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書筆記 >

精品的讀書筆記成語故事

精品的讀書筆記成語故事

精品的讀書筆記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是文化的精華。那讀成語故事,大家的閲讀感受有哪些呢? 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讀書筆記成語故事,希望你有所收穫。請您閲讀。

讀書筆記成語故事1

讀了《中華成語故事》,我再一次被漢語的奇妙所震撼,為它的魅力折服。成語是人們在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簡潔而精闢的詞語或短句。它是我國語言文化中最具魅力的一部分,因為,每個成語的形成一般都有一個典故,每個成語的背後都有一個故事。通過這一個個的成語故事,我們不僅理解了成語的意思,還可以瞭解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寶貴的文化遺產、高超的智慧。

有一個濫竽充數的成語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戰國時期,齊宣王喜歡聽人合奏吹竽,所以派人蒐羅能吹善奏的樂工,組成了一隻吹竽樂隊,並受到了優厚的待遇。有個叫南郭的人根本不會吹竽,但也混了進去。每次合奏吹竽的時候都只是做做樣子。齊宣王去世後,他兒子齊湣王偏喜歡聽樂師們單獨吹竽給他聽。南郭先生聽説後十分害怕,趕緊溜走了。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濫竽充數這個成語的意思,它是指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裏充數,或是以次充好。同時,我也懂得了這樣一個道理:不管做什麼事情,都不能弄虛作假,靠僥倖取勝。沒有真才實學,最終是站不住腳的。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我學管樂時的情形。有一次,濫竽充數的故事再次上演,而我就是故事的主角。管樂課學了新曲子,老師讓我們回家多練練,我也沒在意,只練了一遍,心想到時候做做樣子就行了。上課了,老師先讓我們合奏了一遍,我不停的按單簧管上的按鍵,搖頭晃腦,好像吹的很陶醉,其實我根本就沒吹出來音。終於吹完了,我長歎一口氣,以為這樣就完了,沒想到,老師對我們吹得不太滿意,竟讓我們一個一個吹。我的心一下子懸到了嗓子眼裏,急得抓耳撓腮。輪到我了,我沒吹幾句就吹不下去了,只得紅着臉老老實實説了實話。結果自然免不了挨老師的一陣數落,受同學們的一頓嘲笑。唉,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濫竽充數是不行的。

讀書筆記成語故事2

這個故事講的是宋國有個農夫正在田裏翻土。突然,他看見有一隻野兔從旁邊的草叢裏慌慌張張地竄出來,一頭撞在田邊的樹墩子上,便倒在那兒一動也不動了。農民走過去一看:兔子死了。因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了。農民高興極了,他一點力氣沒花,就白撿了一隻又肥又大的野兔。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撿到野兔,日子就好過了。從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氣種地了。每天,他把鋤頭放在身邊,就躺在樹墩子跟前,等待着第二隻、第三隻野兔自己撞到這樹墩子上來。世上哪有那麼多便宜事啊。農民當然沒有再撿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卻荒蕪了。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能這樣。不能白日做夢,等着天上掉餡兒餅,不能抱不經心而想得到成功的僥倖心理。

而《愚公移山》講的是太行、王屋兩座大山,面積約七百里,高達七八千丈。它們原來位於冀州的南部、黃河北岸的北邊。北山腳下有個叫愚公的人,年紀將近九十歲了,面對着山居住。愚公苦於山北面道路阻塞,進進出出曲折繞遠。於是愚公召集全家人來商量説:“我和你們用盡全力剷平險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意見。愚公的妻子提出疑問説:“憑你的力量,連魁父這座小山都削減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山怎麼樣呢?況且把土石放到哪裏去呢?”大家紛紛説:“把土石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面。”愚公於是帶領三個能挑擔子的子孫,鑿石頭,挖泥土,用土筐運送到渤海的邊上。鄰居姓京城的寡婦有個孤兒,剛滿七八歲,蹦蹦跳跳地去幫助愚公。冬夏換季,才往返一次呢。河曲有一個姓智的老頭笑着阻止愚公説:“你太不聰明瞭。憑你這麼大的歲數和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根草都不能拔掉,又能把泥土和石頭怎麼樣?”北山愚公長歎一聲説:“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不能改變的地步,竟然比不上寡婦和小孩子。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沒有窮盡的,可是山不會增高加大,為什麼愁挖不平呢?”河曲的智叟沒有話來回答。山神聽説了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天帝被他的誠心感動,命令力氣很大的神的兩個兒子揹走了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從此,冀州的南部,漢水的南面,沒有山崗高地阻隔了。

這個成語教育我們:幹什麼事都要有頑強的毅力,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讀書筆記成語故事3

寒假裏預習、複習很重要,讀書寫博也很重要。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成語故事》。在這本書裏,讓我印象深刻的兩個故事分別是:毛遂自薦和精衞填海。

成語故事.毛遂自薦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中曾説過:“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於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願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讀了這篇文章後,我真為毛遂的膽量佩服。如果是我,肯定會想“你不選我,我還懶得去呢”。才不會像毛遂那樣。

在生活中,如果膽子小,就會失去許多寶貴的機會。有一次,班裏要選出五個領讀員,我非常想當領讀員,可是我不敢跟老師説,結果沒選上。以後我要學毛遂自薦。學他那毛遂自薦的勇氣。

成語故事.精衞填海

精衞原來是炎帝最寵愛的女兒,有一天去東海邊玩兒,可是突然風暴來襲,將她淹死了,於是精衞化身為鳥,立志要以堅忍不拔的毅力把大海填平。

精衞的力氣很小,大海一望無際,怎麼可能被填平呢?可我覺得,不管是誰,只要認定一個目標,堅持不懈地去做,就會有所成就。雖然精衞的力氣很小,不可能填平大海,但它的精神是難能可貴的,是可以鼓舞我們奮發向上的。

《精衞填海》這成語故事使我受益匪淺,我們一定要學習精衞的精神。

讀書筆記成語故事4

在這個暑假我讀了《成語故事365》,這本書非常的精彩,這裏面令我最深刻的是“狐假虎威”這個小故事。

它主要講述了:有一隻老虎早上起來,看見一隻狐狸,抓住狐狸説:“讓我吃掉你吧”狐狸説“你不能吃我,我是上天派來的百獸之王,不信,你就跟我來上山走一走。”狐狸領着老虎上山了。到了山上,刺蝟看見了百獸之王的老虎,嚇得直跑。老虎因此相信了狐狸的話。老虎就走了。其實,刺蝟怕的是老虎而不是狐狸。這就是狐假虎威的由來。

現在人們用“狐假虎威”來比喻那些小人藉助他人的力量來作威。

這篇文章,我們不能學習狐狸的狡猾不能總是吹牛説謊話。但是我們要學習狐狸的聰明才智,在危機的時刻領用自己的才智,用聰明保護自己。

段落我看完了<成語故事365>頁.其中最讓我感興趣的是<鑿壁偷光>和<懸樑刺股>.

<鑿壁偷光>是講以前有一個名叫匡衡的少年,非常好學,很愛讀書,但他家裏很窮買不起書,於是他只好去別人家裏借書,但那個

有書的大户要匡衡幫他幹活才肯借書給他,還限制他白天干活晚上才能看書.於是夜晚,匡衡就拿着書在黑暗的房裏看起書來,但沒

光怎麼看呢?他想出個點子在別人家的牆壁上鑿一個小小的洞,這樣光就可以照進來了就能看書了.從此每天晚上他就這樣看書.匡

衡發奮讀書勇於進取的精神很值得我去學習.我們現在擁有那麼好的學習環境一定要好好珍惜努力學習.

<懸樑刺股>這個故事訴説了戰國時的蘇秦目不識丁,無所作為,受到別人的嘲笑,他為了有所成就便開始發奮學習.每當困了就用錐

子猛刺大腿,讓疼痛驅除疲倦繼續讀書.讀到這裏我的眼睛濕潤了....很敬佩他堅強的毅力.想想我平時做事總是三天打魚兩天嗮網.

讀了這本書我受益匪淺.今後我做任何事都要持之以恆.

最近我讀了《成語故事365》這本書。我覺得拔苗助長這個故事講得很有意思,現在我就給大家講講拔苗助長這個故事。

以前,有一個人他的性子很急。有一天,他種了一些秧苗,種下秧苗後,就希望秧苗立刻長大成熟。他幾次去田裏看秧苗,都沒看出秧苗長高,心裏很着急。有一天,他突然想:如果把秧苗往上拔一拔,秧苗不就長高了嗎?想到這裏,他快步跑到田裏,把秧苗一株一株地都往上拔了一大截。就這樣整整幹了一天,他才把田裏的秧苗都拔高了。晚上,他回到家裏高興地對家人説:“我今天辛苦了一整天,總算是幫田裏的秧苗長高了!”

第二天,他的兒子跑到田裏一看,原來綠油油的秧苗,現在全都枯黃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懂得了做事要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這樣才能把事做好。不能像故事裏的那個農民一樣那麼着急,到頭來什麼也沒有做好。

讀書筆記成語故事5

成語是中國語言文字的精華,言簡意賅,意味深長,其中不少還藴含着許多豐富的歷史知識和傳統美德。而《中國成語故事》這本成語故事書也寫了許多古今聞名的成語故事,如《近水樓台》、《餘音繞樑》、《雞犬不寧》、

《驢鳴犬吠》、

《奉公守法》等成語故事,這些故事對我們國小生既能“益智”,又能“養性”,非常值得我們去閲讀,去思考,從中懂得更多知識。

所以,我在星期六那天,閲讀起《中國成語故事》來。當我讀到《玩物喪志》這個成語故事時,我被周朝太保召公奭寫信勸武王的事所感動。

那是公元前1051年,武王派兵滅了商朝以後,號召遠方各國都來臣服周朝。有一天,旅國來了一位使者,送給武王一隻名叫獒的大狗。這隻狗有四尺多高,兩眼十分機靈,深得武王喜愛。從此,武王每天都顧着玩這條大狗,連國家大事也不顧。後來,周朝太保召公奭看到武王玩物喪志,連忙寫信給武王,勸他不要沉迷於供人玩弄的事物,應該勵精圖治。

武王看了這封信,忽然反省過來,想到商朝滅亡的教訓,覺得召公奭的話很對。從此以後, 武王做任何事情都兢兢業業,不敢荒失,周朝的統治也得到了發展。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沉迷於供人玩弄的事物,使人喪失進取的志向。學習也是一樣,不能沉迷於玩樂,荒廢學業,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啊!

讀書筆記成語故事6

讀了《中華成語故事》,我再一次被漢語的奇妙所震撼,為它的魅力折服。成語是人們在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簡潔而精闢的詞語或短句。它是我國語言文化中最具魅力的一部分,因為,每個成語的形成一般都有一個典故,每個成語的背後都有一個故事。通過這一個個的成語故事,我們不僅理解了成語的意思,還可以瞭解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寶貴的文化遺產、高超的智慧。

有一個濫竽充數的成語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戰國時期,齊宣王喜歡聽人合奏吹竽,所以派人蒐羅能吹善奏的樂工,組成了一隻吹竽樂隊,並受到了優厚的待遇。有個叫南郭的人根本不會吹竽,但也混了進去。每次合奏吹竽的時候都只是做做樣子。齊宣王去世後,他兒子齊湣王偏喜歡聽樂師們單獨吹竽給他聽。南郭先生聽説後十分害怕,趕緊溜走了。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濫竽充數這個成語的意思,它是指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裏充數,或是以次充好。同時,我也懂得了這樣一個道理:不管做什麼事情,都不能弄虛作假,靠僥倖取勝。沒有真才實學,最終是站不住腳的。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我學管樂時的情形。有一次,濫竽充數的故事再次上演,而我就是故事的主角。管樂課學了新曲子,老師讓我們回家多練練,我也沒在意,只練了一遍,心想到時候做做樣子就行了。上課了,老師先讓我們合奏了一遍,我不停的按單簧管上的按鍵,搖頭晃腦,好像吹的很陶醉,其實我根本就沒吹出來音。終於吹完了,我長歎一口氣,以為這樣就完了,沒想到,老師對我們吹得不太滿意,竟讓我們一個一個吹。我的心一下子懸到了嗓子眼裏,急得抓耳撓腮。輪到我了,我沒吹幾句就吹不下去了,只得紅着臉老老實實説了實話。結果自然免不了挨老師的一陣數落,受同學們的一頓嘲笑。唉,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濫竽充數是不行的。

我喜歡《中華成語故事》這本書,它真的讓我領略到了古人高超的智慧:一個詞語竟然隱藏着這麼一個內涵豐富的故事。這些故事,或可笑或感人,但都讓我們學到了知識,明白了事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shu/dld7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