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新課標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新課標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新課標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篇一

教案設計

設計説明

複習是強化和鞏固記憶、防止遺忘的主要途徑,是人們獲取知識和技能必不可少的手段。本節課複習的內容是長度單位及角的初步認識。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及學情實際,本節課的複習主要是結合教材習題有序地進行。

1.複習長度單位知識時,首先結合習題引導學生複習長度單位,然後通過舉例、示範等幫助學生進一步建立1釐米和1米的長度表象,最後通過猜測、測量線段的長度,進一步鞏固學生對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及對線段的含義的掌握和理解。

2.複習角的知識時,有效地利用教材呈現的鋭角、直角和鈍角的情境圖進行復習,使學生對角的含義、角的分類、畫角等內容有更深入的瞭解,為以後的學習奠定基礎。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一支鉛筆

學生準備 尺子

教學過程

⊙整理複習

1.複習“長度單位”的知識。

(1)複習釐米、米及二者之間的關係。

①課件出示: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時,用( )作單位;測量較長物體的長度或較長的距離時,用( )作單位。

②舉例説明1釐米,1米各有多長。

(食指寬約1釐米,小明高約1米)

③複習釐米與米之間的關係。

1米=( )釐米

(2)複習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出示一支鉛筆,提問:如何測量一支鉛筆的長度?

(把尺子的刻度0對準鉛筆的一端,將鉛筆緊靠尺子放置,看鉛筆的另一端對着刻度幾,對着刻度幾鉛筆的長度就是幾釐米)

2.複習“線段”的知識。

(1)複習線段的含義。

提問:什麼樣的線叫線段?

(直的,可以量出長度)

(2)複習線段的測量方法。

①課件出示:先估計下面兩條線段大約有多長,再量一量實際長多少釐米,填在括號裏。

②估計、測量、彙報。

(估計第一條線段長3釐米,實際長4釐米;估計第二條線段長7釐米,實際長8釐米)

(3)複習線段的畫法。

①提問:怎樣畫規定長度的線段?

(從尺子的刻度0開始畫起,沿着尺子,是幾釐米長的線段,就畫到尺子上刻度幾的地方)

②操作:畫一條長3釐米的線段。

(學生自主畫線段)

3.複習“角的初步認識”的知識。

(1)複習角的組成。

(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

(2)複習角的畫法。

(從一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筆直的線,就畫成一個角)

(3)複習角的各部分名稱。

(4)複習學過的三種角。

①課件出示圖形,學生指認並説出各種角的特點。

(第一個角是鋭角,第二個角是直角,第三個角是鈍角。生活中和三角尺上的直角相同的角就是直角,比直角小的角叫鋭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鈍角) ②畫一畫學過的三種角。

課件出示:以下面的點為頂點,分別畫一個鋭角、直角和鈍角。

數學《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三冊第38--39頁例1,角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畫角。

2 、通過觀察、操作等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抽象思維等能力。

3、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獲得學習數學的信心和樂趣。

教學重點:

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

會用尺子畫角,體會角是有大有小的,感悟角的大小隻與兩邊叉開的程度有關。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活動角,三角板、圓形彩紙、小棒等

教學流程:

一、情境激趣,樂學善啟

1、故事導入

談話: 在數學王國裏住着一羣可愛的圖形娃娃,他們在一起唱歌,跳舞,做遊戲可開心啦!這不,它們正在玩“猜圖形”的遊戲呢。你們想玩嗎?(出示一個信封,裏面裝着一個圓形,露出一部分)

師:猜一猜裏面裝的是什麼圖形?(猜完取出這個圓形)接着再依次出示一個信封,裏面分別裝着一個正方形、三角形,露出一個角讓學生猜測。問:這次你們為什麼不把它猜成圓形呢?

2、揭示課題

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和 “角娃娃”交個朋友,認識角這個新朋友。(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二、樂學善思,探索新知。

1、聯繫實際,初步感知。

師:在圖形娃娃中,就數“角娃娃”最調皮了。在大家玩捉迷藏遊戲的時候,“角”娃娃躲到了我們生活中的一些物體上來了。現在我們一起到美麗的校園去找找,看看角都躲在哪? (出示情境圖)小朋友們,你能把它找出來嗎?學生找角,教師總結。

老師這兒也有幾種物體,你們從這些物體中找到角嗎?誰來指一指? (電腦顯示第39頁上方的三幅圖)。學生上前指出哪些部位藏着角。

師:很好,我們一下子就找到了三個角。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在剪刀、吸管、水管裏用彩色線標出這些角。(課件演示)

2、抽象圖形,形成表象。

(1)展示角:剛才我們看到的都是生活中的角,那麼在數學中我們學習的角到底是什麼樣子呢?讓我們給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套,看看變成這什麼樣。(多媒體演示,將物體隱藏,出現不同方向的三個角)(出示例1圖)

(2)認識角:

師:象這樣的圖形都是角。大家看看這三個角有什麼共同點呢?

①下面請小朋友們拿出三角板,跟着老師做:用角的頂端輕輕扎扎我們的手心,説説你有什麼感覺?(感覺角的頂點是尖尖的)然後再摸一摸角的這邊和這邊,是怎樣的呀。(感知角的兩條邊是直直的。)

②師:這個尖尖的點叫做角的頂點,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板書:頂點、邊、邊)這個頂點和這兩條邊圍成一個角,這兩條邊所夾的這個部分就是角,我們通常用小弧線來表示。

③請同學們説出屏幕上三個角各部分的名稱(點擊課件)。觀察一下,每個角都有幾個頂點幾條邊?(板書: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3)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3、樂學實踐,感知角的大小。

(1)折角

①出示一張圓形的紙,問:大家看,這張紙上有角嗎?(沒有)你能用你會變魔術的小手將手中的紙做一個角嗎?(小組比賽)

(學生小組活學生"折角"活動)。

師:老師看到各組同學折出了各種各樣的角,有這樣的嗎? (教師一手持折出的黃色"直角")

舉起來讓同學看看。

②誰能折出比老師這個角大的角?頂點不變。試試看!教師將兩個折的角重疊,讓學生比較大小。

③誰能折出比老師這個角小的角?也是頂點不變。試試看!

教師將兩個折的角重疊,再讓學生比較大小。

師:可見角不僅有大的,也有小的。它還有更有趣的特點呢!

(2)認識角的大小

①師:老師也做了一個角,這個角的邊是可以動的,我們就叫它活動角。

師:現在老師想請同學們幫忙,願意嗎,哪位同學能把角變大一些嗎?試試看。下面我們來玩一個遊戲,名叫“超級變變變”。 好,聽老師的口令,舉起你們的小手,先擺一個角。跟着老師説:變大,變大,再變大。問:“這個角是怎麼變大的?” 師:現在把它變小,變小,再變小。怎麼會變小了呢?

想一想,角的大小跟什麼有關係呢?(板書:角的大小與角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

③比大小:

師:(出示師擺的角),誰敢跟老師的角比大小?(請一名學生上來)你們猜一猜哪個角大?究竟是怎樣呢? (跟學生的角重合)

師:大家認真觀察,老師的角的兩邊剛好跟這個角的兩邊怎麼樣?(緊靠)為什麼老師的邊這麼長,跟她的角卻一樣大呢?

(學生的角張開一些後,問:現在誰的角大?為什麼你們的邊這麼短,卻比林老師的角大呢?

師:那説明角的大小跟角的兩邊的長短有沒有關係呢?

④小結: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與角的兩邊的長短無關。(板書:與角的兩邊的長短無關)

4、樂學善畫。

(1)觀察畫角

師:請看黑板,我們先來學習怎樣畫角。( 教師示範)

師:誰能説一説畫角的時候要先畫什麼,再畫什麼?

(2)動手畫角

師:你覺得畫角時要注意什麼?(小朋友們注意了:在畫的時候要把尺子按緊,否則線畫歪了,就不是一個角的圖形了。)

三、鞏固練習,拓展新知(智力闖關)

(1)辨一辯

(2)排一排

(3)數一數

(4)擺一擺

四、回顧全課,總結提高

師:這節課我們認識了一位新朋友——角娃娃,那你們都有哪些收穫呢?

兒歌出示:

小小角,真簡單,

一個頂點兩條邊。

畫角時,要牢記,

先畫頂點再畫邊。

五、作業:

1、畫一個角,並標出它各部分的名稱;

2、欣賞生活中的角。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表達等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能正確指出物體表面的角。

2、通過觀察和操作認識角是有大小的。能夠區分角的大小。

3、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抽象能力,幫助學生建立角的空間觀念。同時通過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

初步認識角,建立角的空間概念。

教學準備:

課件、圓形紙片、三角板、活動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出示一個信封,裏面裝着學生已經學過的平面圖形,露出一部分,讓學生猜一猜。

師語:老師帶來了一些禮物,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圖形,我露出這些圖形的一部分,你們來猜一猜。(將圓形、三角形、長方形、五角星貼在黑板上。)

師問:這些圖形裏藏着一個新的圖形,誰知道?(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二、找角

誰能將這些藏着的角找出來?(讓學生上黑板找到角,適當引導正確指角。)

三、抽象出數學中的角

1、抽象出角的圖形

出示PPT,數學書、三角板和鬧鐘的圖片。

角啊,不僅在黑板上的這些圖形中,你能在老師出示的這些物體的表現上也找到角嗎?

讓學生指出角,隱去實物圖片,留下3個角的圖形,並出示文字(這些圖形都是角)

2、感受角的特點

請大家仔細觀察,並拿出你身邊的三角尺其中一個角摸一摸,你有什麼發現?

生:有尖尖的。(尖尖的在數學中,我們叫做角的頂點)

生:有兩條邊。(我們叫做角的邊)

師:一邊用手比劃出角的符號,一邊説:由1個頂點和2條邊組成的這樣的一個圖形就叫角。我們用這個弧形表示這一個角。

3、判斷題

因為邊彎彎的,引導出,角的邊是直的。

四、創造角

在桌子上,老師提供了幾種工具,請你用這些工具創造一個角

教師巡視:

1、展示畫的角

2、展示折的角

3、展示活動角

找兩位做的不一樣大的角,問哪個角大?哪個角小?你怎麼知道的?

用重疊法驗證,講角的頂點和一邊重疊,看另一邊

引導出:角的兩邊開口越大,角越大;角的兩邊開口越小,角越小。

4、紅藍角之爭;有兩個角啊,他們吵起來了,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為什麼吵架。

引導出: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係。

5、習題:哪個角大哪個角小

6、習題:數角的個數

五、課堂總結

1、今天你有哪些收穫:

認識了角有1個頂點和2條直的邊,會數角的個數,角有大小,角兩邊張開的越大,角就越大,角兩邊張開的越小,角就越小,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2、回到黑板上:五角星中,有幾個角?

數學《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篇四

一、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國小數學第三冊38--39頁“角的初步認識”例1、例2。

二、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根據兒童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提供了兒童熟知的三角板、剪刀、吸管等實物圖,讓學生對角有一個感性認識,能從生活中的事物中找角;再通過折角、做角、畫角等探索性操作活動,使角的圖形從實物中抽象出來,讓學生了解角大小變化的規律和各個部分的名稱。

三、學情分析

這是學生第一次系統地學習角的知識,學生在生活中已有一些零散的關於平面圖形“角”的知識和經驗,如桌子上有角,三角板上有角,也有的學生會聯想到元角分裏的“角”、“牛角”的角。學生有初步的角的印象,但對於抽象出角的概念、特徵,角的大小變化規律仍有一定的困難。“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兒童的智力活動是與他們對周圍物體的作用密切聯繫在一起的,也就是説,兒童的理解來自他們作用於物體的活動,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只有通過親自操作,獲得直接的經驗才便於在此基礎上進行正確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數學的概念和法則。”因此,教材根據兒童學習的這一特點,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如:折一折、摸一摸、比一比、剪一剪、擺一擺等,來幫助學生學習幾何知識。

四、教學目標

幾何初步知識的教學是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建立空間觀念的重要途徑。針對本課教材的特點和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不強的實際情況,我擬訂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知道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大小有關,與兩邊的長短無關。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學會畫角、做角,能從實物或平面圖形中辨認角。

(3)情感目標: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使學生獲得學習數學的信心和樂趣。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畫角和能從實物或平面圖形中辨認角。

教學難點:初步認識到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六、教具和學具

教具:電腦課件,剪刀、三角板、吸管等含角的實物,紙條、圖釘、圓形的紙等。

學具:剪刀、小棒、紙條、圖釘、圓形的紙等。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師生談話

有誰知道三角形是由幾條邊組成的呢?粗心的“小馬虎”在畫三角形時忘畫了一條邊,(課件將三角形的一條邊移走)這還是三角形嗎?這是什麼圖形呢?

(點評:從學生已有認識起點出發,將三角形的一條邊移走會變成什麼圖形,引發學生的思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揭示課題

3、學生提問,確定學習目標:

師:你心目中的角是怎樣的?

師:關於角,你想知道什麼?

(點評:尊重學生的認知需求,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建議教師應圍繞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及目標從學生提出的眾多疑問中選擇有效問題。若是和本節課無關或者是以後學習的內容,教師可鼓勵學生的探索精神,再告知在今後學習中會慢慢解決。)

(二)引導探究

1、認一認:出示課件(房屋平面圖中的角;鐘面上時針、分針和秒針構成的角;西瓜切面上的角……),這些物體上哪裏有角?

2、找一找:尋找教室裏的角。

(點評: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角,角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

3、摸一摸

找一找三角板上的角,共有幾個?找到三角板上其中的一個角,握住這個角,向手掌心刺一刺,你有什麼感覺?再用手模摸這個角的兩邊,又有什麼感覺?這些感覺説明什麼?

小結:一個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

4、指一指:指出下面每個角的頂點和邊。

(點評:通過認一認、找一找、摸一摸、指一指等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並歸納,幫助學生建立角的正確表象。)

(三)操作感悟

1、折一折:小組合作,從“兩根紙條、一枚圖釘、一段毛線、一張圓圓的紙”等這些材料中自由的選擇材料創造一個角,比一比,在規定的時間裏,哪組想的方法最多。

(點評: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親身體驗角的特徵。組織學生從多種材料中選取自己需要的材料進行重組,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造能力。)

2、比一比

(1)討論:利用兩根硬紙條和圖釘,做出一個活動角。怎樣讓角變大變小?通過實驗,發現什麼?

(2)兩道眼力題:

(1)(2)

觀察思考:這兩組角的邊怎麼樣?大小怎麼樣?你發現了什麼?

驗證:你是怎樣比較的?用你的方法驗證一下。

小結: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比較兩個角大小的方法:兩個角頂點對頂點,一條邊重合,看另一條邊誰張開的角度大,那個角就更大。

(3)同桌比較剛才自己做的活動角誰大誰小。

(四)動手經歷

1、你能將小棒做成角的樣子在紙上畫出來嗎?試試看。

2、討論:畫角的方法。

3、小結:先畫一點,然後從這一點起用直尺向不同方向畫兩條直線,並標明角的有關名稱。

(五)反饋練習

1.下面的圖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1)(2)(3)(4)(5)

2.數一數。請你數一數,下面的圖形裏各有幾個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l5joz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