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七年級歷史下冊複習提綱(精品多篇)

七年級歷史下冊複習提綱(精品多篇)

七年級歷史下冊複習提綱(精品多篇)

七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複習提綱第一部分 篇一

1、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

2、589年,隋朝滅掉陳朝統一南北。

3、隋煬帝從605年起,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4、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5、隋朝大運河分為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和五大河: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6、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7、618年,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進入長安建立唐朝。

8、我國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則天,她晚年稱帝,改國號為周。

9、唐太宗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税勞役;注重作用賢才和虛心納諫。他任命富於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稱“房謀杜斷”。重用敢於直言的魏徵為著名的諫臣

10、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11、唐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後人稱為“茶神”。

12、由武則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業在唐朝有重要發展,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和唐三彩最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藝的珍品。

14、唐朝時期,全國的大都市有長安、洛陽、揚州、和成都。

15、長安城內分為坊和市,訪是居民宅區,市為繁榮的商業區。

16、長安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統治時期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始於隋文帝時。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

19、唐朝科舉制度常設的考試科目很多,以進士和明經兩最為重要。

20、唐朝時期完善科舉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則天。

21、科舉制度在我國封建社會延續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廢除。

22、唐朝時唐太宗和武則天,政府在今新疆地區先後設立了管轄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

23、7世紀前期,吐蕃傑出的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定都邏些。

24、唐朝時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係。

25、8世紀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經成為“和同為一家”了。

26、8世紀中前唐玄宗封回紇首領為懷仁可汗,唐玄宗封南詔首領為雲南王。

27、隋唐對外交往比較活躍,與亞洲以至非洲、歐洲的一些國家,都有往來。

28、唐朝時中國與天竺交往頻繁,最傑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他專心翻譯佛經,還寫成《大唐西域記》。

29、玄宗時,鑑真應日本僧人邀請,東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唐朝長安是當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0、許多新羅商人來到中國經商,新羅特產居唐朝進口首位。

31、隋朝傑出工匠李春設計並主持建造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

32、唐朝印製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3、唐朝傑出的醫學家孫思邈,畢生心血寫成《千金方》,被後世尊稱為“藥王”

34、石窟藝術在隋唐時期大為發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肅西部的敦煌莫高窟。

35、10世紀初,契丹首領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國,都城在上京。

36、11世紀前期,党項首領元昊稱大夏國皇帝,都城在興慶,史稱西夏。

37、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建立宋朝定都東京,史稱北宋。

38、1127年趙構登上皇位,定都臨安,史稱南宋。

39、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在堰城大敗金軍,收復許多失地。

40、宋朝的造船業居世界首位。東南沿海的廣州、泉州等地,都有發達的造船業。

41、唐朝時從越南引進的優良品種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區推廣。水稻在宋朝躍居糧食產量首位,主要產地在南方。棉花的種植,由兩廣、福建擴展到長江流域。茶樹的栽培在江南的丘陵地區。

42、北宋時蜀地絲織品“號為冠天下”。江浙的絲綢產量高,朝廷用的絲綢,有很多來自江浙。

43、南宋時,江南地區已成為我國制瓷業重心。浙江哥窯燒製的冰裂紋瓷器,給人以別緻的美感。北宋興起的景德鎮,後來發展成為著名的瓷都。

44、南宋時最大的商業都市是臨安,它的繁榮程度遠遠超過北宋時的開封。

45、宋朝的海外貿易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僑胞貿易的重要國家,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

46、元朝政府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47、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紙幣的產生,有利於商業發展。

48、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兩色的衣服。由於士大夫的提倡,婦女纏足的陋習。

49、北宋的肉食中以羊為多;南宋吃魚多。宋代時,北方以麪食為主,南方以稻米為主。

50、今天的傳統節日,像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稱春節為元旦,最為重視。

51、1206年,蒙古貴族召開大會,推舉鐵木真為大汗,尊稱他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國。

52、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軍佔領臨安,南宋滅亡。

53、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聞名世界的商業大都市。意大利旅行家馬克可·波羅的著作《馬可。波羅行紀》。描述了大都的繁華景象。

54、元朝為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元世祖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元政府加強對西藏的管轄,西藏成為元朝正式的行政區;還加強對琉球的管轄。

55、北宋時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它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15世紀歐洲才出現活字印刷,比我國晚約四百年。

56、指南針是我國人民的偉大發明,早在戰國時期,人們製成“司南”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北宋時,製成了指南針,並開始用於航海事業。南宋時海外貿易發達,指南針廣泛用於航海。

57、火藥是我國古代煉丹家發明的,唐朝末年,火藥開始用於軍事上、宋元時期,火藥武器廣泛用於戰爭,主要有突火槍、火箭、火炮等。

58、我國北宋時期的科學家沈括的科學成就有《夢溪筆談》、創制“十二氣歷”。我國元朝時的著名天文學家和水利專家郭守敬的科學成就有《授時歷》測定一年為365.2425天,與現在公曆的公曆基本相同,但比現行公曆的確立早約三百年。

59、北宋的司馬光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史學家編寫《資治通鑑》是一部編年體的通史鉅著,敍述了從戰國到五代的歷史。

60、北宋時期的山水畫家郭熙、李公麟人稱“宋畫第一”、張擇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圖》、元代最著名的畫家是趙孟滏,他 的作品被稱為“神品”

61、人稱“宋四家”指蘇軾、黃庭堅、米 (fU)、蔡襄。

62、1368年初,朱元璋以應天為都城,改稱南京稱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63、明朝的特務機構:朱元璋設立錦衣衞、朱棣設立東廠進行對臣民的監查、偵查。明政府規定科舉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範圍內命題,答卷的文體必須分成八個部分稱為“八股文”。

64、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難”旗號,起兵反對建文帝,稱帝。1421年遷都北京,以加強中央對北方的控制。

65、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在1405——1433年派鄭成功七次下西洋,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他是我國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航海家。

66、元末明初明政府派戚繼光抵抗倭寇平息東南沿海的倭患。

67、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國廣東澳門的居住權。在1999年12月20日,迴歸祖國懷抱。

68、明朝後期,女真的傑出首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爾哈赤自立為汗,國號為金,史稱後金。遷都瀋陽,後改稱盛京。

69、皇太極繼承汗位改女真族名為滿洲。1636年在盛京稱帝,改國號“金”為清。1644年遷都北京,對全國的統治。

70、為了加強君主專制,雍正帝設立軍機處,議政王大臣會議名存實亡,乾隆帝時撤銷議政王大臣會議。軍機處的設立,標誌着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的 “文字獄”最為嚴重。

71、明朝後期(1624年),荷蘭殖民者侵佔了我國寶島台灣,1661年鄭成功率兵進入台灣,1662年初荷蘭殖民者被迫投降,台灣重新回到祖國懷抱。鄭成功是我國曆史上的民族英雄。鄭成功在台灣設置府縣,加強管理。

72、1683年清軍進入台灣,1684年清朝設置台灣府,隸屬福建省。台灣府的設置,加強了台灣同祖國內地的聯繫,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

73、17世紀中期,沙皇俄國勢力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在雅克薩和尼布楚修建城堡。康熙帝命令清軍水陸並進,擊斃侵略軍頭目托爾布津被迫投降。

74、1689年中俄雙方代表在尼布楚進行談判,經過平等協商簽訂了《尼布楚條約》。這個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

75、順治帝接見西藏的佛教首領__五世賜予“__”封號、康熙帝賜予另一個位西藏佛教首領為“**額爾德尼”的封號。

76、1727年,清朝開始設置駐藏大臣。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__、**共同管理西藏事務。__禪的繼承,必須報請中央政府批准。

77、乾隆帝時下令調兵討伐回部上層族小和卓與大和卓。清朝在新疆設置伊犁將軍,對整個新疆地區進行管轄、設置哨所,加強對西北地區的管轄。

78、1771年初英勇的扈特部眾,在傑出的首領渥巴錫的領導下,毅然踏上了迴歸祖國的征途。乾隆帝先後接見了渥巴錫並妥善安置了土爾扈特部眾。

79、清朝疆域:西跨葱嶺——西北達巴爾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亞——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台灣及其附屬島嶼釣魚島、赤尾嶼——南至南海諸嶼。成為亞洲最大的國家。

80、明代從外國引進的馬鈴薯、花生和向日葵等在不少地方推廣種植。

81、棉紡織業在明代已從南方推向北方,蘇州是明代的絲織業中心;景德鎮是全國的制瓷中心,暢銷海內外。

82、明清時期 ,商品經濟空前活躍。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的貿易城市。

83、明朝中期以後,蘇州、松江等地的紡織業中,出現了許多以生產商品為目的的機户。他們開設機房,僱用機工進行生產,出現了“機户出資,機工出力”的生產方式。機户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僱用工人。他們之間這種僱用與被僱用的關係,是一種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係。

84、清初的40年,實行嚴厲的禁海政策。清朝統一台灣以後開放四個港口,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後來下令只開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關閉其它港口。

85、北京城由宮城、皇城和京城三個部分組成。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蜿蜓六千餘公里,是世界上的一個奇蹟。

86、明朝醫藥學家李時珍寫的一部總結性藥物學鉅著《本草綱目》、明朝末年,傑出的科學家宋應星寫了一部《天工開物》總結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的著作,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徐光啟關於農業生產的理論和科學方法還介紹歐洲的水利技術的著作《農政全書》。

87、元末明初的《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説。《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説。明朝中期的《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是一部充滿浪漫主義氣息的長篇神話小説。清朝曹雪芹的《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説的高峯,《紅樓夢》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地位。

88、湯顯祖是明朝後期最負有顧盛名的戲劇家,代表作出《牡丹亭》。清朝中後期以微劇、漢調為基礎,融合吸收了其它劇種的一曲調和表演方法,在19世紀中期初步形成一個新的劇種——京劇。

89、明朝書法家董其昌的作品兼有“顏骨趙姿”之美。明末畫家徐渭的作品《墨葡萄圖》,清朝的“揚州八怪”,其中鄭板橋《蘭竹圖》最為有名。

七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複習提綱第三部分 篇二

一、簡單的列舉題,要做到識記

1、列舉唐朝三位著名的詩人及代表作:

李白《蜀道難》 杜甫 “三吏”“三別” 白居易《新樂府》

2、列舉北宋時少數民族政權和都城:契丹,都城上京 ;党項,都城興慶; 金,都城會寧。

3、列舉17世紀我國進行反侵略的歷史事件:

鄭成功收復台灣、戚繼光抗擊倭寇、第一次雅克薩自衞反擊戰、第二次雅克薩自衞反擊戰。

4、列舉明朝三位著名的科學家及其著作:

李時珍《本草綱目》 宋應星《天工開物》 徐光啟《農政全書》

二、材料題的分析與技巧掌握

1、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1)這句話是誰説的?

(2)唐太宗對君與民的關係做何比喻?兩者關係怎麼樣?

答案:唐太宗; 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夠承載船行走,也能夠把船掀翻。

(3)他為何會產生這一認識?

答案: 因為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訓,從農民戰爭中認識到人民力量的強大。

(4)為此,在他執政後,採取了哪些緩和君民關係的措施?

答案:重視發展生產,減輕人民負擔;提倡節儉,革除弊政;重用人才,虛心納諫。

2、“機户出資,機工出力”

(1)“機户”指什麼人?“機工”指什麼人?

答案:早期的資本家 ; 早期的僱用工人。

(2)“機户”和“機工”之間是一種什麼關係?

答案:僱用與被僱用的關係,是資產階級生產關係性質。

(3)材料中的現象出現在何時何地?

答案:出現在明朝中後期蘇州和松江一帶地區。

3、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產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

(1)材料中的“天朝”和“外夷”分別指什麼?

答案: 天朝指清朝;外夷指外國。

(2)這句話是誰説的?答案: 乾隆帝説的

(3)這奪段話反映了清朝統治者什麼思想?

(4)據此清朝採取了什麼對外政策?

答案:重本抑末,壓制打擊工商業發展的保守思想; 採取了閉關鎖國的政策。

技巧:做分析題,一定要做到膽大心細,“膽大”,就是相信自己,“心細”就是一定要認真審題,抓住相關的知識要點,聯繫課本知識進行突破。

課 隋朝的統一與滅亡 篇三

一、隋朝的建立

1.隋的建立

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

2.隋的統一

時間:589年,隋朝滅陳,統一南北。

原因:①長期的分裂和戰亂,人民渴望統一。

②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經濟的發展。

③隋朝勵精圖治,國力強盛;陳朝統治腐敗,力量衰弱。

意義:結束了長期的分裂,實現了統一,為隋唐時期經濟文化的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

3.隋朝經濟的繁榮──“開皇之治”

(1)表現:人口激增,墾田擴大、糧倉豐實。

(2)原因

①國家統一,社會安定;

②隋文帝勵精圖治,發展生產;

③統治者提倡節儉。

(3)隋文帝在位時期,國家統一、安定,人民負擔較輕,經濟繁榮發展,史稱隋文帝的統治為“開皇之治”。

二、開通大運河★★★★★

1.目的: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

2.開通原因

①隋文帝的統治為開通大運河奠定經濟基礎。

②隋朝國家統一。

③有前代開鑿的幾段古運河為基礎。

3.時間、人物:隋煬帝從605年起,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4.中心、起始點: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

5.長度及地位: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6.四個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

7.連接五條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8.開通的作用:有利於維護國家統一和中央集權,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

9.評價

積極:

①經濟上:大大促進了南北經濟交流;

②政治上:有利於維護國家的統一和中央集權(加強了對南方的控制)

消極:但也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徭役負擔,加速了隋朝的滅亡。(隋亡的根本原因是隋朝的暴政,大運河的開鑿並不能使隋朝因此而亡國)總的看來,大運河的開鑿,是隋對中國歷史的重大貢獻。

三、開創科舉取士制度 ★★★

1.過程

①隋文帝即位後,廢除了前朝的選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學識,初步建立起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

②隋煬帝時,進士科的創立,標誌着科舉制的正式確立。

2.意義:科舉制的創立,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擴大了官吏選拔的範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同時也推動了教育的發展。科舉制成為歷朝選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維持了1300多年。

四、隋朝的滅亡

1.背景:隋煬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縱情享樂,奢侈無度。在位期間,營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屢次發動戰爭,致使民不聊生,社會矛盾激化。

2.概況:山東地區首先爆發農民起義,隨即蔓延至全國,隋朝統治面臨瓦解。

3.滅亡:公元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與秦朝滅亡原因相同都是暴政亡國)

課 “貞觀之治” 篇四

一、唐朝的建立與“貞觀之治”

1.建立:618年,李淵建立唐朝,定都長安。李淵就是唐高祖。隨後消滅各支起義軍和割據勢力,平定了全國。

2.即位:626年,李世民(唐太宗)即位,年號“貞觀”。

3.統治

(1)納諫: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歷史教訓,勤於政事,虛心納諫,從善如流。大臣魏徵敢於直言,前後進諫200多次。

(2)用人:廣納賢才,知人善任。著名宰相房玄齡、杜如晦。

(3)政治:①進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確中央機構的職權及決策程序;②制定法律,減省刑罰;③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鼓勵士人報考,進士科逐漸成為最重要的科目;④嚴格考查各級官吏的政績。

(4)經濟上,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

(5)軍事上,先後擊敗東、西突厥,加強了對西域的統治。

4.結果:唐太宗統治期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國力增強,文教昌盛,史稱“貞觀之治”

5.評價唐太宗

唐太宗採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於社會的發展,促成了“貞觀之治”的出現。唐太宗是我國曆史上傑出的封建帝王。

6.封建社會的主要盛世及其共同點:

(1)主要盛世:西漢的文景之治和漢武盛世、東漢的“光武中興”、隋朝的“開皇之治”、唐朝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以及清朝前期的康乾盛世。

(2)共同原因:A、國家統一和社會穩定是盛世局面出現的前提和基礎。B、政治清明和政策穩定是盛世局面的保證。(如:制度的創新、開明的民族政策、開放的外交政策等。)C、人民羣眾的辛勤勞動。D、統治者的勤政愛民、勵精圖治。

(3)共同表現:國家統一,社會安定,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思想活躍,外交開放,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5.現實意義

(1)維護國家統一和社會安定保證社會經濟發展。

(2)合理調整統治政策,促進經濟快發展。

(3)重視人才的培養、選拔和任用,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

(4)以德治國與以法治國並重,確立民本思想,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創建和諧社會。

三、女皇武則天

1.稱帝:與唐高宗共掌朝政,後相繼廢掉兩個已經做了皇帝的兒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國號為周,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統治措施:打擊敵對的官僚貴族;大力發展科舉制,創立殿試製度,不拘一格選拔人才,擴大了統治基礎。繼續推行貞觀以來減輕人民負擔的政策和措施,重視發展生產。

3.影響:在位期間,社會經濟得以持續發展,人口持續增長,邊疆得到鞏固和開拓,為“開元盛世”局面的出現奠定了基礎。人稱她的統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四、開元盛世

1.背景:唐玄宗多才多藝,治理國家也很有能力。即位後,穩定政局,勵精圖治。

2.措施

(1)重用賢能,出現賢相姚崇和宋璟。

(2)整頓吏治,裁減宂員。

(3)發展經濟,改革税制。

(4)注重文教,編修經籍。

3.表現:唐玄宗統治前期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國庫充盈,民眾生活安定,唐朝的國力達到前所未有的強大,進入鼎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七年級歷史下冊複習提綱:11-15課 篇五

第 11 課 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

一、衣食住行等習俗的變化

衣:宋初崇尚節儉;勞動者多穿小袖狹身的短衣;婦女纏足的陋習逐漸傳開。

食:北方以麪食為主,南方以稻米為主;北宋肉食以羊肉為多,南宋吃魚多;

住:茅屋、瓦房、宅第。

行:牛車,驢車;乘轎,騎驢騾。

二、熱鬧的瓦子和歡樂的節日

1、瓦子: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

2、節日:春節、元宵、端午節、中秋節。宋代稱春節為元旦,最為重視。

第 12 課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一、“一代天驕”統一蒙古

1、馬背上的民族--蒙古

2、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1206 年,蒙古貴族推舉鐵木真為大汗,尊稱成吉思汗,蒙古國建立。從此,蒙古草原結束了長期混戰的局面,實現了統一。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1、元朝的建立 時間:1271 年 都城:大都 開國皇帝:元世祖忽必烈

2、元朝滅南宋和文天祥抗元

三、元朝的政治與經濟

1、元世祖恢復和發展農業的主要措施。

①元世祖重視發展農業,治理黃河,推廣棉花種植,北方農業得以恢復和發展。為了便利南糧北運, 他下令開鑿兩段新運河,與原有的運河連同,使糧船從杭州直通大都。

②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聞名世界的商業大都市。意大利旅行家馬克﹒波羅的《馬克 波羅行紀》,描述了大都的繁華景象。

2、水路交通運輸的發展

(1)漕運 (2)海運

3、繁華的大都

當時元朝的首都大都成為繁榮的大都市,以大都為中心,元朝的對外往來十分頻繁。意大利旅行 家馬克﹒波羅的《馬克·波羅行紀》 ,描述了大都的繁華景象。

4、頻繁的中外往來

元朝時對外往來的一個著名使者就是馬可波羅。

5、行省制度的建立

蒙古帝國空前遼闊,為了實行有效的統治,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 元朝為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元世祖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 。

行省制的內容

① 中央-中書省-全國最高行政機構-管轄大都及周圍地區;

②地方-行中書省(行省或省)- 中書省的派出機構-管轄 11 個行省(可指嶺北、遼陽、雲南等行省的範圍);

③在中央設宣政院,西 藏成為元朝的正式行政區

④設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

元朝,最大的行省是嶺北行省。

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始於元朝。

四、民族融合的發展

元朝的民族融合,是歷史上民族融合的進一步加強,從三國、兩晉、南北朝民族大融合開始,中經隋、唐、五代十國、遼宋夏金到元朝時,民族融合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元朝民族融合的發展表現在四個方面:

1、漢族外遷邊疆

2、邊疆各族遷入中原、江南

3、契丹、女真同漢族融合

4、回族的形成

元朝在我國曆史上貢獻:

①元朝的統一,結束了北宋以來幾個政權並立的局面,元朝的疆域,比以往 任何朝代都遼闊。

②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對後世影響浣深遠。

③元政府設有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 和琉球。

④元朝在西藏委派官吏,駐紮軍隊,西藏成為元朝的正式行政區。⑤元朝的統一,促進了民 族的大融合。

第 13、14 課 燦爛的宋元文化

一、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指南針和火藥的應用

1、活字印刷術的發明

(1)隋唐時期,我國人民發明了雕版印刷術;

(2)北宋時,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

(3)15 世紀,歐洲出現活字印刷術,比中國晚約四百年。

2、指南針的應用

(1)戰國時期,製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司南;

(2)北宋,指南針開始用於航海事業;

(3)南宋,指南針廣泛用於航海事業;

(4)指南針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

3、火藥的應用

(1)唐朝中期,已有火藥配方的記載,

(2)唐朝末年,火藥開始用於軍事上,

(3)宋元,火藥武器廣泛用於戰爭,

(4)13、14 世紀,火藥及火藥武器傳入阿拉伯和歐洲。

二、史學成就

《資治通鑑》--“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

史學上的“兩司馬”史學家年代著作體例

敍事範圍司馬遷西漢

《史記》

紀傳體通史

黃帝到漢武帝時期司馬光北宋

《資治通鑑》

編年體通史

戰國到五代

三、宋詞

宋詞的代表人物:詞人代表作品風格婉約派李清照風格委婉,感情真摯,善 於運用口語,顯得清新自然。豪放派蘇軾

《念奴嬌·赤壁懷古》

慷慨激昂,氣勢豪邁。辛棄疾4、元曲

(1)由雜劇和散曲組成。

(2)最優秀的劇作家:關漢卿,其代表作是《竇娥冤》 。5、繪畫(1)宋代繪畫,突出表現在:山水畫、花鳥畫和風俗畫的創作中。 (2)李公麟,人稱“宋畫第一” 。

(3)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描繪了北宋東京汴河沿岸的風光。 (4)趙孟頫的畫,人稱“神品”6、書法宋四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8ggye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