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多篇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多篇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多篇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 篇一

《坐井觀天》是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教學內容。它是一篇十分搞笑的寓言故事。它以短小、簡單、淺顯的故事表達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課文透過青蛙與小鳥之間生動搞笑的對話,寫了青蛙和小鳥為了天的大小而進行了幾次爭論,闡明瞭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

我以識字寫字為重點,進行了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為做到在短短的40分鐘內,讓學生自主、愉悦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整體感知課文,我在教學上做了以下幾點嘗試:

1、作為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我的教學分為四個步驟進行:讀準生字詞,讀通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學習生字。導入過程中,我以兩個小動物的爭吵為開始,讓孩子來解決它們兩的爭吵吸引了孩子的興趣。在進行認識會認會讀的生字的過程中,開火車順讀的方式進行了生字的學習。

2、課文主要講了青蛙和小鳥為什麼而爭論起來(青蛙認為天?小鳥認為天?)讓孩子自由和同桌交流一下,進行思考後的再整理。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整體概括潛力,又培養了孩子的語言表達潛力。並且理解“井沿”一詞。

3、寫字教學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除了之前對於音形的掌握以外,如何識記呢教學中主要教學四個生字“井、觀”。在全班指導“觀”字以後,給予孩子自主識字的空間,讓孩子們自己選取自己想要教學是生字,噹噹小老師,説説你是怎樣記的怎樣寫的好看一則訓練了學生自主識字的潛力,另一方面是訓練了孩子的觀察和表達潛力。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 篇二

《坐井觀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短小、簡單、淺顯的故事表達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課文通過青蛙與小鳥之間生動有趣的對話,寫了青蛙和小鳥為了天的大小而進行了幾次爭論,闡明瞭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

優點之處:

我以識字寫字為重點,進行了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為做到在短短的40分鐘內,讓學生自主、愉悦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整體感知課文,我在教學上做了以下幾點嘗試:

一、趣字當先,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作為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我的教學分為四個步驟進行:讀準生字詞,讀通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學習生字。如何讓學生樂於識字寫字,進而輕鬆地走入文本呢,因此我主抓“趣”字,全課以遊戲貫穿,點燃孩子學習的火花。開課伊始,以生動有趣的謎語引入,讓孩子一下子被故事中的人物吸引。在進行認識會認會讀的生字的過程中,我以主人公小青蛙為切入點,設計了闖關遊戲。通過多種形式的識字方式:開火車順讀,小老師帶讀,男生女生賽讀,齊讀等方式,既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指導,又關注了全體學生,讓孩子們在遊戲中感受識字的快樂。

二、分層閲讀,進行有針對性指導從第一關的生字關到第二關詞語關,學生們學習的興趣盎然。課文中的知識點不僅僅是讀一讀就能落實的,還需要方法的指導。因此,在通過自由讀、聽範讀以後,讓學生們思考:課文主要講了小鳥和小青蛙之間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為了降低難度,我設計了句式:課文主要講了青蛙和小鳥為而爭論起來,青蛙認為天,小鳥認為天()。讓孩子自由和同桌交流一下,進行思考後的再整理。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整體概括能力,又培養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而在進行第一自然段的教學時,我引導孩子們抓住兩個小動物在不同的位置,進而理解“井沿”一詞。同時,關注了兩個動詞“坐”和“落”,通過指名讀、評讀,指導讀出感情。而後面的對話通過分角色師生合作朗讀,讓孩子們弄明白什麼是對話。

三、尊重個性理解,關注寫字教學寫字教學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除了之前對於音形的掌握以外,如何識記呢,教學中主要教學四個生字“沿、信、抬、際”。在全班指導“沿”字以後,給予孩子自主識字的空間,讓孩子們自己選擇自己想要教學是生字,噹噹小老師,説説你是怎麼記的,怎麼寫的好看,一則訓練了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訓練了孩子的觀察和表達能力。

不足之處:

雖然整堂課孩子們上的還是比較有興趣的,教學設計條理清晰,但是還是有不少遺憾。例如課時內容可以更豐富些,教學“井沿”時,應該進行更多的聯繫實際,進行遷移練習,進一步理解“沿”的意思。還有在生字指導中,可以加入展示環節,更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書寫。

改進措施:

在授課結束時,指導學生延伸第四次對話:青蛙如果跳出井口會看到什麼,會説些什麼……

首先,提出一個這樣的問題:課文中小鳥説:“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啊。”小鳥為什麼説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呢,學生的想象力十分豐富,教師再因勢利導,指導學生理解小鳥歎天很“大”。

第二,提出一個問題:青蛙為什麼説天只有井口那麼大,學生們眾説紛紛,因為青蛙天天坐在井裏,除了一抬頭只看見井口那麼大的天空外,井面的東西都沒有看見。通過這樣的提問、比較,學生終於明白了:小鳥見識廣,青蛙所見有限,目光狹小。我們要做一個見多識廣的人,不坐井底之蛙。學生很自然地悟出寓意,在“潤物細無聲”中得到啟示,受到教育。

語文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過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人格的薰陶過程。學習寓言故事,就是要學生通過一個簡短的故事明白一個深刻的道理。

第三,寫一寫。指導學生把青蛙如果跳出井口會看到什麼,説些什麼,通過自己的想象,把話寫下來。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 篇三

《坐井觀天》是一篇成語故事。文章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有多大”的一場爭論,闡明瞭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目光短淺,眼光狹小。文章語言優美,對話部分生動有趣,對於低年級兒童來説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根據教材的特點和低年級的教學要求,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位於以下幾點:

(1)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明白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目光短淺,眼光狹。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寓意。教學難點是:感悟課文揭示的寓意。我在教學中注意了以下教學策略的實施:

一、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理念不僅強調了學習方式的變化,而且強調了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學生。為了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創造性地學習,我採用以下方式來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1)圖文結合,理解詞意,學生模仿動作,理解詞意;

(2)做實驗,體驗“觀天”。學生用紙圈成筒體會青蛙之所以認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為高高的井壁擋住了它的視線,從而揭示寓意;

(3)藉助情境,動畫演示小鳥漫遊,體會小鳥見多識廣;

(4)設計“跳出井口”,啟迪學生創造性地想象,深化認識充分地進行語言實踐,學生在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促進了學生的自主發展。

二、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據寓言故事的特點及本課的語言特色,教學中,以青蛙與小鳥的三次對話為線索,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引導自由閲讀,自由表達,打好自主學習語文的:

(1)充分朗讀,讀中質疑,學生對自己提出的疑問,都有很強的好奇心,他們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答案。教師可以充分把握這一契機,讓學生帶着問題,從自己的角度,有重點、有難點、有目的地去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教師可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釋疑,點燃思維火花,促使學生“多思”“苦思”。根據學生的質疑,教師再及時地對這些問題進行梳理、歸類,為閲讀課文穿針引線。聯繫句子和上下文,通過讀,找出青蛙和小鳥的觀點。並理解它們説的話。學生通過質疑引讀,在思考後自己解開了心中的疑問,思維得到了較好的鍛鍊基礎。

(2)體驗情境,感悟朗讀。設計多種形式的讀如:個別讀、齊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比賽讀、引讀等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並通過讀對話,做實驗,看動畫,述情景,説感悟,並且創造性表演了《坐井觀天》,充分地進行語言實踐,學生在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讀出感受。三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閲讀教學中,要抓住語言因素,突出語言文字訓練,通過適當的練習,鞏固並綜合運用已學過的語言文字。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培養學生有條理的説話能力。在朗讀和説話的訓練中,通過充分討論,落實對重點詞句的理解,進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説話訓練不僅鞏固課文中所學的知識,而且通過語言文字的運用,使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創造想象的空間,培養了學生觀察、思維、想象的能力。如在理解課文內容後,我讓學生利用網絡提供的閲讀知識,勸導青蛙;還做了一個假設:青蛙跳出井口後,他們會談些什麼?從而給學生創造了想象的空間,讓孩子們盡情地發揮自己創造力。孩子們想得合情合理,切合實際,使“坐井觀天”這個寓言本來比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邊讀邊想象畫面。 篇四

畫面感的引入會讓學生入情入境,如在知道讀小鳥飛了一百多裏,飛得口渴了時,可引導學生想象,小鳥飛過哪些地方?繼續引導飛過了這麼多地方,飛了這麼遠的路,應該是很辛苦了很累了,納悶累惡毒時候説話的語氣又會是怎麼樣呢?學生邊想邊飛過的這些地方,感受小鳥的疲勞與辛苦。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 篇五

思考、準備了兩週的公開課,在孩子們的積極配合下,終於上完了,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課堂上,學生的學習狀態比較積極,氣氛很活躍,大部分學生在學習狀態。

課堂的成功原因我反思有這幾個方面:課堂準備較充分,思考內容較全面,孩子們也比較配合。相信他們通過這樣一節別開生面的課堂,也能學有所獲。當然,課堂中還有許多沒完成的任務,不足的地方也還有很多。

1、低年級的孩子有背天書的習慣,再記詞語時候有時候只是簡單的背誦下來了,並不是真的掌握住了,同樣的詞語,打亂一下順序很可能就不會讀了,所以再以後的教學中再詞語檢測的時候,可以嘗試點讀,挑詞語來讀,不能一味的按順序讀。

2、交流識字方法的時候可以在交流一個生字之後用設備上的白板筆圈住一個,避免丟字漏字。

3、導入基本順利,最後出示課題後,“井”“觀”字書寫後的展示環節,過程中鑑於對設備的不熟悉,展示不是很順利,浪費了幾分鐘時間。以後要對教學設備多熟悉,避免出現類似情況。

簡簡單單的課堂過去了,值得反思的地方卻有很多。希望通過反思、實踐,可以讓它更豐富。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 篇六

《坐井觀天》是一則搞笑的寓言故事,它以淺顯,簡單的故事説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課文主要透過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來爭論天到底有多大的問題。如何在一節課中,讓學生自主,愉悦地讀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語言呢以下是我的幾點反思。

關於本文解析,我主要從重點詞語入手。

在把握教材時我將"無邊無際","大話","笑"三個詞作為文章理解的關鍵。透過這三個詞來了解課文,穿針引線。首先,在引導學生了解"無邊無際"時,我設計了動畫,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什麼是無邊無際透過讓學生欣賞(無邊無際)的沙漠,(無邊無際)的海洋,(無邊無際)的草原,(無邊無際)的天空,等等,來拓展學生的思維,營造必須的情境,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無邊無際的內涵。教師再因勢利導,指導學生有感情的讀出小鳥讚歎天很"大"的語氣。實現對第一次對話的理解。

小鳥和青蛙的第二次對話中,我主要抓"大話",這個關鍵詞語。透過引導學生理解"大話"這個詞,來把握青蛙認為小鳥説大話時的情緒。順帶指出説大話是指:説誇張,不切實際的話。但是在具體教學時,我又在思考:怎樣讓學生了解説大話的具體含義,以及它與説謊話的區別。這個問題一向在困惑着我。最後我想:如果舉個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自己去感悟,是否效果更好呢所以在教學中,我舉了兩個實例讓學生來感受什麼是説大話。這兩個例子,一個是:我能一口氣吞下一頭牛,我能用手推動火車。學生從老師的語氣和自己的經歷中瞭解,這些就是誇張,不切實際的,就是説大話。我發現學生在學的時候,興趣很濃,並且能夠很好的理解這個詞以及青蛙當時的情緒了。

透過第三個關鍵詞"笑",引出文章的第三次對話。笑在文章中一共出現兩次,這兩次的笑是有區別的。文中兩個笑。青蛙為什麼笑,小鳥為什麼笑一個"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聽不進小鳥的勸告,自以為是。另一個小折射出了小鳥的虔誠,真誠相勸。透過對"笑"的揣摩,學生明白了:不學不問,不聽勸告,還自以為是導致青蛙錯誤的原因。這在為學生最終了解文章寓言作鋪墊。

(二)關於寓意達成的反思

課文的教學目標是否真正實現,關鍵在於寓意是學生自己悟出來的,還是老師給學生的。語文教學的作用不僅僅僅在於簡單的知識傳授,還在於他的教學育人作用。所以在課文教學的最後環節,需要適當的教學手段讓學生意識到:不要作井底之蛙,要勇於理解新事物,虛心理解別人的意見。讓學生自願選取作在外面飛翔的小鳥。怎樣到達這個效果呢所以我設計了一個環節,用多媒體課件,配上動聽的音樂,展示小鳥見過的繽紛世界:飛過廣闊的海洋,飛過無邊的沙漠,飛過茂密的森林,飛過燦爛的田野,飛過清澈的小溪,也沒有看到天的邊,而這時的青蛙仍然坐在井底,一抬頭只能看到巴掌大的天,此時小鳥的廣博見識和井底之蛙的孤陋寡聞構成鮮明的比較,讓學生順理成章的感受到:外面的世界繽紛多彩,而青蛙的生活是多麼的枯燥乏味。這樣潛移默化讓學生在學中有所收穫。

能夠這樣説本課的教學突破點是重點詞彙,而最終目的是理解寓意。我從無邊無際,大話,笑,着手進入對文本的分析。進入文本後,我的教學重點是從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中,分析二者的特點,實現本文寓意的理解。在課文中我着重讓小鳥和青蛙,從語言,生活習性等各方面進行了比較。主要抓以下幾個方面。

1,抓青蛙説的"我天天坐在井裏,一抬頭就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這句話。

這句話中的關鍵詞"天天""一抬頭"讓學生理解青蛙的自負,和小鳥的謙虛。得出結論:高高的井壁擋住了青蛙的視線,他的目光狹小,所見有限,導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錯了。

2,抓青蛙的神態和表情。

文中兩個笑。一個"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自以為是。另一個小折射出了小鳥的虔誠,真誠相勸。透過分析青蛙的表情讓學生自己明辨是非。

3,透過對小鳥和青蛙正確錯誤原因的分析,學生自己悟出了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觀天"這則寓言,讓學生各抒己見,用學到的道理指導今後的學習生活。

4,主角體驗,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訓練學生感情朗讀,以致到達表演讀的程度。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朗讀,不光學生潛在的朗讀才能得到開發,還能使學生讀中更透徹的理解文章的寓意。

(三)關於課堂不足的反思

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用心地配合和思考,教學目標基本實現,但是課堂的教學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體此刻,在重點詞語的把握上漏掉了一個較重要的詞"井沿",其實我能夠透過簡筆畫的形式讓學生更好的理解井沿的意思,感受對話發生的場所等,並且引出文章第一段話,讓文章透過三個詞連成一個整體,不會讓人有斷章的感覺,所以在在以後教學中,要注意文章的完整性。

另外,要注意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潛力的培養。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去探究。在課堂的最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天這隻可憐的青蛙跳出井口,會看到什麼讓學生髮揮豐富的想象,大膽的説出自己的想法。但是由於時間的關係我沒有讓學生充分的去想象,所以在以後教學中必須要注意語文課堂上學生想象潛力和合作潛力的探究,充分發揮語文的工具性作用,讓語文教學成為一個欣賞情,傳授情,感悟情的過程。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 篇七

準備了一個星期,終於輪到我試講了。站在講台的那一刻,心裏比上次好很多,至少沒有那麼緊張,思路也清晰了很多。

我先是説課,本以為準備得比較充分,可是説課的時候居然結巴,因為我的説課稿寫得過於潦草,潦草到自己都有點難辨認,所以老是斷斷續續的。看來真的不能有半點馬虎啊。再就是我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一個讓學生看天與用紙筒看天的一個環節,他們熟悉説課的説可以把這個環節歸為一個説課環節——過程與方法目標。呵呵,又長見識了。説真的我只知道説課的最普通的那幾個環節,對於説課我真的瞭解得少之又少。第三,我在設計説課的時候把第一課時(我説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也歸納了進來,從而誤導了聽課的同學。

抽籤的時候我抽到的是閲讀教學,所以我選了《坐井觀天》這篇課文。因為課文裏主要是青蛙和小鳥的對話,作為閲讀課比較好進行教學。在設計教案的時候我着重放手讓學生閲讀,正所謂“讀書百遍,其意自見”。我的教案設計大概是:

1、以自己的方式朗讀課文。

2、全體朗讀課文。

3、同桌分角色朗讀課文。

4、老師與學生一起朗讀青蛙與小鳥的最後一次對話。

5、指名兩位學生分角色朗讀青蛙與小鳥的最後一次對話。

在設計教案的時候我放手讓學生讀的每個環節都是有目的的,可是真正實施起來的時候,就是另外一種狀況了。一節課下來,出現的問題真是不少。首先是口頭禪,也許比起第一次試講的時候好了一點,但是比如“講一講”、“看一看”等不符合教學用語的口頭禪我還是摻進來不少。這也許是我們不可避免的,不過如果在上課的時候多加註意,效果還是不錯的,至少這次我是比較重視的。

其次是問題設計不夠簡潔,這在第一次試講的時候也是一個重要問題來的,可是這次我還是重犯了。其實很多時候,一旦你上了講台,就算你準備得在怎麼充分,説話的時候還是會語無倫次的,於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被自己重複了好幾次學生才聽懂。如,我原來是想問學生:“青蛙和小鳥為什麼都是笑着説的?它兩笑的含義一樣嗎?”然而我一緊張,把這個問題重複了好幾次學生才明白。

第三,備課的時候我只備課文,卻忘記了備學生。就比如,我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朗讀課文,要求學生一邊讀一邊劃出不懂的詞語,然後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我備課時是準備讓學生來做小老師,讓他們互問互答的。但是在課堂上,學生的反應與我的本意偏偏相反,我備課的時候是沒有想到的。所以在這個環節裏,我花了大量的時間來幫他們解決不懂的詞語,以至於後來不夠時間進行教學。同時我犯了個致命的錯誤就是沒有解釋課文標題,我甚至忽略了課文標題,所以繞了很多彎路來讓學生理解課文所揭示的寓意。

第四,對教材不夠熟悉。我説的不是對課文不熟悉,是對教材不熟悉。有一組員就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她注意到了,我所講的課文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三冊,在這一階段,教材要求的是結合插圖理解課文。在這之前是不要求結合插圖來理解課文的,我不熟悉教材,儘管我也有利用結合插圖理解不懂的詞語,可是我沒有注意到讓學生結合插圖理解課文,反而是繞大圈來讓學生理解課文。再者我沒有聯繫課後習題來設計教案,這着實是損失了教材提供的資源,有點“丟了西瓜檢芝麻”的感覺。

第五,這是很多人都會犯的一個錯誤——只關注回答問題的學生,忽略了下面的學生。因為上課的時候很自然地就會把注意力轉移到回答問題的學生身上,到底在上課的時候要怎樣去權衡呢?

第六,我讓學生朗讀課文之前我提出了三個要求:一、要會讀,讀懂這個故事。二、要會想,想一想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三、看看課文裏有哪些詞不懂,用筆劃出來,等會提出來我們一塊兒解決。這是我參照一本教參來設計的,可是實施起來才發現這三個問題的順序有點顛倒,讓學生不知道到底應該先做什麼,再做什麼。看來真的不應該照搬別人的東西,凡事還得自己先斟酌一下。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 篇八

《坐井觀天》是一則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以淺顯易懂的故事説明一個深刻的道理,課文主要通過青蛙和小鳥的三次對話。來爭論天有多大的問題。因此我在教學中注重學生自讀自悟,由學生自己挖掘教材中的知識點。品悟語言,抓住重點詞句理解文章,在品讀中感悟道理。

一、從重點詞句入手,

本課的教學突破點是重點詞彙,而最終目的是理解寓意。因此,在解讀教材時我將“大話”“無邊無際”“笑”三個詞作為文章理解的關鍵。通過對這些詞語的理解串起整個教學流程,在理解中讀,在讀中感悟,比較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學生學起來也比較積極有效。在引導學生理解“無邊無際”時,我設計了説話訓練,讓學生説説除了無邊無際的天還有什麼是無邊無際的?來拓展學生的思維,營造一定的情境,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無邊無際的內涵。學生分別説出了無邊無際的海洋、無邊無際的草坪、無邊無際的森林……,然後再因勢利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出小鳥讚歎天很“大”的語氣。通過對課文中兩次“笑”的揣摩以及聯繫身邊的實例使學生知道了:不學不問,不聽勸告,還自以為是是導致青蛙錯誤的原因。

二、朗讀指導,拓展想象

進行角色朗讀時,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同學們,青蛙説天只有井口大,小鳥説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它們爭論得很激烈吧?我們怎樣才能讀好?我們分角色朗讀,想想怎樣讀才讀得好?”孩子們紛紛進行分角色朗讀練習,態度積極認真,有的為了讀好角色,練習讀了好幾次,課堂氣氛活躍熱烈。在本環節教學中我深深體會到在教學中應尊重孩子閲讀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三、從課堂教學中的不足來反思

在本節課堂教學過程,學生能夠積極地配合和思考,教學目標基本實現。課堂氣氛活躍,師生互動學習的興致濃厚,學生和老師都很輕鬆。但教學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體現在:

1、朗讀量偏少,為了怕影響後面教學環節的進度,我在課堂教學中減少了朗讀的分量。課後,我才意識到分角色朗讀才是這課的關鍵所在。因為只有在學生分角色的朗讀中才能體會人物的特點,才能更加透切地明白人物對話的內涵,進而理解寓意、想清道理。

2、課堂教學環節偏多,使學生思考的時間相對少了一點,造成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時間不夠,自覺主動地去探究問題的積極性不高。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中真正的主人才是課堂教學永遠的追求。

幼兒園放風箏教學反思 篇九

本活動以出示實物風箏談話導入,並提問想知道小動物是怎樣放風箏的嗎?把問題拋給孩子們,激發孩子的興趣。

第二環節結合教學掛圖,完整講述故事,由於語速過快、肢體語言不夠豐富,導致孩子們對初步感知故事有困難,特別是當講到小白雲一會兒變成小綿羊,“咩咩咩”地叫着時,應該放慢步伐,以誇張而緩慢的動作帶領孩子初步感知故事。

在創編這環節中,讓孩子們嘗試用“一會兒變成……一會兒變成……”創編一句話,首先我作示範“一會兒變成小狗,汪汪汪。”可是孩子們一直都説故事中的動物,只有王雪小朋友説出“一會兒變成小鴨,嘎嘎嘎。”無論我怎樣的提示,孩子們還是説不出來,在這環節中,我應該設計互動角色表演,如,老師説:“小白雲一會兒變成小貓。”孩子們就要學貓叫:“喵喵喵。”慢慢地給孩子提供一定的詞語經驗後,再採取換角色表演,孩子們説:“一會兒變成小青蛙。”老師學青蛙叫:“呱呱呱。”當孩子們熟練了,就分組進行,這樣孩子們的興趣會更高。

在活動結束環節應該設計孩子們和老師一起出去外面看看小白雲一會兒會變成什麼呢,而不是通過小結就簡單結束活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g4jn7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