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操作實驗報告多篇

操作實驗報告多篇

操作實驗報告多篇

【第1篇】九年級學生化學實驗操作能力問卷調查報告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而實驗操作過程在實驗探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僅是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方法,而且是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創新精神以及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我對九年級學生在實驗操作過程中的動機,態度,興趣的導向,操作能力等方面進行了抽樣調查。通過問卷調查從學生學習實驗興趣、實驗動機、實驗態度和實驗能力四個方面對其進行統計分析,從而揭示國中化學探究中學生實驗操作能力的現狀。

一、調查目的

瞭解學生對化學實驗操作的要求,探究化學實驗中培養學生操作能力的新的活動方法,摸索出一條適合我校學生特點的實驗操作新路子,使每位學生都能最大限度的參與、思考、動手、合作、交流和完成所有實驗;達到積極參與、勇於動手,圓滿完成實驗的目的。

二、調查方法

制定問卷調查,採取無記名問卷調查的方法進行調查。問卷包括20個小題,最後一題是建議或意見,凡是被調查的同學均可根據我校或自己的實際,填寫對實驗操作過程的學習或對實驗操作過程中提出自己的方法、意見和建議。

三、調查對象及範圍

調查範圍為十三中學九年級(9)(10)(11)班各隨機抽查20名學生,一共60名學生,學習程度包含好中差。當場髮捲填寫,並當場收回的形式,佔學生總人數的百分之三十。

四、調查時間:

10月18日。

五、調查結果分析

根據調查問卷可以看出:

1. 大多數學生還沒有掌握良好的實驗操作習慣和操作能力。

2. 對實驗操作主要還是依賴於老師,不喜歡自己去探究操作過程。

3. 大多數學生對實驗操作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不重視,覺得只要做完就算是完事了。

4.學生對化學實驗操作的態度:喜歡想嘗試點的90%喜歡但是有點害怕的6%一般的4%。

5.在提出的意見和建議中:有的同學説老師先給我們示範,然後我們再做;有的説老師不用管,全靠我們自己摸索;有的説老師在旁指導,我們心裏才踏實;有的建議可以舉行家庭小實驗比賽;小組實驗時要考慮能力強弱搭配,互相學習,有利於增強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和信心,另外也可以進行小組比賽。

六、調查啟示

從調查結果來看,學生的實驗操作水平不高,很多實驗操作方面基礎知識的學習有待加強,學習中也不能夠將一類實驗的操作步驟相互聯繫。教師在教學中雖然有意識的進行關於這方面的培養,但教學效果離預期目標尚有距離,還有許多值得老師去探索的空間,需要老師尋找新的思路、方法去培養及強化學生的時空素養。

1. 調動學生對實驗操作的興趣和愛好,調動學生積極性。

2. 增強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培養學生嚴謹的實驗操作能力,教師起到引導作用,將實驗交給學生,逐步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3. 成立學生實驗興趣小組,讓學生們互相探索操作中的內容,設計操作方法及步驟,培養創新精神。

4. 舉辦家庭小實驗競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並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5. 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將理論應用於實驗操作過程,引導學生互相討論,總結實驗操作的相似性和注意事項。

【第2篇】光盤刻錄機的使用操作實驗報告

實驗名稱、光盤刻錄機的使用操作

實驗儀器、dvd光盤刻錄機和cd刻錄機

實驗步驟、

cd和 vcd的操作步驟是、

1、啟動nero軟件,依次選擇cd,視頻和製作視頻光盤。

2、在“我的視頻光盤”對話框中,按“添加”按鈕添加視頻文件,大小不超過光盤的容量、如果只有一個視頻,可以不勾選“啟動vcd菜單,單擊“屬性”可以更改視頻軌道的標題等信息。添加完文件後單擊“下一步”,按鈕。

3、在“我的視頻光盤菜單”對話框中設置內容編排,背景,文字標題等信息。

4、單擊“下一步”按鈕,進入刻錄參數設置界面並刻錄光盤。

dvd光盤的刻錄、

1、打開nero軟件,在刻錄光盤類型上一欄選擇刻錄dvd的格式。

2、添加數據文件,注意選擇dvd光盤上的刻錄類型。

3、在光盤內容的對話框中,單擊“添加”進行文件添加。

4、在“選擇文件及文件夾”對話框,在“位置”選擇驅動器,然後選擇目錄或文件,單擊“添加到刻錄列表,添加完畢,按”已完成”關閉對話框。

5、此時返回到“光盤內容”對話框,藍色為當前容量指示條,刻錄的文件大小不能超過光盤容量上限。

6、在“最終刻錄設置“對話框裏設置刻錄參數。

7、“刻錄過程”對話框。

8、在“刻錄過程”對話框中單擊“下一步”,然後單擊“退出”,選擇“不保存”,關閉nero軟件界面窗口,光驅會自動彈出光盤。

實驗目的、在於瞭解光盤刻錄機的作原理,能夠進行日常維護,能夠排除遇到的常見故障,實驗是因為使操作人員應掌握光盤刻錄機的`操作步驟,學會使用光盤對文件資料進行分發和拷貝與永久存檔,在實際工作中能勝任電子資料的管理工作。這實驗操作以便在日常辦公國內工程中靈活進行移動文件存儲,提高辦公效率。

實驗總結、

1、cd光盤是不是能重複刻錄,dvd光盤只能刻錄一次

2、vd的光盤和刻錄cd的光盤是不是不一樣的?

是的,是不一樣的,刻錄dvd的是dvd—r cd的是cd—r

cd刻錄空盤 dvd刻錄空盤 都是存放數據資料的 音樂cd 視頻vcd 視頻dvd 廣義來説也是數據dvd刻錄盤容量大 單面單層dvd一般在4.3g左右 能存放3.5g左右數據 別放多了很容易飛盤的 cd刻錄盤容量相對就小很多 一般就700mb 可放650mb至680mb的數據 也別放太多 會刻飛的 另外還有 cd—rw 和dvd—rw 是可以反覆擦寫的刻錄盤 這樣的盤比普通刻盤較貴一點 刻錄機出現故障的原因、這是因為系統安裝了nero express後,自帶的cd刻錄功能被屏蔽了導致。

步驟一、在系統下打開 '運行',輸入services。msc,確定後彈出一個'服務'設置窗口,找到imapi cd—burning com services 項目,雙擊該項目,把啟動類型由禁用改為自動,確定後重啟系統。 步驟二、打開'我的電腦',選擇刻錄機的驅動器屬性,在刻錄的選項卡中,把'這個設備上啟動cd錄製'前打勾,再重新放入空白光盤,就可以正常顯示了。

或者在系統下打開 '運行',輸入services。msc,確定後彈出一個'服務'設置窗口,找到imapi cd—burning com services 項目,雙擊該項目,把啟動類型由禁用改為自動,確定後重啟系統。

如何刻錄光盤及注意事項?

1、你的光驅必須是支持刻錄功能。

2、準備新買來的空白光盤,可以是cd或dvd型號。

3、準備安裝刻錄軟件,比如nero等。

4、放入空白光盤,打開nero軟件,選擇你像刻錄的類型複製即可。

5、質量好的光盤的話,建議使用52x,一般為48x為刻錄速度。

注意、

1、不能隨意按下刻錄機的“彈出“鍵”。

2、未刻錄完不能隨意終止刻錄過程,否則光盤作廢。

【第3篇】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實驗報告

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實驗報告

[實驗目的]

1、掌握常用量器的洗滌、使用及加熱、溶解等操作。

2、掌握枱秤、煤氣燈、酒精噴燈的使用。

3、學會液體劑、固體試劑的取用。

[實驗用品]

儀器:儀器、燒杯、量筒、酒精燈、玻璃棒、膠頭滴管、表面皿、蒸發皿、試管刷、

試管夾、藥匙、石棉網、托盤天平、酒精噴燈、煤氣燈。

藥品:硫酸銅晶體。

其他:火柴、去污粉、洗衣粉

[實驗步驟]

(一)玻璃儀器的洗滌和乾燥

1、洗滌方法一般先用自來水沖洗,再用試管刷刷洗。若洗不乾淨,可用毛刷蘸少量去污粉或洗衣粉刷洗,若仍洗不乾淨可用重絡酸加洗液浸泡處理(浸泡後將洗液小心倒回原瓶中供重複使用),然後依次用自來水和蒸餾水淋洗。

2、乾燥方法洗淨後不急用的玻璃儀器倒置在實驗櫃內或儀器架上晾乾。急用儀器,可放在電烘箱內烘乾,放進去之前應儘量把水倒盡。燒杯和蒸發皿可放在石棉網上用小火烘乾。操作時,試管口向下,來回移動,烤到不見水珠時,使管口向上,以便趕盡水氣。也可用電吹風把儀器吹乾。帶有刻度的計量儀器不能用加熱的方法進行乾燥,以免影響儀器的精密度。

(二)試劑的取用

1、液體試劑的取用

(1)取少量液體時,可用滴管吸取。

(2)粗略量取一定體積的液體時可用量筒(或量杯)。讀取量筒液體體積數據時,量筒必須放在平穩,且使視線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麪最低保持水平。

(3)準確量取一定體積的液體時,應使用移液管。使用前,依次用洗液、自來水、蒸餾水洗滌至內壁不掛水珠為止,再用少量被量取的液體洗滌2-3次。

2、固體試劑的取用

(1)取粉末狀或小顆粒的藥品,要用潔淨的藥匙。往試管裏粉末狀藥品時,為了避免藥粉沾到試管口和試管壁上,可將裝有試劑的.藥匙或紙槽平放入試管底部,然後豎直,取出藥匙或紙槽。

(2)取塊狀藥品或金屬顆粒,要用潔淨的鑷子夾取。裝入試管時,應先把試管平放,把顆粒放進試管口內後,再把試管慢慢豎立,使顆粒緩慢地滑到試管底部。

(三)物質的稱量

托盤天平常用精確度不高的稱量,一般能稱準到0.1g。

1、調零點 稱量前,先將遊碼潑到遊碼標尺的“0”處,檢查天平的指針是否停在標尺的中間位置,若不到中間位置,可調節托盤下側的調節螺絲,使指針指到零點。

2、稱量 稱量完畢,將砝碼放回砝碼盒中,遊碼移至刻度“0”處,天平的兩個托盤重疊後,放在天平的一側,以免天平擺動磨損刀口。

[思考題]

1、如何洗滌玻璃儀器?怎樣判斷已洗滌乾淨?

答:一般先用自來水沖洗,再用試管刷刷洗。若洗不乾淨,可用毛刷蘸少量去污粉或洗衣粉刷洗,若仍洗不乾淨可用重絡酸加洗液浸泡處理,然後依次用自來水和蒸餾水淋洗。

2、取用固體和液體藥品時應注意什麼?

答:取粉末狀或小顆粒的藥品,要用潔淨的藥匙,將裝有試劑的藥匙或紙槽平放入試管底部,然後豎直,取出藥匙或紙槽;取塊狀藥品或金屬顆粒,要用潔淨的鑷子夾取,裝入試管時,應先把試管平放,把顆粒放進試管口內後,再把試管慢慢豎立,使顆粒緩慢地滑到試管底部。

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實驗報告

【第4篇】四年級科學操作實驗報告

湘教版四年級科學操作實驗報告1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學生情況分析

1、學生整體學習興趣高,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學習習慣較差。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比較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們偏重於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着重培養和訓練學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圍繞“生命世界”、“物質世界”開展探究活動。安排了“植物的一生”、“翩翩雌與雄”、“位置與運動”、“力與運動”、“物質的變化”、“整理信息,讓我們發現更多”六個主題單元,共設計了44個活動。

“植物的一生”:根據植物一生所經歷的過程安排教學內容,通過種植、觀察、記錄、整理信息等活動,使學生了解植物一生所經歷的過程,發現植物生長變化規律。

“翩翩雌與雄”:教材以植物的繁殖與動物的繁殖、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兩條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引領學生通過觀察、實驗、閲讀活動了解生物繁殖的方式。對於本單元教學內容的探究方式以接受式探究為主。

“位置與運動”:通過觀察、描述、遊戲、實驗、測量、統計分析等活動,引領學生髮現:描述物體位置時需要用到參照物、方位和距離3個因素;描述物體的運動需要用到參照物、位置、方向和快慢(速度)

“力與運動”:首先通過遊戲、體驗等活動使學生感受到在生活中力無處不在;然後通過試驗、遊戲、測量、統計等活動指導學生認識彈力、重力、摩檫力。

“物質的變化”:首先在幫助學生建立物質的變化分為可逆的變化與不可逆的變化的概念;然後指導學生認識有些變化產生了新物質,滲透化學變化的概念;最後,綜合前面所學進行應用,同時滲透物質守恆的原理。

“整理信息,讓我們發現更多”:回顧本學期整理資料的活動,歸納總結整理資料的方法。激勵學生在後繼的探究活動中繼續應用這些方法整理信息。

四、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六、教學進度表

周 次 教 材 內 容第一週播撒希望的種子第二週小苗快快長 第三週開花結果

第四周花開花落為哪般

第五週

第六週

第七週

第八週

第九周

第十週

第十一週

第十二週

第十三週

第十四周

第十五週

第十六週

第十七週

第十八週

第十九周

第二十週

湘教版四年級科學操作實驗報告2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經歷感受重力的活動,能根據所觀察到的現象對重力的方向進行猜想並用實驗的方法進行驗證。

2、大膽猜想重力的產生與什麼有關,能用資料查詢和閲讀的方式將重力與地球引力對應起來並初識牛頓的萬有引力學説。

3、能制定研究計劃設計實驗探究不同物體所受到的重力大小,初步練習估測生活物品的重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敢於猜想,尊重證據,實事求是,願意合作與交流。

2、從牛頓研究蘋果落地的故事裏懂得要善於思考、堅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科學知識

1、知道地球表面附近物體所受到的地球引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知道萬有引力的存在。

2、初步瞭解身邊常見物體的重力一般是多少。

教學準備

1、牛頓研究蘋果落地的場景圖,兒童提水、拋石子等關於重力現象的動畫課件或圖片,繪製一個供全班交流彙總使用的統計表和統計圖。

2、準備好學生分組實驗的材料:支架、細線、鈎碼、圓筒式彈簧測力計。

學生準備:玩具小車、鋼筆、蘋果等小物體。

課時安排

本課安排2課時,第1課時完成活動1的教學,第2課時完成活動2的教學。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本課導入時,教師可以先板書課題,然後提問學生:誰知道這個課題裏面所包含的故事,給同學介紹介紹。

二、活動——感受重力

1、學生體驗:提水、拋石子等

教師應及時從中梳理出“向下”這個詞來,幫助學生從眾多現象中找到“下落”的規律並形成對重力方向的猜想。

2、用實驗的方法進行驗證。

① 用帶重物的細線固定在支架上,固定支架觀察它們受到重力後朝哪個方向。

② 數次調整支架的傾斜角度,再觀察重物朝向哪個方向。

得出結論: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3、學習重力產生的原因

首先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猜想,如果學生當中有説出“地球引力”的,教師可提供一些材料讓學生進行驗證性實驗。例如,在前面做實驗用過的支架上改吊一些別的物體,並再次傾斜支架,繼續觀察重物朝哪個方向;或者就用細線拴一石塊,搖晃石塊並觀察石塊靜止後朝哪個方向。但是,儘管這些實驗可以間接證明地球引力的存在,學生依然不能由此得出肯定的結論。這時,可以讓學生通過資料查詢和閲讀“指南車信箱”的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

三、活動——重力的大小

1、明確研究主題——身邊常見的不同物體的重力有多大呢?

2、接着,指導學生針對準備好了的材料(鈎碼、玩具小車、鋼筆、蘋果等小物體)分組制定研究計劃。應要求小組活動人人蔘與、個個動筆或動手。教師應及時掌握情況並給予必要的技能指導,包括計劃內容是否齊全、記錄表欄目是否科學、統計圖是否標好了刻度、材料是否便於測量等。

注意:如果被測物體超出了測力計的測量範圍,必須調換。

3、學生動手測量:測量時,要提醒學生正確使用測力計,可以多次測量取平均值以減小誤差,要分工合作,要如實記錄等。

4、製成統計圖

5、組織全班同學進行交流。以蘋果為例,可以一邊出示蘋果一邊説它重力的大小,使學生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蘋果的重力大小一般在多大範圍內(通過多次進行這樣的測量練習,可以增強學生的估測能力),然後師生一起完成統計表和統計圖的彙總。

湘教版四年級科學操作實驗報告3

一、[教材分析]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是湘教版科學教材四年級(上)《聲音》單元第二課的內容。本課在本單元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學生通過第一課《聽聽聲音》的學習,學生知道了我們周圍充滿着各種不同的聲音,我們也可以利用物體來製造出不同的聲音,但不知道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本課在第一課的基礎上來研究、探索“聲音是怎樣產生的”,為後面《聲音是怎樣傳播的》、《控制聲音》等課的探究活動作好充分的知識準備。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一課由兩個活動“觀察發聲的物體”和“自制小樂器”兩部分組成。聲音是怎樣產生的,研究時就要比較一下物體發聲時與不發聲時有什麼不同,讓學生從中探究發聲物體的共同特徵。這兩個活動是發展學生關於“聲音的產生”的科學概念的一系列有結構的探究活動,目的不僅是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活動中觀察和描述發聲體的狀態,在大量的科學事實的觀察和描述的基礎上建構“聲音是由於物體振動產生的”科學概念。

二、[學生分析]

在進行本課學習前,作為四年級的學生對聲音是怎樣產生的這個問題肯定有自己的想法,因為學生通過自身的生活經驗、不同的信息渠道獲得了一些聲音的知識。聲音是怎樣產生的?一是由外力的作用,但這不是主要原因,有外力不一定能產生聲音(如拉橡皮筋就不能發出聲音),更主要的是物體必須發生振動。通過課前瞭解,我們發現絕大多數的孩子們認為是物體敲打、碰撞、摩擦等原因產生了聲音,這是他們對聲音的最初認識。這些學生的認識和理解僅僅停留在聲音是由敲、拍、撥等外力作用下產生的,而並未真正關注物體本身的變化,即振動。對物體振動產生了聲音這個概念,即使有學生講出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實際上他們的認識也是很模糊的。在探究聲音產生的觀察實驗中,學生關注的往往是動作的本身,而不是發聲物體的變化,特別是物體之間摩擦也能聽到聲音,學生很難看到物體是否發生了振動,因此很難進行科學的概括和抽象。

三、[設計理念]

通過對以上的分析與思考,我們認為本課的教學應尊重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展開觀察實驗活動,引導學生從相同現象的觀察中進行抽象和概括,實現認識上的跨越。為此我設計時安排這麼幾個循序漸進的活動:①利用已有經驗使物體發聲,提出聲音是怎樣產生的;②觀察、收集發聲物體的變化特點,獲得“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的初步感性認識;③通過更多物體,採用實證與反證結合進一步證明“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的。

四、[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2)發聲的物體停止振動聲音也會停止的。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比較發聲物體和不發聲物體的狀態,並對這一現象進行積極思考,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

(2)通過創設情景質疑-—猜想假設-—觀察實驗-—合作交流等方式,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過程之中的各個環節,培養學生掌握觀察現象-—提出問題-—推測結果-—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等思維方法。

(3)在動手實驗過程中,通過用看、摸、聽、説等方法進行探究。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探究的過程中,積極大膽地闡述自己的發現;樂於與他人合作,養成細緻觀察的習慣和態度。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 通過觀察、實驗、比較、討論、交流等活動,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難點:如何引導學生從實驗中分析得出: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六、[教學模式選擇]

為了能夠順利完成整個探究活動,我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把它分為四個部分:一、創設情境,引出問題;二、提出假設,實驗探究;驗證猜測。三、鞏固提高,拓展延伸;四、總結評價。課堂上讓學生通過運用看、摸、聽、説多種方法觀察發聲物體的特點,並對發生物體與不發聲物體進行觀察比較,就觀察到的現象進行積極思考。在這節課教學中,我先“扶”後“放”,始終貫穿小組合作實驗、觀察、對比、討論、交流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採用引出問題——提出假設——實驗探究——得出結論的科學研究方法,努力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

七、[多媒體的使用]

1、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提供創設問題的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啟發學生思維。

2、利用課件出示本節課實驗記錄表及探究結論,突出重點。

3、利用展示平台展示各小組的實驗記錄表,便於學生相互交流,形成正確的認識,得出科學的結論。

八、[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羊角錘、鐵釘、小木板、洗衣刷、音叉、裝水的水槽,砂紙 學生分小組準備:音叉、乒乓球、裝水的水槽、小鼓、彩色紙屑、小瓶水、口哨、橡皮筋、實驗記錄表。

[課時安排]一課時

九、[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教師用羊角錘在小木板上釘鐵釘。

問:剛才看到老師做了什麼動作?你們聽到了什麼?

(釘鐵釘,敲打鐵釘發出的聲音)

(2)、老師出示洗衣刷,砂紙,請一位學生演示用刷子在砂紙上來回刷。

問:剛才看到了這位學生做了什麼動作?你們聽到了什麼?

(用刷子在砂紙上來回刷,聽到了較響的沙沙聲)

(3)、播放多媒體課件“豐富多彩的聲音”。小鳥歡快鳴叫、嘩嘩的流水聲、咚咚的鼓聲--------

在我們的生活中許多物體都能發出聲音,我們也不時地在聽各種聲音,那麼,聲音是怎麼產生的嗎?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板書課題: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2、猜測聲音產生的原因,作出假設

(1)提問:誰來大膽的猜一猜究竟聲音是怎麼產生的?

(學生回答:敲打、摩擦、撞擊、彈撥、風吹、樂器發聲、語言説話)(板書)

(2)談話:剛才同學們所説的都是自己的一種看法,一種猜測。世界上許多偉大的發現都源於猜測。而要想知道聲音究竟是不是因為敲打、摩擦、撞擊、彈撥、碰撞等原因產生的,就要通過我們今天的觀察與實驗才能知道。

[設計意圖]: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富有情趣的導入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為新課教學創造最佳的學習氛圍,通過創設情景敲鐵釘,邀請學生參與活動,聆聽豐富多彩的聲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究活動

探究活動一:音叉的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1、介紹實驗材料

(1)介紹並演示實驗儀器:音叉

a、音叉——這是一種用鋼製成的u形的實驗儀器,用橡膠小槌輕輕敲擊它就會發出聲音。

b、使用方法:在使用音叉的時候,手要握住音叉柄,用小槌敲擊音叉的上端。(教師示範)

c、學生嘗試用音叉。

2、學生開展活動:

(1)、教師提出實驗要求(課件打出實驗要求):請各組分工協作,想辦法讓音叉發出聲音來,每個人製造聲音, 聲音不要太大,看誰想的辦法多,交流你們的方法,説説物體在發聲時你有什麼發現?認真觀察實驗現象,並把實驗現象記錄在報告單上。

①用橡膠小槌敲擊音叉,讓音叉發出聲音,然後將音叉迅速輕輕靠近水面,或者靠近靜

止不動的乒乓球,仔細看看有什麼現象發生?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學生回答,教師同時板書:音叉在振動,引起水花四濺、有波紋、有水泡、乒乓球彈開

②我們讓音叉發出聲音後,用手摸摸或將音叉輕輕貼到臉上,有什麼感覺?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感覺?學生回答,音叉在振動教師同時板書:麻、癢)

③當我們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擊音叉時,聽一聽音叉發出的聲音有什麼不同?

④説一説音叉在不發出聲音時的狀態和發出聲音時的狀態。(學生回答,教師同時板書:音叉在不發出聲音時是平靜的、靜止的、不動的音叉發出聲音時的狀態是顫動的、動態、振動)

小結: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知道音叉產生的聲音是音叉在振動(顫動)時發出的。 剛才我們用哪些研究方法一起做了關於音叉的實驗?(學生回答:看、摸、聽、説) 下面我們就要用這些研究方法去研究隊鼓、橡皮筋、小瓶水、口哨不發出聲音時的狀態和發出聲音時的狀態。

探究活動二:其它物品的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1、談話:請同學們看看你們的實驗桌,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一些實驗物品。誰來説一説都有些什麼?學生介紹實驗材料:小鼓、橡皮筋、小瓶水、口哨。你能想辦法讓它們發出聲音嗎?

2、學生分組實驗

3、教師提出實驗要求

(1)、將彩色紙屑放在小鼓鼓面上,敲響小鼓時小紙屑會怎樣?為什麼會這樣? (2)、吹響口哨時,口哨裏的小珠子會怎樣?為什麼會這樣?

4、學生操作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5、小組彙報實驗發現。

6、交流彙報實驗現象,用實物投影儀向全班展示實驗記錄表

重點説説實驗物品在發出聲音時和不發出聲音時的狀態

7、得出結論,總結方法

①得出結論:所有的物體在不發出聲音時處於靜止的狀態,在發出聲音時處於振動(或顫動、擺動、晃動、搖動)的狀態。所以,聲音是由於物體的振動(或顫動、擺動、晃動、搖動)產生的。(課件打出)

教師適時引導:通過實驗研究,同學們發現物體發出聲音時的狀態有的顫動、有的擺動、有的晃動你們觀察得很仔細,説得也很正確,那麼我們能不能用一個更加科學、更加準確的詞語來代替這些詞語呢?那就是——振動。

講解:科學家發現,一個物體在力的作用下,會不斷重複地做往返運動。我們把這種運動叫做振動。(出示課件:振動。)

湘教版四年級科學操作實驗報告

標籤: 實驗報告 多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g9n7mq.html
專題