、平時加班等超時勞動應按勞動法的有關規定支付相關的勞動報酬,依法為全部員工繳納養老、工傷、醫療等社會保障費用,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勞動者本身也應提高法律意識,意識到各種保險的繳納是為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應主動用法律來保護自己,而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拒絕企業給辦理相關保險。

【第14篇】企業用工調查報告

近年來,國內的創業熱情空前迸發。2016年,我國全年新登記企業增長24.5%,平均每天新增1.5萬家。2017年上半年,這一數字更達到了1.6萬家。這些企業為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是中國經濟整體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

但是,由於法律服務的高門檻和高成本,早期企業往往難以獲得合規方面的全面建議,潛在的勞動用工風險成為了早期企業發展中最普遍的問題。為了幫助早期企業完善用工制度、防控用工風險,無訟聯合華創資本,首次發起了面向早期企業的勞動用工風險調研。

調研工作自2017年4月啟動以來,歷時4個多月,數百家早期企業積極參與,經出品方嚴格核查,最終確定了符合此次調研數據質量標準的99家企業。這99家企業涉及電子商務、企業服務、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多個領域,覆蓋天使輪、a輪、b輪等多個融資階段。

一直以來,法律風險的系統性評估都是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的難題。企業往往只有被動地應對糾紛和訴訟,卻很難事先自查法律風險所在。尤其對於早期企業而言,由於缺乏專業法務人員的支持,企業更難對法律風險有清晰認知。而此次發佈的“勞動用工無訟指數”是一套成熟嚴謹的企業法律風險評價指標,填補了勞動用工領域的這項空白。

作為面向企業的互聯網法律服務機構,無訟一直致力於幫助企業認知及解決潛在法律風險點。在勞動用工方面,無訟通過大數據能力梳理了近三年來全國法院公開的所有勞動爭議裁判文書,從近60萬篇裁判文書中分析企業的涉訴緣由,據此總結出涵蓋9大勞動用工管理模塊的59個風險點,為其標定不同的風險權重,設計了勞動用工風險體檢問卷。企業通過填寫此份問卷自查勞動用工風險,所得分數即為企業的“勞動用工無訟指數”。

根據“勞動用工無訟指數”的評判標準,如果一家企業的“勞動用工無訟指數”整體得分在80分以上,説明企業的勞動用工表現較為優秀,風險相對可控,但如果低於這個分數,則意味着企業面臨着不同程度的勞動用工風險,發生糾紛和在糾紛中處於不利地位的可能性較高。

報告數據顯示,早期企業的“勞動用工無訟指數”整體偏低,平均分僅為67.1。不過,隨着企業逐漸規模化和組織結構的完善,“勞動用工無訟指數”也呈現出了逐漸遞增的趨勢,企業的勞動用工制度也愈漸完善。

無訟創始人蔣勇表示:“作為‘法人’,企業運轉的方方面面都和法律息息相關。但由於法律服務的高門檻和高成本,大多數初創企業難以配備專職法務人員,也難以便捷高效地獲得專業法律人士的建議,在法律風險上處於‘裸奔’狀態。作為面向企業的互聯網法律服務機構,無訟希望通過法律大數據能力、成熟企業法務管理經驗的積累和海量專家律師的支持,幫助企業實現健康合規運轉。發佈此份報告,也是希望從勞動用工領域切入,給創始人及人力資源管理團隊提供一些參考。”

華創資本管理合夥人陳鋭表示:“無訟作為中國互聯網法律服務行業的領軍企業,在法律領域和互聯網技術領域均具有豐富的行業經驗和深厚的影響力。此次推出早期企業勞動用工風險調研報告,以及幫助企業預警法律風險的‘勞動用工無訟指數’,正是無訟依託這種經驗和影響力,為中國早期企業的發展和規範做出的突出貢獻。”

六大發現詳解早期企業勞動用工風險現狀

發現一:在導致勞動爭議的眾多原因中,勞動關係解除和薪酬福利佔比過半

早期企業最容易因為什麼事情發生勞動糾紛?答案是勞動關係解除和薪酬福利。數據顯示,35%的早期企業的勞動糾紛都是由勞動關係解除所導致,由薪酬福利問題帶來的爭議則佔16%。由此可見,一半以上的勞動爭議都是由解聘員工和工資待遇上的問題引起的。前者往往是企業未與員工達成一致就單方面解除勞動關係;後者則多為企業未能及時或足額給予員工工資補償和加班費,因此引發糾紛。

發現二:每五次勞動糾紛就有一次走向仲裁或訴訟

大部分企業與員工之間的爭議都是通過內部協商解決的。從報告來看,這類爭議解決方式的佔比高達69%。但值得注意的是,通過勞動仲裁和訴訟解決勞動爭議的比例超過了20%。這意味着,每五次勞動爭議中,就會有一次走向仲裁或訴訟階段,這對企業來説無疑意味着更高的解決爭議的時間和經濟成本。

發現三:工時制度和休息休假管理成為企業勞動用工管理中最薄弱一環

一般而言,企業的勞動用工管理可以被分為招聘與錄用管理、勞動合同管理、工資福利管理、工時制度與休息休假管理等九大模塊。報告數據顯示,早期企業在工時制度與休息休假管理這一模塊的表現最為薄弱。早期企業普遍使用不定時工時制、加班制,同時缺少管理經驗和勞動風險防範意識,未能對相關制度進行規範並且及時取得監管部門的審批,因此管理制度的進一步完善成為當務之急。

發現四:四成企業對於如何足額補貼加班工資或給予調休沒有明確的規定

去年9月,某知名互聯網公司被爆出實行全員“996”,遭到員工一片聲討。此次調研中也反映出早期企業員工加班普遍比較頻繁,同時,40%的企業未對員工的加班及時足額支付加班工資或者安排調休,這可能會導致員工情緒的變化和潛在的用工風險。

發現五:近半數企業競業限制協議內容不完善,執行中也缺乏約束力

早期企業,尤其是互聯網領域的早期企業,常常通過競業限制協議,禁止本單位員工在離職後,去往與本單位有競爭關係的其他用人單位工作或自己從事同類業務。一旦員工違反此類協議,企業就可向其提起索賠,保護自身利益。此類訴訟糾紛屢見報端:兩年前,某知名互聯網公司就曾因員工違反競業限制協議而將15名前員工告上法庭,今年4月,某視頻網站又因前高管跳槽同業而向其提出近五千萬元的索賠金額。

從企業端看,完善的競業限制協議,是有效的競爭保護手段。但報告顯示,46%的企業並未為競業限制合理約定違約金條款,這意味着,一旦員工違反競業限制約定,企業將無法獲得任何補償。除此之外,企業在約定競業限制期限、競業限制補償的支付上也多有不完善之處。這些不完善使得企業的競業限制條款難以實質發揮應有的約束作用,從而無法對企業形成有效的保護。

發現六:金融科技行業勞動爭議賠償額最高,人工智能行業競業糾紛發生比例最高

不同的'早期企業也在勞動用工糾紛上體現出了明顯的行業特徵。就企業在過去一年中因為勞動爭議支付的賠償金而言,金融科技行業位居榜首,10萬元以上高額賠償的比例高達14.2%,遠遠高於其他行業。這一行業整體薪資水平較高,產生的勞動爭議也多集中在競業禁止、股票期權、高額培訓費用等領域,因此糾紛金額也就往往較高。

而在引發糾紛的原因方面,人工智能/大數據、企業服務、智能硬件行業由競業限制引發糾紛的比例位列前三。近年來人工智能行業的火爆不用多説,由此帶來的是專業人才供求的嚴重失衡,激烈的人才爭奪戰在所難免。雖然大多數企業會通過簽訂競業限制協議的方式保護自身商業祕密,但在激烈的人才爭奪中,競業限制糾紛還是會頻繁爆發。除此之外,企業服務和智能硬件也是近期十分熱門、並且注重技術能力的行業,對技術人員的爭奪同樣嚴重,由此導致的競業限制糾紛也就同樣多發。

在此次調研結束後,無訟為每一家參與調研的企業提供了詳實的風險評估報告及解決方案建議,引發企業廣泛關注。多家參與調研的企業均表示,風險評估讓自己清晰地看到了企業管理中的不完善之處,知曉了可能存在重大勞動用工風險的領域,並在無訟法務的支持下采取了有效的合規措施。

【第15篇】企業用工情況的調查報告

關於企業用工情況的調查報告

為深入分析我市園區企業用工趨勢,積極主動地為企業提供服務,近日,市人社局組成調查小組,對全市各工業園區企業展開了用工情況調查。連日來,調查小組深入各地工業園區,通過發放填寫調查表、問卷表、召開座談會等方式開展現場調查,對企業用工數量、用工需求、勞動合同簽訂情況、工資和福利待遇、參加社會保險情況和勞動生活條件等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和統計,較全面地掌握了園區企業用工情況。接下來,將在此基礎上,形成專題調研報告,針對企業用工需求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對企業改進自身條件,增強吸引力提出了可行性建議。

一季度扶持就業困難對象就業成效明顯

今年以來,我市繼續加大就業困難對象就業幫扶工作力度,開展了“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等一系列就業服務專項行動,積極落實就業扶持政策,着力解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問題。通過調查摸底,充分掌握就業困難人員的動態,具體瞭解其面臨的實際困難和就業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政策諮詢、職業指導和就業信息服務,幫助其就業。一季度,共計幫助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752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41.7%,其中,實現就業困難對象再就業1866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62.2%。

市就業局以作風整肅力促經辦能力提升

廣安市就業服務管理局近日組織召開了幹部作風整肅工作會議,認真學習了中共廣安市委、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繼下發的《關於開展幹部隊伍作風整肅工作的實施意見》,並對開展幹部作風整肅工作作了重要部署。會議強調,20xx年是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系統經辦能力提升年,全市就業服務系統要以幹部作風整肅工作為抓手,圍繞“庸、懶、軟、散、浮、奢、梗”七個方面的着力整治,深化延伸“創先爭優”和創建優質服務窗口活動,促進幹部職工始終保持腳踏實地、勤勉敬業、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始終發揚使命為責、實幹為本、奉獻為榮的優良作風,樹立作風清新、服務優質、執法文明、廉潔高效的部門形象。

我市失業保險基金抗風險能力進一步增強

截止4月15日,我市各區市縣失業保險基金存款餘額已全部上解到市級收入户,失業保險基金統籌層次實現真正意義的市級統籌,基金抗風險能力進一步增強。

去年以前,我市失業保險基金統籌層次為縣級,統籌層次低、基金規模小、調劑能力弱,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失業保險制度功能的發揮。為進一步規範失業保險工作,切實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增強基金抗風險能力,去年底市政府出台了《關於印發廣安市失業保險市級統籌辦法的通知》,失業保險基金統籌層次提升為市級,全市統一參保範圍和對象,統一繳費比例,統一繳費基數核定標準,統一確定待遇項目和標準辦法。

今年初,由市審計、人社、財政部門工作人員組成的工作組對全市失業保險基金帳務進行了清理。目前,各地的失業保險基金存款餘額已全部上解到市級失業保險基金統籌基金收入户,全市失業保險各項工作正式進入市級統籌程序。

我市將45家企業用工情況納入失業動態監測範圍

為準確把握經濟形勢對我市就業、失業的影響,健全失業監測預警制度,我市將啟動失業動態監測制度,對部分企業用工變化情況實施動態監測。目前,此項工作已進入準備階段,全市45家企業用工情況將納入首批監測範圍。

為做好此項工作,我市成立了失業動態監測工作小組,按照“突出重點、注重實效、簡便易行、穩步實施”的原則制定了工作方案和措施,考慮企業規模、從業人員、行業分佈等因素,將華鎣山廣能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四川省星星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嶽池港華燃氣有限公司、四川綠好食品有限公司等45户企業納入了監測範圍,涉及10多個行業的20xx0餘名從業人員。全市就業部門將每月收集監測企業從業人員變動情況,對採集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對減員數量多、減幅大的企業深入分析原因及影響程度,並結合同期城鎮登記失業率、企業勞動用工備案等情況,形成分析報告並進行失業預警。

目前,此項工作已進入數據採集、核實和建檔工作階段,7月1日起正式開展定期監測工作。

我市再次提高失業保險金髮放標準

為確保我市失業人員的基本生活,近日,市人社局出台文件,再次提高了失業保險金髮放標準。

廣安區城鎮失業職工失保金由每月455元提高到了616元,增加了161元,農民合同制工人一次生活補助金由每月296元提高到了400.4元,增加了104.4元;嶽池縣、武勝縣、鄰水縣、華鎣市城鎮失業職工失保金由每月455元提高到了560元,增加了105元,農民合同制工人一次生活補助金由每月296元提高到了364元,提高了68元。其他失業保險待遇相應調整。

這一惠及民生的政策從20xx年1月1日起執行。

5880人簽約園區企業就地就業

新年剛過,各地按照全市開展“春風行動”的統一安排,在全市12個工業園區牽頭組織舉辦了大型專場招聘會15場次。進場招聘企業146户,提供就業崗位8926個,求職參加應聘人員達21963人,報名參加職業技能培訓1314人,達成就業意願及簽訂勞動合同5880人。全市共發放就業促進政策、企業用工信息、勞動權益保障等宣傳資料10餘萬份,提供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和政策諮詢服務10萬餘人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81myv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