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國小二年級數學《乘法的初步認識》説課稿(精品多篇)

國小二年級數學《乘法的初步認識》説課稿(精品多篇)

國小二年級數學《乘法的初步認識》説課稿(精品多篇)

國小二年級數學《乘法的初步認識》説課稿 篇一

一、説教材

1、説課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三冊第19—20頁的例1以及練習五中的第1~3題。

2、教材簡析:

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這一節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於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而且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教材一開始就專列了這一節內容。使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為以後學習乘法的其它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

教材十分重視讓學生實際操作,首先提出了讓學生擺一擺、算一算。通過實物圖、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相對照)乘法算式的寫法、意義與加法算式相對照。這樣形數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在認識乘法過程中學會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得出二個知識點: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乘祛,這是本節課教學的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

3、教學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要求學生達到以下三個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2)會讀寫乘法算式。

(3)口述乘法算式的意義。

4、教學重、難點及關鍵: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能根據要求正確寫出乘法算式是本節課的重點;理解乘號前、後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是本節課的難點。其中識別相同加數是本節課的關鍵。

二、説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教學設計從四導入手,導入新課、導學新知、導練、導總結。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起着帶路人嚮導作用,學生困惑時給予啟發,阻塞時給予點撥,上台階時給予鋪墊。攀登時,給予鼓勁。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地發現新知,探究新知。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

1、聯繫實際,設疑導新。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新課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一堂課成功的起點。本節課一開始從生活實例引入,讓學生看圖,聽錄音,算一算本班捐款情況。這樣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起來,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起來有用處,就容易激發興趣。然後設疑,問學生在“解答的過程中遇到什麼困難?””怎麼解決這種困難?”讓學生產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強烈積極性,從而導入新課,學生躍躍欲進,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的積極性,為探求新知創下良好的開端。

2、由"扶"到"放",導學探究

葉聖陶先生曾説:”當教師像是幫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隨時準備放,能放手就放手。"

例1的教學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師生共同擺紅花,教師指導寫乘法算式。第二個層次是讓學生自己擺方塊,嘗試寫乘法算式。第三個層次是學生看圖説留意,獨立寫乘法算式:這樣由“扶”到“放”,逐步讓學生探究新知。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也是先由教師指導寫算式的方法,然後讓學生小組交流小結寫乘法算式的方法。"一看、二數",到運用"一看、二數"的。方法讓學生獨立寫乘法算式。教師始終處於客體地位,把學生推到主體地位。教師只在關鍵處啟發、點撥,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的全過程,領悟到知識的真諦。同時,在由“扶”到“放”的過程中,始終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由具體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比較到動口説一説,概括出乘法的含義,建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思維品質,促進思維的發展。

3、合理設計練習導練,強化新知。

要達到學生掌握知識。最終發展能力的目的,學生的思維就必須經過反覆多次,循序漸進的實際應用。本節課的練習有兩個層次,第一個是基本練習,是讓學生看圖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使學生初步掌握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還可以用乘法算,並能正確寫出乘法算式。第二個層次是綜合練習。形式上多種多樣,生動有趣,符合一年級小朋友的心理特徵,讓他們在動中學,玩中學,遊戲中學,使他們對新知的認識昇華一步,進而形成技能。

4、指導學生學會歸納總結。

新課後,教師引導學生對新課前提出的那幾個學習目標進行總結,這種總結既有知識的總結,又有學習方法的總結。這樣由新課開始想學什麼到結束時回憶總結學會什麼,這種做法,對整課的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的作用。幫助學生把新知識納入到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去,同時,增強學的目標意識,有利於提高學生整體思考能力和概括總結的能力。

三、教學程序設計

1、複習鋪墊,孕伏新知,設疑導新。

(1)讓學生看圖,聽錄音,從本班具體捐款的事實中算出本班捐款的情況,產生下列三道連加的算式:2十2十2=6,3+3+3+3=12,5+5+5+5+5+5=30

(2)師:剛才解答的過程中,遇到什麼困難?

從中揭示知識生長點,為認識乘法作知識遷移。

(3)導新:有一種方法比較簡便,只要一步就可以解答,同學們想不想學?這種方法就是乘法,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揭示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

2、引導探究,掌握新知

(一)檢查學生預習情況,讓學生説説你想學什麼?從而揭示學習目標。這樣,既增強學生的學習目標意識,也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教學例1

通過直觀,讓學生動手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具體採用以下模式:

動手操作、敍述圖意(感知階段)——列加法算式,觀察説出加數的特點(建立表象)——寫出乘法算式(形成新的概念)。

(1)師生共同擺紅花,師指導寫乘法算式。

(2)學生自己擺方塊,嘗試寫乘法算式。

(3)學生看圖説圖意,獨立寫乘法算式。

(4)分析比較,揭示本質。

指導學生觀察比較黑板上的板書:

用加法算用乘法算

2+2+2=6 2×3=6

3+3+3+3=12 3×4=12

4+4+4+4+4=20 4×5=20

(1)讓學生看一看這三道算式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2)讓學生比一比這兩種算式,哪一種比較簡便?

(3)讓學生説一説"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這個結論。

這樣通過分析比較,不僅揭示了本質特點,同時也有利於學生抓住知識的內在聯繫。構建新的認知結構。

(三)分層導練,鞏固新知

1、做課本Pll0“做一做”的第1題。

2、先讀算式,再用圓片擺一擺。

2×3 3×2

3、根據乘法算式,有節奏地做拍手遊戲。

2×6 5×2

4、説一説下面兩個算式有什麼不同?然後做“找朋友”遊戲。

4×3 3×4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設計上面這組生動有趣的有梯度的練習,可以鞏固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技巧。

(四)引導總結,強化新知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哪些知識,學到哪些方法?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探討解決。

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歸納小結,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提煉昇華的作用,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幫助學生建立新的知識結構。

國小二年級數學《乘法的初步認識》説課稿 篇二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

下午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乘法的初步認識》。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我設計了以下四方面的説課內容。

一、學習目標的敍寫

二、評價任務

三、學習流程

四、板書設計。

一、學習目標的敍寫

本節課我將依據課程標準、教材、學情三方面來敍寫學習目標。

1、基於課程標準

《乘法的初步認識》這節課,在《課程標準》中是這樣要求的:結合具體生活情境,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2、基於教材

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加減法的基礎上教學的,是乘法學習的起始部分,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直接基礎,也對今後學習表內乘除法及多位數乘除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基於學情

通過課前調查發現,學生對乘法並不太陌生,甚至還有少部分學生能背出乘法口訣,但對於什麼是乘法,乘法的作用是什麼,意義是什麼,乘法和加法是否有關係,學生不太清楚。這就需要給學生搭建認知的`橋樑,創設具體、形象、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通過學生自己的探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得新的知識。

學習目標的敍寫

基於以上的分析,我制定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通過觀察、思考、交流,會列出同數連加算式,會把同數連加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並能説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2)通過觀察,認識乘號,會正確地讀出乘法算式。

學習重點: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學習難點:探究乘法的意義。

二、説評價任務

1、通過觀察情境圖能發現信息,提出問題,列出加法算式,把加法算式歸納為幾個幾,會用乘法算式表示,並能説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2、結合乘法算式,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三、説學習流程:

為了達成學習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努力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在此學習流程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環節(一)創設情景,引入新知

低年級學生好玩、好動、好奇心強,創設有趣的課堂教學情景十分必要。為此,我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分三步進行:第一步:認真觀察遊樂園裏有哪些好玩的項目。第二步:從圖中發現哪些數學信息?第三步根據信息提出問題:

1、小飛機裏共有多少人?

2、小火車裏共有多少人?

3、過山車裏共有多少人?

這樣設計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我也有意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主動思考、提問題的好習慣。

環節(二):探究新知,滲透意義。

這一環節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為了達成目標,突出重點,為此,我分三步進行教學的:

活動一、教學例1,感受同數連加。

第一步:老師引導學生先解決小飛機裏有多少人?的問題。

出示課件學生再認真觀察小飛機裏的數學信息獨立思考列出同數連加算式。

教師板書:5個33+3+3+3+3=15

教師提問幾個3相加?這裏的3表示什麼?5表示什麼?突出個數和相同加數。

第二步:知識遷移,用上述方法解決小火車裏共有多少人?

過山車裏共有多少人?的問題。

教師板書:

4個6 6+6+6+6=24

7個2 2+2+2+2+www.2+2+2=14

教師提問每個算式都是幾個幾相加?(學生回答,教師板書)。4、6、7、2分別表示什麼?再次突出個數和相同的加數。為改寫乘法做很好的鋪墊。

活動二、學習讀寫乘法算式。

第一步: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黑板上這些加法算式有什麼共同點?(小組討論、發言),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每一個加法算式中的加數都是相同的。教師直接説出像這樣加數相同的加法,我們就可以用乘法來計算。這節課我們主要來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板書課題)

第二步:引導學生分析最後一個加法算式:加數都是幾?有幾個2相加?得多少?

學生回答,師邊板書邊總結:7個2相加就可以寫成7×2=14,或2×7=14。教師提問算式中的2表示什麼?7表示什麼?教師小結加數相同的加法改乘法必須是用相同的加數和個數相乘。

第三步:認識“×”並教學乘法算式的讀法。(教師範讀、指名讀、同桌互讀)

第四步:知識遷移學生根據以上方法列出下面幾組乘法算式並讀出。

環節(三)闖關比賽,鞏固新知

第一關、先用小棒擺一擺再寫出乘法算式,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在小組內交流。(做一做第一題)

第二關、看圖填一填(做一做第二題)

第三關、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做一做第三題)

第四關、讀一讀(練習九第四題)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鞏固新知、理解乘法意義,我將練習設計成了學生喜愛的比賽形式,淡化了“練”的痕跡,這樣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到寓教於樂,寓學於樂,“樂在活動”中。

國小二年級數學《乘法的初步認識》説課稿 篇三

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乘法的初步認識》,下面我將從説教材學情、説教法學法、説教學過程、説板書設計等四個方面來進行我的説課。

教材學情:

本節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是乘法教學的第一節課,也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學習本節課是為以後學習表內乘法打下基礎。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習過加減法,也學習過找規律、分類等一些數學策略,具備一定的知識經驗。但對學生來説,乘法這個概念較難確立,因此需要在大量情境中分析、理解、抽象、概括乘法的含義。

根據以上教材學情分析,遵照新課標的基本理念,結合本課的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立瞭如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初步體會乘法含義,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2、過程與方法目標: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與夥伴交流合作中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與信心。

教學重點: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理解乘法含義。

教法學法:

目標就在前面,要突破還要在教法學法上下一番功夫。

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教法上,根據二年級學生年齡、心理認知規律特點,結合新課改要求,我主要採用創設情境、引導探究的方法。教學活動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為本。在學法上,我把課堂還給學生,體現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能動性,使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去理解和掌握知識。

教學過程: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結合教法學法,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第一個環節:情境導入

我將出示課件圖片,創設情境,班級去遊樂場玩,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結合舊的加法知識引出新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

第二個環節:探究新知

1、從課件回到學生身邊,由遠到近,讓學生動手用小棒擺出相同圖形,寫出加法算式。

2、小組交流總結黑板加法算式相同點,引出乘法,教學乘號、讀寫乘法算式。

第三個環節:鞏固提升

我將設置第一題基礎題,第二題提升題;面向全體學生,提升鞏固新知識。

第四個環節:課堂小結

在此環節中,我將設置暢所欲言談收穫,讓學生説一説這節課你都收穫了什麼?

第五個環節:作業佈置

在家裏用小棒擺出多個相同的圖形,並畫下來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收穫和爸爸媽媽分享下。

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包括課題、知識點。板書重點突出,簡潔明瞭,能幫助學生清晰理解教學內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ezmdz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