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長城》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長城》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長城》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長城》教學反思 篇一

《長城》是一篇篇幅較短的課文。課文共四個自然段,介紹了長城長、高大堅固、設計巧妙等特點,歌頌了古代修築長城的勞動人民,讚美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課文的重點是讓學生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並能通過朗讀體會長城的氣魄雄偉。難點是讓學生感悟課文的思想內容,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之情。

在試教過一次後,我根據試教時學生的課堂反饋與對課文思想的感悟情況對教學過程重新進行了設計,以便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一步步深入進行感悟。

課始,出示一幅圖之後,我讓學生從“遠看”與“近看”兩個角度,圖文結合瞭解長城的特點。遠看長城,讓學生抓住“長龍”“蜿蜒盤旋”“一萬三千多裏”等關鍵詞,並結合拓展資料,通過朗讀,體會長城的長。近看長城,我主要讓學生通過自讀課文,結合圖片、板書理解城牆的設計,從而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我還拓展長城用於軍事防禦的資料,讓學生理解長城高大堅固的特點。

第三自然段對勞動人民的聯想與歌頌是重中之重。我讓學生抓住“站”“踏”“扶”“自然地”等關鍵詞,體會作者用詞準確,並體會作者身臨其境時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並提問:你從哪裏看出古代修築長城的勞動人民的辛苦和智慧?我還讓學生通過朗讀、想象説話,讓學生弄明白古代勞動人民是怎樣修築長城的,從而讓學生體會作者對勞動人民由衷的敬佩與歌頌。接着我讓學生聯繫前文解答疑問“為什麼説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最後我利用領導人的題詞對長城的讚譽之詞進行拓展延伸,讓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得到昇華。

本節課順利完成了教學內容,思路清晰,抓住教學重點,通過到位的朗讀指導,層層遞進地引導學生感知課文內容,感悟課文情感。本節課有兩大亮點,一是板書設計,二是發揮學生的想象,讓學生想象朗讀第三自然段,想象説話“讀着這段文字,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不過,本節課還存在不少不足之處,特總結如下,有待改正:

一、學生對課文的思想感悟不深,對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不足。

二、沒有大膽地把學習自主權交給學生。牽着學生的鼻子走,急於求成,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討論或朗讀。

三、課堂總結不夠全面。應該結合板書,對講課時講漏的內容進行補充,並應結合課文運用比喻、列數據、準確用詞等方法滲透寫作方法教學。

《長城》教學反思 篇二

人教版第七冊第五單元是一組世界遺產專題的課文。這一單元的文章展示了中華文化的魅力,是引領學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一扇窗口。其中《長城》是這組課文的第一篇,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長城,感受其宏偉氣魄與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激發民族自豪感。課文共四段,按人的觀察和思維發展方式進行的:遠看長城——近看長城——聯想古代勞動人民——讚美長城和古代勞動人民。

備課時,我將這課的重點定為:在閲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理解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在這裏,我就結合預先設定的這些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和課堂實際的效果,學生的所得進行反思:

整節課我預設是採用了迴文教學的設計,引導學生理解“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這句話。“氣魄雄偉”“奇蹟”是什麼意思呢?作者為什麼這樣説呢?由此展開課文學習,引導學生從遠看長城、近看長城、建造長城的偉大人民三個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對中心句子的理解基本是層層遞進,朗讀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

遠看長城時,引導學生體會長城的氣魄雄偉。我是從長城的長度和長城蜿蜒的姿態兩個方面入手,引導學生自主讀文,談收穫,適當時機教師給予補充。如:長城的“長”,有了學生髮現的數字“一萬三千多裏”的説明,我詢問了“山海關”和“嘉峪關”分別在哪個省,給學生充分的想象空間:跨越了這麼多省,那會有多長?這個環節的

教學真正讓學生體會到了長城就像一條氣魄雄偉的長龍,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近看長城時,重在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我通過板畫先讓學生了解了長城的結構,“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分別在什麼地方?幹什麼用?這為學生理解後面“勞動人民的智慧”埋下了伏筆。抓住“條石、城磚”補充澆築的東西來感悟長城的高大堅固。

在瞭解了它的特點之後,再來感受它雄偉壯觀的氣勢。品味語言,由“站”“踏”“扶”這幾個動詞告訴我們,作者親眼見到了長城,親身接觸到了長城,由這承上啟下的句子,產生的聯想是“很自然的”。聯想教學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再次叩問文本,與文本展開充分的對話。比如:“數不清”、“兩三千斤重” (工程浩大); “沒有??沒有??” (設備的簡陋); “無數??無數??”、“一步一步地” (條件艱苦)。多種形式反覆讀,引導學生體會無數古代勞動人民在修築長城時付出的血汗,在品讀語句之後,給了學生無限的想象空間,透過這厚厚的城磚,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從而產生情感共鳴,體會長城建築的不容易。

但是,本課教學中還存在一個缺失,就是在學生髮言時,我和學生的對話缺少配合,讓學生個別讀的機會少了。應更多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自己多讀,多説,多思,多寫。學生讀書後,我應創設各種機會,放手讓學生完整地講出自己的感悟,在學生理解了思考了感悟了後我再適時指導,不能害怕學生講不出而浪費時間。如果不多給學生機會,久而久之就會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不樂於不善於思考問題而只會坐等教師講現成答案。這個問題在我今後的教學中要格外地重視。

《長城》教學反思 篇三

內容摘要:

“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如果只注意精讀,而忽略了略讀,功夫就只做到了一半。”葉老先生的話十分明確地闡明瞭什麼是略讀和略讀的作用。略讀課文的教學,目的之一是要我們訓練學生略讀的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課文大意”;目的之二是讓我們培養學生獨立閲讀的能力,自己把課文讀懂,在實踐中掌握讀書方法。那麼,略讀課文教學的目的及意義何在?教學中如何體現它的教學特點,展示它應有的風采呢?

【主題詞】審視略讀教學策略評價

在語文教學中,略讀課文教學是一片被忽略的角落。由於眾多原因,便出現了兩種傾向,要麼與精讀課文的教學沒有什麼區別,字詞句段、篇章結構,面面俱到、精雕細琢;要麼就輕描淡寫、囫圇吞棗,一讀帶過,學生根本沒有留下什麼印象。那麼,略讀課文教學的目的及意義何在?教學中如何體現它的教學特點,展示它應有的風采呢?下面結合北京市課改實驗教材語文第八冊第12課《北京的長城》,對“略讀課文”的教學談幾點我的粗淺認識。

(一)擺正其地位,重新審視“略讀”。

根據教材的編排特點略讀課文一般都排在本單元的最後,這樣編排的目的除了遷移精讀課文習得的閲讀方法與人文內涵外,還應該讓略讀課文發揮總結與延伸的作用。人教社課標實驗教材以專題組織單元,每個單元雖然由一篇篇不同的文章組成,它們相對獨立但又互有關聯,作為一個整體存在,教學中不能彼此孤立,應該瞻前顧後,有機融合。尤其是排在本單元最後的略讀課文,就應該發揮承上啟下的作用。

那麼,什麼是略讀?《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二學段提出有關略讀的要求是:“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課文內容上做到:粗知大意,增長見識,有所感悟。方法上做到:要求自讀自悟為主,教師更加放手。目的上做到:訓練學生略讀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將精讀課文中學到的方法,用到略讀課文上,在實踐中掌握讀書方法。

學生從精讀方面得到種種經驗,應用這些經驗,自己去讀長篇鉅著以及其他的單篇短文,不再需要教師的詳細指導,這就是“略讀”。學生在校或他日走出校之後,為了需要與興趣,須在課本或選文以外閲讀其他的書籍文章,這種閲讀都是適用的。使學生在這方面打定根基,養成習慣,全在於語文課的略讀教學。如果只注意於精讀,而忽略了略讀,功夫便只做得一半。

(二)依據“粗放、應用、自主”三原則,制定略讀課文教學策略。

1、教學目標求“簡”。

過高、過全、過細的目標導致教學結果是“魚與熊掌無法兼得。”我們要求略讀課文中將目標精簡,抓住重點,展現閲讀的增量,將文本的主要思想情感把握住就可以了。因此在略讀課文教學中,我們應該認真研究精讀課文,從精讀課文中提煉,從而準確制定教學目標。例如教學略讀課文《北京的長城》這課時,我先讓學生回顧了這一單元所學的課文。從總結中學生知道:這一單元以寫景為主,抓住景物的主要特點進行描述。接着根據學生的信息,我給學生提出學習要求,把它的目標定位在:(1)課文講了北京的哪兩處有特色的長城?(2)它們各有什麼特點,找到相應的語句畫下來。(3)作者用什麼樣的寫作方法把這一特點寫清楚的?這樣一來,學生完全可以在這幾個問題的引領下自主學習課文。

2、教學流程求“粗”。

略讀課的設計應以大板塊、大框架的設計為主,避免精讀課的線性設計,教學流程不宜過細過精,要給學生留出整塊的自主閲讀的時間。根據不同的文體我們可以採取合作探究式、質疑求解式、重點閲讀式、自測互評式等。例如在教學《北京的長城》時我便選擇重點閲讀式。即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明確文章的重點內容,然後圍繞重點內容合作學習,交流收穫。其基本的教學步驟如下:(1)自讀課文,瞭解大意。(2)明確文章的重點內容。(3)圍繞重點合作學習,彙報收穫。(4)積累或向課外擴展延伸(視課文特點安排)。

教學環節:

一、播放課件引入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預習檢測,粗知大意。

四、圍繞“自學提示”,小組合作,深入學習。

五、彙報交流,學法實踐。

六、總結提升,拓展交流:蒐集有關長城的影像及資料,召開交流會。

3、教學方法求“放”。

略讀課文的教學應當是教略,學要豐;教略,而學不略。傳統的略讀教學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聽,或者教師佈置,學生完成。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是別人給予的,他沒有嚐到自主學習的樂趣,也沒有形成真正的學習能力。順應了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師應放開對學生的束縛,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形成潛在的以及可見的學習能力。但這“放”也是有尺度的。

(1)捨得放手,自讀自悟時間要“足”。

略讀課文是學生獨立閲讀的實踐機會,個體自讀和合作交流是略讀課文學習的重要方式。因此,略讀課文的教學更應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更應該強調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只需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適當給予點撥指導,從而真正把讀書時間交還給學生。

(2)亦扶亦放,語文實踐重“法”。

略讀教學是一種教學活動,它不只是讓學生在略讀實踐中獲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不斷的實踐中學習略讀方法,學會略讀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略讀能力。因此略讀課文的教學,教師應該注重學生閲讀方法的指導,授之以法,循法而學,將精讀教學中習得的閲讀方法應用於略讀中。例如在教學這一課時,問我先讓學生自主學習,然後引導學生學習了“司馬台長城”的特點,而“八達嶺長城”的特點放手讓學生來大膽的交流,談自己的想法。這樣既引導學生尋找準確文本的着力點,使教學重點難點突出、集中,又把學生請到了舞台中間,把精讀課文中學到的讀書方法用於閲讀實踐,逐步提高自學能力。

(3)放中有引,精處需“雕琢”。

雖然説略讀教學講究“簡”、“略”,但也需要有“精”的部分,否則略讀就成了“泛讀”,有效性就降低了。葉聖陶先生説過:“略讀的略字,一半就教師的指導而言:還是要指導,但是隻須提綱挈領,不必纖悉不遺,所以叫略;一半就學生的功夫而言:還是要像精讀那樣仔細咬嚼,但是精讀時候出於努力鑽研,從困勉達到解悟,略讀時候就已熟能生巧,不需多用心力,自會隨機肆應,所以叫做略。”只是受教學時間的限制,略讀課文中需“精”讀的點要更突出,更集中。因此我們需要反覆斟酌,尋找準確的着力點,從而使力氣真正花在刀刃上。比如略讀課文中的重點、精彩之處,教師還是要引導學生細細品讀,使略讀與精讀互相融合,綜合運用,通過有層次的。閲讀,在內容理解、情感感染與語言感悟上也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如當學生説到長城“險”的特點時,我緊接着問:“你是從哪看出來的?”學生肯定會找到這樣的句子。“天梯高達100米,傾斜度為85度,幾乎垂直最窄處只能容腳。”或是“天梯細如線,薄如刃,陡如立。”緊接着我又追問:“輕聲地讀讀,給你的感受是什麼?作者用了什麼樣的寫作方法?”學生會很快的讀一讀,不難發現列數字、打比方的寫作方法的精妙之處。

4、課外拓展注重“用”。

“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能夠自主獨立閲讀,是略讀課文教學的一個主要目的。基於此,在略讀課文教學中應以教材為拓展點,內引外聯,根據不同課文主題,進行有效的拓展閲讀。因此在這節課後,我為學學生提供了《慕田峪觀雲海》的文本資料,這次可真正是學生用課上的所學來自己閲讀了。

而閲讀教學還不可丟的是積累。積累是理解和表達的橋樑,略讀課文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語言積累。因此教學略讀課文,教師要在引導學生理解語言的基礎上,鼓勵他們大量貯存語言信息,積累語言材料。如我在教後的每一課作業中都設置“句詞小天地”的項目。

(三)更加註重評價

恰到好處的評價會對課堂和學生的理解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尤其略讀課文的教學,教師不但要善於對學生進行評價,特別是學生學習方法的評價,如果點撥的妙,不但使學生迅速地掌握方法,而且還會使學生大大增強自學的興趣。同時,教師更要善於引導學生評價文章的成敗得失,這將大大提高學生的賞析水平。所以説,略讀課文的教學,評價不但不能略,還應更加科學系統地引入和運用評價體系。

總而言之,“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略讀教學充分體現了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思想。因此在略讀教學中我們應該重其所重,略其所略,“略”中有“精”。這樣,利用略讀課文就可以實現教材的編寫意圖;利用略讀課文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的平台,讓學生才能從真正意義上成為學習的主體;利用略讀課文才能有希望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境界,真正提高略讀課文教學的有效性,展示略讀課文的風采。

《長城》教學反思 篇四

作為老師,都清楚長城與運河是用血淚築成,這一課給予學生是一種忘卻,是一種感謝,是一種欣賞,是一種享受……所以,這一課的學習,我們就應該讓學生讀,讓學生誦,讓長城、運河成為學生心中的一個“美”點。

另外,這一課還給着學生一種期待,那就是在飛機上看長城、看運河,這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感受到的,雖然課本上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提供了兩幅非常美的圖片,但那空中拍攝其實也給學生一種期待。因此,在教學中,我個人認為,老師要用這兩種期待來引導學生讀,引導學生誦,因為學生的期待,才能真正的在自己的大腦尋找、研究、珍藏祖先的奇蹟。

擁有這種期待的憑藉就是引導學生與學生對話。比對引導學生與古老的長城對話,他們就能夠發現長城的“連綿起伏,曲折蜿蜒”,就能夠知道萬里長城的“萬里”是何意,要述説中,就能夠明白祖先創造這個奇蹟的過程。飛上藍天,看到那美麗的“綢帶”,你不想擁有它嗎?你不想把它放在自己的心中?學生想了,那肯定就會有着親切的交流,就會產生那動人的詩篇,理解那人間奇蹟。

大聲朗讀、高聲背誦,讓學生用心與長城、運河對話,他們就會自動產生一種自豪。祖先創造的人間奇蹟,那是非常人文性的。它與自然形成的奇蹟不同,因為大自然的創造與人的創造那是不同的美。對話之中,其實也是讓學生感受這種不同。

這一課還有着寫的任務,就是看圖寫話,把圖變文,這也是對話成功與否的反映。

這篇文章只是為學生列出我們祖先創造的兩個人間奇蹟,其實我們祖先創造的人間奇蹟非常多,課後的第5題的設計就是讓學生去尋找,去積累,當然也是引導學生續着這首詩寫着尋找的靈感。

《長城》教學設計及教後反思 篇五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學會生字,理解新詞,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的思想內涵;

3、知道長城,瞭解長城的結構。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看圖,,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

2、通過感知長城的雄偉高大、堅固,提高學生分析課文和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了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建造方面取得的成就,進一步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

2、通過感知長城的雄偉高大、堅固,瞭解長城的結構,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科學態度和求是精神,培養學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在閲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雄偉的氣勢,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任務分析:

⒈、起點能力:學生在學習《長城》之前已經學過了《頤和園》、《趙州橋》這兩篇同樣是描寫文化古蹟的文章。三篇文章在寫法上具有共同點,因而具備了學習這類課文的基本的方法和能力。

⒉、終點能力: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對我們偉大祖國的象徵--長城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瞭解,體會我國勞動人民的智能和力量。自主學習的能力得以進一步加強,觀察和思維能力得以進一步提高,創新能力得以進一步發展。

⒊、教學目標類型:目標1屬於陳述性知識學習;目標2、3屬於智能技能學習。

▲課前準備:

師:課件。

生:讓學生收集關於長城的各種圖片和傳説故事。

▲學習者特徵分析:

1、一般特徵:

本課教學對象是大通縣元樹爾國小四年級學生,學生的求知慾強,學習熱情高,對於學習《長城》興趣極濃。但由於學生所處環境為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水平相對比較落後,缺少課外讀物,沒有上網收集資料的條件,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較差。

2、學生的入門能力:

國小四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和閲讀能力,能通過朗讀課文,並對語文的學習產生了比較濃厚的學習興趣。

3、學習風格:

本課教學設計我是本着以讀為主,以練為輔的教學理念進行構思。四年級的學習過程是逐漸從中年級過度到高年級的過程,學生的思維發展迅速,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時,採用了以讀貫穿全文,邊學邊練的學習方式有效地鞏固學生對知識的識記深度,通過小組討論、彙報交流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學習中掌握知識點,在課堂上攻破難點。我還着重考慮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積累,通過分析學習本課的知識點,提高讀文賞詞的語文能力,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

▲教學過程:(目標實施過程)(第二課時)

一、激趣導入,整體感知

1、板題: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長城》一課。

2、欣賞圖片:學習課文前,我們先來欣賞長城的景觀。(PPT)

3、談感受:欣賞了圖片,你有什麼感想呢?

4、激趣:長城--中華民族的象徵,是中華兒女的驕傲。你能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評價一下長城嗎?(學生説)

二、精讀課文,加深認識

(一)齊讀句子

1、讀(PPT: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是一個偉大的奇蹟。)

2、質疑:從哪兒可以看出長城的氣魄雄偉呢?

(二)再讀課文,解決問題

1、自由讀1.2自然段,思考問題:從哪兒可以看出長城的氣魄雄偉呢?

2、交流彙報:

(1)長--(PPT)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這是一個(比喻句),把(長城)比作(長龍)。(PPT圖)理解“蜿蜒盤旋”:隨山勢而走向--一萬三千里:這裏運用了(數字説明),山海關在河北省,是長城的起點,嘉峪關在甘肅省,是長城的終點。(PPT)長城經過了甘肅、寧夏、陝西、山西、內蒙古、北京、河北等省市,全長一萬三千多裏。

(2)(PPT第一自然段)齊讀:你能讀出這樣磅礴的氣勢嗎?

(3)過渡:遠看長城如長龍,那麼,近看長城,又有什麼特點呢?

(4)高大堅固--建築材料:巨大的條石、城磚築成--寬:五、六匹馬可以並行--高大:兩米多高的垛子--堅固:城台(屯兵和傳遞信息)、垛子、瞭望口、射口

3、小結:學習了1.2自然段,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自由發言)

4、齊讀:把這種雄偉的氣勢讀出來。

(三)烘托高潮,體會情感

1、過渡:站在長城上,踏着腳下的方磚,扶着牆上的條石,作者浮想聯翩,誰來讀讀第3自然段(指名讀)。

2、作者想到了什麼?(勞動人民)

3、(PPT)站在長城上,踏着腳下的方磚,扶着牆上的條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建築長城的勞動人民來。

(1)此句在文中起了什麼作用--承上啟下

(2)找出句子中的動詞:站、踏、扶--説明作者已經身臨其境到了長城。

(3)站在長城上,想起了(勞動人民),此時此刻,作者內心充滿了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

(4)小結:對啊,作者被長城的雄偉氣魄震撼了,民族自豪感與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4、(1)問:在沒有火車汽車、起重機的情況下,勞動人民是怎樣搬運材料修建長城的?--(一步一步地抬上陡峭的山嶺)

(2)這可是兩三千斤重的巨大條石呀,勞動人民是那麼的艱辛呀。

(3)請讀句子:(PPT)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4)思考、交流:(PPT)

※“多少”表示(無數)。

※勞動人民為了修建長城付出了(血汗和智慧)。

※“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突出了(長城之長)。

※“才”在這裏表示長城的建成是(很不容易)。

※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無限讚歎)之情。

(5)小結:在如此落後的條件下,勞動人民卻能修建出這氣魄雄偉的、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長城,你想對勞動人民説什麼呢?(自由發言)

(6)讓我們鬧喊對勞動人民的敬意,再讀讀這句話。(齊讀)

(四)整體把握課文,昇華認識

1、為什麼説長城是世界歷一個偉大的奇蹟?(自由發言)在當時極其落後的條件下,勞動人民用自己的雙手完成這工程浩大,氣魄雄偉的長城,怎能不是一個偉大的奇蹟呢?

2、請大家一起讀這句話。

(PPT)--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是一個偉大的奇蹟。

三、總結板書:

氣魄雄偉的長城是勞動人民的血汗與智慧的結晶,是華夏兒女的驕傲,這真是一個偉大的奇蹟呀。

四、課外拓展:

1、蒐集一些有關長城的故事、傳説和圖片資料,進行交流。

2、蒐集我國的文化遺產資料,瞭解我國偉大的文化遺產,豐富自己的知識。

▲實踐後的反思:

整節課下來,覺得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對於課文的激情得到了比較充分的調動。

遠看長城引導學生體會長城的氣魄雄偉,我是從長城的長和姿態兩個部分入手,運用課件展示長城的圖片,這個環節的教學真正讓學生體會到了長城就像一條氣魄雄偉的長龍,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到了近看長城一部分,我設計了課件從長城條石的大,長城的寬,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的雄偉壯觀去感受長城氣魄雄偉,在瞭解長城的構造特點的同時讓學生畫、説出來,加深了印象。使學生深刻感受到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學生的體會真實、深切。同時還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在教學長城為什麼是世界歷的“偉大奇蹟”?這是重難點時,採用競賽形式,學生分組討論的方法,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長城》教學反思 篇六

《長城》這篇課文由兩幅長城的彩圖和一篇短文組成,直觀的圖畫和具體形象的散文緊密結合,表現了長城的雄偉壯觀、高大堅固,讚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發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教學本課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蹟,激發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這是一篇看圖學文的文章,四年級的訓練重點是讀文章想畫面,所以在這篇文章的教學過程中也應注意這方面的訓練。基於這一點,在教學中我採用了看圖、學文、想象相結合的方法,來引導學生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我原本的教學設想是主要通過四步來落實的。

第一步是引導學生看第一幅圖,用自己的話説説在你眼中,長城是怎麼樣的;

第二步,引導學生讀文中的描寫,看看作者是怎樣把這麼長,這麼氣魄雄偉的長城給描寫出來的;

第三步,引導學生思考一下作者運用了什麼方法來寫長城的長,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第四步,邊讀邊想象文中所描繪的畫面,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在落實第一步的時候,學生受課文描寫的影響,加之我氛圍渲染得不好,對他們思維拓展的啟發不夠,學生多數説的話基本上都是“很長”,“像長蛇”,“像長龍”之類的語句,思維拓展得不夠開。在落實第二、第三步的時候,課上我是把它們糅合在一起的,大多數學生能夠通過自讀,領悟到這一自然段是通過列數字和比喻具體形象地寫出了長城的長。而在落實第四步的時候,也是這節課最欠缺的,就是有感情地讀課文的同時,想象文中所描繪的情景、畫面。這一問題同樣出現在後面品讀“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一句。在指導有感情朗讀,和訓練學生讀寫結合的設計“你還能聯想到當時勞動人民修築長城的哪些情景?”相脱節。教學中應該如何引導學生讀文章想畫面,讓學生能把抽象的文本在腦中形成具體的表象?這些都是以後在教學中應該尋求對策,努力探索來解決的方面。 總之,看圖學文中引導學生讀文章想畫面,師生對話中尋求和諧的秩序,這都需要我去好好努力尋求對策,努力實踐,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及訓練。

《長城》教學反思 篇七

這使我很是欣慰,因為收集資料不僅是孩子們的事,家長也往往需要參與,説明很多家長都能配合老師完成資料的收集。

由於事先都收集了資料,所以孩子們對長城和運河有了比較全面的瞭解,在上課之處就已經深深為長城和運河而感到驕傲了。因此在課堂上我並沒有着重介紹相關背景資料,而是簡單交流了一下,一方面檢驗學生作業完成情況,另一方面幫助他們梳理資料,逐步學會尋找資料,理解資料。

今天的教學我以朗讀為媒介,使學生領會文中“我”自豪和驕傲的愛國豪情。開始學生朗讀出現拖音現象,為糾正這個問題,我先作示範,然後通過語言和學生收集的材料,激發學生對長城、運河修建者的敬佩,引發學生自身做為中國人的自豪。這樣學生的情緒上來了,他們激情澎湃地開始朗讀了,拖音現象蕩然無存。最後我還讓學生用自己喜歡唱的歌的曲調來唱一唱《長城和運河》這首飽含愛國情感的詩歌,學生的盡頭可大了,這樣一來學生就輕輕送送地背完了這首詩,同時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便水到渠成。

反思五:長城和運河教學反思

今天上《長城和運河》,不少孩子都收集了資料,這使我很是欣慰,因為收集資料不僅是孩子們的事,家長也往往需要參與,現在看來不少家長都能參與孩子的成長了。

今天的教學我以朗讀為媒介,使學生領會文中“我”自豪和驕傲的愛國豪情。開始學生朗讀出現拖音現象,為糾正這個問題,我先作示範,然後通過語言和學生收集的材料,激發學生對長城、運河修建者的敬佩,引發學生自身做為中國人的自豪。這樣學生的情緒上來了,他們激情澎湃地開始朗讀了,拖音現象蕩然無存。

一點愧疚:

在指導學生看長城和運河圖片寫話時,我只是提供了一些詞語供他們選擇,而沒有做詳細的指導,等學生寫後,我看了看,基本上空話較多,沒有通過觀察對長城整體有個映像,然後再分佈重點描述長城的一個特點,最後抒發感歎。本來我想:為了讓孩子們能根據自己的個性特徵寫作,我不必要給他們搭建框架。可是我現在意識到,班上的孩子需要細緻的指導,現在不是放手的時候。這個只有在今天下午找時間補了。

《長城》教學設計及教後反思 篇八

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的偉大奇蹟,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學習在觀察中展開聯想。

3、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難點

1、圖文結合,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感悟課文的思想內容,激發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之情是教學重點。

2、展開想象,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教學難點。

第 一 課 時

一、導入新課

1、學生談談對長城的認識。

2、學生自由補充。

3、老師給以肯定。

二、學習生字

1、學習會認的字。

2、學習會寫的字。

3、學生書寫。

三、出示圖畫,邊看邊説

(1)説説這幅圖是從什麼地方觀察長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麼?

(2)從圖上你還看到什麼?

(3)小組討論,並説説。

2、出示第二幅圖

(1)這幅圖與第一幅圖有什麼不同?

(2)從圖上你看到了什麼?

3、對照課文,讀課文。

(1)小聲朗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課文。

(2)聯繫課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四、小組學習,思考

(1)仔細對照課文內容,想想哪些內容圖上已經畫出來,哪些內容沒畫出來。

(2)從圖上找一找課文中涉及到的“城牆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麼地方?

五、鞏固練習。

《長城》教學設計及教後反思 篇九

一、教學要求。

1、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的偉大奇蹟,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學習在觀察中展開聯想。

3、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二、教學重難點:

1、圖文結合,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感悟課文的思想內容,激發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之情是教學重點。

2、展開想象,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教學難點。

三、教學方法:

談話法、自學法、講授法、觀察法

四、教學準備:

錄音機、教材錄音帶、幻燈片、掛圖。

五、課時安排:兩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教學內容:初步理解課文內容並學習課文一、二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學生談談對長城的認識。

2、學生自由補充。

3、老師給以肯定。

二、出示圖畫,邊看邊説。

1、出示第一幅圖,

(1)説説這幅圖是從什麼地方觀察長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麼?

(2)從圖上你還看到什麼?

(3)小組討論,並説説。

2、出示第二幅圖

(1)這幅圖與第一幅圖有什麼不同?

(2)從圖上你看到了什麼?

3、對照課文,讀課文。

(1)小聲朗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課文。

(2)聯繫課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三、小組學習,思考。

(1)仔細對照課文內容,想想哪些內容圖上已經畫出來,哪些內容沒畫出來。

(2)從圖上 找一找課文中涉及到的“城牆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麼地方?

四、鞏固練習。

(1)複習鞏固本課生字。

(2)指導朗讀。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內容並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

二、全班討論,理解課文內容。

1、學生談談對第一幅圖留給自己的突出印象。

2、找出描寫長城樣子的一個句子,説説他的作用。

3、出示第二幅圖,想想這幅圖的觀察點有什麼變化?

4、學生髮言。

5、齊讀第三段的課文,思考。

(1)一邊讀一邊想像當時的勞動場面。

(2)找出你體會最深的句子,先讀一讀再説説自己的體會。

6、全班齊讀。

7、討論:為什麼説長城“在世界歷是個偉大的奇蹟”?

三、總結學習體會。

1、感情去朗讀課文。

2、談談你的體會。

四、鞏固練習。

1、指導朗讀。

2、講講有關長城的故事或傳説。

板書設計:

2 長 城

遠景:像一條長龍

城牆------很寬

近景:高大堅固垛子------瞭王口、射口

城台-------互相呼應

長城聯想:凝結着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歷史地位:偉大奇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9lvqv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