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小班一日生活觀察記錄【新版多篇】

小班一日生活觀察記錄【新版多篇】

小班一日生活觀察記錄【新版多篇】

幼兒園小班觀察記錄 篇一

觀察實錄:

午餐快結束了,大部分幼兒已經出去散步了,只見小小等三、四個小朋友仍在慢吞吞地進餐,我用眼神暗示他們稍快些。只見幾個幼兒馬上快速地嚼起飯來,只有小小一個人還慢吞吞地、不着急地、自顧自地悠閒地進餐,不時還玩弄一會兒。“小小,加油呀,你看只有你一個人了,需要我幫忙嗎?”小小看了我一眼,終於説,我吃不下了。

分析:

雨恩小朋友在班級中做任何事總是慢吞吞的,吃飯慢、穿衣慢、洗手慢。從不爭第一,有的小朋友甚至叫她小蝸牛。姥姥反映在家也這樣,似乎任何事也引不起她的激動。不過,她做事較仔細,不慌不忙,不易衝動,比較冷靜,喜歡思考,觀望。

反思和措施:

一、“積極鼓勵”策略

運用集體榮譽感去激發思遠,讓琰琰抓緊自己的動作,為集體爭光,並長此以往地影響她,讓琰琰逐步形成新的習慣。

二、“感受代價”策略

我們與她家人交流,希望他們在家中配合使用此策略,幫助小小較快地完成一件事。“衣服穿慢了,影響去公園玩的時間”、“飯吃慢了,會錯過好看的電視”等,以此激發她儘快完成的目的。

三、“濽移默化”策略

經常玩一些“爭上游”、“爭第一”的競賽遊戲,因為在遊戲中孩子能真正體會“準確快速”的內涵,在孩子感受獲勝後的愉悦時逐漸遠離“慢吞吞”。

其實,個性的轉變與發展要經過長時間的磨合。只要老師、家長能配合默契,能正確地看待孩子的個性,對待孩子不急躁,長時間地給予孩子良好環境的影響,孩子一定會有變化,會成長得非常好。

我們期待着琰琰的變化,相信她一定會有好轉。

幼兒園小班觀察記錄 篇二

剛剛開學,有很多寶寶是第一次來到早教課堂,他們的性格特點、愛好等我都不是很瞭解,但是兩週下來,我對一個寶寶有了很深的記憶,並仔細的觀察了一週。他的名字是王一諾,性格活潑開朗,愛動手,注意力不集中,不願意與同伴交往,總是一個人樂樂呵呵到處亂跑,在家人的呵護下就是個小王子,要什麼給什麼。來到早教班,他的好奇心十分強,什麼玩具都讓他愛不釋手,總想拿起來,有時候總是拿起這個,放下那個,那小手不停的在擺弄這老師的玩教具。

這天課堂中的精細動作時,老師的玩教具,是要讓寶寶們互相分享玩具,懂得等待,能夠到了王一諾寶寶這,無論拿什麼玩教具,怎樣也不願意交換,而且佔有慾十分強,提到這點,家長也是十分頭疼呢?很多家長認為這是一種自私的表現,只明白自己玩不懂得分享,我們又有誰明白孩子自私的背後真正的原因呢?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會不斷的對周圍事物感興趣,就像飢餓的人在尋找食物,他們會尋找能滿足自己心靈的東西,父母千萬不要忽視孩子的這種“自私”,不要認為這是孩子的本性,做家長的,要時刻感受到寶寶的存在。給他鼓勵和教導,給他愛和温暖,讓孩子明白分享是一種快樂的事情,我們多鼓勵孩子去做,但不是勉強孩子,當孩子理解同伴,並願意分享時,我們做老師和做家長的,必須要給與孩子支持和鼓勵,從而讓寶寶體驗快樂和滿足。

小班觀察記錄表 篇三

觀察事件:

吃午飯時,小朋友表現得有些不安、急燥,説話聲音由小聲到大聲,我提醒小朋友:進餐要安靜。小朋友稍微收斂了一點,可過不了幾分鐘,又開始了,並且越來越大聲。我只好拿扣分來壓他們(孩子十分注重他們的評比分數):“小朋友注意了,再這樣大聲説話,教師可要扣分了!”這招還真靈,小朋友一下子安靜下來。飯後,我告訴小朋友要在語言區看書,可僅有幾個乖巧的女孩子遵守規則,其他小朋友都跑到建構區裏玩了。有幾個調皮的小朋友還趁我不注意,竟追鬧起來了。

觀察分析:

原先十分有序的班級,為什麼會變得這樣不安和急燥呢我想起在辦公室時,聽到其他班級也同樣存在着這樣的問題。這是因為什麼我想起當我帶領小朋友去排練時,孩子們都表現的很累:“哎呀!又要排練呀!”還不止一次地問我:“教師,我們什麼時候到大型玩具裏玩呀”顯然,是因為排練“六一”節目,把孩子的學習生活常規打亂了,所以才變得那麼不安和焦急。另外,因為排練“六一”的時間比較緊張,所以教師也會相對着急,所以可能也會變得比較急燥,孩子也就跟着急燥了。

措施:

1、在排練同時,也要強調常規,不能因為排練緊張而忽略了常規訓練。

2、重安排好排練的時間。在排練的同時,也要注意孩子的正常教學,不要因為排練而打亂了孩子的生活學習常規。

3、跟班上的兩位教師溝通協商,注意調節自我的情緒,不能跟隨孩子急燥。

效果:

班級常規有所好轉,孩子的情緒也慢慢變得平和起來,但還有些急燥,需要長時間調節和培養。

“六一”組織、規範、清潔、整頓、自律如:平時到音樂廳排練,有好幾個小朋友經常不排隊,獨自跑到音樂廳,也帶動了其他小朋友。所以,必須要讓所有的小朋友排好隊伍後,才能出發到音樂廳或者其他地方。

幼兒園小班觀察記錄分析與措施合輯 篇四

觀察內容:

當老師宣佈區域活動開始後,小朋友們都在老師的要求下,在進區卡處排隊等候來喜歡的冰淇淋,志遠急匆匆的跑過來鑽入人羣,使勁推了推前面的高個兒幼兒想插隊,見推不動,情急之下蹲下身子,從下面鑽進去,順利的找到自己的喜歡的冰淇淋,貼在“娃娃家”櫃子上,成為班裏第一個,衝進區域的小朋友。

進到玩具區後,他拿起玩具不停的説:“我要搭一個很長的槍。.。.。.”可是他剛拿起玩具搭了兩下,就改變了主意:“我不玩了。.。.。.”

第二次選區:建構區,在建構區他拿了兩小汽車在地墊上轉了一圈,就又打算換區,老是提醒他不要總是換區,但他置若罔聞。

第三次選區是“塗塗畫畫”,老師引導他為上次沒有畫完的帽子塗色,他畫了幾筆就離開了。

第四次換區是娃娃家,進娃娃家後,他又跑進建構區,告訴老師:“我要開車去買菜”。在建構區他和區內的其他小朋友發生衝突,在老師的調解下,最終和解,他自言自語:“我現在要去炒一炒”。炒好後他用盤子端着一個炒好的胡蘿蔔去喂睡覺的娃娃,喂完後把盤子扔在地上。接下來他舉起娃娃家的牀頭又拍又搗,旁邊幼兒來告狀,他對老師説:“我要玩積木。”

老師引導他第五次換區到“建構區”。他把積木一塊一塊壘高,打了七八塊後,看見老師走過來,趕緊報告:“老師,我擺了一個房子。”老師問:“你擺了幾層樓?”他馬上蹲下來頭歪向地面認真的數:“一層樓,兩層樓,三層樓。.。.。.”

最後一次來到美工區。他拿起圍裙喊:“老師,我要做這個工作。”王老師幫他穿戴好後,他認真地選畫筆開始他的“大作”,連李老師中間過來替他擦鼻涕,他都沒有停下來。對塗鴉,此時他開始產生極大的興趣。

他一邊專心致志地畫,一邊自言自語,口水還在滴滴嗒嗒地向下流。橘色、紅色、藍色、綠色,只是畫單一的整線條。老師走過來和他交流:“你在畫什麼呢?”“畫美麗的天氣。”“今天是晴天還是陰天?”“晴天。”然後,他在報紙的右上角畫了一個太陽,在太陽下面又畫了幾條橫線。老師問:“下面是什麼?”“白雲。”“白雲是什麼顏色的?”“紅色的。”他換了一隻藍色畫筆邊畫邊自言自語:“我換一朵藍色的白雲。”接下來又畫了一條豎線,老師問:“這麼長是什麼呀?”他答:“就是長河。”然後又在旁邊畫了更長的一條。整個回答他沒有看老師一眼,表現出極大的專注性。

結束音樂響起,馬上放下排筆脱下圍裙拍手回座位,老師講評,要求建構區沒有收拾好的幼兒去整理積木,他也衝過去要幫助小朋友。在別人忙着收拾時,他在旁邊區域東摸西看,最後被老師帶回座位。

分析:

1、由小班年齡特點決定的。

整個遊戲,志遠先後更換了6次區域,大部分區域只呆了30秒左右,僅僅滿足於簡單的擺弄和初步膚淺的探索。這是因為年齡小的孩子,有意注意時間比較短,活動中喜歡活動有趣的材料,會反覆的擺弄,我特別的目的性,因此遊戲的隨意性較大。如浩程在娃娃家擺弄牀頭時間增長。就是因為他又發現了材料的可活動性,而選擇塗塗畫畫區時間短,是因為給上次沒有塗完的帽子繼續塗色,對他缺乏新鮮感和挑戰性,所以他隨意塗一下就離開了。

2、家庭因素決定。

3、教師在區域遊戲中適時指導的重要性。

措施:

在小班區角活動中,經常會出現頻繁換區的孩子,遊戲中我們允許這樣的孩子存在,給他們遊離、選擇的時間、順應孩子的年齡特點,但不能漠視這樣的現象。更不能讓孩子長期無目的地處於遊離狀態。

1、小班區域活動中,材料是幼兒探索活動的有力支撐,教師要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為他們提供種類少、數量多、活動有趣且形狀相似的成型玩具,提高幼兒的興趣,推動幼兒的活動,避免幼兒為爭搶玩具而發生糾紛,滿足幼兒平行遊戲的需要。

2、教師可以角色身份加入到幼兒遊戲中,在與幼兒遊戲的過程中達到指導的目的。

3、注意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成長。

4、遊戲中教師必須尊重幼兒意願,給幼兒充分的自由,以最少的干預,最多的欣賞來支持幼兒遊戲,並通過講評幫助他們積累遊戲經驗。

5、區域中玩具的投放,要適應不同能力的幼兒,兼顧能力強與能力弱幼兒,遊戲的玩法能滿足三個層次的需求:較弱的→一般的→較強的。

小班觀察記錄表 篇五

幼兒活動情景

今日的遊戲開始了,哲哲今日來到了“點心店”裏,他和搭檔糖糖開始忙着整理店裏的食品和桌椅。可是在這個時候,很多的小客人已經開始聚集在店外,擁在一齊等待着買東西了。這時,哲哲開始有些不耐煩地説:“不要吵了,沒看見我們此刻正在忙嗎?”聽到了老闆的這席話,有的孩子顯然有點不高興徑直走開了。剩下的孩子應對面地笑了一笑。過了一會兒,就聽到哲哲説:“好了,你們要買什麼?”留在那裏的三個孩子開始爭先恐後地拿出錢説着自我要買的東西,哲哲板起臉説:“我聽誰的?你們排好隊一個接一個地買。”3個人原本放下的錢,也拿了起來跟着排好了隊伍繼續遊戲。在觀察中,如果客人沒有排隊就買東西,哲哲是不賣的,他會要求客人排隊之後再進行購買。

分析與策略

分析:

在這個場景中,哲哲將生活經驗遷移到幼兒園的主角遊戲當中,能夠在遊戲中發現問題(客人不遵守秩序),並依據已有的生活經驗能夠找到自我解決的途徑(提醒客人排隊等候),這也正是中班幼兒年齡的特徵。在遊戲活動中,幼兒玩得更加地盡興更加自主,不再單靠教師的干預和指導了來解決應對的問題了。

可是在這個實錄中,幼兒還留了一個還有沒有解決的問題:遊戲開始時,怎樣來處理店員準備和客人等候的這個場景,能讓幼兒更好地去理解?

策略:

1、在講評中,讓幼兒經過互動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經過許多的個別經驗傳化為一種有價值的團體經驗。

2、添置一些警示語“營業中”和“暫停營業”的圖示,提醒客人在暫停營業的時候,能夠暫時研究到其他的地方進行遊戲。

3、幫忙幼兒瞭解並學會根據指示牌規則要求參與遊戲,逐步強化規則意識,養成自覺遵守的習慣。

小班觀察記錄表 篇六

班級:小二班

教師姓名:陳教師

觀察地點:圖書區

幼兒姓名:涵涵團團

幼兒性別:女

觀察目的:幼兒交往本事

觀察背景:

涵涵抓着書的一半,團團緊緊的抓着書的另一半。兩個人都沒有鬆手的意思,邊搶嘴裏邊喊着:“我看!我看!”是誰先拿到的書已經不得而知,可是如果在這樣搶下去,圖書必須就要毀在他們的手裏了。我走過去説道:“為什麼必須要搶呢?兩個人就不能一齊看同一本圖書了嗎?”我還沒有説完,團團立刻之後説:“分享!”“對,分享,説的真好,也要這樣做。”既然孩子有分享的意識,就不需要我再做什麼了,於是便走開。但我在暗中悄悄觀察着他們。團團很象個大姐姐一樣把書給了徐勝凱,搬着小椅子去玩其他玩具。涵涵拿到了書,反而失去了剛才爭搶時對書的濃厚興趣,沒看兩眼就把圖書送回了書架上。

分析:

1、團團這個小朋友已經具有分享的意識,可是在行為中還不能很好的控制自我。教師提醒了就能做到,可是經過行為明顯把分享和謙讓搞混了。

2、涵涵雖然得到了圖書,可是卻失去了興趣,説明幼兒對於圖書的資料本身沒有太大興趣。也許和小朋友一齊看,一齊交流會更有歡樂。爭搶的原因有可能是出於想要得到,或者是逆反心理。

措施:

1、把發生的事情編成小故事講給孩子聽,看看其他孩子的反響,瞭解他們的想法。同時也能夠掌握班上有多少孩子學會了分享。

2、將分享和謙讓意義區分,幫忙孩子理解。在不一樣情景下能夠正確做到謙讓和分享。

3、如何將幼兒分享謙讓的意識有效的。轉化為行動,還需要家園的合作,以及平時一點一滴的滲透。如樹立良好的榜樣,教師、家長的榜樣,幼兒的榜樣。文學作品感染幼兒,移情訓練、正面強化鼓勵等等。

提議批閲:

你在工作中,細緻而靈活,有着很多富有創造性的、獨一無二的方法和發現。作為教師的你要經過細緻觀察每位孩子的行為,瞭解行為背後的原因,才能有更適宜的富有個性化的教育措施。

幼兒交往本事的培養離不開一日生活任何環節,你能夠在每個環節中發展孩子的點滴提高,併為他營造與同伴交往分享的自然機會。我們羨慕你們,孩子們喜歡你們,相信你在教學工作中必須有許多感想與反思,讓我們一齊記下來好嗎?共同記錄孩子的成長軌跡吧!

幼兒園小班觀察記錄 篇七

觀察時間:

在與小沈的接觸中我還發現他的普通話語音十分不正確。有一次,他在唱歌曲:“小金魚”。“一條魚,水裏遊,都都單單在發愁”於是我走到他前面跟他説:“你唱得真好聽,如果你把都都單單唱成孤孤單單肯定還要好聽。你説説看:“孤孤單單。”並教給他發“孤”的方法,舌頭縮起來,不要碰祝讓氣從嘴裏發出來。孩子很樂意學,我讓他慢慢説。由於他一向習慣了説都都單單,所以一下子糾正有點難。小小班的孩子好模仿,因此我説一遍,他也跟着説一遍。由於我是準備着而行的所以手裏還拿着小金魚的圖片。我拿着兩條小金魚的圖片,問他:“此刻這條小金魚還孤單嗎”他説:“不孤單了”“到底孤單嗎”“不孤單。”“那我讓這條魚離開他會孤單嗎”“你有姑媽嗎”“有幾個姑媽”我變着方法試着跟他談話,其實是想讓他練習發“孤”的發音。透過反覆的練習,小沈對孤的發音有了進步,有幾遍已經能發對了。

觀察分析:

在觀察中發現小沈對g和d的發音區分的不是很好。小沈普通話不正確的原因主要是受家庭因素和他自身因素的影響。他從小是由奶奶領的,所以平時普通話説得較少,普通話的詞彙也不多,總是根據自己的想象來説。比如:有一次他吃完飯就説我要:“卡嘴巴”。這是他自己創造出來的詞。另一方面他比較害羞,説話時不敢看人家的眼睛,這樣他光靠耳朵聽而沒有看別人的嘴形發音。長此以往從而導致他發音的不正確。

措施:

1、家園共育

與家長溝通孩子的普通話發展狀況,讓家長平時也注意傾聽孩子的普通話,如有不正確的,及時給予糾正,並讓家長平時也能堅持用普通話與孩子交流。在班級網頁與家園欄裏共同宣傳有關普通話的知識。

2、給孩子帶給在羣眾面前説話的機會

觀察小沈的行為,每次讓他到上面來唱歌或念兒歌,他都很不自在,小手要麼拉衣服,要麼撥指甲。我沒有及時的批評他而是先告訴幼兒到上面表演人先要站好,然後再表演。於是我就選取他感興趣的活動,他很喜歡唱歌,所以我就選取他很喜歡唱的歌曲讓他到上面來唱,以減少他的窘迫感。這樣多叫他,他在羣眾面前説話更加自如了。早上不肯叫老師早,我一開始先應用小紅花來刺激他,這種方法雖然不是那麼妥當,但對低幼兒童來説還是有必須效果的。當我在發小紅花時我就跟他説:“小沈,如果你叫了,那老師就把小紅花發給你,這招還蠻有用的。所以有時如果他不肯叫人我就用小紅花來刺激他,於是他就叫了。並在平時的孝敬教育時也引導孩子要主動跟別人打招呼,跟別人説話時眼睛要看着別人,這樣才是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3、與孩子個別交談

小沈平時來園較早所以我經常利用早上的時間與孩子交談。在第二次的觀察中我就引導孩子如何來正確的發音,及時糾正孩子錯誤的發音。託班的孩子好模仿因此我利用孩子模仿的特點讓孩子學説正確的`發音,但過於反覆的練習,又會使孩子的學習顯得過於枯燥,所以我及時的應用方法,透過相關這方面的談話活動來練習幼兒的發音。比如我在讓幼兒學念“孤”時就尋找與“孤”相應的字詞來讓幼兒練習。所以我就問幼兒有沒有姑媽這事。平時還能夠利用給孩子穿脱-衣服、放學後等一些時間與孩子個別談話。傾聽孩子的發音並及時地給予糾正,讓孩子的錯誤發音糾正在萌芽狀態。

取得的成效:

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孩子的普通話發音有了明顯的進步,在羣眾面前説話更加大膽了,此刻他也能主動舉手了。早上來也能跟老師説老師早,晚上走了也能主動説老師再見,但有時還會不肯説或者只跟一個老師説,但是比以前已經有了明顯的進步。

幼兒園小班觀察記錄 篇八

每天下午吃水果時,孩子們都很快洗完手,吃的時候還和小夥伴聊一些有趣的事。而南南總是默默在區角里觀察材料,或是做些別的事。

這天他正在汽車加工廠看小零件,我輕輕走過去蹲下來問:“南南,你怎麼不去吃啊?”他繼續看着零件不説話。

“今天吃的是橙子,可甜了!”

他抬頭對我説:“我看看零件,等等去。”

“快去吧,和好朋友一起吃水果,多開心。”

“我看看他們吃的好不好吃,好吃的話就去吃。”他説到。

我沒有讓他,默默走到邊上觀察着。他慢慢的走到橙子面前,看了許久,拿了最後一塊,吃得很乾淨。

觀察思考: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都有自己獨特的感覺與情感。他們對身體的感受,對冷熱的體驗,對高低的理解都有自己的看法。就如慢性子的南南,有着自己細膩的觀察與體驗。對於他的行為,我進行了以下幾方面的思考:

1、瞭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

南南心思細膩,觀察每個菜,喜歡的菜就多加一些,不喜歡的就少加一些,雖然動作慢,但吃的很乾淨。我想,這就是不同氣質,不同性格的孩子表現出的不同行為。

2、聯繫孩子生活背景再指導

南南從小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衣食住行均由奶奶包辦,能力方面就比較弱,包括吃飯時勺子的使用,加菜時動作的不熟練等。但他吃的很乾淨,吃完後自覺整理好桌面。

3、理解孩子的行為

生活中成人很多時候的經驗給予是多餘的,當孩子難以做到時,無端的責怪就落到他們身上。其實對於外界的探索與經驗的獲得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孩子自己完成,更需要大人的尊重、理解、信任與適當的幫助,而不是代替。

標籤: 小班 多篇 新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dre16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